振兴中医药 四川争做排头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1:36:04
http://cd.qq.com  2007年11月21日15:28   四川新闻网   

专访: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徐学民

(本网专稿 韦力)乘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东风,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四大任务和“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实现新跨越”的要求,作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四川,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行业的飞跃,走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作为为四川中医药科研领域的排头兵、领头羊,为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超前思维,部署了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对此四川新闻网健康频道就“振兴中医药 四川争做排头兵”为主题专访了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徐学民。

科研硕果累累,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显著

记: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在发展中医药方面做了那些工作?在“振兴中医药”行业做了那些努力?

徐:多年来,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坚持中医药科研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目的。着力发展有挑战性和高水平的前沿研究,一是着眼于有较高研究水平和中医药特色显著的研究成果;二是瞄准有较强科技创新和开发能力,研制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和中医药产品。近15年来,我院承担了国家、部省级等各级各类课题300余项,获奖100余项。“66味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及其对照品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原料药及注射液”获省科技一等奖,抗内毒素药物“热毒平胶囊”是国家第一个受理的中药保密品种等,还有2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或省级科技进步奖,50多个新药获新药证书或临床批件,13项新药发明获国家专利或进入专利实质审查。国家“九五”攻关中药复方国际化示范项目“风湿平胶囊的研究”已申请了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的国际专利和国内专利。

记: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是怎样做到十七大报告中“关注民生”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

徐:我院坚持课题立项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终极目标,要求科研人员在立项选题时必须注重人民健康需求和方便实用。如我们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为了展现中药克制SARS的特色优势,研究员抓住机遇,潜心研究中药活性成份对SARS的治疗作用,其主持研究的一类新药“XYW抗病毒注射液及其原料药”经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所P3实验室测试证明对SARS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该新药被列为国家“863”科技重大攻关项目,已进入国家发明专利实质审查。该院还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先后与全省20个市、州和30多家中药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帮助各地开展优质中药材资源调查,制定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为企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着力自主创新

加强医药结合、实现一体两翼

记: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准备如何“争做行内排头兵”?

徐:首先要以抓好重大创新项目为龙头,组织全院优秀科技人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重大疾病防治、创新中药新药、川产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民族医药开发等进行深入研究,集智攻关,积极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的投标,积极参与国际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合作,力争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3—5个,申报自主研发新药20项、获得新药临床批件10个、新药证书4—8项,申报并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73”课题及国家支撑课题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取得省中医药科学院标志性科研成果,凸现该院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其次,重点构建好创新中药ADME/TOX、创新中药临床前安全评价(GLP)、中药材品质评价、川产道地药材系统研究多元开发、中药复方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平台。

第三,争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GCP)基地在该院建立。形成区域优势,打好创新基础,为中医药科研与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记: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在成果转化力度和探索制度创新方面做了那些工作?

徐:要面向市场,积极开展药材种植业、加工业等横向技术和服务,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加快创新新药、中药相关产品、保健品和民族医药的开发,完成20种以上中药相关健康产品研究,申请中药专利15项以上。加快应用型科技成果推向市场的进程,逐步形成规模生产、规模经营、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执照“一体两翼”的思路,加快该院药业公司建设步伐,完成GMP认证,力争在2010年实现年产值过亿元。

继续完善并推行该院在全省首创的“首席专家负责制”,积极探索实验室与研究室(组)分设的微观运行机制,让制度创新为科研注入新的活力。

抓好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我院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发挥老专家在医疗、科研工作中的学术领衔作用、技术指导作用和传、帮、带作用。认真健全岗位培训制度,继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优化才成长环境,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记:谈谈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是怎样推动附属中医院的发展?

徐: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等重要内容,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要以建设研究型中医院为目标,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好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省精品中医医院。努力推进“三名”战略,巩固现有的省级重点专科的成果,完成已有的省级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任务,达到验收标准。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2—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8—10个,力争有2—3个重点专科进入“四川省中医10大名科”建设项目。加强临床科研与中药科研的结合,探索建立临床选题与药学研究、医院制剂与特色医疗互动的医药互动新模式,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加大对基本建设和医疗设备的投入,改善病员和医务人员的就诊、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中医药服务功能。积极向全省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或特色技术,继续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医药支援项目任务,把我院建设成为四川地区中医药临床医疗技术指导中心。争取到“十一五”末,全院医疗机构开放病床总数达到700张。中医医院建成研究型精品中医院,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标准;附属医院建成省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力争1所医院进入四川省中医名院行列。

新闻链接: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背景、特色及优势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于二00四年经省政府批准由原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合并组建,担负着省政府赋予的“集中医中药科学研究、开发、临床医疗于一体的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系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成立于1930年,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配套最全的中药专业研究机构。现院下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2个即省中医药科学院附属医院(挂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省中医药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牌子)、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挂省第二中医医院、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牌子)。建立了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主要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中药新研究开发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中试及成果孵化中心、四川医药行业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药品质评价与创新中药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科技厅“四川中药新药开发基地”、“骨伤骨病省级重点研究室”;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中医专科专病,中医肿瘤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肛肠、老年病科等被列为省级重点专科;主办国家级刊物《中药药理临床》和《四川中医》杂志;“四川省中医医疗质量检测中心”设在该院。http://cd.qq.com  2007年11月21日15:28   四川新闻网   

专访: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徐学民

(本网专稿 韦力)乘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东风,按照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四大任务和“一年有新进展、三年有新突破、五年实现新跨越”的要求,作为“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四川,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行业的飞跃,走出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作为为四川中医药科研领域的排头兵、领头羊,为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超前思维,部署了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对此四川新闻网健康频道就“振兴中医药 四川争做排头兵”为主题专访了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徐学民。

科研硕果累累,推动行业科技进步显著

记: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在发展中医药方面做了那些工作?在“振兴中医药”行业做了那些努力?

徐:多年来,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坚持中医药科研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目的。着力发展有挑战性和高水平的前沿研究,一是着眼于有较高研究水平和中医药特色显著的研究成果;二是瞄准有较强科技创新和开发能力,研制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和中医药产品。近15年来,我院承担了国家、部省级等各级各类课题300余项,获奖100余项。“66味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及其对照品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抗肿瘤药物“紫杉醇原料药及注射液”获省科技一等奖,抗内毒素药物“热毒平胶囊”是国家第一个受理的中药保密品种等,还有22项科技成果获国家或省级科技进步奖,50多个新药获新药证书或临床批件,13项新药发明获国家专利或进入专利实质审查。国家“九五”攻关中药复方国际化示范项目“风湿平胶囊的研究”已申请了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的国际专利和国内专利。

记: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是怎样做到十七大报告中“关注民生”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

徐:我院坚持课题立项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终极目标,要求科研人员在立项选题时必须注重人民健康需求和方便实用。如我们在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为了展现中药克制SARS的特色优势,研究员抓住机遇,潜心研究中药活性成份对SARS的治疗作用,其主持研究的一类新药“XYW抗病毒注射液及其原料药”经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所P3实验室测试证明对SARS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该新药被列为国家“863”科技重大攻关项目,已进入国家发明专利实质审查。该院还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先后与全省20个市、州和30多家中药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帮助各地开展优质中药材资源调查,制定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指导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为企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各种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咨询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着力自主创新

加强医药结合、实现一体两翼

记: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准备如何“争做行内排头兵”?

徐:首先要以抓好重大创新项目为龙头,组织全院优秀科技人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重大疾病防治、创新中药新药、川产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及民族医药开发等进行深入研究,集智攻关,积极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的投标,积极参与国际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合作,力争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研究室3—5个,申报自主研发新药20项、获得新药临床批件10个、新药证书4—8项,申报并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973”课题及国家支撑课题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取得省中医药科学院标志性科研成果,凸现该院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其次,重点构建好创新中药ADME/TOX、创新中药临床前安全评价(GLP)、中药材品质评价、川产道地药材系统研究多元开发、中药复方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平台。

第三,争取中药新药临床研究(GCP)基地在该院建立。形成区域优势,打好创新基础,为中医药科研与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撑条件。

记: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在成果转化力度和探索制度创新方面做了那些工作?

徐:要面向市场,积极开展药材种植业、加工业等横向技术和服务,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加快创新新药、中药相关产品、保健品和民族医药的开发,完成20种以上中药相关健康产品研究,申请中药专利15项以上。加快应用型科技成果推向市场的进程,逐步形成规模生产、规模经营、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执照“一体两翼”的思路,加快该院药业公司建设步伐,完成GMP认证,力争在2010年实现年产值过亿元。

继续完善并推行该院在全省首创的“首席专家负责制”,积极探索实验室与研究室(组)分设的微观运行机制,让制度创新为科研注入新的活力。

抓好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我院青年科技基金资助项目,发挥老专家在医疗、科研工作中的学术领衔作用、技术指导作用和传、帮、带作用。认真健全岗位培训制度,继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进一步优化才成长环境,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记:谈谈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是怎样推动附属中医院的发展?

徐:党的十七大报告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等重要内容,给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要以建设研究型中医院为目标,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优势,高起点规划建设好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省精品中医医院。努力推进“三名”战略,巩固现有的省级重点专科的成果,完成已有的省级重点专科专病的建设任务,达到验收标准。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2—3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8—10个,力争有2—3个重点专科进入“四川省中医10大名科”建设项目。加强临床科研与中药科研的结合,探索建立临床选题与药学研究、医院制剂与特色医疗互动的医药互动新模式,提高临床科研水平。加大对基本建设和医疗设备的投入,改善病员和医务人员的就诊、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医院综合实力和中医药服务功能。积极向全省农村和城市社区推广适宜技术或特色技术,继续开展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医药支援项目任务,把我院建设成为四川地区中医药临床医疗技术指导中心。争取到“十一五”末,全院医疗机构开放病床总数达到700张。中医医院建成研究型精品中医院,达到三级乙等医院标准;附属医院建成省级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力争1所医院进入四川省中医名院行列。

新闻链接: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背景、特色及优势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于二00四年经省政府批准由原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合并组建,担负着省政府赋予的“集中医中药科学研究、开发、临床医疗于一体的技术指导中心”的职责。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系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成立于1930年,是我国建立最早、学科配套最全的中药专业研究机构。现院下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2个即省中医药科学院附属医院(挂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省中医药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牌子)、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医研究所(挂省第二中医医院、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经络研究所牌子)。建立了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主要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中药新研究开发中心”、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中试及成果孵化中心、四川医药行业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药品质评价与创新中药研究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科技厅“四川中药新药开发基地”、“骨伤骨病省级重点研究室”;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中医专科专病,中医肿瘤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医肛肠、老年病科等被列为省级重点专科;主办国家级刊物《中药药理临床》和《四川中医》杂志;“四川省中医医疗质量检测中心”设在该院。
应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