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为何一再沦为王国之都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4:10:48
南京为何一再沦为王国之都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而作
屠雨迅 刊发时间:2007-11-23  光明网-光明观察   南京北有欧亚大陆最大的河流长江,东有高耸的紫金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国人称其为“石头城”。据传秦始皇南巡至此,一位风水先生对他说,此地有“王者之气”。诸葛亮则把南京形容为“龙盘虎踞”,并在《隆中对》中说吴国“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从公元211年吴国在南京建都,到
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不断有人看好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并在此建都。人们称赞南京是“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六朝胜地,十代名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古都南京却屡屡在腥风血雨中颤栗,似乎进一步应证了南京是“亡国之都”的说法。1853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势如破竹,攻克了南京,并改名天京,定为国都。仅仅11年后,天京就被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陷,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就此灭亡。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匆匆回国,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首都也被迁往北京,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27年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0年后,南京城被日军攻破,随后发生了南京大屠杀。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还都南京,然而仅仅3年多,就被共产党南下大军一举推翻。

  在冷兵器时代,南京的险要位置对于北方的入侵者来说,似乎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却惊讶地发现,险要的地理位置并没能挽救那些在南京建都的统治者。他们在强敌面前总是那么羸弱,甚至不堪一击。伴随着南京的一次次陷落,其统治者除了逃亡、失踪以外,更多的是乖乖地当了俘虏,与此同时,南京的市民却屡遭大屠杀的厄运。让我们回望一下古代南京陷落的几个历史瞬间。

  公元280年,南京是东吴的都城,时名建业。面对晋武帝司马炎20多万大军的六路围攻,吴军损失惨重。东吴国主孙皓不甘失败,又拼凑了两万多士兵准备继续抵抗,可是这些将士竟在一个晚上全都逃跑了。晋国八万军队终于开进石头城,东吴灭亡。孙皓投降后被带往洛阳,司马炎封他为“归命侯”。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其中南朝的首都就在南京(时名建康)。南朝由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组成,它们都是短命的王朝,其中最长的不过95年,最短的仅有23年。南朝先后有过24个帝王,其中有13位帝王在位不超过3年。在频繁的王朝更迭和权力斗争中,南京作为首都曾经数度易手,几度血流成河。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才结束了这一混乱局面。南宋初期,南京作为抗金前线,曾于1130年被金兵攻陷,城内建筑大都被焚毁。南宋末年,即1276年,南京被蒙古人攻陷,古都再度遭到浩劫。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并改名为南京。这是南京首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明代的南京城,内城周长33.7公里,城墙平均高14~21米,堪称世界古代第一大城。朱元璋还规划建设周长达60公里的外城,他以为自己选定并营造的首都已固若金汤,可保自己子孙时代无虞了。然而,当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即位后,满朝文武都感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仅仅4年后,燕王朱棣的大军果然攻陷南京,将忠于建文帝的大臣连同家属杀了一万多人,建文帝本人从此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之谜。朱棣登基后迁都北京。1644年3月,大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自尽于煤山,明朝灭亡,满清随后入关。明朝旧臣和一些残兵败将把复国的希望寄托在故都南京。同年5月,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正式登基,成为南明的第一个皇帝。哪知朱由崧对复国大事并不关心,关心的是多选一些佳丽来充实后宫。守在南京的一帮乌合之众在强敌面前终于一哄而散。朱由崧仅仅过了一年的皇帝瘾,就被手下将领送给满清,次年被清政府处死。

  马基雅维利说过:“对于一位君主来说,最好的堡垒就是受到人民的拥戴。”古今中外有过许多著名的军事防御工程,中国的万里长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德国的齐格非防线等都未能阻挡强敌的入侵。这固然有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因素,但统治者政治上的腐败无能是决定性的因素。人们常说,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天险南京的一再沦陷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从1400多年前的南朝末代皇帝陈后主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那些在南京建都的统治者最后都陷入了政治无能、生活腐败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南北朝时期的南京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畸形发展,当时的人口就超过了140万,应该算是世界大都市。当时的文化事业极为兴盛,有儒学、玄学、文学、史学4所学馆。此间诞生了几部经典文史著作,如刘义庆《世说新语》、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 范晔《后汉书》、斐松之《三国志注》等,还出现了祖冲之、葛洪、范缜、王羲之、顾恺之、法显等文化名人。南京还是当时的佛教中心。 唐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附近现存33处六朝墓前石刻,既体现生动优雅的风格,又流露出六朝纸醉金迷、繁华颓废的气息。在如此的环境熏陶下,南朝末代皇帝陈后主自然成了一个极为荒淫的皇帝。他平生只知道游宴玩乐,并作一些艳词助兴(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句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据说他喜欢左拥右抱着多名贵妃,一边观看上千个美女载歌载舞,一边与大臣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真是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当隋朝大军进攻南京的告急文书如雪片一样飞来时,他根本不予理会,认定 “长江天堑,自古隔断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隋文帝下诏力数陈后主二十大罪状,并散发了三十万份,诏书上说:“陈叔宝据手掌之地,劫夺闾阎,资产俱竭,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穷奢极侈,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欺天造恶,祭鬼求恩,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天灾地孽,物怪人妖。”仅仅两个月后,隋军便顺利攻入南京,陈叔宝和随从们吓得四散而逃。隋兵后来发现陈叔宝躲藏在一口枯井里,正搂着两个贵妃瑟瑟发抖呢!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也曾建都南京(时名建康)。南唐本是北宋初期最大的一个割据政权,江南土地肥沃,没有像中原那样遭到战争的破坏,经济繁荣,国力富强。三吴地区盛产粮食、丝帛、青瓷、纸张和美女,长江中游运来的铜铁矿石,海外来的香料、珍宝等,使南京的统治者过着安然自得、与世无争的悠闲生活。但是,南唐的最后一个国主李煜却是个非常昏庸无能的人,不懂得如何处理国事。李煜后来在一首词中这样描述自己成长的环境:“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北宋建国后,李煜每年向北宋进贡大量金银财宝,想维持他的地位。后来,他看到宋太祖赵匡胤接连消灭了周围三个小国,才着慌起来,赶紧派使者给宋太祖送信,表示愿意取消南唐国号,自己改称“江南国主”。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不能改变宋太祖统一天下的决心。当李煜听说宋军搭浮桥过长江时,讥笑那不过是儿戏!当十万宋军已通过浮桥过江时,李煜还蒙在鼓里,他正在宫里跟一批和尚道士诵经讲道。直到有一天,他到城头上巡视,发现城外到处飘扬着宋军的旗帜,这才大吃一惊,赶紧派大臣向宋太祖求和。公元 975年,宋太祖派大军攻陷南京,李煜(史称李后主)被迫投降。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3年后,李后主被毒死,年仅42岁。这位短命的国主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虞美人》不仅写尽了所有亡国之君的真切心境,而且开了宋朝婉约派词风的先河,因而被千古传诵。

  1937年,随着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南京再度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1937年12月9日,松井石根率领的两万日军对南京发起总攻。当时国民党守军共计十五万余人,包括德式装备的中国精锐部队第36、87、88师, 司令长官是临危受命力主死守南京的唐生智。然而,仅激战几天,南京就于12月13日沦陷。随后,数以万计受过良好训练的中国军人与南京市民一样,遭到了大屠杀。南京的迅速沦陷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国民党统治集团政治腐败、缺乏抗敌的坚强意志无疑是最根本的原因。我想,这同时也是南京在历史上一再沦为亡国之都的原因。

  南京大屠杀的次年,中国最富饶的东部地区已大都沦陷,国人的忧患意识陡增。于是,同样的国民军却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1938年,著名疗养度假胜地庐山遭到日军大规模围攻,当时驻守庐山的胡家位团长率领1800名国民军,面对日军上百次的疯狂进攻,竟坚守了9个月,并消灭了大量日军。1944年衡阳保卫战更加可歌可泣。方先觉军长带领的国民军第十军遭到数倍于己的日军的围攻。上级要求他们坚守衡阳10天,可是他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却坚守孤城47个昼夜,迟滞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进程。据日方统计,衡阳战役日军伤亡近两万人。日本战史也承认,此役“牺牲之大,令人惊骇”,是“苦难的战役”。当时的《大公报》在社评中说 “拿衡阳做榜样,每一个大城市都打四十七天,一个个地硬打,一处处地死拼,请问:日寇的命运还有几个四十七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历经无数腥风血雨给后人的启示。南京为何一再沦为王国之都
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而作
屠雨迅 刊发时间:2007-11-23  光明网-光明观察   南京北有欧亚大陆最大的河流长江,东有高耸的紫金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楚国人称其为“石头城”。据传秦始皇南巡至此,一位风水先生对他说,此地有“王者之气”。诸葛亮则把南京形容为“龙盘虎踞”,并在《隆中对》中说吴国“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从公元211年吴国在南京建都,到
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不断有人看好南京独特的地理位置,并在此建都。人们称赞南京是“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六朝胜地,十代名都”。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古都南京却屡屡在腥风血雨中颤栗,似乎进一步应证了南京是“亡国之都”的说法。1853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势如破竹,攻克了南京,并改名天京,定为国都。仅仅11年后,天京就被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陷,盛极一时的太平天国就此灭亡。辛亥革命成功以后,孙中山匆匆回国,于1912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首都也被迁往北京,中华民国名存实亡。1927年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0年后,南京城被日军攻破,随后发生了南京大屠杀。日本投降以后,蒋介石还都南京,然而仅仅3年多,就被共产党南下大军一举推翻。

  在冷兵器时代,南京的险要位置对于北方的入侵者来说,似乎是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然而,当我们回顾历史时,却惊讶地发现,险要的地理位置并没能挽救那些在南京建都的统治者。他们在强敌面前总是那么羸弱,甚至不堪一击。伴随着南京的一次次陷落,其统治者除了逃亡、失踪以外,更多的是乖乖地当了俘虏,与此同时,南京的市民却屡遭大屠杀的厄运。让我们回望一下古代南京陷落的几个历史瞬间。

  公元280年,南京是东吴的都城,时名建业。面对晋武帝司马炎20多万大军的六路围攻,吴军损失惨重。东吴国主孙皓不甘失败,又拼凑了两万多士兵准备继续抵抗,可是这些将士竟在一个晚上全都逃跑了。晋国八万军队终于开进石头城,东吴灭亡。孙皓投降后被带往洛阳,司马炎封他为“归命侯”。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其中南朝的首都就在南京(时名建康)。南朝由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组成,它们都是短命的王朝,其中最长的不过95年,最短的仅有23年。南朝先后有过24个帝王,其中有13位帝王在位不超过3年。在频繁的王朝更迭和权力斗争中,南京作为首都曾经数度易手,几度血流成河。直到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统一全国,才结束了这一混乱局面。南宋初期,南京作为抗金前线,曾于1130年被金兵攻陷,城内建筑大都被焚毁。南宋末年,即1276年,南京被蒙古人攻陷,古都再度遭到浩劫。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并改名为南京。这是南京首次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明代的南京城,内城周长33.7公里,城墙平均高14~21米,堪称世界古代第一大城。朱元璋还规划建设周长达60公里的外城,他以为自己选定并营造的首都已固若金汤,可保自己子孙时代无虞了。然而,当明朝第二任皇帝建文帝即位后,满朝文武都感受到来自北方的威胁。仅仅4年后,燕王朱棣的大军果然攻陷南京,将忠于建文帝的大臣连同家属杀了一万多人,建文帝本人从此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之谜。朱棣登基后迁都北京。1644年3月,大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自尽于煤山,明朝灭亡,满清随后入关。明朝旧臣和一些残兵败将把复国的希望寄托在故都南京。同年5月,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福王朱由崧在南京正式登基,成为南明的第一个皇帝。哪知朱由崧对复国大事并不关心,关心的是多选一些佳丽来充实后宫。守在南京的一帮乌合之众在强敌面前终于一哄而散。朱由崧仅仅过了一年的皇帝瘾,就被手下将领送给满清,次年被清政府处死。

  马基雅维利说过:“对于一位君主来说,最好的堡垒就是受到人民的拥戴。”古今中外有过许多著名的军事防御工程,中国的万里长城、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德国的齐格非防线等都未能阻挡强敌的入侵。这固然有经济军事外交等诸多因素,但统治者政治上的腐败无能是决定性的因素。人们常说,物必自腐而后虫生,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天险南京的一再沦陷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从1400多年前的南朝末代皇帝陈后主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民党,那些在南京建都的统治者最后都陷入了政治无能、生活腐败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南北朝时期的南京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畸形发展,当时的人口就超过了140万,应该算是世界大都市。当时的文化事业极为兴盛,有儒学、玄学、文学、史学4所学馆。此间诞生了几部经典文史著作,如刘义庆《世说新语》、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萧统《文选》、 范晔《后汉书》、斐松之《三国志注》等,还出现了祖冲之、葛洪、范缜、王羲之、顾恺之、法显等文化名人。南京还是当时的佛教中心。 唐杜牧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附近现存33处六朝墓前石刻,既体现生动优雅的风格,又流露出六朝纸醉金迷、繁华颓废的气息。在如此的环境熏陶下,南朝末代皇帝陈后主自然成了一个极为荒淫的皇帝。他平生只知道游宴玩乐,并作一些艳词助兴(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一句是“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据说他喜欢左拥右抱着多名贵妃,一边观看上千个美女载歌载舞,一边与大臣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真是一派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当隋朝大军进攻南京的告急文书如雪片一样飞来时,他根本不予理会,认定 “长江天堑,自古隔断南北,今日虏军岂能飞渡邪!”隋文帝下诏力数陈后主二十大罪状,并散发了三十万份,诏书上说:“陈叔宝据手掌之地,劫夺闾阎,资产俱竭,驱逼内外,劳役弗已;穷奢极侈,俾昼作夜;斩直言之客,灭无罪之家;欺天造恶,祭鬼求恩,君子潜逃,小人得志。天灾地孽,物怪人妖。”仅仅两个月后,隋军便顺利攻入南京,陈叔宝和随从们吓得四散而逃。隋兵后来发现陈叔宝躲藏在一口枯井里,正搂着两个贵妃瑟瑟发抖呢!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唐也曾建都南京(时名建康)。南唐本是北宋初期最大的一个割据政权,江南土地肥沃,没有像中原那样遭到战争的破坏,经济繁荣,国力富强。三吴地区盛产粮食、丝帛、青瓷、纸张和美女,长江中游运来的铜铁矿石,海外来的香料、珍宝等,使南京的统治者过着安然自得、与世无争的悠闲生活。但是,南唐的最后一个国主李煜却是个非常昏庸无能的人,不懂得如何处理国事。李煜后来在一首词中这样描述自己成长的环境:“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北宋建国后,李煜每年向北宋进贡大量金银财宝,想维持他的地位。后来,他看到宋太祖赵匡胤接连消灭了周围三个小国,才着慌起来,赶紧派使者给宋太祖送信,表示愿意取消南唐国号,自己改称“江南国主”。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不能改变宋太祖统一天下的决心。当李煜听说宋军搭浮桥过长江时,讥笑那不过是儿戏!当十万宋军已通过浮桥过江时,李煜还蒙在鼓里,他正在宫里跟一批和尚道士诵经讲道。直到有一天,他到城头上巡视,发现城外到处飘扬着宋军的旗帜,这才大吃一惊,赶紧派大臣向宋太祖求和。公元 975年,宋太祖派大军攻陷南京,李煜(史称李后主)被迫投降。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3年后,李后主被毒死,年仅42岁。这位短命的国主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虞美人》不仅写尽了所有亡国之君的真切心境,而且开了宋朝婉约派词风的先河,因而被千古传诵。

  1937年,随着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南京再度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1937年12月9日,松井石根率领的两万日军对南京发起总攻。当时国民党守军共计十五万余人,包括德式装备的中国精锐部队第36、87、88师, 司令长官是临危受命力主死守南京的唐生智。然而,仅激战几天,南京就于12月13日沦陷。随后,数以万计受过良好训练的中国军人与南京市民一样,遭到了大屠杀。南京的迅速沦陷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国民党统治集团政治腐败、缺乏抗敌的坚强意志无疑是最根本的原因。我想,这同时也是南京在历史上一再沦为亡国之都的原因。

  南京大屠杀的次年,中国最富饶的东部地区已大都沦陷,国人的忧患意识陡增。于是,同样的国民军却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1938年,著名疗养度假胜地庐山遭到日军大规模围攻,当时驻守庐山的胡家位团长率领1800名国民军,面对日军上百次的疯狂进攻,竟坚守了9个月,并消灭了大量日军。1944年衡阳保卫战更加可歌可泣。方先觉军长带领的国民军第十军遭到数倍于己的日军的围攻。上级要求他们坚守衡阳10天,可是他们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却坚守孤城47个昼夜,迟滞了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进程。据日方统计,衡阳战役日军伤亡近两万人。日本战史也承认,此役“牺牲之大,令人惊骇”,是“苦难的战役”。当时的《大公报》在社评中说 “拿衡阳做榜样,每一个大城市都打四十七天,一个个地硬打,一处处地死拼,请问:日寇的命运还有几个四十七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既是古人的醒世真言,也是南京历经无数腥风血雨给后人的启示。
都怪那句“金陵王气黯然收”“一片降幡出石头”给唱衰的。
可见文人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早就该杀尽杀绝了的!
是“亡国之都”吧?:L
;P 每次说南京偶都会想起吴主孙皓
所谓的金陵王气其实叫降王之气更合适。:D
好像待在南京大没几个时间能待长的。
自古金陵无百年
东晋
凑字凑字凑字
只是巧合罢了!元大都不也被轻易攻破?明朝也是在北京亡国的。还有金、清也是。
从各个方面讲,武汉是最适合做首都的
南京没有龙脉了,南京又称金陵,相传楚王灭吴,见南京有帝都之象,龙脉之征,随埋金以镇龙脉,破起帝都之象,后秦始皇一统天下,东游至南京,又发兵卒数万,挖断龙脉成亲淮河。从此以后,南京徒有帝王之表,而无帝王之气,所以一堆人乐此不比在这开朝历代,都不过百年!东吴、东晋时间长点,结果把仅有的一点都耗光了,以后的连五十年的都没有。
我来配些照片:D
]]
]]
八国联军进北京干的事情都不计了:o
如果要评选中国最不幸的都城,南京还是不如长安。
还是挺喜欢南京的,特别夜游秦淮河,颇有当年繁华金陵的感觉。
喜欢南京,但感觉那地方MS是个死地.
打不过就跑,跑不了就降.
南京则是非战之地,而又是个跑不了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地理上跑不了,而是被粘住了,被秦淮的MM套牢了,风流帐还没付完,怎能一走了之?
当然,南京是不降的,虽然脚软了,但心肠还是硬的.
所以,悲剧呀.:')
原帖由 lich_jin 于 2007-11-26 14:30 发表
还是挺喜欢南京的,特别夜游秦淮河,颇有当年繁华金陵的感觉。


夫子庙前臭水沟  不是夜里不能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