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3实时传输潜标系统印尼展神威 & 与南海周边的海洋合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5:51:47
]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223820
国产新型实时传输潜标可监控我领海外国潜艇[转帖]]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php?tid=223820
国产新型实时传输潜标可监控我领海外国潜艇[转帖]
新华网雅加达11月10日电 中国国家海洋局与印度尼西亚海洋事务和渔业部10日在雅加达签署海洋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同意加强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

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和印尼海洋事务和渔业部部长弗雷迪·农贝里作为双方代表在备忘录上签字。根据这份备忘录,两国将在海洋科学研究和考察、海洋能源开发和研究、南极科学研究、海洋和沿海环境保护、政府官员和科学家互访、研究资料和成果等信息交流以及联合组织研讨会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展开合作。

孙志辉在签字仪式上表示,该备忘录的签署是中国和印尼向海洋领域成功合作迈出的关键一步,标志着双方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开始转入长期化、稳定化和机制化,相信双方的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和谐。

孙志辉一行于10日抵达雅加达,对印尼进行为期3天的访问。
4艘巴鲁纳·贾亚(BARUNA JAYA)级是法国给印尼建的航道测量船。1995年11月,法国CMN公司被授予了一项价值5000万美元的合同,为印尼建造第五艘巴鲁纳·贾亚级(BARUNA JAYA)海洋侦察船。该船为1350吨级,长60米,很适合海洋地理侦察。第四艘巴鲁纳·贾亚级海洋侦察船已于1995年11月2日交付印尼海军。
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

  为响应《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提出的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保护等低敏感度领域开展海洋合作的建议,探讨实施“东亚海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措施与途径,近几年来,国家海洋局还加强了与南海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的海洋合作 2004年12月,时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王曙光率中国海洋代表团对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三国进行友好访问,增进了中国与三国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双边与地区合作的进程。与印尼海洋渔业部达成了在海洋政策、海洋与海岸资源管理、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与保全、海洋观测与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合作的意向。中马双方表示了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研调查、防灾减灾、海岸带管理、海岛开发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兴趣。中菲双方同意尽快恢复环境保护专家组的合作机制,并探讨双方感兴趣的其他合作领域。

  目前,中方正积极推动与印尼海洋渔业部、马来西亚科技创新部签署海洋合作协议。国家海洋局与印尼海洋渔业部计划2007年开展“南海与印尼海域水交换研究项目”。

  1997年3月,中菲双方达成了建立在南海地区探讨合作的双边磋商机制的共识,成立了渔业合作、海洋环境保护合作和建立信任措施三个专家组。1997年3月24日,双方共同召开了中菲南海海洋环境保护专家小组第一次会议。经双方协商,确定了“海洋赤潮对比研究”“海洋环境污染容量研究”“南海台风风暴潮的分析及预报”三个优先合作项目。2004年,在两国科技合作联委会框架下,国家海洋局申报的“南海台风风暴潮预报合作研究”项目获得批准。2005年,双方就该项目进行了互访交流和研讨。其间,中国派人参加了中菲建立信任措施机制关于中菲共同开发的磋商,并提出中菲南海合作有关建议。

  ——与越南的海洋合作 在中越海上问题专家组会谈机制下,在第五、六、七轮谈判中,双方确定开展为期3年的“南海海浪与风暴潮数值预报合作项目”。该项目将于今年年底圆满完成。在海上问题专家组第十一轮会谈中,双方同意开展“南海近岸典型生态系统保护研究”“海洋资料交换及资料处理技术”“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建设研讨班”3个低敏感领域合作项目。

  ——在多边领域的合作 在处理南海潜在冲突研讨会框架下,与南海国家开展了生物多样性调查、海平面上升、南海信息网络与数据库建设等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框架下,与东盟国家将开展南海防灾减灾研讨会、南海区域海洋学研讨会、南海生态监测培训班等项目,为促进南海合作、增进互信发挥作用。
Baruna Jaya
印度尼西亚    测量/调查船         
总体
同型舰数量 5           全长(米) 60.03
型宽(米) 12.1         吃水(米) 4.2
满载排水量(吨) 1180    编制(人) 37
编制说明 8名军官+26名调查人员   
  
动力
动力组合类型 全柴动力 动力 Niigata/SEMT-Pielstick5PA5L255×2
功率(马力) 2990 动力 艏侧推器×2
推进装置 螺旋桨×1 航速(节) 14
续航力(海里/节) 7500/12     

备注 法国建造,前3艘于1985年向马赛ACM船厂订购,ACM船厂倒闭后由瑟堡CMN船厂接手,1989-1990年服役
变型和改装情况  KAL-IV-05的满载排水量 1425吨

船型参数
长宽比 5.00 型宽吃水比 3.00
方形系数 .41 海军系数 139

http://navy.top81.cn/ships/ship.asp?sid=3101
印尼爆排华骚乱 数千人滋事砸汽车袭击华人

12月11日消息: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市,日前发生数千人排华骚乱事件,华人庙宇、住宅和汽车遭到当地人打砸毁坏。当地警方出动数百警力镇压,并宣布进入一级戒备状态。

    骚乱造成华人拥有的一座寺庙、近20幢住宅及3辆汽车遭到破坏。西加里曼丹省副总警长威纳梭表示,骚乱纯粹是个人与个人的争执所引起,并呼吁民众克制。

    据报道,事件起因是现年30

    岁的华裔伊克山和52岁的马来族人慕斯达法,因交通事故发生口角,最后双方动武。结果引起数百名马来族人包围伊克山住宅,并把住宅捣毁。

    稍后,大批当地人对市内一所香火鼎盛的华人庙宇——南斗庙进行破坏,砸烂街上的3辆汽车,并以石块等物攻击附近的华人住宅。

    6日晚上,数千名当地人聚集在商业区丹绒布拉路,企图滋事,印尼警方出动数百名防暴警察,还请出马来族群领袖进行劝阻,聚集人群至第二天凌晨才逐渐散去。

    在警方安排下,双方族群社团代表7日举行会议,但在晚上,仍有上百名民众在街头集结。坤甸市警方表示,还不能确定是否撤销一级戒备状态令。

    自前总统苏哈托下台后,西加里曼丹省前后发生两次马都拉族对达雅族以及马来族对马都拉族之间的种族冲突,导致数百人死伤,但当时华人没有受到波及。

    1998年5月,印尼曾爆发举世震惊的反华骚乱。据统计,当时全印尼共有1200多人在骚乱中丧生。

    连线

    可能与当地选举有关

    印尼“印华百家姓协会”创办人、名誉主席彭观炎先生昨日上午告诉记者,此次骚乱可能与最近西加里曼丹省长直选结果有关。

    信仰天主教的土著达雅族人柯尼力斯和华裔基督教徒黄汉山搭配,高票当选正副省长,使原任省长乌斯曼寻求连任失败。黄汉山也成为印尼有史以来首个当选一级地方行政首长的华人。

    有人推测,南斗庙在骚乱中被破坏,可能因为该庙林姓负责人是黄汉山助选小组成员,落选的候选人集团乘机报复。
若是美国的英国裔与德国裔打起来的话,欧洲是不是又要打仗了?
原帖由 地球球宽 于 2007-12-11 22:12 发表
若是美国的英国裔与德国裔打起来的话,欧洲是不是又要打仗了?

“又”?!欧洲过去打仗,都是因为美国的英国裔与德国裔打起来了?!
701所863实时传输潜标系统印尼展神威

    11月10日~12日,应印度尼西亚海洋渔业部的邀请,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率代表团赴印尼首都雅加达市访问。访问期间,孙志辉局长与印尼方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海洋局与印尼海洋渔业部关于海洋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并共同主持了中印尼海上联合调查项目的首航仪式。

  11月10日,孙志辉局长与印尼海洋渔业部部长弗莱迪•南波里就如何在海洋科研、海洋环境保护、海岛保护等方面工作加强交流与合作进行了愉快的会谈。随后,在《中国国家海洋局与印尼海洋渔业部关于海洋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上,孙志辉局长与弗莱迪•南波里部长共同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我国驻印尼大使兰立俊以及印尼议会代表参加了签字仪式。

  11月12日,中印尼双方在停靠在雅加达港口的科考调查船上为中印尼海上联合调查项目举行了隆重的首航仪式。孙志辉局长、印尼海洋渔业部海洋与渔业研究局局长苏西诺、印尼技术评估与应用局局长塞德•杰尼分别在首航仪式上致辞。

  在《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和联合调查首航仪式上,双方都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双方对《谅解备忘录》的成功签署表示了热烈的祝贺和高度的评价,对即将出海执行海上联合调查任务的全体专家和工作人员表达了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愿。双方高度赞扬了两国政府部门在海洋领域合作中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并表达了今后将两国海洋合作进一步推向深入的共同愿望。

  孙志辉局长指出,《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是中印尼海洋领域成功合作迈出的关键性一步,标志着双方海洋领域的合作关系开始转入长期化、稳定化和机制化,显示了双方加强海洋科研、环境保护、海岸带管理、极地科学等海洋领域合作的共同意愿。《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体现了中印尼双方在海洋领域的互信正在逐步增强,双方今后的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更加和谐。

  中印尼海上联合调查将主要开展“爪哇上升流变异及对鱼类季节性洄游的影响”及“南海-印尼海水交换及对鱼类季节性洄游的影响”两个项目的调查。它的实施,对于进一步认识海洋,特别是研究南海及周边海域的变化,开展海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预测研究有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双方专家和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和不懈努力。中印尼双方为合作项目的实施举行高级别的首航仪式,表明了双方对开展此项合作的高度重视,是双方在海洋领域合作的又一重要进展。

注:701所研制的863项目“实时传输潜标系统”参加了首航仪式,引起国际海洋界的关注和好评。
摸透海洋“脾气”拿准海洋“脉搏”  

    全球的海洋,水下变化无常,不一样的深度、盐度、温度、流速造成了世界的气象万千。它给人类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也是深重灾难的“罪魁祸首”,人们所熟知的厄尔尼诺现象等灾难性气候就是印证。但是研究表明,只要有合适的观测仪器,对海洋进行全面实时监测,就能够摸透海洋“脾气”,拿准海洋“脉搏”,在灾难发生之前进行准确预报。
  “深海信息收集系统(主要指潜标)就是用于观测海洋环境要素变化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0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海说。

  “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海洋测量方式,可以在恶劣海况条件下相对隐蔽地进行长期、定点、连续、多层面同步测量;而且在研究长周期海洋现象时,潜标更是一种有效手段,能够对海洋流体动力要素进行立体监测,使海洋环境调查资料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海洋监测设备呼唤中国造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的海洋技术及装备的发展却相对落后,在海洋调查和环境保护、海洋开发、海洋预报等方面,每年都要引进大量国外的技术装备。

  目前自容式潜标是获取海洋环境资料的主要技术装备之一,我国每年都要布放大量的潜标,用于海洋科学研究和调查。“作为国际前沿的海洋环境测量技术,实时传输潜标能够及时将海洋环境测量数据或监控信息,通过水面浮标和卫星传输到岸站,具有快速性和使用海域广等优点,我国对它的需求日渐迫切”,张云海话锋一转,“不过,该领域还处于开发研究阶段,至今尚未见国外有关成熟产品的报道。”

  “困扰潜标研制的关键是数据传输问题,由于海况复杂,通讯很容易破坏。实时传输潜标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在很多技术上实现了创新。”“海洋监测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副所长罗续业告诉记者。

  中船重工710所与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强强联合,经过3年艰苦研制,开发出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监测的高新技术产品———实时传输潜标系统。

  “看,它具有类似水中兵器的形状,随流性很强,至今国际上还没有类似的设计,不过它的创新之处不止于此。”罗续业指着眼前的样机如数家珍:“还有切割释放装置、多头通讯、测量主浮体以上100米水深的温度链和首次将感应耦合技术应用于潜标等等。我们下一步将重点发展类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让中国的海洋监测设备也走向国际市场。”

  标准制定、产业化推广同步进行

  在规定的期间内,“实时传输潜标系统”课题组严格按照与科技部签订的合同书完成了全部研究任务,试制了科研样机和海试工程样机,技术文件、图纸资料齐备,工程样机满足“海洋动力环境实时立体监测系统示范工程”使用要求。

  那么,它离产业化还有多远?

  “现在样机的成本还很高,一旦批量生产就会降下来。”张云海告诉记者,该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可充分体现用户的维护性要求,同时便于功能的拓展,使之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这种产品可根据用户的需要,搭载不同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和仪器,体现多元化的海洋科学、军事和环境研究的价值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实时传输潜标的经济、社会、军事效益。所以,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将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系列商业产品。

  要想进入市场,实现产业化,就必须事先制定高规格的产品标准。

  2005年8月,在总结实时传输潜标系统研究成果和试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实时传输潜标系统特点和发展方向,课题组申报新编的《海洋实时传输潜标系统》行业标准(送审稿),并通过了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组织的审查。会议认为该标准的制定为实时传输型潜标的设计、生产及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将极大地促进实时传输潜标系统发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谈到创新之处,罗续业补充说,这项课题由军工单位联合海洋科研院所共同研制,体现了军民结合的方针,达到优势互补、双赢互利的目的,为海洋研究探索了新的科研合作模式。他透露,科技部还将在标准制定和产业化推进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工作。
靠,这个够强大,够邪恶的。:victory: :victory:

能够监控航母么?甚至到火控级别的定位?:L
我国海洋资料浮标、潜标技术及其发展
2007-07-06

    1 概述
    浮标、潜标技术是六十年代由一些海洋发达国家开始使用并发展起来的;浮标、潜标系统是海洋环境调查的重要技术装备,具有在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无人值守的长期、连续、同步、自动地对海洋水文、气象诸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监测的特点, 是海洋观测岸站、调查船和调查飞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延伸扩展,是离岸监测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调查方法无法代替的作用。潜标系泊于海面以下, 并可通过释放装置回收,具有获取海洋水下环境剖面资料的能力,并具有隐蔽性好不易被破坏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浮标、潜标系统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海洋国家的重视。
    2 我国初、中期浮标、潜标技术的发展状况
    我国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分别开展了锚泊浮标和潜标的研制工作。
    在1965年,通过全国会战研制了第一套H23型2m×1.5m船形浮标。经历了2H23型、HFB-1型、南浮1号、科浮2号、FZF2-1型、FZS1-1型几代浮标的演变。
    1985年开始建设我国的海洋水文气象浮标网,从英国MAREX公司引进了8套DS14型3m圆盘式浮标,同时在“七五” 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研制了FZF2-1型10m圆盘式浮标和FZS1-1型3m圆盘式浮标,浮标工作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1986年完成FSS1-2型千米测流潜标系统的研制工作,基本掌握了系统设计、制造、布放、回收等技术;“七五”期间开展了深海测流潜标系统实用技术研究,使潜标系统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提高了潜标系统对船舶的适应性和海区适应性。 并在中日联合黑潮调查中,多次应用了海洋调查潜标系统。
    3 近年来海洋技术中心浮标、潜标技术的发展
    3.1 小型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在“十五”863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资助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制成功了3m直径多参数海洋环境监测浮标。
    该浮标继承了技术中心原有的浮标技术基础,并充分跟踪借鉴国际先进的浮标技术,采用小型圆盘形标体,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小型化、多参数和水文剖面参数测量:计算机技术、低功耗和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浮标装载的测量仪器设备实现了小型化和低功耗,给浮标小型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并实现了多参数观测,同时有较好的水动力特性,能较为方便地满足水文剖面监测对浮标的要求。大大减小了浮标的制造和运行费用,使用方便、灵活,易于运输。
    (2)首次使用了国际上先进的弹性绷紧系留系统:利用连接在系留系统中的弹性元件的调节作用,使系留索处于绷紧状态。浮标始终运动在水面,随波性良好,使波浪参数的测量更加准确;
    (3)应用感应耦合数据传输技术,进行水下CTD剖面测量数据实时传输:采用技术先进的感应耦合传输式温盐深传感器,安装在水下系留索的不同深度,利用包塑系留钢索与海水构成感应回路,通过系留缆将测量数据传输到浮标数据舱内,实现了从水面到水下的立体实时观测。
    (4)性能优越的低功耗高可靠数据采集处理器。
    (5)ADCP应用于小型浮标进行海流剖面测量:主要监测参数如下:风速、风向、气温、湿度、气压、表层温度、盐度、剖面温度、盐度、波浪参数、海流剖面等.
    3.2 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
    在国家863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的资助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联合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研制的极区海洋环境自动监测浮标,能够在极区寒冷条件下工作,既可布放在浮冰上,也可漂浮在水中,采用ARGOS通讯方式,并能跟踪定位、探测气温、气压、风向风速、冰温参数和冰下达50米深度的温盐的多层参数。
    我中心研制的极区浮标参加了由极地考察办公室负责组织的我国第2次北极科学考察,成功地布放在北极,并获得了大量的观测数据。
    极区浮标在国内属首次研制,全部设计具有自我知识产权,总体技术指标与国外类似浮标相当。
    3.3 自持式剖面循环探测漂流浮标
    自持式剖面循环探测漂流浮标是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新的调查设备,采用拉格朗日法对海洋次表层温度、盐度进行剖面测量,布放后它自动潜入水下2000米以内的等密度层,随海流保持中性漂浮,到达预定时间仪器自动上浮直至水面,在攀升过程进行温度、盐度剖面测量。到达水面后,通过Argos卫星系统将采集的测量及定位数据传送给用户。然后仪器自动下沉到预定深度,重新开始下一个循环过程。该浮标在Argo计划的推动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目前仅有美国和法国有商业化产品。
    在国家863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的资助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开展了该浮标的研制工作,基本掌握了浮标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解决了浮标壳体的密封耐压、液压驱动系统、浮标的自动潜入、上浮和定深控制、Argos卫星通讯、浮标配重标定方法等技术难题,研制成功了可视深度模拟压力实验槽。目前已完成了样机制造,正在进行海上试验和改进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3.4 H/HQB型海洋潜标系统
    “九五”期间海洋技术中心开展了H/HQB型海洋潜标系统研制工作,2000年完成海上试验,同年通过有关部门的设计定型审查,在我国南海北部及巴士海峡海域连续8套次的实际使用中,系统回收率达到100%,获取资料数百万组,最大布放深度达到4700米。使我国的潜标技术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在潜标系统的设计、制造、布放回收等主要技术方面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研制、生产覆盖我国领海和周边海域的潜标系统的能力。
    该潜标采用在主浮体上安装ADCP的方法,解决了潜标主浮体以上浅表层海流测量问题;编制了潜标在海流作用下的姿态及系统张力计算软件,可方便的进行潜标的设计计算;研制生产了潜标系统的关键仪器——QFS1-2A型声学应答释放器。
    3.5 防拖网坐底式海洋调查潜标
    防拖网坐底式海洋调查潜标平台是近年来,国外发展起来的又一种浅海海洋调查装备,布放于海底,利用安装的ADCP海流剖面仪,向上测量海流剖面。并可通过声学释放装置和浮力块进行回收。
    坐底式海洋调查潜标系统主要由防拖网底座、仪器设备安装框架、浮力部件、声学应答释放器、释放结构、测量仪器、雷达信标机及声学指令发射接收机等组成。
    海洋技术中心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开展了防拖网坐底式海洋调查潜标的研制工作。解决了小型声学应答释放器、浮力部件和防拖网结构件等的设计、制造等关键技术。
    3.6 实时传输海洋潜标系统
    在“十五”863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的资助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联合中船重工集团710研究所开展了实时传输海洋潜标系统的研制工作。
    该潜标具备将海洋环境测量数据通过可自动补充的水面通讯浮标与卫星双向通讯,实时传输到岸站的功能。
    潜标系统可搭载ADCP、海流计、温度链等海洋测量设备,进行0~200m海流剖面测量和1000m盐温深流测量。
    最大使用海域水深4000m,水下服役期210天,测量数据的存储能力大于210天。
    3.7 极区剖面测量系统
    在“十五”863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的资助下,开展了极区剖面测量系统研制工作。
    在潜标系留中使用自动升降剖面测量仪,将测量仪器集成在一中性浮力的载体中,并按设定程序沿系留索上下往返移动进行测量。可以对海洋水文剖面环境微结构进行测量,同时减少了测量仪器数量,简化了布放回收工作。
    海洋技术中心于2003年完成了其关键技术——自动升降平台的研究,并在千岛湖进行了连续三天的自动升降实验,平台移动速度20~25cm/s。
    目前在863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的进一步资助下,正在研制开发具有温盐深和海流剖面测量功能、水下声学数据传输功能、适于极区冰盖下使用的系缆式剖面仪。
    该系统最大布放使用水深可达5000米,剖面测量水深1500米,水下服役期3年。
    剖面仪搭载海流计和CTD,进行海流和温盐深的剖面测量,每个剖面的测量数据通过水下声学数据通讯传输到主浮体中存储,在极地调查时,再通过水下声学数据通讯提取主浮体中存储的测量数据。
    4 结束语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一直跟踪国际浮标、潜标技术的发展,从事海洋监测浮标、潜标技术研究,尤其是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资助下,开展了大量浮标、潜标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浮标、潜标技术基础和一支好的科研队伍。
   
    (张选明)
这个,没有航母,我们还是用小本本先记下来,暂且忍了吧........:L
印尼猴子看到华人都过得比他们好,就嫉妒了
其他印尼猴子自己好吃懒做
就好比俄罗斯为什么不许华商在市场经营,一个道理,因为中国人太能吃苦了
中国印尼海洋联合调查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国水下实时传输观测系统——实时传输潜标

浮标和潜标是同类观测手段,但各有优势。浮标浮在水面上,测量数据可以直接传回基地,具有获得实时数据的能力。但是,浮标安全性差,容易遭到破坏;浮标的装备价值百万,一旦被破坏,损失惨重是一方面,宝贵的数据就会中断。相比之下,潜标的安全性要高得多。潜标在水下百余米,人为破坏不了,鱼网也拖不到,可以象浮标一样连续采集数据。但是,潜标的数据不能实时传回基地,因为电磁波不能穿透水层,只有回收后才能将数据读出。这样,潜标数据成为历史数据,不能满足实时监测的需要,数据的价值大大下降。

在很多时候,对自然过程的实时监测和规避人类造成的安全风险都是必须考虑的。一旦发生战争,既需要实时数据,又要保证系统的安全,这时,浮标和潜标都不符合要求 为了获得与人和自然双重对抗的胜利,我们考虑发展一种新装备,既可以像潜标一样在水下安全地监测,又可以实时地将数据传输出来。形成了发展实时传输潜标的构想。

实时传输潜标实质上是一种潜标,所不同的是增加了水面天线系统。水面天线与潜标连接,将数据通过通信卫星传输到基地。水面天线系统的体积很小,只有几十厘米的尺度,很难被发现,安全性比浮标大得多。水面天线系统难免被渔网等物体无意中破坏,仍然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我们在实时传输潜标的设计中准备了多套天线。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hlight=%C7%B1%B1%EA
国产新型实时传输潜标可监控我领海外国潜艇[转帖]

谁有大图?
看见印尼猴子,就气
实时传输潜标的大图来了!
新建综合考察船为4000吨级,具有全球航行能力及全天候观测能力,技术水平和考察能力达到国际海洋强国新建和在建综合考察船同等水平。综合考察船具有能够在西太平洋及其周边海域关系国家重大利益和权益的重点海区,进行高精度长周期的动力环境、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等综合海洋环境观测、探测以及保真取样和现场分析的能力,为国家急需解决的海洋资源、能源、国防安全、减轻自然灾害中的重大海洋科技问题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同时为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重大海洋研究计划,增强我国海洋科技在国际海洋研究中的影响提供先进的探测研究平台。建成后将重点完成西太平洋及其周边海域的物理海洋、海洋地质、生物与生态、大气等综合科学考察任务,同时它将为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重大海洋研究计划,特别是进行深海远洋科学探索研究提供先进的探测研究平台。

该船是我国未来10―20年海洋科学考察船队的主力船之一,与现有和将建的综合考察船、专业调查船相互补充配合,逐步形成我国海洋探测调查的完整体系,为各类专业考察提供基础科学资料和综合环境信息,提高专业科学考察的效率。

建设内容

新建综合考察船将由船体、动力系统、电力系统、操控支撑系统、探测系统、船载实验系统、网络信息系统和陆基支撑系统8个系统组成(下图)。综合考虑船载设备、实验空间需求和船舶承载力、续航力要求以及安全节能,船舶吨位定为4000吨级,续航力为15000海里、自持力为60天,具有全球航行和全天候探测能力;采用国际先进的电力推进系统,具备0―18节的无级变速,并具有2级标准的动力定位功能;采用先进的减振降噪措施,具有良好的“声寂静性”。

在船载探测与实验系统方面,为了向国家提供海域划界谈判的可靠科学证据和进行深水油气资源与海底环境探测,综合考察船将配备深水多波束测深仪、无人缆控深潜器(ROV)、多道数字地震仪和浅地层剖面仪、重力磁力测量仪和重力活塞取样系统等先进的海底探测设备,并附以船舶动力定位系统、大型甲板收放装置和专用绞车。

为满足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研究的需求,配备国际先进的综合性海洋、大气一体化同步立体探测系统和遥感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在此基础上,为开展有效的公海渔业新渔场探查和渔业资源蕴藏量评估,综合考察船将配备渔业资源回声探测―记分系统、渔业资源拖网取样系统和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探测系统。

为满足军事海洋学综合海洋环境信息探测与试验的需求,综合考察船还将专门配备海洋声学实验室;为促进海洋科学前沿研究领域的发展,将配备深海极端环境生物保真取样装置,并配备生物样品现场处理、培养专用实验室。

为了实现综合海洋环境数据资料系统集成和与陆基实验室的传输,综合考察船将装备仪器设备网和计算机局域网等,构成全船综合网络系统。

建设基础

我国在造船技术、机械设备、海洋调查设备研制和通讯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建造高性能船舶的能力,为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建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建综合考察船对船型设计、动力性能、设备集成、甲板机械以及通讯、信息管理等方面有较高技术要求。这些技术可通过国际合作完成,进一步提高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

新建综合考察船拟配备的部分海洋探测设备在国内已有研制基地,如6000米水下机器人、走航式多普勒声学流速剖面仪(ADCP)、多种浮标和潜标、数字化卫星、浮标声接收系统、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仪等设备。部分探测设备需从国外进口。

项目法人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科学考察船建造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先后组织、实施了"实践"号、"科学一号"、"创新"号、"科学三号"等新船的建造工作,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海洋科学考察船现场建造规范和制度,为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进展

2007年12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正式发文,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建议书进行批复,标志着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项目在国家正式立项启动建设。
等他们再折腾一段时间吧。。。。。
国强民才不弱
没有厉害谁都会欺负不要忘记上一次排华
我们的亲人遭到他们的凌辱啊
2010-02-11
来源: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

  近日,在青岛召开的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海洋海域立体监控能力建设”研讨会上,水声监测技术被纳入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   
  该发展规划由中国海监总队拟制,旨在建立我国管辖海域海洋权益维护技术支撑,突破构建卫星、航空、水面和水下立体监视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为形成海洋权益维护的预警、监控、评估、决策指挥一体化奠定技术。经七一五所重点实验室提议,水声监测技术纳入该规划,并确定重点发展基于海底固定布放基阵、浮标/潜标等水声监测技术。
实时传输潜标系统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课题,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海洋监测技术主题重点课题。


技术参数
实时传输潜标系统依据任务使命可完成测量0~200m范围海流剖面(13层)、水下200m~1000m单点温盐深流和水下100m~200m温度剖面(5点)等参数,具有将海洋环境测量数据通过水面卫星通讯浮标实时传输到岸站的功能。

主要技术指标:
a.布放水域深度 ≥4000m,适应海流:4kn
潜标自动定深在0-300 m(任意设定)精度3%,ADCP剖面测流深度0-600m,温盐流定点测量深度1000m。
b.水下服务期 ≥1年;根据设定程序传输通讯数据,通讯周期可以设定或由卫星通讯指令修改;系统具有大于1年的观测原始数据的存储能力。
C.声应答释放器
工作水声6000m
声学指令作用距离:10000m
水下工作时间:1年

功能特点:
强抗流性能基本涵盖了我国及周边大部分海域,满足海洋监测的广泛使用。
智能补给性能能保障系统长期连续的通讯要求

0f4297fa-a953-4462-92c4-e53dfd80d115.jpg
不错。。TG的基础建设真的走在军队前面呀。。
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下传输观测系统

    其实,七一○所进入这个领域的过程是极其艰难的。从“十五”“863”计划启动时,七一○所连这类项目申报流程都不清楚,整个团队几乎是从零做起:分析自己的技术优势,研究海洋行业的发展,调查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咨询权威专家的意见,提出详细的设计方案……正是这一步步扎实的基本功,使七一○所抓住了机遇,迈进了“863”的门槛。

    如何将核心技术通过创新转化为军民两用新型技术,七一○所项目组在组长、研究员张云海的带领下,联合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走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该系统在标体深度自动调整、标体稳定性、标体和天线的耐压性、电缆水下高压自动切割、通讯系统切换、数据采集与传输等方面实现了多项技术创新,而所有创新都是在自己拥有的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的,仅发明专利就达9项。

    2005年10月,实时传输潜标系统在厦门海域试验成功,这只“九头鸟”以出色动作——智能补充、12小时实时传输、海洋环境全面监测数据翔实、姿态超强抗流,给了海洋界一个满意的答复。

    有了实时传输潜标系统的成功,国家“863”专家组特别补充资金,滚动开展“新型实时传输潜标”技术研究,以七一○所强大的水下平台技术为依托,研制可搭载水听器、水下声学通讯实时传输潜标系统。七一○所还顺利争取到了“十一五”“863”海洋技术领域8个重大项目的研制任务,同时,除潜标研制梯级开发外,各种浮标研制任务也接踵而来,全面进军海洋浮标领域。


200712051716590019.jpg
不错,中国和印尼没有太多的领海纠纷,应该多多合作,共同打击菲律宾,越南
实时传输潜标系统的研制成功,成为七一○所核心技术转化的契机,所领导认识到,研究所要大发展,走民品产业化道路势在必行。而与中国海洋石油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服)签订的海洋石油勘探拖缆深度控制器“水鸟”合同,成为七一○所进军海洋石油勘探业或者说进入市场的标志。该种设备用于探测海洋石油储量,此前一直从国外引进。中海油服希望在国内找到研制单位开展设备研制,既能增加探油设备的工作深度,又能大幅降低成本。经过详细调研和分析,他们找到了七一○所。

    所长段桂林对此项目的要求是三个字:新、快、早。“新”就是要加快技术创新,通过产品研制促研究所管理创新;“快”就是要尽快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早”就是产品早一天研制出来,就有可能多一个市场份额。

    依托雄厚的水下拖曳技术,“水鸟”的研制得风顺水,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节能降耗,操作简便,客户非常满意。梯级开发合同陆续签订,七一○所将触角伸向了海洋矿业开采领域,目标就是力争成为国家级海洋资源开采单位的海洋装备供应商。

    目前,七一○所“十一五”的浮标研制有了一串长长的列表:内波现场测量系统技术研究、定点垂直升降剖面测量系统技术研究、海气界面微尺度过程监测系统、实时传输潜标系统改进修复、新型实时传输潜标开发、质量控制及规范化海上试验、基于北斗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传输系统、海上地震拖缆水平控制系统、印尼爪哇沿岸上升流的潜标观测等等,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七一○所提出了核心技术领先战略和民品科技产业化战略,成立了技术创新工作小组,设立了科技产业项目开发风险基金,近期又出台了《民品科技项目及科技产业化奖励暂行办法》和《民品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次以制度的形式明晰了民品工作的责权利,也第一次以制度的形式把民品产业化作为终极目标推到了发展战略前沿,向着中国海洋浮标的摇篮不懈迈进。
200712051716440018.jpg
设备装置布放分离、快速展开及控制技术在科研与试验中广泛采用,技术成熟实用,气动可靠分离与火箭快速布放等技术结合,实现了设备装置安全、快速隐蔽布放投送,在国民经济领域也有广泛用途。其关键技术如下:
  1)布放点控制技术,可通过时间控制;
  2)采用火箭助推技术,速度快、距离远、抗干扰能力强;
  3)可火箭布放的折叠式、充气式漂浮装置(有专利);
  4)分离小型化、系列化,特有的水压保险装置,可水声遥控及长时间定时控制,定向聚能起爆,安全型,分离时无碎片。(有专利)
    应用范围:
    快速投放、人工降雨、空中气象探测器布放、水下浮标远程布放(>10Km)、恶劣环境、险情监测、消防高层灭火、缆索投放、切割、释放、分离、解脱、自动切割缆索、海底电缆、各类天线等。
2009年10月16日至10月17日,上海海事局厦门航标处“海标101”轮航行400多海里,历时两天,圆满完成了国家海洋局第三研究所“908工程”的3座潜标回收任务,用专业的技术、良好的作风赢得了赞誉。

    对这次潜标回收任务,厦门航标处领导高度重视,“海标101”船提早准备、精心组织、计划周详,为这次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在作业过程中虽然突遇七级大风,船体摇晃厉害,有些船员呕吐不止,但101船及时调整部署,群策群力,以精湛的技术战胜了困难,并统筹规划提前1天完成任务。同时,在整个航行作业过程中101轮各部门、人员同心协力,紧密配合,打造了一支既富有战斗力又和谐发展的团队。同时,这次作业积累的丰富经验为以后又好又快开展工作,将起到有效的推进作用。
20091021102903.jpg
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2009年12月6日在距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0海里的普里兹湾海域布放一套锚系潜标系统,这是中国首次在南大洋开展潜标观测,将有助于为全球气候变化寻找依据。

45444a06541f0c85ee6201.jpg
    12月6日,科考队员正在将锚系潜标系统投入海中。当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在距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0海里的普里兹湾海域布放一套锚系潜标系统,这是中国首次在南大洋开展潜标观测,将有助于为全球气候变化寻找依据。这套潜标系统携带着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温深仪、沉积物捕获器等观测及辅助设备,将对这一海域的海流、温度等进行连续2个多月的观测和取样,预计于2010年2月“雪龙”号再次行驶至这一海域时回收。新华社记者 崔静 摄

    当地时间6日凌晨2时30分(北京时间5时30分),“雪龙”号刚一驶抵南纬68度32分、东经75度32分的南大洋普里兹湾海域,十几名科考队员便在“雪龙”号后甲板上借助绞车、折臂吊车等设备,将安装调试好的一套锚系潜标系统投放至海平面下650米至350米深处。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薛宇欢介绍说,这套潜标系统携带着1台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1台温深仪(TD)、1台沉积物捕获器、1个释放器和12个深水玻璃浮球等观测及辅助设备,将对这一海域的海流、温度等进行连续2个多月的观测和取样,计划于2010年2月“雪龙”号再次行驶至这一海域时回收。

    中国自开展首次南极考察以来,始终将南大洋作为考察重点,但在以往的南大洋考察中,主要以走航观测和大面站观测为主,一直没有定点的、长时间序列的观测资料。薛宇欢说,海洋锚系潜标系统具有观测时间长、隐蔽、测量不易受海面气象条件影响等优点,特别是在极区海域,由于潜标在海平面下650米至350米深处工作,可以避免受到海面大量浮冰的影响,长时间地记录观测数据并收集样品,弥补中国南大洋考察中的空白。
4148121452550c858ee103.jpg
   12月6日,科考队员在投放锚系潜标系统之前,再一次对相关连接部位进行紧固。新华社记者 崔静 摄

    南大洋是唯一跨越所有地球经度并东西贯通的大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科学研究表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是南大洋底层水的两个主要生成源地,但作为南极第三大湾的普里兹湾是否也有南大洋底层水形成,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薛宇欢表示,潜标系统记录的数据将有助于科研人员调查南极普里兹湾内的长期水体变化特征与运动过程,获得南大洋底层水是否在普里兹湾生成的直接证据,进一步了解南大洋在全球大洋环流过程中的作用,为南大洋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发生的变化及其反馈寻找依据。

    此外,锚系潜标携带的沉积物捕获器能够定时采集海洋上层水体向下层水体输运的沉降颗粒物样品,量化南极海洋有机碳的生产、输出以及再循环效率,这不仅有助于科研人员评估南大洋碳循环变化对中、低纬度碳循环的影响,也将为南大洋碳循环变化对全球二氧化碳收支平衡的影响提供有意义的证据。
W020091207391356401394.jpg
http://tv.jxcn.cn/video/2009127/100021257.html
顺便吧海底的水文资料、油矿资源、生物资源做个普查吧
科普贴
都不在忙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