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可以名君,为何一败涂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7 07:11:46
:D 用错了几个人,好象叫宇文什么的,裴啥的
是宇文化及吧,不过历史上真有此人吗?
化及和士及是兄弟
隋煬帝本人還是比較有才華的,比起他的幾個兄弟能力強很多,但隋文帝的家庭教育顯然很失敗,他的兒子們都是沒有經歷過什麼磨難,一輩子活在順境中的公子哥,一但遇到什麼挫折,就不知所措,楊勇只知道抱著棵大樹哭天喊地,楊廣變成了個鴕鳥。
原帖由 Manx 于 2007-11-12 16:50 发表
隋煬帝本人還是比較有才華的,比起他的幾個兄弟能力強很多,但隋文帝的家庭教育顯然很失敗,他的兒子們都是沒有經歷過什麼磨難,一輩子活在順境中的公子哥,一但遇到什麼挫折,就不知所措,楊勇只知道抱著棵大樹哭天 ...

兄请继续:b
一母同胞兄弟五人,只剩杨广了,优胜劣汰啊:D
]]
原帖由 -游客- 于 2007-11-12 17:43 发表

兄请继续:b

呵呵,多謝抬舉了,要是有什麼說的不好的,請老兄指正。楊廣在楊堅的五子中是屬于能力較為優秀的一個,從小勤奮好學,精于文學,是個文武雙全的貴族子弟,十三歲起擔當起帝國的高官,有著豐富的行政經驗,在征陳的過程中培養了一定的軍事能力,而且對于南方的成功安撫,更顯示出了其優秀的政治才能。繼位後對內完善了隋朝的律法,修運河,剪除權臣,異己鞏固了帝位,對外擊敗了土谷渾,擴展了疆域,雖然讓日本的“日出處天子至書日沒處天子無恙”一封國書搞的異常郁悶,但總的來說,隋朝在煬帝初期達到了了頂峰,如果只是到此為止,煬帝的表現應該算的上是個明君,但隨著征遼的失敗,煬帝性感中的弱點就暴露出來了,煬帝征遼一事一直被後世詬病,但後來的唐太宗,高宗也征伐過遼東,太宗還吃了敗仗,最後郁郁而終。應該說征遼本身沒有錯,錯在煬帝不知道珍惜民力,犯了和秦失皇一樣的過錯,結果帝國元氣大傷,暴動不斷,從小一直生活在順境中的煬帝顯然對此毫無對策,加上楊玄感的叛變使他陷入了對大多數的大臣的不信任的狀態。接連的打擊使他開始自暴自棄,只有不斷用奢華,放縱的生活來麻痹自己,甚至最終逃到了楊州,這個在他心目中完美的地方來躲避烽煙四起北方,并且將朝政大權放給宇文兄弟,逃避責任,這是典型的鴕鳥性格,以為看不見危險,危險就不存在。這些又加深了隋帝國的危機,最終落得國破身亡。
Manx:錯在煬帝不知道珍惜民力,犯了和秦失皇一樣的過錯,結果帝國元氣大傷
==============
诚哉斯言!诚哉斯言!
炀帝做的好几件事情,单独拿出来,都是好事。可惜就是节奏把握失当了、、、
好大喜功,不自量力.
如果啊,呵呵,假设,隋炀帝能够把握事务发展的节奏,多考虑一点社会承受能力,稳扎稳打,必将不是这个样子、、、
原帖由 东风强劲 于 2007-11-12 19:24 发表
谁说杨广是名君?父亲留下了若大的家业,这小子十几年就败的清干溜溜还有干说他是名君?:L

才十几年就能把老子的家业败的干净,也算名君了……:L
那人不知道过日子的艰难,以为天下真的只他一家.....
父亲留下了若大的家业,这小子十几年就败的清干溜溜还有干说他是名君?:L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九)中指出:
语曰:“明吾贵五穀和贱珠玉”五穀之所以书者,不可不务白也,迷其所以贵,而挟之以为贵,则违天殃人而祸必及身。所以贵者何也?待之以生也。匹夫匹妇以之生,而天子以生天下之人,故贵;若其不以生天下之人而奚贵焉?则不可以约为藏,藏则易以腐败而不可久,不能如以玉之韫千金于一藚,数百年而灭之如新也。故聚之则不如珠玉远矣,散之用以生天下而贵莫甚焉。博曰:“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谓五谷也。若夫钱布金银之聚散,犹非民之甚急者也。聚钱布金银于上者,其民贫,其国危,聚五谷于上者,其民死。其国速亡。天之生之也。不择地则散,而敛之以聚,是违天也;人之需之也,不终日以俟,而积之以久,是殃民也;故天下之恶,至于聚谷以居利而极矣·为国计者曰:“九年耕,必有三年之蓄。”此谓诸侯有百里之封,当水旱而告糴于邻国,一或不应,而民以馁死,故导民以盖藏,使各处有余以待匮也。四海一王,舟车衔尾以相济,而敛民之粟,积之窖窌,郁为麴法,化为蛾螘,使三旬九食者茹草木而咽糠秕,睨高廪大庾以馁死,非至不仁,其忍为此哉?

  隋之毒民亟矣,而其殃民以取灭亡者,仅以两都六军宫官匠胥之仰给,为数十年之计,置雒口、兴雒、回雒、黎阳、永丰诸仓,敛天下之口食,贮之无用之地,于是粟穷于比屋,一遇凶年,则流亡殍死,而盗以之亟起,虽死而不恤,旋扑旋兴,不亡隋而不止。其究也,所敛而积者,只为李密聚众、唐公得民之资,不亦愚乎?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逆广北出塞以骄突厥,东渡海以征高丽,离宫遍于天下,锦绮珠玉狼戾充盈,给其穷奢,尚有赢余以供李密、唐公之撝散,皆文帝周于攘聚之所积也。粟者财之本也,粟聚则财无不聚,召奢诲淫,皆此粟为之也。贵五谷者,如是以为贵,则何如无贵之为愈哉?

  天子有四海之赋,可不忧六军之匮;庶人有百亩之田,可不忧八口之饥。靳枵腹者之饔飧,夺勤耕者之生计,居贱糴贵,徒以长子弟之骄奢,召怨家之盼望,何如珠玉者,非人之所待以生,而思夺之者之鲜也。上好之,下必甚焉,粟朽于仓,人殣于道,豪民逞,贫民毙,争夺兴,盗贼起,有国破国,有家亡家,愚惛不知,犹托之曰莫贵于五谷,悲夫!

所谓隋文帝的“家业”,适所以离百姓之心。
原帖由 -游客- 于 2007-11-12 20:23 发表
Manx:錯在煬帝不知道珍惜民力,犯了和秦失皇一樣的過錯,結果帝國元氣大傷
==============
诚哉斯言!诚哉斯言!
炀帝做的好几件事情,单独拿出来,都是好事。可惜就是节奏把握失当了、、、

性格決定命運,煬帝從小生活在蜜糖里,剛出生時是高等貴族,接著是皇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曉得挫折是什麼,缺乏一個政治家應有的韌性,同時不知民間饑寒,以為老百姓可以可以無休止的奴役。結果搞得天下大亂,又不知道如何收拾。
原帖由 Manx 于 2007-11-13 14:23 发表

性格決定命運,煬帝從小生活在蜜糖里,剛出生時是高等貴族,接著是皇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曉得挫折是什麼,缺乏一個政治家應有的韌性,同時不知民間饑寒,以為老百姓可以可以無休止的奴役。結果搞得天下 ...

兄好,俺觉得啊,就隋炀帝做的几件事情,在当时看,都是应该的,当然节奏有问题,如果换了别的皇帝,不一定能够作出来、、、
原帖由 -游客- 于 2007-11-13 14:30 发表

兄好,俺觉得啊,就隋炀帝做的几件事情,在当时看,都是应该的,当然节奏有问题,如果换了别的皇帝,不一定能够作出来、、、

是的,修運河有助于經濟發展,征遼是復興中華帝國。但凡事都有個度,唐太宗在這點就把握的很好,所以即使征遼失敗了,也沒有什麼后遺癥。
呵呵,说道李世民征辽,也是热闹,那边征着这边骂着隋炀帝,唉,这个杨广筒子啊   ^_^
历史书还是靠人写的.
原帖由 -游客- 于 2007-11-13 14:57 发表
呵呵,说道李世民征辽,也是热闹,那边征着这边骂着隋炀帝,唉,这个杨广筒子啊   ^_^

唐太宗可沒罵隋煬帝,罵的是那幫大臣們,其實唐太宗的內心深處應該很羨慕他的這個表叔兼老丈人的,有意無意間常常和他作比較。夸富,比能耐,這種心態大概是這些貴族子弟通病,只是太宗的自我克制能力異常的出眾,才沒落得煬帝的下場。
成者为王败者寇,败家之子、亡国之君,凭何称“名君”?
隋炀帝和汉武帝最大区别就是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P ;P ;P ;P
原帖由 dadasuancai 于 2007-11-15 13:35 发表
隋炀帝和汉武帝最大区别就是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

;P ;P ;P ;P

呵呵,这个么,个人性格方面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汉武帝还有罪己诏,多少知道一张一驰,捏拿的度,杨广筒子么,可惜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