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台海:解放军首次联合作战解放一江山岛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21:18:57
2007年10月10日 09:57人民网

毛泽东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
位于浙东台州湾口外的大陈岛,分上大陈和下大陈两岛,距离解放军舰艇锚地海门仅46公里。其西北方向和南北两侧有一江山岛、渔山列岛、披山岛、南麂山岛等多个岛屿。
1953年驻扎大陈岛的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有一万多人,占国民党驻浙东岛屿总兵力的一半,由胡宗南担任司令,并有舰队司令齐鸿章和“海上突击纵队”司令黄八妹协助。大陈岛成为国民党海军在浙东沿海的军事指挥中心。
1953年6月20日,人民解放军成功地夺回大鹿山、小鹿山、鸡冠山和羊屿4岛,并乘胜追击夺回积谷山岛后,胡宗南被蒋介石调回台湾。接任大陈防卫司令部司令的是陆军中将刘廉一。此人亦出身陆军,对海军虽不甚了解,但心高气傲。刘廉一重整旗鼓,撤的撤,换的换,进行了一番整顿。
1953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指出,朝鲜停战了,我们可以腾出手来准备解决台湾问题了。
其时,朝鲜战场上,历时三年的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毛泽东在这个时候重提解决台湾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失败,无疑“山姆大叔”有些不甘心。其时,美国正和蒋介石阴谋酝酿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企图通过“条约”来控制台湾和台湾海峡,并以台湾作为干涉中国“不沉的航空母舰”。而蒋介石却利用“山姆大叔”来给自己撑腰杆子,阻止解放军的军事行动,做起反攻大陆的美梦。
早在1951年3月,刚刚调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就把解放大陈岛和浙江沿海岛屿列入了自己的计划。7月,陈毅把他叫到上海,要他主持研究浙江和福建沿海岛屿问题,这正好是不谋而合。不久,在张爱萍的主持下,提出了一个“从北往南打”的作战方案,旨在首先解决大陈岛,然后依次由北向南,逐个由小到大,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然后接着一直到解放福建沿海的马祖列岛和大小金门等岛屿。张爱萍率领工作组经过反复研究和实地勘察,将成熟的方案呈送给司令员陈毅。
陈毅将这一“从北往南打”的方案报告了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批示说:“朝鲜停战前,不要进行,停战以后再说。”
朝鲜停战后,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一次高级别的会议上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就准备吧!”
1954年7月中旬,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华东军区应于九、十月间,以空、海军轰炸大陈之敌,并以一部陆军部队攻占一江山岛……这道命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打击美、蒋协防阴谋,查明美帝国主义的企图,为而后解放东南沿海诸岛创造条件,从而警告美、蒋:中国人民决不会屈从于美国的压力,一定要解放敌占岛屿――更是因为它的宣布,标志着解放军将首次实行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这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8月2日,彭德怀在总参谋部主持召开解放浙闽沿海岛屿作战会议。总参谋长粟裕、作战部部长张震、铁道部部长吕正操、通讯部部长王诤、海军副司令员方强、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和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邓华等参加了会议,听取了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关于解放大陈岛战役方案的专题汇报。
大家在听了张爱萍的汇报后,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讨论。粟裕说:“这是我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渡海作战,组织工作比较复杂,还要估计到美国可能插手,要作艰苦的打算。”彭德怀基本同意华东军区的这个作战设想,但强调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慎重初战,攻则必胜。会议结束时,粟裕要求张爱萍拟定一个详细的作战预案,再来北京向中央军委汇报一次,以作出最后决策。张爱萍奉命回到南京,立即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制订作战方案。
8月10日,华东军区下达了解放大陈岛的预先号令。8月13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军区设立浙东前线指挥部,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前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陆海空三军部队的有关同志林维先(浙江军区代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彭德清(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马冠三(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为副司令员,王德(华东军区副参谋长)为参谋长。指挥部就设在宁波天主教堂的大院里,下设海军前线指挥所、空军浙东指挥所和登陆指挥所,还有华东军区政治工作组和后勤联合指挥部。
人民解放军自诞生27年来的第一个三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就在这里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掀开了解放军进行现代化作战的序幕。
8月20日,张爱萍派华东军区作战处长石一宸带着军区制订的详细作战方案进京汇报。
8月22日,总参谋长粟裕听取了石一宸的汇报,表示同意。
两天后,彭德怀再次听取了石一宸的汇报,并强调说:杀鸡要用宰牛刀。
彭德怀说:“人们常说,‘杀鸡焉用牛刀’,这次我们就是要用宰牛的刀去杀鸡。这是我们首次三军联合作战,只能胜利,不能失败。三军渡海作战的难度大,要求高,指挥复杂,我军没有成熟的经验,一定要慎重初战。”
就在这天晚上7点30分,华东军区收到了总参谋部的电报:“同意石一宸同志代表军区汇报的作战方案,可先着手准备。”接着,中央军委又发来三条指示:
1. 要充分准备,有把握后才发起攻击;
2. 在组织海军和空军行动中,要严格掌握对美帝国主义的政策,既不主动惹事生非,又不示弱的自卫原则;
3. 从小到大,从实践中训练和锻炼部队,为解放整个敌占岛屿创造条件。
同时,中央军委还决定:为及时指导和总结我军首次三军协同作战经验,将浙东前线指挥部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杀鸡用牛刀”论争之一:是先拔“门闩”,还是先攻中心?
一江山岛,位于椒江口外约35公里,处于台州湾中部,离大陈岛11公里,离头门岛9公里。分为两个部分,称做南江山和北江山,两岛相距仅250米。北江山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宽约700米;南江山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300米。地形狭窄,又高又陡。
如此弹丸之地,却是军事要塞,国民党称:大陈是台湾的“北大门”,一江山是大陈的“门闩”。“一江山是大陈的门户,大陈是台湾的屏障,一江不保,大陈难守;大陈失守,台湾垂危!”为此,蒋介石派他的所谓“克难英雄”王生明上校作为一江山岛的“守护神”,下辖国民党突击第四大队和第二大队第四中队和炮兵第一中队,计1000余人。岛上配备有大小火炮100多门,各种机枪100多挺,构筑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火力点154个。两岛独立守备,互为依托,成犄角之势,易守难攻。
作战方案批准以后,战役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第一个问题立即摆在了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张爱萍的面前。作战的突破口应该选在哪里?
8月31日,在前指作战部署会议上,大家对是先攻打大陈岛还是先攻打一江山岛,从而对解放以大陈岛为中心之敌占岛屿的整个战役最为有利,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就是先打大陈岛,而且持这种意见的占大多数;一种意见就是先打一江山岛,但持这种意见的只有少数。
双方各执一词,都有其合理性。
张爱萍认真冷静地听完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后,说:“我同意先攻打一江山岛。”他的理由是:我军最前沿的岛子是东叽列岛的头门山岛,距离大陈约15海里,而距离一江山只有5海里。这是我军第一次进行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下子要渡过15海里去攻打大陈,距离远,容易受挫。而一江山距离我们近,容易成功。如果打下了一江山,再以它为依托,乘胜追击拿下大陈就比较容易了。再说,如果拿不下一江山,我们重新调整部署也会方便些,不会导致很大的损失。”
张爱萍说到这里,大家茅塞顿开,都点点头笑了起来……
“杀鸡用牛刀”论争之二:是“一起搞”,还是分两步走?
作战方向问题解决了,如何部署三军兵力呢?
讨论是从陆军投入多少兵力开始的。指挥员们首先分析了敌情。对一江山的敌军人力和武备等重新进行了核实。许多人就根据陆军作战经验,认为对付一江山1000余敌军,只需要1500至2000人就行了;至于炮兵最多也只要两个营。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一是一江山面积狭小,容纳不下众多的登陆兵力;二是如果登陆兵力多了,也施展不开,说不定还自己打着了自己人。持这种意见的人又占了大多数。
张爱萍认真地听,认真地记。他不忙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有少数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在兵力部署上,一定要占绝对的优势。并强调说,这是我军第一次进行三军渡海登陆作战,更要慎重初战,以鼓舞士气,积累经验,提高三军联合作战能力。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一江山上敌军有海上作战经验;二是岛屿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三是敌军的防御工事坚固,阵地编组严密,火力配备强,而且还有大陈的大口径火炮和海面上舰艇与空中飞机的支援。
讨论进入白热化状态。又是少数与多数的交锋。这一次,张爱萍仍然把赞成票投给了少数人一方。
“请同志们注意,我们进行的是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这就是说,一个是‘三军联合’,一个是‘渡海登陆’,而这两个都是我军首次,坦率地承认,我还没有这方面的指挥经验,我想,广大指战员也同我一样,也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张爱萍直率地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怎么办?总不能说这仗就不打了?仗,必须要打,更重要的是要打赢!要赢,只有用‘杀鸡用牛刀’的办法,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来战胜敌人。”
大家又都安静下来。张爱萍接着说:“当然,我说的绝对优势兵力,并不是简单的兵力数量上的相加,重要的是我们对各种兵力,对三军指挥上的科学配置和科学运筹,也就是说,这是要通过我们的参谋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战术计算得出来的。”大家这下子都口服心服了。
会后,陆军参谋方中岳、海军参谋郑武、空军参谋袁仲仁成了张爱萍的得力助手,年轻、精干,又有魄力的他们对参战兵力进行了一系列地科学计算,最后提出了一个参战兵力方案。这个方案很快就经过前指讨论修改通过,由张爱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方案如下:
陆军:步兵第60师178团、180团(欠1个营);炮兵122榴弹炮2个营、76.2野炮1个营、75山炮2个连、120迫击炮2个连。
空军:轰炸航空兵第20师60团、歼击航空兵第3师、第12师。
海军:航空兵5个团,舰艇、船186艘(其中护卫舰4艘、炮舰2艘、鱼雷艇12艘、炮艇24艘、火箭炮船6艘、各种登陆舰艇、运输船138艘)、2个海岸炮兵连。
此方案中,三军参战达17个兵种、28个战术群,与敌军相比,占绝对优势。从数量上来看,其中步兵4个加强营,3600人,3倍于敌军;炮兵4个营又12个连,火炮119门,高炮6个营60门,5倍于敌军。
如何提高绝对优势的“质量”,这是摆在张爱萍摆在解放军三军指战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经过参谋人员的精心计算,提高或者说保证“质量”这一个绝对优势的结果落实了下来。这就是他们精心设计制定的《协同动作计划表》。
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协同动作计划表》制定以后,首先就面临着一个“大变化”——“整个战役如何进行?”也就是说,这个仗怎么开打?于是,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其中一种认为,既然我们占绝对优势,就陆、海、空一起出动,一起搞。也就是说,夺制空权、夺制海权和登陆作战三件事同时进行。
这种意见一提出,张爱萍一反常态,立即一口否决。一向以“善于纳谏”著称的张爱萍,这一次让大家感到有些吃惊,他怎么一下子就否定了别人的意见了呢?有人把张爱萍的这次举动总结为“张爱萍的反常现象”。后来,张爱萍在一次会议上,阐述了否定“一起搞”的理由:“同志们,我们现在不妨假设把整个大陈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这是能否解放一江山的先决条件;第二阶段,是登陆作战,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张爱萍慢慢道来,有条不紊地分析给大家听:“我们分两步走,并不矛盾。因为在夺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同时,我们可以积极做好登陆作战的准备。如果我们空中、海面和岛上同时作战,我军就要同时对付来自空中、海面和岛上的敌人,指挥关系复杂,我们还缺乏指挥经验。比如,指挥通信,三个军种之间、军种内部各兵种之间等等,如何同时进行上下沟通和联络,弄不好就会打乱仗。因此,分两步走,我们打起仗来就更稳妥些更从容些,这也是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为我们有这样分两步走的条件,一方面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另一方面,我们不受时间限制,而分两步走,时间也不会限制我们。”
张爱萍的分析,有理有据,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认可。可还是有少数人不同意这个意见,有的甚至钻起了牛角尖,说什么“既然是三军联合,就应该三军集体行动,不然还叫什么三军联合作战?”有人实在憋不住,就干脆直接找到张爱萍去理论,要说服张爱萍,想坚持“一起搞”。
“你们不要再提这种意见了。”张爱萍认真地说,“这三件事一起搞,如何指挥,我没有这个经验,我也没这个本事,我也没有这个把握。”张爱萍接连说了三个“没有”,让大家吃了一惊,而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张爱萍笑着说:“哪个人能同时指挥这三件事,我交权!”
话虽然这么说,但争论并没有停止,张爱萍也没有妥协。最后,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张爱萍就上了北京。彭德怀听取了张爱萍的汇报后,就在北京主持召开了讨论会。谁知,北京的会上也同样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和南京的一模一样,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讨论没有结果。无奈,彭德怀只好到毛泽东那里请毛主席定夺。
毛泽东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当机立断:战役分“两步走”!
2007年10月10日 09:57人民网

毛泽东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
位于浙东台州湾口外的大陈岛,分上大陈和下大陈两岛,距离解放军舰艇锚地海门仅46公里。其西北方向和南北两侧有一江山岛、渔山列岛、披山岛、南麂山岛等多个岛屿。
1953年驻扎大陈岛的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有一万多人,占国民党驻浙东岛屿总兵力的一半,由胡宗南担任司令,并有舰队司令齐鸿章和“海上突击纵队”司令黄八妹协助。大陈岛成为国民党海军在浙东沿海的军事指挥中心。
1953年6月20日,人民解放军成功地夺回大鹿山、小鹿山、鸡冠山和羊屿4岛,并乘胜追击夺回积谷山岛后,胡宗南被蒋介石调回台湾。接任大陈防卫司令部司令的是陆军中将刘廉一。此人亦出身陆军,对海军虽不甚了解,但心高气傲。刘廉一重整旗鼓,撤的撤,换的换,进行了一番整顿。
1953年底,在杭州召开的中央军委会议上,毛泽东再次指出,朝鲜停战了,我们可以腾出手来准备解决台湾问题了。
其时,朝鲜战场上,历时三年的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毛泽东在这个时候重提解决台湾问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美军在朝鲜战场的失败,无疑“山姆大叔”有些不甘心。其时,美国正和蒋介石阴谋酝酿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企图通过“条约”来控制台湾和台湾海峡,并以台湾作为干涉中国“不沉的航空母舰”。而蒋介石却利用“山姆大叔”来给自己撑腰杆子,阻止解放军的军事行动,做起反攻大陆的美梦。
早在1951年3月,刚刚调任华东军区参谋长的张爱萍,就把解放大陈岛和浙江沿海岛屿列入了自己的计划。7月,陈毅把他叫到上海,要他主持研究浙江和福建沿海岛屿问题,这正好是不谋而合。不久,在张爱萍的主持下,提出了一个“从北往南打”的作战方案,旨在首先解决大陈岛,然后依次由北向南,逐个由小到大,解放浙江沿海岛屿,然后接着一直到解放福建沿海的马祖列岛和大小金门等岛屿。张爱萍率领工作组经过反复研究和实地勘察,将成熟的方案呈送给司令员陈毅。
陈毅将这一“从北往南打”的方案报告了毛泽东主席。
毛泽东批示说:“朝鲜停战前,不要进行,停战以后再说。”
朝鲜停战后,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一次高级别的会议上说:“形势变了,准备打大陈,先解决浙江沿海岛屿,估计美帝不会有大的干涉。你们就准备吧!”
1954年7月中旬,中央军委命令华东军区:华东军区应于九、十月间,以空、海军轰炸大陈之敌,并以一部陆军部队攻占一江山岛……这道命令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打击美、蒋协防阴谋,查明美帝国主义的企图,为而后解放东南沿海诸岛创造条件,从而警告美、蒋:中国人民决不会屈从于美国的压力,一定要解放敌占岛屿――更是因为它的宣布,标志着解放军将首次实行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这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8月2日,彭德怀在总参谋部主持召开解放浙闽沿海岛屿作战会议。总参谋长粟裕、作战部部长张震、铁道部部长吕正操、通讯部部长王诤、海军副司令员方强、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和沈阳军区副司令员邓华等参加了会议,听取了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关于解放大陈岛战役方案的专题汇报。
大家在听了张爱萍的汇报后,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讨论。粟裕说:“这是我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渡海作战,组织工作比较复杂,还要估计到美国可能插手,要作艰苦的打算。”彭德怀基本同意华东军区的这个作战设想,但强调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慎重初战,攻则必胜。会议结束时,粟裕要求张爱萍拟定一个详细的作战预案,再来北京向中央军委汇报一次,以作出最后决策。张爱萍奉命回到南京,立即召开作战会议,研究制订作战方案。
8月10日,华东军区下达了解放大陈岛的预先号令。8月13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军区设立浙东前线指挥部,由华东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前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陆海空三军部队的有关同志林维先(浙江军区代司令员)、聂凤智(华东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彭德清(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马冠三(华东军区海军参谋长)为副司令员,王德(华东军区副参谋长)为参谋长。指挥部就设在宁波天主教堂的大院里,下设海军前线指挥所、空军浙东指挥所和登陆指挥所,还有华东军区政治工作组和后勤联合指挥部。
人民解放军自诞生27年来的第一个三军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就在这里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掀开了解放军进行现代化作战的序幕。
8月20日,张爱萍派华东军区作战处长石一宸带着军区制订的详细作战方案进京汇报。
8月22日,总参谋长粟裕听取了石一宸的汇报,表示同意。
两天后,彭德怀再次听取了石一宸的汇报,并强调说:杀鸡要用宰牛刀。
彭德怀说:“人们常说,‘杀鸡焉用牛刀’,这次我们就是要用宰牛的刀去杀鸡。这是我们首次三军联合作战,只能胜利,不能失败。三军渡海作战的难度大,要求高,指挥复杂,我军没有成熟的经验,一定要慎重初战。”
就在这天晚上7点30分,华东军区收到了总参谋部的电报:“同意石一宸同志代表军区汇报的作战方案,可先着手准备。”接着,中央军委又发来三条指示:
1. 要充分准备,有把握后才发起攻击;
2. 在组织海军和空军行动中,要严格掌握对美帝国主义的政策,既不主动惹事生非,又不示弱的自卫原则;
3. 从小到大,从实践中训练和锻炼部队,为解放整个敌占岛屿创造条件。
同时,中央军委还决定:为及时指导和总结我军首次三军协同作战经验,将浙东前线指挥部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
“杀鸡用牛刀”论争之一:是先拔“门闩”,还是先攻中心?
一江山岛,位于椒江口外约35公里,处于台州湾中部,离大陈岛11公里,离头门岛9公里。分为两个部分,称做南江山和北江山,两岛相距仅250米。北江山东西长约1900米,南北宽约700米;南江山东西长约1100米,南北宽约300米。地形狭窄,又高又陡。
如此弹丸之地,却是军事要塞,国民党称:大陈是台湾的“北大门”,一江山是大陈的“门闩”。“一江山是大陈的门户,大陈是台湾的屏障,一江不保,大陈难守;大陈失守,台湾垂危!”为此,蒋介石派他的所谓“克难英雄”王生明上校作为一江山岛的“守护神”,下辖国民党突击第四大队和第二大队第四中队和炮兵第一中队,计1000余人。岛上配备有大小火炮100多门,各种机枪100多挺,构筑永久性或半永久性火力点154个。两岛独立守备,互为依托,成犄角之势,易守难攻。
作战方案批准以后,战役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第一个问题立即摆在了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张爱萍的面前。作战的突破口应该选在哪里?
8月31日,在前指作战部署会议上,大家对是先攻打大陈岛还是先攻打一江山岛,从而对解放以大陈岛为中心之敌占岛屿的整个战役最为有利,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意见就是先打大陈岛,而且持这种意见的占大多数;一种意见就是先打一江山岛,但持这种意见的只有少数。
双方各执一词,都有其合理性。
张爱萍认真冷静地听完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后,说:“我同意先攻打一江山岛。”他的理由是:我军最前沿的岛子是东叽列岛的头门山岛,距离大陈约15海里,而距离一江山只有5海里。这是我军第一次进行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下子要渡过15海里去攻打大陈,距离远,容易受挫。而一江山距离我们近,容易成功。如果打下了一江山,再以它为依托,乘胜追击拿下大陈就比较容易了。再说,如果拿不下一江山,我们重新调整部署也会方便些,不会导致很大的损失。”
张爱萍说到这里,大家茅塞顿开,都点点头笑了起来……
“杀鸡用牛刀”论争之二:是“一起搞”,还是分两步走?
作战方向问题解决了,如何部署三军兵力呢?
讨论是从陆军投入多少兵力开始的。指挥员们首先分析了敌情。对一江山的敌军人力和武备等重新进行了核实。许多人就根据陆军作战经验,认为对付一江山1000余敌军,只需要1500至2000人就行了;至于炮兵最多也只要两个营。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一是一江山面积狭小,容纳不下众多的登陆兵力;二是如果登陆兵力多了,也施展不开,说不定还自己打着了自己人。持这种意见的人又占了大多数。
张爱萍认真地听,认真地记。他不忙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还有少数人却持相反意见,认为在兵力部署上,一定要占绝对的优势。并强调说,这是我军第一次进行三军渡海登陆作战,更要慎重初战,以鼓舞士气,积累经验,提高三军联合作战能力。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一江山上敌军有海上作战经验;二是岛屿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三是敌军的防御工事坚固,阵地编组严密,火力配备强,而且还有大陈的大口径火炮和海面上舰艇与空中飞机的支援。
讨论进入白热化状态。又是少数与多数的交锋。这一次,张爱萍仍然把赞成票投给了少数人一方。
“请同志们注意,我们进行的是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这就是说,一个是‘三军联合’,一个是‘渡海登陆’,而这两个都是我军首次,坦率地承认,我还没有这方面的指挥经验,我想,广大指战员也同我一样,也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张爱萍直率地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怎么办?总不能说这仗就不打了?仗,必须要打,更重要的是要打赢!要赢,只有用‘杀鸡用牛刀’的办法,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来战胜敌人。”
大家又都安静下来。张爱萍接着说:“当然,我说的绝对优势兵力,并不是简单的兵力数量上的相加,重要的是我们对各种兵力,对三军指挥上的科学配置和科学运筹,也就是说,这是要通过我们的参谋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战术计算得出来的。”大家这下子都口服心服了。
会后,陆军参谋方中岳、海军参谋郑武、空军参谋袁仲仁成了张爱萍的得力助手,年轻、精干,又有魄力的他们对参战兵力进行了一系列地科学计算,最后提出了一个参战兵力方案。这个方案很快就经过前指讨论修改通过,由张爱萍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方案如下:
陆军:步兵第60师178团、180团(欠1个营);炮兵122榴弹炮2个营、76.2野炮1个营、75山炮2个连、120迫击炮2个连。
空军:轰炸航空兵第20师60团、歼击航空兵第3师、第12师。
海军:航空兵5个团,舰艇、船186艘(其中护卫舰4艘、炮舰2艘、鱼雷艇12艘、炮艇24艘、火箭炮船6艘、各种登陆舰艇、运输船138艘)、2个海岸炮兵连。
此方案中,三军参战达17个兵种、28个战术群,与敌军相比,占绝对优势。从数量上来看,其中步兵4个加强营,3600人,3倍于敌军;炮兵4个营又12个连,火炮119门,高炮6个营60门,5倍于敌军。
如何提高绝对优势的“质量”,这是摆在张爱萍摆在解放军三军指战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经过参谋人员的精心计算,提高或者说保证“质量”这一个绝对优势的结果落实了下来。这就是他们精心设计制定的《协同动作计划表》。
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协同动作计划表》制定以后,首先就面临着一个“大变化”——“整个战役如何进行?”也就是说,这个仗怎么开打?于是,又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其中一种认为,既然我们占绝对优势,就陆、海、空一起出动,一起搞。也就是说,夺制空权、夺制海权和登陆作战三件事同时进行。
这种意见一提出,张爱萍一反常态,立即一口否决。一向以“善于纳谏”著称的张爱萍,这一次让大家感到有些吃惊,他怎么一下子就否定了别人的意见了呢?有人把张爱萍的这次举动总结为“张爱萍的反常现象”。后来,张爱萍在一次会议上,阐述了否定“一起搞”的理由:“同志们,我们现在不妨假设把整个大陈战役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这是能否解放一江山的先决条件;第二阶段,是登陆作战,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张爱萍慢慢道来,有条不紊地分析给大家听:“我们分两步走,并不矛盾。因为在夺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同时,我们可以积极做好登陆作战的准备。如果我们空中、海面和岛上同时作战,我军就要同时对付来自空中、海面和岛上的敌人,指挥关系复杂,我们还缺乏指挥经验。比如,指挥通信,三个军种之间、军种内部各兵种之间等等,如何同时进行上下沟通和联络,弄不好就会打乱仗。因此,分两步走,我们打起仗来就更稳妥些更从容些,这也是从我们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为我们有这样分两步走的条件,一方面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另一方面,我们不受时间限制,而分两步走,时间也不会限制我们。”
张爱萍的分析,有理有据,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认可。可还是有少数人不同意这个意见,有的甚至钻起了牛角尖,说什么“既然是三军联合,就应该三军集体行动,不然还叫什么三军联合作战?”有人实在憋不住,就干脆直接找到张爱萍去理论,要说服张爱萍,想坚持“一起搞”。
“你们不要再提这种意见了。”张爱萍认真地说,“这三件事一起搞,如何指挥,我没有这个经验,我也没这个本事,我也没有这个把握。”张爱萍接连说了三个“没有”,让大家吃了一惊,而更让大家想不到的是,张爱萍笑着说:“哪个人能同时指挥这三件事,我交权!”
话虽然这么说,但争论并没有停止,张爱萍也没有妥协。最后,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张爱萍就上了北京。彭德怀听取了张爱萍的汇报后,就在北京主持召开了讨论会。谁知,北京的会上也同样出现了两种声音,而且和南京的一模一样,各持己见,互不相让,讨论没有结果。无奈,彭德怀只好到毛泽东那里请毛主席定夺。
毛泽东在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当机立断:战役分“两步走”!
12月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浦江时,在“港申”号轮船上,对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彭德清说:“一江山岛登陆作战,打得很好!我军首次联合作战是成功的。”作者: 丁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