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技术课题: 比较空军武器装备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3:10:50
(题图:有软又有硬,而且硬的还可以不止一根)
   要是在国防大学或军科,比较武器装备学这个名目够赚个副教授了吧!召忠都没这么文绉绉呢.如果再有个好爸爸,老首长什么的,就是教授了.上次有朋友有个题目,想研究印度对苏-30的引进消化问题,显然是为中国做参照,这不就是这个学科的雏形吗?其实这是文科早年时髦的手段,研究外国XX学不够高了就研究比较XX学.
    以我掌握的东西,要比较出个体系来肯定不行的.还望各路闲云野鹤,盲流民工多多胡扯,专家教授就免了.
    我想到这个是因为突然琢磨了一下加油机.据称中国的软管式加油吊舱是十来年前搞起的,没靠别人(我记得有公开资料上有相反消息)已经开始换代.我突然想到世上只有美国空军用硬式加油(就是一根杆子戳进小飞机的一个洞里去,然后灌),就连俄罗斯的伊尔-78在尾巴上也没用硬式,只在尾部两侧各和个软式吊舱.
    硬式的好处是对接容易些,一根带两片操纵小翼面的杆子当然比一根末端带个锥套的软管子在气流中稳定些.更大的好处是输油量大,可以达到6000升/分钟,软的只有1600左右(包括我们的HY-6).这意味着加油时间可以缩短不少.硬式的对受油机结构上的改动也低些,不需要伸出一根受油管到座舱附近(这样做是因为飞行员可受不了在没法直接看见的情况下将受油管插入小小的锥套里,为此C-130的受油管甚至从中部一直伸到机头).
    当然,硬式的技术复杂,只能收起在机腹后方,因此多点同时加油还得靠两翼下的软式吊舱,美国正在试验的X-48未来运输机采用了完全翼身融合的飞翼式布局,以后多根硬式的也不是不可能.硬式的难度也不小,EADS参加美国空军竞争的KC-30的硬杆子硬杆子就刚刚才完成试验.
    不过俄罗斯为何不用硬式的,不应该只是伊尔-78是上单翼,高平尾的经典军用运输机布局(尾部要留大舱门)造成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掌握,如果说不大可能是研制不出来,那就有不大真正重视的原因.
    前苏联空军就不是典型的全球作战,国土宽广,可能爆发冲突的作战地域并非遥不可及,虽然远程轰炸机和巡逻机很受重视,但涉及全球时,加油机的基地在哪里?苏联没有太充分的保证.实际上,苏联轰炸机和巡逻机海外远程活动时空中加油似并不常见.当然,苏联加油机数量虽比美国少得多,但还是小有规模,在作战使用上到底如何配置,本人研究不够.
    并不真正依靠空中加油,当然不会太重视加油速度和对接难度.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中国.中国需要空中加油不假,但需要到什么程度?不好说.第一岛链外当然是太需要了,可是整体实力还很不够谈这个.以苏大壮的作战半径,几个战区各放一点,各个方向也不存在战斗机赶不上趟的情况.当然,如果非要哪一批战斗机或哪个部队大跃进几千公里去摆平事情,只能说明战斗力有问题.也就是说,对一个大国而言,加油机的充分使用往往还是境外作战之需.而加油机自身的安全要么来源于安全的国际空域,要么来源于有战斗机和预警机保护.
    如果以西沙群岛的机场为基地,加油机保证战斗机在南沙上空的留空时间还是很有价值的.只是这个方向上暂时还是设想居多.另一个方向,加油机如果放在缅甸,价值也很大,不过也更是空想.
    所以,假设不是搞不出来,俄中的加油机为何一直没有硬式的加油系统,也许还是与需要有关.这一点与航母蒸气弹射器的争论有一拼.同时也揭示一个大问题:先进不先进是一回事,先进了怎么用要先搞明白,怎么用就不完全是由主观愿望来定了.
空中加油还有两个趣事,一个是说越战时有一架战斗机不行了,是被加油机用软管拖着飞回来的,信不信都行.另一个是美国海军前几年有一架A-6在空中插入加油机软管的锥套后拨不出来了,类似于狗连裆,连着一起着陆是万万不成的,何况还是舰载机,最后好象是硬拨的,当然扯坏了锥套,这个有照片,我一时找不到了.(题图:有软又有硬,而且硬的还可以不止一根)
   要是在国防大学或军科,比较武器装备学这个名目够赚个副教授了吧!召忠都没这么文绉绉呢.如果再有个好爸爸,老首长什么的,就是教授了.上次有朋友有个题目,想研究印度对苏-30的引进消化问题,显然是为中国做参照,这不就是这个学科的雏形吗?其实这是文科早年时髦的手段,研究外国XX学不够高了就研究比较XX学.
    以我掌握的东西,要比较出个体系来肯定不行的.还望各路闲云野鹤,盲流民工多多胡扯,专家教授就免了.
    我想到这个是因为突然琢磨了一下加油机.据称中国的软管式加油吊舱是十来年前搞起的,没靠别人(我记得有公开资料上有相反消息)已经开始换代.我突然想到世上只有美国空军用硬式加油(就是一根杆子戳进小飞机的一个洞里去,然后灌),就连俄罗斯的伊尔-78在尾巴上也没用硬式,只在尾部两侧各和个软式吊舱.
    硬式的好处是对接容易些,一根带两片操纵小翼面的杆子当然比一根末端带个锥套的软管子在气流中稳定些.更大的好处是输油量大,可以达到6000升/分钟,软的只有1600左右(包括我们的HY-6).这意味着加油时间可以缩短不少.硬式的对受油机结构上的改动也低些,不需要伸出一根受油管到座舱附近(这样做是因为飞行员可受不了在没法直接看见的情况下将受油管插入小小的锥套里,为此C-130的受油管甚至从中部一直伸到机头).
    当然,硬式的技术复杂,只能收起在机腹后方,因此多点同时加油还得靠两翼下的软式吊舱,美国正在试验的X-48未来运输机采用了完全翼身融合的飞翼式布局,以后多根硬式的也不是不可能.硬式的难度也不小,EADS参加美国空军竞争的KC-30的硬杆子硬杆子就刚刚才完成试验.
    不过俄罗斯为何不用硬式的,不应该只是伊尔-78是上单翼,高平尾的经典军用运输机布局(尾部要留大舱门)造成的.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掌握,如果说不大可能是研制不出来,那就有不大真正重视的原因.
    前苏联空军就不是典型的全球作战,国土宽广,可能爆发冲突的作战地域并非遥不可及,虽然远程轰炸机和巡逻机很受重视,但涉及全球时,加油机的基地在哪里?苏联没有太充分的保证.实际上,苏联轰炸机和巡逻机海外远程活动时空中加油似并不常见.当然,苏联加油机数量虽比美国少得多,但还是小有规模,在作战使用上到底如何配置,本人研究不够.
    并不真正依靠空中加油,当然不会太重视加油速度和对接难度.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中国.中国需要空中加油不假,但需要到什么程度?不好说.第一岛链外当然是太需要了,可是整体实力还很不够谈这个.以苏大壮的作战半径,几个战区各放一点,各个方向也不存在战斗机赶不上趟的情况.当然,如果非要哪一批战斗机或哪个部队大跃进几千公里去摆平事情,只能说明战斗力有问题.也就是说,对一个大国而言,加油机的充分使用往往还是境外作战之需.而加油机自身的安全要么来源于安全的国际空域,要么来源于有战斗机和预警机保护.
    如果以西沙群岛的机场为基地,加油机保证战斗机在南沙上空的留空时间还是很有价值的.只是这个方向上暂时还是设想居多.另一个方向,加油机如果放在缅甸,价值也很大,不过也更是空想.
    所以,假设不是搞不出来,俄中的加油机为何一直没有硬式的加油系统,也许还是与需要有关.这一点与航母蒸气弹射器的争论有一拼.同时也揭示一个大问题:先进不先进是一回事,先进了怎么用要先搞明白,怎么用就不完全是由主观愿望来定了.
空中加油还有两个趣事,一个是说越战时有一架战斗机不行了,是被加油机用软管拖着飞回来的,信不信都行.另一个是美国海军前几年有一架A-6在空中插入加油机软管的锥套后拨不出来了,类似于狗连裆,连着一起着陆是万万不成的,何况还是舰载机,最后好象是硬拨的,当然扯坏了锥套,这个有照片,我一时找不到了.
我们的装备研制, 一贯是先解决有无的问题,再解决优劣的问题:L , 只有在个别装备上有例外(比如卖给别人做小白鼠的、厂家或者研制单位为了养活自己的‘私活儿’--反正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Q ), 原因其实比较简单:TG比较穷:( ,有“勤俭持家”的好传统,买一个东西要顶一个东西用,不能买了然后发现不好或者不可靠,然后扔了另起炉灶----说白了,没那么些个钱!:Q 至于怎么保证可靠性呢?那可就简单了,仿制啊;P ,要是还能搞到技术来源最好了----这回就明白了,空中加油技术里面能符合这个条件的,就只剩那个软管套锥了,呵呵......

至于“靠没靠别人”,嘿嘿,俺们可是有传统的:D ......谁让我们家底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