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22:12:21
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


● 王义桅
  不久前,笔者应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RF)之邀,前往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地讲学,印度前参谋长委员会主席问我:“你说印度不该不信任中国。可是,印度追求不甘二流的大国地位,中国好像不支持呀。当年中国联同美国谴责印度进行核试验就是典型的例子。你看美国现在不是通过美印核协议纠正错误了吗?为什么中国不仿效美国,知错就改,反而猜疑美印核协议呢?”

  作为印度的战略家,他的质问是有很大代表性的。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由此可略见一斑。

  “中印是兄弟”的口号响彻喜玛拉雅山两侧,可惜好景不长,兄弟相隙,一度反目成仇。历史上,印度是古代中国惟一与其分享“天”这一称谓的国度,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具有类似遭遇和相似国情的中印两国,为何缺乏了解,相互猜疑?

文化、地缘和现实冲突

  先就印度方面而言,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不信任中国,总认为中国站在巴基斯坦一边,以巴基斯坦牵制印度。其二是不自觉流露出受害者情结,认定中国的一举一动,皆有冲着印度的可能。不仅是中国在1962年边界战争中曾经“教训”过印度,更由于中国是印度最大的邻居和实现其大国梦的最大“绊脚石”。

  从这个意义上讲,印度相对于中国存在明显的弱者心态。印度观察家基金国际事务顾问、印度前外交秘书拉斯戈查(M Rasgotra)甚至对我讲:“你说印度不该不信任中国。可是,中国向印度的所有邻居都卖武器——巴基斯坦不说,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作为印度人会怎么想?!”

  其三是从最坏处着想,以至于Chindia(中印大同)虽由印度人提出,但响应者寥寥。类似于中国远交近攻谋略,印度的战略设计者仍认为与美国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尽管民间对美国并不感冒,倒是对俄罗斯较亲近。

  印度为什么对中国疑虑重重?其中有文化传统、地缘政治和现实冲突等各方面原因:

  一是印度人的高傲。印度虽然国土小于中国,但可耕地面积略大于中国,人口过不了多少年就可以超过中国。文明更早于中国,还向中国输出过佛教,似乎有理由俯视中国。
从现代印度来说,印度独立早于中国,印度曾为大英帝国的两百年殖民地,学习西方比中国早、比中国好,在民主、法制等方面存在相对于中国的优越感。
  然而,中国崛起早于印度,势头盖过印度,感觉印度“有大国基础,无大国心胸”:历史上,很少统一,统一往往由外族入侵完成;无强大的历史记忆,文化灿烂而不辉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常常催生机会主义行为——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爆发就是由于尼赫鲁蚕食政策造成的。

  二是印巴关系。在我演讲中,拉斯戈查大使问,中国为什么反对印度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我答曰,中国并非反对印度“入常”,而是认为要改革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而这不是增加印度等国席位所能解决的。

  再说,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不仅要代表自身利益,还要代表其他国家,尤其是所在地区国家权益;而印度如果要代表南亚地区利益,巴基斯坦肯定不答应。所以还是要成为地区模范才是。

  我进一步解释,中国并非支持巴基斯坦,而是希望印巴和解。再说,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并非针对印度,而是基于历史传统,巴基斯坦作为连接中国与西亚桥梁以及穆斯林国家对中国边疆、民族安全的战略重要性。印度应心胸大一点,不必把中国与巴基斯坦友谊与印度牵扯在一起。

  三是边界问题。印度对中国的看法,仍然难以超越1962年边界战争的困扰。在中国当年赢得战争,却归还给印度土地、俘虏和装备时,对于大国情结浓厚的印度人,至今仍认为这是极大耻辱。

千万别低估大国文明

  

  因为种种战略疑虑,印度没有下战略决心,与中国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甚至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两国贸易只有区区中日贸易额的十分之一。

  在我讲座过程中,不断重申我们时代已从民族国家为单元的国际关系转向以人口为单元的国际关系,因而呼吁中印携手,实现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权利。这不只是带来一个亚洲世纪,而是迎来国际关系的哥白尼式革命。
按照这一原则,改革联合国席位,最终像美国国会那样,由两院组成,兼顾国家和人口单元:参议院按照国家分配席位,中国与印度各只有一个大国席位;众议院按人口比例构成,中国与印度应该占据三分之一席位……可惜印度人似乎将信将疑。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我们也有工作没有到位,尤其是没有从战略上重视印度,对印度还不了解。

  去印度前,总认为印度被英国长期殖民,安于现状,守旧而古板。说起印度,我们很少有真实的现代印度概念。

  其实,印度远非宗教博物馆、大英帝国殖民地那么简单。我们的潜意识里,仍然有俯视印度、抵制西方的情结。因为不了解印度,所以常常将美国的举措看成是印度的不友善,比如“亚洲版北约”的提法,虽然鼓吹者纳拉帕特是印度人,但所有接触到的印度学者都对我讲,纳拉帕特什么都不是(He is nobody)。

  他们说:“千万不要低估印度文明大国,错误以为我们愿意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马前卒。”

  笔者访印期间,正值印美核协议敲定文本。印度学者讲,这是印度争取美国,进而推动核供应国集团(NSG)承认印度核大国地位的战略举措,并非美国发起抬举印度来“对冲”中国那么简单——美国在核不扩散政策上的双重标准是指望在奖赏印度的同时,试图套牢印度,以此要挟印度不要进行新的核试验,将印度的核技术引导至民用,并以此影射朝鲜、伊朗等国对核不扩散规则的缺乏遵守。

  看来,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中国不可以掉以轻心,更不可熟视无睹;不从战略上重视印度,不了解真实的印度,也就难以纠正我们对印度的战略误解。不消除中印间的战略猜疑,就不能真正实现中印友好,永远让其他大国从中渔翁得利,损害两国的战略利益。

·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


● 王义桅
  不久前,笔者应印度观察家研究基金会(ORF)之邀,前往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三地讲学,印度前参谋长委员会主席问我:“你说印度不该不信任中国。可是,印度追求不甘二流的大国地位,中国好像不支持呀。当年中国联同美国谴责印度进行核试验就是典型的例子。你看美国现在不是通过美印核协议纠正错误了吗?为什么中国不仿效美国,知错就改,反而猜疑美印核协议呢?”

  作为印度的战略家,他的质问是有很大代表性的。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由此可略见一斑。

  “中印是兄弟”的口号响彻喜玛拉雅山两侧,可惜好景不长,兄弟相隙,一度反目成仇。历史上,印度是古代中国惟一与其分享“天”这一称谓的国度,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具有类似遭遇和相似国情的中印两国,为何缺乏了解,相互猜疑?

文化、地缘和现实冲突

  先就印度方面而言,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不信任中国,总认为中国站在巴基斯坦一边,以巴基斯坦牵制印度。其二是不自觉流露出受害者情结,认定中国的一举一动,皆有冲着印度的可能。不仅是中国在1962年边界战争中曾经“教训”过印度,更由于中国是印度最大的邻居和实现其大国梦的最大“绊脚石”。

  从这个意义上讲,印度相对于中国存在明显的弱者心态。印度观察家基金国际事务顾问、印度前外交秘书拉斯戈查(M Rasgotra)甚至对我讲:“你说印度不该不信任中国。可是,中国向印度的所有邻居都卖武器——巴基斯坦不说,斯里兰卡、孟加拉、缅甸……作为印度人会怎么想?!”

  其三是从最坏处着想,以至于Chindia(中印大同)虽由印度人提出,但响应者寥寥。类似于中国远交近攻谋略,印度的战略设计者仍认为与美国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尽管民间对美国并不感冒,倒是对俄罗斯较亲近。

  印度为什么对中国疑虑重重?其中有文化传统、地缘政治和现实冲突等各方面原因:

  一是印度人的高傲。印度虽然国土小于中国,但可耕地面积略大于中国,人口过不了多少年就可以超过中国。文明更早于中国,还向中国输出过佛教,似乎有理由俯视中国。
从现代印度来说,印度独立早于中国,印度曾为大英帝国的两百年殖民地,学习西方比中国早、比中国好,在民主、法制等方面存在相对于中国的优越感。
  然而,中国崛起早于印度,势头盖过印度,感觉印度“有大国基础,无大国心胸”:历史上,很少统一,统一往往由外族入侵完成;无强大的历史记忆,文化灿烂而不辉煌;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常常催生机会主义行为——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的爆发就是由于尼赫鲁蚕食政策造成的。

  二是印巴关系。在我演讲中,拉斯戈查大使问,中国为什么反对印度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我答曰,中国并非反对印度“入常”,而是认为要改革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而这不是增加印度等国席位所能解决的。

  再说,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不仅要代表自身利益,还要代表其他国家,尤其是所在地区国家权益;而印度如果要代表南亚地区利益,巴基斯坦肯定不答应。所以还是要成为地区模范才是。

  我进一步解释,中国并非支持巴基斯坦,而是希望印巴和解。再说,中国支持巴基斯坦并非针对印度,而是基于历史传统,巴基斯坦作为连接中国与西亚桥梁以及穆斯林国家对中国边疆、民族安全的战略重要性。印度应心胸大一点,不必把中国与巴基斯坦友谊与印度牵扯在一起。

  三是边界问题。印度对中国的看法,仍然难以超越1962年边界战争的困扰。在中国当年赢得战争,却归还给印度土地、俘虏和装备时,对于大国情结浓厚的印度人,至今仍认为这是极大耻辱。

千万别低估大国文明

  

  因为种种战略疑虑,印度没有下战略决心,与中国建立起战略伙伴关系,甚至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两国贸易只有区区中日贸易额的十分之一。

  在我讲座过程中,不断重申我们时代已从民族国家为单元的国际关系转向以人口为单元的国际关系,因而呼吁中印携手,实现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权利。这不只是带来一个亚洲世纪,而是迎来国际关系的哥白尼式革命。
按照这一原则,改革联合国席位,最终像美国国会那样,由两院组成,兼顾国家和人口单元:参议院按照国家分配席位,中国与印度各只有一个大国席位;众议院按人口比例构成,中国与印度应该占据三分之一席位……可惜印度人似乎将信将疑。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我们也有工作没有到位,尤其是没有从战略上重视印度,对印度还不了解。

  去印度前,总认为印度被英国长期殖民,安于现状,守旧而古板。说起印度,我们很少有真实的现代印度概念。

  其实,印度远非宗教博物馆、大英帝国殖民地那么简单。我们的潜意识里,仍然有俯视印度、抵制西方的情结。因为不了解印度,所以常常将美国的举措看成是印度的不友善,比如“亚洲版北约”的提法,虽然鼓吹者纳拉帕特是印度人,但所有接触到的印度学者都对我讲,纳拉帕特什么都不是(He is nobody)。

  他们说:“千万不要低估印度文明大国,错误以为我们愿意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马前卒。”

  笔者访印期间,正值印美核协议敲定文本。印度学者讲,这是印度争取美国,进而推动核供应国集团(NSG)承认印度核大国地位的战略举措,并非美国发起抬举印度来“对冲”中国那么简单——美国在核不扩散政策上的双重标准是指望在奖赏印度的同时,试图套牢印度,以此要挟印度不要进行新的核试验,将印度的核技术引导至民用,并以此影射朝鲜、伊朗等国对核不扩散规则的缺乏遵守。

  看来,印度对中国的战略疑虑,中国不可以掉以轻心,更不可熟视无睹;不从战略上重视印度,不了解真实的印度,也就难以纠正我们对印度的战略误解。不消除中印间的战略猜疑,就不能真正实现中印友好,永远让其他大国从中渔翁得利,损害两国的战略利益。

·作者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文明更早于中国,还向中国输出过佛教,似乎有理由俯视中国。


在此澄清:现在的印度 和 “古印度”早已经没有关系;:D
现在的印度和中国的边界问题,和平解决是很难滴!
废话,你都说核弹能打到北京了,我还支持你拥有核武器,我傻了?
多一个朋友比树立起一个敌人好.印度人要是对中国了解多一点,也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骄傲和耻辱感,两个国家都该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
巴基斯坦虽是个好哥们,但是实力太弱,印度多好的地理位置,实力也不赖 ,如果能遂了中国的愿,大家一起和谐和谐,李先念女婿的大梦就实现了 :D
我们还对印度的南亚印度洋霸权战略感到疑惑呢。
印度人志大才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