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护送 力保安全 中国赴伊外交官整装待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9:47:14
武警护送 力保安全 中国赴伊外交官整装待发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2月05日 17:49 参编

  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工作小组在中国武警护送下,将于本月15日夜从安曼出发,16日抵达巴格达,开展中国在战后伊拉克的外交工作,这是记者在安曼获得的最新消息。

  工作组准备工作充分

  3日下午,记者来到工作小组在安曼的临时办公地点,工作小组的于海琳介绍说,这
几天正在为赴伊拉克车辆的事情奔忙。由于伊拉克的爆炸事件最近又有增多的趋势,为了尽最大可能保证人身安全,他们准备把三辆开往巴格达的车全部贴上“CHINA”的醒目字样,前后左右都要贴上,这样进入伊拉克后就不至于被误认为是美英国家的使团而遭袭击,从而增加些安全系数。

  “我们的原则是:工作是必需的,安全是必要的。我们不但已经配备了钢盔和防弹衣,同时还将佩戴中国标记的胸章或袖标。”工作小组组长孙必干大使对记者说。

  由于中国驻伊拉克使馆馆舍在这次战争中被毁程度严重,工作小组这次无法在原馆舍办公,经过多方努力,小组目前租好了临时办公地点。至于原馆舍,孙大使表示,根据国际公约,占领方有责任保护各国使馆的安全和馆舍完整,因此中国已就我国使馆遭到严重破坏及其所受到的损失向美英占领当局提出严正交涉。占领方表示“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要求”,但是目前他们被伊拉克不稳定的局势弄得焦头烂额,尚无暇讨论此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放弃了这一要求,今后它肯定还要被提到谈判日程上。

  孙大使介绍说,工作小组进驻巴格达后,肩负着三大任务:第一,与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和临时政府接触,也要与占领当局、联合国机构进行正常的工作往来,以促进中伊双边关系的发展,继续维护和发展两国的传统友谊。第二,积极努力推动中国公司参与战后伊拉克的经济重建。第三,维护中国在伊拉克各个领域的合法权益。

  但是,由于工作小组尚无接待场所,暂时还无法为伊拉克人办理赴中国的签证,孙大使对此表示遗憾,但是他说,只要工作小组找到了临时馆舍,他们将会尽快开展此项工作,促进中伊之间的更多交流。

  工作小组为这次进入巴格达所做的准备工作是很充分的,已分别与约旦政府、伊拉克驻约旦使馆和美英联军当局驻约旦代表处进行了接洽,争取在旅途中得到他们的帮助。

  在物资供应方面,除了武警专用物资,他们还从国内采购了一些办公用品,如电脑、打印机和传真机,以及用于对外交往的礼品。由于工作用品太多,食品和饮用水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保障,即只保证路上以及抵达巴格达后一两天内的供应,此后只能在当地解决,也就是说,食物和饮用水不论是清洁抑或是被污染过的,工作小组在巴格达都别无选择。

  最大压力是亲人的牵挂

  工作小组的成员为七人,老中青三结合。年龄最大的当数老骥伏枥的孙大使。今年已63岁的孙大使是我国外交战线的一名老兵,辗转中东国家几十年,多次历经生死险情。孙大使2002年底已经退休,对于这次再度“出山”,他坦率表示,既然组织授令于他,他将竭尽所能、不辱使命。

  工作小组里最年轻的要数大使秘书于海琳了,尽管名字像个女孩,但小于是个不折不扣的英俊小伙子。国内这个年纪的人,也许正在花前月下享受青春好时光,但不到28岁的小于已经在伊拉克工作了三年,成了个无数次进出巴格达的“老伊拉克”。

  2003年战争爆发前,小于和司机全锡钢以及另外两名同志一直坚持到3月17日中国留守小组撤退巴格达,为此他和全师傅分别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这次,他俩又要再度走进巴格达了。

  又要进巴格达了,小于一直是瞒着家人的。前几天哥哥说漏了嘴,远在西安的老母亲终于知道宝贝儿子要动身了。“老太太急得几天几夜没睡觉,”小于平静地说。

  “在伊拉克,最大的压力不是个人的安危,不是工作任务的繁重,不是物质条件的艰苦,而是远在国内的亲人对我们的牵挂。”小于说这番话时,旁边的全师傅不停地点头。小于说出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心声。

  其实,他们又何尝不牵挂家里。全师傅15岁的儿子在北京马上就要中考了,夫妇俩一点也不敢放松儿子的学习,但现在全师傅出来了,所有的担子都得靠妻子一个人挑了。

  由于工作小组人手少,每个成员都要承担起三四个人的工作。就拿五十出头的全师傅来说吧,大家开玩笑说,全师傅不愧是姓“全”,虽说是司机,到了巴格达,他还要兼电工、水工、勤务,甚至兼炊事员和理发员,但厚道的全师傅憨憨一笑:“大家都这样。”正如孙大使所说:“尽管在伊拉克会遇到风险,但是大家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决不会退缩。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是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能体现人生价值之所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越能知难而上,也越能体现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在伊拉克工作条件的艰苦,不是常人所能想像的。2003年7月,工作小组一行四人曾进入巴格达了解情况。尽管是住在号称五星级的宾馆,但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屋子里空调经常不能正常运转,而巴格达的夏天气温一般都是五六十摄氏度!而另一名成员住的房间则由于屋顶漏水,天长日久,地上竟长起了蘑菇。

  中国公司要积极而慎重

  在这次进入巴格达的七人工作小组中,还有一位专门负责经济商务的官员,中国政府对参与战后伊拉克经济重建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即将奔赴前线之际,曾在中国驻伊使馆经商处工作过两年多的王双信秘书对记者说,“进去”之后,他的重要任务就是充分调研,了解伊现政权以及未来政府的经济政策走向,并与伊有关机构和部委———尤其是工矿、石油、贸易和计划部这些有工程可做的部门———建立起联系,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劳务输出以及工程承包等领域,搭建起伊方市场和中国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他坦率地告诉记者,如果抛开伊拉克的局势不稳这个因素以及美占领当局垄断重建市场这一现实,战后伊拉克可以说得上是“商机无限”,但是目前这个商机完全被上述两个因素所“限”。

  “政治环境决定了经济环境,而经济政策就是公司生存的土壤,我们目前要面对现实。”这也是老王对那些急于进军伊拉克的公司的肺腑之言。关于国内一些公司进入伊拉克的问题,他表示,既要积极,又要慎重。“因为个人和公司首先要生存,如果连生存都无法保证,赚钱又从何谈起呢?”王秘书说。五十多岁的王秘书其实已经在伊拉克干满了两年的任期,这次再进巴格达,已是“超期服役”。他的老家在河北,家中还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老王临走前,老母亲问他:“孩子,伊拉克在打仗呢,你去那里干啥?”老王说:“领导让我去的。”老母亲就再也没吭声。(记者操风琴)武警护送 力保安全 中国赴伊外交官整装待发

--------------------------------------------------------------------------------

http://jczs.sina.com.cn 2004年02月05日 17:49 参编

  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工作小组在中国武警护送下,将于本月15日夜从安曼出发,16日抵达巴格达,开展中国在战后伊拉克的外交工作,这是记者在安曼获得的最新消息。

  工作组准备工作充分

  3日下午,记者来到工作小组在安曼的临时办公地点,工作小组的于海琳介绍说,这
几天正在为赴伊拉克车辆的事情奔忙。由于伊拉克的爆炸事件最近又有增多的趋势,为了尽最大可能保证人身安全,他们准备把三辆开往巴格达的车全部贴上“CHINA”的醒目字样,前后左右都要贴上,这样进入伊拉克后就不至于被误认为是美英国家的使团而遭袭击,从而增加些安全系数。

  “我们的原则是:工作是必需的,安全是必要的。我们不但已经配备了钢盔和防弹衣,同时还将佩戴中国标记的胸章或袖标。”工作小组组长孙必干大使对记者说。

  由于中国驻伊拉克使馆馆舍在这次战争中被毁程度严重,工作小组这次无法在原馆舍办公,经过多方努力,小组目前租好了临时办公地点。至于原馆舍,孙大使表示,根据国际公约,占领方有责任保护各国使馆的安全和馆舍完整,因此中国已就我国使馆遭到严重破坏及其所受到的损失向美英占领当局提出严正交涉。占领方表示“已经注意到了中国的要求”,但是目前他们被伊拉克不稳定的局势弄得焦头烂额,尚无暇讨论此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放弃了这一要求,今后它肯定还要被提到谈判日程上。

  孙大使介绍说,工作小组进驻巴格达后,肩负着三大任务:第一,与伊拉克临时管理委员会和临时政府接触,也要与占领当局、联合国机构进行正常的工作往来,以促进中伊双边关系的发展,继续维护和发展两国的传统友谊。第二,积极努力推动中国公司参与战后伊拉克的经济重建。第三,维护中国在伊拉克各个领域的合法权益。

  但是,由于工作小组尚无接待场所,暂时还无法为伊拉克人办理赴中国的签证,孙大使对此表示遗憾,但是他说,只要工作小组找到了临时馆舍,他们将会尽快开展此项工作,促进中伊之间的更多交流。

  工作小组为这次进入巴格达所做的准备工作是很充分的,已分别与约旦政府、伊拉克驻约旦使馆和美英联军当局驻约旦代表处进行了接洽,争取在旅途中得到他们的帮助。

  在物资供应方面,除了武警专用物资,他们还从国内采购了一些办公用品,如电脑、打印机和传真机,以及用于对外交往的礼品。由于工作用品太多,食品和饮用水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保障,即只保证路上以及抵达巴格达后一两天内的供应,此后只能在当地解决,也就是说,食物和饮用水不论是清洁抑或是被污染过的,工作小组在巴格达都别无选择。

  最大压力是亲人的牵挂

  工作小组的成员为七人,老中青三结合。年龄最大的当数老骥伏枥的孙大使。今年已63岁的孙大使是我国外交战线的一名老兵,辗转中东国家几十年,多次历经生死险情。孙大使2002年底已经退休,对于这次再度“出山”,他坦率表示,既然组织授令于他,他将竭尽所能、不辱使命。

  工作小组里最年轻的要数大使秘书于海琳了,尽管名字像个女孩,但小于是个不折不扣的英俊小伙子。国内这个年纪的人,也许正在花前月下享受青春好时光,但不到28岁的小于已经在伊拉克工作了三年,成了个无数次进出巴格达的“老伊拉克”。

  2003年战争爆发前,小于和司机全锡钢以及另外两名同志一直坚持到3月17日中国留守小组撤退巴格达,为此他和全师傅分别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这次,他俩又要再度走进巴格达了。

  又要进巴格达了,小于一直是瞒着家人的。前几天哥哥说漏了嘴,远在西安的老母亲终于知道宝贝儿子要动身了。“老太太急得几天几夜没睡觉,”小于平静地说。

  “在伊拉克,最大的压力不是个人的安危,不是工作任务的繁重,不是物质条件的艰苦,而是远在国内的亲人对我们的牵挂。”小于说这番话时,旁边的全师傅不停地点头。小于说出了小组全体成员的心声。

  其实,他们又何尝不牵挂家里。全师傅15岁的儿子在北京马上就要中考了,夫妇俩一点也不敢放松儿子的学习,但现在全师傅出来了,所有的担子都得靠妻子一个人挑了。

  由于工作小组人手少,每个成员都要承担起三四个人的工作。就拿五十出头的全师傅来说吧,大家开玩笑说,全师傅不愧是姓“全”,虽说是司机,到了巴格达,他还要兼电工、水工、勤务,甚至兼炊事员和理发员,但厚道的全师傅憨憨一笑:“大家都这样。”正如孙大使所说:“尽管在伊拉克会遇到风险,但是大家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决不会退缩。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是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能体现人生价值之所在。从大的方面来说,越能知难而上,也越能体现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在伊拉克工作条件的艰苦,不是常人所能想像的。2003年7月,工作小组一行四人曾进入巴格达了解情况。尽管是住在号称五星级的宾馆,但由于电力供应不足,屋子里空调经常不能正常运转,而巴格达的夏天气温一般都是五六十摄氏度!而另一名成员住的房间则由于屋顶漏水,天长日久,地上竟长起了蘑菇。

  中国公司要积极而慎重

  在这次进入巴格达的七人工作小组中,还有一位专门负责经济商务的官员,中国政府对参与战后伊拉克经济重建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即将奔赴前线之际,曾在中国驻伊使馆经商处工作过两年多的王双信秘书对记者说,“进去”之后,他的重要任务就是充分调研,了解伊现政权以及未来政府的经济政策走向,并与伊有关机构和部委———尤其是工矿、石油、贸易和计划部这些有工程可做的部门———建立起联系,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在劳务输出以及工程承包等领域,搭建起伊方市场和中国公司之间的沟通桥梁。他坦率地告诉记者,如果抛开伊拉克的局势不稳这个因素以及美占领当局垄断重建市场这一现实,战后伊拉克可以说得上是“商机无限”,但是目前这个商机完全被上述两个因素所“限”。

  “政治环境决定了经济环境,而经济政策就是公司生存的土壤,我们目前要面对现实。”这也是老王对那些急于进军伊拉克的公司的肺腑之言。关于国内一些公司进入伊拉克的问题,他表示,既要积极,又要慎重。“因为个人和公司首先要生存,如果连生存都无法保证,赚钱又从何谈起呢?”王秘书说。五十多岁的王秘书其实已经在伊拉克干满了两年的任期,这次再进巴格达,已是“超期服役”。他的老家在河北,家中还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老王临走前,老母亲问他:“孩子,伊拉克在打仗呢,你去那里干啥?”老王说:“领导让我去的。”老母亲就再也没吭声。(记者操风琴)
呵呵,有机会一睹我们驻外武警的英姿了!!!
有没有武警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