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同志创作的白话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30 00:01:00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为中国新民主主义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旗手,在现代文化史上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在“五四”初期的几首白话诗清新活泼、谐美流畅,充满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股新鲜气息。同时,诗的思想性更趋深沉、含蓄。

    五峰山与大钊同志有着不解之缘。大钊同志从青年时代至1924年,曾多次到五峰山游览、度假。1917年和1924年因政治斗争还两次入山避难。大钊同志白话诗现在可以看到的共有八首,其中七首都是在五峰山创作的。

    一、寓情于景,对祖国山川有着流泉般绵绵汩汩的爱

    《山中即景》是大钊同志最早写下的白话诗,共分三首:

    一

    是自然的美, 是美的自然。

    绝无人迹处, 空山响流泉。

    二

    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

    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

    三

    一年一度果树红,一年一度果花落。

    借问今朝摘果人,忆否春雨梨花白?

    1919年9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发表了前两首,第三首则从未发表过,只是在友人的日记中幸有记载。前两首抒写了作者登临五峰山的具体感受,属于远距离观察;第三首则属于近距离特写。前两首仿佛立足山腹欣赏巨幅的优美的自然画卷,第三首则依稀可见与果农促膝相谈。三首诗写得小巧,小巧得像民谣;写得轻松,轻松得像山歌。空山宁静,流泉叮咚,行云飘逸,果园丰硕;跃动的音律,清新的画意,勃发的诗情,可谓情随境生。在描绘幽雅的风光、宁静的田园生活气息中,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对祖国“自然的美,美的自然”的热爱,以及登临五峰山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情感。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尽凝于笔端。“借问今朝摘果人,忆否春雨梨花白”,更富有深刻的内涵,令人回味。此时,大钊同志参加并领导的“五四”运动唤起民众,轰轰烈烈展开,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一页。“摘果人”并非单是眼前的果农,“春雨梨花白”又何尝不是那值得回忆的战斗生活?

    二、移情入景,对人间万象抒发立场鲜明的爱憎

    大钊同志小住五峰山,虽然暂离喧嚣的城市,但他在幽静偏僻的山林里,依然无时不关注局势的发展和革命的斗争。在这里写下《再论问题与主义》这篇光辉著作,对胡适攻击马克思主义,宣扬改良主义的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进行反击,表现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立场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大钊同志还进一步了解了山区农民、樵夫、牧羊人、看祠庙老人的生活疾苦。

    《岭上的羊》一诗,通过攀援于云山雾岭之上的羊群,从天际传来的羔羊“咩咩”叫声的描绘与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善良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蕴籍着对邪恶的强暴者和压迫者的斥责和仇恨。

    我在古寺门前站立,

    山羊的声音,来自天际。

    看啊!岭上的羊,

    白的掺着黑的。

    一个一个的爬上山去。

    羊啊!我细听你的声音里:

    纤弱带着仁慈,

    悲哀含着战栗,

    你不曾伤过别的东西,

    你不曾害过你的伴侣;

    天天只傍着那山水,

    吃些草叶或草子;

    只有你怕人,没有人怕你;

    我不但不怕你,而且怜你;

    我不怕你,并且怜你,

    就是你的胜利!

    作者站在大寺门前,对着羊群爬上山去这一特定的镜头,突发奇想。奇想中,似乎听出羊的叫声像一声声倾诉,“纤弱带着仁慈,悲哀含着战栗”。羊本不懂感情,作者抓住羊的特征,虚实结合,利用拟人化手法,把自己的感情传导给羊群,使羊群有了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语言、人的个性,成为一种艺术形象,使人联想到了那些饱尝疾苦的下层人民。结尾处议论入诗,抒发了作者同情弱小者憎恶邪恶势力的思想感情。

    《悲犬》一诗,颇有余味,可谓言近旨远,请看:

    我初入山,犬狂吠门前;

    我既入山,犬摇尾乞怜:

    犬哉犬哉!何前倨而后敛!

    全诗总共六句,句句明白如话。字面上似乎轻松地与犬玩笑,不乏生活情趣,然而,题中一个“悲”字,却点化了诗的严肃主题,显示出作者鲜明的观点。读者自然会联想到犬的可悲之处,更可以领悟“悲犬”远非“悲”那守门之犬。联系社会背景,人们自然会想到政治舞台上那些摇身一变,做了主子的帮凶、帮闲,摇尾乞怜、奴相十足的可悲角色。诗虽短小,用意却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钊同志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三、托物言志,展示对革命斗争山一样的信念松一样的操守

    大钊同志爱山,“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山间的幽雅是他向往的理想境界;“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青山的独立不移更是他崇拜的性格。《山峰》一诗更展示了他自己对革命斗争有着山一样的信念松一样的操守:

    一个山峰头,长着几棵松树。

    片片的白云,有时把它遮住。

    白云飞来便去,山峰依然露出。

    在这首短诗中,作者以飘忽不定、飞来便去的白云作衬托,热情赞美了巍然屹立的山峰和苍劲挺拔的松树。作者正是借山峰、松树的形象以自喻,表现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的品格操守。

    《山中落雨》同样运用象征手法,抒发了自己在风雨中战斗的心情:

    忽然来了一阵风雨,

    把四周团团围住,

    只听着树里的风声雨声,

    却看不清云里是山是树?

    水从山上往下飞流,

    顿成了瀑布。

    这时候前山后山,

    不知有多少樵夫迷了归路?

    高山烟雨,飞云流瀑,象征了纷繁复杂的斗争环境。前山后山,“不知有多少樵夫迷了归路”,寄寓了大钊同志对劳动人民热切关怀和血肉相连的深情厚谊。大钊同志关怀的岂止是樵夫,更重要的是告诫广大的人民群众在风雨中莫要迷失了政治方向。

    诗贵含蓄,要留给读者联想的余地。大钊同志的白话诗,语出自然,未假雕饰,抒情状物,刻划入微,在清新的意境中,蕴涵了深邃的哲思,使人获得有益的启迪。

    总之,大钊同志四处奔波的革命斗争生活,使他获得无限的诗情和灵感,致使他的政论、杂感也常常带有诗的美感。他的诗歌既有深沉的思索,又有清新儒雅的风格。“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体现了革命者的人格和学者的气质的高度融合。他的白话诗虽然为数不多,但每一首都称得上新诗中的精品。在新的历史时期,诗中所展示的大钊同志山一样的信念、松一样的品格、泉一样的情感,对于我们当代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然有着重大的启迪和深远的教益。(杨宝兰)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为中国新民主主义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中的旗手,在现代文化史上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其中,在“五四”初期的几首白话诗清新活泼、谐美流畅,充满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股新鲜气息。同时,诗的思想性更趋深沉、含蓄。

    五峰山与大钊同志有着不解之缘。大钊同志从青年时代至1924年,曾多次到五峰山游览、度假。1917年和1924年因政治斗争还两次入山避难。大钊同志白话诗现在可以看到的共有八首,其中七首都是在五峰山创作的。

    一、寓情于景,对祖国山川有着流泉般绵绵汩汩的爱

    《山中即景》是大钊同志最早写下的白话诗,共分三首:

    一

    是自然的美, 是美的自然。

    绝无人迹处, 空山响流泉。

    二

    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

    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

    三

    一年一度果树红,一年一度果花落。

    借问今朝摘果人,忆否春雨梨花白?

    1919年9月15日,《新青年》第五卷第三号发表了前两首,第三首则从未发表过,只是在友人的日记中幸有记载。前两首抒写了作者登临五峰山的具体感受,属于远距离观察;第三首则属于近距离特写。前两首仿佛立足山腹欣赏巨幅的优美的自然画卷,第三首则依稀可见与果农促膝相谈。三首诗写得小巧,小巧得像民谣;写得轻松,轻松得像山歌。空山宁静,流泉叮咚,行云飘逸,果园丰硕;跃动的音律,清新的画意,勃发的诗情,可谓情随境生。在描绘幽雅的风光、宁静的田园生活气息中,字里行间涌动着作者对祖国“自然的美,美的自然”的热爱,以及登临五峰山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情感。作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尽凝于笔端。“借问今朝摘果人,忆否春雨梨花白”,更富有深刻的内涵,令人回味。此时,大钊同志参加并领导的“五四”运动唤起民众,轰轰烈烈展开,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一页。“摘果人”并非单是眼前的果农,“春雨梨花白”又何尝不是那值得回忆的战斗生活?

    二、移情入景,对人间万象抒发立场鲜明的爱憎

    大钊同志小住五峰山,虽然暂离喧嚣的城市,但他在幽静偏僻的山林里,依然无时不关注局势的发展和革命的斗争。在这里写下《再论问题与主义》这篇光辉著作,对胡适攻击马克思主义,宣扬改良主义的文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进行反击,表现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立场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同时,在这段时间里,大钊同志还进一步了解了山区农民、樵夫、牧羊人、看祠庙老人的生活疾苦。

    《岭上的羊》一诗,通过攀援于云山雾岭之上的羊群,从天际传来的羔羊“咩咩”叫声的描绘与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善良的弱小者的深切同情,蕴籍着对邪恶的强暴者和压迫者的斥责和仇恨。

    我在古寺门前站立,

    山羊的声音,来自天际。

    看啊!岭上的羊,

    白的掺着黑的。

    一个一个的爬上山去。

    羊啊!我细听你的声音里:

    纤弱带着仁慈,

    悲哀含着战栗,

    你不曾伤过别的东西,

    你不曾害过你的伴侣;

    天天只傍着那山水,

    吃些草叶或草子;

    只有你怕人,没有人怕你;

    我不但不怕你,而且怜你;

    我不怕你,并且怜你,

    就是你的胜利!

    作者站在大寺门前,对着羊群爬上山去这一特定的镜头,突发奇想。奇想中,似乎听出羊的叫声像一声声倾诉,“纤弱带着仁慈,悲哀含着战栗”。羊本不懂感情,作者抓住羊的特征,虚实结合,利用拟人化手法,把自己的感情传导给羊群,使羊群有了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语言、人的个性,成为一种艺术形象,使人联想到了那些饱尝疾苦的下层人民。结尾处议论入诗,抒发了作者同情弱小者憎恶邪恶势力的思想感情。

    《悲犬》一诗,颇有余味,可谓言近旨远,请看:

    我初入山,犬狂吠门前;

    我既入山,犬摇尾乞怜:

    犬哉犬哉!何前倨而后敛!

    全诗总共六句,句句明白如话。字面上似乎轻松地与犬玩笑,不乏生活情趣,然而,题中一个“悲”字,却点化了诗的严肃主题,显示出作者鲜明的观点。读者自然会联想到犬的可悲之处,更可以领悟“悲犬”远非“悲”那守门之犬。联系社会背景,人们自然会想到政治舞台上那些摇身一变,做了主子的帮凶、帮闲,摇尾乞怜、奴相十足的可悲角色。诗虽短小,用意却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钊同志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三、托物言志,展示对革命斗争山一样的信念松一样的操守

    大钊同志爱山,“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山间的幽雅是他向往的理想境界;“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青山的独立不移更是他崇拜的性格。《山峰》一诗更展示了他自己对革命斗争有着山一样的信念松一样的操守:

    一个山峰头,长着几棵松树。

    片片的白云,有时把它遮住。

    白云飞来便去,山峰依然露出。

    在这首短诗中,作者以飘忽不定、飞来便去的白云作衬托,热情赞美了巍然屹立的山峰和苍劲挺拔的松树。作者正是借山峰、松树的形象以自喻,表现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忠贞的品格操守。

    《山中落雨》同样运用象征手法,抒发了自己在风雨中战斗的心情:

    忽然来了一阵风雨,

    把四周团团围住,

    只听着树里的风声雨声,

    却看不清云里是山是树?

    水从山上往下飞流,

    顿成了瀑布。

    这时候前山后山,

    不知有多少樵夫迷了归路?

    高山烟雨,飞云流瀑,象征了纷繁复杂的斗争环境。前山后山,“不知有多少樵夫迷了归路”,寄寓了大钊同志对劳动人民热切关怀和血肉相连的深情厚谊。大钊同志关怀的岂止是樵夫,更重要的是告诫广大的人民群众在风雨中莫要迷失了政治方向。

    诗贵含蓄,要留给读者联想的余地。大钊同志的白话诗,语出自然,未假雕饰,抒情状物,刻划入微,在清新的意境中,蕴涵了深邃的哲思,使人获得有益的启迪。

    总之,大钊同志四处奔波的革命斗争生活,使他获得无限的诗情和灵感,致使他的政论、杂感也常常带有诗的美感。他的诗歌既有深沉的思索,又有清新儒雅的风格。“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文心雕龙》)”,体现了革命者的人格和学者的气质的高度融合。他的白话诗虽然为数不多,但每一首都称得上新诗中的精品。在新的历史时期,诗中所展示的大钊同志山一样的信念、松一样的品格、泉一样的情感,对于我们当代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仍然有着重大的启迪和深远的教益。(杨宝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