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美日印澳四国联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6:48:00
● 邱震海(香港)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访问印度,引起广泛关注。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一、安倍在印度国会演讲时,提出亚洲民主价值的问题;二、原外长麻生太郎不久前也提出建立“自由与繁荣之弧”设想,可以延伸到东欧;三、最近美日印澳四国在安全和战略领域里互动频密,有评论认为这是四国有意组建一个所谓针对中国的战略与安全联盟。

  其实,有关日印接近的问题,在去年年底就已经成为媒体的话题。当时,印度总理曼莫汉星对日本展开为期四天的访问,受到高规格接待。这是印度总理在五年来首次访日。最近半年来,美日印澳四国的各种联系确实有所加强;澳洲国防部长数月前访华时,还专门就对华政策做出解释。

各国有自身考量

  从安倍、麻生以及前防长小池百合子最近的动作来看,人们确实可以得出结论,日本试图寻求美国、印度和澳洲牵制中国。问题是:这一努力是否得到其他几国的支持?一个明显的例子是:8月9日,当小池百合子向美国国务卿赖斯提出加强四国安全合作时,赖斯的反应是:这一合作有可能引起中国的不安和反弹。可见,即便是美国对日本的意图也未必完全赞同。

  一系列迹象显示,日本出于其自身的利益,正在试图联合国际上的一些力量牵制和围堵中国。问题是,各国都有各自的利益,加上国际格局已经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后冷战时代”,日本的这一战略意图实际成功的概率极低。

  由上述赖斯的反应来看,美国显然不愿意进入与中国直接对抗的状态。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人所皆知,但奥妙和境界也就在于,双方不但已经认识到关系的复杂,而且正以“利益相关者”和“不挑战现存国际秩序”的思维重新定位、整合和指导双边关系。

  同样,印度虽与中国存在恩怨和竞争情结,但就目前而言,印度也视二十一世纪初期为其发展和崛起的黄金时期;而且中国对印度的贸易地位远胜于日本对印度的贸易地位。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印度近年调整了其对华政策,“中国威胁论”大幅降温,而且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也开启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

  当然,在“后冷战时代”,无论是美国、俄罗斯还是日本,似乎都在拉拢印度,因此印度外交处于有利位置,印度也需要在大国间相对平衡的态势;但印度出于自身战略的考虑,不会陷入冷战模式的同盟关系;澳洲也会如此。

  即便日印关系本身,也并非一马平川,晴空万里。以印度非常希望的民用核技术合作而言,去年12月曼莫汉星访日时满怀希望,此次印度又希望日本提供支持,但仍遭到拒绝。由此可见,日本希望牵制中国是一回事,但由于各国自身利益的考量,最后能否达成这一目的则又是另一回事。
中国策略上关注,战略上自信
  对中国而言,到底如何认识和评估这一现象?应该承认,在“后冷战时代”,各大国之间的合纵连横较冷战时期更为频密;其特征是合作和潜在对抗兼而有之。伊拉克战争后,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时,明确提出要联合中国“平衡美国的全球影响”,后被中国巧妙地予以化解。但中法接近乃至后来的中欧战略接近,对美国一直如芒刺在背。近年中国的影响力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也引起美欧的高度关注。

  但问题的巧妙在于:无论中欧如何接近,双方都不会针对美国,而且都与美国发展双边关系,但国际秩序将不再过分向美国倾斜。从国际秩序民主化的角度看,这是有益的。正如中欧、中非的接近不会对美国构成实质影响,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以中国为潜在目标的接近,也不会对中国构成实质影响。

  当然,这是就宏观、长远的战略格局而言。就微观、短期的战术层面而言,一些国家之间以中国为潜在目标而接近,可能会在政策层面对中国构成一些影响。以美欧关系为例,去年上半年开始,美欧之间加强了对华政策的协调,这不但在相当程度上对美中欧三角关系构成影响,而且还实际体现在欧美协调解除对话军售禁令、加强对中国能源需求评估和出台有关政策方面。

  因此,对于日印的接近,中国一方面须在策略层面予以密切关注,尤其是注意其政策协调的情况;但从宏观上,这些所谓的合纵连横不会对中国构成实质影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笔者同意一些论者的观点,发展的中国应该摒弃“二奶心态”,既不天真到对各有关国家的战略接近不予关注,但也不过分敏感,而是以一种开放、多元的心态与各国交往,尤其注意以合作双赢和利益绑实多边外交的基础。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邱震海(香港)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访问印度,引起广泛关注。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一、安倍在印度国会演讲时,提出亚洲民主价值的问题;二、原外长麻生太郎不久前也提出建立“自由与繁荣之弧”设想,可以延伸到东欧;三、最近美日印澳四国在安全和战略领域里互动频密,有评论认为这是四国有意组建一个所谓针对中国的战略与安全联盟。

  其实,有关日印接近的问题,在去年年底就已经成为媒体的话题。当时,印度总理曼莫汉星对日本展开为期四天的访问,受到高规格接待。这是印度总理在五年来首次访日。最近半年来,美日印澳四国的各种联系确实有所加强;澳洲国防部长数月前访华时,还专门就对华政策做出解释。

各国有自身考量

  从安倍、麻生以及前防长小池百合子最近的动作来看,人们确实可以得出结论,日本试图寻求美国、印度和澳洲牵制中国。问题是:这一努力是否得到其他几国的支持?一个明显的例子是:8月9日,当小池百合子向美国国务卿赖斯提出加强四国安全合作时,赖斯的反应是:这一合作有可能引起中国的不安和反弹。可见,即便是美国对日本的意图也未必完全赞同。

  一系列迹象显示,日本出于其自身的利益,正在试图联合国际上的一些力量牵制和围堵中国。问题是,各国都有各自的利益,加上国际格局已经进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后冷战时代”,日本的这一战略意图实际成功的概率极低。

  由上述赖斯的反应来看,美国显然不愿意进入与中国直接对抗的状态。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人所皆知,但奥妙和境界也就在于,双方不但已经认识到关系的复杂,而且正以“利益相关者”和“不挑战现存国际秩序”的思维重新定位、整合和指导双边关系。

  同样,印度虽与中国存在恩怨和竞争情结,但就目前而言,印度也视二十一世纪初期为其发展和崛起的黄金时期;而且中国对印度的贸易地位远胜于日本对印度的贸易地位。正是出于这一原因,印度近年调整了其对华政策,“中国威胁论”大幅降温,而且两国在边界问题上也开启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

  当然,在“后冷战时代”,无论是美国、俄罗斯还是日本,似乎都在拉拢印度,因此印度外交处于有利位置,印度也需要在大国间相对平衡的态势;但印度出于自身战略的考虑,不会陷入冷战模式的同盟关系;澳洲也会如此。

  即便日印关系本身,也并非一马平川,晴空万里。以印度非常希望的民用核技术合作而言,去年12月曼莫汉星访日时满怀希望,此次印度又希望日本提供支持,但仍遭到拒绝。由此可见,日本希望牵制中国是一回事,但由于各国自身利益的考量,最后能否达成这一目的则又是另一回事。
中国策略上关注,战略上自信
  对中国而言,到底如何认识和评估这一现象?应该承认,在“后冷战时代”,各大国之间的合纵连横较冷战时期更为频密;其特征是合作和潜在对抗兼而有之。伊拉克战争后,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时,明确提出要联合中国“平衡美国的全球影响”,后被中国巧妙地予以化解。但中法接近乃至后来的中欧战略接近,对美国一直如芒刺在背。近年中国的影响力延伸到非洲和拉美,也引起美欧的高度关注。

  但问题的巧妙在于:无论中欧如何接近,双方都不会针对美国,而且都与美国发展双边关系,但国际秩序将不再过分向美国倾斜。从国际秩序民主化的角度看,这是有益的。正如中欧、中非的接近不会对美国构成实质影响,美国与其他国家的以中国为潜在目标的接近,也不会对中国构成实质影响。

  当然,这是就宏观、长远的战略格局而言。就微观、短期的战术层面而言,一些国家之间以中国为潜在目标而接近,可能会在政策层面对中国构成一些影响。以美欧关系为例,去年上半年开始,美欧之间加强了对华政策的协调,这不但在相当程度上对美中欧三角关系构成影响,而且还实际体现在欧美协调解除对话军售禁令、加强对中国能源需求评估和出台有关政策方面。

  因此,对于日印的接近,中国一方面须在策略层面予以密切关注,尤其是注意其政策协调的情况;但从宏观上,这些所谓的合纵连横不会对中国构成实质影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笔者同意一些论者的观点,发展的中国应该摒弃“二奶心态”,既不天真到对各有关国家的战略接近不予关注,但也不过分敏感,而是以一种开放、多元的心态与各国交往,尤其注意以合作双赢和利益绑实多边外交的基础。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