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热点评论:“中国威胁论”为何渐渐没有了市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8:14:32
2003年是中国周边睦邻外交硕果累累的一年。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宗旨,中国与东盟和印度的关系都有了突破性发展,同时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框架内也有出色表现,外报评之为“中国面带微笑融入地区事务”。

  中国亚洲地区外交方面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地位明显上升。在中国的参与和推动下,朝核问题不仅没有走向战争的极端反而创立了多边会谈协商机制。这从近期看,避免了战争的可能性;从长远看,则有利于东北亚安全稳定,并最终形成东北亚安全机制。

  二是中国带动参与下的东盟“10+1”和“10+3”区域合作取得明显进展。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亚洲市场的复苏,并向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加速推进。上半年面对SARS危机,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在社会安全、公共安全领域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下半年,双方又通过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加入东南亚合作条约,进一步确认了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的两大突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为亚洲未来的区域合作机制提供了一种可操作前景。“10+1″和“10+3″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市场与亚洲经济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2003年,东亚内部贸易大大超过亚洲对美贸易,韩国、日本和东盟的对华贸易都获得巨额顺差。中国带动全球贸易的增量部分达到18%。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内容。

  三是中印关系取得重大突破印度不再把中国视为战略威胁。印度领导人访华和中印两军联合演习,都标志着两国开始建立战略互信。而经济上,中印两国人口占世界一半,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市场具有无限潜力。中印在安全上和经济上共同利益的形成将产生长期的、全局性影响。这种变化对南亚地区稳定也是有益的。

  四是中国为上海合作组织新的发展提供了主要推动力。上海合作组织在“九一一”后一度被认为将趋于无形化。今年联合反恐机制的建立、常设机构总部在北京的落成说明上海合作组织在机制化、制度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可以说,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具有实质意义和有吸引力的地区安全组织。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今年中国周边外交的大趋势。中国的“与邻为善”政策对于保持亚洲的繁荣与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一系列外交动作,体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中国而言,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地区国家来说,中国的积极外交,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发展。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积极外交行动纷纷做出肯定的回应。外电评论认为,与以前相比,中国从比较“内向”到现在主动介入地区事务,正逐渐体现出成熟自信的外交风范。

  过去,中国在亚洲的外交政策制订主要是集中在针对各国的具体双边政策上。随着亚洲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加深,中国越来越需要把亚洲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中共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对亚洲方针。中国外交政策史上第一次拥有了“亚洲政策”,这是一个大的突破。

  在去年的“亚洲的未来”国际研讨会上,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中国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如何应对这种能量是周边国家必须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马哈蒂尔的话显示,对于中国的崛起,周边国家的心态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威胁论”在周边国家正逐渐失去市场,倒是有人提出了“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声音的下降和“中国机遇论”的上升,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中国国力和地区影响力提升的表现。特别是在东南亚,去年,马哈蒂尔就曾经说过,这么多中国的旅游者来马来西亚旅游,本身就是马来西亚的巨大机遇。新加坡、越南、泰国也都有相同的看法。

  此外,虽然日本等国担心“中国威胁”的心态并未完全扭转,但是中国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积极效应也是他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最近有资料显示,日本的劳力成本是中国的30倍,横滨工业区的地价成本是上海郊区的60倍。如此巨大的成本转移空间,吸引许多日本大企业把主要制造工厂转移到中国境内,通过降低成本,推动企业发展,最终也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连日本首相小泉近期也多次表态,日本经济的复苏与近邻中国的发展不无关系。

  在经历了亚洲从经济到安全的深刻变化之后,中国的一些外交大战略也逐步显现出来:第一,中国坚定地把亚洲当作整个对外关系的依托,追求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的目标。第二,通过经济合作,进而推动中国与亚洲的政治和安全关系的提升。第三,提倡新安全观,加快发展与亚洲主要力量之间的全方位关系。于是从参与地区经济合作起步,多边外交成为中国亚洲外交方式的重点。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场合正成为中国学习和驾驭多边主义的越来越重要的舞台。2003年是中国周边睦邻外交硕果累累的一年。本着“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宗旨,中国与东盟和印度的关系都有了突破性发展,同时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外交框架内也有出色表现,外报评之为“中国面带微笑融入地区事务”。

  中国亚洲地区外交方面的成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地位明显上升。在中国的参与和推动下,朝核问题不仅没有走向战争的极端反而创立了多边会谈协商机制。这从近期看,避免了战争的可能性;从长远看,则有利于东北亚安全稳定,并最终形成东北亚安全机制。

  二是中国带动参与下的东盟“10+1”和“10+3”区域合作取得明显进展。中国经济增长带动亚洲市场的复苏,并向贸易自由化的方向加速推进。上半年面对SARS危机,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在社会安全、公共安全领域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下半年,双方又通过签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加入东南亚合作条约,进一步确认了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这样的两大突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为亚洲未来的区域合作机制提供了一种可操作前景。“10+1″和“10+3″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市场与亚洲经济相互依存的不断加深。2003年,东亚内部贸易大大超过亚洲对美贸易,韩国、日本和东盟的对华贸易都获得巨额顺差。中国带动全球贸易的增量部分达到18%。这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内容。

  三是中印关系取得重大突破印度不再把中国视为战略威胁。印度领导人访华和中印两军联合演习,都标志着两国开始建立战略互信。而经济上,中印两国人口占世界一半,这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市场具有无限潜力。中印在安全上和经济上共同利益的形成将产生长期的、全局性影响。这种变化对南亚地区稳定也是有益的。

  四是中国为上海合作组织新的发展提供了主要推动力。上海合作组织在“九一一”后一度被认为将趋于无形化。今年联合反恐机制的建立、常设机构总部在北京的落成说明上海合作组织在机制化、制度化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可以说,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具有实质意义和有吸引力的地区安全组织。

  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今年中国周边外交的大趋势。中国的“与邻为善”政策对于保持亚洲的繁荣与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一系列外交动作,体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对中国而言,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地区国家来说,中国的积极外交,有利于地区的稳定发展。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积极外交行动纷纷做出肯定的回应。外电评论认为,与以前相比,中国从比较“内向”到现在主动介入地区事务,正逐渐体现出成熟自信的外交风范。

  过去,中国在亚洲的外交政策制订主要是集中在针对各国的具体双边政策上。随着亚洲地区经济相互依存加深,中国越来越需要把亚洲当作一个整体来考虑。为此,中共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对亚洲方针。中国外交政策史上第一次拥有了“亚洲政策”,这是一个大的突破。

  在去年的“亚洲的未来”国际研讨会上,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中国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如何应对这种能量是周边国家必须认真加以考虑的问题。马哈蒂尔的话显示,对于中国的崛起,周边国家的心态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国威胁论”在周边国家正逐渐失去市场,倒是有人提出了“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声音的下降和“中国机遇论”的上升,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中国国力和地区影响力提升的表现。特别是在东南亚,去年,马哈蒂尔就曾经说过,这么多中国的旅游者来马来西亚旅游,本身就是马来西亚的巨大机遇。新加坡、越南、泰国也都有相同的看法。

  此外,虽然日本等国担心“中国威胁”的心态并未完全扭转,但是中国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积极效应也是他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最近有资料显示,日本的劳力成本是中国的30倍,横滨工业区的地价成本是上海郊区的60倍。如此巨大的成本转移空间,吸引许多日本大企业把主要制造工厂转移到中国境内,通过降低成本,推动企业发展,最终也是促进经济的发展。就连日本首相小泉近期也多次表态,日本经济的复苏与近邻中国的发展不无关系。

  在经历了亚洲从经济到安全的深刻变化之后,中国的一些外交大战略也逐步显现出来:第一,中国坚定地把亚洲当作整个对外关系的依托,追求共同安全和共同发展的目标。第二,通过经济合作,进而推动中国与亚洲的政治和安全关系的提升。第三,提倡新安全观,加快发展与亚洲主要力量之间的全方位关系。于是从参与地区经济合作起步,多边外交成为中国亚洲外交方式的重点。最值得注意的是,以东盟为中心的多边场合正成为中国学习和驾驭多边主义的越来越重要的舞台。
本贴转自舰船知识。
中国就是一个这样的国家,如果你把他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他就一定是你的朋友;如果你把他当作自己的敌人,那么他就肯定是你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