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犹是春闺梦里人——德国版的《斯大林格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1:08:02


犹是春闺梦里人——德国版的《斯大林格勒》

当尼采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上帝死了时,他不曾想到自己会发疯。希特勒在东西两线取得赫赫战果时,也没料到会战败自杀。我是平凡的人,静悄悄地翻着一页又一页的历史,总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最佩服的军事战略家是德国的曼斯坦因,西线战役的计划设想就是由他提出来的,为德国战胜法国奠定了基础。苏德战场上,在1942年南方战线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濒临崩溃之际,他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以弱胜强,以寡击众,创造了奇迹。重夺哈里科夫,从而永垂军事史册。此战在历史上只有汉尼拔的"坎尼之战"和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茈"战役才可以媲美。但无论从实施的规模,技术的复杂,指挥的精确等方面相比较,它们都是小巫见大巫。

我最喜欢的将领是古德里安,由英国人提出的闪电战理论被他完美运用,他把英国人的梦想变成德国人的现实。当坦克集群突破比利时历史名城色当时,法兰西已经难逃覆灭的命运了。苏德战场上,他合围明斯克收俘30万人,再围斯摩棱斯克,再俘20万人,仅二十四天,走完了通往莫斯科的三分之二的路程。然后,又一路摧枯拉朽,冲破了布良斯科方面军的重重拦截,直插基埔,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基埔战役。歼灭了共有80万人五个集团军的苏联西南方面军。他成了丘吉尔,斯大林,戴高乐这些人心头掠过的幽灵。

然而,战争的胜负并不取决于个别的战役,汉尼拔最终没有逃脱罗马人的魔爪,拿破仑也病死在孤岛上。当1942年德国开始斯大林格勒战役时,这两位将领都不在。前者作为新科元帅正在北线作战,后者则作为莫斯科战役失利的替罪羊被撤职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虽然算不上决定性的战役,但德军在1942年的战果都全部丢失了,而且丧失了机动军团—第六军团。前苏联拍过一片黑白片《斯大林格勒》。年轻时看得很来劲,战斗场面激烈。那是一部纯粹为斯大林个人歌功颂德的片子。过度的叙事性失实使得整部影片令人可笑。在电影里,朱可夫等苏军将领都成了斯大林的传令兵。实际上,斯大林和它的弟兄们早就被德国人打得找不到北了,还嘴硬!主要靠朱可夫这些年轻的将领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九十年代后期,德国人拍了一部他们眼里的《斯大林格勒》,视野放在一群充满朝气的士兵身上。

导演似乎是一个冷峻的旁观者,只是抽丝剥茧般地叙述着这一群曾在北非战场立过战功的军人,如何在斯大林格勒陷入困境,浴血奋战,最终战死战场的故事。良心的挣扎,心灵的扭曲,友谊的考验,均纳入导演的视野。既没有讴歌,也没有作直接的谴责。只把发生的事情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影片开始,从非洲回来在意大利度假的军人,奉命开赴前线。他们兴高采烈认为这只是又一次建功、报效国家的机会。长长的隧道,一片漆黑,穿过它,已是一片广阔的俄罗斯大地,似乎告诉人们,他们正在通往地狱的道路上。

在车站,我们首先看到德国士兵虐待俘虏,我们的主人公上前阻拦,结果,挨了一顿揍。他不知道,战争中,人性是扭曲的,人把兽性的一面充分发挥出来。紧接着,是那场巷战,也是战争史上最惨烈的巷战之一。德国人付出惨重代价后,才获得部分得胜利。然后是冬天来临,由于被认为违反军纪,这批士兵成了犯人,但为了大局,他们仍在冬天的雪地里阻击苏军,坚守阵地。在得知固守阵地,不突围时,也产生了动摇。但大部分人仍选择了坚守,即使对想逃回去的人,也没有多加谴责,对于远在家乡抛弃自己私奔的女友也没有谴责,主人公们大度地承受下来(苏联影片《士兵之歌》里,谢尔盖的妻子跟人跑了,站在她的立场上,也无可厚非)。最后他们全部战死在斯大林格勒。

死去的已死去,活下去的又是什么命运?由于他们艰苦的战斗,直到1943年1月下旬,第六军团才最终覆灭。但为曼斯坦因争取了时间,使他得以将在高加索的克莱斯勒的坦克集团军撤出来。当苏军漫山遍野地压向顿尼茨河、聂泊河流域时,曼斯坦因创造了奇迹。(影片没有拍出来)影片的结尾打出字幕:双方在这场战役共计一百万人死亡,有苏联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德国人。第六军团26万人,9万1千人被围,战后有6千人活着回到德国。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德国军人无疑是极其优秀的,他们充分发挥出所有的智慧和能量,把不可能变为可能。那场战争是德国人强加给苏联人的,又何尝不是希特勒强加给德国人民的?许多肮脏的勾当都是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国人称为天下)的名义进行的。这也是伏契克临上绞架时写下的名言的意义:"人们,我爱你们,但你们要警惕啊!"

至今,史学家们还在为这一战役在二战中的作用争论不休,但我已不关心了。当尼采自以为是地宣布上帝死亡时候,是否人类也开始消亡?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可我们依然国与国攻打,民与民相争,我们活的并不比古人幸福,乃是我们仍和古人一样,人是旧的,什么也没变。罗马史学家波利比奥思说的好:"对历史,最具有教训意义的事情莫过于回忆他人的灾难。"从而让我们知道该如何重建和平,维护和平,珍惜和平。

俄罗斯的冬季很冷,冻着我,从心底下发出的冷气冻住了心。死亡、寒冬、冰雪充满整个画面(我倦宿在被窝里,两个多小时看下来,身子怎么也暖和不起来,连这篇影评也要拖到今日)。人们挣扎在雪地里,实在无力了,就躺下来,无须起来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突然涌上心头,其意境竟然如此凄凉。无垠的大地上,数已万计的士兵的尸体被雪掩埋,而他们的亲人却仍在梦里盼着他们归来。影片中的画面浮现眼前,在巷战中,双方战士抢救己方伤员的情景,让人感到良心、道义一息尚存。当苏联军人唱起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歌曲时,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却感受到他的充满保卫国家的信心和顽强的斗志,也明白这是一场被强加的战争。最难忘的镜头是那个小男孩惨遭杀害,那张过早懂事的小脸,充满着活下去的渴望,一双眼睛满是恳求和无助,令人心碎;是那个举枪瞄准小男孩的头的士兵颤抖的手;是那个用手枪威逼士兵的纳粹军官;是影片最后两个战友在雪中行走挣扎,最后一起冻死的镜头,一如一尊雕像。

米兰.昆德拉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如今,大地死一般的沉寂,除了狂风在呜咽。掩埋在雪地中的的士兵们,他们真的贴近了大地。闭上眼,进入黑暗,彻底的,没有形象,没有幻影,无边无际,紧贴大地。生命真切实在。一切却无意义。他们终于通过大地找到了上帝许以的永恒归宿。

"你本是尘土,终归尘土。"上帝如是说。



犹是春闺梦里人——德国版的《斯大林格勒》

当尼采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上帝死了时,他不曾想到自己会发疯。希特勒在东西两线取得赫赫战果时,也没料到会战败自杀。我是平凡的人,静悄悄地翻着一页又一页的历史,总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最佩服的军事战略家是德国的曼斯坦因,西线战役的计划设想就是由他提出来的,为德国战胜法国奠定了基础。苏德战场上,在1942年南方战线由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利,濒临崩溃之际,他出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以弱胜强,以寡击众,创造了奇迹。重夺哈里科夫,从而永垂军事史册。此战在历史上只有汉尼拔的"坎尼之战"和拿破仑的"奥斯特里茈"战役才可以媲美。但无论从实施的规模,技术的复杂,指挥的精确等方面相比较,它们都是小巫见大巫。

我最喜欢的将领是古德里安,由英国人提出的闪电战理论被他完美运用,他把英国人的梦想变成德国人的现实。当坦克集群突破比利时历史名城色当时,法兰西已经难逃覆灭的命运了。苏德战场上,他合围明斯克收俘30万人,再围斯摩棱斯克,再俘20万人,仅二十四天,走完了通往莫斯科的三分之二的路程。然后,又一路摧枯拉朽,冲破了布良斯科方面军的重重拦截,直插基埔,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基埔战役。歼灭了共有80万人五个集团军的苏联西南方面军。他成了丘吉尔,斯大林,戴高乐这些人心头掠过的幽灵。

然而,战争的胜负并不取决于个别的战役,汉尼拔最终没有逃脱罗马人的魔爪,拿破仑也病死在孤岛上。当1942年德国开始斯大林格勒战役时,这两位将领都不在。前者作为新科元帅正在北线作战,后者则作为莫斯科战役失利的替罪羊被撤职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虽然算不上决定性的战役,但德军在1942年的战果都全部丢失了,而且丧失了机动军团—第六军团。前苏联拍过一片黑白片《斯大林格勒》。年轻时看得很来劲,战斗场面激烈。那是一部纯粹为斯大林个人歌功颂德的片子。过度的叙事性失实使得整部影片令人可笑。在电影里,朱可夫等苏军将领都成了斯大林的传令兵。实际上,斯大林和它的弟兄们早就被德国人打得找不到北了,还嘴硬!主要靠朱可夫这些年轻的将领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九十年代后期,德国人拍了一部他们眼里的《斯大林格勒》,视野放在一群充满朝气的士兵身上。

导演似乎是一个冷峻的旁观者,只是抽丝剥茧般地叙述着这一群曾在北非战场立过战功的军人,如何在斯大林格勒陷入困境,浴血奋战,最终战死战场的故事。良心的挣扎,心灵的扭曲,友谊的考验,均纳入导演的视野。既没有讴歌,也没有作直接的谴责。只把发生的事情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影片开始,从非洲回来在意大利度假的军人,奉命开赴前线。他们兴高采烈认为这只是又一次建功、报效国家的机会。长长的隧道,一片漆黑,穿过它,已是一片广阔的俄罗斯大地,似乎告诉人们,他们正在通往地狱的道路上。

在车站,我们首先看到德国士兵虐待俘虏,我们的主人公上前阻拦,结果,挨了一顿揍。他不知道,战争中,人性是扭曲的,人把兽性的一面充分发挥出来。紧接着,是那场巷战,也是战争史上最惨烈的巷战之一。德国人付出惨重代价后,才获得部分得胜利。然后是冬天来临,由于被认为违反军纪,这批士兵成了犯人,但为了大局,他们仍在冬天的雪地里阻击苏军,坚守阵地。在得知固守阵地,不突围时,也产生了动摇。但大部分人仍选择了坚守,即使对想逃回去的人,也没有多加谴责,对于远在家乡抛弃自己私奔的女友也没有谴责,主人公们大度地承受下来(苏联影片《士兵之歌》里,谢尔盖的妻子跟人跑了,站在她的立场上,也无可厚非)。最后他们全部战死在斯大林格勒。

死去的已死去,活下去的又是什么命运?由于他们艰苦的战斗,直到1943年1月下旬,第六军团才最终覆灭。但为曼斯坦因争取了时间,使他得以将在高加索的克莱斯勒的坦克集团军撤出来。当苏军漫山遍野地压向顿尼茨河、聂泊河流域时,曼斯坦因创造了奇迹。(影片没有拍出来)影片的结尾打出字幕:双方在这场战役共计一百万人死亡,有苏联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德国人。第六军团26万人,9万1千人被围,战后有6千人活着回到德国。从专业的角度去看,德国军人无疑是极其优秀的,他们充分发挥出所有的智慧和能量,把不可能变为可能。那场战争是德国人强加给苏联人的,又何尝不是希特勒强加给德国人民的?许多肮脏的勾当都是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国人称为天下)的名义进行的。这也是伏契克临上绞架时写下的名言的意义:"人们,我爱你们,但你们要警惕啊!"

至今,史学家们还在为这一战役在二战中的作用争论不休,但我已不关心了。当尼采自以为是地宣布上帝死亡时候,是否人类也开始消亡?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可我们依然国与国攻打,民与民相争,我们活的并不比古人幸福,乃是我们仍和古人一样,人是旧的,什么也没变。罗马史学家波利比奥思说的好:"对历史,最具有教训意义的事情莫过于回忆他人的灾难。"从而让我们知道该如何重建和平,维护和平,珍惜和平。

俄罗斯的冬季很冷,冻着我,从心底下发出的冷气冻住了心。死亡、寒冬、冰雪充满整个画面(我倦宿在被窝里,两个多小时看下来,身子怎么也暖和不起来,连这篇影评也要拖到今日)。人们挣扎在雪地里,实在无力了,就躺下来,无须起来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突然涌上心头,其意境竟然如此凄凉。无垠的大地上,数已万计的士兵的尸体被雪掩埋,而他们的亲人却仍在梦里盼着他们归来。影片中的画面浮现眼前,在巷战中,双方战士抢救己方伤员的情景,让人感到良心、道义一息尚存。当苏联军人唱起带有浓郁的俄罗斯歌曲时,我们看不到他们的身影,却感受到他的充满保卫国家的信心和顽强的斗志,也明白这是一场被强加的战争。最难忘的镜头是那个小男孩惨遭杀害,那张过早懂事的小脸,充满着活下去的渴望,一双眼睛满是恳求和无助,令人心碎;是那个举枪瞄准小男孩的头的士兵颤抖的手;是那个用手枪威逼士兵的纳粹军官;是影片最后两个战友在雪中行走挣扎,最后一起冻死的镜头,一如一尊雕像。

米兰.昆德拉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如今,大地死一般的沉寂,除了狂风在呜咽。掩埋在雪地中的的士兵们,他们真的贴近了大地。闭上眼,进入黑暗,彻底的,没有形象,没有幻影,无边无际,紧贴大地。生命真切实在。一切却无意义。他们终于通过大地找到了上帝许以的永恒归宿。

"你本是尘土,终归尘土。"上帝如是说。

这部电影我下载了,看了N次,是一部难得的反映德国人对那场战争的电影.
感触深深
与楼主一样



片中没有纯粹的正义
也没有纯粹的邪恶


素不相识的人在废墟中撕杀
最终却发现自己生存的敌人却是自己的长官


不论是俄国人、德国人,男人还是女人
军官还是士兵
每个人在大战中都只是一颗无关重要的棋子而已
看的人不少,却没有什么人会帖子。:L
:L :L 看得时候感觉挺深的,看了LZ写的以后理解更多,就是标题真别扭
标题是指那些死去的士兵。他们的家人还在梦中期盼他们回家。
一个士兵的死亡,对世界只是一条新闻,而对家人是一个世界的崩溃。
所以坚决反战。
:victory: 是部好电影,在战场上是一名士兵,在爱人眼里,却是生命的全部!
深深的表示赞同!
死个人比死只蚂蚁还简单
让人更加厌恶战争,却掩盖了关于谁是罪恶的制造者的根本
令人震撼,特别是结尾,两个德国兵冻死在风雪中。
另外同意楼上的看法。
也许好看但我并不喜欢看外国片
10楼说得对,但是该片还是比较坦白的
一个人的死亡是个悲剧,一百万人的死亡只是个数据……
还有几部德国拍的二战片也很耐看,《毁灭》、《从海底出击》,德国人演纳粹比较真实。
看来需要找来看看~~  :time:
在电影里,朱可夫等苏军将领都成了斯大林的传令兵。实际上,斯大林和它的弟兄们早就被德国人打得找不到北了,还嘴硬!主要靠朱可夫这些年轻的将领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呵呵,朱可夫不还得听斯大林的吗?没有斯大林的命令,朱可夫能成为救火队员吗?
再说了,德国人唱着战争悲哀的歌,却忘记了,谁把战争强加给受害者的。别忘记了,希特勒也是民主选举成为领袖的,没有德国人民的支持,他不过是给瘪三而已。被打疼了才会呻吟,才会难忘。
至少德国人还会拍点这种类型的片子来骗同情
东西写得很套路
忽略了搏斗的起因,英雄侠士也就成了斗殴混混。
     从纯军事观点,个人还是喜欢莫德尔,逆境中的力挽狂澜比之顺境中的一路凯歌更令人印象深刻。
德国军人的素质之高举世公认,高度严明自律性,高度的团结性,极强的主观能动性,造就了这支军队,可惜的是他们打了一场不该发动的战争。
http://www.verycd.com/topics/18426/
下载地址
德国的错误在于一个国家对抗一个欧洲加一个美洲
斯大林格勒战役,一个永恒的时间定格
里面的那个红军女兵最后死在自己人手里........
哥们这影评写得太还好了,文字功底深厚呀
阿玛尔 发表于 2010-6-13 13:3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最佩服的军事战略家是德国的曼斯坦因,
我最喜欢的将领是古德里安
当1942年德国开始斯大林格勒战役时,这两位将领都不在。前者作为新科元帅正在北线作战,|”
我靠,文盲吗。曼斯坦因什么时候去北非了。隆美尔和曼施坦因分不清吗?
506参谋长 发表于 2010-6-22 16:17

曼帅当时去攻打列宁格勒
回复 29# uiopuiop


    不好意思
把北线看成北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