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周恩来,项英---新四军和军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2:56:06
关于新四军的问题一直是一个谜,如果只是将新四军算作共产党内部的一个的山头,也说得过去,因为不论如何,尽管有如李先念,徐海东等四方面军人员的加盟,但是新四军还是控制在没有参加长征的人们手中。并且由于陈毅,曾山等的关系,解放以后新四军的人们控制着华东地区。但是先期的新四军是以项英为中心的,直到皖南事变以后,这个局面才改变。但是在皖南事变以前,新四军是谁的军队?这个问题可能才是解释共产党内部斗争的关键。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可能不谈到项英。
项英是中共的元老,同时也是留苏人员,是中共的早期政治局委员,是中共早期的工运领袖之一。在1931年以前一直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工作,1931 年,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时,项英作为中央的代表,以政治局委员和全国工会党组书记的身份,被派往中央苏区主持工作。当时的苏区中央局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曾山等组成。因为当时周恩来在上海,书记一职由项英代理。并且红一方面军的总前委被撤销,成立了隶属于苏区中央局的中革委,项英又兼任军委书记,毛泽东为副书记。这样当时的项英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权利极大。项英在苏区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很好地研究了“富田事变”的原因,并且起草了“中央局给西路军同志的信”,在此信中,项英不认为参加富田事变的人员为AB团人员,只是被利用。但是恰恰这个时候李立三倒台,由王明继位。王明就向苏区派来了他自己的所谓的“三人团”---任弼时,王稼祥和顾作霖,在这个三人团里,年龄最大的任弼时当时也只有27岁。“三人团”到达苏区以后就取消了项英的实际权力,改由王稼祥来处理“富田事变”,并且将“富田事变”定性为反革命事件。项英也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从此就靠边站了。在“三人团”的主持下,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人的支持下,红二十军被分解,领导人被杀害。其实“富田事变”完全是让李韶久给逼出来的自保行为,此事毛泽东的责任重大。但是因为项英在处理“富田事变”时的表现,使得他和毛泽东及其他苏区军事领导人之间产生了矛盾,这在新四军时就表现了出来。项英又是最早的几个人看出毛泽东的内心深处的人,项英曾经警告说:“不能忽视毛为反对党的最高领导而进行的派别斗争,毛可能依靠很有影响的人,特别是军队的领导,抓住时机在他们的帮助下把军队的领导权夺到自己手中”。虽然这些话是项英讲给李德的,但是也可以看出项英对毛泽东一些基本的认识。项英在中央红军长征时和陈毅一样留在江西,直到国共再次合作,成立新四军。项英一直和周恩来有着很好的关系,这和他们在上海共事有关,并且也和他们都是崇尚共产国际的人有关。也就说明他们和王明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因为共产国际统治中国共产党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

1932年初,由于在上海,斗争趋于残酷,周恩来作为中央代表来到了中央苏区。周恩来在苏区作用我们都了解,他是军事的负责人,人们认为周恩来是中共军事第一人是很有道理的,从黄埔军校到南昌起义,周恩来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周恩来在苏区做的第一件事和项英相似,就是为“富田事件”纠错案。以后在毛泽东撂挑子的情况之下,周恩来在刘伯承的配合之下成功的指挥了蒋介石发动规模最大的第四次反围剿。但是在博古和李德到达苏区后,周恩来便被夹在了广大苏区人员和博古,李德之间,很难做人。博古和李德对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还有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可以说明周恩来当时的军事地位和他的远见,就是周恩来在长征以前亲自派红十四师师长,黄埔五期的程子华前往鄂豫皖收编红二十五军,并且带领红二十五军北上,这里说一点题外话,人们一直认为是徐海东让出了红二十五军军长的职务,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全部,当时程子华也一再重申周恩来是让他当参谋长的,可是由于三个原因使得当时的鄂豫皖省委决定让程子华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第一:程子华是中央的特派员,是周恩来派来的人,代表中央;第二:程子华参加了一到五次反围剿,在如何和国民党作战方面很有经验,这在红二十五军团北上时也得到了体现;第三:程子华是黄埔毕业生,1925年入党的老党员,他和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是老乡和知己,又是极少几个获得过二级红星勋章的人。红二十五军是张国焘带领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时留下的部队,也就是说红二十五军是张国焘的部队。红二十五军在程子华,胡焕先和徐海东的带领之下,率先和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会合,成立了红十五军团。就是这个红十五军团在很大程度上解救了中央红军,建立了陕北根据地。当红十五军团和中央红军会合时,红十五军团集体决定拿出5000现大洋和一些给养给中央红军,给了中央红军很大的帮助,毛泽东当时的原话是“红十五军团是对中国革命有功的”。也是因为这些事,在东征时,林彪和聂荣臻的红一军团没有按中央指示给与徐海东和程子华的红十五军团相应的帮助,使得毛泽东很恼火,导致林彪回延安检讨。当然,有些文章将这些功绩写在一个人的头上,可能是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

长征的开始时,周恩来名义上还是军事负责人,但是实权是在博古和李德的手里。尽管毛泽东私下对张闻天,王稼祥等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也就是在长征中湘江惨败以后,是周恩来促成了遵义会议。这一点毛泽东很少提起,也很少承认,但是毛泽东和贺子珍谈过“那时争取到周恩来的支持很重要,如果没有周恩来的支持,遵义会议是开不起来的”。遵义会议导致了取消博古和李德对红军的指挥权,组成了新的“三人团”,周恩来被委任为“负总责”之人,也就是“三人团”之首,毛泽东协助军事,毛泽东自己也说过“‘三人团’,团长是周恩来,团员是我和王稼祥”。这里就要探讨一下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取代了周恩来成为军事首领。毛泽东在长征时表现出的军事才能无疑是帮了他很大的忙,使他树立起了威信。但是可以肯定,毛泽东第一次削弱周恩来的实力,是为了满足张国焘,毛泽东和当时的中共中央负责人张闻天联合使周恩来让出了红军总政委之职,这样张国焘取代了周恩来为红军总政委和军委总负责人,并且将周恩来任命为红一方面军政委。接下来在周恩来生重病时,毛泽东联合张闻天以政治局的名义,由毛取代周分工负责军事,这是1935年8月19日的事。在到达陕北以后,又由张闻天出面,借口担任军委主席的朱德远在四方面军,中央政治局又决定军委改由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负责组织局工作。还有一种说法是西安事变以后,周恩来赴南京和国民党谈判,中共取消了周恩来的军委副主席和名义上总负责的职务,使得周恩来托病,呆在西安一个多月不回延安。

无论如何,毛泽东虽然掌管了军队,但是中共始终是党指挥枪,这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红四军时一贯倡导的。但是此时的毛泽东并不是党的负责人。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在延安期间得到了提高,同时周恩来也和毛泽东保持着距离,因为毛泽东对共产国际有着很深的成见,反过来,共产国际对毛泽东也有着很大的看法。1937年12月王明回到中国,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王明理所当然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人。王明要彻底贯彻共产国际要求的“统一战线”纲领,而毛泽东强调的是独立自主,毛泽东受到了包括周恩来在内党内高级领导人的批评,当时的领导人包括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项英等都和王明和周恩来的想法一致,“洛川会议”是一个很少提到的重要会议,为什么很少提到呢,可能是因为不符合毛泽东的观点吧,这就是为什么有了以后彭德怀被操了40天娘的“百团大战”。当时毛泽东备受孤立,自己也说“我的话,连这个窑洞也出不去”。但是以后王明为了和国民党搞“统一战线”去了武汉,成立了长江局,其实就是长江局就是实际的中央,当时确实是南北两个中央,当然武汉的中央有实权,有共产国际的支持。然而王明去了武汉,就给毛泽东创造了机会,使之可以联系人员,因为大部分中共的军队和人员是在北方,这样就有了以后的“延安整风”。周恩来当时也在武汉,负责和国民党谈判工作,并且协助王明做党的组织,宣传工作。是周恩来向蒋介石提出将中共留在江南的部队整编成立新四军,也是周恩来“擅自”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因为有了叶挺的名字,蒋介石就会同意成立新四军,也会给与必要的给养,所谓“擅自”可能是因为王明和项英的支持吧。据说毛泽东当时极其恼火,周恩来曾经为了任命叶挺之事,被召回延安述职,受到了毛泽东等人的责难,叶挺也因此去过延安,因为叶挺的名气,毛泽东也不得不同意叶挺新四军军长的任命。但是问题是为什么毛泽东要对叶挺的任命这么不满呢。有人讲,新四军是长江局的军队,是周恩来的军队,王明只是一个文人,周恩来更懂得军队的重要性。当时,无论项英是王明的人,还是周恩来的人,有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项英绝对不是毛泽东的人。无论延安如何向新四军掺沙子,如调动一方面军的人员如粟裕,谭震林等人,还是派四方面军的李先念,在党务方面派去了刘少奇,饶漱石,但是不可否认新四军是长江局的部队,以周恩来和项英的命令为号,延安对新四军是没有实权的。叶挺和项英的关系是周恩来的一大心病,周恩来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来缓和关系,陈毅也从中帮助周旋,但是叶挺是一个性情中人,江湖之人,项英是一个一板一眼的革命者,如何控制局面,如何控制军队,如何使用自己的意念来领导军队,乃至个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都是他们的分歧,是一个不可调和的关系。“皖南事件”无论是如何发生的(有人说是延安成心制造了“皖南事件”,不太可信),但是有一点很明显,周恩来失去了一个可以服从他命令的部队,皖南事件以后,一向深沉的周恩来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日本军队占领武汉,也使王明失去了对中共的领导权。而后王稼祥从共产国际带回来了季米特洛夫对毛泽东在中共领导位置的肯定“在领导机关,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的团结的空气”,使得毛泽东可以踏上中共第一领导人的圣坛。同时也可能使周恩来失去了新四军这一个实实在在的斗争实体。以后新四军的改组,刘少奇和饶漱石先后在华中掌握实权,到黄花岗事件排挤陈毅,从而使得毛泽东对新四军有了实际的控制权。以后的延安整风,毛泽东和刘少奇大批特批王明的 “教条主义”和周恩来的“经验主义”。毛泽东的时代正式展开。
(这里,作者本意不是评价毛泽东,周恩来,项英,刘少奇等人,无论如何,这代人创造了历史,干出了一番事业。在这里作者只是想谈自己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而已。是对是错,以供探讨。要不就留给后人评说!?)关于新四军的问题一直是一个谜,如果只是将新四军算作共产党内部的一个的山头,也说得过去,因为不论如何,尽管有如李先念,徐海东等四方面军人员的加盟,但是新四军还是控制在没有参加长征的人们手中。并且由于陈毅,曾山等的关系,解放以后新四军的人们控制着华东地区。但是先期的新四军是以项英为中心的,直到皖南事变以后,这个局面才改变。但是在皖南事变以前,新四军是谁的军队?这个问题可能才是解释共产党内部斗争的关键。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可能不谈到项英。
项英是中共的元老,同时也是留苏人员,是中共的早期政治局委员,是中共早期的工运领袖之一。在1931年以前一直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工作,1931 年,在李立三主持中央工作时,项英作为中央的代表,以政治局委员和全国工会党组书记的身份,被派往中央苏区主持工作。当时的苏区中央局由周恩来,项英,毛泽东,朱德,曾山等组成。因为当时周恩来在上海,书记一职由项英代理。并且红一方面军的总前委被撤销,成立了隶属于苏区中央局的中革委,项英又兼任军委书记,毛泽东为副书记。这样当时的项英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权利极大。项英在苏区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很好地研究了“富田事变”的原因,并且起草了“中央局给西路军同志的信”,在此信中,项英不认为参加富田事变的人员为AB团人员,只是被利用。但是恰恰这个时候李立三倒台,由王明继位。王明就向苏区派来了他自己的所谓的“三人团”---任弼时,王稼祥和顾作霖,在这个三人团里,年龄最大的任弼时当时也只有27岁。“三人团”到达苏区以后就取消了项英的实际权力,改由王稼祥来处理“富田事变”,并且将“富田事变”定性为反革命事件。项英也因此受到了严厉的批判,从此就靠边站了。在“三人团”的主持下,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人的支持下,红二十军被分解,领导人被杀害。其实“富田事变”完全是让李韶久给逼出来的自保行为,此事毛泽东的责任重大。但是因为项英在处理“富田事变”时的表现,使得他和毛泽东及其他苏区军事领导人之间产生了矛盾,这在新四军时就表现了出来。项英又是最早的几个人看出毛泽东的内心深处的人,项英曾经警告说:“不能忽视毛为反对党的最高领导而进行的派别斗争,毛可能依靠很有影响的人,特别是军队的领导,抓住时机在他们的帮助下把军队的领导权夺到自己手中”。虽然这些话是项英讲给李德的,但是也可以看出项英对毛泽东一些基本的认识。项英在中央红军长征时和陈毅一样留在江西,直到国共再次合作,成立新四军。项英一直和周恩来有着很好的关系,这和他们在上海共事有关,并且也和他们都是崇尚共产国际的人有关。也就说明他们和王明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因为共产国际统治中国共产党的事实是不可否认的。

1932年初,由于在上海,斗争趋于残酷,周恩来作为中央代表来到了中央苏区。周恩来在苏区作用我们都了解,他是军事的负责人,人们认为周恩来是中共军事第一人是很有道理的,从黄埔军校到南昌起义,周恩来的地位和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周恩来在苏区做的第一件事和项英相似,就是为“富田事件”纠错案。以后在毛泽东撂挑子的情况之下,周恩来在刘伯承的配合之下成功的指挥了蒋介石发动规模最大的第四次反围剿。但是在博古和李德到达苏区后,周恩来便被夹在了广大苏区人员和博古,李德之间,很难做人。博古和李德对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还有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可以说明周恩来当时的军事地位和他的远见,就是周恩来在长征以前亲自派红十四师师长,黄埔五期的程子华前往鄂豫皖收编红二十五军,并且带领红二十五军北上,这里说一点题外话,人们一直认为是徐海东让出了红二十五军军长的职务,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全部,当时程子华也一再重申周恩来是让他当参谋长的,可是由于三个原因使得当时的鄂豫皖省委决定让程子华担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第一:程子华是中央的特派员,是周恩来派来的人,代表中央;第二:程子华参加了一到五次反围剿,在如何和国民党作战方面很有经验,这在红二十五军团北上时也得到了体现;第三:程子华是黄埔毕业生,1925年入党的老党员,他和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是老乡和知己,又是极少几个获得过二级红星勋章的人。红二十五军是张国焘带领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时留下的部队,也就是说红二十五军是张国焘的部队。红二十五军在程子华,胡焕先和徐海东的带领之下,率先和刘志丹的红二十六军会合,成立了红十五军团。就是这个红十五军团在很大程度上解救了中央红军,建立了陕北根据地。当红十五军团和中央红军会合时,红十五军团集体决定拿出5000现大洋和一些给养给中央红军,给了中央红军很大的帮助,毛泽东当时的原话是“红十五军团是对中国革命有功的”。也是因为这些事,在东征时,林彪和聂荣臻的红一军团没有按中央指示给与徐海东和程子华的红十五军团相应的帮助,使得毛泽东很恼火,导致林彪回延安检讨。当然,有些文章将这些功绩写在一个人的头上,可能是对这段历史不甚了解。

长征的开始时,周恩来名义上还是军事负责人,但是实权是在博古和李德的手里。尽管毛泽东私下对张闻天,王稼祥等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也就是在长征中湘江惨败以后,是周恩来促成了遵义会议。这一点毛泽东很少提起,也很少承认,但是毛泽东和贺子珍谈过“那时争取到周恩来的支持很重要,如果没有周恩来的支持,遵义会议是开不起来的”。遵义会议导致了取消博古和李德对红军的指挥权,组成了新的“三人团”,周恩来被委任为“负总责”之人,也就是“三人团”之首,毛泽东协助军事,毛泽东自己也说过“‘三人团’,团长是周恩来,团员是我和王稼祥”。这里就要探讨一下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取代了周恩来成为军事首领。毛泽东在长征时表现出的军事才能无疑是帮了他很大的忙,使他树立起了威信。但是可以肯定,毛泽东第一次削弱周恩来的实力,是为了满足张国焘,毛泽东和当时的中共中央负责人张闻天联合使周恩来让出了红军总政委之职,这样张国焘取代了周恩来为红军总政委和军委总负责人,并且将周恩来任命为红一方面军政委。接下来在周恩来生重病时,毛泽东联合张闻天以政治局的名义,由毛取代周分工负责军事,这是1935年8月19日的事。在到达陕北以后,又由张闻天出面,借口担任军委主席的朱德远在四方面军,中央政治局又决定军委改由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负责组织局工作。还有一种说法是西安事变以后,周恩来赴南京和国民党谈判,中共取消了周恩来的军委副主席和名义上总负责的职务,使得周恩来托病,呆在西安一个多月不回延安。

无论如何,毛泽东虽然掌管了军队,但是中共始终是党指挥枪,这也是毛泽东在井冈山红四军时一贯倡导的。但是此时的毛泽东并不是党的负责人。当时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在延安期间得到了提高,同时周恩来也和毛泽东保持着距离,因为毛泽东对共产国际有着很深的成见,反过来,共产国际对毛泽东也有着很大的看法。1937年12月王明回到中国,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王明理所当然成了中共的实际领导人。王明要彻底贯彻共产国际要求的“统一战线”纲领,而毛泽东强调的是独立自主,毛泽东受到了包括周恩来在内党内高级领导人的批评,当时的领导人包括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项英等都和王明和周恩来的想法一致,“洛川会议”是一个很少提到的重要会议,为什么很少提到呢,可能是因为不符合毛泽东的观点吧,这就是为什么有了以后彭德怀被操了40天娘的“百团大战”。当时毛泽东备受孤立,自己也说“我的话,连这个窑洞也出不去”。但是以后王明为了和国民党搞“统一战线”去了武汉,成立了长江局,其实就是长江局就是实际的中央,当时确实是南北两个中央,当然武汉的中央有实权,有共产国际的支持。然而王明去了武汉,就给毛泽东创造了机会,使之可以联系人员,因为大部分中共的军队和人员是在北方,这样就有了以后的“延安整风”。周恩来当时也在武汉,负责和国民党谈判工作,并且协助王明做党的组织,宣传工作。是周恩来向蒋介石提出将中共留在江南的部队整编成立新四军,也是周恩来“擅自”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因为有了叶挺的名字,蒋介石就会同意成立新四军,也会给与必要的给养,所谓“擅自”可能是因为王明和项英的支持吧。据说毛泽东当时极其恼火,周恩来曾经为了任命叶挺之事,被召回延安述职,受到了毛泽东等人的责难,叶挺也因此去过延安,因为叶挺的名气,毛泽东也不得不同意叶挺新四军军长的任命。但是问题是为什么毛泽东要对叶挺的任命这么不满呢。有人讲,新四军是长江局的军队,是周恩来的军队,王明只是一个文人,周恩来更懂得军队的重要性。当时,无论项英是王明的人,还是周恩来的人,有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项英绝对不是毛泽东的人。无论延安如何向新四军掺沙子,如调动一方面军的人员如粟裕,谭震林等人,还是派四方面军的李先念,在党务方面派去了刘少奇,饶漱石,但是不可否认新四军是长江局的部队,以周恩来和项英的命令为号,延安对新四军是没有实权的。叶挺和项英的关系是周恩来的一大心病,周恩来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来缓和关系,陈毅也从中帮助周旋,但是叶挺是一个性情中人,江湖之人,项英是一个一板一眼的革命者,如何控制局面,如何控制军队,如何使用自己的意念来领导军队,乃至个人的生活方式等等,都是他们的分歧,是一个不可调和的关系。“皖南事件”无论是如何发生的(有人说是延安成心制造了“皖南事件”,不太可信),但是有一点很明显,周恩来失去了一个可以服从他命令的部队,皖南事件以后,一向深沉的周恩来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诗句。日本军队占领武汉,也使王明失去了对中共的领导权。而后王稼祥从共产国际带回来了季米特洛夫对毛泽东在中共领导位置的肯定“在领导机关,要在毛泽东为首的领导下解决,领导机关中要有亲密的团结的空气”,使得毛泽东可以踏上中共第一领导人的圣坛。同时也可能使周恩来失去了新四军这一个实实在在的斗争实体。以后新四军的改组,刘少奇和饶漱石先后在华中掌握实权,到黄花岗事件排挤陈毅,从而使得毛泽东对新四军有了实际的控制权。以后的延安整风,毛泽东和刘少奇大批特批王明的 “教条主义”和周恩来的“经验主义”。毛泽东的时代正式展开。
(这里,作者本意不是评价毛泽东,周恩来,项英,刘少奇等人,无论如何,这代人创造了历史,干出了一番事业。在这里作者只是想谈自己对一些历史事件的看法而已。是对是错,以供探讨。要不就留给后人评说!?)
谁写的?
看到过观点一致的文章
新四军确实不是毛的队伍。老大是项英。在1932年的宁都会议上解了毛的一方面军政委之职,项英是出了力的。所以项英不同意军部北移,到华中后他就要被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