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为什么中距弹没有走加大尺寸的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4:34:13
]]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amp;extra=page%3D98
看看这个,对你可能有帮助。
好像没有直接论述俺这个菜问题的呀
俺的问题没那么复杂。俺就是说,为什么不把现役的火箭发动机的中距弹尺寸再加大10-20%,以换回射程的进一步提高?这应当是始终可以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各国在用冲压弹以前,都没这么做?
]]
原帖由 huor 于 2007-8-5 23:33 发表
好像没有直接论述俺这个菜问题的呀
俺的问题没那么复杂。俺就是说,为什么不把现役的火箭发动机的中距弹尺寸再加大10-20%,以换回射程的进一步提高?这应当是始终可以的。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各国在用冲压弹以前 ...

还是应该仔细看看,里面写了许多影响空空导弹射程的因素.而且,重量与尺寸的增加,如果带来机动能力的明显下降,恐怕就得不偿失了.还有一点,射程太大,还要考虑载机雷达的性能能不能提供支持的问题.另外你再去找点中距弹的战例,看看那里面实战的作战距离是多少.
原帖由 Hansen 于 2007-8-6 01:23 发表

还是应该仔细看看,里面写了许多影响空空导弹射程的因素.而且,重量与尺寸的增加,如果带来机动能力的明显下降,恐怕就得不偿失了.还有一点,射程太大,还要考虑载机雷达的性能能不能提供支持的问题.另外你 ...

好像里面提到了k值,应当是和航路捷径有关吧,能加大有效射程。但是很简单的辩解就是,这些手段和加大导弹弹体是独立的。好的导引律的作用并不能取代加大弹体尺寸的作用。如果联合运用包括加大弹体尺寸在内的各种增程手段,可以求得更好的射程性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要保持载机机动能力不变,加大尺寸的中距弹带的数量肯定会减少。但是俺并没见什么道理来说明,目前的中距弹尺寸在综合载弹数量、射程性能和保持载机机动性的综合考虑下是最优的。假设加大尺寸的中距弹射程远20公里,相应重量翻番,那么带一半数量的大中距弹在和带原始数量的原中距弹的飞机的超视距作战中未必会吃亏,反而很可能占便宜。再说格斗阶段机动能力才对胜负比较重要,中距弹此时恐怕已经都打出去了
至于与雷达有关的问题就更好回答了。从麻雀开始,雷达(包括敌我识别)的能力提高了不知多少倍,可是相应的中距弹尺寸基本没变,动力射程也没有太大的提高
导弹做大射程就一定能远?又是一个物理没学好的。导弹大难道阻力不增加?

当年王永志增加导弹射程采用的方法不是增加燃料,而是减少燃料,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希望能给你一点启示。
原因太多了。首要的是阻力、重量和与现有武器系统的相容性。

加大弹体直径要增加阻力这是确定无疑的了。首先是浸润面积的增大会直接增加摩擦阻力。一来一去,因为弹体增大而多出来的燃料里面,就要因为克服这多出来的阻力而被吃掉不少。这个阻力加到载机上,又会降低飞机的航程,更有机会引起额外的干扰阻力。

至于重量,你要知道本来BVR空空弹就是不轻的东西,AIM-7可是500磅级的武器,跟一枚MK82航弹差不多重。你还要把这个重量加一倍的话就变成AIM-54了。F-16这样的中型机就算能打,全空优构形下撑死带个两三发(这里忽略掉在机体上作大量改装的工作,以及可能把带弹可能性完全抹杀的载荷分离干扰问题),更别说在地攻任务中带上一支防身了。而且想想看,重量这种东西也是会吃航程的哦!

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当年战机黑手党为何钟情小飞机的根本理由:大飞机所增加的阻力本身就会吃掉航程和飞机的机动性,所以增大飞机尺寸所带来的提升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诱人。

至于现有系统的相容性这就跟容易了:AIM-120作为AIM-7的后继者,尺寸重量都有所减少,自然容易放进原本为AIM-7预留的位置。假如尺寸反而要增大,则势必要给机体甚至其他弹药都带来一大箩筐都盛不完的问题,岂非自寻烦恼?而且飞机上每克重量都和黄金等价,因为增大弹重而引起的造价飙升也会成为烦恼的根源之一啊。
长这么大第一次听说自己物理没学好:D  不过签名档不想换
很粗糙的说,阻力应该正比于表面积,而内部装的燃料正比于体积。要求推力和阻力的比值保持一定,即要求燃料消耗速度正比于表面积。假设长宽高同时放大某倍数,最后还是发动机工作时间也放大了该倍数。会换来射程的增加。
近程红外弹尺寸小于中距弹,中距弹尺寸又小于R-37,KS172这样的远程弹,是常识
我不清楚您说的减少燃料增加射程具体是怎么回事,但是可以肯定它不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
您说的原因我都承认。
但是我还是觉得增加超视距空战的导弹射程还是值得的。我甚至认为,除去隐身能力,超视距空战的导弹射程是第一位的指标,所以为它牺牲一些航程、载弹量和相容性是值得的。不知道加大弹体尺寸会带来多大的射程的提升,但是它确实在我心中是最重要的指标
我能够理解美军为什么没有走加大弹体尺寸的路,因为美帝的超视距能力早就是世界第一了,没必要。但是我不能理解TG为什么不走这条路。在技术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加大弹体尺寸是一个可以采用的对抗美帝超视距优势的办法。所以我觉得TG亦步亦趋、不想突破、做得不好
1、导弹射程不宜超过机载雷达锁定目标的距离。
2、大尺寸的导弹机动性能下降。像命中率AIM-54<AIM-120<AIM-9
3、大尺寸导弹导致飞机性能下降,载弹量减少。
为了内置,毛子导弹都改方的了!
LZ的意思是通过加大尺寸来加大射程是吧,应该是这个意思。但是。。。其实本菜的觉得在那篇《认识真正的空空导弹》之后如果能有一篇《认识真正的战斗机雷达》估计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不把蛋的射程做的那么远了。

很多人喜欢用中距蛋目前实际作战距离没有超过30KM的,45KM的什么的举例子,然后归结的原因是蛋不行,可是为什么没有人说雷达不行呢,奇怪。

新一代蛋的作战距离确实远了,但是这也是雷达的巨大进步带来的实际需求。简单说吧,就是即便是SU30装上了流星,实际上和装PL12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就是这个道理。
装不进弹舱了。弹舱容积本来就小,挂架的位置也是为尽量紧凑装载而布置的。如果稍有增大,就得重新设计挂架的位置。
识别也是一个原因。

在复杂的环境中经常会发生误击,至少美国的接战规则就规定必须用两个还是3个以上手段确认对方是敌人才能开火,战斗机上的敌我识别系统一来不可靠,二来作用距离并不远,三来远距离上用多种手段确认对面的身份很困难,等到确认完毕大家的距离也拉近不少了。

如果留意一下就可以发现,历史上携带大型远距离导弹的都是截击机,如MIG-31和F-14之类,而他们的作战环境比较简单,面对的对手身份多半已经判明,如朝自己航母扑过来的大规模空中编队,又或者已经侵入自己领空的不明飞行物,所以他们可以放心的朝远处打。
预警机的普遍投入使用和性能提升,以及数据链的使用和完善,雷达锁定距离和识别距离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知道此条件下提升射程有多大的意义
在TG可以预见的未来台海空战中,假设还是面对不隐身的三代美机和台机。超视距为大机群战的可能性很大,在KJ2000支援下能充分发挥雷达锁定距离,敌我识别距离更加不是问题。我认为无论我们有没有冲压弹,加大中距弹的尺寸都是可行的手段
各位大侠都说了不少了,我补充一条。加大弹体尺寸后,要达到相同的最大过载(比如40G),又要增加弹体强度,这也要吃掉一部分重量。降低过载指标的话,射程末端又容易被对方躲开(速度足够的话)。
好像PL12的个头(210公斤)已经比射程相近的AIM120(160公斤)要大一号了。
原帖由 kutoo 于 2007-8-14 18:20 发表
好像PL12的个头(210公斤)已经比射程相近的AIM120(160公斤)要大一号了。

好像这不是因为尺寸大,而是发动机和其他部件没人家的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