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对资本渴求强烈 国外热钱持续涌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1:12:47
星岛环球网 http://www.singtaonet.com/finnac ... 0070731_587002.html

  今年以来,发生在医药行业的收购大事莫过于6月份联想对石药集团的收购案了。随着这一收购案的完成,加之去年联想弘毅注资先声并推其在美国成功上市,业内人士的关注目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以联想弘毅为代表的业外投资者身上。

  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国外大量热钱的持续涌入,在中国投资的冲动也越来越强烈和持久。尤其是在前几年投资TMT行业的热情衰退之后,VC和PE的投资逐渐转向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传统资源领域。

企业的资本渴求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华平投资哈药集团,高盛注资海王星辰,联想弘毅投资先声,联想收购石药等等,到处都闪烁着PE的身影,也使得此前由于担心风险太大而一直较少对中国的医药行业关注的PE成为在这一行业注资的重要新兴力量。

  在谈到国内医药行业的状况时,业内人士之前达成了共识,“现在医药行业就是到底了。”即使在今年以来包括大宗原料药等都有了转暖迹象,业内大多数人士也仅表现出谨慎的乐观。也正是因为处于谷底,企业对资本的渴求异常地强烈,希望藉资金的注入来实现谷底反弹。

  根据国家发改委6月底公布的医药行业运行报告,2007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将保持在18%左右,行业经济效益水平将维持在10% ~12%的水平。利润增长乏力,行业面临重大调整。去年医药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1.1%,处于历史低位。同时,累计亏损企业1368 家,行业亏损面为22.62%;累计亏损额44.63亿元,同比增长27.37%。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处于低潮时期而规模普遍较小的中国制药企业来说,开拓资本通道,实现上市、并购等方式,是帮助其走出低潮期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自2006年开始,国内的医药行业出现了又一波重组、私募、上市的热潮,企业希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和财务人,优化产权结构、制定管理层激励机制等方式,获得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VC投资的医药企业超过12家,投资金额远超往年。即以今年到目前为止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为例,基本上都有PE或者VC 的影子。美林投资出资1500万美元占同济堂9.9%股份;华登国际入股三生制药占10%股份;兰馨亚洲投资出资武夷药业1800万美元;联想弘毅所代表的Assure Ahead Investments Limited投资先声药业2640万美元。据统计,这5家企业的总募集金额超过7亿美元。发生在最近的联想收购石药集团,更是将PE对医药行业的投资风潮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投资者的资本冲动

  作为以获取最大利益为目的的投资者,PE也好VC也好,对于门槛较高的医药行业向来甚少涉足。但是,在早期投资高科技概念的TMT失败之后,这些投资者纷纷寻求新的目标。而虽然进入门槛相对较高,但是有着较高回报率的医药行业进入了投资者的视野。

  同时,今年以来,医药上市公司在股市中的表现也是风头强劲。据了解,今年年初医药板块的总市值为2200亿元,截至5月21日,总市值涨幅为138%,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为52%,医药板块的表现远强于大盘。这在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清科集团4月25日公布的中国市场风险投资数据表明,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风险投资商总共向67家企业投出4.19亿美元,其中TMT 行业34家,共2.53亿美元,投资数量和资金额分别占51%和60%,同比出现了明显下滑。同时,生物科技和健康产业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

  目前已有的案例显示,不少知名的投行目前都有涉足国内医药行业,如高盛、美林投资、高登国际、软银投资、鼎晖投资、蓝山投资,加上这两年越来越活跃的联想弘毅等等。不过,由于我国医药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因此对单个医药企业的投资额也一般较少。

  这其中,生物制药是投资者的宠儿。据了解,2006年全球风险投资总额大约为312亿美元,生物医药占据了其中17%的份额,比其他医药领域的投资高出4个百分点。另据统计,2005~2006年,全球生物科技产业共融资约362亿美元。

  事实上,在如今的资本市场,无论是银行资本、公司资本、民间资本还是境外资本,资本过剩可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加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海外热钱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受到这些境外投资者的影响,国内的投资机构也开始出现投资冲动。而且,中国目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都为这些热钱纷纷出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而中国医药产业的低谷状态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恰恰符合投资市场"逢低吸纳"的原则,因此,这些包括PE在内的业外资本对医药产业的投资热情逐渐升温也是情理之中。

顾虑仍存

  尽管如此,对投资中国医药企业,国内外的投资机构依然有诸多顾虑。一些境外投资机构依然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贸然出资。一是政策依然不明朗,新医改政策迟迟未能出台,产业政策需要更多的完善,VC和PE的退出机制也未能完善。北京鼎晖创业投资中心的合伙人朴俊红就曾对媒体坦言,"此前我们从未在医药领域有所投资,很大的原因在于风险过大,影响收益的因素比较多。"因此,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朴俊红认为,政府若能出台一些温和的政策的话就能增强其信心。

  二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朴俊红担心的,除了政策的不明朗之外,就是国内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大多数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基本上都是仿制药居多。事实上,创新是全球制药行业都面临的问题,但是国内的制药企业目前普遍缺乏的是核心产品和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发展创新能力,方能吸引战略投资者。

  不过,随着国内投资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政府也在加快对其立法的脚步。去年8月份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为中国国内 PE的发展和投资行为等都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架构。这也标志着PE在中国得到政府的正式认可;同时,也标志着国内以公众股权(上市公司)为顶、以PE为第二层、以创业风险基金为第三层、以天使投资为底层的金字塔式股权市场正在形成。对于有限合伙制的引入,也使得“两头在海外”的发展状况得以改变。

www.singtaonet.com
星岛环球网声明:本网文章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星岛环球网 http://www.singtaonet.com/finnac ... 0070731_587002.html

  今年以来,发生在医药行业的收购大事莫过于6月份联想对石药集团的收购案了。随着这一收购案的完成,加之去年联想弘毅注资先声并推其在美国成功上市,业内人士的关注目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以联想弘毅为代表的业外投资者身上。

  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国外大量热钱的持续涌入,在中国投资的冲动也越来越强烈和持久。尤其是在前几年投资TMT行业的热情衰退之后,VC和PE的投资逐渐转向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传统资源领域。

企业的资本渴求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华平投资哈药集团,高盛注资海王星辰,联想弘毅投资先声,联想收购石药等等,到处都闪烁着PE的身影,也使得此前由于担心风险太大而一直较少对中国的医药行业关注的PE成为在这一行业注资的重要新兴力量。

  在谈到国内医药行业的状况时,业内人士之前达成了共识,“现在医药行业就是到底了。”即使在今年以来包括大宗原料药等都有了转暖迹象,业内大多数人士也仅表现出谨慎的乐观。也正是因为处于谷底,企业对资本的渴求异常地强烈,希望藉资金的注入来实现谷底反弹。

  根据国家发改委6月底公布的医药行业运行报告,2007年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将保持在18%左右,行业经济效益水平将维持在10% ~12%的水平。利润增长乏力,行业面临重大调整。去年医药行业实现利润总额413亿元,同比增长11.1%,处于历史低位。同时,累计亏损企业1368 家,行业亏损面为22.62%;累计亏损额44.63亿元,同比增长27.37%。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处于低潮时期而规模普遍较小的中国制药企业来说,开拓资本通道,实现上市、并购等方式,是帮助其走出低潮期最直接而有效的手段。自2006年开始,国内的医药行业出现了又一波重组、私募、上市的热潮,企业希望通过引入战略投资和财务人,优化产权结构、制定管理层激励机制等方式,获得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VC投资的医药企业超过12家,投资金额远超往年。即以今年到目前为止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为例,基本上都有PE或者VC 的影子。美林投资出资1500万美元占同济堂9.9%股份;华登国际入股三生制药占10%股份;兰馨亚洲投资出资武夷药业1800万美元;联想弘毅所代表的Assure Ahead Investments Limited投资先声药业2640万美元。据统计,这5家企业的总募集金额超过7亿美元。发生在最近的联想收购石药集团,更是将PE对医药行业的投资风潮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投资者的资本冲动

  作为以获取最大利益为目的的投资者,PE也好VC也好,对于门槛较高的医药行业向来甚少涉足。但是,在早期投资高科技概念的TMT失败之后,这些投资者纷纷寻求新的目标。而虽然进入门槛相对较高,但是有着较高回报率的医药行业进入了投资者的视野。

  同时,今年以来,医药上市公司在股市中的表现也是风头强劲。据了解,今年年初医药板块的总市值为2200亿元,截至5月21日,总市值涨幅为138%,同期上证指数上涨为52%,医药板块的表现远强于大盘。这在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清科集团4月25日公布的中国市场风险投资数据表明,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风险投资商总共向67家企业投出4.19亿美元,其中TMT 行业34家,共2.53亿美元,投资数量和资金额分别占51%和60%,同比出现了明显下滑。同时,生物科技和健康产业也出现了明显的上升。

  目前已有的案例显示,不少知名的投行目前都有涉足国内医药行业,如高盛、美林投资、高登国际、软银投资、鼎晖投资、蓝山投资,加上这两年越来越活跃的联想弘毅等等。不过,由于我国医药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因此对单个医药企业的投资额也一般较少。

  这其中,生物制药是投资者的宠儿。据了解,2006年全球风险投资总额大约为312亿美元,生物医药占据了其中17%的份额,比其他医药领域的投资高出4个百分点。另据统计,2005~2006年,全球生物科技产业共融资约362亿美元。

  事实上,在如今的资本市场,无论是银行资本、公司资本、民间资本还是境外资本,资本过剩可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加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海外热钱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受到这些境外投资者的影响,国内的投资机构也开始出现投资冲动。而且,中国目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都为这些热钱纷纷出动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而中国医药产业的低谷状态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也恰恰符合投资市场"逢低吸纳"的原则,因此,这些包括PE在内的业外资本对医药产业的投资热情逐渐升温也是情理之中。

顾虑仍存

  尽管如此,对投资中国医药企业,国内外的投资机构依然有诸多顾虑。一些境外投资机构依然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贸然出资。一是政策依然不明朗,新医改政策迟迟未能出台,产业政策需要更多的完善,VC和PE的退出机制也未能完善。北京鼎晖创业投资中心的合伙人朴俊红就曾对媒体坦言,"此前我们从未在医药领域有所投资,很大的原因在于风险过大,影响收益的因素比较多。"因此,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朴俊红认为,政府若能出台一些温和的政策的话就能增强其信心。

  二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朴俊红担心的,除了政策的不明朗之外,就是国内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目前国内制药企业大多数都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基本上都是仿制药居多。事实上,创新是全球制药行业都面临的问题,但是国内的制药企业目前普遍缺乏的是核心产品和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发展创新能力,方能吸引战略投资者。

  不过,随着国内投资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政府也在加快对其立法的脚步。去年8月份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这为中国国内 PE的发展和投资行为等都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架构。这也标志着PE在中国得到政府的正式认可;同时,也标志着国内以公众股权(上市公司)为顶、以PE为第二层、以创业风险基金为第三层、以天使投资为底层的金字塔式股权市场正在形成。对于有限合伙制的引入,也使得“两头在海外”的发展状况得以改变。

www.singtaonet.com
星岛环球网声明:本网文章内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一个死一片
这个题目,大脑进水了吧?投资实业的现在也叫“热钱”了?
確實好像是進水了,星岛环球网的總編輯應該讓大大你來干!
一个编辑有什么经济学知识,也就是哄哄楼上这样更没经济学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