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语言、政策语言与选举语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7:41:20
作者:陈子帛
       把台湾和“外来政权”喻为舞女与恩客的关系;或者将之说成是强奸女儿抢夺财产的管家;把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互动称为与强手打太极拳;对海外媒体大谈“共生和解”理念……多重政治性格组合,就这样集于谢长廷一身。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种疑惑:哪一个才是真的谢长廷?
  在台湾,多重政治性格不是一个特殊现象,而具有普遍性。在过去20多年的台湾政治舞台上,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受众说出迥然不一的话语,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可以说俯拾皆是。谢长廷、陈水扁以及最近几年的马英九,就属于这一类。我们可以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来描述他们的言论。   频繁的选举使台湾具有独特的选举文化。选举造势的民众集会、电子媒体和纸媒体各出奇招的独家专访等等,成为朝野参选人可遇不可求的话语平台。包括谢长廷在内的民进党诸君,在这方面是佼佼者;而在野后的国民党,在选举以及借助和调动媒体方面曾经落后,现在似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谢长廷是“美丽岛律师团”的辩护律师,在投身党外运动之后一直扮演“军师”的角色。他是民进党创党十人小组成员,党名就是出自他的建议。“台湾前途决议文”的修正内容,据说也是出自其妥协的创意。他的理论论述能力、语言色彩和思维深度,向来备受认可。和陈水扁一样,他擅长使用台湾民众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语言。 不经大脑的选举语言   为了有效整合党内资源,排除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谢长廷无可避免地表现出“政治性格裂变”的特征。这种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政治人物的诸多种种。   政客语言是必备的职业技能之外,“政治性格裂变”其实包括了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政策语言,另一个是选举语言。   选举语言不经大脑,无需幕僚事先准备演讲提纲。进入演说现场,在音乐、灯光、口号、旗帜,群众规模的烘托、渲染和刺激之下,参选人更多时候是即兴发挥,临场表演,鼓动、煽情,可以当场下跪(如卢修一、宋楚瑜),当场哭泣(无论蓝绿无论级别,都有情到动人处泣不成声,热泪滔滔的纪录),当场叩拜或者亲吻土地(连战夫妇亲吻滚烫的柏油马路,也算一绝)。此时此刻的任何话语只有煽情的目的,可以自食,不必兑现,说了就忘或者反悔,没有人追究法律责任。只要台上台下欢声一片,大小媒体现场直播,占据各大报纸版面,那就达到了最大目的。   而政策语言就需要慎重考量。无论马英九还是谢长廷,属于政策语言或者话语传播范围的,均需要幕僚的慎密作业,包括:选择什么媒体、传递什们信息、表达什么立场、陈述怎样的内容,还有形象的营造、传播的时机等等,绝不能信口开河,信手拈来。诚如早报台北特派员曾昭鹏所指出:“面对国际媒体,谢长廷必然有另一番计算。很明显的是,深知国际高度关注两岸课题的他,积极经营的是另一种态度积极、理性的形象。除了本报专访内容,日前收看他接受凤凰电视的专访,以及从较早时国际媒体记者会所得的印象,展现的都是一个深刻及细腻思考的谢长廷。这一个观察体会,从谢长廷正在美国访问行程亦可获得即时的验证。”
必须认真看待的政策语言   如果只是看到谢长廷访美时在泛绿支持民众聚集场合上的所有发言,我们就无从得出谢长廷此次为何访问华府的结论。前往美国逞口舌之快,或者为选举募款,并不是他访美的主要任务。此次访美之行,被视为美国和谢长廷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或者是美国对谢长廷的一次“面试”。   且看他的公开演讲内容的要点:“不必要(独立)公投,不必要有独立的运动,也不要有独立的宣布”;对是否重申陈水扁的“四不”立场,不能在当选之前就随便承诺很多事,“否则到时候做不到,大家就说我信用不好”;当选总统后将尽全力恢复两岸对话;两岸如果受制于“一些原则和意识形态”,无法消除障碍,“就是双输,也是没有智慧的行为”;“九二共识”有争议的只是这四个字,但九二会谈达成的结果并没有争议,“这些都是技术问题”,因为两岸若真想谈,没有九二共识也可以谈。   这就是政策语言。也正因为这些立场的表达,美国提高了接待谢长廷的规格。经常披露美国政府内部消息的“尼尔森报道”指出,美国国务院及国防部官员对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谢长廷有正面的评价。   从美国逐渐接受谢长廷,以及台湾独派媒体对谢长廷“宪法一中”的公开批判,可以看出谢长廷目前的政治困境,也可以看出他正在煞费苦心地让民进党支持者接受和认可他,逐步和陈水扁的某些政策进行切割和区隔。这些话语显然不是即兴发挥,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政策传播,对象除了是华盛顿之外,还有北京。   在正确区隔和辨析台湾朝野政客的政策语言、选举语言之后,我们或许不至于因为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的谢长廷”而感到不解和困扰。 ·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作者:陈子帛
       把台湾和“外来政权”喻为舞女与恩客的关系;或者将之说成是强奸女儿抢夺财产的管家;把台湾和大陆之间的互动称为与强手打太极拳;对海外媒体大谈“共生和解”理念……多重政治性格组合,就这样集于谢长廷一身。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种疑惑:哪一个才是真的谢长廷?
  在台湾,多重政治性格不是一个特殊现象,而具有普遍性。在过去20多年的台湾政治舞台上,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受众说出迥然不一的话语,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可以说俯拾皆是。谢长廷、陈水扁以及最近几年的马英九,就属于这一类。我们可以用“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来描述他们的言论。   频繁的选举使台湾具有独特的选举文化。选举造势的民众集会、电子媒体和纸媒体各出奇招的独家专访等等,成为朝野参选人可遇不可求的话语平台。包括谢长廷在内的民进党诸君,在这方面是佼佼者;而在野后的国民党,在选举以及借助和调动媒体方面曾经落后,现在似有后来者居上之势。   谢长廷是“美丽岛律师团”的辩护律师,在投身党外运动之后一直扮演“军师”的角色。他是民进党创党十人小组成员,党名就是出自他的建议。“台湾前途决议文”的修正内容,据说也是出自其妥协的创意。他的理论论述能力、语言色彩和思维深度,向来备受认可。和陈水扁一样,他擅长使用台湾民众耳熟能详、朗朗上口的语言。 不经大脑的选举语言   为了有效整合党内资源,排除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谢长廷无可避免地表现出“政治性格裂变”的特征。这种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台湾政治人物的诸多种种。   政客语言是必备的职业技能之外,“政治性格裂变”其实包括了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政策语言,另一个是选举语言。   选举语言不经大脑,无需幕僚事先准备演讲提纲。进入演说现场,在音乐、灯光、口号、旗帜,群众规模的烘托、渲染和刺激之下,参选人更多时候是即兴发挥,临场表演,鼓动、煽情,可以当场下跪(如卢修一、宋楚瑜),当场哭泣(无论蓝绿无论级别,都有情到动人处泣不成声,热泪滔滔的纪录),当场叩拜或者亲吻土地(连战夫妇亲吻滚烫的柏油马路,也算一绝)。此时此刻的任何话语只有煽情的目的,可以自食,不必兑现,说了就忘或者反悔,没有人追究法律责任。只要台上台下欢声一片,大小媒体现场直播,占据各大报纸版面,那就达到了最大目的。   而政策语言就需要慎重考量。无论马英九还是谢长廷,属于政策语言或者话语传播范围的,均需要幕僚的慎密作业,包括:选择什么媒体、传递什们信息、表达什么立场、陈述怎样的内容,还有形象的营造、传播的时机等等,绝不能信口开河,信手拈来。诚如早报台北特派员曾昭鹏所指出:“面对国际媒体,谢长廷必然有另一番计算。很明显的是,深知国际高度关注两岸课题的他,积极经营的是另一种态度积极、理性的形象。除了本报专访内容,日前收看他接受凤凰电视的专访,以及从较早时国际媒体记者会所得的印象,展现的都是一个深刻及细腻思考的谢长廷。这一个观察体会,从谢长廷正在美国访问行程亦可获得即时的验证。”
必须认真看待的政策语言   如果只是看到谢长廷访美时在泛绿支持民众聚集场合上的所有发言,我们就无从得出谢长廷此次为何访问华府的结论。前往美国逞口舌之快,或者为选举募款,并不是他访美的主要任务。此次访美之行,被视为美国和谢长廷之间的“零距离接触”,或者是美国对谢长廷的一次“面试”。   且看他的公开演讲内容的要点:“不必要(独立)公投,不必要有独立的运动,也不要有独立的宣布”;对是否重申陈水扁的“四不”立场,不能在当选之前就随便承诺很多事,“否则到时候做不到,大家就说我信用不好”;当选总统后将尽全力恢复两岸对话;两岸如果受制于“一些原则和意识形态”,无法消除障碍,“就是双输,也是没有智慧的行为”;“九二共识”有争议的只是这四个字,但九二会谈达成的结果并没有争议,“这些都是技术问题”,因为两岸若真想谈,没有九二共识也可以谈。   这就是政策语言。也正因为这些立场的表达,美国提高了接待谢长廷的规格。经常披露美国政府内部消息的“尼尔森报道”指出,美国国务院及国防部官员对民进党总统参选人谢长廷有正面的评价。   从美国逐渐接受谢长廷,以及台湾独派媒体对谢长廷“宪法一中”的公开批判,可以看出谢长廷目前的政治困境,也可以看出他正在煞费苦心地让民进党支持者接受和认可他,逐步和陈水扁的某些政策进行切割和区隔。这些话语显然不是即兴发挥,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政策传播,对象除了是华盛顿之外,还有北京。   在正确区隔和辨析台湾朝野政客的政策语言、选举语言之后,我们或许不至于因为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的谢长廷”而感到不解和困扰。 ·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