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师的覆灭:看法国师傅是怎么欺负徒弟的?[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21:33:03
亚松 发表在 战史风云 华声论坛
基隆退敌,马尾饮恨
  
  “观音桥事件”发生后,正当中法两国谈判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法国却决定对中国实行“踞地为质”的惩罚,让清廷在谈判桌上屈服于法国人的武力。没过几天,法国便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编成远东舰队,以远东地区扩张的积极鼓吹者孤拔为统帅,准备攻占福州和基隆,扣押为质,作为谈判的筹码。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英明,就在法国人组建远东舰队的同一天,也就是1884年6月26日,清廷为加强台湾的防卫,在曾国荃的推荐下,淮军将领刘铭传被派往台湾督办军务。
  
  果不其然,8月5日,法国舰队便杀气腾腾的来到基隆,猛烈炮击后见清兵撤退,法国人以为清军不堪一击,便开始强行登陆,谁知道刘铭传早已派兵设下埋伏,等到法兵上岸后,清军突然三路杀出,把法兵杀得晕头转向,吓得飞也似的向海上的军舰跑去。但没料到的是,这时突然涨潮,下船容易上船难,在清军的追赶下,不少法兵葬身大海,幸好有军舰炮火的掩护,不然法国人的损失大了。
  
  法国人很胸闷的是,本以为拿下基隆不过是闲庭信步,轻而易举,没想到反被打得狼狈逃窜,还损失了上百人,硬生生的吃了个大败仗!
  
  法国人太小看中国的对手了。负责守卫台湾的刘铭传,乃李鸿章的老部下,淮军主将之一,那是沙场老将了。刘铭传也是合肥人,作为李鸿章的部下和老乡,两人关系相当不错。临行前,李鸿章还特意面授机宜,并拨给刘铭传三千洋枪,还有江南制造局造的三十门大炮,以加强台湾的防卫。刘铭传到了台湾后,形势当然大不一样。
  
  法国人并不甘心失败,8月16日,法国议会决定扩大战争,并拨出专款三千八百万法郎,专款专用,要用各种“必要方法”让中国屈服。更搞笑的是,法国的外交部门在谈判中也同步调整了要价,要求清廷赔偿因基隆战败导致的八千万法郎的军费,这真叫做“输的出钱,赢的打人!”
  
  当然,要别人赔钱的前提条件是,要打赢。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为什么战争特别多,这个国际惯例可谓是起了非常坏的作用------既然打赢了什么成本都没有,各国当然大搞军备竞赛,以打赢为目的,后来清廷打造的北洋舰队,当时号称世界第八,也算是世界军备竞赛的小小浪花呢!
  
  1884年7月14日,两艘法国军舰趁着中法还在议和之机,以“游历”为名,驶进福建闽江口。两天后,法国舰队司令孤拔也乘军舰到达闽江口,随后法国舰队居然陆陆续续的进入了福建水师的马尾军港。两个近乎交战国的舰队同处一港,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事。
  
  要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事,说来话长。在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后,左宗棠在福州筹备创办福州船政局设厂造船,当时邀请的是两个法国人,江汉关税务司的日意格和退役军官德克碑,当时以这两个人为福州船政局的技术总监,来负责设址、建造和延请欧洲洋教习和洋匠(多为法国人)等事务。
  
  后来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沈葆桢接手福州船政局,当时仍旧是以法国人为主,开展了海事海军教学、建造兵船和建设福建水师三大事宜。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外国专家还算是尽心尽力,譬如福建水师的很多战舰如旗舰“扬武”号等,就是在法国人日意格和安乐陶等人的监造下完成的。一直到1874年,福州船政局和这些洋人的五年合同期满,这些外国专家才陆续离开了福州。
  
  马尾是闽江下游的天然良港,位于福州东南,当时福建水师和马尾船厂都在马尾港内。也许是有这一份师生情缘和故国友谊,或者是因为当时认为和议将成,所以法国军舰陆续闯入闽江口并进泊马尾港的时候,当时的钦办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张佩纶、闽浙总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建巡抚张兆栋和福州将军穆图善等人,根据清廷“不可衅自我开”的训令,对法国舰队的进入不但没有进行任何的拦阻,反而给予了热情款待,也是奇谈。
  
  由此,法舰在马尾港可以随意进出,相反,福建水师反而处处受制,左右为难。笔者猜测当时法国舰队可以和福建水师能够同处一港,恐怕根本原因是法国舰队已经封死了福建水师的出海口,福建水师已经成瓮中之鳖,就双方实力而言,根本就差了好几个档次,这在后来法国舰队半小时不到就解决福建水师可以看出。现代战争特别是海战,玩的是技术和实力,靠勇气和牺牲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何况,法国人对福建水师的战舰可以说是非常之熟悉,福建水师的战舰大都是法国人的设计监造、由福州船政局自己生产,和强大的法国舰队相比,根本就是拳击比赛中以轻量级对阵重量级的------没法打。
  
  我们来看一下数据。当时泊于马尾的法国军舰8艘,排水量为14500吨,重炮77门,官兵1800人。而福建水师虽有兵舰11艘,但排水量仅9900吨,普通火炮47门,官兵1100人,法国舰队另有鱼雷艇2艘,还有2艘军舰在金牌、琯头一带江面,防止清军塞江封口,以保障后路的安全。
  
  最为糟糕的是,法国舰队都是铁甲船,而福建水师却都是些木肋兵船,正如张珮伦所言,“船略相等,而我小彼大,我脆彼坚”,如之奈何?法国舰队配置的都是重炮,可以轻易击穿福建水师的木肋甲板,而福建水师的火炮对法国舰队的铁甲基本没有威胁,也就是说,从吨位、防护能力、重炮数量、兵员素质等方面来看,法国舰队有着太过于明显的优势。马尾海战简直就不是一场海战,而是一场屠杀,法国人太不厚道了。
  
  由此,我们似乎没有理由去苛责福建水师,甚至那些妥协的官员们。毕竟,技不如人,换谁结果都一样。受此启发,北洋舰队后来都去欧洲改买重装铁甲船,特别是在德国订造的“定远”和“镇远”两个巨无霸战舰,铁甲极厚,船上多重炮,威力巨大,在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就一点便宜都没占到,五艘日本军舰围攻了这艘两主力舰几个小时,在“定远”舰和“镇远”舰上打出几百个坑,但楞是打不沉,而“定远”和“镇远”重炮一发威,只要打中,定要打日本军舰一个大窟窿。黄海海战中,中国舰队五艘被击沉,“定远”舰和“镇远”舰安然无恙,而日本舰队有五艘被重伤,而最后被迫首先退出海战,双方基本打个平手,后叙。
  
  非要说失误,失误在不该让法国舰队进入马尾港。本来闽江口外,满是岛屿礁沙,譬如五虎岛、大小龟屿等,两岸都是山岭夹峙,地形相当险峻,而从闽江口至马尾港,水道极为狭窄,最窄处仅300米,如果没有熟悉的引水员,法国舰队很难在此航行,譬如他们有一艘炮艇就因此搁浅。而且,沿途两岸都建有炮台,对于贸然进入的法国舰队可以形成很大的威胁,但闽浙总督何璟和福州船政大臣何如漳等人,担心阻止法舰进港会发生冲突,弄不好影响中法和谈,责任太大,于是便无所作为,不知道是经验不足还是缺乏勇气。
  
  等到法国舰队进入马尾港后,一切都晚了。当时也有人建议对驶入马尾港的法舰进行武力驱逐,但问题是,现在还真不知道是谁驱逐谁了。清廷当时抱定“彼若不动,我亦不动”的妥协方针,恐怕也是无奈之举,而何璟和何如璋等人命令“严谕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也就毫不奇怪了。
  
  在谈判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法国政府于8月22日电令孤拔消灭中国福建海军。孤拔准备妥当,便决定于次日下午开战。据说,当时法国人向福建水师的扬武管驾(舰长)张成递送战书,张成见后赶紧送到福州船政大臣何如漳手中,何如漳收到后,手足无措,竟然秘而不发。
  
  第二天,马尾港内的各国领事和商人都赶忙下船,这时傻子都知道要开战了,福建水师的将士们纷纷请战,要求做好临战准备。毕竟这海军作战和陆军不一样,要升火起锚、调整炮位等,仓促之下是无法进行战斗的。
  
  可恶的是,督办福建军务的总负责人张珮伦居然还斥责请战将士,让他们滚出去,连军火武器也不发下去。据说,连当时的法国教习迈达都跑来告诉他的学生魏瀚说,马上要开战了,这些领导就是不听。等到下午一点,法国舰队已经升火起锚,张珮伦和何如璋等人这才慌了神,赶紧派魏瀚去见孤拔,要求明日再战。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战争岂是儿戏,你说改就改的!
  
  再说,孤拔选择中午退潮时开始攻击,也早在计划当中。因为当时港口内军舰系泊用船首,船身随潮水涨落而改变方向,涨潮时船头指向下游,退潮时船头指向上游。孤拔选择退潮时开战,福建水师的军舰正好位于法舰的前方,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孤拔对此早已观察仔细,岂能说改就改的?
  
  下午一点半,马尾港中潮水涨平,天空突然黑云滚滚,风雨大作,云层中传来沉闷的雷声,只见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晦暗的天空,法国人开始攻击了!在倾盆大雨中,福建水师的军舰还没有起锚就被法舰击沉两艘,并重创了多艘。旗舰“扬武”号,在管带张成的带领下,没有理会何如璋的禁令,事先已经作好了准备,当法国人发动攻击时,立即进行回击,并用尾炮击中法国舰队的旗舰“伏尔泰”号,当下就击毙法军6名。
  
  法军鱼雷艇见“扬武”号凶猛,便偷袭过来,发射了几枚鱼雷,“扬武”号不幸被击中,随后搁浅沉入港中,管带张成等人在混乱中跳水逃生,事后居然被清廷问斩,实在是奇闻。不知道是因为张成违抗命令备战了呢,还是因为他没有殉国而逃生,反正都没有丝毫道理。
  
  这艘法国的鱼雷艇,正洋洋得意的时候,船上锅炉突然被炮火击中爆炸,随后赶紧逃离了战场。尽管福建水师的官兵都很英勇,但是,毕竟实力悬赏,准备又不充分(即使准备充分,结果也难有改观),海战不到30分钟,福建水师兵舰11艘,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振威、永保、琛航9舰被击毁,另有伏波、艺新两舰自沉,19艘运输船沉没,水师官兵殉国者,七百六十人。而法军只有5人被击毙,15人受伤,两艘鱼雷艇受重伤,其他战舰基本无碍。
  
  福建水师的炮艇“福星”号,刚一开战,就已经被敌舰击中,船上燃起熊熊大火,在危难之时,官兵们仍旧断锚转向,冲入敌阵对敌旗舰猛烈射击并连续命中。但“福星”脱离本队后,被敌舰团团围住,重炮轰击,结果火药库中弹爆炸,全艇官兵壮烈殉国。
  
  战舰“扬威”号,在被两艘法舰的夹击打穿了船体后,随后又被鱼雷击中,舰上官兵置生死于不顾,在被击沉前的瞬间,发射出最后一发炮弹,重伤敌舰长和两名士兵。
  
  “飞云”号、“福胜”号,都奋勇抵抗,拼命杀敌,直至沉没。对于这些英勇的战士,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苛责呢?
  
  倒是福州乡人回忆说,总负责人张佩纶和何如璋,听到海港内的隆隆炮声,吓得赶紧从福州船政局的后山逃走。据当时人的描述,当天天下大雨,还伴着电闪雷鸣,张佩纶吓得连鞋都掉了,跑到一半实在跑不动了,只好由亲兵拖曳着往前走,最后逃到了鼓山,当地百姓都拒不接待他,张佩纶只好隐匿在一个禅寺下院,此地距离船厂已有二十多里。第二天,张佩纶到了鼓山彭田乡,恰好这时朝廷圣旨到了,闽浙总督何璟到处找张佩纶都找不到,最后命找到来报信的赏钱一千,才算把这个可爱的主战派给找到了。
  
  不久前,张佩纶还情绪激昂的在朝廷上慷慨陈辞,大骂别人卖国投降,等到朝廷真派他去福建主持军务时,却侈然自大,漫不经心,结果致此大败。据说法国舰队进入马尾港后,张珮伦居然把福建水师的所有战舰全部集中起来,和法国舰队近距离聚泊,并自称是背水布阵,置于死地而后生。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其实是为法国舰队聚歼福建水师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福建水师的战舰分散停泊的话,损失是有可能降低的。
  
  文官好战,外行指挥内行,后果当然很严重。
  
  福州船政大臣何如璋更倒霉。马尾海战的风雨飘摇之时,何大人吓得躲进安施氏祠,谁知乡人为了将他赶走,竟然连祠堂也给烧了。何如璋没办法,只好连夜逃走,投宿到洋行。第二天早晨,何如璋入城后想住到两广会馆,结果又被商人们驱逐,真可谓是狼狈不堪。(1)
  
  8月24日上午,法国舰队又持续炮击了马尾船厂达五小时之久,船厂厂房、仓库和一艘尚未完工的巡洋舰遭到了很大破坏。本来为了防止法国人夺取马尾船厂,当时清军已经埋下地雷准备炸毁,但当时风雨大作,引线没有点燃,后来法国舰队轰击时离得太远,破坏效果有限。战争结束后,船厂经过维修后又恢复了生产,也是不幸中的大幸。
  
  在炮击马尾船厂后的几天里,法国舰队又将两岸炮台全部摧毁后,才驶出闽江,至此马尾大战结束。遭此大挫后,清政府谴责法国“专行诡计,反复无常,先启兵端”,决定对法正式宣战,发动反击。
  
  9月中旬,孤拔率军舰5艘,副司令利土比率军舰3艘,分别进攻台湾的基隆和谈水,企图占领这两处,然后分进合击,进军台北。刘铭传鉴于台湾的兵力不足,便决定放弃基隆而坚守淡水。10月1日,法军在军舰的掩护下,攻占了基隆。法军攻占基隆的目的,是想占据当时已经开发的基隆煤矿,以补给他们的燃料需求,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清军早已在法军到达之前将煤矿破坏,法国人得到的,只是一片荒滩废墟。
  
  法国人更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是闲庭信步的淡水登陆战竟然遭到惨败,法军非但没有占领淡水,反而伤亡了上百人,最后只能狼狈的逃回军舰。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只能转而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基于刘铭传的英勇表现,清廷后来任命了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1885年初,法国舰队跑去骚扰浙江镇海,截击南洋水师由上海往援台湾的五艘军舰。其中, “澄庆”、“驭远”两舰由于航速较慢,脱离舰队就近避入了浙江石浦,被七艘法国军舰追上,后来这两艘军舰被法舰的鱼雷击沉。
  
  另外三艘巡洋舰,“开济”号、“南瑞”号和“南琛”号,因为速度较快,而且当时海上大雾弥漫,从而摆脱了追击的法国舰队,避入岸防严密的浙江镇海口。
  
  在击沉“澄庆”、“驭远”两舰后,法国舰队离开石浦,在得知“开济”等舰停泊在镇海口后,便又又前来进犯镇海,清军在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在守军猛烈的炮火中,法国人多次袭击非但没有成功,自己的旗舰反被击伤,连指挥官孤拔本人也在炮战里中弹受伤,最后只得悻悻然的撤离镇海,南撤后转而攻占澎湖岛。
  
  不久,孤拔就因伤客死他乡,死在浩瀚海洋包围的澎湖孤岛,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海战的硝烟逐渐散去,和刘铭传、欧阳利见的表现相比,钦差大臣张佩纶、闽浙总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建巡抚张兆栋,后来被乡人戏称为“两张没主张,两何莫奈何”,群众的眼光,果然是雪亮的呢。亚松 发表在 战史风云 华声论坛
基隆退敌,马尾饮恨
  
  “观音桥事件”发生后,正当中法两国谈判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法国却决定对中国实行“踞地为质”的惩罚,让清廷在谈判桌上屈服于法国人的武力。没过几天,法国便将它在中国和越南的舰队合编成远东舰队,以远东地区扩张的积极鼓吹者孤拔为统帅,准备攻占福州和基隆,扣押为质,作为谈判的筹码。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英明,就在法国人组建远东舰队的同一天,也就是1884年6月26日,清廷为加强台湾的防卫,在曾国荃的推荐下,淮军将领刘铭传被派往台湾督办军务。
  
  果不其然,8月5日,法国舰队便杀气腾腾的来到基隆,猛烈炮击后见清兵撤退,法国人以为清军不堪一击,便开始强行登陆,谁知道刘铭传早已派兵设下埋伏,等到法兵上岸后,清军突然三路杀出,把法兵杀得晕头转向,吓得飞也似的向海上的军舰跑去。但没料到的是,这时突然涨潮,下船容易上船难,在清军的追赶下,不少法兵葬身大海,幸好有军舰炮火的掩护,不然法国人的损失大了。
  
  法国人很胸闷的是,本以为拿下基隆不过是闲庭信步,轻而易举,没想到反被打得狼狈逃窜,还损失了上百人,硬生生的吃了个大败仗!
  
  法国人太小看中国的对手了。负责守卫台湾的刘铭传,乃李鸿章的老部下,淮军主将之一,那是沙场老将了。刘铭传也是合肥人,作为李鸿章的部下和老乡,两人关系相当不错。临行前,李鸿章还特意面授机宜,并拨给刘铭传三千洋枪,还有江南制造局造的三十门大炮,以加强台湾的防卫。刘铭传到了台湾后,形势当然大不一样。
  
  法国人并不甘心失败,8月16日,法国议会决定扩大战争,并拨出专款三千八百万法郎,专款专用,要用各种“必要方法”让中国屈服。更搞笑的是,法国的外交部门在谈判中也同步调整了要价,要求清廷赔偿因基隆战败导致的八千万法郎的军费,这真叫做“输的出钱,赢的打人!”
  
  当然,要别人赔钱的前提条件是,要打赢。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为什么战争特别多,这个国际惯例可谓是起了非常坏的作用------既然打赢了什么成本都没有,各国当然大搞军备竞赛,以打赢为目的,后来清廷打造的北洋舰队,当时号称世界第八,也算是世界军备竞赛的小小浪花呢!
  
  1884年7月14日,两艘法国军舰趁着中法还在议和之机,以“游历”为名,驶进福建闽江口。两天后,法国舰队司令孤拔也乘军舰到达闽江口,随后法国舰队居然陆陆续续的进入了福建水师的马尾军港。两个近乎交战国的舰队同处一港,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事。
  
  要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事,说来话长。在太平天国被镇压下去后,左宗棠在福州筹备创办福州船政局设厂造船,当时邀请的是两个法国人,江汉关税务司的日意格和退役军官德克碑,当时以这两个人为福州船政局的技术总监,来负责设址、建造和延请欧洲洋教习和洋匠(多为法国人)等事务。
  
  后来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由沈葆桢接手福州船政局,当时仍旧是以法国人为主,开展了海事海军教学、建造兵船和建设福建水师三大事宜。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外国专家还算是尽心尽力,譬如福建水师的很多战舰如旗舰“扬武”号等,就是在法国人日意格和安乐陶等人的监造下完成的。一直到1874年,福州船政局和这些洋人的五年合同期满,这些外国专家才陆续离开了福州。
  
  马尾是闽江下游的天然良港,位于福州东南,当时福建水师和马尾船厂都在马尾港内。也许是有这一份师生情缘和故国友谊,或者是因为当时认为和议将成,所以法国军舰陆续闯入闽江口并进泊马尾港的时候,当时的钦办福建海疆事宜大臣张佩纶、闽浙总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建巡抚张兆栋和福州将军穆图善等人,根据清廷“不可衅自我开”的训令,对法国舰队的进入不但没有进行任何的拦阻,反而给予了热情款待,也是奇谈。
  
  由此,法舰在马尾港可以随意进出,相反,福建水师反而处处受制,左右为难。笔者猜测当时法国舰队可以和福建水师能够同处一港,恐怕根本原因是法国舰队已经封死了福建水师的出海口,福建水师已经成瓮中之鳖,就双方实力而言,根本就差了好几个档次,这在后来法国舰队半小时不到就解决福建水师可以看出。现代战争特别是海战,玩的是技术和实力,靠勇气和牺牲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
  
  何况,法国人对福建水师的战舰可以说是非常之熟悉,福建水师的战舰大都是法国人的设计监造、由福州船政局自己生产,和强大的法国舰队相比,根本就是拳击比赛中以轻量级对阵重量级的------没法打。
  
  我们来看一下数据。当时泊于马尾的法国军舰8艘,排水量为14500吨,重炮77门,官兵1800人。而福建水师虽有兵舰11艘,但排水量仅9900吨,普通火炮47门,官兵1100人,法国舰队另有鱼雷艇2艘,还有2艘军舰在金牌、琯头一带江面,防止清军塞江封口,以保障后路的安全。
  
  最为糟糕的是,法国舰队都是铁甲船,而福建水师却都是些木肋兵船,正如张珮伦所言,“船略相等,而我小彼大,我脆彼坚”,如之奈何?法国舰队配置的都是重炮,可以轻易击穿福建水师的木肋甲板,而福建水师的火炮对法国舰队的铁甲基本没有威胁,也就是说,从吨位、防护能力、重炮数量、兵员素质等方面来看,法国舰队有着太过于明显的优势。马尾海战简直就不是一场海战,而是一场屠杀,法国人太不厚道了。
  
  由此,我们似乎没有理由去苛责福建水师,甚至那些妥协的官员们。毕竟,技不如人,换谁结果都一样。受此启发,北洋舰队后来都去欧洲改买重装铁甲船,特别是在德国订造的“定远”和“镇远”两个巨无霸战舰,铁甲极厚,船上多重炮,威力巨大,在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就一点便宜都没占到,五艘日本军舰围攻了这艘两主力舰几个小时,在“定远”舰和“镇远”舰上打出几百个坑,但楞是打不沉,而“定远”和“镇远”重炮一发威,只要打中,定要打日本军舰一个大窟窿。黄海海战中,中国舰队五艘被击沉,“定远”舰和“镇远”舰安然无恙,而日本舰队有五艘被重伤,而最后被迫首先退出海战,双方基本打个平手,后叙。
  
  非要说失误,失误在不该让法国舰队进入马尾港。本来闽江口外,满是岛屿礁沙,譬如五虎岛、大小龟屿等,两岸都是山岭夹峙,地形相当险峻,而从闽江口至马尾港,水道极为狭窄,最窄处仅300米,如果没有熟悉的引水员,法国舰队很难在此航行,譬如他们有一艘炮艇就因此搁浅。而且,沿途两岸都建有炮台,对于贸然进入的法国舰队可以形成很大的威胁,但闽浙总督何璟和福州船政大臣何如漳等人,担心阻止法舰进港会发生冲突,弄不好影响中法和谈,责任太大,于是便无所作为,不知道是经验不足还是缺乏勇气。
  
  等到法国舰队进入马尾港后,一切都晚了。当时也有人建议对驶入马尾港的法舰进行武力驱逐,但问题是,现在还真不知道是谁驱逐谁了。清廷当时抱定“彼若不动,我亦不动”的妥协方针,恐怕也是无奈之举,而何璟和何如璋等人命令“严谕水师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也就毫不奇怪了。
  
  在谈判没有结果的情况下,法国政府于8月22日电令孤拔消灭中国福建海军。孤拔准备妥当,便决定于次日下午开战。据说,当时法国人向福建水师的扬武管驾(舰长)张成递送战书,张成见后赶紧送到福州船政大臣何如漳手中,何如漳收到后,手足无措,竟然秘而不发。
  
  第二天,马尾港内的各国领事和商人都赶忙下船,这时傻子都知道要开战了,福建水师的将士们纷纷请战,要求做好临战准备。毕竟这海军作战和陆军不一样,要升火起锚、调整炮位等,仓促之下是无法进行战斗的。
  
  可恶的是,督办福建军务的总负责人张珮伦居然还斥责请战将士,让他们滚出去,连军火武器也不发下去。据说,连当时的法国教习迈达都跑来告诉他的学生魏瀚说,马上要开战了,这些领导就是不听。等到下午一点,法国舰队已经升火起锚,张珮伦和何如璋等人这才慌了神,赶紧派魏瀚去见孤拔,要求明日再战。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这战争岂是儿戏,你说改就改的!
  
  再说,孤拔选择中午退潮时开始攻击,也早在计划当中。因为当时港口内军舰系泊用船首,船身随潮水涨落而改变方向,涨潮时船头指向下游,退潮时船头指向上游。孤拔选择退潮时开战,福建水师的军舰正好位于法舰的前方,暴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孤拔对此早已观察仔细,岂能说改就改的?
  
  下午一点半,马尾港中潮水涨平,天空突然黑云滚滚,风雨大作,云层中传来沉闷的雷声,只见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晦暗的天空,法国人开始攻击了!在倾盆大雨中,福建水师的军舰还没有起锚就被法舰击沉两艘,并重创了多艘。旗舰“扬武”号,在管带张成的带领下,没有理会何如璋的禁令,事先已经作好了准备,当法国人发动攻击时,立即进行回击,并用尾炮击中法国舰队的旗舰“伏尔泰”号,当下就击毙法军6名。
  
  法军鱼雷艇见“扬武”号凶猛,便偷袭过来,发射了几枚鱼雷,“扬武”号不幸被击中,随后搁浅沉入港中,管带张成等人在混乱中跳水逃生,事后居然被清廷问斩,实在是奇闻。不知道是因为张成违抗命令备战了呢,还是因为他没有殉国而逃生,反正都没有丝毫道理。
  
  这艘法国的鱼雷艇,正洋洋得意的时候,船上锅炉突然被炮火击中爆炸,随后赶紧逃离了战场。尽管福建水师的官兵都很英勇,但是,毕竟实力悬赏,准备又不充分(即使准备充分,结果也难有改观),海战不到30分钟,福建水师兵舰11艘,扬武、济安、飞云、福星、福胜、建胜、振威、永保、琛航9舰被击毁,另有伏波、艺新两舰自沉,19艘运输船沉没,水师官兵殉国者,七百六十人。而法军只有5人被击毙,15人受伤,两艘鱼雷艇受重伤,其他战舰基本无碍。
  
  福建水师的炮艇“福星”号,刚一开战,就已经被敌舰击中,船上燃起熊熊大火,在危难之时,官兵们仍旧断锚转向,冲入敌阵对敌旗舰猛烈射击并连续命中。但“福星”脱离本队后,被敌舰团团围住,重炮轰击,结果火药库中弹爆炸,全艇官兵壮烈殉国。
  
  战舰“扬威”号,在被两艘法舰的夹击打穿了船体后,随后又被鱼雷击中,舰上官兵置生死于不顾,在被击沉前的瞬间,发射出最后一发炮弹,重伤敌舰长和两名士兵。
  
  “飞云”号、“福胜”号,都奋勇抵抗,拼命杀敌,直至沉没。对于这些英勇的战士,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苛责呢?
  
  倒是福州乡人回忆说,总负责人张佩纶和何如璋,听到海港内的隆隆炮声,吓得赶紧从福州船政局的后山逃走。据当时人的描述,当天天下大雨,还伴着电闪雷鸣,张佩纶吓得连鞋都掉了,跑到一半实在跑不动了,只好由亲兵拖曳着往前走,最后逃到了鼓山,当地百姓都拒不接待他,张佩纶只好隐匿在一个禅寺下院,此地距离船厂已有二十多里。第二天,张佩纶到了鼓山彭田乡,恰好这时朝廷圣旨到了,闽浙总督何璟到处找张佩纶都找不到,最后命找到来报信的赏钱一千,才算把这个可爱的主战派给找到了。
  
  不久前,张佩纶还情绪激昂的在朝廷上慷慨陈辞,大骂别人卖国投降,等到朝廷真派他去福建主持军务时,却侈然自大,漫不经心,结果致此大败。据说法国舰队进入马尾港后,张珮伦居然把福建水师的所有战舰全部集中起来,和法国舰队近距离聚泊,并自称是背水布阵,置于死地而后生。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其实是为法国舰队聚歼福建水师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福建水师的战舰分散停泊的话,损失是有可能降低的。
  
  文官好战,外行指挥内行,后果当然很严重。
  
  福州船政大臣何如璋更倒霉。马尾海战的风雨飘摇之时,何大人吓得躲进安施氏祠,谁知乡人为了将他赶走,竟然连祠堂也给烧了。何如璋没办法,只好连夜逃走,投宿到洋行。第二天早晨,何如璋入城后想住到两广会馆,结果又被商人们驱逐,真可谓是狼狈不堪。(1)
  
  8月24日上午,法国舰队又持续炮击了马尾船厂达五小时之久,船厂厂房、仓库和一艘尚未完工的巡洋舰遭到了很大破坏。本来为了防止法国人夺取马尾船厂,当时清军已经埋下地雷准备炸毁,但当时风雨大作,引线没有点燃,后来法国舰队轰击时离得太远,破坏效果有限。战争结束后,船厂经过维修后又恢复了生产,也是不幸中的大幸。
  
  在炮击马尾船厂后的几天里,法国舰队又将两岸炮台全部摧毁后,才驶出闽江,至此马尾大战结束。遭此大挫后,清政府谴责法国“专行诡计,反复无常,先启兵端”,决定对法正式宣战,发动反击。
  
  9月中旬,孤拔率军舰5艘,副司令利土比率军舰3艘,分别进攻台湾的基隆和谈水,企图占领这两处,然后分进合击,进军台北。刘铭传鉴于台湾的兵力不足,便决定放弃基隆而坚守淡水。10月1日,法军在军舰的掩护下,攻占了基隆。法军攻占基隆的目的,是想占据当时已经开发的基隆煤矿,以补给他们的燃料需求,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清军早已在法军到达之前将煤矿破坏,法国人得到的,只是一片荒滩废墟。
  
  法国人更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是闲庭信步的淡水登陆战竟然遭到惨败,法军非但没有占领淡水,反而伤亡了上百人,最后只能狼狈的逃回军舰。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只能转而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基于刘铭传的英勇表现,清廷后来任命了刘铭传为第一任台湾巡抚。
  
  1885年初,法国舰队跑去骚扰浙江镇海,截击南洋水师由上海往援台湾的五艘军舰。其中, “澄庆”、“驭远”两舰由于航速较慢,脱离舰队就近避入了浙江石浦,被七艘法国军舰追上,后来这两艘军舰被法舰的鱼雷击沉。
  
  另外三艘巡洋舰,“开济”号、“南瑞”号和“南琛”号,因为速度较快,而且当时海上大雾弥漫,从而摆脱了追击的法国舰队,避入岸防严密的浙江镇海口。
  
  在击沉“澄庆”、“驭远”两舰后,法国舰队离开石浦,在得知“开济”等舰停泊在镇海口后,便又又前来进犯镇海,清军在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在守军猛烈的炮火中,法国人多次袭击非但没有成功,自己的旗舰反被击伤,连指挥官孤拔本人也在炮战里中弹受伤,最后只得悻悻然的撤离镇海,南撤后转而攻占澎湖岛。
  
  不久,孤拔就因伤客死他乡,死在浩瀚海洋包围的澎湖孤岛,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海战的硝烟逐渐散去,和刘铭传、欧阳利见的表现相比,钦差大臣张佩纶、闽浙总督何璟、船政大臣何如璋、福建巡抚张兆栋,后来被乡人戏称为“两张没主张,两何莫奈何”,群众的眼光,果然是雪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