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先驱导报:“印度制造”欲脱掣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6:26:32
国际先驱导报:“印度制造”欲脱掣肘



  三年前,一位美籍印度裔经济学家在考察中印之后叹息:“中国人会把我们踩在脚下。”去年秋天,印度最大商业银行的董事长CEO则指出,目前“印度制造业在某些方面优势明显,已具备挑战中国的基础”

  国际先驱导报驻新德里记者王建刚报道 新年伊始,记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电脑商店里发现,从电脑主机板、机箱、电源到名目繁多的外设产品均有“中国制造”的字样。  
店主说,他商店里的货百分之七八十都来自中国,因为中国的电子产品价格低廉、设计巧妙。他所在的“尼赫鲁公园电脑城”不少商家都十分青睐中国的电子产品。

  记者此前曾在老德里繁华的购物区——康诺特广场发现,在同一档次的电饭煲产品中,“中国制造”比印度和其他国家制造的要便宜几倍甚至更多。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业怎么了?

  劳工法“保护”企业冗员

  印度不少学者指出,印度的相对优势在于它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但是,保守的劳工法限制了这种优势的发挥,结果是迫使投资者“扬短避长”,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

  典型的印度企业一般都有17%的冗员。因为根据1947年颁布的产业纠纷法案,凡百人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在没得到当地政府批准前,不准像小制造业主和服务业企业那样,自主解雇工人。长此以往,大量冗员沉淀下来。这导致印度制造业队伍良莠不齐、人浮于事、整体素质偏低、效率低下。

  据墨西哥《宇宙报》报道,在聘用和解雇职员的限制规定方面,印度在全球竞争力报告所列举的75个国家中排在第73位,中国在第23位。面对这种情况,许多跨国公司绕开印度,直奔用工制度相对灵活的中国去发展事业。经济学家指出,如果印度真希望与中国争夺全球制造业市场,就必须修改这个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法案。

  “自焚事件”敲响警钟

  印度经济近年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大量购买摩托车、彩电、空调等大宗消费品,这给制造业提供了大量机会。但实际上,印度百人规模以上的制造企业自1993年以来只增加了2.5万个全日制职位,而在另一方面,每年印度有1000多万新人加入劳动大军——相比而言,印度的技术服务类企业从2000年开始已经雇用了30万人,另外40万人将在今后3年中陆续加入这个行业。印度的小企业,如小木匠铺或遍布城市各角落的杂货店,这些年则雇用了2500万新人。

  面对这种现状,印度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制造业只能依靠自动化以及雇用合同工人的办法增加生产。但这种做法并没有一劳永逸,反而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一些合同工不能像正式工一样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他们在用工合同解除后往往感到前途渺茫,常常做出一些轻生举动。2003年10月,两名因被印度著名的塔塔电力公司解除合同的工人在该公司孟买总部门前自焚,引起很大轰动。

  连续十年落后中国

  过滥的罢工是对印度制造业产生严重打击的又一重要因素。印度一些工会组织常常因资方不能满足它们提出的要求而举行罢工,从而导致经常性的停工停产,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记者最近在印度东部大城市加尔各答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准备在加市雄心勃勃干一番事业的外国大公司,由于经不起当地工会无休止的罢工所造成的损失而被迫关闭工厂,结果造成了大批工人失业,给社会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另外,尽管印度自1991年开始的市场化、全球化改革取得不小的成效,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和能源短缺等难以改善,以及沉重的税赋也使印度制造业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同中国制造业竞争的态势。

  权威的印度工业联合会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优于印度。该联合会与印度麦肯锡咨询公司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业在过去10年里一直领先印度,中国人均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为1322美元,印度为381美元,中国制造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1870亿美元,而印度仅80亿美元。

  进化,与中国同时发力

  印度工业联合会的一项调查,总结了中国经济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印度应该修改劳工法、改革电力部门、降低税率、减少进口关税、取消对小工业的保留项目等建议,特别提出要加快对制造业的改革。专家认为,如果印度决策人士能够看到不足,挖掘潜力,加快改革,在制造业方面就有可能提高与中国竞争的能力。

  实际上,经过改革后的印度制造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吸收新技术、以出口市场为重点并获得大量原厂委托加工制造合同,印度制造商的数量在相应地增加,并且在全球许多领域都具有竞争力,包括汽车及零部件、化学品、药品等一系列工程及资本货物领域。印度经济再也不是人们普遍以为的那种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服务、后勤事务及外聘来驱动增长的经济了。

  据一些专家分析,由于中印两国经济结构相似,同是两个发展中大国,这必将导致竞争加剧。一是在某些同类出口品中形成竞争,诸如纺织品和轻工业品等。二是在技术和工程项目方面,两国虽然都不及发达国家,但又是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两国的许多适用技术和一些“交钥匙”工程项目很受发展中国家的青睐,随着两国同时大力向外拓展业务,在这类市场上的竞争也会增加。三是两国都可能成为制造业大国,从而步入制成品的全面竞争。国际先驱导报:“印度制造”欲脱掣肘



  三年前,一位美籍印度裔经济学家在考察中印之后叹息:“中国人会把我们踩在脚下。”去年秋天,印度最大商业银行的董事长CEO则指出,目前“印度制造业在某些方面优势明显,已具备挑战中国的基础”

  国际先驱导报驻新德里记者王建刚报道 新年伊始,记者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一家电脑商店里发现,从电脑主机板、机箱、电源到名目繁多的外设产品均有“中国制造”的字样。  
店主说,他商店里的货百分之七八十都来自中国,因为中国的电子产品价格低廉、设计巧妙。他所在的“尼赫鲁公园电脑城”不少商家都十分青睐中国的电子产品。

  记者此前曾在老德里繁华的购物区——康诺特广场发现,在同一档次的电饭煲产品中,“中国制造”比印度和其他国家制造的要便宜几倍甚至更多。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业怎么了?

  劳工法“保护”企业冗员

  印度不少学者指出,印度的相对优势在于它的大量廉价劳动力,但是,保守的劳工法限制了这种优势的发挥,结果是迫使投资者“扬短避长”,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发展。

  典型的印度企业一般都有17%的冗员。因为根据1947年颁布的产业纠纷法案,凡百人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在没得到当地政府批准前,不准像小制造业主和服务业企业那样,自主解雇工人。长此以往,大量冗员沉淀下来。这导致印度制造业队伍良莠不齐、人浮于事、整体素质偏低、效率低下。

  据墨西哥《宇宙报》报道,在聘用和解雇职员的限制规定方面,印度在全球竞争力报告所列举的75个国家中排在第73位,中国在第23位。面对这种情况,许多跨国公司绕开印度,直奔用工制度相对灵活的中国去发展事业。经济学家指出,如果印度真希望与中国争夺全球制造业市场,就必须修改这个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法案。

  “自焚事件”敲响警钟

  印度经济近年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大量购买摩托车、彩电、空调等大宗消费品,这给制造业提供了大量机会。但实际上,印度百人规模以上的制造企业自1993年以来只增加了2.5万个全日制职位,而在另一方面,每年印度有1000多万新人加入劳动大军——相比而言,印度的技术服务类企业从2000年开始已经雇用了30万人,另外40万人将在今后3年中陆续加入这个行业。印度的小企业,如小木匠铺或遍布城市各角落的杂货店,这些年则雇用了2500万新人。

  面对这种现状,印度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制造业只能依靠自动化以及雇用合同工人的办法增加生产。但这种做法并没有一劳永逸,反而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由于一些合同工不能像正式工一样享受各种福利待遇,他们在用工合同解除后往往感到前途渺茫,常常做出一些轻生举动。2003年10月,两名因被印度著名的塔塔电力公司解除合同的工人在该公司孟买总部门前自焚,引起很大轰动。

  连续十年落后中国

  过滥的罢工是对印度制造业产生严重打击的又一重要因素。印度一些工会组织常常因资方不能满足它们提出的要求而举行罢工,从而导致经常性的停工停产,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记者最近在印度东部大城市加尔各答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准备在加市雄心勃勃干一番事业的外国大公司,由于经不起当地工会无休止的罢工所造成的损失而被迫关闭工厂,结果造成了大批工人失业,给社会造成新的不稳定因素。

  另外,尽管印度自1991年开始的市场化、全球化改革取得不小的成效,但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和能源短缺等难以改善,以及沉重的税赋也使印度制造业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同中国制造业竞争的态势。

  权威的印度工业联合会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优于印度。该联合会与印度麦肯锡咨询公司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业在过去10年里一直领先印度,中国人均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为1322美元,印度为381美元,中国制造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1870亿美元,而印度仅80亿美元。

  进化,与中国同时发力

  印度工业联合会的一项调查,总结了中国经济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并据此提出印度应该修改劳工法、改革电力部门、降低税率、减少进口关税、取消对小工业的保留项目等建议,特别提出要加快对制造业的改革。专家认为,如果印度决策人士能够看到不足,挖掘潜力,加快改革,在制造业方面就有可能提高与中国竞争的能力。

  实际上,经过改革后的印度制造业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通过吸收新技术、以出口市场为重点并获得大量原厂委托加工制造合同,印度制造商的数量在相应地增加,并且在全球许多领域都具有竞争力,包括汽车及零部件、化学品、药品等一系列工程及资本货物领域。印度经济再也不是人们普遍以为的那种仅仅依靠信息技术服务、后勤事务及外聘来驱动增长的经济了。

  据一些专家分析,由于中印两国经济结构相似,同是两个发展中大国,这必将导致竞争加剧。一是在某些同类出口品中形成竞争,诸如纺织品和轻工业品等。二是在技术和工程项目方面,两国虽然都不及发达国家,但又是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两国的许多适用技术和一些“交钥匙”工程项目很受发展中国家的青睐,随着两国同时大力向外拓展业务,在这类市场上的竞争也会增加。三是两国都可能成为制造业大国,从而步入制成品的全面竞争。
你不是也说了吗!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10年里一直领先印度,中国人均制造业国内生产总值为1322美元,印度为381美元,中国制造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达1870亿美元,而印度仅80亿美元。
  看看吧,才不过是中国的一个零头,这怎么比,不是我说,印度想在短时间内超越中国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不是我看扁他,他就靠计算机软件赚钱,但他们没有把这些变成自己的品牌,还不是买个头脑灵活的外国人!
不过也决不能小看印度在现在的发展状况,他们已经基本上走上了正轨,增长率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据说与我们今年的百分之百九点一的速度差不多。
世界强国——印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1 21:48:31编辑过]
那是什么城市,连我住的城市都不如,我靠,简直是垃圾堆,我够啊!!
哈哈~!
以下是引用东北一只虎在2004-1-21 21:20:00的发言:
不过也决不能小看印度在现在的发展状况,他们已经基本上走上了正轨,增长率虽然还没有公布,但据说与我们今年的百分之百九点一的速度差不多。


1993年我国的增长为13%多,这个能说明今年就比那时候放慢脚步了吗?

那时候的基数是现在的3份之1哦。

所以说,印度现在就是超过10%的增长也不足为奇。
当然,在绝对值上印度还无法与我们相比,可是人家要是能够一直地保持下去那可就快了。
人口基数大的国家发展起来不容易,但是一旦发展起来就了不得.
和印度还是要争取和平共处的.................
印度的制度比中国好、走的路是正道。中国虽然一時占了上風、但路是歪的。所謂邪不勝正、如果不能実現真正的民主制度、被印度超过只是時間問題。想想中国之所以能発展得这么快、帰根到底还不是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経済体制和資本、不然現在也和朝鮮一様都是叫花子。忠言逆耳、不指望毎个人都能接受我的意見、只是希望到了某一天、大家不要後悔就好了。
印度制度好?印度那种无序的民主根本不是中国所向往,每一个政治家为了大选不丢失选票而不敢提计划生育的建议,这样下去印度只会越来越乱+穷。事实上整个世界从古至今也没有一个10亿人口以上的大国成功实现民主是什么样子,毫无经验。印度现在只是凭借宗教在愚民,才不至于发生什么大的动乱(实际上种族宗教冲突已经很严重)换到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又正在高速发展,没有宗教束缚,不可想象此时实施民主会乱成什么样子,实际上这也是西方列强以及反华份子想要看到的结果,所以在中国还未发展成发达国家根本无从谈民主,切不可上了敌人的当。
总之我们要努力
我说个最简单的比方,若干年前中国人在世界是老大,难道他就永远老大吗?相反日本呢?过去视为蛮子,现在呢?好象我们被别人给贬视了。所以我觉的还是经济基础决定国家发展前途!制度并没有多大的必要性,在清朝,虽然是封建社会,不也有了盛世,所谓事在人为!
以下是引用gun在2004-1-22 10:03:00的发言:
印度的制度比中国好、走的路是正道。中国虽然一時占了上風、但路是歪的。所謂邪不勝正、如果不能実現真正的民主制度、被印度超过只是時間問題。想想中国之所以能発展得这么快、帰根到底还不是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経済体制和資本、不然現在也和朝鮮一様都是叫花子。忠言逆耳、不指望毎个人都能接受我的意見、只是希望到了某一天、大家不要後悔就好了。
当今世界上,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已经超过100个,但是究竟有几个算是发达的,想必你是清楚的,因此把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该国的社会政治制度联系起来是没有根据的。
我看那个GUN是个WW的写手吧!!还好我们不吃这套!
不要小看印度!他有和我们差不多的人口,国土,资源,同样有做世界强国的希冀和决心,他们决不甘心做“啊三”!
战略上要藐视阿三,战术上要重视阿三
印度要发展就要走中印合作的道路。
GUN,自己多走出去多看看,再回来这里说话。
印度除了神油管用,别的都不行
以下是引用骡子在2004-1-22 23:38:00的发言:
印度除了神油管用,别的都不行
没想到老弟如此年轻竟然也体会过神油![em04][em05]
以下是引用DS-js在2004-1-22 23:03:00的发言:
GUN,自己多走出去多看看,再回来这里说话。


你的话对你来说同样适用,孟子说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