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保存列宁遗体的始作俑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18:31:01
从苏联末期直至今天,列宁遗体的去留始终是一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不过大家谈论的大多为是否继续保存列宁遗体、如何保存列宁遗体,很少谈及这一难题的源头——是谁决定保存列宁遗体的。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态度非常鲜明,他是首先提出保存遗体这个想法的领导人。

  遗体如何处理,未见列宁留下遗嘱

  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对身后的遗体如何处理本来是不会成为问题的。马克思逝世后和普通人一样下葬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恩格斯逝世后遵照遗嘱火化,然后把骨灰盒沉入伊斯特博恩海边离岸5英里的海底,任人凭吊。这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做法。怎么列宁的遗体处理成为争论不休的问题了呢?

  关于遗体如何处理,未见列宁留下的遗嘱。现在俄国有人认为,列宁曾嘱咐把他同母亲一起安葬在彼得堡沃尔科沃墓地的说法,未见有文件支持。列宁的侄女奥尔加说:“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同乌里扬诺夫(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一家的成员一起度过的……他们中间谁也没有说过存在什么列宁有关安葬的遗嘱。”保存遗体,修造专门的陵墓安放供人们瞻仰,这是列宁本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是反对保存遗体的,她反对把列宁木乃伊化。列宁逝世后不久,她在一封信中请求不要把列宁当做圣像膜拜。她本人很少去看望列宁的遗体,第一次去是在1924年5月26日,最后一次是在1938年她逝世前几个月。面对列宁遗体,她对陪伴的人说:“瞧,他仍然没变样,而我却老了……”

  官方是怎样准备列宁后事的,同样没有留下专门文件。

  不过,任何社会都会留下一些“小道消息”,小道消息往往得不到官方的证实,但不一定就不可靠。关于如何处理列宁的遗体问题,一个名叫尼•瓦连廷诺夫(沃尔斯基)的人就记载了一个当年在莫斯科流传的“小道消息”。瓦连廷诺夫时任《工商报》副主编,20世纪50年代他写了一本《新经济政策和列宁死后的党内危机》一书,记录了他在1920年代的所见所闻,其中就有关于列宁卧病和逝世的一些情况。瓦连廷诺夫记载的说法加上近年来公布的解密档案,我们可以大致理出保存列宁遗体始作俑者的概况。

  斯大林说:列宁“完蛋了”

  1921年下半年起列宁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医生怀疑是1918年遇刺遗留在体内的子弹所致,所以在1922年4月23日住院动手术,成功取出子弹。但病情并未得到根本改善。1922年5月25日列宁第一次中风,右手和右腿活动不灵便,说话有点不清。12月12日列宁返回莫斯科,这一天是列宁在自己办公室工作的最后一天。12月13日列宁发病,医生嘱咐离城全休,但列宁没有走,继续处理各项事务。12月15日深夜至16日凌晨,列宁病情突然恶化。这是第二次中风。22日深夜至23日凌晨进一步恶化,列宁右臂右腿瘫痪。

  此后,列宁开始口授他的“政治遗嘱”———给代表大会的信和最后的文章,同时,指示自己的秘书班子调查斯大林等人压制格鲁吉亚领导人事件的真相。1923年3月14日《消息报》就列宁病情发布“政府公报”。这标志着列宁彻底退出政治舞台。5月15日列宁转移到哥尔克疗养,此后,健康状况有所好转。10月18日至19日列宁曾返回莫斯科,回到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没有找到需要的文件,极为不快,19日晚回哥尔克。这次莫斯科之行对他刺激颇大,病情加重。

  1924年1月俄共召开第十三次代表会议,批判托洛茨基。列宁对此极为关注,情绪激动。1月21日列宁因病情急剧恶化逝世。

  斯大林是特别关注列宁健康状况的一个人,一是因为他是书记处的总书记,二是因为这时候他正因主张放松对外贸易垄断、按照“自治化”方案建立苏联、对不同意其方案的格鲁吉亚领导人粗暴施加压力等做法,而受到列宁的严厉批评,列宁直接建议撤销他的总书记职务。列宁的生死直接关系到他的政治生命。

  时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的弗拉基米罗夫说:斯大林早就观察列宁并且认为他病得很重。第一次中风之后,斯大林就此病询问医生,索取有关医学图书查阅,还两次专门去哥尔克观察列宁病情。

  早在1922年斯大林已经宣布,列宁的病是无法治疗的,第一次中风之后接着还会发作,列宁“完蛋了”。

  列宁知道后愤慨地说:“我还没有死,而他们,以斯大林为首的,已经把我埋葬了。”

  高层领导意见激烈交锋

  就在列宁最后一次莫斯科之行后不久,大约在1923年10月底,6名政治局委员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加里宁、斯大林和李可夫曾非正式聚会。斯大林通知说,据他得到的消息,列宁的健康突然恶化,有死亡的危险。一些情况表明,斯大林指的正是10月19日列宁从哥尔克赴莫斯科之后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加里宁接着斯大林的话说,列宁的临近死亡给党提出了他的安葬这一极端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与此有关的全部问题。对这一可怕的事件我们不要搞得措手不及。如果要安葬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葬仪之盛大应当是世上空前的。”

  斯大林完全支持加里宁。他说:“的确需要事先把一切都考虑到,以免在极其悲痛的时刻出现任何张皇失措。据我所知,这一问题也使我们的某些外省同志极为焦虑不安。他们说,列宁是俄罗斯人,应当以与之相应的方式安葬。例如他们坚决反对火葬,把列宁遗体火化。照他们的看法,焚化遗体不符合俄罗斯人对先人的敬爱之情。这种做法甚至会是对他的纪念的一种侮辱。在俄罗斯人的观念中,焚化、消灭和抛洒骨灰,总是被看作是对被处死者的最后最高裁判。某些同志认为,现代科学有可能借助于防腐剂长期保存先人的遗体,至少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使得我们的意识能适应列宁毕竟不在我们中间了这一思想。”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斯大林是首先提出保存遗体这种想法的领导人。

  斯大林的发言引起托洛茨基极端愤怒的反应,他针对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讲完话以后,我这才明白,说列宁是俄罗斯人,应当按俄罗斯方式安葬这起初令人不解的议论和指示要引向何方。照俄罗斯方式,照俄罗斯东正教教规,圣徒是要制成干尸的。看来是要建议我们这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按照这种方式行事———保存列宁的遗体。我倒很想知道,这些外省同志都是些谁,据斯大林说,他们建议借助现代科学给列宁遗体涂上防腐剂,把它制成干尸。我想对他们说,他们同马克思主义科学毫无共同之处。”

  布哈林完全赞同托洛茨基的看法,同样表示愤慨。照他的看法,把列宁的遗体变成涂上防腐剂的木乃伊,这是对他的纪念的严重侮辱,同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极端矛盾而不相容,这种做法提都不应该提。加米涅夫也以同样的精神反驳斯大林。他提出,有人建议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季诺维也夫特别支持这一建议。这种显示列宁在十月革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的做法,加上出版几千万册他的著作,才是对列宁的真正尊敬和纪念。至于保存列宁的遗体,他加米涅夫认为是列宁在其哲学著作中曾予以痛斥的那种“僧侣主义”的特殊的和奇怪的余音。

  不过,托洛茨基、布哈林和加米涅夫的抗议没有对斯大林和加里宁起什么作用,斯大林拒绝说出建议把列宁遗体做防腐处理的“外省同志”的姓名,而加里宁则继续顽强坚持,列宁不能像一般死者那样埋葬。看来,所谓“外省同志”云云无非是一种托词而已。

  李可夫采取奇怪但倾向于斯大林和加里宁的立场。他认为在红场克里姆林宫宫墙旁边建造陵墓,把几百具似乎是十月革命捍卫者的遗骨迁往红场,埋葬在烈士墓中,是极不得当的想法,因为不能准确地知道,他们是真正的革命捍卫者,还是偶然被杀者,甚至是革命的敌人。1919年在此地安葬斯维尔德洛夫时就有人提出过这一问题。但李可夫也认为,列宁应当按特殊方式安葬,至少要葬在烈士墓以外的地方。

  这不是正式的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委员季诺维也夫和托姆斯基没有出席,会议既没有正式记录,也没有做出任何决定,仅仅是交换看法。不过,可以看出,某些领导人已经在谋划保存列宁遗体了。

  主张保存遗体的两人的身份值得注意。加里宁农民出身,1919年3月斯维尔德洛夫去世后,接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列宁在推荐他担任此职时说:“他本人就是特维尔省的一个农民,同农民经济有紧密的联系,并且经常在改善和加强这种联系。”加里宁的出身表明他身上具有农民意识,而俄国的农民普遍信仰东正教,由他提出盛大葬礼的建议是符合他的出身的。

  斯大林从小在教会学校上学,接受过神学教育,保存圣人的遗体使之不朽是东正教的一个传统,由他嘴里说出保存遗体的要求一点也不奇怪,后来他在列宁追悼大会上的像神父般的宣誓,更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由于存在分歧,议论归议论,未见有人具体准备后事。

  斯大林等人执意要求保存列宁遗体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次日俄共召开中央全会,决定由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追悼大会,星期六为下葬日,列宁遗体由200人运往莫斯科。安葬地点为红场。后安葬日由星期六改为星期天。政治局决定建议中央执行委员会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但这时候还没有长期保存遗体的迹象,仅仅由阿布里科索夫作一般的保存6-7天的常规防腐处理,以保证遗体告别活动的正常进行。

  不过1月24日政治局已经研究“在一段时间内”把列宁遗体保存在红墙旁边的临时墓穴。但这一决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谜,其语义相当含糊,一方面说,保存列宁遗体具有临时的性质,为的是让外省来的代表团得以同敬爱的领袖“告别”,另一方面,兴建的“陵墓”并不是临时性的,而是供长期瞻仰的永久性建筑。决定之所以采用语义含糊的表述,显然是因为政治局内存在不同意见,斯大林和加里宁等人不顾其他政治局委员如加米涅夫和布哈林的反对而执意要求保存列宁遗体,所以只好以含糊其词作缓兵之计。其结果就是使得某些地位相当高的人士也莫名其妙。即使最高层人士也有人认为列宁将被埋葬入土。1月26日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举行追悼大会。会上一些领导人的讲话都意味着列宁遗体将被埋葬。季诺维也夫说:明天我们将把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埋入坟墓”。加米涅夫说:“现在我们拜倒在领袖墓前。”1月27日季诺维也夫在文章中写道:“真好,决定把伊里奇埋入坟墓!真好,我们及时领悟到这样做!所以,把伊里奇的遗体掩埋入土已经不再那么令人难以忍受了。

  

  托洛茨基当时在赴苏呼米休养途中,没来得及赶回来参加葬礼,他后来在《我的生平》中写道:本应当把列宁看做革命领袖,而现在却把他当做教会等级的首领。不顾我的多次抗议,在红场建立了侮辱革命意识的陵墓。

  斯大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宣誓词,连“遗嘱”一词用的也不是法律用语“завещание”,而是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заповедь”(戒条,圣训)。他开始把列宁神化!

  列宁葬礼后不久,1月30日,克鲁普斯卡娅针对“为伊里奇树立纪念碑”而建立基金库一事,在报上发表短信说:“我对你们有一个很大的请求,不要把自己的悲痛变成对他个人的表面崇敬。不要为他树立纪念碑,不要建造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宫殿,不要举办豪华的隆重纪念仪式,等等,这一切他在生前认为没有什么意义,感到是一种累赘。”

  遗体保存问题可能造成社会分裂

  匆忙修建的陵墓在列宁遗体移入后立即关闭了。官方的理由是陵墓内部装修未完,实际上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列宁的遗体开始腐烂了,需要用新办法重新处理。

  政治局和捷尔任斯基、克拉辛开始寻求保存遗体的办法。1924年3月13日政治局听取莫洛托夫和克拉辛的报告后通过决定:“鉴于缺乏其他保存弗•伊里奇遗体的方法,责成委员会用低温的方法保存遗体。”此后不久,党的领导赞同哈尔科夫沃罗比约夫的保存方案。经过4个月的防腐处理,得出可以长期保存的结论。

  1929年7月政治局经过多次审查,听取叶努基泽的报告后通过决定:着手修建列宁陵墓。当局禁止对此提出任何异议。1929年7月《共青团真理报》发表沙茨金的文章《论党内的庸俗作风》,对建造陵墓的思想提出批评。政治局认为此文是“严重的政治错误”,并采取了相应的组织措施。

  1929年,用木头仓促建筑的陵墓改建成大理石建筑。从此,列宁陵墓成为红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重大集会、庆祝散步的观礼台。此后,苏联领导人的殡葬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最高等级是列宁、斯大林,进入专门的陵墓;其次是一些在职去世的领导人如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埋在红墙旁边的墓地,斯大林后来也进入了这个行列;下一个等级的领导人和名人,骨灰安放在红墙上,即在墙上取出一块砖,放进骨灰盒,外面镶上刻有名字和生卒年的大理石。一些“下台干部”是没有资格进红场的。

  列宁逝世后,俄共为纪念他采取了三项措施,一个是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一个是出版《列宁全集》,第三个是保存遗体。现在,“列宁格勒”又改名为“圣彼得堡”,恢复了历史名称。保存遗体一事时不时地在俄国国内引发激烈争议,甚至有造成社会分裂的危险,而其最后命运尚难预料。□摘自《百年潮》2007年第7期郑异凡文从苏联末期直至今天,列宁遗体的去留始终是一个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不过大家谈论的大多为是否继续保存列宁遗体、如何保存列宁遗体,很少谈及这一难题的源头——是谁决定保存列宁遗体的。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态度非常鲜明,他是首先提出保存遗体这个想法的领导人。

  遗体如何处理,未见列宁留下遗嘱

  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对身后的遗体如何处理本来是不会成为问题的。马克思逝世后和普通人一样下葬在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恩格斯逝世后遵照遗嘱火化,然后把骨灰盒沉入伊斯特博恩海边离岸5英里的海底,任人凭吊。这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的做法。怎么列宁的遗体处理成为争论不休的问题了呢?

  关于遗体如何处理,未见列宁留下的遗嘱。现在俄国有人认为,列宁曾嘱咐把他同母亲一起安葬在彼得堡沃尔科沃墓地的说法,未见有文件支持。列宁的侄女奥尔加说:“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同乌里扬诺夫(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一家的成员一起度过的……他们中间谁也没有说过存在什么列宁有关安葬的遗嘱。”保存遗体,修造专门的陵墓安放供人们瞻仰,这是列宁本人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是反对保存遗体的,她反对把列宁木乃伊化。列宁逝世后不久,她在一封信中请求不要把列宁当做圣像膜拜。她本人很少去看望列宁的遗体,第一次去是在1924年5月26日,最后一次是在1938年她逝世前几个月。面对列宁遗体,她对陪伴的人说:“瞧,他仍然没变样,而我却老了……”

  官方是怎样准备列宁后事的,同样没有留下专门文件。

  不过,任何社会都会留下一些“小道消息”,小道消息往往得不到官方的证实,但不一定就不可靠。关于如何处理列宁的遗体问题,一个名叫尼•瓦连廷诺夫(沃尔斯基)的人就记载了一个当年在莫斯科流传的“小道消息”。瓦连廷诺夫时任《工商报》副主编,20世纪50年代他写了一本《新经济政策和列宁死后的党内危机》一书,记录了他在1920年代的所见所闻,其中就有关于列宁卧病和逝世的一些情况。瓦连廷诺夫记载的说法加上近年来公布的解密档案,我们可以大致理出保存列宁遗体始作俑者的概况。

  斯大林说:列宁“完蛋了”

  1921年下半年起列宁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医生怀疑是1918年遇刺遗留在体内的子弹所致,所以在1922年4月23日住院动手术,成功取出子弹。但病情并未得到根本改善。1922年5月25日列宁第一次中风,右手和右腿活动不灵便,说话有点不清。12月12日列宁返回莫斯科,这一天是列宁在自己办公室工作的最后一天。12月13日列宁发病,医生嘱咐离城全休,但列宁没有走,继续处理各项事务。12月15日深夜至16日凌晨,列宁病情突然恶化。这是第二次中风。22日深夜至23日凌晨进一步恶化,列宁右臂右腿瘫痪。

  此后,列宁开始口授他的“政治遗嘱”———给代表大会的信和最后的文章,同时,指示自己的秘书班子调查斯大林等人压制格鲁吉亚领导人事件的真相。1923年3月14日《消息报》就列宁病情发布“政府公报”。这标志着列宁彻底退出政治舞台。5月15日列宁转移到哥尔克疗养,此后,健康状况有所好转。10月18日至19日列宁曾返回莫斯科,回到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没有找到需要的文件,极为不快,19日晚回哥尔克。这次莫斯科之行对他刺激颇大,病情加重。

  1924年1月俄共召开第十三次代表会议,批判托洛茨基。列宁对此极为关注,情绪激动。1月21日列宁因病情急剧恶化逝世。

  斯大林是特别关注列宁健康状况的一个人,一是因为他是书记处的总书记,二是因为这时候他正因主张放松对外贸易垄断、按照“自治化”方案建立苏联、对不同意其方案的格鲁吉亚领导人粗暴施加压力等做法,而受到列宁的严厉批评,列宁直接建议撤销他的总书记职务。列宁的生死直接关系到他的政治生命。

  时任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副主席的弗拉基米罗夫说:斯大林早就观察列宁并且认为他病得很重。第一次中风之后,斯大林就此病询问医生,索取有关医学图书查阅,还两次专门去哥尔克观察列宁病情。

  早在1922年斯大林已经宣布,列宁的病是无法治疗的,第一次中风之后接着还会发作,列宁“完蛋了”。

  列宁知道后愤慨地说:“我还没有死,而他们,以斯大林为首的,已经把我埋葬了。”

  高层领导意见激烈交锋

  就在列宁最后一次莫斯科之行后不久,大约在1923年10月底,6名政治局委员托洛茨基、布哈林、加米涅夫、加里宁、斯大林和李可夫曾非正式聚会。斯大林通知说,据他得到的消息,列宁的健康突然恶化,有死亡的危险。一些情况表明,斯大林指的正是10月19日列宁从哥尔克赴莫斯科之后健康状况急剧恶化。

  加里宁接着斯大林的话说,列宁的临近死亡给党提出了他的安葬这一极端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与此有关的全部问题。对这一可怕的事件我们不要搞得措手不及。如果要安葬弗拉基米尔•伊里奇,葬仪之盛大应当是世上空前的。”

  斯大林完全支持加里宁。他说:“的确需要事先把一切都考虑到,以免在极其悲痛的时刻出现任何张皇失措。据我所知,这一问题也使我们的某些外省同志极为焦虑不安。他们说,列宁是俄罗斯人,应当以与之相应的方式安葬。例如他们坚决反对火葬,把列宁遗体火化。照他们的看法,焚化遗体不符合俄罗斯人对先人的敬爱之情。这种做法甚至会是对他的纪念的一种侮辱。在俄罗斯人的观念中,焚化、消灭和抛洒骨灰,总是被看作是对被处死者的最后最高裁判。某些同志认为,现代科学有可能借助于防腐剂长期保存先人的遗体,至少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使得我们的意识能适应列宁毕竟不在我们中间了这一思想。”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斯大林是首先提出保存遗体这种想法的领导人。

  斯大林的发言引起托洛茨基极端愤怒的反应,他针对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讲完话以后,我这才明白,说列宁是俄罗斯人,应当按俄罗斯方式安葬这起初令人不解的议论和指示要引向何方。照俄罗斯方式,照俄罗斯东正教教规,圣徒是要制成干尸的。看来是要建议我们这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按照这种方式行事———保存列宁的遗体。我倒很想知道,这些外省同志都是些谁,据斯大林说,他们建议借助现代科学给列宁遗体涂上防腐剂,把它制成干尸。我想对他们说,他们同马克思主义科学毫无共同之处。”

  布哈林完全赞同托洛茨基的看法,同样表示愤慨。照他的看法,把列宁的遗体变成涂上防腐剂的木乃伊,这是对他的纪念的严重侮辱,同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世界观极端矛盾而不相容,这种做法提都不应该提。加米涅夫也以同样的精神反驳斯大林。他提出,有人建议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季诺维也夫特别支持这一建议。这种显示列宁在十月革命历史上的巨大作用的做法,加上出版几千万册他的著作,才是对列宁的真正尊敬和纪念。至于保存列宁的遗体,他加米涅夫认为是列宁在其哲学著作中曾予以痛斥的那种“僧侣主义”的特殊的和奇怪的余音。

  不过,托洛茨基、布哈林和加米涅夫的抗议没有对斯大林和加里宁起什么作用,斯大林拒绝说出建议把列宁遗体做防腐处理的“外省同志”的姓名,而加里宁则继续顽强坚持,列宁不能像一般死者那样埋葬。看来,所谓“外省同志”云云无非是一种托词而已。

  李可夫采取奇怪但倾向于斯大林和加里宁的立场。他认为在红场克里姆林宫宫墙旁边建造陵墓,把几百具似乎是十月革命捍卫者的遗骨迁往红场,埋葬在烈士墓中,是极不得当的想法,因为不能准确地知道,他们是真正的革命捍卫者,还是偶然被杀者,甚至是革命的敌人。1919年在此地安葬斯维尔德洛夫时就有人提出过这一问题。但李可夫也认为,列宁应当按特殊方式安葬,至少要葬在烈士墓以外的地方。

  这不是正式的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委员季诺维也夫和托姆斯基没有出席,会议既没有正式记录,也没有做出任何决定,仅仅是交换看法。不过,可以看出,某些领导人已经在谋划保存列宁遗体了。

  主张保存遗体的两人的身份值得注意。加里宁农民出身,1919年3月斯维尔德洛夫去世后,接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列宁在推荐他担任此职时说:“他本人就是特维尔省的一个农民,同农民经济有紧密的联系,并且经常在改善和加强这种联系。”加里宁的出身表明他身上具有农民意识,而俄国的农民普遍信仰东正教,由他提出盛大葬礼的建议是符合他的出身的。

  斯大林从小在教会学校上学,接受过神学教育,保存圣人的遗体使之不朽是东正教的一个传统,由他嘴里说出保存遗体的要求一点也不奇怪,后来他在列宁追悼大会上的像神父般的宣誓,更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由于存在分歧,议论归议论,未见有人具体准备后事。

  斯大林等人执意要求保存列宁遗体

  1924年1月21日列宁逝世。次日俄共召开中央全会,决定由苏维埃代表大会召开追悼大会,星期六为下葬日,列宁遗体由200人运往莫斯科。安葬地点为红场。后安葬日由星期六改为星期天。政治局决定建议中央执行委员会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但这时候还没有长期保存遗体的迹象,仅仅由阿布里科索夫作一般的保存6-7天的常规防腐处理,以保证遗体告别活动的正常进行。

  不过1月24日政治局已经研究“在一段时间内”把列宁遗体保存在红墙旁边的临时墓穴。但这一决定给人的感觉是一个谜,其语义相当含糊,一方面说,保存列宁遗体具有临时的性质,为的是让外省来的代表团得以同敬爱的领袖“告别”,另一方面,兴建的“陵墓”并不是临时性的,而是供长期瞻仰的永久性建筑。决定之所以采用语义含糊的表述,显然是因为政治局内存在不同意见,斯大林和加里宁等人不顾其他政治局委员如加米涅夫和布哈林的反对而执意要求保存列宁遗体,所以只好以含糊其词作缓兵之计。其结果就是使得某些地位相当高的人士也莫名其妙。即使最高层人士也有人认为列宁将被埋葬入土。1月26日苏联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举行追悼大会。会上一些领导人的讲话都意味着列宁遗体将被埋葬。季诺维也夫说:明天我们将把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埋入坟墓”。加米涅夫说:“现在我们拜倒在领袖墓前。”1月27日季诺维也夫在文章中写道:“真好,决定把伊里奇埋入坟墓!真好,我们及时领悟到这样做!所以,把伊里奇的遗体掩埋入土已经不再那么令人难以忍受了。

  

  托洛茨基当时在赴苏呼米休养途中,没来得及赶回来参加葬礼,他后来在《我的生平》中写道:本应当把列宁看做革命领袖,而现在却把他当做教会等级的首领。不顾我的多次抗议,在红场建立了侮辱革命意识的陵墓。

  斯大林在追悼会上发表了带有浓重宗教色彩的宣誓词,连“遗嘱”一词用的也不是法律用语“завещание”,而是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заповедь”(戒条,圣训)。他开始把列宁神化!

  列宁葬礼后不久,1月30日,克鲁普斯卡娅针对“为伊里奇树立纪念碑”而建立基金库一事,在报上发表短信说:“我对你们有一个很大的请求,不要把自己的悲痛变成对他个人的表面崇敬。不要为他树立纪念碑,不要建造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宫殿,不要举办豪华的隆重纪念仪式,等等,这一切他在生前认为没有什么意义,感到是一种累赘。”

  遗体保存问题可能造成社会分裂

  匆忙修建的陵墓在列宁遗体移入后立即关闭了。官方的理由是陵墓内部装修未完,实际上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列宁的遗体开始腐烂了,需要用新办法重新处理。

  政治局和捷尔任斯基、克拉辛开始寻求保存遗体的办法。1924年3月13日政治局听取莫洛托夫和克拉辛的报告后通过决定:“鉴于缺乏其他保存弗•伊里奇遗体的方法,责成委员会用低温的方法保存遗体。”此后不久,党的领导赞同哈尔科夫沃罗比约夫的保存方案。经过4个月的防腐处理,得出可以长期保存的结论。

  1929年7月政治局经过多次审查,听取叶努基泽的报告后通过决定:着手修建列宁陵墓。当局禁止对此提出任何异议。1929年7月《共青团真理报》发表沙茨金的文章《论党内的庸俗作风》,对建造陵墓的思想提出批评。政治局认为此文是“严重的政治错误”,并采取了相应的组织措施。

  1929年,用木头仓促建筑的陵墓改建成大理石建筑。从此,列宁陵墓成为红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重大集会、庆祝散步的观礼台。此后,苏联领导人的殡葬逐渐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最高等级是列宁、斯大林,进入专门的陵墓;其次是一些在职去世的领导人如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等,埋在红墙旁边的墓地,斯大林后来也进入了这个行列;下一个等级的领导人和名人,骨灰安放在红墙上,即在墙上取出一块砖,放进骨灰盒,外面镶上刻有名字和生卒年的大理石。一些“下台干部”是没有资格进红场的。

  列宁逝世后,俄共为纪念他采取了三项措施,一个是把“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一个是出版《列宁全集》,第三个是保存遗体。现在,“列宁格勒”又改名为“圣彼得堡”,恢复了历史名称。保存遗体一事时不时地在俄国国内引发激烈争议,甚至有造成社会分裂的危险,而其最后命运尚难预料。□摘自《百年潮》2007年第7期郑异凡文
有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目前全世界保存领袖遗体的国家一共有四个——前苏联、越南、中国、朝鲜,都是信奉或者曾经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号称无神论者和辩证唯物主义者,但是保存领袖遗体又说明了什么?——不但花费了大量的资财,而且神话了那些领袖,与所信奉的主义也背道而驰。
真是黑色幽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