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的定义的几个不同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3 20:10:08
论坛上不少人都在讨论科学与伪科学,下面是我以前物理系的老师所写的文章,不是简单地从物理学角度阐述科学,可借鉴。
1、什么是科学?第一种回答:科学是人对自然界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描述、反映
1)科学的客观性
科学的客观性的含义:
主体所认识的科学对自然界与自然规律的描述,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或基本上一致的。例如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时空弯曲规律,也就是自然界真实的时空特征。
科学客观性的依据:
科学的来源:科学理论是严格的从用观察、实验得出来的经验事实中推倒出来的。
科学与主体个性无关:科学是以我们感觉到的东西为基础的,和我们个人的意见、爱好和思辩的想象无关的。
科学客观性是经过可靠的方法证明了的。
2)科学客观性如何证明?——科学真理性的标准
真理有经验真理与逻辑真理两种,前者受经验检验,后者受逻辑规则检验。经验检验与逻辑检验合称论证。
经验(实验)检验真理的相对性
事实上,归纳所得的一般原理并不能被个别经验完全证明,经验所证明的只是原理预言的事实,而不是原理本身。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真理标准:
奥地利科学哲学家卡尔纳普等所主张的的逻辑实证主义,就从经验确切证实向概率证实退却,认为通过逻辑得出的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的经验证据所证实,其真理性就越普遍;而不可由经验证实的命题则不属于科学。
④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所提出的科学真理的证伪标准:
全称判断不能被个别正面事例证明,而能被个别反例证伪。
理论不能通过归纳经验事实得到证实,但却能够被经验证伪;未被证伪的就暂时被“确证”;不可证伪的命题则不属于科学。
陈述越清晰、越精确的命题、可证伪度越高,作为科学命题也越可取。科学发展是理论不断被经验反驳和证伪的反复过程。
科学真理性的实践标准(实际上综合③④)
科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后达到预定目标的就是真理,失败的就是谬误,部分达到目标则包含部分真理。
但达到预定目标所证明的仍是效用,并不等于科学原理本身。
效用的概率标志真理程度是一种较好的判断方法。
结论:直接证明真理本身是一件办不到的事。
2、什么是科学?第二种回答:科学是主体建构的产物
(1)科学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科学的历史表明:为了解释同样的经验事实,可以建立多种不同的理论;这就是科学建构主义思想的出发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认识不起因于有自我的主体,也不起源于可烙印于主体的客体,而是发生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逻辑、数学、物理都是由主、客体相互作用所建构的产物。建构主义提出认识是一种主体主动的建构过程、不断发展的主体已有认知结构在建构过程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建构主义实质是认为:科学既不是主体的随意编造,也不是自然界的简单摄影、复写、镜像,而是主体以关于客体的经验资料为“砖头”所构建的建筑物,构建的方式当然不是唯一的。
(2)案例:
ⅰ洛伦兹变换可以有不同的理论建构。
ⅱ狭义相对论中假定普通物体运动速度可否超光速,可进行不同的理论建构(可否回到过去,慢世界、快世界)。
相对论否定绝对静止参照系,但假定存在绝对静止参照系也可建构与狭义相对论并行的理论。
获得性遗传的争论:可以通过不同理论建构解释
ⅴ意识、心灵、自我的奥秘,又有多少理论建构的可能?(暂不展开)
(3)任何理论都没有把握断言:自然界的运动本身就是它所说的那样。
3、什么是科学?第三种回答:科学是科学家复杂社会活动的产物
(1)科学历史主义的基本思想
美国哲学家库恩作为西方科学哲学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出把科学看作社会活动的产物、即社会意识。他认为科学理论的真正基础并不是知识,而是信念;但他指的不是个别人的信念,而是一定社会群体(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历史主义实质上认为:科学和社会历史一样是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写成的;经验事实并不能赋予科学客观性,具有不同信念的人会对同样的经验事实有不同的感受和描述(所谓观念污染经验,没有纯客观的经验)。
历史主义正确地发现到了社会活动对科学理论的巨大影响,却又在科学与自然关系上退却到否认科学的客观性。
(2)案例
哥白尼与托勒密天体理论之争
相对论的“世纪批判”
各种基本粒子和规范场模型之争(弱电统一理论与量子色动力学、大统一理论,点粒子模型与弦模型)
最后老头子简单直白地说了一句:“我认为,科学其实在于是否被人们所承认。承认了,就是科学;不承认,就是伪科学。”论坛上不少人都在讨论科学与伪科学,下面是我以前物理系的老师所写的文章,不是简单地从物理学角度阐述科学,可借鉴。
1、什么是科学?第一种回答:科学是人对自然界与自然规律的客观描述、反映
1)科学的客观性
科学的客观性的含义:
主体所认识的科学对自然界与自然规律的描述,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或基本上一致的。例如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时空弯曲规律,也就是自然界真实的时空特征。
科学客观性的依据:
科学的来源:科学理论是严格的从用观察、实验得出来的经验事实中推倒出来的。
科学与主体个性无关:科学是以我们感觉到的东西为基础的,和我们个人的意见、爱好和思辩的想象无关的。
科学客观性是经过可靠的方法证明了的。
2)科学客观性如何证明?——科学真理性的标准
真理有经验真理与逻辑真理两种,前者受经验检验,后者受逻辑规则检验。经验检验与逻辑检验合称论证。
经验(实验)检验真理的相对性
事实上,归纳所得的一般原理并不能被个别经验完全证明,经验所证明的只是原理预言的事实,而不是原理本身。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真理标准:
奥地利科学哲学家卡尔纳普等所主张的的逻辑实证主义,就从经验确切证实向概率证实退却,认为通过逻辑得出的科学定律或理论越被高频率的经验证据所证实,其真理性就越普遍;而不可由经验证实的命题则不属于科学。
④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批判理性主义所提出的科学真理的证伪标准:
全称判断不能被个别正面事例证明,而能被个别反例证伪。
理论不能通过归纳经验事实得到证实,但却能够被经验证伪;未被证伪的就暂时被“确证”;不可证伪的命题则不属于科学。
陈述越清晰、越精确的命题、可证伪度越高,作为科学命题也越可取。科学发展是理论不断被经验反驳和证伪的反复过程。
科学真理性的实践标准(实际上综合③④)
科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后达到预定目标的就是真理,失败的就是谬误,部分达到目标则包含部分真理。
但达到预定目标所证明的仍是效用,并不等于科学原理本身。
效用的概率标志真理程度是一种较好的判断方法。
结论:直接证明真理本身是一件办不到的事。
2、什么是科学?第二种回答:科学是主体建构的产物
(1)科学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科学的历史表明:为了解释同样的经验事实,可以建立多种不同的理论;这就是科学建构主义思想的出发点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是“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认识不起因于有自我的主体,也不起源于可烙印于主体的客体,而是发生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逻辑、数学、物理都是由主、客体相互作用所建构的产物。建构主义提出认识是一种主体主动的建构过程、不断发展的主体已有认知结构在建构过程中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
建构主义实质是认为:科学既不是主体的随意编造,也不是自然界的简单摄影、复写、镜像,而是主体以关于客体的经验资料为“砖头”所构建的建筑物,构建的方式当然不是唯一的。
(2)案例:
ⅰ洛伦兹变换可以有不同的理论建构。
ⅱ狭义相对论中假定普通物体运动速度可否超光速,可进行不同的理论建构(可否回到过去,慢世界、快世界)。
相对论否定绝对静止参照系,但假定存在绝对静止参照系也可建构与狭义相对论并行的理论。
获得性遗传的争论:可以通过不同理论建构解释
ⅴ意识、心灵、自我的奥秘,又有多少理论建构的可能?(暂不展开)
(3)任何理论都没有把握断言:自然界的运动本身就是它所说的那样。
3、什么是科学?第三种回答:科学是科学家复杂社会活动的产物
(1)科学历史主义的基本思想
美国哲学家库恩作为西方科学哲学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出把科学看作社会活动的产物、即社会意识。他认为科学理论的真正基础并不是知识,而是信念;但他指的不是个别人的信念,而是一定社会群体(科学共同体)的信念。历史主义实质上认为:科学和社会历史一样是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写成的;经验事实并不能赋予科学客观性,具有不同信念的人会对同样的经验事实有不同的感受和描述(所谓观念污染经验,没有纯客观的经验)。
历史主义正确地发现到了社会活动对科学理论的巨大影响,却又在科学与自然关系上退却到否认科学的客观性。
(2)案例
哥白尼与托勒密天体理论之争
相对论的“世纪批判”
各种基本粒子和规范场模型之争(弱电统一理论与量子色动力学、大统一理论,点粒子模型与弦模型)
最后老头子简单直白地说了一句:“我认为,科学其实在于是否被人们所承认。承认了,就是科学;不承认,就是伪科学。”
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三人为虎就可以左右是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