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中的敢死队长仵德厚辞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6:31:32
昨日下午2时15分,抗日名将、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因病在泾阳县龙泉乡雒仵村的家中辞世,享年97岁。生前,他曾是台儿庄战役唯一幸存的一名指挥官。

后院一张方桌算是灵堂

昨晚6时,记者赶到雒仵村仵德厚家中时,家里已经忙作一团,忙于为老人准备丧事。仵家后院,一张方桌算是简易灵堂,仵德厚的遗像放在上面,接受来者悼念;天气炎热,遗体放在冰棺内,择日下葬。

仵老的突然辞世让家人措手不及,整个家庭笼罩在一种悲伤的气氛中。“今天早上,他说想吃油糕,我上街买去了,还没买回来,人就……”仵德厚的大儿媳说。据其讲,今年4月初,身患严重的前列腺疾病的仵德厚生命垂危,住进泾阳县人民医院救治,因年事已高引发肺部疾病,几度病危,他的病情引起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全国各地群众的关注,有人从香港、云南、广州、西安等地闻讯赶赴医院慰问老人,盼望他能转危为安。泾阳县县委县政府、统战部给予医药费等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所有关心他的人都期待着奇迹发生。

6月10日举行告别仪式

5月中旬,接受了一个多月治疗的仵德厚,病情稍有好转,并能在儿子的搀扶下在病房内走走,但年事已高,很难痊愈。据仵德厚的大儿子仵秀讲,5月26日,已经入院50余日的仵德厚感觉精神好了点,便自己拔掉吊针告诉儿子,“让我回家住两天”,儿子拗不过他,只好将其接回家中。

在家的十余日,仵德厚整日卧床,每天坚持吸氧,并接待前来看望他的乡亲们,精神状态一直不错。但6月5日下午,仵德厚突然发烧,嘴里总喊着“睡不着”,儿子给服用了安定片后才逐渐入睡;昨日上午,仵德厚病情突然加重,说话吐字不清、舌头僵硬,并于下午2时15分辞世。

仵秀说,在当地政府和家人的安排下,6月10日下午,他们将为仵德厚举办遗体告别仪式,并于11日下葬;但遵照其遗愿,丧事一切从简,不铺张浪费。

2005年9月17日,在泾阳县雒仵村家中,仵德厚抚摸着本报为他特别打造的抗日英雄刀,无比激动 本报资料照片记者 申重重 摄

生命的最后十一天

“未经痛苦而痛苦,人到福中不知福;历经痛苦而获幸福,百倍珍惜幸中福”,“什么是生活?生活有苦,生活有乐,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仵德厚在一张纸上这样写道。

经历了大半辈子的戎马生涯和牢狱之灾,在晚年的仵德厚看来,能和家人团聚,享受子孙满堂之福,即使日子过得贫寒,也算是一种幸福。

5月26日要求从医院回家

5月26日,或许是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在医院住了50余天的仵德厚那天突然提起了精神,拔掉吊针告诉儿子:“让我回家住两天。”可这一回去,令家人和县政府的同志怎么劝也没有劝回来。

看着卧室里一切熟悉的东西,桌子上垒起来的报纸和书、字典、放大镜、眼镜,还有墙上悬挂着的一幅幅勉励的字幅,仵德厚甚是高兴。

他躺在床上,赶紧让孙媳妇将重孙女抱到身边,这个出生在2006年大年二十九的重孙女曾经搅乱了仵德厚和家人过的最后一个年,这曾让仵德厚感到“失望”,他在日记里写道:“我到底不懂这个年是咋过的?究竟是咋过的?我今生再也不能跟全家过年了,我总想,能跟全家过一个年能有多高兴。真叫我失望,真叫我难过!自己又快走啦!再想和全家四代过一个高兴的年,今生是办不到了。”

生活由儿子和儿媳照顾

仵德厚每天的生活照旧,每天清晨六点起床,所不同的是,他以前像军旅一样有严格作息安排的活动没有照旧。仵德厚已经不能下床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不能整理床铺、不能扫地、换煤炉、不能给自己冲一袋芝麻糊喝,生活只能由儿子和儿媳来照顾,这在以前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干的是个耻辱”的仵德厚看来,是绝对不允许的,就在这次生病入院前,依然如此。

“医生能治病但治不了命!”弥留之际的仵德厚显得无奈。

仵德厚的桌子上,书籍、报纸、放大镜、两副眼镜等东西一直摆放在那里,入院前的仵德厚依然每天坚持看《参考消息》、看新闻、写日记。在一个重孙子买来的小“工作笔记”本上,仵德厚的日记永远停留在了4月3日,“五点大便后又睡到了七点起床,洗漱后写了昨天的日记,慧芳又热了点牛奶……”日记没写完,仵德厚便病倒了;回家后的他再也没能提起笔来,甚至连之前爱看的新闻也不看了,“他不让开电视,估计心里烦躁得很!”蔡慧芳说。

回家的日子里,仵德厚每天坚持吃四顿饭,早上炖两个鸡蛋,中午喝一点稀饭,有时候吃点龙须面。

6月2日坐轮椅看看麦地

6月2日,仵德厚的精神突然变得异常的好,清晨六点醒来后,便要求儿子带他出去看看。仵德厚坐在轮椅上,仵秀推着从前门走出,看着门前一大片已经收割的麦地说:“麦子都收完啦!”仵德厚望着远处,并让儿子停留片刻,然后向村东边走去。

看了了村子,又望了望北山,并没走路的仵德厚觉得累了,“走!回吧!”他告诉儿子。仵秀推着父亲绕到自家院子的后门,在后门上,他向久未见面的一个老乡打了招呼又回到了屋子。

6月3日感觉“不行啦”

次日,又这样转了一圈,仵德厚的病情就恶化了。“父亲的头脑一直很清醒。”仵秀说。转回家后,仵德厚对守在床边的儿子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也到时候了,天黑了盼着天明,天明又盼着天黑,不行啦!等死呢!”

一席话后,仵秀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没有陪伴自己度过青年,却陪伴自己从壮年进入老年,父亲已进入弥留之际。

6月5日高烧打针“睡”去了

6月5日下午,仵德厚突然高烧,不见好转。

6日中午,县医院的医护人员接其前去治疗,但仵德厚怎么也不肯去,便只好给他在家里挂上吊瓶。

2时15分,看护父亲打针的儿子仵宝瞌睡了,醒来时摸了摸父亲的手,已经冰凉了……

昨晚,家人已经开始忙着丧事。仵秀说,父亲生前居住的卧室,所有遗物都将原封不动地放在原处,包括那些他曾用过的东西、朋友赠送的字画、条幅,还有华商报社在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定制并赠送的“抗日英雄刀”……墙上悬挂着那首他总结自己一生的顺口溜:“十五离家六五还,在外流落五十年。儿女养育全未管,父逝妻亡未得见。抗日战争整八年,每战都在第一线。以死卫国意志坚,收复台庄保武汉。半生戎马半生监,两袖清风遣农田。感谢党的政策好,我得温饱度晚年。”

他的影响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副馆长刘燕闻听仵老去世,声音发颤

他堪称后人楷模

“啊?我前段时间还跟老人通了电话,怎么会……”在听到仵德厚老人去世的消息以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副馆长刘燕声音发抖。对于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来说,仵德厚老人具有太特殊的意义:在去世之前,他是台儿庄战役唯一幸存的指挥官。也正因如此,纪念馆和仵老之间有着特殊的感情。

敢死队队长战斗在最前沿

在纪念馆里,一直挂着老人年轻时的一张戎装照。照片上的仵德厚精神抖擞、目光坚定、炯炯有神。照片下面写着:台儿庄大战敢死队队长仵德厚。2005年8月27日,95岁高龄的仵德厚老人受邀到纪念馆参观时,在自己的照片前敬了个礼。后来他跟工作人员说:“我的照片就不要挂在这了。”

“仵德厚老人在八年抗战中一直坚持在战斗的最前沿,尤其是在台儿庄战役中,他作为敢死队队长与日军誓死拼搏,堪称后人的楷模。”刘燕说。

风雨人生留下精神财富

1949年,仵德厚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在太原被攻破后,他被俘并被判10年有期徒刑,从一个将军,变成了一个囚犯。刑满后,他又开始了“劳动改造”。

1975年,仵德厚获得了完全自由,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

但他回家后得知的第一件事,是妻子的去世。仵德厚与妻子苏志敬1941年在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的“撮合”下结婚。

直到1975年妻子去世,35年间,他们“见面不超过5回”,在一起不超过700天。其实,苏志敬是仵德厚的第二任妻子。仵德厚在1924年的时候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家乡一个素未谋面的妻子成婚。婚后不到10天,他便随部队离开,再次相见,已经是6年之后。后来,他的妻子腿上长了骨瘤,不治身亡。

今年4月初,病床上的仵德厚老人把“全家四代再过一个年”当作最后的心愿。可他知道自己已经是97岁的高龄,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心愿“今生是办不到了”。

“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做好纪念馆的各项工作,把老人家的精神延续下去。”刘燕说,她将尽量赶过来,参加仵德厚老人的葬礼

家人眼中的仵德厚

在仵德厚的眼里,蔡慧芳这个大儿媳妇一直是一个不错的兵,办事情干脆利索,随叫随到,绝不拖拖拉拉。而儿子仵秀则是个性子慢的人,对此,仵德厚曾教训多次。

“有一次到云阳赶集,他让我八点走,我八点过一分到了,就骂了一顿,为啥不能提前一分钟到呢。”这段话成了仵秀逢人必谈的话。而晚年回家的仵德厚也过着军人一样有规律的生活,三十多年来,每天作息时间不变,坚持出操等……在蔡慧芳的眼里,父亲这一生就是个军人。

十年前,按照当地的习俗,家人就早已为仵德厚买好了传统的寿衣,但却只有一件袍子,“不买了,到时候就穿我这件衣服”,仵德厚指了指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说。但那个时候,蔡慧芳就已经在思量,给父亲买一件军大衣穿着,“毕竟当了一辈子兵了”。

昨日上午,仵德厚的大儿媳妇蔡慧芳跑到距离村子最近的云阳镇上,花了130元买了一件军大衣,可没想到,下午老人便去世了。

“一生是个精明、节俭的人”

在仵德厚的遗物里,儿子不小心翻出一张张记得密密麻麻账目的纸张,上面记录着这么多年,每一笔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花掉的,小到一两块钱的花销。

“一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也难怪……”蔡慧芳说。仵秀说,父亲这一生都很节俭,自己一生从没有用过卫生纸,用的字典啊什么的都是孙子退下来的。

“一生平平淡淡的”

“父亲很平淡,对家庭没有任何贡献。你们有文化的人能理解透,知道他对国家、民族有贡献。”仵秀这样评价父亲。当年,65岁的仵德厚回到家里时,妻子、父亲、女儿均已离世,而他却一次也没在身边。

老年的仵德厚一直在努力做好一个长辈,“我父亲的思想比较开放,虽然当过军官,习惯了命令,但回来这几十年,很多事情还是和我们商量着办,不是他说咋样就咋样,只要儿孙有道理,他也比较尊重儿孙的意见。”

没有当好一个丈夫、也没有做好扮演好一个父亲的角色。晚年的仵德厚将这些爱全部给予了孙子和重孙子。孙子仵正记得,小时候爷爷背着自己在外面玩,还笑着说:“你爸爸都没有在我背上骑过,现在让你骑……”

但是,对待孙子,仵德厚也有严厉的一面,“我小的时候,甭想睡懒觉,他从外面锻炼回来,我必须起床。他跟我说,上班要踏踏实实地干,宁愿早到也不要迟到。”仵正说。

去年,西安一家公司的老总去看望仵德厚,问老人有什么需要帮助。仵德厚说,如果方便能否让高中毕业的长孙仵明到他们公司上班,老总爽快答应了。仵明上班前,仵德厚再三叮咛孙子:“一定要把人家的事干好,上班只能提前到,绝不能迟到。”

临终前,弥留之际的仵德厚一直挂念着几个孙子,仵兴和媳妇离婚了,老人整天念叨,“仵兴啥时候能再娶一个,龙龙(仵兴的儿子)没妈,娃可怜,多照看着。”

直至昨日上午,他的嘴里依然在嘀咕,“宝儿(二儿子)的麦晒干了没有……”

他的一生就是个农民

昨日,仵德厚去世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相继来悼念这个村上年纪最长的老人。

在村里人眼里,仵德厚就是一个农民,没有曾经驰骋沙场的威风和牢狱之苦的艰辛。

一村民说,早年仵德厚曾经是村里出了名的“天气预报”。当年,仵德厚从山西砖厂带回来一个收音机,并借助这个收音机了解新闻、了解外面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能听到和种庄稼关系最密切的天气预报。

“那时,村里人一见到仵老汉过来了,就赶紧问,今个天气咋样,有雨没?”仵德厚会笑着答复。同时,仵德厚也经常和村里算计,今年麦子价钱咋样?他曾盼望着麦子多涨一块钱,这样除去化肥等,农民还能多收入点,“他这一辈子,都关心水利得很,一直都念叨。”一乡干部说。

然而,在人们眼里,仵德厚这个农民就是和其他的农民不一样: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每天坚持锻炼。但三十多年来,仵德厚一直没有向村民们提起他的过去,也没有人去问仵老汉。

直到几年前,人们才知道这个老人曾经是台儿庄战役的敢死队队长,带着大刀打日本鬼子的,遂生敬意。一个老人看见本报赠送的“抗日英雄刀”建议:能否将大刀放在灵堂上,祭奠悼念这位昔日的大刀队长。

戎马仵德厚

1910年,仵德厚出生在三原县一个商人家庭,兄妹4人,他排行老大。父亲在一个名为“怡丰汇”的商号里做徒工,供一家6口人艰难度日。因军阀混战,刚刚考入三原师范学校的仵德厚被迫停学。1926年,冯玉祥部队在陕招募学生兵,为减轻家庭负担,仵德厚投笔从戎,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1930年中原大战,年仅20岁的仵德厚任连长,随部队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刺刀见红,拼死血战。大战之后,西北军解体,仵德厚所在的部队并入国军第三十军。

1938年3月28日台儿庄战役,敌人占领了西北城区,时任国军30师88旅176团3营营长的仵德厚奉命增援,亲任敢死队队长,带领40名战士冲入城内,与日寇逐屋争夺,取得关键胜利,出城时“敢死队”仅剩三人……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仵德厚率部守卫某高地,激战十余日后,全营600余官兵仅剩100余人,他左手被子弹击穿,险些截掉。由此,仵德厚开始了“一生最难忘的一段”。在抗战中,他被授予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和“宝鼎二等勋章”,并擢升为少将副师长。1941年,他在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高教班学习,毕业后任国民党第30军27师少将副师长。1949年,太原解放后仵德厚被俘,判刑十年。

1959年,仵德厚被释放后,被指定到太原东台堡太原砖厂当工人。1975年返回家乡,一直居住于陕西省泾阳县龙泉镇雒仵村,曾担任泾阳县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

十年前留遗嘱

要求丧事从简昨日下午,仵秀从一个小文件夹里抽出了父亲写的遗嘱。

但仵德厚去得突然,没来得及将遗嘱宣读给儿孙。这份遗嘱写于1997年,当时的仵德厚曾经病重,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便写下了这份遗嘱,希望儿孙能够遵守。

这份长达200余字的遗嘱写在一张发黄的纸张上,字迹工整,并提出了对子孙的希望和后事的处理:

“我的一生是在艰苦中生活的,不怕死不爱钱,既无家产又无存款,没有给下代留下财物,希望你们原谅。

我们几代出身贫寒,盼后代子孙不要忘本,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国爱民,遵纪守法,不义之财不可取,损人利己之事不能做。

死后要火葬,要移风易俗,丧事从简,不准铺张浪费,不准叫所谓的‘洋鼓洋号’吹打,不准叫‘自乐班’,不准做纸楼楼子和一些纸货(箱箱柜柜人人马马的)等,坚决不准。

不要给咸阳西安弟妹家通知,都老了不要叫他(她)们受惊……父德厚手示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仵秀说,父亲曾向他多次提起过亡故后后事的处理,希望能够火葬,但是当地普遍实行土葬,他和父亲也曾为此事争执,直至父亲去世。仵秀说,生前父亲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太短,家人决定将仵德厚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苏志敬合葬,实施土葬,丧事会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举办,但不会铺张浪费。

他的遗愿

村里啥时打口深井

1975年回乡后,仵德厚一直生活在泾阳县龙泉乡雒仵村这个寂静的小山村里,和他的儿孙们依靠9亩庄稼地为生。

然而,并不像“龙泉乡”的名字那样多泉水,那一带的水质含氟量大,村民们牙齿发黄,长期饮用,让很多人患上了氟骨等病症;但就这样的水依然是稀罕的,干旱一直困扰着这个地处关中平原北部的小山村,靠天吃水,庄稼时常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两三年前,县政府投资让这里的人们喝上了自来水。仵秀记得,装上自来水的那天,仵德厚兴奋了大半天,看着哗哗的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那个高兴劲甭提了。

引用水的问题解决了,但灌溉用水怎么办?三十多年的农民生活,仵德厚知道,水对于这里的人们多么重要,“水浇上了,就能多打粮食,日子就能好过点!”父亲的这些话始终在仵秀耳边萦绕。

去年秋季,村民们像往年一样种下玉米,但连续几个月没下雨,等到玉米秆子长起来了,快要结棒子的时候却没有水浇,最后整个村上的玉米几乎颗粒无收。

当时,96岁的仵德厚身体已经越来越不好了,也不经常去家门口的庄稼地里看看。从儿子嘴里得知因为干旱,玉米颗粒无收时,仵德厚显得有些着急,“村上能不能想办法打一口深井,这样老百姓的庄稼就有救了。”仵德厚跟来探望他的小组组长路三贵说。路三贵有些为难,村子地势高,十几米都见不到水,打深井需要资金,村上哪儿有钱呢。

打一口深井成了仵德厚的一个心病,有时候他会向探望他的人说一说,想想办法,但至今井都没有打起来,“这成了父亲生前最后一个遗愿。”仵秀说,“有了井,庄稼灌溉问题解决了,村里人才能富起来。”

5月中旬,在泾阳县住院的仵德厚时不时问起麦子的收成,“平均一亩地收500斤麦,又减产了”,得知消息的仵德厚心事重重昨日下午2时15分,抗日名将、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因病在泾阳县龙泉乡雒仵村的家中辞世,享年97岁。生前,他曾是台儿庄战役唯一幸存的一名指挥官。

后院一张方桌算是灵堂

昨晚6时,记者赶到雒仵村仵德厚家中时,家里已经忙作一团,忙于为老人准备丧事。仵家后院,一张方桌算是简易灵堂,仵德厚的遗像放在上面,接受来者悼念;天气炎热,遗体放在冰棺内,择日下葬。

仵老的突然辞世让家人措手不及,整个家庭笼罩在一种悲伤的气氛中。“今天早上,他说想吃油糕,我上街买去了,还没买回来,人就……”仵德厚的大儿媳说。据其讲,今年4月初,身患严重的前列腺疾病的仵德厚生命垂危,住进泾阳县人民医院救治,因年事已高引发肺部疾病,几度病危,他的病情引起了省市县各级政府和全国各地群众的关注,有人从香港、云南、广州、西安等地闻讯赶赴医院慰问老人,盼望他能转危为安。泾阳县县委县政府、统战部给予医药费等方面的关注和支持。所有关心他的人都期待着奇迹发生。

6月10日举行告别仪式

5月中旬,接受了一个多月治疗的仵德厚,病情稍有好转,并能在儿子的搀扶下在病房内走走,但年事已高,很难痊愈。据仵德厚的大儿子仵秀讲,5月26日,已经入院50余日的仵德厚感觉精神好了点,便自己拔掉吊针告诉儿子,“让我回家住两天”,儿子拗不过他,只好将其接回家中。

在家的十余日,仵德厚整日卧床,每天坚持吸氧,并接待前来看望他的乡亲们,精神状态一直不错。但6月5日下午,仵德厚突然发烧,嘴里总喊着“睡不着”,儿子给服用了安定片后才逐渐入睡;昨日上午,仵德厚病情突然加重,说话吐字不清、舌头僵硬,并于下午2时15分辞世。

仵秀说,在当地政府和家人的安排下,6月10日下午,他们将为仵德厚举办遗体告别仪式,并于11日下葬;但遵照其遗愿,丧事一切从简,不铺张浪费。

2005年9月17日,在泾阳县雒仵村家中,仵德厚抚摸着本报为他特别打造的抗日英雄刀,无比激动 本报资料照片记者 申重重 摄

生命的最后十一天

“未经痛苦而痛苦,人到福中不知福;历经痛苦而获幸福,百倍珍惜幸中福”,“什么是生活?生活有苦,生活有乐,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仵德厚在一张纸上这样写道。

经历了大半辈子的戎马生涯和牢狱之灾,在晚年的仵德厚看来,能和家人团聚,享受子孙满堂之福,即使日子过得贫寒,也算是一种幸福。

5月26日要求从医院回家

5月26日,或许是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在医院住了50余天的仵德厚那天突然提起了精神,拔掉吊针告诉儿子:“让我回家住两天。”可这一回去,令家人和县政府的同志怎么劝也没有劝回来。

看着卧室里一切熟悉的东西,桌子上垒起来的报纸和书、字典、放大镜、眼镜,还有墙上悬挂着的一幅幅勉励的字幅,仵德厚甚是高兴。

他躺在床上,赶紧让孙媳妇将重孙女抱到身边,这个出生在2006年大年二十九的重孙女曾经搅乱了仵德厚和家人过的最后一个年,这曾让仵德厚感到“失望”,他在日记里写道:“我到底不懂这个年是咋过的?究竟是咋过的?我今生再也不能跟全家过年了,我总想,能跟全家过一个年能有多高兴。真叫我失望,真叫我难过!自己又快走啦!再想和全家四代过一个高兴的年,今生是办不到了。”

生活由儿子和儿媳照顾

仵德厚每天的生活照旧,每天清晨六点起床,所不同的是,他以前像军旅一样有严格作息安排的活动没有照旧。仵德厚已经不能下床了,每天只能躺在床上,不能整理床铺、不能扫地、换煤炉、不能给自己冲一袋芝麻糊喝,生活只能由儿子和儿媳来照顾,这在以前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干的是个耻辱”的仵德厚看来,是绝对不允许的,就在这次生病入院前,依然如此。

“医生能治病但治不了命!”弥留之际的仵德厚显得无奈。

仵德厚的桌子上,书籍、报纸、放大镜、两副眼镜等东西一直摆放在那里,入院前的仵德厚依然每天坚持看《参考消息》、看新闻、写日记。在一个重孙子买来的小“工作笔记”本上,仵德厚的日记永远停留在了4月3日,“五点大便后又睡到了七点起床,洗漱后写了昨天的日记,慧芳又热了点牛奶……”日记没写完,仵德厚便病倒了;回家后的他再也没能提起笔来,甚至连之前爱看的新闻也不看了,“他不让开电视,估计心里烦躁得很!”蔡慧芳说。

回家的日子里,仵德厚每天坚持吃四顿饭,早上炖两个鸡蛋,中午喝一点稀饭,有时候吃点龙须面。

6月2日坐轮椅看看麦地

6月2日,仵德厚的精神突然变得异常的好,清晨六点醒来后,便要求儿子带他出去看看。仵德厚坐在轮椅上,仵秀推着从前门走出,看着门前一大片已经收割的麦地说:“麦子都收完啦!”仵德厚望着远处,并让儿子停留片刻,然后向村东边走去。

看了了村子,又望了望北山,并没走路的仵德厚觉得累了,“走!回吧!”他告诉儿子。仵秀推着父亲绕到自家院子的后门,在后门上,他向久未见面的一个老乡打了招呼又回到了屋子。

6月3日感觉“不行啦”

次日,又这样转了一圈,仵德厚的病情就恶化了。“父亲的头脑一直很清醒。”仵秀说。转回家后,仵德厚对守在床边的儿子说,“我都这么大年纪了,也到时候了,天黑了盼着天明,天明又盼着天黑,不行啦!等死呢!”

一席话后,仵秀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没有陪伴自己度过青年,却陪伴自己从壮年进入老年,父亲已进入弥留之际。

6月5日高烧打针“睡”去了

6月5日下午,仵德厚突然高烧,不见好转。

6日中午,县医院的医护人员接其前去治疗,但仵德厚怎么也不肯去,便只好给他在家里挂上吊瓶。

2时15分,看护父亲打针的儿子仵宝瞌睡了,醒来时摸了摸父亲的手,已经冰凉了……

昨晚,家人已经开始忙着丧事。仵秀说,父亲生前居住的卧室,所有遗物都将原封不动地放在原处,包括那些他曾用过的东西、朋友赠送的字画、条幅,还有华商报社在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定制并赠送的“抗日英雄刀”……墙上悬挂着那首他总结自己一生的顺口溜:“十五离家六五还,在外流落五十年。儿女养育全未管,父逝妻亡未得见。抗日战争整八年,每战都在第一线。以死卫国意志坚,收复台庄保武汉。半生戎马半生监,两袖清风遣农田。感谢党的政策好,我得温饱度晚年。”

他的影响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副馆长刘燕闻听仵老去世,声音发颤

他堪称后人楷模

“啊?我前段时间还跟老人通了电话,怎么会……”在听到仵德厚老人去世的消息以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战役纪念馆副馆长刘燕声音发抖。对于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来说,仵德厚老人具有太特殊的意义:在去世之前,他是台儿庄战役唯一幸存的指挥官。也正因如此,纪念馆和仵老之间有着特殊的感情。

敢死队队长战斗在最前沿

在纪念馆里,一直挂着老人年轻时的一张戎装照。照片上的仵德厚精神抖擞、目光坚定、炯炯有神。照片下面写着:台儿庄大战敢死队队长仵德厚。2005年8月27日,95岁高龄的仵德厚老人受邀到纪念馆参观时,在自己的照片前敬了个礼。后来他跟工作人员说:“我的照片就不要挂在这了。”

“仵德厚老人在八年抗战中一直坚持在战斗的最前沿,尤其是在台儿庄战役中,他作为敢死队队长与日军誓死拼搏,堪称后人的楷模。”刘燕说。

风雨人生留下精神财富

1949年,仵德厚的人生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在太原被攻破后,他被俘并被判10年有期徒刑,从一个将军,变成了一个囚犯。刑满后,他又开始了“劳动改造”。

1975年,仵德厚获得了完全自由,回到老家当起了农民。

但他回家后得知的第一件事,是妻子的去世。仵德厚与妻子苏志敬1941年在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的“撮合”下结婚。

直到1975年妻子去世,35年间,他们“见面不超过5回”,在一起不超过700天。其实,苏志敬是仵德厚的第二任妻子。仵德厚在1924年的时候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家乡一个素未谋面的妻子成婚。婚后不到10天,他便随部队离开,再次相见,已经是6年之后。后来,他的妻子腿上长了骨瘤,不治身亡。

今年4月初,病床上的仵德厚老人把“全家四代再过一个年”当作最后的心愿。可他知道自己已经是97岁的高龄,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心愿“今生是办不到了”。

“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一定化悲痛为力量,做好纪念馆的各项工作,把老人家的精神延续下去。”刘燕说,她将尽量赶过来,参加仵德厚老人的葬礼

家人眼中的仵德厚

在仵德厚的眼里,蔡慧芳这个大儿媳妇一直是一个不错的兵,办事情干脆利索,随叫随到,绝不拖拖拉拉。而儿子仵秀则是个性子慢的人,对此,仵德厚曾教训多次。

“有一次到云阳赶集,他让我八点走,我八点过一分到了,就骂了一顿,为啥不能提前一分钟到呢。”这段话成了仵秀逢人必谈的话。而晚年回家的仵德厚也过着军人一样有规律的生活,三十多年来,每天作息时间不变,坚持出操等……在蔡慧芳的眼里,父亲这一生就是个军人。

十年前,按照当地的习俗,家人就早已为仵德厚买好了传统的寿衣,但却只有一件袍子,“不买了,到时候就穿我这件衣服”,仵德厚指了指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中山装说。但那个时候,蔡慧芳就已经在思量,给父亲买一件军大衣穿着,“毕竟当了一辈子兵了”。

昨日上午,仵德厚的大儿媳妇蔡慧芳跑到距离村子最近的云阳镇上,花了130元买了一件军大衣,可没想到,下午老人便去世了。

“一生是个精明、节俭的人”

在仵德厚的遗物里,儿子不小心翻出一张张记得密密麻麻账目的纸张,上面记录着这么多年,每一笔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么花掉的,小到一两块钱的花销。

“一直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也难怪……”蔡慧芳说。仵秀说,父亲这一生都很节俭,自己一生从没有用过卫生纸,用的字典啊什么的都是孙子退下来的。

“一生平平淡淡的”

“父亲很平淡,对家庭没有任何贡献。你们有文化的人能理解透,知道他对国家、民族有贡献。”仵秀这样评价父亲。当年,65岁的仵德厚回到家里时,妻子、父亲、女儿均已离世,而他却一次也没在身边。

老年的仵德厚一直在努力做好一个长辈,“我父亲的思想比较开放,虽然当过军官,习惯了命令,但回来这几十年,很多事情还是和我们商量着办,不是他说咋样就咋样,只要儿孙有道理,他也比较尊重儿孙的意见。”

没有当好一个丈夫、也没有做好扮演好一个父亲的角色。晚年的仵德厚将这些爱全部给予了孙子和重孙子。孙子仵正记得,小时候爷爷背着自己在外面玩,还笑着说:“你爸爸都没有在我背上骑过,现在让你骑……”

但是,对待孙子,仵德厚也有严厉的一面,“我小的时候,甭想睡懒觉,他从外面锻炼回来,我必须起床。他跟我说,上班要踏踏实实地干,宁愿早到也不要迟到。”仵正说。

去年,西安一家公司的老总去看望仵德厚,问老人有什么需要帮助。仵德厚说,如果方便能否让高中毕业的长孙仵明到他们公司上班,老总爽快答应了。仵明上班前,仵德厚再三叮咛孙子:“一定要把人家的事干好,上班只能提前到,绝不能迟到。”

临终前,弥留之际的仵德厚一直挂念着几个孙子,仵兴和媳妇离婚了,老人整天念叨,“仵兴啥时候能再娶一个,龙龙(仵兴的儿子)没妈,娃可怜,多照看着。”

直至昨日上午,他的嘴里依然在嘀咕,“宝儿(二儿子)的麦晒干了没有……”

他的一生就是个农民

昨日,仵德厚去世的消息一下子传遍了整个村子,村民们相继来悼念这个村上年纪最长的老人。

在村里人眼里,仵德厚就是一个农民,没有曾经驰骋沙场的威风和牢狱之苦的艰辛。

一村民说,早年仵德厚曾经是村里出了名的“天气预报”。当年,仵德厚从山西砖厂带回来一个收音机,并借助这个收音机了解新闻、了解外面的世界,更重要的是,他每天都能听到和种庄稼关系最密切的天气预报。

“那时,村里人一见到仵老汉过来了,就赶紧问,今个天气咋样,有雨没?”仵德厚会笑着答复。同时,仵德厚也经常和村里算计,今年麦子价钱咋样?他曾盼望着麦子多涨一块钱,这样除去化肥等,农民还能多收入点,“他这一辈子,都关心水利得很,一直都念叨。”一乡干部说。

然而,在人们眼里,仵德厚这个农民就是和其他的农民不一样: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每天坚持锻炼。但三十多年来,仵德厚一直没有向村民们提起他的过去,也没有人去问仵老汉。

直到几年前,人们才知道这个老人曾经是台儿庄战役的敢死队队长,带着大刀打日本鬼子的,遂生敬意。一个老人看见本报赠送的“抗日英雄刀”建议:能否将大刀放在灵堂上,祭奠悼念这位昔日的大刀队长。

戎马仵德厚

1910年,仵德厚出生在三原县一个商人家庭,兄妹4人,他排行老大。父亲在一个名为“怡丰汇”的商号里做徒工,供一家6口人艰难度日。因军阀混战,刚刚考入三原师范学校的仵德厚被迫停学。1926年,冯玉祥部队在陕招募学生兵,为减轻家庭负担,仵德厚投笔从戎,参加了冯玉祥的部队。1930年中原大战,年仅20岁的仵德厚任连长,随部队与蒋介石的中央军刺刀见红,拼死血战。大战之后,西北军解体,仵德厚所在的部队并入国军第三十军。

1938年3月28日台儿庄战役,敌人占领了西北城区,时任国军30师88旅176团3营营长的仵德厚奉命增援,亲任敢死队队长,带领40名战士冲入城内,与日寇逐屋争夺,取得关键胜利,出城时“敢死队”仅剩三人……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仵德厚率部守卫某高地,激战十余日后,全营600余官兵仅剩100余人,他左手被子弹击穿,险些截掉。由此,仵德厚开始了“一生最难忘的一段”。在抗战中,他被授予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和“宝鼎二等勋章”,并擢升为少将副师长。1941年,他在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高教班学习,毕业后任国民党第30军27师少将副师长。1949年,太原解放后仵德厚被俘,判刑十年。

1959年,仵德厚被释放后,被指定到太原东台堡太原砖厂当工人。1975年返回家乡,一直居住于陕西省泾阳县龙泉镇雒仵村,曾担任泾阳县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

十年前留遗嘱

要求丧事从简昨日下午,仵秀从一个小文件夹里抽出了父亲写的遗嘱。

但仵德厚去得突然,没来得及将遗嘱宣读给儿孙。这份遗嘱写于1997年,当时的仵德厚曾经病重,以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便写下了这份遗嘱,希望儿孙能够遵守。

这份长达200余字的遗嘱写在一张发黄的纸张上,字迹工整,并提出了对子孙的希望和后事的处理:

“我的一生是在艰苦中生活的,不怕死不爱钱,既无家产又无存款,没有给下代留下财物,希望你们原谅。

我们几代出身贫寒,盼后代子孙不要忘本,要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国爱民,遵纪守法,不义之财不可取,损人利己之事不能做。

死后要火葬,要移风易俗,丧事从简,不准铺张浪费,不准叫所谓的‘洋鼓洋号’吹打,不准叫‘自乐班’,不准做纸楼楼子和一些纸货(箱箱柜柜人人马马的)等,坚决不准。

不要给咸阳西安弟妹家通知,都老了不要叫他(她)们受惊……父德厚手示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仵秀说,父亲曾向他多次提起过亡故后后事的处理,希望能够火葬,但是当地普遍实行土葬,他和父亲也曾为此事争执,直至父亲去世。仵秀说,生前父亲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太短,家人决定将仵德厚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苏志敬合葬,实施土葬,丧事会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举办,但不会铺张浪费。

他的遗愿

村里啥时打口深井

1975年回乡后,仵德厚一直生活在泾阳县龙泉乡雒仵村这个寂静的小山村里,和他的儿孙们依靠9亩庄稼地为生。

然而,并不像“龙泉乡”的名字那样多泉水,那一带的水质含氟量大,村民们牙齿发黄,长期饮用,让很多人患上了氟骨等病症;但就这样的水依然是稀罕的,干旱一直困扰着这个地处关中平原北部的小山村,靠天吃水,庄稼时常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两三年前,县政府投资让这里的人们喝上了自来水。仵秀记得,装上自来水的那天,仵德厚兴奋了大半天,看着哗哗的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那个高兴劲甭提了。

引用水的问题解决了,但灌溉用水怎么办?三十多年的农民生活,仵德厚知道,水对于这里的人们多么重要,“水浇上了,就能多打粮食,日子就能好过点!”父亲的这些话始终在仵秀耳边萦绕。

去年秋季,村民们像往年一样种下玉米,但连续几个月没下雨,等到玉米秆子长起来了,快要结棒子的时候却没有水浇,最后整个村上的玉米几乎颗粒无收。

当时,96岁的仵德厚身体已经越来越不好了,也不经常去家门口的庄稼地里看看。从儿子嘴里得知因为干旱,玉米颗粒无收时,仵德厚显得有些着急,“村上能不能想办法打一口深井,这样老百姓的庄稼就有救了。”仵德厚跟来探望他的小组组长路三贵说。路三贵有些为难,村子地势高,十几米都见不到水,打深井需要资金,村上哪儿有钱呢。

打一口深井成了仵德厚的一个心病,有时候他会向探望他的人说一说,想想办法,但至今井都没有打起来,“这成了父亲生前最后一个遗愿。”仵秀说,“有了井,庄稼灌溉问题解决了,村里人才能富起来。”

5月中旬,在泾阳县住院的仵德厚时不时问起麦子的收成,“平均一亩地收500斤麦,又减产了”,得知消息的仵德厚心事重重
不管什么是党派,抗日就是英雄.
;P 穿将军服的照片啊,这不是寒碜人家仵老头么,就这么点伤疤整天藏着掖着,你们还老拿出来提


人家仵老头抗日勇猛的很,当年还在房山抗击日军1个多月,最后转进去拯救汤恩伯的部队,厉害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