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对两次民间保钓行动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0:30:12
对两次民间保钓行动的思考
自香港爱国义士陈毓翔仙逝以来,从未见过大陆的保钓行动。但今年大陆保钓勇士联合香港保钓人士先后两次进行了登陆钓鱼岛的努力。虽然行动都以失败而告终,但看到在人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还会有这样的爱国人士,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投入到为国家荣誉和民族振兴的一件事情当中,是多么的可贵。我面对他们感到无地自容,一个没有对国家和人民做过任何贡献,并且经常违心地迎合那些以嘲讽、挖苦自己国家和民族为乐趣的无耻小人的人,怎么能够将自我无聊、暗淡对比那么宽广、辽阔和灿烂的形象。所以,对这些叫不上名字的英雄我是无比的崇敬。

      虽然,我们要对他们伟大的人格和英雄壮举表示敬仰,但也不得不对两次行动以及进一步的策略所表现出的幼稚和莽撞而遗憾。早在60年代,霉国向日本归还钓鱼岛时,台湾就有人开始登岛,而且本人曾经在某单位的阅览室看到过台《中国时报》的周年业绩回顾中看到过,该报社几位编辑、记者登岛,并在岛上树立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而且还在一个书写有“蒋主席万岁”的断崖上合影留念。但整个文章好象没有说明标语是谁书写的,也许是以前另外的人吧。在这近四十年中,登岛的主要是台、港、日本的相关团体,其中没有大陆的任何个人和团体公开登岛。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大陆的各方面消息相对置后,我们的资料也很难看到,所以可能在策划登岛行动之初,在行动目的和行动的组织、保障上就都有偏差。自古以来,我国的各项活动、行动在策划之初就要师出有名,这里并不是批评大陆爱国人士的登岛计划是师出无名,而是强调用什么样的命题来简单扼要的说明这次行动并达到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同时让日本政府、台湾当局感到尴尬。这样不仅为进一步行动打下基础也就此聚拢、培训了一批爱国人士。

      登陆行动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我们只看到了航速9节渔船被日本海岸警卫队的先进大船所包围,最后无法登陆钓鱼岛。并且广大民众也麻木不仁,知道这些事情的人很少,关心者更是寥寥无几,各大媒体也反映冷淡。从电视画面上看,随行者多数在晕船,孤立的渔船在日本多条大船的围攻下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此行动虽然表达的大陆爱国人士的爱国热情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伟大精神,但并没有达到从心理上震动日本的效果,也没有扩大此事的影响力。当这些爱国反日人士,在卢沟桥、日本领事馆前进行抗议活动时显得十分孤单,几乎没有什么人驻足观看,也没有加入者。现在国内仇日、反日力量空前壮大又缺乏联合和协调的大环境下,为什么不通过现代的通讯手段和联络方式进行有计划的行动呢?虽然政府并不公开支持这些行动,但如果行动没有“过线”还是不会过度干预的。如何以分散的、不在任何组织旗帜下的活动能够协调同步,而又不出现过激情况,又如何在当今中国的体制下以合理的面貌采取多种形式来宣扬爱国主义思想,唤醒民众的热情呢?这个答案就在XXXX里,恕不奉告。

      对登陆行动的失败和其策划的不周全,凭我的本事是无法叙述得全面得体的,仅就具体行动安排上的错误举出一、二:

      行动未采取保密措施,使得消息外泄,给了对方以可乘之机,对方采用空中飞机远程巡逻,海面船只分片拉网巡逻,遇情况可迅速集中,并可增援和轮换作战的方式以逸待劳地等待我们到来。如果我们的行动之前不被其掌握,其海上力量就不可能行动的如此迅速,船只就不可能如此集中,方案就不可能如此完善。首此的失败行动导致了以后行动的巨大困难,和民众信心的丧失。保密方案具体包括XX保密、XXXX的保密、XX保密、XXXX的保密以及其他措施,这里不写明主要是为了提醒保钓人士,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规划。

      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局限性,两次行动都是采取孤艇、单线、直航模式,使得无法制订预备方案,也没有保障措施和后勤支援。虽然我国现在国力强大,日本不敢轻举妄动,然而这样的行动方式是拿一个高尚的爱国者的生命去冒险,我不想看见陈毓翔第二。如果计划周全应当……。只有综合以上几种措施才能有效地将人员安全体面地送达目的地,并能够体面的撤离,最终安全抵达出发地。

      行动前参与人员缺乏相应的训练也没有强大的设备保障措施,具体……。

      对钓鱼岛及周围海域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掌握不全(应当说是严重缺乏),也未对众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进行全面分析。虽有登陆过该岛香港爱国人士参加,但总体感觉还是总结得不够专业、具体、全面。同时,对日本海岸警备队及商业、渔业等船只、飞行器的活动规律不了解,对海洋监测卫星、高空探测气球几乎没有研究过。至于国际海事法律、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日本、台湾相关法规研究得不透彻。但是,我们也不必把事情考虑得如此复杂,现在我国的商业规则就是——得到=胜利,我们只要再加上几点,就能创造经典。

       本人的观点未免偏激,言辞激烈而缺乏人情味,可是我们所面队的对手是不会给我们任何机会的,也没有任何人情味可言。前几天,看见新闻说曾经作为民间对日索赔的领军人物曾先生(我没记错吧)要将保钓商业化。很好,可要小心被人误解为政治目的大于商业,而导致严重的后果,还要准备可能商业、政治两目的皆落空的情况出现,我不能再讲了,还记得那年被禁止活动吗?我几乎忘记了。对两次民间保钓行动的思考
自香港爱国义士陈毓翔仙逝以来,从未见过大陆的保钓行动。但今年大陆保钓勇士联合香港保钓人士先后两次进行了登陆钓鱼岛的努力。虽然行动都以失败而告终,但看到在人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还会有这样的爱国人士,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高度的爱国热情投入到为国家荣誉和民族振兴的一件事情当中,是多么的可贵。我面对他们感到无地自容,一个没有对国家和人民做过任何贡献,并且经常违心地迎合那些以嘲讽、挖苦自己国家和民族为乐趣的无耻小人的人,怎么能够将自我无聊、暗淡对比那么宽广、辽阔和灿烂的形象。所以,对这些叫不上名字的英雄我是无比的崇敬。

      虽然,我们要对他们伟大的人格和英雄壮举表示敬仰,但也不得不对两次行动以及进一步的策略所表现出的幼稚和莽撞而遗憾。早在60年代,霉国向日本归还钓鱼岛时,台湾就有人开始登岛,而且本人曾经在某单位的阅览室看到过台《中国时报》的周年业绩回顾中看到过,该报社几位编辑、记者登岛,并在岛上树立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而且还在一个书写有“蒋主席万岁”的断崖上合影留念。但整个文章好象没有说明标语是谁书写的,也许是以前另外的人吧。在这近四十年中,登岛的主要是台、港、日本的相关团体,其中没有大陆的任何个人和团体公开登岛。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大陆的各方面消息相对置后,我们的资料也很难看到,所以可能在策划登岛行动之初,在行动目的和行动的组织、保障上就都有偏差。自古以来,我国的各项活动、行动在策划之初就要师出有名,这里并不是批评大陆爱国人士的登岛计划是师出无名,而是强调用什么样的命题来简单扼要的说明这次行动并达到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同时让日本政府、台湾当局感到尴尬。这样不仅为进一步行动打下基础也就此聚拢、培训了一批爱国人士。

      登陆行动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我们只看到了航速9节渔船被日本海岸警卫队的先进大船所包围,最后无法登陆钓鱼岛。并且广大民众也麻木不仁,知道这些事情的人很少,关心者更是寥寥无几,各大媒体也反映冷淡。从电视画面上看,随行者多数在晕船,孤立的渔船在日本多条大船的围攻下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此行动虽然表达的大陆爱国人士的爱国热情和勇于为国家献身的伟大精神,但并没有达到从心理上震动日本的效果,也没有扩大此事的影响力。当这些爱国反日人士,在卢沟桥、日本领事馆前进行抗议活动时显得十分孤单,几乎没有什么人驻足观看,也没有加入者。现在国内仇日、反日力量空前壮大又缺乏联合和协调的大环境下,为什么不通过现代的通讯手段和联络方式进行有计划的行动呢?虽然政府并不公开支持这些行动,但如果行动没有“过线”还是不会过度干预的。如何以分散的、不在任何组织旗帜下的活动能够协调同步,而又不出现过激情况,又如何在当今中国的体制下以合理的面貌采取多种形式来宣扬爱国主义思想,唤醒民众的热情呢?这个答案就在XXXX里,恕不奉告。

      对登陆行动的失败和其策划的不周全,凭我的本事是无法叙述得全面得体的,仅就具体行动安排上的错误举出一、二:

      行动未采取保密措施,使得消息外泄,给了对方以可乘之机,对方采用空中飞机远程巡逻,海面船只分片拉网巡逻,遇情况可迅速集中,并可增援和轮换作战的方式以逸待劳地等待我们到来。如果我们的行动之前不被其掌握,其海上力量就不可能行动的如此迅速,船只就不可能如此集中,方案就不可能如此完善。首此的失败行动导致了以后行动的巨大困难,和民众信心的丧失。保密方案具体包括XX保密、XXXX的保密、XX保密、XXXX的保密以及其他措施,这里不写明主要是为了提醒保钓人士,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规划。

      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局限性,两次行动都是采取孤艇、单线、直航模式,使得无法制订预备方案,也没有保障措施和后勤支援。虽然我国现在国力强大,日本不敢轻举妄动,然而这样的行动方式是拿一个高尚的爱国者的生命去冒险,我不想看见陈毓翔第二。如果计划周全应当……。只有综合以上几种措施才能有效地将人员安全体面地送达目的地,并能够体面的撤离,最终安全抵达出发地。

      行动前参与人员缺乏相应的训练也没有强大的设备保障措施,具体……。

      对钓鱼岛及周围海域的水文、地质、气象资料掌握不全(应当说是严重缺乏),也未对众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进行全面分析。虽有登陆过该岛香港爱国人士参加,但总体感觉还是总结得不够专业、具体、全面。同时,对日本海岸警备队及商业、渔业等船只、飞行器的活动规律不了解,对海洋监测卫星、高空探测气球几乎没有研究过。至于国际海事法律、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日本、台湾相关法规研究得不透彻。但是,我们也不必把事情考虑得如此复杂,现在我国的商业规则就是——得到=胜利,我们只要再加上几点,就能创造经典。

       本人的观点未免偏激,言辞激烈而缺乏人情味,可是我们所面队的对手是不会给我们任何机会的,也没有任何人情味可言。前几天,看见新闻说曾经作为民间对日索赔的领军人物曾先生(我没记错吧)要将保钓商业化。很好,可要小心被人误解为政治目的大于商业,而导致严重的后果,还要准备可能商业、政治两目的皆落空的情况出现,我不能再讲了,还记得那年被禁止活动吗?我几乎忘记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8 12:11: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