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解答中国经济之怪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8 22:45:41
———林毅夫
  过去25年高增长究竟怎么看

  我个人喜欢历史,现在和过去是高度相关的。

  要了解中国的未来,首先要了解中国的过去,当然太久远的过去,谈起来时间会太多,我就谈一个比
较近的过去。过去的25年,以及过去的5年。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

  1987年,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北京。我是国内第一个从国外拿到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回
中国来工作的。当时政府为了鼓励从海外留学回国的,有一个特别政策,回来时可以免税带一辆汽车。那
时汽车关税很高,215%。我带了一辆汽车回来,去北京交通管理部门登记时,交管部门跟我讲,这是全北
京第2辆私人拥有的汽车。可是去年,北京市的家用汽车总量达到200万辆,当中150万辆是私人拥有的。

  过去这25年是非常了不起的25年。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定的目标是20年翻两番,就是平均每年增长7%。
那时全世界没有几个人能相信。因为当时中国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而且其中很多是文盲,我们在人类
历史上还没有看到,这么大的一个农业国家,这么低的发展水平,能够持续每年7%的增长速度达20多年!
中国从1978年到2002年的25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3%;中国的经济规模增加了8.5倍;增速
和实际达到的规模,都远远高于1978年提出的目标。

  衡量一国经济开放度的一个简单指标是贸易依存率。1978年,中国的贸易依存率只有9.5%。但是25年
里,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了30倍,2002年对外贸易依存率50%,在经济大国当中,这是一个不曾看到的数
字。日本是一个贸易强国,对外贸易的依存率只有17%,美国是一个贸易强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也只有
22%。这个过程中,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增长了很多,对周围国家的经济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如1997年、
1998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将人民币不贬值作为一个政策,而且是真的不贬值,对东亚经济很
快地度过金融危机、恢复稳定和增长做了相当大的贡献。

  最近几年,国外一些经济学界和媒体对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数字出现了质疑声。1999年、2000年以
后,国际上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是虚假的。这个观点最早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个
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托马斯·罗斯基提出的,很快在报界得到渲染,后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个非常有地
位的学者也写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尤其是1998年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是7.8%,顶多
只有2%,甚至有人认为是负增长。为什么对中国这几年的经济增长有这么大的问号?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
在1998年以后,出现两个新的经济现象。而这两个经济现象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从未遇到过的。


  这两个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呢?一个是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通货紧缩;一个是在经济高增长的同
时,能源消耗反而下降。

  不能用现有理论模式看中国经济

  1998年后,中国出现一个在改革开放中还不曾有过的新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在其他国家发生的时候,它的经济增长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在政府很强大的财政支持下,
增长率才比零高一点。可是中国从1998年到现在,每年的物价基本上不断下降,但经济增长速度是7.8%,
而且是全世界同时期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为什么中国在通货紧缩的时候还能维持这么高的经济增
长速度?中国在1997年的时候,能源的使用是负增长的,1998年和1999年也是负增长。别国在通货紧缩的
时候经济负增长,在经济增长的时候能源的使用也是高增长,而中国则不是这样。所以国外对中国的统计
数字产生很大的怀疑,认为1998年以后中国官方所讲的每年7%、8%的增长是虚假的。

  是真是假,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是不太容易解读的,国外的怀疑,实际上是用国外现有的理论模式
来套中国造成的。中国是一个转型经济,国外很多现有的经济模型是不适用的。

  过去这几年,中国有通货紧缩千真万确,大家到商店买东西就可以感觉到。

  那么,为什么在通货紧缩的状况下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是负增长,而中国经济却是高速增长呢?在美
国、日本等国家,通常是在出现通货紧缩之前有一段时间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泡沫。当有泡沫时,一般
人的财富是投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如果一个人的财富以房地产或者股票的形式保存,当泡沫很高的
时候,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有钱,那就会产生一个在消费方式上的财富效用,像当时日本国内生产的91%
是满足国内消费。而当国内的财富效用导致大家消费非常多的时候,他就要进行很多投资,满足高财富造
成的高消费,但是到房地产和股票的泡沫破灭,很多人的财富就消失了,负债累累,因为大部分买房地产
是用银行抵押贷款。在这种状况下,消费就会减少,由于财富效用造成的消费减少,在高泡沫的时候所投
资的生产能力就变成了过剩的生产能力,那么过剩的生产能力出现之后,投资也会减少。这样国民经济就
会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但是中国1998年以后出现的通货紧缩却不是这样形成的,因为中国并没有股票市场泡沫的破灭,1998
年以后也没有出现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那么中国的通货紧缩是怎么产生的呢?因为邓小平1992年南方
讲话,带来了一段时间的连续投资高潮。中国从1978年以后每年的投资增长很快,1981年到1985年投资增
长的速度是每年19%,1986年到1990年每年投资的增长是7%,1991年到1995年每年投资的增长是36%!这个
时期,不仅是中国国内的各个领域投资增长很快,外资的增长速度在讲话的影响下也增长得非常快。具体
的例子,1992年以前中国的投资当中,外资比重很小,从来没有超过5%,但在1993年跳到12%,1994年跳
到15%,去年达到22%。这样,国内投资增长和外资增速都非常快,几年下来,中国经济积淀下来的生产能
力增长非常快。就拿这段时间增速较慢的国有经济来讲,如果把1990年的生产能力当作100的话,到了
1995年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了273,而这段时间,非国有企业、民营、三资企业的增长速度比国有企
业都快,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的这四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生产能力增长了两倍多,到了1996年、1997
年,中国就突然从一个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变成了什么东西都过剩了。

  为什么都过剩了?因为我们一般消费的增长受到收入增长的制约,过去几年收入增长每年是7%,可是
生产能力增加了将近200%,而消费增长才50%。中国突然从短缺经济到了过剩经济,这些在外国都不会发
生,所以他们不能解读中国在通货紧缩状况之下产生的结果。由于中国的通货紧缩是生产能力突然提高造
成的,就没有财富效用;而没有财富效用,消费就维持在过去的速度,即每年的增长在4%—8%之间。由于
生产增加得太快,比消费增长高了很多,所以消费能力不能够跟上过剩的生产能力,必然会造成通货的紧
缩。过剩的生产能力之下,物价当然会下降,投资也会受到影响,民营经济的投资从1998年以后比较疲
软,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中国经济的增长,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增发
了8000亿特殊的长期建设国债来启动投资,加上这几年外资增长得比较快,因此投资还是每年以10%的速
度在增长。消费在增长,投资在增长,当然经济能够维持8%左右的增长。中国和外国产生通货紧缩的原
因,一个是来自于消费突然的减少,一个来自于投资的突然增加。这种机制不一样,所以在中国,在物价
下降的情形下,整个国民经济还是相当强劲地增长。———林毅夫
  过去25年高增长究竟怎么看

  我个人喜欢历史,现在和过去是高度相关的。

  要了解中国的未来,首先要了解中国的过去,当然太久远的过去,谈起来时间会太多,我就谈一个比
较近的过去。过去的25年,以及过去的5年。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

  1987年,在美国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北京。我是国内第一个从国外拿到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回
中国来工作的。当时政府为了鼓励从海外留学回国的,有一个特别政策,回来时可以免税带一辆汽车。那
时汽车关税很高,215%。我带了一辆汽车回来,去北京交通管理部门登记时,交管部门跟我讲,这是全北
京第2辆私人拥有的汽车。可是去年,北京市的家用汽车总量达到200万辆,当中150万辆是私人拥有的。

  过去这25年是非常了不起的25年。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定的目标是20年翻两番,就是平均每年增长7%。
那时全世界没有几个人能相信。因为当时中国80%以上的人口是农民,而且其中很多是文盲,我们在人类
历史上还没有看到,这么大的一个农业国家,这么低的发展水平,能够持续每年7%的增长速度达20多年!
中国从1978年到2002年的25年,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3%;中国的经济规模增加了8.5倍;增速
和实际达到的规模,都远远高于1978年提出的目标。

  衡量一国经济开放度的一个简单指标是贸易依存率。1978年,中国的贸易依存率只有9.5%。但是25年
里,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了30倍,2002年对外贸易依存率50%,在经济大国当中,这是一个不曾看到的数
字。日本是一个贸易强国,对外贸易的依存率只有17%,美国是一个贸易强国,对外贸易的依存度也只有
22%。这个过程中,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增长了很多,对周围国家的经济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如1997年、
1998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中国将人民币不贬值作为一个政策,而且是真的不贬值,对东亚经济很
快地度过金融危机、恢复稳定和增长做了相当大的贡献。

  最近几年,国外一些经济学界和媒体对于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数字出现了质疑声。1999年、2000年以
后,国际上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是虚假的。这个观点最早是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个
研究中国经济的学者托马斯·罗斯基提出的,很快在报界得到渲染,后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有个非常有地
位的学者也写了一篇文章,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尤其是1998年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不是7.8%,顶多
只有2%,甚至有人认为是负增长。为什么对中国这几年的经济增长有这么大的问号?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
在1998年以后,出现两个新的经济现象。而这两个经济现象是发达国家在经济快速增长时从未遇到过的。


  这两个新的经济现象是什么呢?一个是在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伴随通货紧缩;一个是在经济高增长的同
时,能源消耗反而下降。

  不能用现有理论模式看中国经济

  1998年后,中国出现一个在改革开放中还不曾有过的新的经济现象———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在其他国家发生的时候,它的经济增长是零增长或者负增长,在政府很强大的财政支持下,
增长率才比零高一点。可是中国从1998年到现在,每年的物价基本上不断下降,但经济增长速度是7.8%,
而且是全世界同时期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为什么中国在通货紧缩的时候还能维持这么高的经济增
长速度?中国在1997年的时候,能源的使用是负增长的,1998年和1999年也是负增长。别国在通货紧缩的
时候经济负增长,在经济增长的时候能源的使用也是高增长,而中国则不是这样。所以国外对中国的统计
数字产生很大的怀疑,认为1998年以后中国官方所讲的每年7%、8%的增长是虚假的。

  是真是假,我个人的看法是:中国是不太容易解读的,国外的怀疑,实际上是用国外现有的理论模式
来套中国造成的。中国是一个转型经济,国外很多现有的经济模型是不适用的。

  过去这几年,中国有通货紧缩千真万确,大家到商店买东西就可以感觉到。

  那么,为什么在通货紧缩的状况下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是负增长,而中国经济却是高速增长呢?在美
国、日本等国家,通常是在出现通货紧缩之前有一段时间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泡沫。当有泡沫时,一般
人的财富是投在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如果一个人的财富以房地产或者股票的形式保存,当泡沫很高的
时候,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有钱,那就会产生一个在消费方式上的财富效用,像当时日本国内生产的91%
是满足国内消费。而当国内的财富效用导致大家消费非常多的时候,他就要进行很多投资,满足高财富造
成的高消费,但是到房地产和股票的泡沫破灭,很多人的财富就消失了,负债累累,因为大部分买房地产
是用银行抵押贷款。在这种状况下,消费就会减少,由于财富效用造成的消费减少,在高泡沫的时候所投
资的生产能力就变成了过剩的生产能力,那么过剩的生产能力出现之后,投资也会减少。这样国民经济就
会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但是中国1998年以后出现的通货紧缩却不是这样形成的,因为中国并没有股票市场泡沫的破灭,1998
年以后也没有出现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灭。那么中国的通货紧缩是怎么产生的呢?因为邓小平1992年南方
讲话,带来了一段时间的连续投资高潮。中国从1978年以后每年的投资增长很快,1981年到1985年投资增
长的速度是每年19%,1986年到1990年每年投资的增长是7%,1991年到1995年每年投资的增长是36%!这个
时期,不仅是中国国内的各个领域投资增长很快,外资的增长速度在讲话的影响下也增长得非常快。具体
的例子,1992年以前中国的投资当中,外资比重很小,从来没有超过5%,但在1993年跳到12%,1994年跳
到15%,去年达到22%。这样,国内投资增长和外资增速都非常快,几年下来,中国经济积淀下来的生产能
力增长非常快。就拿这段时间增速较慢的国有经济来讲,如果把1990年的生产能力当作100的话,到了
1995年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了273,而这段时间,非国有企业、民营、三资企业的增长速度比国有企
业都快,邓小平南方讲话之后的这四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生产能力增长了两倍多,到了1996年、1997
年,中国就突然从一个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变成了什么东西都过剩了。

  为什么都过剩了?因为我们一般消费的增长受到收入增长的制约,过去几年收入增长每年是7%,可是
生产能力增加了将近200%,而消费增长才50%。中国突然从短缺经济到了过剩经济,这些在外国都不会发
生,所以他们不能解读中国在通货紧缩状况之下产生的结果。由于中国的通货紧缩是生产能力突然提高造
成的,就没有财富效用;而没有财富效用,消费就维持在过去的速度,即每年的增长在4%—8%之间。由于
生产增加得太快,比消费增长高了很多,所以消费能力不能够跟上过剩的生产能力,必然会造成通货的紧
缩。过剩的生产能力之下,物价当然会下降,投资也会受到影响,民营经济的投资从1998年以后比较疲
软,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中国经济的增长,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从1998年到现在,中国增发
了8000亿特殊的长期建设国债来启动投资,加上这几年外资增长得比较快,因此投资还是每年以10%的速
度在增长。消费在增长,投资在增长,当然经济能够维持8%左右的增长。中国和外国产生通货紧缩的原
因,一个是来自于消费突然的减少,一个来自于投资的突然增加。这种机制不一样,所以在中国,在物价
下降的情形下,整个国民经济还是相当强劲地增长。
了解中国经济要把握细微变化

  怎样解释经济如此强劲地增长,但能源的消耗在1997、1998、1999年是负增长?

  我大哥在扬州投资一个中型的水泥厂,每年大概生产40万吨。在我大哥的水泥厂未投资之前,当地有
3个小水泥厂,是立窑式的,很旧的传统技术,这3个水泥厂的总产量是18万吨。年产40万吨的水泥厂能源
的使用只有原来那3个小水泥厂的70%。可想而知,我大哥的水泥厂建成以后,其他的3家就关闭了。产量
增加了两倍多,可是能源使用只有过去的70%。这个情形在1996、1997年以后在中国发生得非常多,产量
增加很多,经济还在增长,而在结构转变的过程中,能源的使用是负增长。

  过去中国是短缺经济,很多东西买不到,要生产出来就有人买,因而在80年代,中国经济有个很特殊
的现象叫做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农民投资的,投入不高,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也不高,但在当时是农
村致富的最主要手段。短缺经济下,乡镇企业投资少,技术要求低,产品质量也低,可产品都卖得出。到
了90年代中后期,经过投资的高速增长,生产能力过剩了,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当中很多是新增生产力,相
当的部分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通常他们技术水平都比较高,产品质量也高。在过剩的状况下,有些企
业必须退出生产,而那些质量差、技术低的乡镇企业自然首先破产退出。由此形成经济增长块里结构的变
化,能源的使用相应减少。国外在了解中国经济的时候,这些细微但却是深刻的变化不太容易把握,所以
他们不理解别国在通货紧缩时经济负增长,中国却高增长,别人高增长时能源使用高增长,中国能源使用
还下降?这是因为不了解中国是一个转型经济的原因造成的。中国过去的这25年,1998年以后的这5年,
经济的高速增长是千真万确的。

  未来20年高增长完全有可能

  人们更关心的是,在未来10年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将会是什么样?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完
全有可能保持过去25年大约相等,即每年8%左右的速度。当然会有所起伏,但是总体上来讲,保持8%—
10%的速度是完全可能的。

  研究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最重要看的是三个方面:第一是这个国家要素增加的速度的可能性是
多少。要素当中,土地是不会增加的,劳动力增加受人口制约,重要的是资本的积累速度可能会怎样;第
二是产业结构增加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同样的要素用来生产从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转移到附加值比较高的
产品的时候,即使各种要素不增加,经济也增长;第三是技术。同样的产业,技术水平提高了,经济也能
发展。

  在上述三个方面中,技术最重要。

  第一点,资本增加的可能性受技术的变迁制约。如果技术不增长,不断地增加资本,会产生投资报酬
递减,投资的意愿会越来越低,所以投资的意愿有多高,决定于这个经济技术变迁的速度有可能多快。

  第二点,结构变迁的可能性同样受到技术变迁的制约。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就不会有新的附加值更高
的产业部门;如果技术变迁快,新的高附加值的部门不断涌现,经济增长的可能性就从结构变化当中获得
很多机会。

  技术变迁有两种来源,一是自己发明,一是引进。跟发达国家收入水平的差距,其实就是技术水平上
的差距。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到底应该用哪种方式来取得技术的变迁比较好呢?关键
要看成本。引进技术,相对来说,投入是低的,风险也是小的。实际上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否真正地利用
技术差距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就在于能不能很好地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引进外国的技术,推
进快速的技术创新。

  我做过很多研究,比如说东亚经济,日本“为什么二战之后能够成为惟一的一群真正赶上发达或者缩
小国家差距的新兴工业经济呢?我想关键在于,都在发展的某一个阶段,比较好地利用了比较优势,比较
好地利用了引进新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实际上在80年代之前,有多少新技术是日本发明的?
不能说没有,但是比重不大。

  对中国来讲,实际上也是这样子的。我们在1978年以前是一个封闭经济,很多技术不能够从国外引
进,只能自己发明了。固然卫星可以发射了,原子弹可以试爆了,但是技术更新的成本非常高,所以中国
在1978年以前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慢,质量也不好。从1978年以后,中国开始开放经济,开始从国外引进
新技术,所以中国取得了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由此引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走技术变迁的经济发展道路尽管是对的,但这条道路还能走多远
呢?

  一般来说,理论只能告诉我们这条道路的影响是正的还是负的,这个影响的量有多大,这个影响能有
多远,我们只能从经验来看。倘若从经验来看,我觉得日本是个很好的可以作为比较的经验。中国现在的
经济跟日本1960年前后的那段时间相接近。从几个指标来看,比如生命预期、卫生条件、恩格尔系数等
等。1960年,日本男人的寿命68岁,女人73岁,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男68岁,女72岁。还有另外一个指
标,婴儿死亡率,其实也包含卫生条件。日本在1960年婴儿死亡率是3.1%,中国在2000年的时候也是3.1
%,在同一个水平。再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1960年,日本农业占GDP的16.7%,中国在2000年
是15.9%。另外一个指标是恩格尔系数。日本在1960年,城市里每个人每赚100元消费38.8元在食品上面,
中国在2000年是39.2元。从这么多社会指标来看,中国现在的经济大体相当于日本在1960年的时候。日本
从1960年开始同样的高速增长,而且维持了将近30年的增长,到1988年的时候,日本人均收入赶上美国。


  我个人虽然不敢如此乐观地期望,到2030年时中国的人均收入能赶上美国,但我相信从日本的经验来
看,加上人民币的币值变化,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一半不是不可能的。如果到时达到一
半,中国人口是美国的5倍,中国的整体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2.5倍!这个市场当然会是全世界最大的市
场,这个市场也是所有投资者所希望有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