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的刑具熨斗 专用于熨烫肌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9:32:21
欧洲人17世纪的女人熨烫衣服要特别小心,因为她们要使用一块沉重的“平底铁”在火中或热金属板上加热以后才可熨烫衣服,但这种熨烫容易把铁弄得太热而烧焦衣服,甚至弄伤自己。

  而此时的中国妇女们,恐怕就比她们幸运多了。因为早在汉代熨斗就已经发明,并且在千多年里不断改进。熨斗最初的样子是长柄、圆口、微弧底,口径多在10-15cm,柄长多在20-25cm。随着使用方法的改进,熨斗由实心长柄逐渐改为空心短柄,再加木把手,底部也由微弧改为平底,形状由盆形变为斗形。熨斗变得更节省原材料,更节省熨衣时间,保热时间更长。

  不得回避的是,中国人发明熨斗本不是用于熨衣服的,它是作为刑具而发明的,专门用于熨烫人的肌肤。用来熨衣服的熨斗成为日常用品的,是在中国的汉代(公元2年)时候。晋代的《杜预集》上写道:“药杵、澡盆、熨斗……皆民间之急用也。

  那时候人们把熨斗叫“火斗”、“金斗”的。因为古时的熨斗不是用电,而是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等熨斗底部热得烫了手以后再使用,所以又叫做“火斗”。“金斗”则是指非常精致的熨斗,不是一般的民间用品,只有皇亲贵族才能享用。《东宫纪事》记载,皇太子纳妃,有金涂熨斗三枚。梁简文帝《和徐录事见内人做卧具诗》有“熨斗金涂色,簪管白牙缠”句。

  这些炭火熨斗,以铜质、铁质的居多,铜质的要比铁质的熨斗价高。烙铁熨斗烙铁熨斗比较平民化,制作比较粗糙,只有一种专门熨领口的做工精巧。此外还有一种带夹心的熨斗,使用时先把里面的“心”烧热,然后放进去,接着就可以熨衣服了。

  唐代是中国国熨斗盛行的时期,因为当时丝织业非常发达,加之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足,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讲究穿衣打扮,所以,熨斗熨衣在上至君主,下及黎庶中已相当普遍。这种普遍的行为又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入诗入画,使我们得以了解古人熨衣的情况。

  可是在已发掘的唐墓中,很少有熨斗出土,无论是陶制的明器还是铜铁制的实用器,这在熨衣盛行的唐代有点不可思议。

  陕西省乾县城北的梁山上出土了唐朝时期的三件三彩熨斗。这是乾陵陪葬墓之一懿德太子墓的陪葬品。该熨斗通体施月白色底釉,上点以绿斑,并夹杂赭釉色。这种点彩工艺在唐三彩中运用比较广泛,点施的彩斑在色底上交融汇合,流淌自然,产生五彩斑斓的效果。该熨斗器形完整,做工精良,不失为一件唐三彩精品。欧洲人17世纪的女人熨烫衣服要特别小心,因为她们要使用一块沉重的“平底铁”在火中或热金属板上加热以后才可熨烫衣服,但这种熨烫容易把铁弄得太热而烧焦衣服,甚至弄伤自己。

  而此时的中国妇女们,恐怕就比她们幸运多了。因为早在汉代熨斗就已经发明,并且在千多年里不断改进。熨斗最初的样子是长柄、圆口、微弧底,口径多在10-15cm,柄长多在20-25cm。随着使用方法的改进,熨斗由实心长柄逐渐改为空心短柄,再加木把手,底部也由微弧改为平底,形状由盆形变为斗形。熨斗变得更节省原材料,更节省熨衣时间,保热时间更长。

  不得回避的是,中国人发明熨斗本不是用于熨衣服的,它是作为刑具而发明的,专门用于熨烫人的肌肤。用来熨衣服的熨斗成为日常用品的,是在中国的汉代(公元2年)时候。晋代的《杜预集》上写道:“药杵、澡盆、熨斗……皆民间之急用也。

  那时候人们把熨斗叫“火斗”、“金斗”的。因为古时的熨斗不是用电,而是把烧红的木炭放在熨斗里,等熨斗底部热得烫了手以后再使用,所以又叫做“火斗”。“金斗”则是指非常精致的熨斗,不是一般的民间用品,只有皇亲贵族才能享用。《东宫纪事》记载,皇太子纳妃,有金涂熨斗三枚。梁简文帝《和徐录事见内人做卧具诗》有“熨斗金涂色,簪管白牙缠”句。

  这些炭火熨斗,以铜质、铁质的居多,铜质的要比铁质的熨斗价高。烙铁熨斗烙铁熨斗比较平民化,制作比较粗糙,只有一种专门熨领口的做工精巧。此外还有一种带夹心的熨斗,使用时先把里面的“心”烧热,然后放进去,接着就可以熨衣服了。

  唐代是中国国熨斗盛行的时期,因为当时丝织业非常发达,加之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富足,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讲究穿衣打扮,所以,熨斗熨衣在上至君主,下及黎庶中已相当普遍。这种普遍的行为又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题材,入诗入画,使我们得以了解古人熨衣的情况。

  可是在已发掘的唐墓中,很少有熨斗出土,无论是陶制的明器还是铜铁制的实用器,这在熨衣盛行的唐代有点不可思议。

  陕西省乾县城北的梁山上出土了唐朝时期的三件三彩熨斗。这是乾陵陪葬墓之一懿德太子墓的陪葬品。该熨斗通体施月白色底釉,上点以绿斑,并夹杂赭釉色。这种点彩工艺在唐三彩中运用比较广泛,点施的彩斑在色底上交融汇合,流淌自然,产生五彩斑斓的效果。该熨斗器形完整,做工精良,不失为一件唐三彩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