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的自尊和极度的自卑其实是一回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0:55:53
(1),
《新闻周刊》:九成美国人认为弗大血案与韩国无关

韩国朝鲜日报驻华盛顿特派记者 许容范 (2007.04.24 11:32)

△△社报道说,截至目前,至少有三名女性吐露说赵承熙曾纠缠她们。赵承熙与现实生活中极端沉默寡言的姿态不同,在网上的表现非常活跃,以发送奇怪的电脑信息的方式纠缠这些女性。

另外,时事周刊《新闻周刊》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击案实施了询问韩国是否有责任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回答者中有90%回答说,韩国与此次血案没有关联。回答韩国有责任的人只有7.2%。
链接: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category/cho/cho-0.html

(2),
[记者手册]韩国人偏偏道歉,这是何苦呢?

华盛顿=本报记者 韩贤佑 (2007.04.23 17:46) 4月21日在首尔市政府广场举行了追悼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罹难者烛光集会,此消息一传到美国,住在华盛顿地区的韩人无奈地说“你们这是何苦呢!”当总统三次表示哀悼,韩国驻美大使竟然表示禁食32天,还有传出要募捐和政府要派吊唁团的传闻时,他们的反应都一样,就是说韩国人为什么搞得好像自己就是加害人。

至少表面上从美国人的脸上看不出对韩国人的怨恨。《费城问询报》甚至发表社论说,“韩国人,请你们不要再道歉”。美国媒体从21日起索性把赵承熙的名字改标为美式的“承熙赵”。

美国人的反应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对教育、社会系统的批判,因为曾几次发现赵承熙的异常征候却没有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防止。二是对因此事件会加强枪械管制的不满。

链接: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category/cho/cho-0.html


(3),
美舆论安慰这不是人种问题,韩人还是心有不安

朝鲜日报驻华盛=本报记者 韩贤佑 (2007.04.20 13:45)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韩国城Annandale的一所高中里提供翻译和咨询服务的侨胞安某(女,47岁)在枪击惨案发生后于18日(当地时间)首次来到学校。她不敢看美国老师的脸,感到非常难为情,但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教师们却先抓住她的手说:“这不是你感到抱歉的事情。这是允许携带枪支的美国面临的问题,不是韩国人的问题。”

美国国内对弗大枪击事件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成熟起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主要媒体将案件分析的重点集中在“携带枪支制度”上进行报道后,传媒人士协会和研究机构等也于19日纷纷主张:“不能扩大为人种问题。”

链接: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category/cho/cho-0.html

(4),
请韩国人不要杞人忧天

斯科特-柏格森

笔者作为已经在韩国生活第10个年头的美国人,认为枪击案与韩国及韩国的民主主义情绪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韩国人想象弗大血案可能对韩国造成的影响,一方面感到好奇,另一方面却又感到担忧,殊不知这种反应本身暴露了浅薄的民族主义,而这种民族主义已经在韩国蔓延甚广。

当调查显示枪击案凶手是1992年移民到美国的韩国人时,韩国国内大体上出现了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是,对自私、野蛮的罪行感到震惊,从内心对遇害者感到惋惜。这是很自然的反应。

但第二种反应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些人考虑此案可能对韩国的对外形象和韩美关系造成影响,并且担心此事引起美国国内的反韩情绪,并对韩国免签证计划产生影响。弘益大学的一位教师曾对我说“韩国的对外形象会受损,旅美韩裔真是可怜”,这样的发言就属于第二种反应。

在韩国发行的某英文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韩国人害怕反韩浪潮(Koreans Fearful of Racial Backlash)》。文章引用了韩国外交通商部官员的发言:本次事件可能严重损害韩国作为世界第十一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形象,令人非常担忧。韩国驻美大使李泰植甚至会见华盛顿韩裔,并表示:“韩人社会应该回顾过去,创造一个再度融合到美国主流社会中的机会。”他还提议说:“作为对枪击事件的反省,我们一起绝食吧。”

这真让人莫名其妙,笔者真想问一问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这件事中,最重要的只有两点:第一是遇害者的家人和朋友,第二是美国大众。这起案件与韩国人和韩民族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要知道,韩国并不是世界的中心。真的很希望韩国能看清现实。

当然,也不是不能理解蕴含在这种反应背后的情感。因为,很多韩国人至今没有忘记2002年两个十多岁的女初中生在议政府被美军装甲车轧死的“孝淳、美善”事件发生后,几个月来韩国人所表现出的反应。所以他们担心美国大众也会产生类似的人种厌恶情绪。但这种见解只不过是以自己的文化标准衡量他国文化的结果。这种见解才是韩国人真正需要认真思考的,因为它能带给韩国人的启示远远多于发生在美国的这次枪击案。

美国的主流媒体并没有关注凶手的国籍。在这一点上,美国大众也一样。对于美国媒体而言,凶手的国籍只不过是凶手是英语系学生、平时不合群、曾经骚扰女同学等可能对案件产生影响的个人特征之一。

从凶手留下的遗书中出现的“富人家的孩子们”、“放荡”之类单词考虑,阶层危机感和挫折感反而是比国籍更重要的原因。

韩国人问“弗大血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其实是在问“我们的形象是不是会受损?”可以说,提出这种问题的做法本身是一种自恋症的极致表现。这些人不愿意直视事件的本质,在客观事件上试图套上自己的问题和忧虑。目前,真正需要的只是真挚的情感,应该暂时撇开个人忧虑,多为惨案的遇害者考虑。除此之外,不需要再做别的什么。

我们现在需要的并不是浅薄的民族主义。需要对韩半岛之外的世界付出世界主义性和关爱人类的情感。如果凶手不局限在狭隘的个人世界,哪怕对别人付出一点点情感,也不至于酿成这样的悲剧。

(5)
美《时代》周刊:韩国人对弗大血案产生集体负罪感

朝鲜日报记者 辛容宽 (2007.04.21 12:13) 美国的各大媒体报道说,对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惨案,韩国人产生了集体责任意识。

美国《时代》周刊在题为《韩国的集体负罪意识》的报道中分析说,虽然大多数韩国人不把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赵承熙当作“典型”的韩国人,但是在集体优先于个人的韩国民族主义观点上,显示出集体哀悼和负罪的意识。《时代》引用出版关于韩国人的书籍的麦克-布林(Breen)的话解释说这是“集体性责任观念”,并作为典型事例举出了韩国驻美大使李泰植提议“绝食32天”一事。《时代》还指出,这种充满民族主义的反应就像2002年美善、孝顺美军装甲车撞死事件引发的反美情绪一样,还体现为集体排斥意识。

《洛杉矶时报》于19日报道说,对韩人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和羞耻感不无过头之处,通过这样的大型事件产生的复杂情感可在许多少数民族居民身上轻易找到。

《洛杉矶时报》对洛杉矶地区的韩人社会在凶手确定为赵承熙之后举行烛光礼拜一事分析说,这种做法反而有可能引起混乱。该报还指出:“因为一个精神异常的人在大学开枪杀人,韩人当作是自己的过错的想法非常浅薄。”该报分析说,但是这种现象也体现出在美国国内对于包括韩人在内的少数民族的偏见和成见依然存在。
链接: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category/cho/cho-0.html

(6),
弗大血案后韩人社会充斥各种流言蜚语

本报驻华盛顿特派记者 许容范 (2007.04.21 10:42)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虽然已被证实与“韩国人”无关,只是一个具有精神病历的人的极端性的个人行为,但韩人社会依然人心惶惶。

在凶手赵承熙的家所在的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郡的韩人密集区,“据说超市的销售额减少了一半”、“据说在韩人城商街前挂上了写有‘韩国人回家’的条幅”等各种传闻正在蔓延。

在华盛顿近郊的“安那德韩国城”经营了很多年S饼干店的柳成勋说:“虽然传出了我们店的玻璃窗被打碎的传闻,但这根本不是事实。”他还称:“这种流言蜚语持续扩散下去,担心会产生不利影响。”华盛顿韩人联合会方面表示,还出现了为应对针对韩人进行报复性攻击的可能性,警方全副武装的传闻,但后来也被确认为是谣言。此次事件发生之后,在密歇根州还出现了10多辆现代、起亚汽车被严重破坏的报道。现代汽车华盛顿分公司方面表示:“那是与此次事件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但在传出去的过程中发生了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的荒唐事情。”

随着流言蜚语到处流传,旅美韩裔们都避免外出,甚至暂时不让子女去上学,心理上正在大幅萎缩。“据说美国白人学生向韩国学生吐口水”、“据说展开肉搏战缝了好几针”等传闻扩散,让父母们的心焦躁不安。

华盛顿韩人联合会方面推进开设举报热线电话,如果出现流言蜚语就自行确认是否属实,然后拨打电话告知。
链接: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category/cho/cho-0.html

——————————————————————————————————————————————————

老说这山那水的都是自己的,可出了事情,受害者没多少脾气,自己倒先害怕起来,还不是骨子里那份低人一头的自卑感在作祟?(1),
《新闻周刊》:九成美国人认为弗大血案与韩国无关

韩国朝鲜日报驻华盛顿特派记者 许容范 (2007.04.24 11:32)

△△社报道说,截至目前,至少有三名女性吐露说赵承熙曾纠缠她们。赵承熙与现实生活中极端沉默寡言的姿态不同,在网上的表现非常活跃,以发送奇怪的电脑信息的方式纠缠这些女性。

另外,时事周刊《新闻周刊》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击案实施了询问韩国是否有责任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回答者中有90%回答说,韩国与此次血案没有关联。回答韩国有责任的人只有7.2%。
链接: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category/cho/cho-0.html

(2),
[记者手册]韩国人偏偏道歉,这是何苦呢?

华盛顿=本报记者 韩贤佑 (2007.04.23 17:46) 4月21日在首尔市政府广场举行了追悼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罹难者烛光集会,此消息一传到美国,住在华盛顿地区的韩人无奈地说“你们这是何苦呢!”当总统三次表示哀悼,韩国驻美大使竟然表示禁食32天,还有传出要募捐和政府要派吊唁团的传闻时,他们的反应都一样,就是说韩国人为什么搞得好像自己就是加害人。

至少表面上从美国人的脸上看不出对韩国人的怨恨。《费城问询报》甚至发表社论说,“韩国人,请你们不要再道歉”。美国媒体从21日起索性把赵承熙的名字改标为美式的“承熙赵”。

美国人的反应可概括为两点。一是对教育、社会系统的批判,因为曾几次发现赵承熙的异常征候却没有采取适当措施加以防止。二是对因此事件会加强枪械管制的不满。

链接: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category/cho/cho-0.html


(3),
美舆论安慰这不是人种问题,韩人还是心有不安

朝鲜日报驻华盛=本报记者 韩贤佑 (2007.04.20 13:45)

在美国弗吉尼亚州韩国城Annandale的一所高中里提供翻译和咨询服务的侨胞安某(女,47岁)在枪击惨案发生后于18日(当地时间)首次来到学校。她不敢看美国老师的脸,感到非常难为情,但在她不知所措的时候,教师们却先抓住她的手说:“这不是你感到抱歉的事情。这是允许携带枪支的美国面临的问题,不是韩国人的问题。”

美国国内对弗大枪击事件的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成熟起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主要媒体将案件分析的重点集中在“携带枪支制度”上进行报道后,传媒人士协会和研究机构等也于19日纷纷主张:“不能扩大为人种问题。”

链接: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category/cho/cho-0.html

(4),
请韩国人不要杞人忧天

斯科特-柏格森

笔者作为已经在韩国生活第10个年头的美国人,认为枪击案与韩国及韩国的民主主义情绪没有任何关系。但是,韩国人想象弗大血案可能对韩国造成的影响,一方面感到好奇,另一方面却又感到担忧,殊不知这种反应本身暴露了浅薄的民族主义,而这种民族主义已经在韩国蔓延甚广。

当调查显示枪击案凶手是1992年移民到美国的韩国人时,韩国国内大体上出现了两种反应。第一种反应是,对自私、野蛮的罪行感到震惊,从内心对遇害者感到惋惜。这是很自然的反应。

但第二种反应却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些人考虑此案可能对韩国的对外形象和韩美关系造成影响,并且担心此事引起美国国内的反韩情绪,并对韩国免签证计划产生影响。弘益大学的一位教师曾对我说“韩国的对外形象会受损,旅美韩裔真是可怜”,这样的发言就属于第二种反应。

在韩国发行的某英文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韩国人害怕反韩浪潮(Koreans Fearful of Racial Backlash)》。文章引用了韩国外交通商部官员的发言:本次事件可能严重损害韩国作为世界第十一经济大国的地位和形象,令人非常担忧。韩国驻美大使李泰植甚至会见华盛顿韩裔,并表示:“韩人社会应该回顾过去,创造一个再度融合到美国主流社会中的机会。”他还提议说:“作为对枪击事件的反省,我们一起绝食吧。”

这真让人莫名其妙,笔者真想问一问到底是什么意思。在这件事中,最重要的只有两点:第一是遇害者的家人和朋友,第二是美国大众。这起案件与韩国人和韩民族根本扯不上任何关系。要知道,韩国并不是世界的中心。真的很希望韩国能看清现实。

当然,也不是不能理解蕴含在这种反应背后的情感。因为,很多韩国人至今没有忘记2002年两个十多岁的女初中生在议政府被美军装甲车轧死的“孝淳、美善”事件发生后,几个月来韩国人所表现出的反应。所以他们担心美国大众也会产生类似的人种厌恶情绪。但这种见解只不过是以自己的文化标准衡量他国文化的结果。这种见解才是韩国人真正需要认真思考的,因为它能带给韩国人的启示远远多于发生在美国的这次枪击案。

美国的主流媒体并没有关注凶手的国籍。在这一点上,美国大众也一样。对于美国媒体而言,凶手的国籍只不过是凶手是英语系学生、平时不合群、曾经骚扰女同学等可能对案件产生影响的个人特征之一。

从凶手留下的遗书中出现的“富人家的孩子们”、“放荡”之类单词考虑,阶层危机感和挫折感反而是比国籍更重要的原因。

韩国人问“弗大血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其实是在问“我们的形象是不是会受损?”可以说,提出这种问题的做法本身是一种自恋症的极致表现。这些人不愿意直视事件的本质,在客观事件上试图套上自己的问题和忧虑。目前,真正需要的只是真挚的情感,应该暂时撇开个人忧虑,多为惨案的遇害者考虑。除此之外,不需要再做别的什么。

我们现在需要的并不是浅薄的民族主义。需要对韩半岛之外的世界付出世界主义性和关爱人类的情感。如果凶手不局限在狭隘的个人世界,哪怕对别人付出一点点情感,也不至于酿成这样的悲剧。

(5)
美《时代》周刊:韩国人对弗大血案产生集体负罪感

朝鲜日报记者 辛容宽 (2007.04.21 12:13) 美国的各大媒体报道说,对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惨案,韩国人产生了集体责任意识。

美国《时代》周刊在题为《韩国的集体负罪意识》的报道中分析说,虽然大多数韩国人不把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赵承熙当作“典型”的韩国人,但是在集体优先于个人的韩国民族主义观点上,显示出集体哀悼和负罪的意识。《时代》引用出版关于韩国人的书籍的麦克-布林(Breen)的话解释说这是“集体性责任观念”,并作为典型事例举出了韩国驻美大使李泰植提议“绝食32天”一事。《时代》还指出,这种充满民族主义的反应就像2002年美善、孝顺美军装甲车撞死事件引发的反美情绪一样,还体现为集体排斥意识。

《洛杉矶时报》于19日报道说,对韩人社会产生的巨大冲击和羞耻感不无过头之处,通过这样的大型事件产生的复杂情感可在许多少数民族居民身上轻易找到。

《洛杉矶时报》对洛杉矶地区的韩人社会在凶手确定为赵承熙之后举行烛光礼拜一事分析说,这种做法反而有可能引起混乱。该报还指出:“因为一个精神异常的人在大学开枪杀人,韩人当作是自己的过错的想法非常浅薄。”该报分析说,但是这种现象也体现出在美国国内对于包括韩人在内的少数民族的偏见和成见依然存在。
链接: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category/cho/cho-0.html

(6),
弗大血案后韩人社会充斥各种流言蜚语

本报驻华盛顿特派记者 许容范 (2007.04.21 10:42)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虽然已被证实与“韩国人”无关,只是一个具有精神病历的人的极端性的个人行为,但韩人社会依然人心惶惶。

在凶手赵承熙的家所在的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郡的韩人密集区,“据说超市的销售额减少了一半”、“据说在韩人城商街前挂上了写有‘韩国人回家’的条幅”等各种传闻正在蔓延。

在华盛顿近郊的“安那德韩国城”经营了很多年S饼干店的柳成勋说:“虽然传出了我们店的玻璃窗被打碎的传闻,但这根本不是事实。”他还称:“这种流言蜚语持续扩散下去,担心会产生不利影响。”华盛顿韩人联合会方面表示,还出现了为应对针对韩人进行报复性攻击的可能性,警方全副武装的传闻,但后来也被确认为是谣言。此次事件发生之后,在密歇根州还出现了10多辆现代、起亚汽车被严重破坏的报道。现代汽车华盛顿分公司方面表示:“那是与此次事件完全没有关系的事情,但在传出去的过程中发生了将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的荒唐事情。”

随着流言蜚语到处流传,旅美韩裔们都避免外出,甚至暂时不让子女去上学,心理上正在大幅萎缩。“据说美国白人学生向韩国学生吐口水”、“据说展开肉搏战缝了好几针”等传闻扩散,让父母们的心焦躁不安。

华盛顿韩人联合会方面推进开设举报热线电话,如果出现流言蜚语就自行确认是否属实,然后拨打电话告知。
链接: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category/cho/cho-0.html

——————————————————————————————————————————————————

老说这山那水的都是自己的,可出了事情,受害者没多少脾气,自己倒先害怕起来,还不是骨子里那份低人一头的自卑感在作祟?
比较赞同:D 物极必反
韩国人的劣根性
支持这个题目.......
极度的自尊透露出骨子里极度的自卑
极度的自大掩饰内心的虚弱,
楼主标题起得好
一针见血
都怀疑楼主是否被TG洗过脑了.;P ;P ;P
极度自尊的同时也往往是极度自卑啊...
人的两面性
咿呀,如果是中国的,估计就是开始批判tg的教育了,哪怕只是在国内上过幼儿园;P
原帖由 叶禾 于 2007-4-25 03:12 发表
咿呀,如果是中国的,估计就是开始批判tg的教育了,哪怕只是在国内上过幼儿园;P

:D :D :D :D
正是由于自卑所以总是想显示“优越感”嘛
请教个问题,
个案的出现是否需要对社会进行反思呢,
毕竟个体差异很大,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归咎为教育啊,社会环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