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 朱元璋:杀了孟子这老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6:36:30
朱元璋:杀了孟子这老儿
作者:瑞坻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001    更新时间:2005-8-4   
  
和朱元璋本人比较接近的画像(历史风云网配)
朱元璋的确想要杀死孟子.那是在他读完《孟子》,勃然震怒后不由自主地真情流露.尽管他也知道孟子是一千七百年前的古人,还被后人追尊为”亚圣”,但他实在无法忍受孟子的主张和他在人们心中的影响。
据历史文献记载:一天,朱元璋读《孟子》,其中的一些话让他感到越来越不舒服,他把书摔在地上,恶狠狠的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当时正赶上对古代先贤哲人的祭祀活动,朱元璋当即下达旨意,取消对孟子的配享和供奉。第二天,主管天文的官员奏报说文星黯淡无光,朱元璋心生疑虑。于是,又命令恢复孟子在文庙中的地位和待遇。
朱元璋初登皇帝宝座不久,他就恢复了被元朝荒废了的科举制度,使那些读书人又有了通过考试进入仕途的可能。而且,他觉得,为了重建混乱已久的社会秩序,儒家的那套“三纲五常”还是应该大力的灌输和提倡。因此,他发明了一套新的考试方法:八股取士。考试作文是要把文章分为八个部分,要有层次,有文采的用诗歌,散文的语言和情调来表达自己对儒家经典的某一个主题的理解。他以为靠这个形式考政治科目,既反映参加考试者的语言文字水平,更重要的事,也可以督促读书人熟读儒家经典,提高他们的伦理道德素质,加强它们效忠王朝的忠君自觉性。出于这个考虑,此后明朝的考试题基本以儒家著作中的语句来命题,。不过,因为朱元璋讨厌孟子,就连读书人手里的课本“四书”中的《孟子》都不是全本,而是名叫《孟子》的删节本。删掉部分多是朱元璋不喜欢的,当然,这删掉的部分也就不用来考试。
其实,在朱元璋以前的皇帝,总是表现得对孔孟非常尊重。那不仅是把自己装扮得很有文化,有修养,也是为了向天下陈民表明在其正在实践儒家的爱民如子,以百姓为重的有道之君的形象。因为,在儒家的主张中,最重要的就是皇帝和做高官的以百姓根本,只有有德行的皇帝和官员才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然而,朱元璋这个当过放牛娃,曾沿街乞讨的小和尚,穷的九死一生,受尽屈辱,才被迫无奈拉队伍早饭,居然能幸运当上皇上的人,哪里能相信老百姓的重要。连那些她看着不顺眼的,被认为威胁皇权的有功之臣让他杀的人头滚滚。所以,当他看到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气得眼冒珠子才怪!现在他决定不杀孟子,杀他的书!
于是,一些文人在朱元璋的强迫下,开始肢解他们奉为经典的《孟子》。他们辛苦的删了一遍又一遍。既怕皇帝不满意自己替孟子掉了脑袋,又担心损害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和信仰。参加这个工作的文官钱宰疲劳之际,吟了一首歪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园田乐,一觉睡到饭熟时。”结果还被朱元璋的特务告了密,认为他心中有怨气,吓得他无地自容。在另一个文人刘三吾的手中,《孟子》最后被删掉了85条。
这件事具有明显的象征性意义。朱元璋已不再需要知识分子出谋划策。江山本已坐稳,可有知识的人对他的统治总好吹毛求疵,好同气相求,好呼朋引类。他开始厌恶知识分子,并以文字狱大开杀戒;他对儒家的主张并不真心推崇,当然对什么圣贤或权威根本就不放在眼中。它开启了一个唯个人意志的政治强权对抗民本传统和精英政治的时代。明朝的“无善政”从此开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录入:金闿然    责任编辑:无路可逃
朱元璋:杀了孟子这老儿作者:瑞坻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1001    更新时间:2005-8-4      和朱元璋本人比较接近的画像(历史风云网配)朱元璋的确想要杀死孟子.那是在他读完《孟子》,勃然震怒后不由自主地真情流露.尽管他也知道孟子是一千七百年前的古人,还被后人追尊为”亚圣”,但他实在无法忍受孟子的主张和他在人们心中的影响。
据历史文献记载:一天,朱元璋读《孟子》,其中的一些话让他感到越来越不舒服,他把书摔在地上,恶狠狠的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当时正赶上对古代先贤哲人的祭祀活动,朱元璋当即下达旨意,取消对孟子的配享和供奉。第二天,主管天文的官员奏报说文星黯淡无光,朱元璋心生疑虑。于是,又命令恢复孟子在文庙中的地位和待遇。
朱元璋初登皇帝宝座不久,他就恢复了被元朝荒废了的科举制度,使那些读书人又有了通过考试进入仕途的可能。而且,他觉得,为了重建混乱已久的社会秩序,儒家的那套“三纲五常”还是应该大力的灌输和提倡。因此,他发明了一套新的考试方法:八股取士。考试作文是要把文章分为八个部分,要有层次,有文采的用诗歌,散文的语言和情调来表达自己对儒家经典的某一个主题的理解。他以为靠这个形式考政治科目,既反映参加考试者的语言文字水平,更重要的事,也可以督促读书人熟读儒家经典,提高他们的伦理道德素质,加强它们效忠王朝的忠君自觉性。出于这个考虑,此后明朝的考试题基本以儒家著作中的语句来命题,。不过,因为朱元璋讨厌孟子,就连读书人手里的课本“四书”中的《孟子》都不是全本,而是名叫《孟子》的删节本。删掉部分多是朱元璋不喜欢的,当然,这删掉的部分也就不用来考试。
其实,在朱元璋以前的皇帝,总是表现得对孔孟非常尊重。那不仅是把自己装扮得很有文化,有修养,也是为了向天下陈民表明在其正在实践儒家的爱民如子,以百姓为重的有道之君的形象。因为,在儒家的主张中,最重要的就是皇帝和做高官的以百姓根本,只有有德行的皇帝和官员才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护。然而,朱元璋这个当过放牛娃,曾沿街乞讨的小和尚,穷的九死一生,受尽屈辱,才被迫无奈拉队伍早饭,居然能幸运当上皇上的人,哪里能相信老百姓的重要。连那些她看着不顺眼的,被认为威胁皇权的有功之臣让他杀的人头滚滚。所以,当他看到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不气得眼冒珠子才怪!现在他决定不杀孟子,杀他的书!
于是,一些文人在朱元璋的强迫下,开始肢解他们奉为经典的《孟子》。他们辛苦的删了一遍又一遍。既怕皇帝不满意自己替孟子掉了脑袋,又担心损害了自己心中的偶像和信仰。参加这个工作的文官钱宰疲劳之际,吟了一首歪诗:“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园田乐,一觉睡到饭熟时。”结果还被朱元璋的特务告了密,认为他心中有怨气,吓得他无地自容。在另一个文人刘三吾的手中,《孟子》最后被删掉了85条。
这件事具有明显的象征性意义。朱元璋已不再需要知识分子出谋划策。江山本已坐稳,可有知识的人对他的统治总好吹毛求疵,好同气相求,好呼朋引类。他开始厌恶知识分子,并以文字狱大开杀戒;他对儒家的主张并不真心推崇,当然对什么圣贤或权威根本就不放在眼中。它开启了一个唯个人意志的政治强权对抗民本传统和精英政治的时代。明朝的“无善政”从此开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感谢您的支持 文章录入:金闿然    责任编辑:无路可逃
从这一点而言
朱元璋不是一个有良心的独裁者
一个真正有良心的独裁者应该同意孟子的那句话
并且引为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