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少将表态称绝对不可能参与起草中国军力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4:38:0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李烨

  《华盛顿时报》3月23日刊登该报记者比尔·格茨的一篇报道,称“五角大楼即将完成有关向国会递交中国年度军力报告的工作。然而,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这项工作有一个不同之处,即中国解放军派了两个军事代表团赴美,协助美国国防部起草中国军力报告”。这篇《华盛顿时报》“圈内”专栏的文章一经发表,顿时引起外界关注。所谓“圈内”的“圈”,指的正是“五角大楼”。

  对这条消息,中国海军少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曾担任驻美武官多年的杨毅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绝对不可能!”

  五角大楼和国会联合审阅

  杨毅向《国际先驱导报》分析了《中国军力报告》出台的背景和时机。他说:“冷战时期,美国国防部曾经发布苏联军力报告,美国一般都是特别警惕一个跟他平起平坐、可能构成挑战的对手。从2000年开始,美国开始针对中国发布军力报告  
,一般会在每年6月至7月出台。”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裴敏欣则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今年《中国军力报告》的第一稿应该差不多了。接下来几个月,会是送审阶段。”

  《中国军力报告》要经过美国政府多个部门的审阅。在美国国防部内有个综合评估办公室,《中国军力报告》就是这个办公室负责起草的。报告草稿经由评估办公室主任“一读通过”后,送到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审阅,再上交给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东亚事务的部门审阅。白宫通常情况下会提出若干修改意见,在返回国防部修改后报告将送交国会,并在审议通过后公开发布。

  外国人不可能参与

  上述《华盛顿时报》文章中如是宣称:“北京年年抱怨报告内容过于苛刻。国防部高级官员去年遂决定特别在备受争议的中国防务开支的问题上,纳入中国军方官员的一些观点……而今年索性邀请解放军协助起草报告。”

  而杨毅分析说,“在报告起草过程中,美国国防部会邀请美国相关智库、特别是研究中国政策、军事力量的机构的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但具体撰写报告还是由内部班子来写。一般情况下,不会邀请外国人参与。”

  他解释道:“这篇报道的作者是比尔·格茨,此人在美国新闻界名声极差,凭着在国防部某些业务部门的道听途说,总是发布一些耸人听闻的报道。我在美国担任武官期间发现,美国很多军方人士都相当烦他,《华盛顿时报》本身也是一家小报,可信度极低。”

  杨毅指出,“中国肯定是不会派所谓的军事代表团去的。美国国防部发布《中国军力报告》本身是干涉中国内政的举动,我们怎么会参加一份干涉我们国家内政的报告的起草工作呢?”

  裴敏欣也指出,“报告起草的时间很长,又涉及各种业务部门、尤其是机密部门,五角大楼根本不会让其他国家的军官介入,更不用说报告的针对国中国了。中国方面也肯定不会派人直接去协助起草的。从政治上来讲,中国方面向来对美国发布《中国军力报告》持批评态度,怎么可能派人去起草一份政治上不正确的报告呢?”

  为“中国威胁论”增砝码

  多年来,比尔·格茨一直在编造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先后炮制了“中国潜艇跟踪美国航母”、“中国花重金秘密窃取美国B-2轰炸机隐形技术”等假新闻。

  其实,我们从《华盛顿时报》这次文章的最后几段也可以看出比尔·格茨的叵测居心。他写道:“国务院鸽派人物和偏袒中国的美国情报官员也经常对此项工作持反对意见,他们有意淡化中国所构成的日益严重的威胁。到目前为止,国防部以外的许多官员已要求对报告中约50处进行修改,目的是对有关内容轻描淡写……举例来说。某亲华的防务情报机构的分析家三年前曾成功删除了报告中有关中国秘密实施为远程核导弹提高射程的计划内容。”

  他在文章的最后还不忘大肆渲染中国军事力量对美国的威胁。他宣称,“通过为20至30枚DF-5A导弹提高射程,中国大大增强了对美国的导弹威胁,中国的300万吨级弹头现可将美国大部地区的2亿民众纳为目标。中国在2002年至2004年进行导弹升级工作前,其核导弹只能将位于阿拉斯加、夏威夷和西海岸的约5000万美国人纳入攻击目标。”

  裴敏欣对此分析说:“《华盛顿时报》选择在《中国军力报告》还在酝酿过程中发表这篇报道,潜台词是指责《中国军力报告》对中国批评不够,这次还引狼入室。”

  杨毅认为,“《华盛顿时报》发表此篇报道可谓一石二鸟。首先,编造一个谎言来表示美国国防部发布报告,还不得不请中国人来协助,向中国人屈服,以攻击美国政府对中国过于软弱,压力不够。其次,借说中国方面也参加了军力报告的起草,来为‘中国威胁论’的正当性和可信度增加砝码。”

  《中国军力报告》政治色彩浓

  从2000年到现在,《中国军力报告》已不再是一份简单的军力报告,它承载了过多的政治意义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烨发自北京“敲打”中国的大戏,每年春天都会在美国如期开演。如果说以前压轴的“剧目”是审议应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那么2000年以后,剧目名就变成了《中国军力报告》。

  散布“中国军事威胁”

  作为美国国内政治争斗的产物,自2000年以来,美国国防部几乎每年都在6月至7月公布一份关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中国军力报告》最初是根据美国《200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的规定产生的。该部法律在1999年由美国国会通过、克林顿总统签署,其第1202款中写明,国防部长要向国会提交报告,内容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和未来的军事战略。报告应该关注人民解放军当前和未来可能的军事科技发展的方向,以及中国总体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军事组织、操作概念的原则和未来20年间可能的发展”。

  自从有了《中国军力报告》这件传播“中国军事威胁”的武器后,从每年年初开始,“中国军事威胁”的问题不断地被“关注中国”的议员们提起。接着,五角大楼开始不断地向媒体透露有关军力报告草案的内容,而各个媒体也根据点滴的消息来试图描绘出他们认为的报告重要面貌。“中国威胁论”就这样悄没声息地散播开来。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海军少将杨毅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军力报告》的资料来源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有美国情报部门通过技术、人力侦察等综合手段搜集来的,有从中国一些公开出版物摘编的,有的还是从某些相关人士谈话的断章取义与主观臆想。总之,每年的《中国军力报告》大同小异,都是客观反映的少,恶意夸大和歪曲的多。”

  多方角力的结果

  其实,五角大楼评估中国军力是其本职工作,本身无可厚非。但在中国军力的评估问题上,有着自己政治和军事日程的五角大楼,显然不会就事论事地评估。毕竟冷战后,寻找明确的、实力强大的威胁一直是美国防部的一个重要任务,而中国是其多年来一直试图树立的重大威胁。

  所以,在政治层面上,五角大楼鹰派人士认为中国已成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布什政府应调整其对华政策。从军事层面上讲,宣扬中国军事威胁就可为五角大楼获得国会更多的军费拨款。

  当然,白宫国安会和国务院对五角大楼最初的中国军力报告草案就不苟同。杨毅少将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也曾经指出,“报告往往是美国国防和外交部门争论、碰撞和妥协的结果。”

  对美国百姓影响不大

  其实,《中国军力报告》之所以能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主要原因还在于它的影响力。尽管报告本身对美国政府内的任何部门都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报告将成为美国各界人士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判断中国军事实力及意图的主要依据,这也是美国国会推动这个报告出台的初衷。以往的经验表明,报告出台后,美国学术界、国会议员及政府官员在谈到对华政策时,经常会引用其中的内容支持自己的观点。可见,这个报告虽不直接影响对华政策,却可通过提供材料来影响美国各界人士的对华判断。

  那么,中国方面应该如何应对每年一度的《中国军力报告》呢?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裴敏欣说:“《中国军力报告》刚出来那两年,被引用得比较多,有一定影响力,现在差一些了。中国方面不用去理会《中国军力报告》本身,也许可以在相关部门的记者会上提出,带过一句就够了。”

  “《中国军力报告》在美国百姓中影响不大,其真正用途在于影响美国国会议员和美国军方判断,为国防部本身的政治目的服务。但美国总体对华政策还是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杨毅补充道。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李烨

  《华盛顿时报》3月23日刊登该报记者比尔·格茨的一篇报道,称“五角大楼即将完成有关向国会递交中国年度军力报告的工作。然而,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这项工作有一个不同之处,即中国解放军派了两个军事代表团赴美,协助美国国防部起草中国军力报告”。这篇《华盛顿时报》“圈内”专栏的文章一经发表,顿时引起外界关注。所谓“圈内”的“圈”,指的正是“五角大楼”。

  对这条消息,中国海军少将、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曾担任驻美武官多年的杨毅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绝对不可能!”

  五角大楼和国会联合审阅

  杨毅向《国际先驱导报》分析了《中国军力报告》出台的背景和时机。他说:“冷战时期,美国国防部曾经发布苏联军力报告,美国一般都是特别警惕一个跟他平起平坐、可能构成挑战的对手。从2000年开始,美国开始针对中国发布军力报告  
,一般会在每年6月至7月出台。”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裴敏欣则向《国际先驱导报》指出,“今年《中国军力报告》的第一稿应该差不多了。接下来几个月,会是送审阶段。”

  《中国军力报告》要经过美国政府多个部门的审阅。在美国国防部内有个综合评估办公室,《中国军力报告》就是这个办公室负责起草的。报告草稿经由评估办公室主任“一读通过”后,送到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审阅,再上交给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东亚事务的部门审阅。白宫通常情况下会提出若干修改意见,在返回国防部修改后报告将送交国会,并在审议通过后公开发布。

  外国人不可能参与

  上述《华盛顿时报》文章中如是宣称:“北京年年抱怨报告内容过于苛刻。国防部高级官员去年遂决定特别在备受争议的中国防务开支的问题上,纳入中国军方官员的一些观点……而今年索性邀请解放军协助起草报告。”

  而杨毅分析说,“在报告起草过程中,美国国防部会邀请美国相关智库、特别是研究中国政策、军事力量的机构的专家,听取他们的意见,但具体撰写报告还是由内部班子来写。一般情况下,不会邀请外国人参与。”

  他解释道:“这篇报道的作者是比尔·格茨,此人在美国新闻界名声极差,凭着在国防部某些业务部门的道听途说,总是发布一些耸人听闻的报道。我在美国担任武官期间发现,美国很多军方人士都相当烦他,《华盛顿时报》本身也是一家小报,可信度极低。”

  杨毅指出,“中国肯定是不会派所谓的军事代表团去的。美国国防部发布《中国军力报告》本身是干涉中国内政的举动,我们怎么会参加一份干涉我们国家内政的报告的起草工作呢?”

  裴敏欣也指出,“报告起草的时间很长,又涉及各种业务部门、尤其是机密部门,五角大楼根本不会让其他国家的军官介入,更不用说报告的针对国中国了。中国方面也肯定不会派人直接去协助起草的。从政治上来讲,中国方面向来对美国发布《中国军力报告》持批评态度,怎么可能派人去起草一份政治上不正确的报告呢?”

  为“中国威胁论”增砝码

  多年来,比尔·格茨一直在编造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先后炮制了“中国潜艇跟踪美国航母”、“中国花重金秘密窃取美国B-2轰炸机隐形技术”等假新闻。

  其实,我们从《华盛顿时报》这次文章的最后几段也可以看出比尔·格茨的叵测居心。他写道:“国务院鸽派人物和偏袒中国的美国情报官员也经常对此项工作持反对意见,他们有意淡化中国所构成的日益严重的威胁。到目前为止,国防部以外的许多官员已要求对报告中约50处进行修改,目的是对有关内容轻描淡写……举例来说。某亲华的防务情报机构的分析家三年前曾成功删除了报告中有关中国秘密实施为远程核导弹提高射程的计划内容。”

  他在文章的最后还不忘大肆渲染中国军事力量对美国的威胁。他宣称,“通过为20至30枚DF-5A导弹提高射程,中国大大增强了对美国的导弹威胁,中国的300万吨级弹头现可将美国大部地区的2亿民众纳为目标。中国在2002年至2004年进行导弹升级工作前,其核导弹只能将位于阿拉斯加、夏威夷和西海岸的约5000万美国人纳入攻击目标。”

  裴敏欣对此分析说:“《华盛顿时报》选择在《中国军力报告》还在酝酿过程中发表这篇报道,潜台词是指责《中国军力报告》对中国批评不够,这次还引狼入室。”

  杨毅认为,“《华盛顿时报》发表此篇报道可谓一石二鸟。首先,编造一个谎言来表示美国国防部发布报告,还不得不请中国人来协助,向中国人屈服,以攻击美国政府对中国过于软弱,压力不够。其次,借说中国方面也参加了军力报告的起草,来为‘中国威胁论’的正当性和可信度增加砝码。”

  《中国军力报告》政治色彩浓

  从2000年到现在,《中国军力报告》已不再是一份简单的军力报告,它承载了过多的政治意义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李烨发自北京“敲打”中国的大戏,每年春天都会在美国如期开演。如果说以前压轴的“剧目”是审议应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那么2000年以后,剧目名就变成了《中国军力报告》。

  散布“中国军事威胁”

  作为美国国内政治争斗的产物,自2000年以来,美国国防部几乎每年都在6月至7月公布一份关于中国军事力量的年度报告。《中国军力报告》最初是根据美国《2000财政年度国防授权法》的规定产生的。该部法律在1999年由美国国会通过、克林顿总统签署,其第1202款中写明,国防部长要向国会提交报告,内容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前和未来的军事战略。报告应该关注人民解放军当前和未来可能的军事科技发展的方向,以及中国总体战略、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军事组织、操作概念的原则和未来20年间可能的发展”。

  自从有了《中国军力报告》这件传播“中国军事威胁”的武器后,从每年年初开始,“中国军事威胁”的问题不断地被“关注中国”的议员们提起。接着,五角大楼开始不断地向媒体透露有关军力报告草案的内容,而各个媒体也根据点滴的消息来试图描绘出他们认为的报告重要面貌。“中国威胁论”就这样悄没声息地散播开来。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海军少将杨毅告诉《国际先驱导报》,“《中国军力报告》的资料来源可以说是一个大杂烩,有美国情报部门通过技术、人力侦察等综合手段搜集来的,有从中国一些公开出版物摘编的,有的还是从某些相关人士谈话的断章取义与主观臆想。总之,每年的《中国军力报告》大同小异,都是客观反映的少,恶意夸大和歪曲的多。”

  多方角力的结果

  其实,五角大楼评估中国军力是其本职工作,本身无可厚非。但在中国军力的评估问题上,有着自己政治和军事日程的五角大楼,显然不会就事论事地评估。毕竟冷战后,寻找明确的、实力强大的威胁一直是美国防部的一个重要任务,而中国是其多年来一直试图树立的重大威胁。

  所以,在政治层面上,五角大楼鹰派人士认为中国已成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布什政府应调整其对华政策。从军事层面上讲,宣扬中国军事威胁就可为五角大楼获得国会更多的军费拨款。

  当然,白宫国安会和国务院对五角大楼最初的中国军力报告草案就不苟同。杨毅少将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也曾经指出,“报告往往是美国国防和外交部门争论、碰撞和妥协的结果。”

  对美国百姓影响不大

  其实,《中国军力报告》之所以能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主要原因还在于它的影响力。尽管报告本身对美国政府内的任何部门都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报告将成为美国各界人士及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判断中国军事实力及意图的主要依据,这也是美国国会推动这个报告出台的初衷。以往的经验表明,报告出台后,美国学术界、国会议员及政府官员在谈到对华政策时,经常会引用其中的内容支持自己的观点。可见,这个报告虽不直接影响对华政策,却可通过提供材料来影响美国各界人士的对华判断。

  那么,中国方面应该如何应对每年一度的《中国军力报告》呢?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裴敏欣说:“《中国军力报告》刚出来那两年,被引用得比较多,有一定影响力,现在差一些了。中国方面不用去理会《中国军力报告》本身,也许可以在相关部门的记者会上提出,带过一句就够了。”

  “《中国军力报告》在美国百姓中影响不大,其真正用途在于影响美国国会议员和美国军方判断,为国防部本身的政治目的服务。但美国总体对华政策还是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影响。”杨毅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