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的自行火炮在科威特服役真实情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6:21:34
科威特没有春夏秋冬,只有旱季雨季。雨季就是他们的春天,春天正是野营训练的黄金季节。在155系统到达科威特后的第一个春天的实弹射击训练中,我们多次欣赏过沙漠之夜的风情,也经历过沙尘暴和暴风雨的洗礼。

3月26日是实弹射击前合练的日子,一天下来,无功而返。原因很简单,训练中通讯不畅。对于数字化的指挥系统来说,通讯无疑是它的生命线,通信不畅就意味着系统瘫痪。明天就要实弹射击了,我们的心情万分焦急。

天黑了,科方的指战员撤走了,无垠的沙漠中只留下我们十几位查找故障的中国人。

沙漠的夜晚一片漆黑,万籁无声,静得出奇,只有星星在天上闪耀,也有少许的灯光在远处眨眼,不时还有电光在天边闪烁。我们的技服人员谁也没有心思去欣赏这美丽的沙漠夜色。他们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忘记了饥饿,一心一意要把通讯问题尽快查个水落石出,明天好给科方一个惊喜。

紧张的工作开始了,刘永红架设天线,岳峰开启发电机,小青打开汽车车灯为他们照明。当侦察车摸黑开到了15KM之外时,侦察车与指挥车之间就开始了紧张的电台通信试验。试电台,试天线,试通话,发数据,只见指挥车计算机面板上的信号灯闪闪烁烁,应答声滴滴答答。他们试图尽快找出毛病,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总是一次次的失败。

时至9点,闪电越来越近,频率越来越高,雷声越来越响,风也渐渐地大起来。暴风雨就要来临了,我十分担心高高的天线会招来雷击,于是连忙跳上了指挥车,命令刘永红立即通知侦察车关机,撤收天线,停止通讯试验。说时迟,那时快,当人们跳出车厢,跳上车顶,忙着卸天线,撤收发电机时,先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十级大风刮得人站都站不住脚,旋风夹带着沙石,无情地抽打着人们的脸颊,生疼生疼。接着是大雨倾盆,越下越猛,炸雷震耳欲聋。当年过半百的教官郑津生大校等人撤收完毕,回到车厢时,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雨还在下,电还在闪,雷还在鸣,风还在吼。但指挥车车厢的密封性与隔音性能很好,车内却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感觉。挤在指挥车里的几个人,虽然大雨湿透了衣衫,又饥又饿又累,但心全都放在工作上,小刘寻思着通信故障,老郑想着明天的实弹射击,岳峰在与阿文王翻译热烈地讨论着指挥系统软件的阿文化。

半个小时过去了,暴风雨过去了,沙尘暴也过去了。雨过天晴,星空更加灿烂,空气格外清新,我们的心情分外兴奋,因为我们第一次经历了沙尘暴与暴风雨的双重洗礼。但更令我们喜出忘外的是,雷暴雨净化了科威特的电磁环境,经过雷暴洗礼后的电台,未经修理,工作完全恢复了正常,话传少有的清晰,数传100%成功。雷暴雨啊雷暴雨,我们得好好地感谢你,因为你帮了我们好大一个忙,不是你的光临,恐怕今晚上半夜我们是回不了驻地了。

滂沱大雨之后,沙漠又恢复了原有的寂静。大雨并没有在沙漠中留下更多的痕迹,只是把沙漠中原有的乱七八糟的旧车辙统统犁平,平得像一张无边的白纸。白纸上,侦察车、指挥车像两只硕大的画笔,在飞舞,在跳跃,在纵情地作画。侦察车在白纸上划出的一道道鲜明的车辙,在指挥车明亮的车灯照耀下,就像是些飘动的丝带,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美丽;又像是无尽的弹链,那么的雄伟,那么的壮观。啊!这就是中国兵工在科威特大地上留下的永恒的足迹,这就是中国兵工用汗水绘就的新的丝绸之路.

沙漠里的美国大兵


自从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科威特就成了美军的基地之一,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这里则成了联军进军伊拉克的桥头堡。在HOLIDAYINN宾馆里,美国大兵川流不息,但是大街上却很少见到美国大兵的身影。在沙漠里的靶场里,在靶场的附近,却又是另一番景色。这里不是能看到美国大兵的站岗,看到他们的兵营。有时我们的装甲车在野外试车,美国大兵上前阻止,不让接近。有一次,我们的同志往靶场送饭,迷路后误入了美军驻地,被盘问了好一阵子,才得以放行。、

在靶场上,常常可以遇见美军的车队,由M 1A2坦克,有155自行榴弹炮,美国军人有时还到我们的炮阵地参观访问。每次来阵地检查安全的都是美国人。

2002年,有一次我来到了观察所,在这个小沙包上,就我们的侦察车和美国的战车同在。这是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美国的布莱德利战车。

他们没有请我们上车参观,只在后门口向里望了望,从外观上看了看,两车相比,差距甚大。我们的侦察车充其量就是个具有侦察功能的仪器车,而布莱德利却是个具有侦察功能的战车,它装备有25mm “毒蛇”机关炮、陶式反坦克导弹,披挂了各种各样的附加装甲,看起来块头挺大,貌似笨重,不像我们的侦察车那样秀气,但跑起来比我们快,火力比我们强,防护比我们好,综合性能明显优于我们。

此外,还有两点使我颇感兴趣,一个是它的后门是跳板式的,液压收放,乘员上下车特别方便;二是它的计算机监视器安装在战车的后壁上,打开车门时,车外的强光不会直射到荧光屏,因此荧光屏亮度始终如一。

从这次粗略的参观,我联想到了我们设计的不足。侦察车的任务是要深入敌后或抵近战场前沿的,多数情况下是在没有火力支援,单独执行任务,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火力与防护,其生存能力是很值得怀疑的。一旦被敌人发现,怎么能有效的保存自己?因此我想,侦察车需要具有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当然无法跟美军冲杀在战场一线、直接跟敌军对抗的专用装甲侦察车相比


在这个观察所,还遇见了一位美国女兵,个头不高,头戴钢盔,身着戎装,挎上一支M16自动步枪,英姿飒爽,不但人很秀气,而且举止大方,性格开朗。小王首先与她搭上话,其他小伙子和女同胞逐渐地把她围了起来,你问这,他问那,一问一答,有说有笑,相当融洽。

她是位刚刚毕业不久的阿语专业学生,应征入伍,在科威特的美军里当翻译,合同第二年到期,期满就可以退役。她对军事技术外行,军事机密方面的问题大家又都回避,因此,谈话的主体只能是一些极普通极一般的问题。怎么当兵的?习惯不习惯军旅生活?想不想家?女兵在沙漠里生活的感受等等。

这次谈话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美军的军装,特别是军装上的口袋。女兵介绍他身上的大小口袋大约有十几个。一会儿她从一个口袋掏出了英阿字典,一会儿从上面的小口袋中掏出了指南针,一会儿又掏出了一叠卫生纸。军装成了士兵们的大仓库,生活用品、军需物资应有尽有。我问她,GPS如今很普及了,你们为啥还佩戴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她告诉我,战车上都装备了GPS,但个人不是都有,因为那东西需要电池,没有了电池,就是个废物。而指南针既轻便又便宜,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使用。真没想到,几千年前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在信息化时代的战场上也还大有用武之地。

美国的这位女兵,大概不会预见到,就在第二年的三月布什发动了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他还会按合同规定,如期地回到自己母亲的身边吗?

就在这个靶场,还曾经发生过一起轰动世界的训练事故。

2001年3月12日美军正在这里进行投弹训练,一架从杜鲁门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美国F/A-18大黄蜂攻击机,向靶场投下了一枚500磅炸弹,没有飞向落弹区,却命中了正在指挥投弹的指挥车,造成了车毁人亡的大惨案,5名美军官兵与一名新西兰少校死亡、多人受伤。

  3月26日我随前观车来到观察所观察炸点。观察所编号OP9。距离挨炸的美国空军观察所OP0仅仅1.5公里。利用射击间隙,我们驱车来到OP0,参观了挨炸的现场。这里也是一个海拔几十米的沙丘,沙丘上只有一个不高的塔架,其它什么也没有,每次空军打靶都把指挥所设在这里。炸毁的指挥车已经被拉走,只看到了散热器和其它零星部件的残骸,且多数已被黄沙淹没,根本看不出这里曾是两周前的爆炸现场。

其实OP0观察所离落弹区有二,三公里,正常情况下是十分安全的。我们在这里多次打靶,几乎走遍了所有的观察所的山包,除了有些水泥制的掩体外,从来没有见过这里还有什么防空洞,连堑壕都没有。回国后见到有些报纸报道,说得有鼻子有眼,什么人们从防空洞爬出来云云,其实这都是记者们凭空杜撰出来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在观察所,我们的唐教官还告诉我,2000年11月中旬,155炮也在这里打靶,我们的前观车与联军指挥车也同在OP0高地,指挥车上有美国大兵、新西兰少校,有男有女。年轻的唐教官曾与他们友好地交谈过,并一起照了相,这些照片唐教官至今还保留着。唐教官希望这次殉职的不要是他的这几位朋友,但恐怕这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

美军这次事故的原因,就是他们错把观察所的坐标当成了目标参数,装到了炸弹上,结果长了眼睛的炸弹,六亲不认,直捣黄龙。这样的误伤自己的事故,无论是平时训练,无论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战争,都是屡见不鲜。英国的旋风战斗机被“爱国者”击落,“爱国者”导弹阵地又被F-16摧毁。

联军这些误炸事件提醒我们,越是现代化数字化的高技术装备,越要高度重视安全,切不可麻痹大意,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酿成重大灾难。

国耻难忘


科威特是个很小的国家,南北不到二百公里,东西更窄,境内既无高山,也无河流,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天然屏障。与伊拉克和沙特的边界,只能以铁丝网为界,是一个典型的有国无防的国家。机械化部队一天就可以横扫全境。

生活富足的的科威特人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然而,过去的十多年间,战争却偏偏三次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1990年8月2日凌晨一点,萨达姆命令十几万伊拉克大军,悍然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下午四点攻占王宫,一天之内迅速占领科威特,科威特人有的在战争中丧生,有的当了俘虏,来得及逃的则流亡沙特,包括他们的政府。

这是科威特自独立以来第一次遭受外来侵略,使科威特人民饱受了亡国之苦,不但给科威特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而且使科威特蒙受了奇耻大辱,科威特人至今耿耿于怀,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外交场合,科威特朋友经常向我们提及战争赔偿和战俘问题,希望中国在联合国支持他们的这个诉求。

经过战后十年的恢复,科威特政府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当我们 2000年来到科威特时,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任何战争痕迹了。

科威特有一个最大的岛屿叫菲莱克岛,在伊拉克入侵时和后来的海湾战争中,这里都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岛上居民多数都已迁往大陆。至今这里仍然能看到残垣断壁,以及建筑物上无数大大小小的弹孔。这不是科威特没有力量医治战争创伤,而是故意保留的战争遗迹博物馆,现在已对外开放,供国人参观,目的是把他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永远不忘国耻。

为了让世世代代记住这一耻辱,科威特政府还将8月2日定为全国的国耻日。

2000年7月,我们为其开办的第一期培训班结业了。科威特军方特地将结业典礼安排在8月2日,其目的十分明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国耻日。一个小小的培训班结业典礼,规格之高,仪式之隆重,实属空前。

  8月是科威特最炎热的季节,这天气温52度。观礼台在一个不高的小土台上,台上搭了一个好大的帐蓬,观礼台正前方50 米处是炮阵地,7门中国造自行炮昂首挺立在那里。观礼台的左侧是系统其他装备的展区。在观礼台上空高高飘扬着中国与科威特两国的国旗。

十点半,两架直升机徐徐降落在观礼台旁,科威特副首相兼国防大臣、总参谋长等在我驻科大使与武官的陪同下走上了观礼台。科威特国防部、陆海空三军的高级将领以及英美两国驻科军事顾问也都出席了这天的结业典礼。
这次打炮,是我自行炮运抵科威特后的第一次实弹射击,也是由科威特人自己指挥与操作的第一次实弹射击,中科双方对此都很重视,事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11点半,射击表演正式开始,第一个科目全连齐射,只听得七门炮一声齐响,七发底凹弹一齐飞向了一号目标,不一会前方传来了好消息,七发弹几乎同时命中目标区,弹者密集。

接着进行第二科目,全连向二号目标转移等速射,效果也很不错。七发弹依次发射,又依次落地爆炸。

表演的最后一个科目是直瞄射击,七门炮分别瞄准正前方1000多米的七个柴油桶依次直接射击,其中2门炮命中,火光熊熊,浓烟冲天,蔚为壮观。观礼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科威特没有春夏秋冬,只有旱季雨季。雨季就是他们的春天,春天正是野营训练的黄金季节。在155系统到达科威特后的第一个春天的实弹射击训练中,我们多次欣赏过沙漠之夜的风情,也经历过沙尘暴和暴风雨的洗礼。

3月26日是实弹射击前合练的日子,一天下来,无功而返。原因很简单,训练中通讯不畅。对于数字化的指挥系统来说,通讯无疑是它的生命线,通信不畅就意味着系统瘫痪。明天就要实弹射击了,我们的心情万分焦急。

天黑了,科方的指战员撤走了,无垠的沙漠中只留下我们十几位查找故障的中国人。

沙漠的夜晚一片漆黑,万籁无声,静得出奇,只有星星在天上闪耀,也有少许的灯光在远处眨眼,不时还有电光在天边闪烁。我们的技服人员谁也没有心思去欣赏这美丽的沙漠夜色。他们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忘记了饥饿,一心一意要把通讯问题尽快查个水落石出,明天好给科方一个惊喜。

紧张的工作开始了,刘永红架设天线,岳峰开启发电机,小青打开汽车车灯为他们照明。当侦察车摸黑开到了15KM之外时,侦察车与指挥车之间就开始了紧张的电台通信试验。试电台,试天线,试通话,发数据,只见指挥车计算机面板上的信号灯闪闪烁烁,应答声滴滴答答。他们试图尽快找出毛病,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总是一次次的失败。

时至9点,闪电越来越近,频率越来越高,雷声越来越响,风也渐渐地大起来。暴风雨就要来临了,我十分担心高高的天线会招来雷击,于是连忙跳上了指挥车,命令刘永红立即通知侦察车关机,撤收天线,停止通讯试验。说时迟,那时快,当人们跳出车厢,跳上车顶,忙着卸天线,撤收发电机时,先是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十级大风刮得人站都站不住脚,旋风夹带着沙石,无情地抽打着人们的脸颊,生疼生疼。接着是大雨倾盆,越下越猛,炸雷震耳欲聋。当年过半百的教官郑津生大校等人撤收完毕,回到车厢时,个个都成了“落汤鸡”。

雨还在下,电还在闪,雷还在鸣,风还在吼。但指挥车车厢的密封性与隔音性能很好,车内却有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感觉。挤在指挥车里的几个人,虽然大雨湿透了衣衫,又饥又饿又累,但心全都放在工作上,小刘寻思着通信故障,老郑想着明天的实弹射击,岳峰在与阿文王翻译热烈地讨论着指挥系统软件的阿文化。

半个小时过去了,暴风雨过去了,沙尘暴也过去了。雨过天晴,星空更加灿烂,空气格外清新,我们的心情分外兴奋,因为我们第一次经历了沙尘暴与暴风雨的双重洗礼。但更令我们喜出忘外的是,雷暴雨净化了科威特的电磁环境,经过雷暴洗礼后的电台,未经修理,工作完全恢复了正常,话传少有的清晰,数传100%成功。雷暴雨啊雷暴雨,我们得好好地感谢你,因为你帮了我们好大一个忙,不是你的光临,恐怕今晚上半夜我们是回不了驻地了。

滂沱大雨之后,沙漠又恢复了原有的寂静。大雨并没有在沙漠中留下更多的痕迹,只是把沙漠中原有的乱七八糟的旧车辙统统犁平,平得像一张无边的白纸。白纸上,侦察车、指挥车像两只硕大的画笔,在飞舞,在跳跃,在纵情地作画。侦察车在白纸上划出的一道道鲜明的车辙,在指挥车明亮的车灯照耀下,就像是些飘动的丝带,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美丽;又像是无尽的弹链,那么的雄伟,那么的壮观。啊!这就是中国兵工在科威特大地上留下的永恒的足迹,这就是中国兵工用汗水绘就的新的丝绸之路.

沙漠里的美国大兵


自从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科威特就成了美军的基地之一,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这里则成了联军进军伊拉克的桥头堡。在HOLIDAYINN宾馆里,美国大兵川流不息,但是大街上却很少见到美国大兵的身影。在沙漠里的靶场里,在靶场的附近,却又是另一番景色。这里不是能看到美国大兵的站岗,看到他们的兵营。有时我们的装甲车在野外试车,美国大兵上前阻止,不让接近。有一次,我们的同志往靶场送饭,迷路后误入了美军驻地,被盘问了好一阵子,才得以放行。、

在靶场上,常常可以遇见美军的车队,由M 1A2坦克,有155自行榴弹炮,美国军人有时还到我们的炮阵地参观访问。每次来阵地检查安全的都是美国人。

2002年,有一次我来到了观察所,在这个小沙包上,就我们的侦察车和美国的战车同在。这是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美国的布莱德利战车。

他们没有请我们上车参观,只在后门口向里望了望,从外观上看了看,两车相比,差距甚大。我们的侦察车充其量就是个具有侦察功能的仪器车,而布莱德利却是个具有侦察功能的战车,它装备有25mm “毒蛇”机关炮、陶式反坦克导弹,披挂了各种各样的附加装甲,看起来块头挺大,貌似笨重,不像我们的侦察车那样秀气,但跑起来比我们快,火力比我们强,防护比我们好,综合性能明显优于我们。

此外,还有两点使我颇感兴趣,一个是它的后门是跳板式的,液压收放,乘员上下车特别方便;二是它的计算机监视器安装在战车的后壁上,打开车门时,车外的强光不会直射到荧光屏,因此荧光屏亮度始终如一。

从这次粗略的参观,我联想到了我们设计的不足。侦察车的任务是要深入敌后或抵近战场前沿的,多数情况下是在没有火力支援,单独执行任务,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火力与防护,其生存能力是很值得怀疑的。一旦被敌人发现,怎么能有效的保存自己?因此我想,侦察车需要具有一定的火力和防护能力。

当然无法跟美军冲杀在战场一线、直接跟敌军对抗的专用装甲侦察车相比


在这个观察所,还遇见了一位美国女兵,个头不高,头戴钢盔,身着戎装,挎上一支M16自动步枪,英姿飒爽,不但人很秀气,而且举止大方,性格开朗。小王首先与她搭上话,其他小伙子和女同胞逐渐地把她围了起来,你问这,他问那,一问一答,有说有笑,相当融洽。

她是位刚刚毕业不久的阿语专业学生,应征入伍,在科威特的美军里当翻译,合同第二年到期,期满就可以退役。她对军事技术外行,军事机密方面的问题大家又都回避,因此,谈话的主体只能是一些极普通极一般的问题。怎么当兵的?习惯不习惯军旅生活?想不想家?女兵在沙漠里生活的感受等等。

这次谈话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美军的军装,特别是军装上的口袋。女兵介绍他身上的大小口袋大约有十几个。一会儿她从一个口袋掏出了英阿字典,一会儿从上面的小口袋中掏出了指南针,一会儿又掏出了一叠卫生纸。军装成了士兵们的大仓库,生活用品、军需物资应有尽有。我问她,GPS如今很普及了,你们为啥还佩戴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她告诉我,战车上都装备了GPS,但个人不是都有,因为那东西需要电池,没有了电池,就是个废物。而指南针既轻便又便宜,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使用。真没想到,几千年前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在信息化时代的战场上也还大有用武之地。

美国的这位女兵,大概不会预见到,就在第二年的三月布什发动了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他还会按合同规定,如期地回到自己母亲的身边吗?

就在这个靶场,还曾经发生过一起轰动世界的训练事故。

2001年3月12日美军正在这里进行投弹训练,一架从杜鲁门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美国F/A-18大黄蜂攻击机,向靶场投下了一枚500磅炸弹,没有飞向落弹区,却命中了正在指挥投弹的指挥车,造成了车毁人亡的大惨案,5名美军官兵与一名新西兰少校死亡、多人受伤。

  3月26日我随前观车来到观察所观察炸点。观察所编号OP9。距离挨炸的美国空军观察所OP0仅仅1.5公里。利用射击间隙,我们驱车来到OP0,参观了挨炸的现场。这里也是一个海拔几十米的沙丘,沙丘上只有一个不高的塔架,其它什么也没有,每次空军打靶都把指挥所设在这里。炸毁的指挥车已经被拉走,只看到了散热器和其它零星部件的残骸,且多数已被黄沙淹没,根本看不出这里曾是两周前的爆炸现场。

其实OP0观察所离落弹区有二,三公里,正常情况下是十分安全的。我们在这里多次打靶,几乎走遍了所有的观察所的山包,除了有些水泥制的掩体外,从来没有见过这里还有什么防空洞,连堑壕都没有。回国后见到有些报纸报道,说得有鼻子有眼,什么人们从防空洞爬出来云云,其实这都是记者们凭空杜撰出来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在观察所,我们的唐教官还告诉我,2000年11月中旬,155炮也在这里打靶,我们的前观车与联军指挥车也同在OP0高地,指挥车上有美国大兵、新西兰少校,有男有女。年轻的唐教官曾与他们友好地交谈过,并一起照了相,这些照片唐教官至今还保留着。唐教官希望这次殉职的不要是他的这几位朋友,但恐怕这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

美军这次事故的原因,就是他们错把观察所的坐标当成了目标参数,装到了炸弹上,结果长了眼睛的炸弹,六亲不认,直捣黄龙。这样的误伤自己的事故,无论是平时训练,无论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战争,都是屡见不鲜。英国的旋风战斗机被“爱国者”击落,“爱国者”导弹阵地又被F-16摧毁。

联军这些误炸事件提醒我们,越是现代化数字化的高技术装备,越要高度重视安全,切不可麻痹大意,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酿成重大灾难。

国耻难忘


科威特是个很小的国家,南北不到二百公里,东西更窄,境内既无高山,也无河流,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天然屏障。与伊拉克和沙特的边界,只能以铁丝网为界,是一个典型的有国无防的国家。机械化部队一天就可以横扫全境。

生活富足的的科威特人热爱和平、憎恶战争,然而,过去的十多年间,战争却偏偏三次降临在他们的头上。

1990年8月2日凌晨一点,萨达姆命令十几万伊拉克大军,悍然对科威特发动突然袭击,下午四点攻占王宫,一天之内迅速占领科威特,科威特人有的在战争中丧生,有的当了俘虏,来得及逃的则流亡沙特,包括他们的政府。

这是科威特自独立以来第一次遭受外来侵略,使科威特人民饱受了亡国之苦,不但给科威特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而且使科威特蒙受了奇耻大辱,科威特人至今耿耿于怀,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外交场合,科威特朋友经常向我们提及战争赔偿和战俘问题,希望中国在联合国支持他们的这个诉求。

经过战后十年的恢复,科威特政府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当我们 2000年来到科威特时,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任何战争痕迹了。

科威特有一个最大的岛屿叫菲莱克岛,在伊拉克入侵时和后来的海湾战争中,这里都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岛上居民多数都已迁往大陆。至今这里仍然能看到残垣断壁,以及建筑物上无数大大小小的弹孔。这不是科威特没有力量医治战争创伤,而是故意保留的战争遗迹博物馆,现在已对外开放,供国人参观,目的是把他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人们永远不忘国耻。

为了让世世代代记住这一耻辱,科威特政府还将8月2日定为全国的国耻日。

2000年7月,我们为其开办的第一期培训班结业了。科威特军方特地将结业典礼安排在8月2日,其目的十分明显,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国耻日。一个小小的培训班结业典礼,规格之高,仪式之隆重,实属空前。

  8月是科威特最炎热的季节,这天气温52度。观礼台在一个不高的小土台上,台上搭了一个好大的帐蓬,观礼台正前方50 米处是炮阵地,7门中国造自行炮昂首挺立在那里。观礼台的左侧是系统其他装备的展区。在观礼台上空高高飘扬着中国与科威特两国的国旗。

十点半,两架直升机徐徐降落在观礼台旁,科威特副首相兼国防大臣、总参谋长等在我驻科大使与武官的陪同下走上了观礼台。科威特国防部、陆海空三军的高级将领以及英美两国驻科军事顾问也都出席了这天的结业典礼。
这次打炮,是我自行炮运抵科威特后的第一次实弹射击,也是由科威特人自己指挥与操作的第一次实弹射击,中科双方对此都很重视,事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11点半,射击表演正式开始,第一个科目全连齐射,只听得七门炮一声齐响,七发底凹弹一齐飞向了一号目标,不一会前方传来了好消息,七发弹几乎同时命中目标区,弹者密集。

接着进行第二科目,全连向二号目标转移等速射,效果也很不错。七发弹依次发射,又依次落地爆炸。

表演的最后一个科目是直瞄射击,七门炮分别瞄准正前方1000多米的七个柴油桶依次直接射击,其中2门炮命中,火光熊熊,浓烟冲天,蔚为壮观。观礼台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烂文…………
沙漠里下暴雨??;funk
原帖由 北极风 于 2007-3-5 13:26 发表
烂文…………

同意~小学6年级的水准~:D :D
8股啊.....
沙漠里下暴雨??
绝对真实,我的亲戚去过中东的确会下暴雨
原帖由 深涧悠蓝 于 2007-3-5 14:07 发表
沙漠里下暴雨??;funk



当然会了。

临海的沙漠常有雨的。
写得不错!

说沙漠里不下雨,呵呵!关心过去年亚运会的人,呵呵!都应该知道!(我发现我们论坛中武断的人不少!!)

说到我们装备的落后之处,还是蛮有道理的!毕竟人家是经常经受战争洗礼的!搞出来的装备,要比我们贴近现实多了!

哪一天,我们和某大国开战的话,我们的许多装备肯定要吃苦头的!

行文中所说之通讯保障,我们的装备只能在一个干干净净的电磁环境下才能正常运作!这里就有一个大问题:战时,谁能保障你有这么好的电磁环境?何况是沙漠!!城市呢!?不说军用电磁环境的电子干扰,在我们民用的电信、移动和电台等等之电磁背景下,我们到时还能连得上,连得快吗?!
炮兵侦查车和步兵战车比防护和火力恐怕不妥。
另外,干扰有很多,电磁环境并不是说越是人为的,越多就越难克服
原帖由 深涧悠蓝 于 2007-3-5 14:07 发表
沙漠里下暴雨??;funk


沙漠里要么不下~要么就是大暴雨~~:)
国内准备装备PLZ05吗?
原帖由 yxbw 于 2007-3-5 18:55 发表
国内准备装备PLZ05吗?


我也很想知道.
顺序贴反了。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7-3-5 18:48 发表
炮兵侦查车和步兵战车比防护和火力恐怕不妥。
另外,干扰有很多,电磁环境并不是说越是人为的,越多就越难克服


人说的是m3布雷德利炮兵侦察车。
写的不错,就是写火炮的太少
原帖由 agein 于 2007-3-5 21:43 发表
写的不错,就是写火炮的太少


NO NEWS IS THE BEST NEWS
原帖由 深涧悠蓝 于 2007-3-5 14:07 发表
沙漠里下暴雨??;funk
我第一次去拉斯维加斯就遇上过,把公路两旁淹成个不大不小的湖!可沙漠存不住水,很快就没了。
同意,写的不错..
说是烂文,欠妥!
沙漠里下暴雨有什么稀奇,我们新疆还发洪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