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接待尼克松访华的做秀与搞笑错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4:57:23
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正式访华,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尼克松此次访华是二十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在接待过程中特地安排尼克松夫人参观饭店厨房;为了尼克松夫妇在大雪天气也能参观长城,出动了十几万人扫雪;而一名翻译由于大意,居然将中美之间的距离1.7万英里翻译成1700英里。

各种做秀

  为了尼克松访华,中国提供了几个翻译,外交家乔冠华的夫人章含之主要是陪尼克松夫人,所以后来的纪录片中,故宫、养猪场、小学、北京饭店厨房等多处到处都有章含之的镜头。

  章含之回忆说,参观北京饭店厨房是作秀行为,因为要给尼克松夫人安排一些活动,而活动上要有点新闻噱头。中国菜是一个特色,所以就要去北京饭店看怎么做菜,这也是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尼克松的夫人也蛮会表演,中国菜里的颠锅、蒸小笼什么的,她看了后就表示“太精彩了”。

  尼克松2月24日去长城时北京下大雪,当时去长城没有高速公路,都得从下面走小路,尽管可以交通管制,但还是很危险。但是去长城有政治意义,因为长城是中国的象征,美方也表示不能取消。这样为确保路上的安全,北京市动员了十几万人扫雪,把到八达岭路上的雪都扫了,甚至长城上的雪都扫了。当时美国媒体拍了很多照片,但中国的媒体并没拍扫雪的照片。

美国的让步

  尼克松的专机2月21日从关岛飞抵上海虹桥机场,当时没有直飞北京。章含之说,那时候规定外国飞机除了落地空港外,不允许在中国领空飞行。但美国总统又不能坐别人的飞机,所以最后谈判的结果是,“空军一号”必须上中国的领航员,而且不能直飞北京。也就是说,入境港口在上海,然后上中国领航员,以保证中国的领空主权。当时尼克松很想打开中美关系,所以做了让步。美国总统出访都自己带汽车,这一点中国不同意,美国让步了。但中国又不同意总统车上配备美国的安保人员,最后美国也让步了,美国总统的专车里坐上了中国部队的安保人员。

访问上海时的搞笑错误

  第一次宴会以后,尼克松就跟周恩来说,要跟他夫人交换翻译。周恩来问为什么。因为当时给尼克松派的翻译冀朝铸英文非常好,哈佛大学毕业的。尼克松说:“你的翻译是一位女士,形象非常好,你给我派的是一个男的,个子非常高,我们俩站一块儿形象非常不一样。”周恩来也未做主,笑着让冀朝铸跟章含之商量。最后达成“妥协方案”,人民大会堂的活动章含之不上,因为她一看到那么多闪光灯就犯晕,太紧张,但在杭州和上海时可以交换。

  但后来章含之在上海就出了个特搞笑的错。2月27号的答谢晚宴上,当时中美公报发布了,章含之上去给尼克松翻译也不紧张了,结果一放松就出了洋相。尼克松当时说中美之间的距离很近,才1.7万英里。1.7万在英文中的表达是17个千,章含之一时糊涂,结果翻译成1700英里。

  外语能力很好的周恩来一听就笑,抬跟章含之说:“没这么近吧,才1700呀。” 章含之“啊”了一声,脸一下子就红了。

  周恩来在翻译原则上做一些指示,会谈方案他要批示和把关,但有些细节地方也会注意。比如基辛格的副手黑格来打前站的时候,周恩来就注意到viability这个词,章含之当时翻译成“生存能力”,说“美国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翻过去后,周恩来当时没说话,但显然皱了下眉头。黑格走了以后,周恩来要求翻译找来英英字典查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章含之也很紧张,查了之后确实是“生存能力”的意思。后来1月6日会见黑格时,周恩来就当面指黑格上次用词不当,用这种词中国不能接受,因为中国不需要别人关心生存能力。

周恩来突然现身,美国人四处找西装

  当时《中美联合公报》的谈判进行得比较艰难,中国外交部部长乔冠华第一次与基辛格谈草稿时就破裂了,谈不下去。基辛格后来乔冠华就说,散会后一起带到天坛玩去。两个人在天坛里散步,转来转去,出来后就一致了。后来乔冠华得意地跟夫人章含之说:“基辛格其实很‘怕’我,在他的文章里面都不敢写我名字,就叫我Mr.X。”

  《中美联合公报》在2月26日去杭州之前就已经敲定了,但美国国务卿罗杰斯表示不满意,但中国方面不知道,以为一切都解决了,乔冠华当时以为到杭州就轻松了。但基辛格突然找来,说由于他们内部出现矛盾,这个公报还要改。这下子乔冠华就急了,因为当时已经离开北京了,公报内容是经毛泽东批准的,他们不敢随便改动。晚上又重新谈判,直到2月27日凌晨4点才达成一致。

  但28日下午4点公报正式公布之前,又险些再次修改。2月27日早上就要到上海去,章含之到杭州柳庄接罗杰斯时,一进客厅,就见美国国务院那帮人手里拿着文件上下甩,挥着胳膊特别激动的样子。在杭州去上海的飞机上,章含之就抽空跟周周恩来汇报说,罗杰斯他们可能还要发难。周恩来当时就说:“到了上海后我去拜访罗杰斯,你陪我去。”

  罗杰斯做梦也没想到周周恩来会来。当时锦江饭店特别热,美国国务院的人都穿着衬衫,有人还把袖子撸起来了。结果一看到周恩来就傻了,每个人都拼命地四处找西装。

  周恩来开始没提公报的事,只是说:“罗杰斯先生,我早就应该来看你,但是这几天时间特别紧张,没抽出时间单独来看你。”然后就夸他为中美关系出了很大力气等等,给足了罗杰斯面子,在场的人听了也一个劲儿地点头。周恩来最后说:“呆会儿我们四点钟见。” 章含之分析说,那意思是“你得出席公报发布仪式”,罗杰斯就没脾气了。

难得体面接待尼克松

  尼克松总统及夫人一行1972年2月27日抵达上海访问。当时中国还处于文化大革命中,尼克松下榻的锦江饭店高级的套房都放了毛泽东语录一类的宣传物。当时上海市外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陆露弟回忆说,在周恩来和外交部的部署下,上海接待部门开始重新布置尼克松下榻地,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用林凤眠、徐悲鸿等著名国画大师的作品替换了房间里的毛泽东像和毛泽东语录,其中有些国画甚至是真迹。

  上海接待部门还专门为尼克松准备了中西两式会客厅,其中中式会客厅里不仅挂有国画,还摆放着镶有贝壳的精美红木家具,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非常浓。此举遭到了当时掌权的四人帮一派的指责,反复了数次,因为这些安排在四人帮看来都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都是要砸碎和破除的。

  陆露弟说:“多亏周周恩来在上海压阵,凭借他的威信和智慧,才让我们能以一个体面的礼节接待尼克松一行。”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正式访华,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交往的大门终于被打开。尼克松此次访华是二十世纪国际外交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中国在接待过程中特地安排尼克松夫人参观饭店厨房;为了尼克松夫妇在大雪天气也能参观长城,出动了十几万人扫雪;而一名翻译由于大意,居然将中美之间的距离1.7万英里翻译成1700英里。

各种做秀

  为了尼克松访华,中国提供了几个翻译,外交家乔冠华的夫人章含之主要是陪尼克松夫人,所以后来的纪录片中,故宫、养猪场、小学、北京饭店厨房等多处到处都有章含之的镜头。

  章含之回忆说,参观北京饭店厨房是作秀行为,因为要给尼克松夫人安排一些活动,而活动上要有点新闻噱头。中国菜是一个特色,所以就要去北京饭店看怎么做菜,这也是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尼克松的夫人也蛮会表演,中国菜里的颠锅、蒸小笼什么的,她看了后就表示“太精彩了”。

  尼克松2月24日去长城时北京下大雪,当时去长城没有高速公路,都得从下面走小路,尽管可以交通管制,但还是很危险。但是去长城有政治意义,因为长城是中国的象征,美方也表示不能取消。这样为确保路上的安全,北京市动员了十几万人扫雪,把到八达岭路上的雪都扫了,甚至长城上的雪都扫了。当时美国媒体拍了很多照片,但中国的媒体并没拍扫雪的照片。

美国的让步

  尼克松的专机2月21日从关岛飞抵上海虹桥机场,当时没有直飞北京。章含之说,那时候规定外国飞机除了落地空港外,不允许在中国领空飞行。但美国总统又不能坐别人的飞机,所以最后谈判的结果是,“空军一号”必须上中国的领航员,而且不能直飞北京。也就是说,入境港口在上海,然后上中国领航员,以保证中国的领空主权。当时尼克松很想打开中美关系,所以做了让步。美国总统出访都自己带汽车,这一点中国不同意,美国让步了。但中国又不同意总统车上配备美国的安保人员,最后美国也让步了,美国总统的专车里坐上了中国部队的安保人员。

访问上海时的搞笑错误

  第一次宴会以后,尼克松就跟周恩来说,要跟他夫人交换翻译。周恩来问为什么。因为当时给尼克松派的翻译冀朝铸英文非常好,哈佛大学毕业的。尼克松说:“你的翻译是一位女士,形象非常好,你给我派的是一个男的,个子非常高,我们俩站一块儿形象非常不一样。”周恩来也未做主,笑着让冀朝铸跟章含之商量。最后达成“妥协方案”,人民大会堂的活动章含之不上,因为她一看到那么多闪光灯就犯晕,太紧张,但在杭州和上海时可以交换。

  但后来章含之在上海就出了个特搞笑的错。2月27号的答谢晚宴上,当时中美公报发布了,章含之上去给尼克松翻译也不紧张了,结果一放松就出了洋相。尼克松当时说中美之间的距离很近,才1.7万英里。1.7万在英文中的表达是17个千,章含之一时糊涂,结果翻译成1700英里。

  外语能力很好的周恩来一听就笑,抬跟章含之说:“没这么近吧,才1700呀。” 章含之“啊”了一声,脸一下子就红了。

  周恩来在翻译原则上做一些指示,会谈方案他要批示和把关,但有些细节地方也会注意。比如基辛格的副手黑格来打前站的时候,周恩来就注意到viability这个词,章含之当时翻译成“生存能力”,说“美国关心中国的生存能力”。翻过去后,周恩来当时没说话,但显然皱了下眉头。黑格走了以后,周恩来要求翻译找来英英字典查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章含之也很紧张,查了之后确实是“生存能力”的意思。后来1月6日会见黑格时,周恩来就当面指黑格上次用词不当,用这种词中国不能接受,因为中国不需要别人关心生存能力。

周恩来突然现身,美国人四处找西装

  当时《中美联合公报》的谈判进行得比较艰难,中国外交部部长乔冠华第一次与基辛格谈草稿时就破裂了,谈不下去。基辛格后来乔冠华就说,散会后一起带到天坛玩去。两个人在天坛里散步,转来转去,出来后就一致了。后来乔冠华得意地跟夫人章含之说:“基辛格其实很‘怕’我,在他的文章里面都不敢写我名字,就叫我Mr.X。”

  《中美联合公报》在2月26日去杭州之前就已经敲定了,但美国国务卿罗杰斯表示不满意,但中国方面不知道,以为一切都解决了,乔冠华当时以为到杭州就轻松了。但基辛格突然找来,说由于他们内部出现矛盾,这个公报还要改。这下子乔冠华就急了,因为当时已经离开北京了,公报内容是经毛泽东批准的,他们不敢随便改动。晚上又重新谈判,直到2月27日凌晨4点才达成一致。

  但28日下午4点公报正式公布之前,又险些再次修改。2月27日早上就要到上海去,章含之到杭州柳庄接罗杰斯时,一进客厅,就见美国国务院那帮人手里拿着文件上下甩,挥着胳膊特别激动的样子。在杭州去上海的飞机上,章含之就抽空跟周周恩来汇报说,罗杰斯他们可能还要发难。周恩来当时就说:“到了上海后我去拜访罗杰斯,你陪我去。”

  罗杰斯做梦也没想到周周恩来会来。当时锦江饭店特别热,美国国务院的人都穿着衬衫,有人还把袖子撸起来了。结果一看到周恩来就傻了,每个人都拼命地四处找西装。

  周恩来开始没提公报的事,只是说:“罗杰斯先生,我早就应该来看你,但是这几天时间特别紧张,没抽出时间单独来看你。”然后就夸他为中美关系出了很大力气等等,给足了罗杰斯面子,在场的人听了也一个劲儿地点头。周恩来最后说:“呆会儿我们四点钟见。” 章含之分析说,那意思是“你得出席公报发布仪式”,罗杰斯就没脾气了。

难得体面接待尼克松

  尼克松总统及夫人一行1972年2月27日抵达上海访问。当时中国还处于文化大革命中,尼克松下榻的锦江饭店高级的套房都放了毛泽东语录一类的宣传物。当时上海市外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陆露弟回忆说,在周恩来和外交部的部署下,上海接待部门开始重新布置尼克松下榻地,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用林凤眠、徐悲鸿等著名国画大师的作品替换了房间里的毛泽东像和毛泽东语录,其中有些国画甚至是真迹。

  上海接待部门还专门为尼克松准备了中西两式会客厅,其中中式会客厅里不仅挂有国画,还摆放着镶有贝壳的精美红木家具,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非常浓。此举遭到了当时掌权的四人帮一派的指责,反复了数次,因为这些安排在四人帮看来都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都是要砸碎和破除的。

  陆露弟说:“多亏周周恩来在上海压阵,凭借他的威信和智慧,才让我们能以一个体面的礼节接待尼克松一行。”
还好吧.没看出有什么做秀或者搞笑错误.
只知道当时组织少先队在长城跳绳让外国记者看出破绽;P
新中国历史性的第一次和世界上另一个同样举足轻重而且信仰不同的国度发生接触,真的很不容易!
这有什么,美国人更能搞

我们入了联合国后,派团去纽约,有家宾馆不知为了抢生意还是别的什么,为了讨好代表团,竟挂了个“打倒帝国主义”的条幅,那个叫绝
听我爸说当时还找了个人坐在长城上在尼克松刚到时离他前面不远处吹笛子,背后是雪景,营造出一个诗情画意。还有就是从周边调来很多猪肉,把北京菜市场全摆满了猪肉,但是单位都交代了老百姓不能去买,很多人都去解眼谗,当时定量供应没见过那么多猪肉。
原帖由 风卷云 于 2007-3-9 11:12 发表
听我爸说当时还找了个人坐在长城上在尼克松刚到时离他前面不远处吹笛子,背后是雪景,营造出一个诗情画意。还有就是从周边调来很多猪肉,把北京菜市场全摆满了猪肉,但是单位都交代了老百姓不能去买,很多人都去 ...

      来讨论军国大事,怎么还逛农贸市场啊?
老外都很配合中国人的虚荣心的
朝鲜马上就要重复这一幕了
原帖由 xbill 于 2007-3-9 12:17 发表

      来讨论军国大事,怎么还逛农贸市场啊?


原计划里有总统夫人和随从去市场看看情况,最后去没去不知道
原帖由 fbcf10 于 2007-3-9 11:03 发表
这有什么,美国人更能搞

我们入了联合国后,派团去纽约,有家宾馆不知为了抢生意还是别的什么,为了讨好代表团,竟挂了个“打倒帝国主义”的条幅,那个叫绝

==========================================================
这样的花边小道你也知道,真牛B!
原帖由 fbcf10 于 2007-3-9 11:03 发表
这有什么,美国人更能搞

我们入了联合国后,派团去纽约,有家宾馆不知为了抢生意还是别的什么,为了讨好代表团,竟挂了个“打倒帝国主义”的条幅,那个叫绝

美国人的经济观念比较强,为了赚钱,开开政治玩笑也是常有的。前些年,经常有美联社,CNN的记者为了采访伊拉克,经常跟着游行队伍高喊打倒布什。
做秀有什么关系,比所有县乡盖的办公楼总便宜吧。
关键是原则问题,一是联合抗苏,这个目标达到了,军费不知能省多少。
二是台湾问题,尼克松访华是72年,中美建交是79年,唯一谈不拢的就是台湾问题,毛/周,包括华是绝不可能签一个允许向自己领土上的割据政权卖军火的协议的。
原帖由 xbill 于 2007-3-9 12:17 发表

      来讨论军国大事,怎么还逛农贸市场啊?

这件事周知道后,进行了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