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凌家滩考古发掘报告》面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07:01:03
日前,《凌家滩考古发掘报告》正式面世,其首发式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石兴邦、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忠培等在内的国内外120多名考古专家的到来。《报告》中透露出的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信息震惊了学术界。凌家滩在1985年是一处无人问津的乱坟岗,如今却已经轰动全世界,被国内考古专家认定为中华史前文明的源头,并被称为“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
  凌家滩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巢湖流域中心聚落遗址,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据考证距今约5500~5300年前,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我国和世界考古学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凌家滩发掘主持人张敬国告诉记者,凌家滩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也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精美玉器揭示远古文明
  据凌家滩遗址发掘组织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敬国先生介绍,凌家滩遗址至少有12个方面在全国考古发掘中占第一,包括玉人、玉龙、玉鹰、玉版、玉勺、红陶土块建筑遗迹、东陵玉、玉钺及斧、玉管微雕、石钻、玉戈及玉虎首璜、人工巨石堆,其中以玉器为主。而就是这些玉器,揭开了中华远古文明的面纱。
  张敬国研究员认为,凌家滩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陶器和石器,表明凌家滩先民已有相当高的审美能力和制作工艺技术,特别是出土的大批高规格的精美玉器,已把玉器文明推进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凌家滩发现的1000多件玉器中,玉器种类之多,玉质丰富多彩、造型之美、制作之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其他古文化遗址不能比拟的,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科学和美学艺术价值。
  凌家滩出土的玉芯有的直径只有0.5厘米,管钻时留下管壁旋切厚度有0.2厘米的凹槽宽度,这0.2厘米除去0.05厘米应是琢玉砂和钻孔时用水的摩擦厚度。其实管钻头管壁的厚度只有0.15厘米。这么薄的管钻头的管壁,只有在现代工业技术上才能见到。
  凌家滩出土的玉器,透出不为人所知的远古高科技信息,也透出神话般的故事。如凌家滩遗址出土了两件科学文化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文物———玉龟和玉版。玉版的八方图形与中心象征太阳的图形相配,符合我国古代的原始八卦理论,玉版四周的四、五、九、五之数,与洛书“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中央”相合。故推测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和玉版,有可能就是远古洛书和八卦。
  这可以证实早在53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河图和洛书的观念。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和玉版的图形,证实5300年前就有这种历法存在。而此前的考古证明,律历最早只在夏朝出现。
  远古高科技重现凌家滩
  凌家滩出土的石钻,是中国20世纪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石钻呈梯形,上细下粗,两端都制作有钻头。钻头一端粗一端细呈现螺纹形,表明凌家滩先民已经认识到旋转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对物理、数学、几何、机械力学知识的掌握已达到较高的水准。国内外许多知名的考古学家看到这件石钻时,惊得瞠目结舌,称他们到凌家滩来简直就是朝圣的。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在那非常遥远的年代,中华文明就已如此地流光溢彩,走到了世界文明的前列。
  凌家滩出土的玉器中有一个玉人,方脸、阔嘴、细长目,双手举于胸前,五指分开,手掌向内,呈站立姿势,背面扁平,有对钻的小孔。研究发现,5300年前凌家滩的先民,竟能用直径不超过0.17毫米的钻管在玉器上钻出直径0.15毫米的管孔芯,比人的头发还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微型管钻工艺技术。
  5300年前的凌家滩先民就能制造如此高级的微型管钻,且能钻出如此纤细的微孔。如果是这样的话,先民们就必须使用能高速转动的坚硬管钻,这种管钻不可能是那个时代普遍使用的竹管或骨管,而只能是某种金属管钻。这一重大发现,揭示出中国早在殷商青铜器时代以前,可能就已出现某种金属冶炼技术和金属工具制造技术。
  除此之外,凌家滩还发现了迄今中国新石器时代有巨石遗存存在的唯一一处遗址,其建筑年代早于英国巨石阵1000年左右。有专家甚至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奇迹,如果发掘出来,仅凭这一项就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中华文明史提前数千年
  历史学上的传统观点认为,中国的文明始于甲骨文时代,所以才有“上下五千年”之说。这个结论,是以文字符号的出现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正确与否,考古界和史学界早已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质疑。然而,自凌家滩文化遗址(安徽省境内)、良渚文化遗址(浙江省境内)、红山文化遗址(辽宁省境内)、兴隆洼文化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相继发现以后,大量精美玉器的出土使人们认识到,在甲骨文时代之前,我国南北各地都存在过发达的玉器文明。
  从时空方面来考察,凌家滩古代玉雕呈现出明显的超前性,其器类、形制、纹饰或雕工,不见或罕见于同时代其它地区玉文化,而流行于后世的玉文化。凌家滩出土的玉器,至少将中华文明史的源头提前了1000多年。
  更让专家们感兴趣的是,凌家滩的玉器,体现了玉器文明时代人们把玉器饰品功能转向具有社会功能,突出表现出玉礼器的作用和地位,表明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体现了玉器文明时代的权利、财富、审美、宗教的宇宙观。另外,凌家滩的墓葬分布、随葬品差异和出土的各种不同用途的文物,这个时期的凌家滩已经出现军事装备、权利人物以及贫富分化,私有制也因此诞生,而这些都是文明时代的象征。
  凌家滩出土的玉龙更是令世人震撼。五千多年的漫长时空,在这件玉龙上如此神奇地叠合起来,真令人不可思议。而龙正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凌家滩文化遗址,大量出土的文物所携带的史前文明信息,令学术界不能不重新认识和审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据考古专家描绘,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既有大型宫殿、神庙等标志性建筑以及布局整齐的房屋、墓地,又有护城濠沟、手工作坊、集市和大批礼器。专家认为,凌家滩古城展现出的失落久远的灿烂文明,将使中华民族文明史由“上下五千年”延伸到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
  由此可见,这已失落了的玉器文明时代的辉煌成就,表明玉器文明正是中国古代早期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次发掘即将展开
  据了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计划对凌家滩进行第5次发掘,重点是解决红陶土块遗迹和墓地的性质问题。据了解,红陶土块遗迹经此前试掘钻探,其长90米,宽30米,面积近3000平方米,堆积厚度1.6米,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大型建筑遗迹,专家认为这可能是我国古代早期宫殿或神庙建筑遗迹。如经发掘证实,这处遗迹将比埃及金字塔早了1000年,将是中华文明史研究和我国建筑史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凌家滩墓地出土的大批精美玉器,对于研究我国数学、力学、几何、机械原理、原始八卦和天文学的起源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显示凌家滩文化在5300年前处于我国最先进的地位。
  据含山县文物考古所负责人介绍,凌家滩第5次发掘的报告书及规划方案已经形成,目前已报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凌家滩发掘主持人张敬国表示,凌家滩第5次发掘有望于明年正式展开。
  张敬国说,由于遗址距地表很浅,极易遭到人为的破坏和盗掘。目前遗址上建有民房50多间,严重影响遗址的保护、发掘和研究,第5次发掘之前将把这些民房全部拆迁。据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在第5次发掘之后,有关方面将为凌家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日前,《凌家滩考古发掘报告》正式面世,其首发式吸引了包括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严文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石兴邦、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忠培等在内的国内外120多名考古专家的到来。《报告》中透露出的有关中华文明起源的信息震惊了学术界。凌家滩在1985年是一处无人问津的乱坟岗,如今却已经轰动全世界,被国内考古专家认定为中华史前文明的源头,并被称为“中华远古文明的曙光”。
  凌家滩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巢湖流域中心聚落遗址,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据考证距今约5500~5300年前,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我国和世界考古学中占据十分突出的地位。凌家滩发掘主持人张敬国告诉记者,凌家滩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也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精美玉器揭示远古文明
  据凌家滩遗址发掘组织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敬国先生介绍,凌家滩遗址至少有12个方面在全国考古发掘中占第一,包括玉人、玉龙、玉鹰、玉版、玉勺、红陶土块建筑遗迹、东陵玉、玉钺及斧、玉管微雕、石钻、玉戈及玉虎首璜、人工巨石堆,其中以玉器为主。而就是这些玉器,揭开了中华远古文明的面纱。
  张敬国研究员认为,凌家滩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陶器和石器,表明凌家滩先民已有相当高的审美能力和制作工艺技术,特别是出土的大批高规格的精美玉器,已把玉器文明推进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凌家滩发现的1000多件玉器中,玉器种类之多,玉质丰富多彩、造型之美、制作之精,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其他古文化遗址不能比拟的,具有重要的考古、历史、科学和美学艺术价值。
  凌家滩出土的玉芯有的直径只有0.5厘米,管钻时留下管壁旋切厚度有0.2厘米的凹槽宽度,这0.2厘米除去0.05厘米应是琢玉砂和钻孔时用水的摩擦厚度。其实管钻头管壁的厚度只有0.15厘米。这么薄的管钻头的管壁,只有在现代工业技术上才能见到。
  凌家滩出土的玉器,透出不为人所知的远古高科技信息,也透出神话般的故事。如凌家滩遗址出土了两件科学文化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文物———玉龟和玉版。玉版的八方图形与中心象征太阳的图形相配,符合我国古代的原始八卦理论,玉版四周的四、五、九、五之数,与洛书“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中央”相合。故推测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和玉版,有可能就是远古洛书和八卦。
  这可以证实早在53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河图和洛书的观念。凌家滩出土的玉龟和玉版的图形,证实5300年前就有这种历法存在。而此前的考古证明,律历最早只在夏朝出现。
  远古高科技重现凌家滩
  凌家滩出土的石钻,是中国20世纪考古重大发现之一。石钻呈梯形,上细下粗,两端都制作有钻头。钻头一端粗一端细呈现螺纹形,表明凌家滩先民已经认识到旋转力和离心力的作用,对物理、数学、几何、机械力学知识的掌握已达到较高的水准。国内外许多知名的考古学家看到这件石钻时,惊得瞠目结舌,称他们到凌家滩来简直就是朝圣的。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在那非常遥远的年代,中华文明就已如此地流光溢彩,走到了世界文明的前列。
  凌家滩出土的玉器中有一个玉人,方脸、阔嘴、细长目,双手举于胸前,五指分开,手掌向内,呈站立姿势,背面扁平,有对钻的小孔。研究发现,5300年前凌家滩的先民,竟能用直径不超过0.17毫米的钻管在玉器上钻出直径0.15毫米的管孔芯,比人的头发还细,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微型管钻工艺技术。
  5300年前的凌家滩先民就能制造如此高级的微型管钻,且能钻出如此纤细的微孔。如果是这样的话,先民们就必须使用能高速转动的坚硬管钻,这种管钻不可能是那个时代普遍使用的竹管或骨管,而只能是某种金属管钻。这一重大发现,揭示出中国早在殷商青铜器时代以前,可能就已出现某种金属冶炼技术和金属工具制造技术。
  除此之外,凌家滩还发现了迄今中国新石器时代有巨石遗存存在的唯一一处遗址,其建筑年代早于英国巨石阵1000年左右。有专家甚至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奇迹,如果发掘出来,仅凭这一项就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中华文明史提前数千年
  历史学上的传统观点认为,中国的文明始于甲骨文时代,所以才有“上下五千年”之说。这个结论,是以文字符号的出现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正确与否,考古界和史学界早已有许多专家学者提出质疑。然而,自凌家滩文化遗址(安徽省境内)、良渚文化遗址(浙江省境内)、红山文化遗址(辽宁省境内)、兴隆洼文化遗址(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相继发现以后,大量精美玉器的出土使人们认识到,在甲骨文时代之前,我国南北各地都存在过发达的玉器文明。
  从时空方面来考察,凌家滩古代玉雕呈现出明显的超前性,其器类、形制、纹饰或雕工,不见或罕见于同时代其它地区玉文化,而流行于后世的玉文化。凌家滩出土的玉器,至少将中华文明史的源头提前了1000多年。
  更让专家们感兴趣的是,凌家滩的玉器,体现了玉器文明时代人们把玉器饰品功能转向具有社会功能,突出表现出玉礼器的作用和地位,表明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体现了玉器文明时代的权利、财富、审美、宗教的宇宙观。另外,凌家滩的墓葬分布、随葬品差异和出土的各种不同用途的文物,这个时期的凌家滩已经出现军事装备、权利人物以及贫富分化,私有制也因此诞生,而这些都是文明时代的象征。
  凌家滩出土的玉龙更是令世人震撼。五千多年的漫长时空,在这件玉龙上如此神奇地叠合起来,真令人不可思议。而龙正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凌家滩文化遗址,大量出土的文物所携带的史前文明信息,令学术界不能不重新认识和审视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据考古专家描绘,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热闹的城市,养殖业、畜牧业、手工业初步形成规模,既有大型宫殿、神庙等标志性建筑以及布局整齐的房屋、墓地,又有护城濠沟、手工作坊、集市和大批礼器。专家认为,凌家滩古城展现出的失落久远的灿烂文明,将使中华民族文明史由“上下五千年”延伸到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
  由此可见,这已失落了的玉器文明时代的辉煌成就,表明玉器文明正是中国古代早期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五次发掘即将展开
  据了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计划对凌家滩进行第5次发掘,重点是解决红陶土块遗迹和墓地的性质问题。据了解,红陶土块遗迹经此前试掘钻探,其长90米,宽30米,面积近3000平方米,堆积厚度1.6米,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大型建筑遗迹,专家认为这可能是我国古代早期宫殿或神庙建筑遗迹。如经发掘证实,这处遗迹将比埃及金字塔早了1000年,将是中华文明史研究和我国建筑史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凌家滩墓地出土的大批精美玉器,对于研究我国数学、力学、几何、机械原理、原始八卦和天文学的起源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显示凌家滩文化在5300年前处于我国最先进的地位。
  据含山县文物考古所负责人介绍,凌家滩第5次发掘的报告书及规划方案已经形成,目前已报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凌家滩发掘主持人张敬国表示,凌家滩第5次发掘有望于明年正式展开。
  张敬国说,由于遗址距地表很浅,极易遭到人为的破坏和盗掘。目前遗址上建有民房50多间,严重影响遗址的保护、发掘和研究,第5次发掘之前将把这些民房全部拆迁。据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中华民族最早的文明,在第5次发掘之后,有关方面将为凌家滩申报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