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中国惹了谁?世界担忧中国其实不是坏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2:55:11
难道是中国惹了谁?世界担忧中国其实不是坏事  
2007年02月19日  来源:环球时报




  ●受别人时时关注并非坏事,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和对待,外界的担忧就可能成为中国提升地位和扩大影响的推动力

  ●世界看大国的眼光,更多的不是因大国做了好事而赞叹不已、感恩戴德,而常常会因大国做事不周全、不注重小节而埋怨连连。这就是所谓的“大有大的难处”

  ●外国人看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就是看我们能不能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又能不能有效地落实


  树大招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和对国际社会影响的不断加大,中国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甚至举手投足也有搅起波澜的可能。中国讲崛起,有人可能会担忧搞“对外扩张”;中国经济发展快,有人可能会担忧影响他们国民的就业;中国增加军费,有人可能会担忧“威胁世界和平”。总之,在一些西方人眼里,中国所做的、所讲的都充满着不确定性。

  受别人时时关注并不是坏事,说明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非同寻常。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和对待,外界的担忧就可能成为中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扩大自己影响的推动力。从这个角度,我们应当多问问自己,中国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减少世界对中国的猜疑,才不会让世界如此复杂而担忧地看待中国崛起?

  难道是中国惹了谁?

  必须承认,对中国忧心抑或放心是别人的权利,中国人既决定不了也干涉不着,但可以探究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探究缘由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从担忧者那里找,看看他们为什么会担忧,是不怀好意,还是不了解实情?另一个角度是从中国自身来寻找,看看我们自己到底有哪些地方让人放心不下。先哲孔老夫子说“君子求诸已”,要求的就是遇事先反躬身自问,应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从这个角度来反思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担忧,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其一,中国发展的反差性。中国是地区发展、城乡发展、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都很不平衡的大国,鲁迅先生曾讲过的“将几十个世纪缩在一时”的中国社会状态,并没有彻底改变。GDP总量与人均GDP形成巨大反差,大都市的富有与边远山区的贫困形成巨大反差,勤政为民的领导与厚颜无耻的贪官形成巨大的反差,漂亮的言辞与冷酷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

  其二,从构建和谐社会到倡导和谐世界,在这些比较抽象的大事上,中国人做得都比较到位,但在具体小事上却有很大的不足。比如,横穿马路、乱闯红灯,处事不守承诺,生产和销售中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文明礼貌方面的长幼无序、国骂盛行,有的为官者横行霸道,某些有钱者的为富不仁,个别求富者的生财无道,如此等等,并没有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消失。

  从宏观上看,上面讲的那些负面的事情与正面的事情相比、那些小事情与大事情相比无疑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但是,在对外人眼球的刺激方面,这些负面的、小的事情则会变成主要的和主导的,产生的效应却是不可低估的。把话说白了,世界舆论看一个大国,更多的不是因大国做了好事而赞叹不已、感恩戴德,而常常会因大国做事不周全、不注重小节而埋怨连连。这就是所谓的“大有大的难处”。在许多中、小国家看来,大国的小事可能会成为影响他们的大事。中国时时受到世界的关注,那是因为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在不断上升。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不被人如此关注,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富有或贫穷,也不是由于它们有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在于它们是小国寡民,对世界的影响有限。因此,世界对中国的担忧,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对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担忧,是对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中国人觉得不屑一顾的种种“小节”的担忧。

别人的担忧有时像保健医生

  面对别人对中国的种种担忧,国人应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主旋律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别人的担忧有的时候就像一面对中国发展有益的镜子,或者是一位“保健医生”。

  作为一面镜子,外人的担忧可以用来校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做对中国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大可不必事事都去责备这面镜子的持有者或镜子的本身,特别是在中国发展自身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的时候。

  作为一名保健医生,外人的担忧可以提醒中国预防可能发作的疾病或是尽快治疗正在出现的疾病,有些话听起来可能会不顺耳,开出的药方也很难吃,但有助于中国社会以后的健康发展。当然,有的医生的心术可能不正,药方中可能有毒,但我们不妨姑且听之,大不了没病不吃他的药就是了。在这方面,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卡莱欧在《欧洲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一种观点值得注意。他认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时时刻刻都面对着批判,甚至是某一些思潮的诅咒和批评,但欧洲国家不是简单地将这些诅咒和批评当作一种敌意宣传,而是用来警示自己。于是,诅咒也好、批评也罢都成了帮助西欧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良药或社会医生,正是这些诅咒“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上有人担忧中国的崛起也并非是件坏事。

  大国之道,从小事做起

  但是,让他人担忧自己的发展总不能说是件好事。中国应当怎样做才能减少外人的担忧呢?答案无疑是多维的、多角度的和多层次的,但从根本上说,还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首先,沿着已被证实了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是一个在许多方面发展都不平衡的大国,伤风感冒都会产生“国际效应”,而中国存在的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又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解决。所以,只有坚持开放、坚持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外人眼中那些不确定的东西才能确定下来,担忧才能弱化。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也是中国用自己的行动不断消除外人担忧的过程。面对中国在某些特定时期出现的特殊问题,世界上很多人曾经担忧中国会陷入混乱甚至分裂,但是,最终中国还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人的治理能力,让世界更加放心。

  其次,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一时半会难以消除,但有些反差必须要努力消除。比如,缩小漂亮的言辞与冷酷的现实之间的反差、勤政廉政与特权的反差、贫富差距的反差等等。对于这些反差,作为旁观者的外国人有时可能会比中国人看得还清楚。这样的反差在中国不应当是一种“常态”,它的存在加重了外国人眼里中国社会发展的某些不确定性。外国人看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就是看我们能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又能不能有效地落实。

  最后,需要培育国民的道德观念,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在日本拥堵的高速公路上,汽车排成长长的队,没有鸣笛的,也没有走应急道的,其耐性令人可畏;在美国的自助餐馆中,顾客喝大碗汤还是喝小碗汤,喝一碗还是喝两碗,全凭结账时自己告诉给售货员,诚实得令人可畏。今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诸如GDP总量、大都市的现代化等大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可在诸如红灯停绿灯行、不随地吐痰、讲文明懂礼貌等小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在外国人眼里,这些小事很可能就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因此,中国必须从改变诸如两个人也要比出个冠亚军、吃自助餐时在盘子里堆起“宝塔”、在公共场合无视他人的存在出口成“脏”等“小事”做起。

  总而言之,要想逐渐消除别人对中国的担忧,就要学会更多地反躬自问,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也是大国之道。

  (作者:孔寒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难道是中国惹了谁?世界担忧中国其实不是坏事  
2007年02月19日  来源:环球时报




  ●受别人时时关注并非坏事,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和对待,外界的担忧就可能成为中国提升地位和扩大影响的推动力

  ●世界看大国的眼光,更多的不是因大国做了好事而赞叹不已、感恩戴德,而常常会因大国做事不周全、不注重小节而埋怨连连。这就是所谓的“大有大的难处”

  ●外国人看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就是看我们能不能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又能不能有效地落实


  树大招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和对国际社会影响的不断加大,中国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甚至举手投足也有搅起波澜的可能。中国讲崛起,有人可能会担忧搞“对外扩张”;中国经济发展快,有人可能会担忧影响他们国民的就业;中国增加军费,有人可能会担忧“威胁世界和平”。总之,在一些西方人眼里,中国所做的、所讲的都充满着不确定性。

  受别人时时关注并不是坏事,说明中国的地位和影响非同寻常。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和对待,外界的担忧就可能成为中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地位和扩大自己影响的推动力。从这个角度,我们应当多问问自己,中国怎样做,才能更有效地减少世界对中国的猜疑,才不会让世界如此复杂而担忧地看待中国崛起?

  难道是中国惹了谁?

  必须承认,对中国忧心抑或放心是别人的权利,中国人既决定不了也干涉不着,但可以探究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探究缘由有两个角度。一个角度是从担忧者那里找,看看他们为什么会担忧,是不怀好意,还是不了解实情?另一个角度是从中国自身来寻找,看看我们自己到底有哪些地方让人放心不下。先哲孔老夫子说“君子求诸已”,要求的就是遇事先反躬身自问,应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从这个角度来反思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担忧,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其一,中国发展的反差性。中国是地区发展、城乡发展、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都很不平衡的大国,鲁迅先生曾讲过的“将几十个世纪缩在一时”的中国社会状态,并没有彻底改变。GDP总量与人均GDP形成巨大反差,大都市的富有与边远山区的贫困形成巨大反差,勤政为民的领导与厚颜无耻的贪官形成巨大的反差,漂亮的言辞与冷酷的现实形成巨大的反差。

  其二,从构建和谐社会到倡导和谐世界,在这些比较抽象的大事上,中国人做得都比较到位,但在具体小事上却有很大的不足。比如,横穿马路、乱闯红灯,处事不守承诺,生产和销售中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文明礼貌方面的长幼无序、国骂盛行,有的为官者横行霸道,某些有钱者的为富不仁,个别求富者的生财无道,如此等等,并没有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消失。

  从宏观上看,上面讲的那些负面的事情与正面的事情相比、那些小事情与大事情相比无疑都是次要的、从属的。但是,在对外人眼球的刺激方面,这些负面的、小的事情则会变成主要的和主导的,产生的效应却是不可低估的。把话说白了,世界舆论看一个大国,更多的不是因大国做了好事而赞叹不已、感恩戴德,而常常会因大国做事不周全、不注重小节而埋怨连连。这就是所谓的“大有大的难处”。在许多中、小国家看来,大国的小事可能会成为影响他们的大事。中国时时受到世界的关注,那是因为中国的地位和影响在不断上升。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不被人如此关注,并不是因为它们的富有或贫穷,也不是由于它们有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在于它们是小国寡民,对世界的影响有限。因此,世界对中国的担忧,有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对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担忧,是对在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中国人觉得不屑一顾的种种“小节”的担忧。

别人的担忧有时像保健医生

  面对别人对中国的种种担忧,国人应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主旋律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音符,别人的担忧有的时候就像一面对中国发展有益的镜子,或者是一位“保健医生”。

  作为一面镜子,外人的担忧可以用来校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做对中国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大可不必事事都去责备这面镜子的持有者或镜子的本身,特别是在中国发展自身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的时候。

  作为一名保健医生,外人的担忧可以提醒中国预防可能发作的疾病或是尽快治疗正在出现的疾病,有些话听起来可能会不顺耳,开出的药方也很难吃,但有助于中国社会以后的健康发展。当然,有的医生的心术可能不正,药方中可能有毒,但我们不妨姑且听之,大不了没病不吃他的药就是了。在这方面,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欧洲研究中心主任戴维•卡莱欧在《欧洲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一种观点值得注意。他认为,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时时刻刻都面对着批判,甚至是某一些思潮的诅咒和批评,但欧洲国家不是简单地将这些诅咒和批评当作一种敌意宣传,而是用来警示自己。于是,诅咒也好、批评也罢都成了帮助西欧资本主义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的良药或社会医生,正是这些诅咒“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上有人担忧中国的崛起也并非是件坏事。

  大国之道,从小事做起

  但是,让他人担忧自己的发展总不能说是件好事。中国应当怎样做才能减少外人的担忧呢?答案无疑是多维的、多角度的和多层次的,但从根本上说,还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首先,沿着已被证实了是正确的改革开放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中国是一个在许多方面发展都不平衡的大国,伤风感冒都会产生“国际效应”,而中国存在的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又需要在发展中加以解决。所以,只有坚持开放、坚持改革,随着时间的推移,外人眼中那些不确定的东西才能确定下来,担忧才能弱化。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实际上也是中国用自己的行动不断消除外人担忧的过程。面对中国在某些特定时期出现的特殊问题,世界上很多人曾经担忧中国会陷入混乱甚至分裂,但是,最终中国还是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人的治理能力,让世界更加放心。

  其次,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一时半会难以消除,但有些反差必须要努力消除。比如,缩小漂亮的言辞与冷酷的现实之间的反差、勤政廉政与特权的反差、贫富差距的反差等等。对于这些反差,作为旁观者的外国人有时可能会比中国人看得还清楚。这样的反差在中国不应当是一种“常态”,它的存在加重了外国人眼里中国社会发展的某些不确定性。外国人看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就是看我们能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些决策又能不能有效地落实。

  最后,需要培育国民的道德观念,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在日本拥堵的高速公路上,汽车排成长长的队,没有鸣笛的,也没有走应急道的,其耐性令人可畏;在美国的自助餐馆中,顾客喝大碗汤还是喝小碗汤,喝一碗还是喝两碗,全凭结账时自己告诉给售货员,诚实得令人可畏。今天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诸如GDP总量、大都市的现代化等大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可在诸如红灯停绿灯行、不随地吐痰、讲文明懂礼貌等小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在外国人眼里,这些小事很可能就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因此,中国必须从改变诸如两个人也要比出个冠亚军、吃自助餐时在盘子里堆起“宝塔”、在公共场合无视他人的存在出口成“脏”等“小事”做起。

  总而言之,要想逐渐消除别人对中国的担忧,就要学会更多地反躬自问,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也是大国之道。

  (作者:孔寒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啊三求别人 担忧他们还没人鸟他们呢;P
原帖由 大刀斩RB 于 2007-2-20 10:27 发表
难道是中国惹了谁?世界担忧中国其实不是坏事  
2007年02月19日  来源:环球时报




  ●受别人时时关注并非坏事,如果能正确地分析和对待,外界的担忧就可能成为中国提升地位和扩大影响的推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