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北斗1D事件的看法(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7:06:02
]]
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今年的探月计划
所以我们还是不要今天嘲讽日本,明天小看印度,谁都有倒霉的时候。
感谢楼主,分析得好。
“考虑到蓄电池和母线都是双系统而且上天前反复测试过的,很可能是某种因素造成系统短路。”
所以,请大家分析一下有可能是何种因素。
原帖由 大黄蜂 于 2007-2-10 12:05 发表
所以我们还是不要今天嘲讽日本,明天小看印度,谁都有倒霉的时候。


对,本来科学实验就是成功与失败的结合,永远都成功的科学研究只可能出现在无知的政治承诺中
一句话: 平常心态,踏踏实实走好我们的每一步:victory:

不过看来这2天网络上一场口水战在所难免了:L
安全简单啊,你三年发射一颗卫星,你看安全不安全?

现在的中国开始把研制的周期与发射的周期都开始缩短的情况下,出问题很正常,但如果有人说,中国人不总结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这不过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很正常.
我觉得是米国捣乱。
原帖由 闪电战 于 2007-2-10 12:16 发表
安全简单啊,你三年发射一颗卫星,你看安全不安全?

现在的中国开始把研制的周期与发射的周期都开始缩短的情况下,出问题很正常,但如果有人说,中国人不总结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这不过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很正常.


不想指责什么,也很明白航天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领域
不过能够这么坦然地说"很正常"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我想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坦然地面对失败
更多的是……
出一个问题不是问题,连续出问题就有问题了:Q
原帖由 flyablepig 于 2007-2-10 14:05 发表


不想指责什么,也很明白航天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领域
不过能够这么坦然地说"很正常"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我想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坦然地面对失败
更多的是……


只要你看看,中国发射了多少卫星以及航天器,在对比看看俄罗斯,美国又发射了多少就知道

一切都很正常.
原帖由 flyablepig 于 2007-2-10 14:05 发表


不想指责什么,也很明白航天本来就是一个高风险领域
不过能够这么坦然地说"很正常"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我想
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坦然地面对失败
更多的是……


看仔细了内容再说话.
(一)航天发射概况

  2006年俄罗斯共进行23次航天发射(包括3次货运飞船,2次载人飞船),其中21次成功,2次失败。具体如下:

  4月25日,发射以色列间谍卫星“爱神星”B(Eros B)。发射地点为远东的斯沃博德尼航天发射场移动发射台。20分钟后,卫星成功进入轨道,并移交用户控制。

  5月3日,俄罗斯军方在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使用“联盟”号火箭将间谍卫星“宇宙”-2420(可能为“钴”-M)送入轨道,卫星进入距地168 千米~337千米轨道内,轨道倾角约67度。

  5月26日,俄罗斯北方舰队从巴伦支海“叶卡捷琳堡”核潜艇上使用改装型弹道导弹“静海”-1(Shtil 1)火箭将科学卫星“指南针”-2(Kompas-2)送入低地球轨道。

  6月15日,俄罗斯三级“联盟”号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地球观测卫星,从太空监视自然资源与突发事件,向政府及商业用户提供服务。这是俄罗斯自1999年之后首次发射地球观测卫星。

  6月16日,“质子”号火箭发射哈萨克斯坦的首颗通信卫星KazSat 1。10月报道,俄罗斯已经向哈萨克斯坦移交了KazSat-1通信卫星的控制权及地面控制站。俄罗斯克鲁尼切夫航天研究中心,9月份赢得建造哈萨克斯坦第二颗通信卫星KazSat-2的竞标。KazSat-2卫星预计成本为KazSat-1的两倍,计划2009年发射。

  6月25日,俄“旋风”-2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宇宙”-2421侦察卫星(属“传奇”系列),约1小时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7月12日,俄罗斯“第聂伯”火箭将美国比格罗宇航公司“起源”-1(Genesis-1)可膨胀太空舱成功送入轨道。

  7月21日,俄“闪电”-M运载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宇宙”-2422军用卫星,约56分钟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7月28日,罗克特火箭(Rokot/Briz-KM)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韩国“阿里郎”-2多用途卫星。

  8月4日,一枚“质子”号火箭从俄罗斯拜科努尔发射场将欧洲“热鸟”-8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发射后9小时11分钟,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9月14日,俄“联盟”-U中型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军事卫星“宇宙”-2423,这是俄罗斯2006年发射的第四颗“宇宙”系列军用卫星。卫星入轨后所有系统运转正常。

  10月19日,“联盟”火箭从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欧空局首颗极轨气象卫星MetOp-A。“联盟”火箭增大型有效载荷整流罩由欧洲阿里安太空公司提供。整流罩长11.4米,外径4.1米。

  11月8日,一枚“质子”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将阿拉伯通信卫星Arabsat-4B送入太空。国际发射服务公司1995年成立,包括俄罗斯宇航公司及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质子”及“宇宙神”系列火箭发射业务。2006年10月洛?马公司完成国际发射服务公司股份的销售,新公司仅致力于“质子”(使用“微风”-M上面级)的发射任务。

  12月24日,“联盟”火箭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子午线”( Meridian)卫星,旨在改善俄北部及远东地区的远程无线通信状况。

  12月25日,“质子”-K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三颗“格洛纳斯-M”(Glonass M)卫星,卫星进入正确轨道。这三颗卫星是俄罗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升级版。使用寿命为7年。

  12月27日,“联盟”2-1B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将一颗法国COROT天文探测器送入太空。

  2006年俄罗斯火箭的几次失败发射:

  2月28日,“质子”火箭(俄罗斯制造)未能将“阿拉伯星”-4A(ArabSat 4A)送入正确轨道,可能将其弃置于一个无用轨道。本次发射失败归咎发动机氧化器系统受污,“质子”号火箭自1996年提供商业发射以来的第3次失败(共36次发射)。前两次分别在1997年和2002年。

  7月26日,由常规弹道导弹改装的“第聂伯”火箭未能将18颗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坠于拜科努尔发射场南部25千米处。事后俄公布:火箭发动机内的一个液压传动装置发生故障,导致火箭因发动机关闭而坠毁。本次发射失败共损失18颗小卫星。最大载荷为白俄罗斯首颗人造卫星Belka,这是一颗监视遥感卫星。


============================

上面是俄罗斯在2006年的发射情况,各位自己看看.


中国从1970年到2000年一共发射了48颗卫星,各位对比俄罗斯看看,是个什么情况,就知道,今天的情况是不是正常了.
2004年中国在轨卫星是15颗而美国是400多颗,俄罗斯也有 100颗左右.
似乎成功率低了点
不是成功率低而是发射的少,周期长.

同样都是90%的发射成功率你发射了100次,人家发射了1000次

能是一回事吗?
]]
科普好文,赞
还有一个希望科普的问题。

卫星的位置监控是怎么实现的?普通的雷达手段?光学手段是不是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北美防空司令部对全世界空间目标的实时监控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跟我们的卫星发射测控是同一套方法吗?

如果我们没有覆盖全球的卫星测控网,那么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美国测试了反卫星导弹而我们(乃至全世界)根本就不知道?

谢谢!
驭风兄好文,补充几点
这次的北斗卫星很可能试验了北斗2代的一些载荷,比如更高精度的原子种,频率也有可能由单频到双频等等。

zheci这的轨道是超同步轨道,所以主发动机点火可能从原来标准的3次变为4次
原帖由 agora 于 2007-2-10 16:42 发表
还有一个希望科普的问题。

卫星的位置监控是怎么实现的?普通的雷达手段?光学手段是不是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北美防空司令部对全世界空间目标的实时监控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跟我们的卫星发射测控是同 ...


简单说,雷达和光学都有。美国人有一个专门的空间物体监视系统,同时有时候它还借用弹道导弹预警系统和它的卫星测控网里的一些设备。我记得国际太空还是什么杂志登过一篇相关文章,可以看看。网上好象有,要找找。

虽然撞击卫星那个时刻可能看不到,但是后来如果打中卫星碎了,等碎片运行过来就可以知道了。没打中或许就真不知道了。美国人也不见得监测到我们打卫星撞击的那一刻,当然他的预警卫星会探测到反卫星导弹的发射
可惜啊,肯定会调查整顿一段时间,不知BD2会耽误多久
另外说一点,就是美国人也没有实时监控,这个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将来有天基观测后或许有希望
不愧是老大,科普好贴啊
感谢老大们科普。
真是福无双至啊,郁闷……:Q :Q
老大就是老大,懂滴真多呀。
连续出问题,应该好好总结一下了。
原帖由 shh 于 2007-2-10 16:55 发表
驭风兄好文,补充几点
这次的北斗卫星很可能试验了北斗2代的一些载荷,比如更高精度的原子种,频率也有可能由单频到双频等等。

zheci这的轨道是超同步轨道,所以主发动机点火可能从原来标准的3次变为4次


多谢SHH兄提醒,我刚去一楼据此补充了些看法.这个星钟确实是让大家寄予极高期望值的,可惜连测试的机会都没有了.

导航卫星的星钟、传输型侦察卫星的CCD元件,就像战斗机的涡扇、驱逐舰的燃气轮机、相控阵雷达的T/R组件一样,一直是中国军迷心中的痛。。。。。。

另外对于轨道问题,你说的有道理。远地点41600多公里,比以往高些,标志转轨策略也可能会有调整。我记不清是否东三平台这么打过,其它的通讯卫星肯定是多次这么打过的,而且远地点还要高,像亚太六号甚至接近50000公里。现在北斗1D的实际轨道数据,按发射后官方的说法,是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官方还说要进行四次变轨,如果最后用调姿发动机从准同步轨道进入预订位置不算在内,那么是有可能再多一个中间轨道的。
]]
原帖由 matrix2388 于 2007-2-11 01:07 发表
驭风兄总结的很好!
这次北斗4预计是要成功定位在东经58.75度赤道上空的,我只在7号观察过卫星,那天卫星还在同步转移轨道,同步转移轨道到同步轨道的周期一般是五天,7号卫星在盲区,所以那天我想等8号基本就 ...



按照驭风兄在其他地方贴的一个东3平台的资料,
2.第一中间轨道卫星在转移轨道的第二个远地点附近,用490N发动机变轨。变轨后卫星进入第一中间轨道。
3.第二中间轨道
卫星在第一中间轨道的第二个远地点附近再一次变轨,进入第二中间轨道。
4.地球准同步轨道
卫星在第二中间轨道的第三个远地点附近用490N发动机做第三次变轨,进入地球准同步轨道。
在完成3次490N发动机远地点变轨后,卫星就长期处在地球站监控之下,用星上 10N推力器进行位置捕获,使卫星定点于预定轨道位置。
GTO周期算12个小时,那么发射后如果一切正常大约18-24个小时就看到第一次变轨了,再过24小时看到第二次变轨,再过36小时看到第3次变轨基本进入准GEO轨道,向定点位置漂移。如果不顺利,延迟一些时间是可能的(东2平台可以从37个小时到4天)。但象现在这样,绝对是出问题了。
驭风兄,东3平台的前2颗(97年和之前)是发到了标准GTO上。但是后来的基于东平台的中星22和北斗等星,都是超同步。东3平台发射质量约2200公斤,低于CZ-3A的2600公斤的GTO运载能力,打超同步是合理的,刚开始时可能还没搞定。
下面测试时候正常打上去出问题不奇怪,比如某根线接虚了,或者在运输测试过程中震松了,但在测试的时候还虚接着,处于某种临界状态,所以测试的时候显示是正常的,看不出来,但火箭发射震动很大,打到天上后就断开了,或者造成短路了,完蛋了。这是精密的电子设备常有的问题。一点小疏忽都能造成大失败。不过连续出事故总是不好的。也许在计划安排上也不是很合理,管理也不是很到位,在下面出问题好办,上去就麻烦,谁也看不到,谁也不肯承认,该扯皮了。一般应该有备份的,不过计划这么紧张,涉及很多单位,什么时候再安排发射就难说了。
原帖由 shh 于 2007-2-11 18:26 发表
驭风兄,东3平台的前2颗(97年和之前)是发到了标准GTO上。但是后来的基于东平台的中星22和北斗等星,都是超同步。东3平台发射质量约2200公斤,低于CZ-3A的2600公斤的GTO运载能力,打超同步是合理的,刚开始时可能 ...


打超同步确实是比较合理的选择,有利于充分发挥火箭的运载能力. 3B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经常这么打,每次的远地点高度都有不同.除非像SINO2这样重得勉强能运的平台,只好往标准同步转移轨道上打.

这次我们只看到结果是打到远地点41600公里多的超同步轨道上,不知原来的设计方案是多少,通常与实际结果会有些出入,差个几百公里亦属正常.从官方有关准确入轨的报道看,应该差距在合理范围内.如果比预定的方案略高一点,那是更理想的结果,对这种转轨和调姿发动机共享统一保管的液体燃料的卫星来说,以后转轨的燃料可以节省一点,多剩些留给姿态发动机,有利于提高卫星的寿命.当然也不能高出太多,那就成麻烦了.

可惜这次止步于转移轨道了,让我们失去了观察其转轨策略的机会.:(
原帖由 嘻嘻哈哈001 于 2007-2-12 00:25 发表
下面测试时候正常打上去出问题不奇怪,比如某根线接虚了,或者在运输测试过程中震松了,但在测试的时候还虚接着,处于某种临界状态,所以测试的时候显示是正常的,看不出来,但火箭发射震动很大,打到天上后就断开了,或者造成短路了,完蛋了。这是精密的电子设备常有的问题。一点小疏忽都能造成大失败。不过连续出事故总是不好的。也许在计划安排上也不是很合理,管理也不是很到位,在下面出问题好办,上去就麻烦,谁也看不到,谁也不肯承认,该扯皮了。一般应该有备份的,不过计划这么紧张,涉及很多单位,什么时候再安排发射就难说了


我觉得不会是线没接牢这样低级的质量问题. 航天系统的质量管理还是有一套的,不杜绝这样低级错误就不可能走到今天.运输过程是很平稳的,不会有问题.火箭发射的振动确实容易出问题,特别是其振动频率一不小心与卫星某部分形成共振时容易受伤.不过不会是震松接口这样简单的问题,因为线即使松了,顶多部分电源不能正常工作,而卫星所有电源系统都是有备份的,不会出致使伤.而且线松了也不会搭到别的线上引起短路,连好点的家用电器都能在设计上轻而易举地避免这种隐患.

最令人担心的是抛整流罩和星箭分离时,火工件的动作是否会伤及星体,这个问题已经酿成N次事故了.

我始终怀疑这样一种可能性:有可能这次星箭分离时卫星又被"撞了一下腰",火工件起爆时某个碎片击中卫星某个电器元件,结果这部分通电启动时立即引起短路,你有多少备份电源都没用,接一个烧一个.

传言此星的太阳帆是打开了,但电源系统短路.如果这是真实的,我们不妨推理一下事故原因:

如果是电源系统本身质量问题,或是发射振动引起电源系统短路,那么星箭分离时卫星就已经完蛋了,卫星也就根本不可能接收到地面指控中心的指令,也就不可能打开太阳帆板.但它实际上打开了,可见在第一时间电源系统是工作正常的,据此我们可以排除蓄电池和供电母线的问题.大家也不表去找电池厂家骂娘了.

那么为什么后来出问题了呢.我估计是卫星上某个不需要在第一时间启动的瑕疵部件在后来接通电源时造成了短路.为什么这个部件会出瑕疵,原因有可能是我前面分析的,在星箭分离时被击伤了!

以上纯属是个人猜测,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我得到了确切的消息:它已经丢了.
中国航天今年开始要进入高强度发射,通信导航气象海洋SAR探月等等都要上阵,所以偶认为如果要出问题,还是早点出好,解决以后能再上一个台阶……强大都是要付代价的。
偶的问题是近地点为哈有过提升,难道还挣扎了那么一下?
网站也是根据TLE数据计算模拟出来的.我计算出的近地点是196KM.TLE数据没什么变化.要挣扎也是在远地点挣扎一下.近地点不会只抬高这么一点了.
据说???
又是据说?
再等等看吧
丢了就是丢了,放弃幻想
今天怎么样,有何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