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距空空导弹的几点想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0:23:44
未来空战将极有可能对阵的是像F22这样的四代机,对此我想提几点想法供大家讨论:
首先是气动外形和动力,由于四代机后方的反射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尾追攻击的概率可能是相对较大,但四代机又普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因此就对导弹的飞行速度和发动机工作时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以为如果中距空空导弹采用无弹翼弹体设计气动裙边控制对于固体火箭动力而言较好选择,此方案阻力小占据空间小再配合有合适推力并有较长工作时间的火箭发动机能够尽可能的扩大尾部方向对第四代机的不可逃逸区范围。而如果是火箭冲压发动机,那么气动外形设计上就可以放宽并且有利于采用红外导引头。但无论是哪种气动外形我认为所占用的空间应尽可能小,因为在对抗四代及时采取两枚甚至多枚齐射以提高击毁概率的情况很可能出现,而挂载导弹的并不只有三代机还有四代机,必须考虑到机体内弹仓容积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挂载尽可能多的导弹。
其次是战斗部,我认为应该采用多模式战斗部,针对不同性质的目标采用不同的设定模式:如对抗像三代机这类的目标采用撞击短延时优先定向聚焦破片模式,对抗巡航导弹这类采用定向聚焦破片优先撞击瞬发模式,对抗四代机采用定向大散布角破片优先撞击短延时模式,对抗大型目标采用撞击长延时优先定向大散布角破片模式。
最后是导引头和弹上控制系统,多普勒雷达导引头应采用较短的波长或毫米波并使用精度更高质量更轻的陀螺及导引头万向支架,采用整体式平板缝隙天线。红外导引头也可以用在中距空空导弹上,针对红外导引头的特点需要做一些工作,首先针对导引头较高的气动阻力需要在弹头上增加一个可抛整流罩来减阻,其次是发动机必须将导弹飞行速度控制在2.5马赫。弹上控制系统加装双向数据链非常必要,这样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导弹的每一点能量。未来空战将极有可能对阵的是像F22这样的四代机,对此我想提几点想法供大家讨论:
首先是气动外形和动力,由于四代机后方的反射面积相对较大,因此尾追攻击的概率可能是相对较大,但四代机又普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因此就对导弹的飞行速度和发动机工作时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以为如果中距空空导弹采用无弹翼弹体设计气动裙边控制对于固体火箭动力而言较好选择,此方案阻力小占据空间小再配合有合适推力并有较长工作时间的火箭发动机能够尽可能的扩大尾部方向对第四代机的不可逃逸区范围。而如果是火箭冲压发动机,那么气动外形设计上就可以放宽并且有利于采用红外导引头。但无论是哪种气动外形我认为所占用的空间应尽可能小,因为在对抗四代及时采取两枚甚至多枚齐射以提高击毁概率的情况很可能出现,而挂载导弹的并不只有三代机还有四代机,必须考虑到机体内弹仓容积是有限的,因此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挂载尽可能多的导弹。
其次是战斗部,我认为应该采用多模式战斗部,针对不同性质的目标采用不同的设定模式:如对抗像三代机这类的目标采用撞击短延时优先定向聚焦破片模式,对抗巡航导弹这类采用定向聚焦破片优先撞击瞬发模式,对抗四代机采用定向大散布角破片优先撞击短延时模式,对抗大型目标采用撞击长延时优先定向大散布角破片模式。
最后是导引头和弹上控制系统,多普勒雷达导引头应采用较短的波长或毫米波并使用精度更高质量更轻的陀螺及导引头万向支架,采用整体式平板缝隙天线。红外导引头也可以用在中距空空导弹上,针对红外导引头的特点需要做一些工作,首先针对导引头较高的气动阻力需要在弹头上增加一个可抛整流罩来减阻,其次是发动机必须将导弹飞行速度控制在2.5马赫。弹上控制系统加装双向数据链非常必要,这样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导弹的每一点能量。
补充:之所以在战斗部中与四代机对抗想到采用定向大散布角破片优先撞击短延时模式主要是希望能够尽可能的破坏其隐身外形增大反射面积以利于后续攻击,再不济也要使其短时间内无法重返战场。
专业……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先解决发现的问题,打就好办了.
或许未来,会出现一种类似电视制导的空空弹也未尝可知。毕竟F22也不是什么都看不见的那种。
原帖由 f22 于 2007-2-8 23:47 发表
先解决发现的问题,打就好办了.


未来空战对抗是系统间的对抗,将发现目标的任务放在战斗机上是不合适的而我对于中距空空导弹的几点想法也是基于能够发现目标的基础上。
任何一个系统都要总体权衡各个方面的指标的.

中距AAM需要保证足够的射程,足够的速度,较高的末端机动能量,较高的制导精度.
足够的射程就需要有一定大小的发动机,合适的气动布局.在技术没有取得突破前,发动机的大小就限定了导弹大小(另一个因素是导引头的直径).同时为了保证长距离飞行,无弹翼布局也比较困难,一般都采用正常式.

足够的速度是保证导弹迅速接敌的基本条件,因此目前中距AAM的平均速度不小于4M,将来还会更高,因为阻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速度越高,所需要的发动机、气动、控制和弹道等的设计也就越严格。

对于导引头的要求,一般中距导弹需要较远的作用距离,否则搜索范围会很小,对前段的导引精度和目标机动适应性都很严酷。因为目前红外导引头5公里左右的作用距离无法逾越,所以目前一般使用主动雷达导引头。

至于战斗部,目前一般都有近炸引信和触发引信以及定向战斗部,所以不是什么比较严重的问题。
红外线探测,跟踪设备,中距红外制导导弹才是对付F-22的正道...........
原帖由 两栖人 于 2007-2-9 09:38 发表
红外线探测,跟踪设备,红外制导中距导弹才是对付F-22的正道...........



红外制导也不是好办法.F22在设计的时候同样也做了红外隐身设计的.而且红外导引头的作用距离不超过5公里,对于这样的高机动目标来说,保证远距离攻击的成功在大部分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机载红外探测设备也达不到雷达所能探测的位置.换句话说,用红外装置去探测F22,除非F22是死人,否则能构成发射条件之前肯定已经被人家干掉了
原帖由 假大空 于 2007-2-8 23:50 发表
或许未来,会出现一种类似电视制导的空空弹也未尝可知。毕竟F22也不是什么都看不见的那种。


晚上怎么办?:D

侬在波音的机舱内向外看看,在有云的条件下能看多远?:victory:

K博出来科普啦,:D
原帖由 kadey 于 2007-2-9 10:07 发表



红外制导也不是好办法.F22在设计的时候同样也做了红外隐身设计的.而且红外导引头的作用距离不超过5公里,对于这样的高机动目标来说,保证远距离攻击的成功在大部分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机载红外探测设备也达 ...


白神,在能发现的前提下,以合适波长,若干千瓦之激光照射之,藉以达到在较远距离上(比如20公里)导引半主动导弹攻击之,可行否?
应当可以解决主动雷达弹及红外弹对低可探测目标作用距离近的问题。而且对载机的要求不是很高
原帖由 假大空 于 2007-2-8 23:50 发表
或许未来,会出现一种类似电视制导的空空弹也未尝可知。毕竟F22也不是什么都看不见的那种。

如果是这样不如搞目视制导,最保险:D :D :victory:
原帖由 icyblue 于 2007-2-9 10:55 发表


晚上怎么办?:D

侬在波音的机舱内向外看看,在有云的条件下能看多远?:victory:

K博出来科普啦,:D


晚上?微光夜视设备不是很成熟么?
云?就算是现在的红外弹,云层就没影响么?当然,可见光的影响要大一些。

实际就电视制导而言,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向下射击时、地面背景中目标的信噪比很低。当然,这种情况红外弹也是干了多少年才解决的。

但在向上射击时,这点应该问题不大。好在F22大多战术是中高空,于是个人一时胡思乱想。
个人觉得理想的远程弹是以火箭冲压发动机为动力,采用无翼式气动布局,加矢量推力控制
目视制导……:L
电视制导如果加入人在回路恐怕是不可能的,人的反应很慢。

目前可能的是双模制导。不过在没有很好的反隐身技术前,对这些不是很看好。而且任何一种新技术的应用都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原帖由 假大空 于 2007-2-9 12:14 发表


晚上?微光夜视设备不是很成熟么?
云?就算是现在的红外弹,云层就没影响么?当然,可见光的影响要大一些。

实际就电视制导而言,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向下射击时、地面背景中目标的信噪比很低。当然,这种 ...


大的不是一点。。。微光夜视。。。看来要是阳光下起飞结果天上下雨还得爬出坐舱换导引头。。。:D

要是隐形飞机这么容易就被你破解了,USAF都买豆腐撞死算了。。。

双模导引头是个好方向,不过适合高速的空空弹用的透波材料还是个问题。即使装备了,偶也怀疑地勤会不会偷拆了回家给老婆做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