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坛:关于隐身技术和J10隐身的讨论(转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7:47:38
这样看来歼10未来的升级计划中匿踪性能还是有相当令人期待的潜力的!外形上基本上和双风没有什幺大问题。

A:
光靠匿踪涂料重点补妆的话,根据各国的研究结果说法,一般传统战机(F-15, F-16, Su-27, MIG-29, Tornado)同样也能在特定方向获得RCS缩减为原来1/3至1/10的成果。

如果不用匿踪涂料化装的话,则欧洲双风的正面RCS根据90年代初期资料的说法记载,亦在2m2左右,和一般小型传统战机差不多,之后透过小规模设计修改与(应当主要是)RAM涂料的应用,才使其正面RCS降至现有局面。

所以欧洲双风流的如花SK2术,理论上一般传统战机也都能用,就看各国空军愿不愿投资而已,当大家都用时,欧洲双风与之相较的正面RCS优势只怕也就更加不甚明显了,离真正的匿踪境界更是相距甚远(正面最小RCS比较:目前的EF-2000/Rafale/超级虫当在0.05至0.5 m2的范围内,F-35(高尔夫球级)则当在0.0012至0.0015 m2左右,而F-22A(弹珠级)更可能介于0.00015至0.0006 m2间;如挂载武器的话,其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如果有人要提,...至于进气道上的几根加强筋,无足轻重吧?即使是最愚蠢的办法把它涂上匿踪涂料,到最佳,也不会超过1kg)

A:
1. RCS的决定关键在于物体形状外型,不在于大小,如外型构成对匿踪而言最不利的垂直反射面的话,则小零件也能造就大RCS。

2. RAM涂料的密度极高,根据洛马表示,联打机所使用的RAM(应该已是现有最新型且最轻的涂料矣)如在涂装时不小心多涂厚1 thou(0.025公厘),则一整架飞机涂下来便足以增加400磅的呆重.............

所以几根加强筋会对战机RCS造成多大影响,要用RAM补装术弥补会造成多大额外重量.......可能都并非无足轻重之事 。



据称土共的匿踪涂料至少达到了F117一级的水平....未知真假。

A:
1. F-117所用的匿踪涂料应该已历经几代演变,这等声称实在是说了等于没说。

2. 目前新一代匿踪涂料主要追求的并非是更强的吸波效果,而当是在提升维修补保便利性(如降低腐蚀性,强化对风吹雨打日晒盐蚀的抵抗力,密度降低,缩短维护补妆人力工时等)方面。



Posted - 01/02/2007 :  17:22:58      
--------------------------------------------------------------------------------

1. 根据近年来EADS的研究结果显示:透过在特定区域使用欧洲最新开发的RAM重点补妆,可以让龙卷风战机以增重约80公斤为代价,获得在特定方向上RCS缩减为原来1/10的成果。

2. 多年前台湾曾经试过在一架AT-3上涂满RAM涂料进行RCS缩减实验,相传效果不错,但是增肥整整超过一吨的结果使该计画被认为不具实用价值。

3. Rafale的外型设计还是有相当程度考虑到雷达低可视度原理,达梭宣称其机体设计同样能把敌方雷达波集中折射成少数几个远离敌方雷达接受器的Peaks,再配合上RAM与(可能)相消干涉电战科技的应用,使得Rafale似乎有着还算不差的雷达低可视度性能表现:

a. 达梭工程师于1998年受访时表示:Rafale的正面RCS约是Mirage 2000-5的1/10(后来甚至有1/20的说法传出,只是未经确切报导证实).

b. 相传在2002年举行,美国海航雄猫F-14A与F/A-18C/D大黄蜂 v.s 法国海航的Rafale M友谊赛中,美方发现其战机雷达上Rafale的形迹是忽隐忽现,难以追踪掌握.

c. Combat Aircraft 2006, March

===================================

有篇专访报导量产型Rafale战机在交货前,RBE2雷达于测试飞行中验证之实况.............

测试机:Rafale B306 F2构型空军双座型战机,在本次测试中以空机无外挂状态进行。

陪训机:Mirage 2000-5 B01双座型战机(本文作者所在处),为了取得与Rafale相近的滞空时间,在本次测试中于机腹下加挂一具1,300L副油箱,并于两翼端各挂一枚AAM。


起飞:在无外挂与最大后推下,Rafale B306的起飞跑道长约1,500英呎/457.2公尺~和F-22A(800英呎), EF-2000(小于900英呎), F-15(900英呎)相较似乎有点逊,类似虫族之表现(不过也可能是未尽全力之故,但文章中看不出来)。


低空对头空战仿真:

双方在高度1,000英呎处,Rafale B306以时速350节,Mirage 2000-5则以时速400节彼此对头接近,藉以测试RBE-2雷达在此时的空对空探测距离(详细数字自是机密);当双方相距约20海浬(约37公里)时,Rafale B306向其左方进行急转,到了相距约15英里(约24公里)时,Mirage先左转60度,接着进行一个3G U-turn返回出发点,此时Rafale B306突然减速回头,对于远离中的幻象机仿真发射MICA IR AAM。

在双方这连串的水平机动中,RBE-2一直牢牢掌握Mirage的行踪,之后幻象机又做了一连串机动想摆脱RBE-2的锁定,但是毫无用处.......相形之下,在Mirage这一方根据本文作者声称:”For the two of us, Rafale remained invisible in the distance....”~不知这是否代表意味着Rafale的雷达低可视度性能是何等的非同凡品:距离24至37公里时,RDY雷达还无法发现Rafale的行踪!!!!


俯视空战仿真:

Rafale B306爬升至20,000英呎高度,对维持在1,000英呎高度的Mirage进行对头Look-Down测试~对于大多传统战机雷达而言,此时的地形反射杂波会让Mirage成为一个极难被侦测的目标,但是对于RBE-2而言仍是小菜一碟:杂波迅速被滤除,Mirage随即在交通繁忙的训练空域中被找出锁定并被成功仿真MICA EM AAM攻击。

当双方相距15至20海浬(约28至37公里)时,位于中高空的Rafale进行4G机动,位于低空的Mirage则进行360度急转弯仿真逃离对手掌握,而再一次的,RBE-2仍牢牢地全程盯住Mirage,并再次成功仿真MICA EM AAM攻击(看来MICA的空战有效射程也颇为不同凡响,在低空对低空与中空对低空的次音速尾追攻击时还能有这样的射程表现........)。


中高空对头空战:

Rafale B306爬升至25,000英呎高度,Mirage则爬升至32,000英呎高度,双方均加速至0.8马赫对头接近;当双方相距约25海浬(约46公里)时,Mirage 2000-5以3G机动向左侧转90度10秒钟后再转回原方位~也就是以著名的Beam脱锁战术机动来对抗RBE-2;而在Rafale方面,战术显示屏上的幻象机表示记号由实线变为虚线(代表其快要脱离雷达掌握),战机火控系统随即激活记忆模式,根据目标失去接触前的最后信息,”预测”其侧转时的行进路线,等到Mirage 2000-5再次转回原方位时,已”胸有成竹”,且扫瞄速度又快捷无伦的RBE-2电子扫瞄雷达随即瞬间再次锁定目标。

接着Mirage再试图以螺旋急转 + 向下俯冲摆脱锁定:初期型的RDI雷达很吃这一套,但是对于RBE-2而言照样是毫无效用~在高度掉了6,000英呎后,RBE-2照样是牢牢锁定Mirage。

之后Rafale与Mirage又演练了狗战模式,在中高空,Mirage实施了包括5G急转在内的一连串猛烈闪避机动,但仍旧摆脱不了RBE-2机炮模式如附骨之蛆般的如影随形;到了低空时,Rafale只靠军推所完成的Loop机动,Mirage 2000得后燃全开才能勉强跟上(该文作者表示即使这有部份原因是因为Mirage机腹下方多了一具空油箱,但是仍能看出Rafale在能量机动性上明显优于Mirage)..........最后在历经一小时又25分的测试验证后,有油箱辅助的Mirage还得先行返航,而Rafale又在上头多飞了约10分钟,完成SCALP-EG仿真发射后再行落地。

Posted - 01/01/2007 :  19:27:26      
--------------------------------------------------------------------------------

quote:
--------------------------------------------------------------------------------
Originally posted by saitohajime

大陆的数据听人提过是他们用模型算出来的
关于正面最小RCS和正面平均RCS的问题,到底雷达在看目标时,是受哪一种影响比较大呢??


http://bbs.xmpeople.com/viewthread.php?tid=2091
至少 在对岸的算法中都是取平均值
另外这篇文章比较特别的是认为其它探测匿宗目标方法都不可行,改良传统雷达才是王道


--------------------------------------------------------------------------------



雷达看目标时受哪种RCS影响比较大,这是采用的电子战术问题.比方我们习知1980年代战斗机切过敌人战斗机雷达90度角的战术,这利用的是都普勒效应的问题,早期脉波都普勒雷达碰到这种相对速度为零的目标,雷达天线的G(效益)减低到几乎为0,所以虽然RCS是平均RCS的100~10000倍,是最小RCS的10000~1000000倍,也无所谓,因为不管几倍你乘以0就是0;但这问题可以某种程度克服,G值会降低但不会降到0时,那侧向RCS的增大就会致命.
在面对一个高密度甚至多层次的防御体系时,从正面侵入的匿踪机被发现机率,可以用正面平均RCS计算,因为你是在一段好几十甚至好几百分钟的时间内,面对十数甚至是上百具雷达从多种角度侦测,这时你肯定不可能随时都保持让最小RCS正面去面对所有雷达.可是,假如是讨论比较简单的状况,比方单一空战时,你有可能去忍受让最大RCS面去面对200km以上的长程侦测雷达或S300飞弹阵地,但也必须保持最小RCS面去对付逼近中的Su-35,这时S300阵地搞不好已经锁定F-22而只等他进入飞弹有效射程,可是Su-35就是只能拼命询问"敌机在哪边?"而美国这些年在努力的,也就是创造这种新的适合匿踪的战术.


Posted - 01/02/2007 :  13:52:59      
--------------------------------------------------------------------------------

关于正面平均RCS与正面最小RCS的问题,据说F117A基本上是沿预先的固定路线飞行.而从B2开始,”战术动作软件”能够让飞机绕过敌人雷达或者以最小RCS角度接近敌雷达.

据说在F35的出口问题上,这也是很有可能缩水的地方.这样看来歼10未来的升级计划中匿踪性能还是有相当令人期待的潜力的!外形上基本上和双风没有什幺大问题。

A:
光靠匿踪涂料重点补妆的话,根据各国的研究结果说法,一般传统战机(F-15, F-16, Su-27, MIG-29, Tornado)同样也能在特定方向获得RCS缩减为原来1/3至1/10的成果。

如果不用匿踪涂料化装的话,则欧洲双风的正面RCS根据90年代初期资料的说法记载,亦在2m2左右,和一般小型传统战机差不多,之后透过小规模设计修改与(应当主要是)RAM涂料的应用,才使其正面RCS降至现有局面。

所以欧洲双风流的如花SK2术,理论上一般传统战机也都能用,就看各国空军愿不愿投资而已,当大家都用时,欧洲双风与之相较的正面RCS优势只怕也就更加不甚明显了,离真正的匿踪境界更是相距甚远(正面最小RCS比较:目前的EF-2000/Rafale/超级虫当在0.05至0.5 m2的范围内,F-35(高尔夫球级)则当在0.0012至0.0015 m2左右,而F-22A(弹珠级)更可能介于0.00015至0.0006 m2间;如挂载武器的话,其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如果有人要提,...至于进气道上的几根加强筋,无足轻重吧?即使是最愚蠢的办法把它涂上匿踪涂料,到最佳,也不会超过1kg)

A:
1. RCS的决定关键在于物体形状外型,不在于大小,如外型构成对匿踪而言最不利的垂直反射面的话,则小零件也能造就大RCS。

2. RAM涂料的密度极高,根据洛马表示,联打机所使用的RAM(应该已是现有最新型且最轻的涂料矣)如在涂装时不小心多涂厚1 thou(0.025公厘),则一整架飞机涂下来便足以增加400磅的呆重.............

所以几根加强筋会对战机RCS造成多大影响,要用RAM补装术弥补会造成多大额外重量.......可能都并非无足轻重之事 。



据称土共的匿踪涂料至少达到了F117一级的水平....未知真假。

A:
1. F-117所用的匿踪涂料应该已历经几代演变,这等声称实在是说了等于没说。

2. 目前新一代匿踪涂料主要追求的并非是更强的吸波效果,而当是在提升维修补保便利性(如降低腐蚀性,强化对风吹雨打日晒盐蚀的抵抗力,密度降低,缩短维护补妆人力工时等)方面。



Posted - 01/02/2007 :  17:22:58      
--------------------------------------------------------------------------------

1. 根据近年来EADS的研究结果显示:透过在特定区域使用欧洲最新开发的RAM重点补妆,可以让龙卷风战机以增重约80公斤为代价,获得在特定方向上RCS缩减为原来1/10的成果。

2. 多年前台湾曾经试过在一架AT-3上涂满RAM涂料进行RCS缩减实验,相传效果不错,但是增肥整整超过一吨的结果使该计画被认为不具实用价值。

3. Rafale的外型设计还是有相当程度考虑到雷达低可视度原理,达梭宣称其机体设计同样能把敌方雷达波集中折射成少数几个远离敌方雷达接受器的Peaks,再配合上RAM与(可能)相消干涉电战科技的应用,使得Rafale似乎有着还算不差的雷达低可视度性能表现:

a. 达梭工程师于1998年受访时表示:Rafale的正面RCS约是Mirage 2000-5的1/10(后来甚至有1/20的说法传出,只是未经确切报导证实).

b. 相传在2002年举行,美国海航雄猫F-14A与F/A-18C/D大黄蜂 v.s 法国海航的Rafale M友谊赛中,美方发现其战机雷达上Rafale的形迹是忽隐忽现,难以追踪掌握.

c. Combat Aircraft 2006, March

===================================

有篇专访报导量产型Rafale战机在交货前,RBE2雷达于测试飞行中验证之实况.............

测试机:Rafale B306 F2构型空军双座型战机,在本次测试中以空机无外挂状态进行。

陪训机:Mirage 2000-5 B01双座型战机(本文作者所在处),为了取得与Rafale相近的滞空时间,在本次测试中于机腹下加挂一具1,300L副油箱,并于两翼端各挂一枚AAM。


起飞:在无外挂与最大后推下,Rafale B306的起飞跑道长约1,500英呎/457.2公尺~和F-22A(800英呎), EF-2000(小于900英呎), F-15(900英呎)相较似乎有点逊,类似虫族之表现(不过也可能是未尽全力之故,但文章中看不出来)。


低空对头空战仿真:

双方在高度1,000英呎处,Rafale B306以时速350节,Mirage 2000-5则以时速400节彼此对头接近,藉以测试RBE-2雷达在此时的空对空探测距离(详细数字自是机密);当双方相距约20海浬(约37公里)时,Rafale B306向其左方进行急转,到了相距约15英里(约24公里)时,Mirage先左转60度,接着进行一个3G U-turn返回出发点,此时Rafale B306突然减速回头,对于远离中的幻象机仿真发射MICA IR AAM。

在双方这连串的水平机动中,RBE-2一直牢牢掌握Mirage的行踪,之后幻象机又做了一连串机动想摆脱RBE-2的锁定,但是毫无用处.......相形之下,在Mirage这一方根据本文作者声称:”For the two of us, Rafale remained invisible in the distance....”~不知这是否代表意味着Rafale的雷达低可视度性能是何等的非同凡品:距离24至37公里时,RDY雷达还无法发现Rafale的行踪!!!!


俯视空战仿真:

Rafale B306爬升至20,000英呎高度,对维持在1,000英呎高度的Mirage进行对头Look-Down测试~对于大多传统战机雷达而言,此时的地形反射杂波会让Mirage成为一个极难被侦测的目标,但是对于RBE-2而言仍是小菜一碟:杂波迅速被滤除,Mirage随即在交通繁忙的训练空域中被找出锁定并被成功仿真MICA EM AAM攻击。

当双方相距15至20海浬(约28至37公里)时,位于中高空的Rafale进行4G机动,位于低空的Mirage则进行360度急转弯仿真逃离对手掌握,而再一次的,RBE-2仍牢牢地全程盯住Mirage,并再次成功仿真MICA EM AAM攻击(看来MICA的空战有效射程也颇为不同凡响,在低空对低空与中空对低空的次音速尾追攻击时还能有这样的射程表现........)。


中高空对头空战:

Rafale B306爬升至25,000英呎高度,Mirage则爬升至32,000英呎高度,双方均加速至0.8马赫对头接近;当双方相距约25海浬(约46公里)时,Mirage 2000-5以3G机动向左侧转90度10秒钟后再转回原方位~也就是以著名的Beam脱锁战术机动来对抗RBE-2;而在Rafale方面,战术显示屏上的幻象机表示记号由实线变为虚线(代表其快要脱离雷达掌握),战机火控系统随即激活记忆模式,根据目标失去接触前的最后信息,”预测”其侧转时的行进路线,等到Mirage 2000-5再次转回原方位时,已”胸有成竹”,且扫瞄速度又快捷无伦的RBE-2电子扫瞄雷达随即瞬间再次锁定目标。

接着Mirage再试图以螺旋急转 + 向下俯冲摆脱锁定:初期型的RDI雷达很吃这一套,但是对于RBE-2而言照样是毫无效用~在高度掉了6,000英呎后,RBE-2照样是牢牢锁定Mirage。

之后Rafale与Mirage又演练了狗战模式,在中高空,Mirage实施了包括5G急转在内的一连串猛烈闪避机动,但仍旧摆脱不了RBE-2机炮模式如附骨之蛆般的如影随形;到了低空时,Rafale只靠军推所完成的Loop机动,Mirage 2000得后燃全开才能勉强跟上(该文作者表示即使这有部份原因是因为Mirage机腹下方多了一具空油箱,但是仍能看出Rafale在能量机动性上明显优于Mirage)..........最后在历经一小时又25分的测试验证后,有油箱辅助的Mirage还得先行返航,而Rafale又在上头多飞了约10分钟,完成SCALP-EG仿真发射后再行落地。

Posted - 01/01/2007 :  19:27:26      
--------------------------------------------------------------------------------

quote:
--------------------------------------------------------------------------------
Originally posted by saitohajime

大陆的数据听人提过是他们用模型算出来的
关于正面最小RCS和正面平均RCS的问题,到底雷达在看目标时,是受哪一种影响比较大呢??


http://bbs.xmpeople.com/viewthread.php?tid=2091
至少 在对岸的算法中都是取平均值
另外这篇文章比较特别的是认为其它探测匿宗目标方法都不可行,改良传统雷达才是王道


--------------------------------------------------------------------------------



雷达看目标时受哪种RCS影响比较大,这是采用的电子战术问题.比方我们习知1980年代战斗机切过敌人战斗机雷达90度角的战术,这利用的是都普勒效应的问题,早期脉波都普勒雷达碰到这种相对速度为零的目标,雷达天线的G(效益)减低到几乎为0,所以虽然RCS是平均RCS的100~10000倍,是最小RCS的10000~1000000倍,也无所谓,因为不管几倍你乘以0就是0;但这问题可以某种程度克服,G值会降低但不会降到0时,那侧向RCS的增大就会致命.
在面对一个高密度甚至多层次的防御体系时,从正面侵入的匿踪机被发现机率,可以用正面平均RCS计算,因为你是在一段好几十甚至好几百分钟的时间内,面对十数甚至是上百具雷达从多种角度侦测,这时你肯定不可能随时都保持让最小RCS正面去面对所有雷达.可是,假如是讨论比较简单的状况,比方单一空战时,你有可能去忍受让最大RCS面去面对200km以上的长程侦测雷达或S300飞弹阵地,但也必须保持最小RCS面去对付逼近中的Su-35,这时S300阵地搞不好已经锁定F-22而只等他进入飞弹有效射程,可是Su-35就是只能拼命询问"敌机在哪边?"而美国这些年在努力的,也就是创造这种新的适合匿踪的战术.


Posted - 01/02/2007 :  13:52:59      
--------------------------------------------------------------------------------

关于正面平均RCS与正面最小RCS的问题,据说F117A基本上是沿预先的固定路线飞行.而从B2开始,”战术动作软件”能够让飞机绕过敌人雷达或者以最小RCS角度接近敌雷达.

据说在F35的出口问题上,这也是很有可能缩水的地方.
先做沙发,后看看!
先坐板凳,后看看!
看看
看看
先顶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