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军成军:东方1-17、18--最热门的风云卫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6:16:37
东方11-18美国《航空周刊》:“中美相互干扰、损毁对方最先进卫星”的消息不径而走(天军成军)

美国《航空周刊》:中国11日进行反卫星导弹试验
  【华盛顿消息】美国《航空周刊》的17日报道:根据中央情报局消息,中国在本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28分左右,从西昌发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成功地击毁了中国已经退役的“风云1C”气象卫星,并推测中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航空周刊》杂志还说,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这次试验在距离地面800公里的高空进行。
  《航空周刊》称,如果这次试验能够得到证实,那将意味着中国军事能力在太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时事点评】我们注意到,这则“有待证实的”消息一旦为“真”,那么,在这个中东局势、南亚局势、东亚局势“同步紧张”的敏感时刻,毫无疑问,它必将在国际上引发“巨大反响”。
●美国《航空周刊》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的眼里,美国《航空周刊》向来就与美国空军的关系“极其密切”、也“非常专业”,且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文章总是在看似“纯专业”性的文章中,非常准确地“透露着”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
●中国将歼-10的“每一颗螺钉”都“炒了个遍”之后,号称“未来40年不过时”的F-22就匆忙地“赶到了”冲绳
  众所周知,自中国歼-10抢在06年最后的那一刹那间“高调列装”之后,在中国官方自那之后就“一直”在通过各种媒体、调动一切宣传手段,将与歼-10相关的每一个层面(包括研制人员、试飞人员、发动机、制式武器等等)、可以说将歼-10上的“每一个螺钉”都“炒了个遍”之后,美国号称“未来40年不过时”的F-22、就匆忙地“赶到了”冲绳。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形成战斗力的歼-10、对美国空军的巨大威慑。
  值得注意的就是,就在F-22被歼-10从美国本士“调到”冲绳的之前,正是“这份”美国《航空周刊》,在1月7日,也就是在美国军方“1月9日”正式宣布“将在日本布署12架F-22”之前,提前两天、但绝对算得上是“敏锐”地发表了一篇文章称:通过半年前F-22A在阿拉斯加参加的“北方利刃”演习可以看出,F-22A战斗机的实战性能“远强于”美空军所有现役战斗机。
  东方军事评论员注意到,尽管文章“极力渲染”的“北方利刃”演习其“主要角色”都是“美国人”,比如说F-22、F-15、F-16和F/A-18,但是,文章明确地描绘说:除了F-22之外,F-15、F-16和F/A-18“代表”的可都是苏-27、苏-30和米格-29飞机,并模拟使用了中国产的“PL-12”等导弹。
  对于“北方利刃”演习,美国《航空周刊》的结论是:在两个半小时的空战中,8架F-22A组成的编队迎战由16架F-15、F-16和F/A-18组成的敌方编队(模拟苏-27、苏-30和米格-29飞机),取得了“完胜”。
●《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不过是为美国空军“正式宣布”将在日本派驻F-22而代作的“序言”
  非常清楚,按美国人的划代标准,中国军方突然推出、旨在威慑美国、日本、台湾的歼-10,与美国主力军机的F-15、F-16和F/A-18、及其所模仿的苏-27、苏-30和米格-29飞机同属三代机,而“PL-12”又代表了中国空军最先进的空空导弹,因此,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美国空军通过《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为F-22第一次远离本土“以壮声色”的意图非常明显。
  显然,文章特意点到了中国先进的“PL-12”(其外销型为SD-10),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完全是冲着中国军方“刚刚解密”的歼10而来。
  众所周知,根据早前的公开报道,中国的歼-10战斗机一旦成军,就将装备“PL-12”主动雷达中程空空导弹。此外,PL-12空空导弹还可装备中国改进的Su-27SKK飞机和特许生产的歼-11飞机。
  不难看出,就“结果”而言,《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不过在“提前”为美国空军两日后“正式宣布”“将在日本派驻F-22”而代作“序言”。
  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看出《航空周刊》的“政治背景”
  ●这则尚待证实的“敏感消息”,很容易令我们联想到之前的一则“新闻”
在我们弄清楚《航空周刊》的“专业水平”与“政治嗅觉”、特别是它与美国空军的“裙带长度”之后,再来评判这则尚待证实、也许永远也得不到证实的“敏感消息”,也就很容易联想到之前的一则“新闻”。
为了更好地进行下续讨论,我们不妨花点时间,对一则“旧闻”共同“回忆”一番。
价值数亿美元 美国最先进间谍卫星刚发射就失踪
【东方档字NO.2007010120238】据路透社1月11日报道,美国国防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和另一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美国一颗于2006年底发射上天、价值达数亿美元的间谍卫星在太空中出现故障,现在已不知所终,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员也无法与它取得联系。美国的间谍卫星一向笼罩着神秘的光环,因此这一消息突然披露,立即再次吸引了人们对美国间谍卫星的关注。
    昂贵卫星神秘失踪
  美国防部官员表示,该卫星应该是出现了重大问题,可能是多个系统同时失灵。另一名掌握内部消息的灵通人士则透露,该枚卫星实际上已经“完全失败”,数亿美元已是打了水漂。对于卫星出现故障的原因,这名消息人士指出,并无迹象显示该卫星是受到恐怖分子袭击而受到损毁。
  哈佛-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推测认为,这颗卫星应该是美国最新发射上天的一颗间谍卫星,代号为L-21,是目前性能最先进的侦察卫星。这颗卫星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2月14日下午4时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整个发射过程一直保持着神秘感,所有相关机构均表示这是一颗秘密卫星,而不愿透露其真实用途。这颗卫星在发射58分钟后,进入距离地球350公里的低轨道运行,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和负责卫星发射的联合发射联盟当即宣布发射成功。
  路透社称,这次卫星故障将会对美国间谍卫星的发展计划造成重大打击,美国近几年来一直在大力开发性能更加先进的下一代间谍卫星,这颗卫星就使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上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试验和展示这些新成果。
    美国间谍卫星分类
  美国“关注科学家联盟”组织此前公布的全世界卫星数据库显示,目前正在环绕地球飞行的共有795颗各类卫星,而其中一半以上属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它所拥有的卫星数量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拥有数量的总和,达413颗,军用卫星更是超过了90颗。据美国“太空”网站分析,在这些军用卫星中,有近50余颗各种类型的间谍卫星,美国是世界上拥有间谍卫星数量最多、卫星性能最先进的国家。这些间谍卫星一般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4大类。
  照相侦察卫星被称为美国的“太空之眼”,目前主要有“锁眼”系列光学成像卫星和“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等。其中最先进的“锁眼-12”卫星图像分辨率高达0.1米,据称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报纸上的大标题,号称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光学成像卫星。电子侦察卫星被称为美国的“太空之耳”,目前主要有“大酒瓶”、“折叠椅”等卫星,主要是截获和监听对方无线电通话以获取重要情报,以及通过截获相关国家的无线电信号确定对方的雷达位置和性能等。导弹预警卫星主要用来监视导弹的试验和卫星发射情况,并能对核爆炸进行评估,号称是美国反导系统的“眼睛”,目前主要包括8颗“国防支援计划”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有“海上谍影”之称,目前所使用的是“白云”系列海洋监视卫星,主要采用电视摄像、红外探测器、雷达等设备,对海上舰船的活动情况进行监视和跟踪定位。
    美国对间谍卫星严重依赖
  美国的情报部门非常相信和依赖间谍卫星的作用。而实际上,间谍卫星一直以来确实也为情报部门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在各种情报获取手段中也是最为风光的。
  美国开展反恐战争以后,美国的间谍卫星更是上了反恐第一线。2003年3月,正是美军的间谍卫星成功截获了“基地老三”哈立德·穆罕默德的电话,由此才将这个“9·11”恐怖袭击的主谋逮个正着。而对于去年7月份的朝鲜导弹试射情况,美军官员称,美军对朝鲜方面的活动掌握得一清二楚,在试射前夕美国的成像卫星就已经掌握了朝鲜人民军在导弹发射场的活动情况,并及时做出了朝鲜准备试射“大浦洞-2”导弹的判断。
  但一些军事观察家指出,美军间谍卫星能力强大的后面也存在着危机。目前美军对间谍卫星已经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但由于卫星在太空中自身防卫能力较弱,且各国都在努力开发航天技术,一旦美国的这些间谍卫星遭袭或功能丧失,美军失去了原有的“让对方透明”的优势,恐怕连仗都不会打了。
  【时事点评】这是一则我们曾经讨论过的消息,也许大家还记得,我们当时还“开玩笑”说,在中国最先进的通讯卫星--鑫诺-2定点失败之后,世界各国的“最先进卫星”似乎就开始流行“玩故障,甚至玩失踪”。
● 再谈“东四”的失败
我们知道,鑫诺-2是中国“东四卫星大平台”的第一颗,“东四”技术指标比起“东三”要跨越了1代还要多:5.1吨的重量,10000W电源功率,38C和18KU转发器,15年的设计寿命,12年的在轨服务寿命,它既是中国首颗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卫星、也是首颗直播卫星,就以其15年的设计寿命、10000W电源功率来看,其先进性毋须置疑。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其10000W的电力系统,这一特性足以令中国军方利用“东四平台”的技术、转化成一种大功率的“雷达预警卫星”。然而,就是这样一颗先进卫星在成功发射之后,定点失败。
不可否认,在技术层面上看,技术上跨越巨大的东四,其失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本就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东四的价值“绝非一般的通信卫星”所能替代。
●自鑫诺-2“玩故障”、太空中又接连出了两档子事
不过有意思的是,自中国最先进的鑫诺-2开始“玩故障”、中国官方2006年11月份正式宣布“失败”之后,太空中又接连出了两档子事:
第一,2006年12月18日,日本成功发射了搭载日本最大型技术实验卫星“菊花8号”,但上天后一度出现严重故障;
第二,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2月14日,美国发射一颗间谍卫星,代号为L-21,据称是目前性能最先进的侦察卫星。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发射过程,美国人一直在保持着“某种神秘感”,这集中表现在所有相关机构均表示这是一颗秘密卫星,而不愿透露其真实用途。
不过,有如鑫诺-2一般,这颗卫星在成功发射、进入距离地球350公里的低轨道运行后不久,美国防部官员表示,“该卫星应该是出现了重大问题,可能是多个系统同时失灵”
紧接着,日本的“菊花8号”在成功发射之后,也一度“失控”。
●“中国试验反卫星武器”的消息,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
  显然,所有这些可能“纯属巧合”,但这种“巧合”足以令“中美相互干扰、损毁对方最先进卫星”的消息不径而走。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美国《航空周刊》的披露的“中国试验反卫星武器”的消息,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
●我们不会简单地拿它当“一般的谣言”
  前面说了,美国《航空周刊》向来就与美国空军的关系“极其密切”、也“非常专业”,且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文章总是在看似“纯专业”性的文章中,非常准确地“透露着”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 因此,它率先披露的这则消息,自然会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简单地拿它当“一般的谣言”。(如果最后证实是“谣言”,其用心也是极其险恶的)。 从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上,我们可以看到的、与风云一号“轨道参数”相关的“最后信息”就是:格林威治时间11日21:44至12日13:03,老化的风云1C的轨道从845*864公里“迅速变轨”到 869*876公里;
●如果一切属实,那么,这是一次质量非常之高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显然,如果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在参数上没有做手脚的话,如果《航空周刊》所说的“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属实的话,那么,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是一次质量非常之高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首先,我们行来了解一下作为“目标标的”的风云1C。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我们知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环球备忘录》的数据显示,风云一号A和风云一号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但这两颗卫星均出现了控制系统故障,分别只工作了39天和165天。   风云一号C卫星在性能上则做了非常大的改进,卫星总质量为958公斤。卫星主体呈立方体,长2.02M,宽2M,高2.215M,设计寿命为2年。该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并超期服役,直到2005年、接替它的风云一号D卫星升空后,C星工作依然正常,这颗星曾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序列,是中国第一颗为世界所接纳的业务应用卫星。
“接班的”风云一号D卫星,则是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其在继承了风云一号C卫星的成功经验及技术的基础上,对其技术状态作了14项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该卫星的质量为950公斤,于2005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
●风云一号C星的800多公里的轨道,令其作为“目标标的”有这样几个特征
与我们此次讨论有关的是C星的轨道。风云一号C星是中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采用的“极地圆形轨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通过地球两极,每12小时巡视地球一周,每天只能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其设计工作轨道高870公里,倾角为98.8度。
不难看出,风云一号C星的800多公里的轨道,令其作为“目标标的”有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其轨道高度大大高于美国间谍卫星的太空“密集区”--300多公里;
显然,如果中国的反卫星导弹果真如《航空周刊》所说的、“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从而以“动能攻击”方式“直接撞毁”的话,那么,这说明,中国军方一旦需要,可以“更加容易地撞下”比风云一号低得多的美国间谍卫星。
●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原理”如出一辙
  第二,其飞行速度也大大高于大多数美国间谍卫星,甚至也远高于一般的洲际导弹在再入大气层之前的“太空速度”。
显然,如果中国果真进行了此次试验,那么,由于地面发射的导弹不可能从后面追上风云一号,最大的可能是:提前测定C星的飞行轨道,进行中途截击;
由于是“动能攻击”、也就是“直接撞击”,敏感的读者一定会想到,这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原理”如出一辙。
然而,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又有一个问题,众所周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对“中途变轨”的导弹仍然处于“束手无策”的阶段。
●我们在有理由祝贺、也有理由“猜测”
  显然,敏感的读者一定会想到,如果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上的、有关风云一号C星“突然变轨”的信息完全真实;如果美国《航空周刊》所说的“动能攻击”完全属实,当然了;特别是,如果中国在这一极其敏感的时间里,的确进行了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的消息完全属实,那么,我们在有理由祝贺中国“传说中”的中国反卫星系统“非常成功”的同时,还有理由“猜测”:中国成功展示了一种比仍处于试验阶段的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还要先进”的“导弹拦截能力”:显然,它既然可以“撞”下在800多公里太空高速飞行的、中途进行了变轨的卫星,自然“极有可能”撞下“再入大气层”之前的,在低太空飞行的洲际导弹、不论目标标的有无变轨能力。
●我们在热切地期盼着来自官方层次的“证实”、哪怕是“暗示”
  今天,我们只是从一则仍未经中美官方证实的消息,从“技术层面”进行了一些“可能性”探讨(国家战略层次的意义,请大家注意参考时事评论员的讨论纪要)。显然,在结束今天“军事部分”的同时,东方军事评论员与时事评论员一样,针对这则一经证实必然极大打击美国、印度、日本军方“自信心”的消息,我们在热切地期盼着来自官方层次的“证实”、哪怕是“暗示”,并将继续进行“跟踪”。东方11-18美国《航空周刊》:“中美相互干扰、损毁对方最先进卫星”的消息不径而走(天军成军)

美国《航空周刊》:中国11日进行反卫星导弹试验
  【华盛顿消息】美国《航空周刊》的17日报道:根据中央情报局消息,中国在本月1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28分左右,从西昌发射了一枚反卫星导弹,成功地击毁了中国已经退役的“风云1C”气象卫星,并推测中国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航空周刊》杂志还说,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这次试验在距离地面800公里的高空进行。
  《航空周刊》称,如果这次试验能够得到证实,那将意味着中国军事能力在太空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时事点评】我们注意到,这则“有待证实的”消息一旦为“真”,那么,在这个中东局势、南亚局势、东亚局势“同步紧张”的敏感时刻,毫无疑问,它必将在国际上引发“巨大反响”。
●美国《航空周刊》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的眼里,美国《航空周刊》向来就与美国空军的关系“极其密切”、也“非常专业”,且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文章总是在看似“纯专业”性的文章中,非常准确地“透露着”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
●中国将歼-10的“每一颗螺钉”都“炒了个遍”之后,号称“未来40年不过时”的F-22就匆忙地“赶到了”冲绳
  众所周知,自中国歼-10抢在06年最后的那一刹那间“高调列装”之后,在中国官方自那之后就“一直”在通过各种媒体、调动一切宣传手段,将与歼-10相关的每一个层面(包括研制人员、试飞人员、发动机、制式武器等等)、可以说将歼-10上的“每一个螺钉”都“炒了个遍”之后,美国号称“未来40年不过时”的F-22、就匆忙地“赶到了”冲绳。由此可见中国已经形成战斗力的歼-10、对美国空军的巨大威慑。
  值得注意的就是,就在F-22被歼-10从美国本士“调到”冲绳的之前,正是“这份”美国《航空周刊》,在1月7日,也就是在美国军方“1月9日”正式宣布“将在日本布署12架F-22”之前,提前两天、但绝对算得上是“敏锐”地发表了一篇文章称:通过半年前F-22A在阿拉斯加参加的“北方利刃”演习可以看出,F-22A战斗机的实战性能“远强于”美空军所有现役战斗机。
  东方军事评论员注意到,尽管文章“极力渲染”的“北方利刃”演习其“主要角色”都是“美国人”,比如说F-22、F-15、F-16和F/A-18,但是,文章明确地描绘说:除了F-22之外,F-15、F-16和F/A-18“代表”的可都是苏-27、苏-30和米格-29飞机,并模拟使用了中国产的“PL-12”等导弹。
  对于“北方利刃”演习,美国《航空周刊》的结论是:在两个半小时的空战中,8架F-22A组成的编队迎战由16架F-15、F-16和F/A-18组成的敌方编队(模拟苏-27、苏-30和米格-29飞机),取得了“完胜”。
●《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不过是为美国空军“正式宣布”将在日本派驻F-22而代作的“序言”
  非常清楚,按美国人的划代标准,中国军方突然推出、旨在威慑美国、日本、台湾的歼-10,与美国主力军机的F-15、F-16和F/A-18、及其所模仿的苏-27、苏-30和米格-29飞机同属三代机,而“PL-12”又代表了中国空军最先进的空空导弹,因此,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美国空军通过《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为F-22第一次远离本土“以壮声色”的意图非常明显。
  显然,文章特意点到了中国先进的“PL-12”(其外销型为SD-10),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完全是冲着中国军方“刚刚解密”的歼10而来。
  众所周知,根据早前的公开报道,中国的歼-10战斗机一旦成军,就将装备“PL-12”主动雷达中程空空导弹。此外,PL-12空空导弹还可装备中国改进的Su-27SKK飞机和特许生产的歼-11飞机。
  不难看出,就“结果”而言,《航空周刊》的这篇文章,不过在“提前”为美国空军两日后“正式宣布”“将在日本派驻F-22”而代作“序言”。
  从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看出《航空周刊》的“政治背景”
  ●这则尚待证实的“敏感消息”,很容易令我们联想到之前的一则“新闻”
在我们弄清楚《航空周刊》的“专业水平”与“政治嗅觉”、特别是它与美国空军的“裙带长度”之后,再来评判这则尚待证实、也许永远也得不到证实的“敏感消息”,也就很容易联想到之前的一则“新闻”。
为了更好地进行下续讨论,我们不妨花点时间,对一则“旧闻”共同“回忆”一番。
价值数亿美元 美国最先进间谍卫星刚发射就失踪
【东方档字NO.2007010120238】据路透社1月11日报道,美国国防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和另一名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美国一颗于2006年底发射上天、价值达数亿美元的间谍卫星在太空中出现故障,现在已不知所终,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员也无法与它取得联系。美国的间谍卫星一向笼罩着神秘的光环,因此这一消息突然披露,立即再次吸引了人们对美国间谍卫星的关注。
    昂贵卫星神秘失踪
  美国防部官员表示,该卫星应该是出现了重大问题,可能是多个系统同时失灵。另一名掌握内部消息的灵通人士则透露,该枚卫星实际上已经“完全失败”,数亿美元已是打了水漂。对于卫星出现故障的原因,这名消息人士指出,并无迹象显示该卫星是受到恐怖分子袭击而受到损毁。
  哈佛-史密斯天体物理中心的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推测认为,这颗卫星应该是美国最新发射上天的一颗间谍卫星,代号为L-21,是目前性能最先进的侦察卫星。这颗卫星于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2月14日下午4时从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升空,整个发射过程一直保持着神秘感,所有相关机构均表示这是一颗秘密卫星,而不愿透露其真实用途。这颗卫星在发射58分钟后,进入距离地球350公里的低轨道运行,美国国家侦察办公室和负责卫星发射的联合发射联盟当即宣布发射成功。
  路透社称,这次卫星故障将会对美国间谍卫星的发展计划造成重大打击,美国近几年来一直在大力开发性能更加先进的下一代间谍卫星,这颗卫星就使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其上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试验和展示这些新成果。
    美国间谍卫星分类
  美国“关注科学家联盟”组织此前公布的全世界卫星数据库显示,目前正在环绕地球飞行的共有795颗各类卫星,而其中一半以上属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它所拥有的卫星数量超过了其他所有国家拥有数量的总和,达413颗,军用卫星更是超过了90颗。据美国“太空”网站分析,在这些军用卫星中,有近50余颗各种类型的间谍卫星,美国是世界上拥有间谍卫星数量最多、卫星性能最先进的国家。这些间谍卫星一般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海洋监视卫星4大类。
  照相侦察卫星被称为美国的“太空之眼”,目前主要有“锁眼”系列光学成像卫星和“长曲棍球”雷达成像卫星等。其中最先进的“锁眼-12”卫星图像分辨率高达0.1米,据称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报纸上的大标题,号称是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光学成像卫星。电子侦察卫星被称为美国的“太空之耳”,目前主要有“大酒瓶”、“折叠椅”等卫星,主要是截获和监听对方无线电通话以获取重要情报,以及通过截获相关国家的无线电信号确定对方的雷达位置和性能等。导弹预警卫星主要用来监视导弹的试验和卫星发射情况,并能对核爆炸进行评估,号称是美国反导系统的“眼睛”,目前主要包括8颗“国防支援计划”导弹预警卫星。海洋监视卫星有“海上谍影”之称,目前所使用的是“白云”系列海洋监视卫星,主要采用电视摄像、红外探测器、雷达等设备,对海上舰船的活动情况进行监视和跟踪定位。
    美国对间谍卫星严重依赖
  美国的情报部门非常相信和依赖间谍卫星的作用。而实际上,间谍卫星一直以来确实也为情报部门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在各种情报获取手段中也是最为风光的。
  美国开展反恐战争以后,美国的间谍卫星更是上了反恐第一线。2003年3月,正是美军的间谍卫星成功截获了“基地老三”哈立德·穆罕默德的电话,由此才将这个“9·11”恐怖袭击的主谋逮个正着。而对于去年7月份的朝鲜导弹试射情况,美军官员称,美军对朝鲜方面的活动掌握得一清二楚,在试射前夕美国的成像卫星就已经掌握了朝鲜人民军在导弹发射场的活动情况,并及时做出了朝鲜准备试射“大浦洞-2”导弹的判断。
  但一些军事观察家指出,美军间谍卫星能力强大的后面也存在着危机。目前美军对间谍卫星已经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但由于卫星在太空中自身防卫能力较弱,且各国都在努力开发航天技术,一旦美国的这些间谍卫星遭袭或功能丧失,美军失去了原有的“让对方透明”的优势,恐怕连仗都不会打了。
  【时事点评】这是一则我们曾经讨论过的消息,也许大家还记得,我们当时还“开玩笑”说,在中国最先进的通讯卫星--鑫诺-2定点失败之后,世界各国的“最先进卫星”似乎就开始流行“玩故障,甚至玩失踪”。
● 再谈“东四”的失败
我们知道,鑫诺-2是中国“东四卫星大平台”的第一颗,“东四”技术指标比起“东三”要跨越了1代还要多:5.1吨的重量,10000W电源功率,38C和18KU转发器,15年的设计寿命,12年的在轨服务寿命,它既是中国首颗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卫星、也是首颗直播卫星,就以其15年的设计寿命、10000W电源功率来看,其先进性毋须置疑。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其10000W的电力系统,这一特性足以令中国军方利用“东四平台”的技术、转化成一种大功率的“雷达预警卫星”。然而,就是这样一颗先进卫星在成功发射之后,定点失败。
不可否认,在技术层面上看,技术上跨越巨大的东四,其失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本就在情理之中。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东四的价值“绝非一般的通信卫星”所能替代。
●自鑫诺-2“玩故障”、太空中又接连出了两档子事
不过有意思的是,自中国最先进的鑫诺-2开始“玩故障”、中国官方2006年11月份正式宣布“失败”之后,太空中又接连出了两档子事:
第一,2006年12月18日,日本成功发射了搭载日本最大型技术实验卫星“菊花8号”,但上天后一度出现严重故障;
第二,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2月14日,美国发射一颗间谍卫星,代号为L-21,据称是目前性能最先进的侦察卫星。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发射过程,美国人一直在保持着“某种神秘感”,这集中表现在所有相关机构均表示这是一颗秘密卫星,而不愿透露其真实用途。
不过,有如鑫诺-2一般,这颗卫星在成功发射、进入距离地球350公里的低轨道运行后不久,美国防部官员表示,“该卫星应该是出现了重大问题,可能是多个系统同时失灵”
紧接着,日本的“菊花8号”在成功发射之后,也一度“失控”。
●“中国试验反卫星武器”的消息,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
  显然,所有这些可能“纯属巧合”,但这种“巧合”足以令“中美相互干扰、损毁对方最先进卫星”的消息不径而走。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美国《航空周刊》的披露的“中国试验反卫星武器”的消息,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发生的。
●我们不会简单地拿它当“一般的谣言”
  前面说了,美国《航空周刊》向来就与美国空军的关系“极其密切”、也“非常专业”,且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的文章总是在看似“纯专业”性的文章中,非常准确地“透露着”美国政府的“政策走向”。 因此,它率先披露的这则消息,自然会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也就是说,我们不会简单地拿它当“一般的谣言”。(如果最后证实是“谣言”,其用心也是极其险恶的)。 从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上,我们可以看到的、与风云一号“轨道参数”相关的“最后信息”就是:格林威治时间11日21:44至12日13:03,老化的风云1C的轨道从845*864公里“迅速变轨”到 869*876公里;
●如果一切属实,那么,这是一次质量非常之高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显然,如果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在参数上没有做手脚的话,如果《航空周刊》所说的“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属实的话,那么,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是一次质量非常之高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首先,我们行来了解一下作为“目标标的”的风云1C。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
  我们知道,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卫星可以向世界各地云图接收站发送实时的气象云图,还可以对海洋水色进行探测和对海温进行遥感研究;卫星上携带有空间粒子成分监测器,可对空间环境进行研究。 《环球备忘录》的数据显示,风云一号A和风云一号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但这两颗卫星均出现了控制系统故障,分别只工作了39天和165天。   风云一号C卫星在性能上则做了非常大的改进,卫星总质量为958公斤。卫星主体呈立方体,长2.02M,宽2M,高2.215M,设计寿命为2年。该卫星于1999年5月10日发射升空,并超期服役,直到2005年、接替它的风云一号D卫星升空后,C星工作依然正常,这颗星曾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序列,是中国第一颗为世界所接纳的业务应用卫星。
“接班的”风云一号D卫星,则是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其在继承了风云一号C卫星的成功经验及技术的基础上,对其技术状态作了14项改进,以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该卫星的质量为950公斤,于2005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
●风云一号C星的800多公里的轨道,令其作为“目标标的”有这样几个特征
与我们此次讨论有关的是C星的轨道。风云一号C星是中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采用的“极地圆形轨道”,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通过地球两极,每12小时巡视地球一周,每天只能对同一地区进行两次观测。其设计工作轨道高870公里,倾角为98.8度。
不难看出,风云一号C星的800多公里的轨道,令其作为“目标标的”有这样几个特征:
第一,其轨道高度大大高于美国间谍卫星的太空“密集区”--300多公里;
显然,如果中国的反卫星导弹果真如《航空周刊》所说的、“该武器是一个由弹道导弹带入太空的“动能攻击载体””,从而以“动能攻击”方式“直接撞毁”的话,那么,这说明,中国军方一旦需要,可以“更加容易地撞下”比风云一号低得多的美国间谍卫星。
●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原理”如出一辙
  第二,其飞行速度也大大高于大多数美国间谍卫星,甚至也远高于一般的洲际导弹在再入大气层之前的“太空速度”。
显然,如果中国果真进行了此次试验,那么,由于地面发射的导弹不可能从后面追上风云一号,最大的可能是:提前测定C星的飞行轨道,进行中途截击;
由于是“动能攻击”、也就是“直接撞击”,敏感的读者一定会想到,这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拦截原理”如出一辙。
然而,在东方军事评论员看来,这又有一个问题,众所周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有一个大缺点,那就是对“中途变轨”的导弹仍然处于“束手无策”的阶段。
●我们在有理由祝贺、也有理由“猜测”
  显然,敏感的读者一定会想到,如果美国空军Space-Track网上的、有关风云一号C星“突然变轨”的信息完全真实;如果美国《航空周刊》所说的“动能攻击”完全属实,当然了;特别是,如果中国在这一极其敏感的时间里,的确进行了一次反卫星武器试验的消息完全属实,那么,我们在有理由祝贺中国“传说中”的中国反卫星系统“非常成功”的同时,还有理由“猜测”:中国成功展示了一种比仍处于试验阶段的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还要先进”的“导弹拦截能力”:显然,它既然可以“撞”下在800多公里太空高速飞行的、中途进行了变轨的卫星,自然“极有可能”撞下“再入大气层”之前的,在低太空飞行的洲际导弹、不论目标标的有无变轨能力。
●我们在热切地期盼着来自官方层次的“证实”、哪怕是“暗示”
  今天,我们只是从一则仍未经中美官方证实的消息,从“技术层面”进行了一些“可能性”探讨(国家战略层次的意义,请大家注意参考时事评论员的讨论纪要)。显然,在结束今天“军事部分”的同时,东方军事评论员与时事评论员一样,针对这则一经证实必然极大打击美国、印度、日本军方“自信心”的消息,我们在热切地期盼着来自官方层次的“证实”、哪怕是“暗示”,并将继续进行“跟踪”。
东方时事:20070117周三风云二号D的“军事意义”

东方时事:20070117周三

布什:对萨达姆执行绞刑“看起来像是报复仇杀”
  【华盛顿消息】美国总统布什1月16日对伊拉克政府绞死萨达姆等人的行为提出批评称,对萨达姆执行绞刑“看起来像是报复仇杀”,这使本来就疑虑重重的美国公众更加怀疑伊拉克政府能否配合布什的伊拉克新战略。这是迄今为止布什对伊拉克最近三个绞刑做出的最严厉表态。
  据美国媒体报道,布什不但对去年12月30日老萨的行刑过程提出谴责,同时也对今年1月15日萨达姆两个同案犯的处决表示批评。“我感到很失望。我觉得他们把行刑搞砸了,特别是对萨达姆的行刑。”布什在接受采访时说。
  “基本上,可以这么告诉民众,‘你们看,我们进行了审判,给予了萨达姆公正的审判,而这种公正是他人在萨达姆执政时期没能享受到的’。但是,处决萨达姆却弄得好像报复仇杀一般。”布什说。布什表示他已经向伊拉克总理马利基表示自己对萨达姆绞刑过程的不满。
  布什还指出:“我想让美国民众相信这个(伊拉克)政府是果真想统一国家并继续前进的,但这些事情却使得我的工作更加难做。这些事仅能表明这个政府仍有待成熟。”上周布什宣布的伊拉克新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布什对马利基政府的信赖的。
  手机偷拍的萨达姆行刑录像显示,萨达姆在绞刑架上遭到了奚落和嘲弄。而在后来对两名同案犯的处决中,萨达姆的同母异父兄弟被绞断了脖子。这在世界范围内招致了批评。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原文是:“基本上,可以这么告诉民众,‘你们看,我们进行了审判,给予了萨达姆公正的审判,而这种公正是他人在萨达姆执政时期没能享受到的’。但是,处决萨达姆却弄得好像报复仇杀一般。”布什说。
●布什“在某种失望之后”的“极其失态”
  这是什么意思?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本质上”还“真没意思”。我们认为,这不过是布什“在某种失望之后”的“极其失态”而已,显然,尽管“萨达姆绞死”的画面、激起了一连串的仇杀,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远没有华盛顿“新决策团队”想像中的那般管用。
  坦率地讲,时事评论员们对布什以一国之尊、以如此露骨的说词,采用这种“亲自动手”的方式,“急切地”往伊拉克宗教仇杀的熊熊大火上抛油添薪之做法非常地“不以为然”。
●布什在“事隔多日”后才“强烈不满”,实在是“形势所迫”
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布什之所以“事隔多日”后“才突然想起”向伊拉克总理马利基表示自己对萨达姆绞刑过程的“强烈不满”,实在是“形势所迫”。
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再来浏览一组新闻。
]伊朗击落美间谍飞机 内贾德政策遭国内猛烈批评
  【综合消息】据报道,就在美国调兵遣将向海湾增派航母之际,伊朗1月16日宣布击落美军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在“武斗”的同时,内贾德总统还大力推进外交攻势,又是出访拉美,又是致信沙特阿拉伯国王,同美国争夺沙特的支持。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他的一系列内政外交政策竟然在国内遭到讨伐,百余名议员,甚至伊朗最高领袖都异口同声地抨击其核政策。
  伊朗击落美军间谍飞机
  据伊朗半官方的法尔斯新闻社报道,伊朗议员赛义德说,日前,美军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在飞越伊朗边境时被击落。
  这名议员没有透露击落美军飞机的具体日期,也没有透露事件详情,只是表示美国时不时地向该地区派出无人侦察机。
  伊朗邀请IAEA特使访问核设施
  在有关国家调兵遣将之际,外交活动也并未停止。一名伊朗外交官1月16日说,德黑兰已经邀请不结盟运动和阿拉伯联盟驻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特使从2月2日到2月6日访问伊朗核设施。

  不结盟运动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名特使表示,他们已经接受了德黑兰的邀请。埃及、古巴和马来西亚驻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代表将参加这次对伊朗的访问。三国都是不结盟运动的重要成员。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决策部门——35国代表组成的理事会,不结盟运动占有重要地位。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今年2月可能对是否继续向伊朗提供技术支持进行表决。
  外交官们认为,伊朗此举意在显示其核计划的公开性和透明性,争取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援助问题上的支持。
  伊朗总统致信沙特国王
  与此同时,在华盛顿拉拢阿拉伯国家孤立伊朗之际,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1月16日宣布,他已经致信沙特国王阿卜杜拉,提议双方共同合作,稳定伊拉克局势。
  正在委内瑞拉访问的内贾德对沙特卫星电视台说:“我们、沙特和其他邻国能够帮助伊拉克人民巩固他们的政府,维护他们国家的安全和稳定。我已就此致信阿卜杜拉国王,他的答复总体上是积极的。
  沙特新闻通讯社日前报道说,伊朗首席核谈代表拉里贾尼在访问沙特时向阿卜杜拉国王递交了一封信件,但报道没有披露信件内容。
  沙特近来对伊朗在伊拉克和阿拉伯世界影响日增非常警惕,而美国则敦促沙特利用其与伊拉克逊尼派的关系,促进伊逊尼派与什叶派政府合作。内贾德则表示,美国在伊拉克陷入麻烦,正在寻求脱身之计,同时还希望确保其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利益和霸权。
  对于伊朗核计划,内贾德重申,伊朗愿意对话,但西方国家如果以对话为手段,企图让伊朗接受其不可能接受的东西,他们将认识到那是死路一条。他表示,伊朗人对联合国制裁的影响和美国军事进攻的可能性毫不担心。
  内贾德政策遭最高领袖批评
  但是,这位强硬的伊朗总统在国内正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批评和压力。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伊朗50名议员联名写信,呼吁内贾德到议会回答他们在核问题上的疑问。
  还有大约150名议员也联名写信,指责内贾德应对伊朗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负责,并批评政府没有及时提出财政预算。他们还对内贾德在经济困难之际决定出访拉美提出质疑。
  英国《卫报》1月16日披露,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上月把联合国制裁伊朗归咎于内贾德。伊朗新闻媒体已经在公开批评内贾德的核政策,一份报纸甚至警告其对西方国家的对抗战术适得其反。该报在近来的社论中说:“你的言论咄咄逼人……在处理核问题上顽固不化。”

  伊朗最大的改革派政党、伊斯兰参与阵线党警告说,无视联合国的要求只能导致伊朗进一步孤立。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段文字,原文是:据伊朗半官方的法尔斯新闻社报道,伊朗议员赛义德说,日前,美军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在飞越伊朗边境时被击落。这名议员没有透露击落美军飞机的具体日期,也没有透露事件详情,只是表示美国时不时地向该地区派出无人侦察机
●再谈伊朗人的“欲言还休”
    事实上,针对伊朗在边境上空击落美军一架无人驾驶侦察机、我们在之前的点评中已经进行了讨论,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伊朗人的“欲言还休”,既在伊朗方面“主动透露”击落了一架美军飞机、却“不肯透露”击落的具体时间的背后,在美军对“伊朗人的透露”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的背后,我们只能相信一点,既:伊朗人的确打下了一架飞机;同时,我们也有理由提出这样的问题:这架被打掉的飞机,到底是在华盛顿绞死萨达姆之前被打掉的、还是萨达姆被绞死之后被打掉?
●这与巴基斯坦发出求救信号有着“异曲同工”的味道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个时间非常重要,显然,伊朗在此时主动透露这则消息,却不肯透露“具体时间”,其“意图”在于向方方面面、包括华盛顿在内,明确警示这么一点,那就是:“美伊”离擦枪走火已经不远了。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这与去年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通过突然透露“美国威胁要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发出求救信号有着“异曲同工”的味道。
●一对怒目相视的死敌、是否共同上演了一出“双簧”?
    唯一不同的是,华盛顿方面针对“威胁要将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时代”的说法,从具体的“当事人”(美国前副国务聊阿米谛奇)、到美国当局最高决策人布什,立刻做出了大量的相关解释;而面对伊朗人的“欲言不休”,美国楞是一声不吭。事实上,我们注意到,有消息就说:飞机是打下来了,这点不假,但那是“从前”、并不是“现在””。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消息可靠性很高,如果果真如此的话,那么,面对伊朗人有心“炒作”,美国人所表现出来的“装傻充楞”,给我们的观感是非常奇妙的:一对怒目相视的死敌、“是否”共同上演了一出“双簧”?
●参与“双簧”的华盛顿,其意图在于“以事实”向方方面面发出“最强烈的警告”
    显然,如果答案是“是”,或者美国飞机根本就是“处死了萨达姆”、特别是“袭击伊朗外交办事处”之后侵入伊朗被打下的,那么,参与“双簧”的华盛顿,其意图在于“以事实”向方方面面发出“最强烈的警告”,其意思就是,就算“萨达姆之死”来不及引发伊拉克教派的大规模冲突,在“中欧俄”的积极布局的压力下,就算美国已经来不及等待伊拉克内战、黎巴嫩内战、巴勒斯坦内战来遂成国际社会“请求美国充当中东和平”守护神、从而先手解决叙利亚、全面孤立伊朗、继而或通过最大限度封锁伊朗、颠覆伊朗政权,但是,“华盛顿在丢了一架军机”所保持的沉默,加上布什下令立刻往伊朗附近加派航空母舰的动作,特别是美国国防部长“访”北约、“走”阿富汗,赖斯围着伊朗、在海湾“转了个遍”、并严重警告“亲叙利亚”的黎巴嫩总统“不得颠覆“亲美的”黎巴嫩内阁的大量安排,显然是在强调自己还有一套可以“既时”付诸实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同伊朗进行擦枪走火,再发动军事打击、用炸弹解除?架美军飞机“被打掉”之后,托尔-M1型就到了伊朗
事实上,就在地球人“都听说”有一架美军飞机“被打掉”之后,俄罗斯国防部长立刻就宣布:根据2005年达成的军购合同,俄罗斯已经向伊朗提供了托尔-M1型短程防空导弹。该导弹系统能在低空击落直升机和战斗机,还能拦截巡航导弹等飞行目标。
不仅如此,东方评论员还注意到,这位国防部长还追加了一份保证,其要点如下:
第一,俄罗斯声称:只要伊朗国防“确实需要”,俄罗斯还会提供其它武器,包括更加先进的导弹。
第二,俄罗斯认为:此举没有违反联合国制裁伊朗的决议,俄罗斯是根据国际法准则同伊朗发展军事合作关系的;
在这里,东方评论员想补充几点,那就是:
●“没有人”打算对“司马昭之心”一样的“华盛顿伊拉克新政”让步
    首先,俄罗斯国防部长亲自宣布的“这笔买卖”,不过是一系列军火合同中的一部分,真实的情况是,早在去年11月份,美国中期选举、布什失去美国国会控制权之后,就在拉姆斯菲尔德走人,特务头子盖茨获提名,国际社会“纷纷猜测”布什伊拉克新政“将何去何从”的时候,早有先见之明的俄罗斯人,就立刻“兑现”了一批托尔-M1型,而伊朗方面立刻将这些针对性极强的防空导弹布置在核设施周围。
  通过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看出,托尔-M1型的“去年交付”,其意味就是:没有人怀疑华盛顿伊拉克新政的“调整方向”;托尔-M1型的“今天交付”,则意味着“没有人”打算对“司马昭之心”一样的“华盛顿伊拉克新政”让步。 至于打掉美军飞机的伊朗武器,就是托尔-M1型也不一定。
●风云二号D的“军事意义”
  其次,不久前,中国中央电视台曾经公布了一则消息,称成功获取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的第一套图像,标志着该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对接成功,星地系统工作正常。对此消息的“军事意义”,在军事部分,我们当时也曾经详细讨论过。
我们知道,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于2006年12月8日成功发射的、十三日成功定位于东经八十六点五度的赤道上空,其观测范围涵盖了整个亚洲大陆、印度洋及西太平洋,可对覆盖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必须强调的是,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与目前正处于业务运行的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共同实现在轨备份,形成双星组网观测能力。从“业务气象卫星”的层面而言,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上第二个形成双星观测的国家。
●地处中国“双星”覆盖下的伊朗卫星地面站,理论上可以接收中国卫星传送的“任何信息”
  但是,东方评论员想提醒大家“回忆”的是:有一点也许大家不太了解,早在胡锦涛主席去年四月访美国前夕,在中美元首针对伊核问题面对面激烈博弈之前,中国政府发了一条不引人注目的消息,消息说已向伊朗提供了诸多卫星地面接收设备,说是接收中国卫星云图用的。
  这就是说,地处中国“双星”覆盖下的伊朗卫星地面站,在理论上可以接收中国卫星传送的“任何信息”。显然,在信息战争时代,太空上传来的各种信息、包括气象信息,才是“最有价值的武器”。
●伊核六方会谈“是否已经由地球谈到了太空中”
  结合近来“中美俄”的“高性能卫星”在太空流行“玩故障、甚至玩失踪”,虽然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两者之间有何直接关系,更没有证据证明“这些故障、失踪”是人为因素。
但是,当媒体中到处充斥着“中国卫星故障、美国卫星失踪、俄罗斯卫星姿态不稳”的时候,特别是、在这“风口浪尖”的时候,“中美俄”都无意避嫌,都在频密地进行反卫星武器试验的时候,更加上在“卫星层面”向不引人注意的以色列、在华盛顿的帮助下,不久前也开始“高调地”在太空中“摆弄卫星”的时候,人们绝对有理由担心:伊核问题的“谈判桌”是否会“从地球搬到太空”;甚至绝对有理由猜测:伊核六方会谈“是否已经由地球谈到了太空中”。
●东方评论员想再次强调的还是那句话:警惕华盛顿的“声东击西”
  根据我们的观察,我们认为,不论是华盛顿的“警告”如何强烈,也不论“非美大国”是如何的我行我素,在现阶段,在伊朗问题上,都不过是在“上策伐谋”。在这里,东方评论员想再次强调的还是那句话:警惕华盛顿的“声东击西”,在国际社会都将注意力聚焦伊朗的时候,小心叙利亚、黎巴嫩那边“出事儿”。
●以色列总理“不敢玩”、那就得象沙龙那样,将位子腾出来
这一点,从以色列总理访华一无所获,一回国、其“亲密的搭挡”--以色列军参谋总长立刻就遇到了麻烦、就不难想像,如果这位“有法律官司”在身的以色列总理“不敢玩”、那就得象沙龙那样,将位子腾出来。显然,让沙龙挪位的办法是“因病贪睡”,为奥尔默特展示的手段是“因贪获罪”。
在一则有关以色列军参谋总长“去留”的新闻之后,东方评论员将继续回到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