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伊拉克有亲美政府是这个小国家人民之福》大汉血泪请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0:23:11
]]
  欣赏酸辣包菜的辩论态度。:victory:
最后那段太YY了吧?
第一次见到带“引用”的反驳帖子,佩服一个~~
中国体系完全可能,但先达到美国这个程度再说不迟.美国确实很强,这是事实!美国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世界也需要有个美国.
支持楼主的辩论态度:victory:
这是今天上超大第一个看的贴子,看得舒服!
LZ,对头
有道理,条理也很清楚
大汉血泪在《伊》文中其实就是想说中国依附美国才是中国人民的“福气”。
——————我不是这个意思

所以您下半部分文章都理解错了,错误地领会得我的意图
原帖由 大汉血泪 于 2007-1-2 20:36 发表
大汉血泪在《伊》文中其实就是想说中国依附美国才是中国人民的“福气”。
——————我不是这个意思

所以您下半部分文章都理解错了,错误地领会得我的意图



发个毒誓证明一下吧   恶毒点  带全家老小的那种
原帖由 xxl527 于 2007-1-2 20:50 发表



发个毒誓证明一下吧   恶毒点  带全家老小的那种



我是儒学信徒,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我的观点就是等待时机“和平接班”,这个观点类似于猪口孝提出的日本应对美国的战略,但还是不完全一样。
我帖子里有讲过,我不重复了

我倒认为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在英国体系存在的时候美国体系就已经在建立,后来英国体系逐渐衰落,美国体系渐渐取而代之,终成今日之世界。
————————但是那个时候的美国可是英国朋友,至少不是敌人!美国的接班就是猪口孝提出的那种模式

另外,我已经讲了中国不是小国,所以要有自己的策略,我帖子已经讲过了

最后伊拉克进入体系,就有机会发展,如果发展了,自身力量就变了,自身力量变了在体系里地位就变了。地位变了。得利就多了,人民客观上有福了:D

另外我觉得中国在50—100年里不可能撼动美国的这个霸权地位,我帖子里讲了本世纪初美国和阿根廷的对比。我没敢忘深了说,不过我想你能理解我的意思
问题是中国现在就已经融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中国没有能力另起炉灶搞多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更不能闭关锁国脱离现有的世界体系。中国只能在这个体系中往上爬,并在爬的过程获取更多发言权,获得更多制定规则的权利(近年中国不断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就是证明)从而从这个体系中获得更多利益。

中国工商业的繁荣依赖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美国的继续繁荣也依赖中国经济的繁荣。
中国与美国的矛盾对抗不代表中国要反体系,体系内部充满矛盾,国家之间的对抗非常正常。

中国可以主导一些区域组织,但是中国以及中国主导的这些区域组织不可能脱离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存在。这些区域组织的存在的目的也是为成员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更好地获利。
原帖由 大汉血泪 于 2007-1-2 21:09 发表



我是儒学信徒,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


鬼扯~~      

孔子就不发誓了?  发个毒誓证明一下自己    孔子做了不止一次那。



《雍也第六》篇有: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原帖由 seacat 于 2007-1-2 21:26 发表
问题是中国现在就已经融入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中国没有能力另起炉灶搞多一个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更不能闭关锁国脱离现有的世界体系。中国只能在这个体系中往上爬,并在爬的过程获取更多发言权,获得更 ...


你说的对

中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在这个体系里,自己每发展一步,在体系里的地位就变化一下,在客观上会导致整个体系发生一些变化。

美国当年在英帝国时期,也没有另建一个平行于当时世界体系的新体系,而是在原有的体系里发展,用渐变的办法“和平接班”

比如门户开放、四国条约、九国公约等等手法超一流的高明:D   他不但不吃亏,反而还让英国很高兴,美国自己得利大大地!(美国要是FQ,那就和德国差不多了)
我认为,从我的角度说,伊拉克现政府,真的幸亏有了美国,淡然这就包括一部分和美国有现实利益者

但是从伊拉克人民总体看,我看没人当美国人是福。原因很简单,说愿意别人在自己家里作威作福呢?更别说,那些和美国人有血海深仇的

别的国家,是不是按照楼主说的,都应该等着和平接班呢?看看历史,显然是可笑的

堡垒在腐败,你不从外面摧毁一下,他还是存在那里。换句话,是会来摧毁推倒的问题。

好了,我们说和谐世界,和平崛起。这是个什么态度?不过是暗渡陈仓么。等实力到了,我们也可以有所为么

我还想说,使你想忍,就可以忍得么?别国不干涉,不打击么?看看当今世界,想想历史发展,有些结论是不言自明的
原帖由 bjnr 于 2007-1-2 21:48 发表
我认为,从我的角度说,伊拉克现政府,真的幸亏有了美国,淡然这就包括一部分和美国有现实利益者

但是从伊拉克人民总体看,我看没人当美国人是福。原因很简单,说愿意别人在自己家里作威作福呢?更别说,那些 ...

两次独立战争后,英国打击过米国吗?法国、德国、日本,无不是要挑战这个体系的权威才被打的。
]]
支持大汗血泪的说法:handshake

我认为以中国目前的实力实在不宜表现得太强硬(只要不涉及国家核心利益),适当地配合下美国做做表面工夫表挺好的,让美国去到处放火吧,咱们是哪有好处就钻哪。把我们的利益与美国主导的体系做适当的困绑,使老美对我有所顾虑,不至于悍然翻脸与我们明目张胆地对着干,这样我们才可以腾出手来更快地发展。如果现在与老美硬扛,我们是扛不过它的。
]]
]]
其实 德日 的人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德国有足够自信成为欧盟的领袖级国家,而日本则没有这分底气,才会有两个国家不同认罪态度.
原帖由 lxf21 于 2007-1-3 01:52 发表
你们的想法都很好,可是美国已经提前感受到了这个威胁,而且在现在这个网络普及的时代,美国右派的声音时刻在向每个美国人灌输激进的观点(这200年前是大大不同的),是不会坐等任何可能挑战者(不管你有没有这个意图, ...

美国是民主国家,不是封建皇帝。
另外,阁下知道不知道有些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还有最运气的就是不知道,是美国政府是故意的还是投机分子所为,没事搞什么石油涨价,对中国倒是影响颇深,却不料把半死不活的 饿国 给救了起来,只要普京之后能顺利接班,往后中国就是藏不住,也有个伴了-----而且还是重量级 的;P
原帖由 nangi 于 2007-1-3 02:38 发表

美国是民主国家,不是封建皇帝。
另外,阁下知道不知道有些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民主??? 你觉得伊拉克人得到了美国送的伟大民主了没?美国给了世界各个小国民主了?

"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要是美国的意志和世界的意志还有中国和 俄罗斯的意志 等等,你说历史会怎么转移呢?成事在天但是谋事在人
]]
酸辣包菜、大汉血泪:
  酸辣包菜的文章条理清晰,辩论态度谦和,我很支持。
  大汉血泪的文章,其实大部分观点是郑必坚的观点相类似的。“中国和平崛起论”是中共中央党校前副校长郑必坚在2003年提出的。郑必坚当时指出,近代史上,一个后兴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一战时的德国和二战的德国与日本都选择通过战争,来打破原有强权建立的国际体系,不过中国不会重蹈覆辙,相反的,中国将致力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
  不过郑必坚作为胡锦涛的智蘘,表述很完整,态度很谦和,绝没有大汉血泪动辄粪青指责、感叹号标点的态度。大家风范。
一个后兴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这是因为后来兴起的大国选择通过战争,来打破原有强权建立的国际体系。最近,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这次两会期间,向媒体解释了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他认为,国力正在上升的中国与一战的德国、二战的德日、或者二战后的苏联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并没有通过军事扩张挑战现有国际体系的企图,也没有在已有的国际体系外,另造一个体系搞对抗或冷战的想法。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第一次向外界清晰明确地用“和平崛起”的概念为未来的中国角色定位。
  自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已为世界公认,这个势头正在进一步发展。如果放在世界历史的长时段来看,当前面临的历史机遇是多么的难得。目前中国良好的发展局面,是中国近500年长期滑坡到达谷底之后的回升。正如胡锦涛主席所说,“历史一再表明,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不进则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
  
  中国发展的绊脚石
  郭:干扰我们把握历史机遇的有诸种因素。特别是“中国威胁论”对于中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个严重的阻碍。“中国威胁论”伴随了中国的发展十几年,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市场。这种论调将“中国强大”等于“中国威胁”,好像地区不安、世界经济不景气、环境恶化等都是中国的“罪过”。如果任由这种论点继续下去,中国的崛起势必遇到更大的阻力,甚至可能形成一个全球性的对中国的软制约。
  陆:确实如此,我们在消除“中国威胁论”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李肇星外长在两会期间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在当今时代,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新的安全观,那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的确,2003年中国外交成绩不小,无论是周边关系还是大国关系,我们处理得都非常得当。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大国及发达国家关系得到了加强。通过在朝核问题、伊拉克问题和东亚、中亚多边合作等领域的良好表现,中国在国际上赢得了更多的理解、信任、尊重和支持,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威胁论”悄然失市了。中国有13亿人口,到2040年前后将达到15亿人口。如果让中国人全部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将可能消耗全世界的大部分资源。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出现。所以,“中国威胁论”不仅来自国外对中国军事力量增长的质疑,也来自对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模式的疑虑。可以预料,“中国威胁论”将长期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路程并以不同的面貌出现,例如,今年3月2日,《纽约时报》头版发表长篇报道,渲染“中国经济威胁论”。因此,要削弱和消除“中国威胁论”,绝非一日之功,对此我们要有思想准备。
  中国的“和平崛起论”
  郭:“和平崛起论”的提出,使我们在评判“中国威胁论”时有了一个有力的理论工具。这里,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和平崛起”这个词的含义。首先,这个词强调的是“崛起”,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崛起”或正在“崛起”,不管愿不愿意接受,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其次,它强调的是“和平”,也就是说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式”的。第三,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它强调的是中国的崛起给外部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是维持现状,而不是改变现状;是繁荣,而不是倒退。而一些“中国威胁论”者认为大国崛起的路子是一成不变的,说中国的崛起必然和世界历史上的传统大国一样威胁其他国家。他们将大国兴衰必然导致战争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规律,不愿意“与时俱进”。要知道,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国家安全相互依存的时代,是一个双赢和多赢的时代。
  陆:我觉得有关“和平崛起论”的阐述中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个是该理论在空间上把中国的崛起放在全球化和相互依存的框架下,强调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多边合作,共同繁荣;另一个是在时间上具有前瞻性、预警性,即从2040年中国人口可能达到15亿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出发,回溯中国崛起的道路,分析其主要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之策。根据这一理论,无论看似多么小的、可被忽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难点,只要乘以13亿或15亿,那就可能演化成极大的问题。反之,无论绝对数量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或15亿,那么人均水平就很低了。这种分析手段简单明了,切中中国问题的实质。
  核心:和而不同
  郭:我们身处一个不发展就不安全的全球化时代。从发展国家体制内要素的角度讲,“和平崛起论”与其他理论范畴不同之处在于它自己独特的核心价值:科学发展观。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二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创新,为和平崛起提供制度保证;三是大力推动“三个统筹”,为和平崛起提供社会环境。执行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在于提高我国的“软国力”。
  陆:提高我国的“软国力”确实非常重要。没有“软国力”的相辅相成,片面追求以GDP为中心的“硬国力”发展,可能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构成“软国力”核心价值的重要渊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许多价值理念已经成为世界普世价值观中的一部分。我们也应该大力提倡发展“软国力”,弘扬中国文化。温家宝总理在美国用了很大篇幅谈论孔子“和而不同”的观点,他说:“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当然我们还要和而不同,这种不同是相互补充,是相互借鉴,而不是冲突的来源。”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场合试图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诠释中国外交战略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说,“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将构成“和平崛起论”核心价值的重要部分,它会成为未来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支柱。
  郭:在我印象中,我们对国际关系及其外交战略的解释工具基本上是沿用西方的解释体系,而西方人的思维是形而上学和直线型的,所以他们认为霸权国家的交替轮换是世界历史中的正常现象,他们无法想象一个国家变成最强大的时候而不称霸。同时,在他们看来,既然存在霸权国家周期性的交替,那么同一时间就不能有两个强大的国家共存共荣,两者必然是霸权国和挑战国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战争决定谁是真正的霸权国家。
  陆:但是,中国传统的哲学观不是这么看问题的。儒家很强调一个“和”字。所谓“和”是一种意境,内涵非常丰富。它是指自然体系中的基本要素达到圆融后产生的一种状态,用简单的语言表示就是阴阳平衡。更深一步地讲,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大自然元素构成了互生互动、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系统。按照中国的传统哲学,任何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元素构成的,它们得相生相克、相利相害,即矛盾又统一,最终形成了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
  
  中国该怎样做
  郭:无论是科学发展观还是“和而不同”价值观,这些都是构成中国“软国力”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因此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辨别是非,还要采取具体行动,一是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的领导能力,健全危机管理与决策机制以及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的“向心力”,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安全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做一个负责任、讲“信义”的大国。
  在此,我建议酸辣包菜和大汉血泪两位朋友多学习,多交流。委员提倡在论坛上“热情参与,文明讨论,友好交流,共同进步”。呵呵。
  建议版主们也来此贴多多学习。:D
消除中国威胁论可以从多介绍西方学者了解中国在古代各个强盛时期的民族心理,唐初和明初是两个很有代表性的时期,让西方人知道中国在强盛时对别国的态度是希望对方由衷的敬服自己而不是象西方人那样热衷与武力去征服别族,中国人最向往的是“万国来朝,四夷宾服”的满足,而不是武力征服别国的快感。让西方学者了解中国传统的民族心理,有助于消解他们以己度人的猜疑,可以削减中国威胁论的市场,为中国和平崛起在西方奠定一个历史和舆论基础。
搞中国现代化研究,最厉害的学者是罗荣渠,可惜此人已经先逝了
血泪的文章部分论点是在坛子里公认的事实
但是部分论点显得很书卷气

我们目前的处境与一战二战前的日德有部分相似之处

但是我们想要走的是一条与世界历史上绝大多数国家不同的崛起之路
单单应用理论分析不够
中央也说过我们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
教训倒是不少
我们和不和平崛起这点上 我们只控制游戏的一半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权术国家 现在也在很大程度上是
而西方对权术民主的理解与我们完全不同
直接使用他们的理论来解决我们的政治战略问题不太合适

还有 读书是好事 引用论据一下子就是半屏幕也是能力
但是最重点的问题两句话就能说清 用不着再用抄大段加亮变色感叹号来证明

而且对于争议问题 你看书 不代表别人不看书
你看的正确不代表别人看的不正确
学界很小的事情都可能争论个千八百年
理论横行 百家争鸣。。。。
虽然我不学历史,不研究中国现代化
但陈旭麓、罗荣渠都是我很仰慕的人。
因为他们的专业精神、实事求是的学风让人钦佩
如果几句话就能引来你长篇大论的无差别愤怒
那么你和你所嗤之以鼻的FQ之间的区别何在?
同样是不允许任何非己言论存在的话就没意义了

自己的专业很重要
但你用不着亮专业压人
也压不了什么人

本专业人士出错甚至无知的也不少
更何况根据你的说法 你的专业本身就是非常有争论性的
大汉血泪:
  那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政治没有学好呢?
  你提出了一个正确的理论方向,然后用你的讨论态度,把它变成论坛上的攻击目标,这不就是你政治上的失败么?
  看得出,你找到了一个有利于的理论依据,然后一脚把郑必坚踢开,把自己重新陷于孤立。你学习政治学这样指导实践啊:D 难怪你在论坛上争取不到支持者。政治学精髓“召众,为我用”,你完全没有领悟到。
原帖由 新侨联委员 于 2007-1-3 11:02 发表
大汉血泪:
  那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政治没有学好呢?
  你提出了一个正确的理论方向,然后用你的讨论态度,把它变成论坛上的攻击目标,这不就是你政治上的失败么?
  看得出,你找到了一个有利于的理论依 ...


这个很正常!

因为大多数人不是学这个的!
如果我在这里有支持者,那我才会感到很震惊啦


给你提供2个网站,有兴趣去玩玩
http://www.irchina.org/
http://www.uirbbs.com/
http://www.internationalrelations.cn/

:D



最后,新侨联委员,郑的问题,你不要以为是我故意反驳你,让你不来台!你错了现在的郑就是当年的胡绳

我的话没有一点水分
]]
大国崛起与体系战争:对两种理论解释的质疑

作者:孙学峰



文章来源:《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摘要]权力转移理论和民主世系理论是研究大国崛起与体系战争关系问题比较有影响的理论,但两个理论在逻辑解释和经验论证方面均存在缺陷。依据现实主义理论提出的替代性理论解释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有助于深化对大国崛起与体系战争之间关系的研究。



[关键词]大国;崛起;体系战争;权力转移



世界历史的进程表明,国家相对力量的发展和变化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在总结古希腊城邦兴衰史时曾经指出:“繁华都市的衰亡与弱小城邦的崛起,雄辩地说明了一个结论:好景从来不长久。”[1](P4)在此消彼长、兴衰更替的动态过程中,总有一些大国会依靠技术突破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实现更快的发展速度,[2](P1-2)推动国家实力的迅速发展,并随着相对力量优势的逐渐增大,对国际体系力量格局、秩序、行为准则产生重大影响。这一过程就是人们通常所言的大国崛起。



与大国崛起相伴随的往往是国际体系的动荡和战争。扎卡利亚(FareedZakaria)指出,综观历史,在国际生活中,像新兴大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那样有规律或引起混乱的事件并不多。从两千多年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到20世纪德国的崛起,几乎每出现一个新兴大国,都会引起全球的动荡和战争。[3](P1)



大国崛起与战争相伴相随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也给研究人员留下了深深的困惑:在处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大国的崛起是否必然会导致战争?卡尔则把“和平变迁问题”确定为国际关系的核心困境。[4](P208-223)为此,许多历史学家、国际关系学者曾进行过孜孜以求的探索。这些研究以不同的理论根据,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和假说。本文试图对其中两个较有影响的理论提出质疑,进行批判,为下一步研究寻找方向,奠定基础。



一、核武器无法抑制体系战争



权力转移理论是讨论大国崛起与体系战争关系较有影响的国际战争理论,其核心解释变量是大国相对实力关系变化和崛起国对现状的评估。该理论认为,体系战争源于大国之间增长速度的差异。体系大国的崛起使其与主导国之间的实力差距逐渐缩小,双方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5](P61)主导国可能进行预防性打击,而崛起国也可能出其不意首先发起进攻。如果崛起国对体系现状不满,那么当其实力赶上或超过主导国时,它将明确表示要改变现状。一旦主导国拒绝这一要求,两国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而且这样的战争会相当激烈,因为战争将决定体系领导权的归属。[6](P25)那么,在核背景下,权力转移理论是否适用,即如果主导国和崛起国都是有核国家,那么当崛起国实力赶上或超过主导国时,双方是否会爆发核战争?



一部分学者认为,在核时代,权力转移理论的逻辑依然适用。[7](P146-152)也就是说,如果崛起国和主导国都是核国家,那么当两国核力量(连同常规力量)趋于平衡时,两国之间不但要爆发战争,而且要爆发核战争,其原因在于不满现状的崛起国会借助核能力改变体系现状,而主导国并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因为其利益是维护现状。因此,要想保持体系稳定,避免核战争,主导国必须拥有实施大规模报复的核优势。如果优势在不满现状的崛起国一方,崛起国必然会发动核战争打破现状。根据上述逻辑,他们运用反事实推理提出,如果苏联首先拥有核武器,核大战早就爆发了,并预测本世纪中国实力赶上美国时,如果双方找不到解决分歧的方法,也可能爆发核战争。此外,这些学者还以美国应对苏联入侵匈牙利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政策为例来说明主导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挑起核战争。



不难看出,权力转移理论是典型的现实主义理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则是理性选择。本文力图采取相同的理论范式和分析工具,结合经验证据,对权力转移理论的上述论断提出批判。现实主义理论假定民族国家是国际政治的主要分析单位,其特征是理性的单一行为体。所谓理性是指从前提推断出结论的能力。在决策方面,就是行为体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政策方案时,能够根据现有信息,选择最有效和最合适的政策,以实现预期目标或获得最大价值。[8](P

92)在现实主义看来,国家理性是实质理性,即不要求对行为体的复杂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有详细的了解,国家的利益目标是由其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位置决定的。一旦利益目标确定,国家会依据成本-收益计算,选择能最大限度实现利益目标的手段。还需指出的是,国家具有实质理性并不是说国家的决策永远正确,只要行为体能把手段和目的联系起来,并有意识地选择自己认为最有效的手段,它就是具有实质理性的决策者。[8](P93-94)



依据现实主义的理论假定,我们可以推知主导国、崛起国(不论对现状满意与否)都是具备实质理性的国家,两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位置决定了各自的核心利益,分别是维持现状(维持霸权地位)和改变现状(建立有利于本国利益的新的体系安排)。显然,发动核战争是国家实现利益目标的手段之一,所以要验证权力转移的推断成立与否,其关键问题是考察发动(不发动)核战争能否服务于一国的核心利益目标。权力转移理论认为,主导国不会发动核战争,原因是维护体系现状是其最大利益,而不满现状的崛起国会发动核战争,因为它要改变现状,谋求本国更大的利益。



仔细推敲,我们可以发现上述推理存在着自相矛盾的地方:既然双方都是理性行为体,崛起国可以通过核战争改变现状谋求最大利益,为什么主导国在核心利益面临巨大威胁(体系现状难以维持)时不能采用同样的手段呢?权力转移理论虽没有明确说明,但其潜在的解释逻辑却很清楚,那就是核战争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且难以控制,有可能彻底破坏体系现状,从而极大地损害主导国的核心利益,所以具备实质理性的主导国不会选择首先核武器,发动核战争。如果上述推理成立,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具有实质理性的崛起国发动核战争,冒本国遭到严重破坏,甚至体系不复存在的危险,它图的是什么?我们承认,改变现状是崛起国的核心利益,但选择一个可能葬送自己、消灭本国利益目标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利益,崛起国还是具有实质理性的行为体吗?由此可见,权力转移理论的理论假设明显违背了其理论假定,逻辑上难以成立。



此外,现实中也存在着与假设不符的重大反例。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苏联在欧洲地区部署了重型多弹头战略导弹和多弹头中程导弹,导致全球战略平衡和战区战略平衡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倾斜,但苏联并没有发动核战争,尽管它明确表示,如果核战争迫在眉睫,它会采取先发制人的第一次打击战略。[9](P362-363)



综上所述,不满现状的核大国崛起后会发动核战争这一假设并不成立,这不仅因为假设存在着重大经验反例,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假设明显背离了权力转移理论的理论假定,即从权力转移理论的理论假定出发不能逻辑地推导出理论假设。从分析过程看,这一逻辑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研究人员在推理时把国家对现状不满偷换成了国家不具有理性。



二、民主制度可以抑制体系战争



莫德尔斯基的“民主世系”(democraticlineage)理论提出,民主世系国家之间的体系权力转移可以避免体系战争。[10](P216-217)其核心观点是现代世界体系中,一定时间内,总会出现一个或几个国家,成为民主发展的榜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国家之间构成了一个文化继承体系,传递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组织方面的知识,并将其作为范例扩散到国际体系中。17世纪以来,民主世系国家的次序依次是荷兰-英国-美国。



民主世系国家之间的体系权力转移,其对抗相对会温和些,其原因有三:一是衰弱的霸主发现新霸主与自己政体的相似,继承并改进了本国已有的体系制度安排,因而颇感欣慰,从而降低了对抗强度;二是衰弱的主导国通过金融投资、贸易、移民和政治思想移植对新主导国产生影响,这种角色强化了“欣慰”因素的作用。第三,衰弱的霸权要维护其建立的现状,所以更关注那些最具威胁的挑战,而将与世系国家内的冲突放在较次要的位置。而现实往往是,主导国家最后因维持现状耗尽了实力,为世系内的新主导国接替领导地位创造了机会。



仔细推敲上述理论逻辑,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着较明显的缺陷。首先,理论的核心逻辑难以证伪。理论强调,主导国与崛起国的制度相似性,使主导国感到“欣慰”,从而降低了对崛起国的敌对强度,但这一假设很难证伪,即怎样衡量“欣慰”的表现呢?如何确定是“欣慰”起了作用呢?如果说对抗程度低就反映了“欣慰”,那么理论的逻辑不就成了循环论证了吗?



其次,理论没有明确区分体系层次变量和单位层次变量对主导国政策选择的影响。体系结构会对国家产生结构压力。尽管结构因素不能总是决定国家政策选择的结果,但仅用单位层次上的变量说明主导国的决策动因而忽视体系变量,我们就无法确定体系层次变量是否发挥了作用,更无法确定单位层次的变量与体系层次变量哪个更为重要。[11](P473)



再次,经验验证缺乏说服力。理论并没有说明判断对抗“温和”与否的标准。如果以尽量避免采取武力衡量,荷兰和英国的海上霸权转移是通过三次战争完成的,而且头两次战争都是荷兰发动的,[12](P37)看不出制度相似性带来的“欣慰”发挥了作用;英国视美国对其威胁较小也并非出自两国制度的相似性。如果以权力转移期间,双方之间没有爆发体系战争衡量,英美虽没有成为体系战争的对立双方,但都卷入了体系战争,而理论却无法令人信服的说明,如果没有德国的两次挑战,英美是否还能实现和平的权力转移。



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决定了主导国不会心甘情愿的接受崛起国对自身权力地位的冲击,更不可能主动的将领导权拱手让给崛起国。也就是说,主导国容忍、接受崛起国权力的扩张并不能由自身的好恶决定,更不是一个自主自愿的过程,而取决于客观环境和压力变化,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崛起国对主导国核心利益的冲击程度。主导国实力一定的情况下,崛起国的权力扩张对主导国的核心利益冲击越小,主导国对崛起国接受程度越高,其奉行合作性战略的可能性越大,两国也越有可能实现战略关系的缓和。二是主导国遏制崛起国的能力。现实主义认为,国家的能力塑造意图,相对能力的变化必然会对国家的政策趋向产生直接的影响。[11](P473)只有主导国确信无力遏制崛起国权力扩张时,它才会被迫接受崛起国的崛起,奉行合作性战略,进而降低对抗的强度。导致主导国遏制能力下降有两个原因:一是能力资源下降,这主要取决于本国的发展速度;二是能力分散,其分散程度主要取决于国际体系结构:相对于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下,主导国需要应对的战略矛盾更多,实力分散程度相应也越高。



历史事实也表明,19世纪末和20世纪,英美实现战略缓和,关键原因在于美国对英国的核心利益未构成威胁以及英国基本失去了遏制美国的能力。19世纪英国的主要对手遍及全球:亚洲有俄国,西欧、非洲,先有法国、后有德国,北美和中美洲则是美国。在英国决策者看来,西欧和亚洲一直更为重要;北美总是位居次席或第三位的战场。因此,在英国对手的排位中,美国的位置要低得多。19世纪末,德国对英国在欧洲的利益和全球海上优势的威胁越来越大,极大分散了英国的注意力。两害相权,英国认为德国的威胁更为巨大,而且是能够应对的威胁,因此最终把焦点集中在德国而非美国上。[10](P329)20世纪初,同样的原因还导致英国积极支持专制政体的俄国复兴实力。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和德国逐步崛起,工业能力先后超过英国,英国的经济霸权逐渐丧失,在工业、商业、殖民地、海上领域面临着越来越强的竞争压力。由于相对能力优势丧失,19世纪90年代前后,英国不得不先后向崛起的德国和美国做出让步,缓和对抗强度。[12](P

281)但英国对美国的缓和更加坚决,并最终实现了战略缓和,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美国相对于英国的实力优势更大。1900年,美国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是23.6%,英国为18.5%,而德国仅为13.2%。1910年,美国的相对份额升至32%,而英国则降至13.6%,德国的份额仅略高于英国为14.8%。[12](P245)美国的地理优势则弥补了其军事上的劣势。19世纪50年代美国领土横跨两洋之后,英国就已清楚地意识到,不但对美国进行军事遏制难以实现,而且难以抵御其对英国海上贸易、殖民地加拿大或西印度群岛的进攻。[10](P206)此外,多极结构下,英国要应对的敌国较多,能力资源被迫分散,进一步削弱了其遏制美国的能力。



上述研究表明,民主世系理论的假设难以证伪,变量选取缺乏有效的控制,经验验证上也缺乏说服力,不能有效的解释大国权力转移过程,没有爆发战争的原因,而作者根据现实主义基本理论推导出替代性理论假说则可以对英美之间的和平转移做出更令人信服的解释。



三、小结: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理论批判的目的是为新的理论发现奠定基础。权力转移理论提出假说,认为体系权力转移过程中,崛起国向主导国有可能发动核战争。本文较充分地说明了该假说的虚假性,但并没有证明另一假设为真,即核背景下崛起的核大国与主导国之间可以避免战争。在核大国崛起过程中,核武器的存在对崛起国与主导国之间安全矛盾的演变及其最终解决方式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体系主导国家是否会利用核优势,介入常规战争,压制崛起大国的实力扩张?这些都是有待回答的研究问题。



在对民主世系理论的批判中,我们找到了能够较为充分解释英美之间实现体系和平转移的变量,即崛起国对主导国核心利益的冲击程度和主导国遏制崛起国能力。但这一理论框架能否解释其他体系主导国家与崛起国关系的演变,还有待于进一步严密的逻辑解释和扎实的实证研究。尤其是在核背景下,即崛起国与主导国都是核国家的情况下,这一理论解释是否适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楼主的帖子和血泪是其实没有什么冲突,不过是换个说法而已:D
呵呵,学国际政治学专业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你甚至不需要了解两个国家名字之间的区别,只需要再配上一副高度近视眼睛就成。
原帖由 xxl527 于 2007-1-3 11:26 发表
大国崛起与体系战争:对两种理论解释的质疑

作者:孙学峰



文章来源:《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权力转移理论和民主世系理论是研究大国崛起与体系战争关系问题比较有影响的理论,但两个 ...



刚从我提供的那个网转来的呀: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