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三又改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9:28:35
  日前,有记者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印度宣布在2007年发射绕月探测器,中国也宣布“嫦娥一号”卫星在2007年发射,并且任务也比较相似,中国是不是在和印度竞争?:
  欧阳自远:我要说明的是我们是在印度之前宣布的,1995年我们探月工程的“探”、“登”、“驻”以及“绕”、“落”、“回”就都有了。1997年、 1998年外界就开始慢慢知道了我们的探月计划。印度最早是在2003年才公布他们的探月计划,他们先是将时间定在2005年,然后改在2006年,接着又改在2007年,在今年的月球大会上,他们又透露他们的第一颗绕月卫星发射改到2008年去了。因此,并不存在我国与印度竞争的问题。呵,阿三又改了!!!



 
  中国探月计划
  出台始末揭秘
  2007年4月“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以后,接下来“嫦娥工程”第二期就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有消息表明,2009年至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二期工程,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其中2012年向月面发射一个软着陆器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按照这一计划软着陆器将携带载有摄像机和多种探测仪器的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勘查,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目前中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具备。据悉,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式来选择,目前国内已经有10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了角逐。
  在此之后,中国将进行就是2017年 “嫦娥工程三期”行动,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这个软着陆器不仅要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还要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在这个阶段中,空间机器人将会充当主要角色,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为了尽快实施机器人登月计划,国家早已经成立了第一个空间机器人的专门研究机构,即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并且空间机器人现在已经进入研制程序。
  有专家认为,在太空,宇航员是极其昂贵的资源,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用机器人代替宇航员的某些工作将更加安全、经济。“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后,中国将进入载人登月阶段,那时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就会全部浮出水面。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将会成为“嫦娥工程” 的第四期工程。在这一期工程中,中国将如何载人登月呢?根据中国科学家的设计,我国所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
  低调前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的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中,并没有提到任何载人登月的计划。我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中,至今也没有公布载人登月的具体计划或者设想,也就是说目前外界所传言的“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政府方面的证实。
  国内航天界的专家表示,在航天发展的道路上,我国政府一向行动稳妥。实施登月计划时政府方面也同样采取了极为审慎的态度。作为我国整个登月工程的前奏,我国谨慎地启动了探月工程的“绕”计划。
  在欧阳自远看来,在载人登月以前,实施针对月球的前期探测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中国现在有能力把人送到月球,但是只有单程票,我们现在没有能力保证能回来。”欧阳自远因此认为中国的探月计划必须经历不载人时期的三个阶段,然后才能考虑载人登月,这也是绝对保障登月宇航员的需要。
  事实上,让登月宇航员绝对安全返回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一点对美国来说也是如此。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载着3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成功登月。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举世闻名的登月行动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险象环生,甚至差一点毁于灾难。最惊人的是,当宇航员结束2小时的月球行走之后,竟然发现登月舱引擎开关损坏。原来,在狭小的登月舱里,宇航服刮断了启动引擎的极为关键的一个电路开关。如果没有开关,他们就今永远留在月球上。
  中国必须登月的七大理由
  我们为什么要登月?为何要探索月球?月球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这是许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所追问的问题。在中国的科学界,也不乏反对的声音。月球探索真的对我们毫无意义吗?事实并非如此,它所带来的利益可以看得见。
  维护我国月球权益的需要
  尽管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条约》中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但是,当前,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正加紧实施月球探测计划。作为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的成员国,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并取得一定成果,才具有履行《月球条约》和分享开发月球权益的实力,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月球是人类研究宇宙和
  地球本身的最佳平台
  科学家认为,通过利用月面上没有人为改造和破坏的某些本来面目研究月球,了解月球的成因、演变和构造等诸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了解地球的远古状态、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变,有助于搞清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对地球、太阳系以至整个宇宙起源和演变及其特性的认识,从中寻求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促进科技的进步和
  发展的重要载体
  开发月球是空前艰巨的事业,需要解决一系列难题,这必然会带动诸如大推力火箭、巨型航天器、高速飞行、人工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加工自动化、精密仪器、遥感作业、通信、材料、建筑、能源等工程技术以及空间生物、空间物理、空间天文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为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
  据探测,月岩中含有地壳中的全部物质元素,约有60种矿藏。在月球岩土中,具有丰富的氧、铁、镁、钙、硅、钛、钠、钾、锰等物质,初步估计共含有8万亿吨铁。此外,月球上有丰富的能源,尤其是月球上的氦-3,是地球上所没有的核聚变反应的高效燃料,据估计,在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以达到100万-500万吨,能够支持地球7000年的需电量。
  促进深空探测
  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因此,航天器从月球上起飞,可大大节省能源。月岩土壤中氧占40%,可以就地生产推进剂和作为受控生态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的氧气来源。硅占20%,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太阳电池阵,其他金属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各种部件设备。还可以用月球作中转站,为过往的航天器进行检修和补充燃料。
  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的平台
  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极其稳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没有大气层对光线和电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扰,没有尘埃污染,没有磁场,月球的背面没有人造光源和射电的干扰,地震很微小。同时,月球有漫长的黑夜,黑夜温度极低。这种环境为建造高精度天文观测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推动经济发展
  开发月球,可以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而且其他技术的二次开发应用,势必促进工业的发展与提升。如美国研制和发射“阿波罗”号载人飞船时,就产生了3000多项专利,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阿波罗计划”中,每投入1美元,就会带来5美元的效益。
  另一份保存了30多年的机密文件显示,当时尼克松总统对宇航员可能被困月球的情况非常担心,并曾准备了一份备用演讲稿,其中称:“命运注定这些和平探索月球的人,永远安息在月球上。”
  尼克松总统的这一“备用悼文”差点成为现实。万幸的是,宇航员用圆珠笔成功化解危机,最终逃过了劫难。“探索”频道2006年3月31日播出的最新纪录片《第一次登月》首次披露了这一惊人内幕。
  国内航天专家表示,要想载人登月,并让登月宇航员绝对安全返回,宇航员必须尽早进行相关的适应训练。据悉,美国为了准备2018年的登月计划,美国的登月宇航员已经在海水下一个像宇宙飞船一样的罐状体中忙于训练。
  然而,在2006年7月16到2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在报告中透露,中国的航天员正进行针对神舟七号出舱任务的训练,目前并没有登月人员的培养。不过,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外界并不知晓。
  白皮书密码
  虽然政府方面在载人登月方面刻意保持了低调,但是有国内航天航空界专家表示,我国目前如果在发射月球卫星和机器人登月计划方面取得成功,那么何时载人登月,剩下的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在外界观察人士看来,实际上中国登月的步伐在一步步走近。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置于重要地位。
  2006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发布《二○○六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11月22日首次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后,发表的第二版关于中国航天活动的白皮书。从这份白皮书中可以看出,在未来的时间内,探索外层空间将会成为中国航天计划的重要内容,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更是被作为重中之重。此外,报告上的信息显示,为了加快探索步伐,并寻找资金或者技术方面的支持,将来中国在探月项目上寻求国际合作已经成为“铁板钉钉”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报告的解读上看来,载人登月计划显然已经被纳入了中国政府的视野。
2024年,中国载人登月?
  近几年西方媒体对中国整个探月工程的关注也在不断升温。
  “虽然现在谈论太空站和星际旅行对相对贫穷的中国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但中国人通常志向远大,或许下一个漫步月球的将是中国人。”英国《经济学家》在2002年4月11日的一篇报道中称。
  英国航天专家菲力普·克拉克认为,中国提议研制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能把70多吨重的物品送入太空,而研制具有如此强大运载能力的火箭的理由只有一个:为载人登月计划做准备。
  “中国将在2024年把人送上月球。”2006年6月路透社等外国媒体更是对中国的登月时间更是做出了非常肯定的报道,据悉西方媒体报道的依据是香港《文汇报》的一条消息:2024年的“嫦娥四期”工程,中国航天员将可能执行登月任务。这个消息一出在国内一下子引起了巨大反响。
  中国官方对这种声音未置可否,倒是国内航空航天界的一些专家认为西方媒体的这种说法完全忽略了“预测”,有炒作的嫌疑。一位中国航天专家指出,这种炒作反映出西方对中国航天迅速发展的矛盾心态,一个方面既有特殊兴趣,同时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心。路还有多远
  “中国人用自己的飞船实现了飞天的愿望,但离踏上月球这一步,还很遥远,还有很多‘艰难的台阶’要上。”欧阳自远说。
  根据航天专家的说法,中国实现载人登月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同时具备载人航天能力和月球探测能力。
  “嫦娥一号”12月待命出厂
  “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绕月探测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它将拉开中国遥远的登月计划的序曲。届时,我国航天领域的深空探测也将在这里实现零的突破。
  2006年10月12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航天事业就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要带动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西昌,通往“广寒宫”之路
  西昌,2007年4月将注定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据有关人士介绍,日前,西昌已经重建了3号发射塔,其主体结构已于今年9月底主体结构整修已经完成,从10月起进入了设备安装阶段。2007年4月,中国通往远在38万公里外“广寒宫”之路将从这里开始。中国将正式迈出探索月球的步伐。
  迄今为止,我国研制发射的各类卫星都是在地球引力场的范围内运行,现在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也都是在地球周围运动,没有离开地球这个人类的“摇篮”。“嫦娥一号”卫星将把这一局面彻底变成历史,从而成为我国第一个脱离地球引力场奔向茫茫宇宙深空的使者。
  为何“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地选在西昌?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解释说,为了让卫星能够顺利进入月球轨道,必须要求火箭发射在地球上所处的纬度越低越好,我国纬度最靠南的发射基地只有西昌。此外,以前西昌卫星基地发射的中国目前高轨道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都非常成功。根据计划,“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会承担“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任务,将探月卫星送上茫茫征途。
  探月倒计时
  2006年7月下旬,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对外透露,计划于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各级产品已完成了正样产品的生产和验收,进入总装、集成和测试阶段。目前工程已经进入倒计时。
  “现在正是整个工程最为关键的时候,要进行各种大型试验,实施联测,将沟通的各种要求明确,并固化起来,以期达到实战的要求,以后到了现场,实战时照着样子做就可以了。”欧阳自远说。
  透露出来的消息显示,“嫦娥一号”卫星是在“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基础上,经过适应性修改,根据任务进行技术创新研制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卫星重量2350公斤,设计运行寿命1年。
  据悉正是为了筹备“嫦娥工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才专门对发射场的3号发射塔进行了一系列设备设施方面的改造。在2007年初,“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测试将在这里进行,3月投入使用。
  最新消息透露,今年12月“嫦娥一号”卫星要全部待命出厂。如果一切顺利,2007年4月“嫦娥一号”将从这里的3号塔架上直入苍穹。
  火眼金睛
  有消息透露,“嫦娥一号”还在研制过程中时,而地面的天文台就已经提前开始了“演习”。
  据透露,由于“嫦娥一号”将运行到距离地球近40万公里以外的区域,而国内目前没有从那么远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条件,因此,为了保证届时地面的射电望远镜能够“看到”远处的“嫦娥”,中国的科学家将采用了一种变通的方法,在地面上模拟出30万公里以外的信号进行试验,即在一个距离相对较近的发射机上,通过
  国已经具备了载人航天的能力,月球的探测计划也正在实施过程中。
  如果中国前三期非载人探月计划都获得了成功,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的宇航员可以顺利登上月球呢?
  “问题也没有这么简单。”欧阳自远说。让登月飞船能往返将近80万公里,中国必须研制出大推力、能多次点火的运载火箭,因为登月飞船要携带足够的燃料和较大型的科研工具。而中国目前的火箭系统还远远不能满足载人登月计划的要求。只有当新一代火箭研制成功以后,中国的登月梦想无疑才会更加接近,但是这需要时间和技术的考验。
  中国将来的载人登月发射基地也是问题。“卫星发射基地最理想的场所是海上或者海边,在运输和安全方面都有优势,现在西方的几个大国卫星发射基地大多数都临海,俄罗斯是没有办法才放在西伯利亚荒无人烟的地方。中国现在的三个发射场,都是特殊年代适应冷战需要和安全保密的产物。将来火箭大了,现有的三个发射场包括西昌在内在运输和发射安全方面都不能满足需要。”欧阳自远认为,中国将来载人登月必须在海南岛建一个新的发射场。但是,这个设想要变成现实需要很长的时间。
  此外,表示中国的登月宇航服也是一个问题,月面上温差达到300多摄氏度,辐射性极强,这对宇航服有着极高的要求,现在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所穿的宇航服根本就满足不了月面上的要求。欧阳自远说:“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登月宇航员根本就不能在月球上生存。”
  未来图景
  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也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兴趣。尽管中国官方目前所公布的只是一个初步探月计划,但还是有人将它和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产生一些丰富的联想。
在互联网上,不时就可以发现有关中国载人登月方面的科幻作品出现。有网友曾做出了如下生动的描述:“二十年后,我们大家坐着‘快船’型宇宙飞船来到了月球基地……由于在月球上的引力比在地球上的引力小很多,我们在植物园里见到了西瓜般大小的西红柿,微型轿车般大小的西瓜,棒球棍长短的黄瓜,一粒粒如足球大小的葡萄……”
  月球基地的设想并不是空穴来风。欧阳自远预测,人类将在2020至2030年间在月球上建立一批月球基地,从而使月地旅行和月球实验成为可能。欧阳自远说,中国的整个月球探测大概分为三个大阶段:第一个叫探月阶段,或者说不载人阶段;第二个是载人登月阶段;第三个是驻月阶段,即建立月球基地,长期进驻的阶段,欧阳自远断言,在未来15年至20年内,中国将会有在月球建设基地的打算。
  瞬间秘事
  一个被否决了的登月计划
  2004年12月1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在为福建闽侯县闽侯二中的师生作专题演讲时透露,1999年他就提出过一个登月计划,也叫嫦娥工程。当时他提出了一套登月简易方案,即发射一个探测器在月球着陆,探测器上带有五星红旗,可以将国旗插在月球上。整个工程估计要花6.5亿元人民币。按照黄春平的说法,他的方案当时已经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但当时中央考虑到载人飞行尚未成功,同时进行两个大型项目不妥,因此否决了他的登月提案。
  降低其输出功率,模拟出类似于30多万公里以外的微弱发射源。
  2005年6月,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和国家天文台、国防科工委、航天科技集团一起,在乌鲁木齐成功捕捉到了相当于30多万公里远处的微弱信号,从而完成了模拟星地对接试验,成功解决遥测这个问题。
  据悉,“嫦娥一号明年奔月时,地面将有射电望远镜时刻盯着它的行踪,届时,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四地的射电望远镜将一起参与“嫦娥一号”的观测。此外,国内其它一些遥测点也会加入进来,从而形成一个对“嫦娥一号”的遥测矩阵。
  据悉,美国目前发射深空探测器,之所以能够及时遥测跟踪依靠的是它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布下的遥测矩阵。目前我国的遥测系统依然落后,并且基本上都是局限于国内,国内有专家指出这样将不利于对“嫦娥一号”卫星的遥测。但是,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到时候有可能使用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遥测天线。”欧阳自远对本报记者透露说。
  欧阳自远:
  中国登月不是重复观测
  欧阳自远,有人说他是中国登月梦的 “编织者”,从1960年代开始,他就开始跟踪月球的研究,到现在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为了实现中国的探月梦,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向决策者进行呼吁和游说,向公众诠释或者阐述中国进行月球探测的重要性。从2007年4月开始,他的梦想将逐步变成现实。
  10月19日上午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1998年美国发射的绕月探测器轨道高度在月球表面100公里,2005年日本也在100公里,据传印度的准备发射的绕月探测器轨道高度同样是 100公里,而我们的“嫦娥一号”卫星在月球离表面200公里,因此国内有科学家表示我们是没有创新和突破的重复观测,在科学上是一种浪费。对此,您怎么看?
 欧阳自远:我并不这么认为。事实上,200公里和100公里的探测任务是有所不同的,100公里只有某些项目探测精度高,但难以覆盖全月面,两极地区从来就没有做好,做全月面没有200公里的好,我们这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获取全月面三维影像,需要一个恰当的比例尺。我们认为200公里的比较有利,并且 200公里的分辨率也就够了。而且,我们此次探月将在国际上第一次用CCD立体相机和激光高度计配合,相信届时定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并不存在有些人所认为重复观测的问题。
  记者:印度宣布在2007年发射绕月探测器,中国也宣布“嫦娥一号”卫星在2007年发射,并且任务也比较相似,中国是不是在和印度竞争?
  欧阳自远:我要说明的是我们是在印度之前宣布的,1995年我们探月工程的“探”、“登”、“驻”以及“绕”、“落”、“回”就都有了。1997年、 1998年外界就开始慢慢知道了我们的探月计划。印度最早是在2003年才公布他们的探月计划,他们先是将时间定在2005年,然后改在2006年,接着又改在2007年,在今年的月球大会上,他们又透露他们的第一颗绕月卫星发射改到2008年去了。因此,并不存在我国与印度竞争的问题。
  记者:现在有哪几个国家明确提出了载人登月的目标?
  欧阳自远:目前有明确载人登月目标的只有美国,登月时间定在2018年,其他国家都还没有明确。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最近10年以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实施载人登月工程,要达到载人登月的目标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阶段。
  记者:深空探测耗资巨大,费用无法准确预计,您认为中国政府在这个方面应该如何实施控制和投入?
  欧阳自远:美国的投入动辄就上千亿,我们的投入绝对不会像美国那样。我认为,中国的深空探测应该实行有限目标,重点突破,这样可以保证我们的深空探测既符合当前我国的国情又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也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资金。
  世界探月大事记
  ●1959年,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飞船,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迄今,共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月。
  ●1990年1月24日,日本用M35-2型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缪斯A”号科学卫星,成为世界上第3个探测月球的国家。
  ●2000年2月,印度的月球计划正式起动,计划在2007年到2008年间向月球发射轨道探测器,执行给月球拍照、绘制地图和探测矿产资源的任务。
  ●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灵巧一号”顺利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欧洲探月行动的正式开始。
  ●2004年1月14号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新的太空计划,他在计划中称2008年以后,美国也要实现无人月球探测,2015—2020年派宇航员重返月球。日前,有记者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印度宣布在2007年发射绕月探测器,中国也宣布“嫦娥一号”卫星在2007年发射,并且任务也比较相似,中国是不是在和印度竞争?:
  欧阳自远:我要说明的是我们是在印度之前宣布的,1995年我们探月工程的“探”、“登”、“驻”以及“绕”、“落”、“回”就都有了。1997年、 1998年外界就开始慢慢知道了我们的探月计划。印度最早是在2003年才公布他们的探月计划,他们先是将时间定在2005年,然后改在2006年,接着又改在2007年,在今年的月球大会上,他们又透露他们的第一颗绕月卫星发射改到2008年去了。因此,并不存在我国与印度竞争的问题。呵,阿三又改了!!!



 
  中国探月计划
  出台始末揭秘
  2007年4月“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以后,接下来“嫦娥工程”第二期就将很快进入实质性的阶段。有消息表明,2009年至2015年,中国将进入嫦娥二期工程,届时将进行两到三次的软着陆巡视勘察,其中2012年向月面发射一个软着陆器的计划已经基本确定,按照这一计划软着陆器将携带载有摄像机和多种探测仪器的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巡视勘查,为建立月球基地收集基本数据资料。目前中国进行此项任务的技术、物资条件和经济实力都已基本具备。据悉,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式来选择,目前国内已经有10多所科研院所和高校参与了角逐。
  在此之后,中国将进行就是2017年 “嫦娥工程三期”行动,即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这个软着陆器不仅要采集月壤和岩石的样本,还要搭乘返回舱重返地球。在这个阶段中,空间机器人将会充当主要角色,在卫星维修、太空科学试验等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悉,为了尽快实施机器人登月计划,国家早已经成立了第一个空间机器人的专门研究机构,即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空间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并且空间机器人现在已经进入研制程序。
  有专家认为,在太空,宇航员是极其昂贵的资源,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用机器人代替宇航员的某些工作将更加安全、经济。“嫦娥工程三期”完成以后,中国将进入载人登月阶段,那时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就会全部浮出水面。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将会成为“嫦娥工程” 的第四期工程。在这一期工程中,中国将如何载人登月呢?根据中国科学家的设计,我国所计划采用的方式是先用运载火箭将飞船送上地球轨道,随后,飞船自行移动至月球轨道,释放出登陆舱,降落在月球表面,宇航员登陆月球。活动完成后,宇航员返回登陆舱,飞离月球,与在月球轨道上等待的飞船重新对接,至此登月过程结束。
  低调前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4年的中国探月工程规划中,并没有提到任何载人登月的计划。我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中,至今也没有公布载人登月的具体计划或者设想,也就是说目前外界所传言的“嫦娥工程”的第四期工程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得到政府方面的证实。
  国内航天界的专家表示,在航天发展的道路上,我国政府一向行动稳妥。实施登月计划时政府方面也同样采取了极为审慎的态度。作为我国整个登月工程的前奏,我国谨慎地启动了探月工程的“绕”计划。
  在欧阳自远看来,在载人登月以前,实施针对月球的前期探测是很有必要的。“我们中国现在有能力把人送到月球,但是只有单程票,我们现在没有能力保证能回来。”欧阳自远因此认为中国的探月计划必须经历不载人时期的三个阶段,然后才能考虑载人登月,这也是绝对保障登月宇航员的需要。
  事实上,让登月宇航员绝对安全返回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一点对美国来说也是如此。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载着3名美国宇航员第一次成功登月。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举世闻名的登月行动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险象环生,甚至差一点毁于灾难。最惊人的是,当宇航员结束2小时的月球行走之后,竟然发现登月舱引擎开关损坏。原来,在狭小的登月舱里,宇航服刮断了启动引擎的极为关键的一个电路开关。如果没有开关,他们就今永远留在月球上。
  中国必须登月的七大理由
  我们为什么要登月?为何要探索月球?月球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这是许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所追问的问题。在中国的科学界,也不乏反对的声音。月球探索真的对我们毫无意义吗?事实并非如此,它所带来的利益可以看得见。
  维护我国月球权益的需要
  尽管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简称《月球条约》中规定,月球及其自然资源是人类共同财产,任何国家、团体和个人不得据为己有。但是,当前,主要航天国家和组织正加紧实施月球探测计划。作为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的成员国,我国开展月球探测,并取得一定成果,才具有履行《月球条约》和分享开发月球权益的实力,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月球是人类研究宇宙和
  地球本身的最佳平台
  科学家认为,通过利用月面上没有人为改造和破坏的某些本来面目研究月球,了解月球的成因、演变和构造等诸方面的信息,有助于了解地球的远古状态、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变,有助于搞清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对地球、太阳系以至整个宇宙起源和演变及其特性的认识,从中寻求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线索。
  促进科技的进步和
  发展的重要载体
  开发月球是空前艰巨的事业,需要解决一系列难题,这必然会带动诸如大推力火箭、巨型航天器、高速飞行、人工智能、计算机、机器人、加工自动化、精密仪器、遥感作业、通信、材料、建筑、能源等工程技术以及空间生物、空间物理、空间天文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为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
  据探测,月岩中含有地壳中的全部物质元素,约有60种矿藏。在月球岩土中,具有丰富的氧、铁、镁、钙、硅、钛、钠、钾、锰等物质,初步估计共含有8万亿吨铁。此外,月球上有丰富的能源,尤其是月球上的氦-3,是地球上所没有的核聚变反应的高效燃料,据估计,在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以达到100万-500万吨,能够支持地球7000年的需电量。
  促进深空探测
  月球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因此,航天器从月球上起飞,可大大节省能源。月岩土壤中氧占40%,可以就地生产推进剂和作为受控生态环境和生命保障系统的氧气来源。硅占20%,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太阳电池阵,其他金属可以为航天器制作各种部件设备。还可以用月球作中转站,为过往的航天器进行检修和补充燃料。
  进行天文观测和研究的平台
  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极其稳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没有大气层对光线和电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扰,没有尘埃污染,没有磁场,月球的背面没有人造光源和射电的干扰,地震很微小。同时,月球有漫长的黑夜,黑夜温度极低。这种环境为建造高精度天文观测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推动经济发展
  开发月球,可以产生难以估量的经济效益,而且其他技术的二次开发应用,势必促进工业的发展与提升。如美国研制和发射“阿波罗”号载人飞船时,就产生了3000多项专利,带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阿波罗计划”中,每投入1美元,就会带来5美元的效益。
  另一份保存了30多年的机密文件显示,当时尼克松总统对宇航员可能被困月球的情况非常担心,并曾准备了一份备用演讲稿,其中称:“命运注定这些和平探索月球的人,永远安息在月球上。”
  尼克松总统的这一“备用悼文”差点成为现实。万幸的是,宇航员用圆珠笔成功化解危机,最终逃过了劫难。“探索”频道2006年3月31日播出的最新纪录片《第一次登月》首次披露了这一惊人内幕。
  国内航天专家表示,要想载人登月,并让登月宇航员绝对安全返回,宇航员必须尽早进行相关的适应训练。据悉,美国为了准备2018年的登月计划,美国的登月宇航员已经在海水下一个像宇宙飞船一样的罐状体中忙于训练。
  然而,在2006年7月16到22日在北京召开的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上,中国首名航天员杨利伟在报告中透露,中国的航天员正进行针对神舟七号出舱任务的训练,目前并没有登月人员的培养。不过,这种说法是否属实,外界并不知晓。
  白皮书密码
  虽然政府方面在载人登月方面刻意保持了低调,但是有国内航天航空界专家表示,我国目前如果在发射月球卫星和机器人登月计划方面取得成功,那么何时载人登月,剩下的就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在外界观察人士看来,实际上中国登月的步伐在一步步走近。
  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置于重要地位。
  2006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发布《二○○六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11月22日首次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后,发表的第二版关于中国航天活动的白皮书。从这份白皮书中可以看出,在未来的时间内,探索外层空间将会成为中国航天计划的重要内容,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更是被作为重中之重。此外,报告上的信息显示,为了加快探索步伐,并寻找资金或者技术方面的支持,将来中国在探月项目上寻求国际合作已经成为“铁板钉钉”
 有分析人士认为,从报告的解读上看来,载人登月计划显然已经被纳入了中国政府的视野。
2024年,中国载人登月?
  近几年西方媒体对中国整个探月工程的关注也在不断升温。
  “虽然现在谈论太空站和星际旅行对相对贫穷的中国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情,但中国人通常志向远大,或许下一个漫步月球的将是中国人。”英国《经济学家》在2002年4月11日的一篇报道中称。
  英国航天专家菲力普·克拉克认为,中国提议研制的长征5号运载火箭能把70多吨重的物品送入太空,而研制具有如此强大运载能力的火箭的理由只有一个:为载人登月计划做准备。
  “中国将在2024年把人送上月球。”2006年6月路透社等外国媒体更是对中国的登月时间更是做出了非常肯定的报道,据悉西方媒体报道的依据是香港《文汇报》的一条消息:2024年的“嫦娥四期”工程,中国航天员将可能执行登月任务。这个消息一出在国内一下子引起了巨大反响。
  中国官方对这种声音未置可否,倒是国内航空航天界的一些专家认为西方媒体的这种说法完全忽略了“预测”,有炒作的嫌疑。一位中国航天专家指出,这种炒作反映出西方对中国航天迅速发展的矛盾心态,一个方面既有特殊兴趣,同时又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心。路还有多远
  “中国人用自己的飞船实现了飞天的愿望,但离踏上月球这一步,还很遥远,还有很多‘艰难的台阶’要上。”欧阳自远说。
  根据航天专家的说法,中国实现载人登月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同时具备载人航天能力和月球探测能力。
  “嫦娥一号”12月待命出厂
  “嫦娥一号”卫星实施绕月探测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它将拉开中国遥远的登月计划的序曲。届时,我国航天领域的深空探测也将在这里实现零的突破。
  2006年10月12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航天事业就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要带动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
  西昌,通往“广寒宫”之路
  西昌,2007年4月将注定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据有关人士介绍,日前,西昌已经重建了3号发射塔,其主体结构已于今年9月底主体结构整修已经完成,从10月起进入了设备安装阶段。2007年4月,中国通往远在38万公里外“广寒宫”之路将从这里开始。中国将正式迈出探索月球的步伐。
  迄今为止,我国研制发射的各类卫星都是在地球引力场的范围内运行,现在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也都是在地球周围运动,没有离开地球这个人类的“摇篮”。“嫦娥一号”卫星将把这一局面彻底变成历史,从而成为我国第一个脱离地球引力场奔向茫茫宇宙深空的使者。
  为何“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地选在西昌?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解释说,为了让卫星能够顺利进入月球轨道,必须要求火箭发射在地球上所处的纬度越低越好,我国纬度最靠南的发射基地只有西昌。此外,以前西昌卫星基地发射的中国目前高轨道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都非常成功。根据计划,“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会承担“嫦娥一号”卫星的发射任务,将探月卫星送上茫茫征途。
  探月倒计时
  2006年7月下旬,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对外透露,计划于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各级产品已完成了正样产品的生产和验收,进入总装、集成和测试阶段。目前工程已经进入倒计时。
  “现在正是整个工程最为关键的时候,要进行各种大型试验,实施联测,将沟通的各种要求明确,并固化起来,以期达到实战的要求,以后到了现场,实战时照着样子做就可以了。”欧阳自远说。
  透露出来的消息显示,“嫦娥一号”卫星是在“东方红三号”卫星公用平台基础上,经过适应性修改,根据任务进行技术创新研制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该卫星重量2350公斤,设计运行寿命1年。
  据悉正是为了筹备“嫦娥工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才专门对发射场的3号发射塔进行了一系列设备设施方面的改造。在2007年初,“嫦娥一号”卫星发射的测试将在这里进行,3月投入使用。
  最新消息透露,今年12月“嫦娥一号”卫星要全部待命出厂。如果一切顺利,2007年4月“嫦娥一号”将从这里的3号塔架上直入苍穹。
  火眼金睛
  有消息透露,“嫦娥一号”还在研制过程中时,而地面的天文台就已经提前开始了“演习”。
  据透露,由于“嫦娥一号”将运行到距离地球近40万公里以外的区域,而国内目前没有从那么远发射和接收信号的条件,因此,为了保证届时地面的射电望远镜能够“看到”远处的“嫦娥”,中国的科学家将采用了一种变通的方法,在地面上模拟出30万公里以外的信号进行试验,即在一个距离相对较近的发射机上,通过
  国已经具备了载人航天的能力,月球的探测计划也正在实施过程中。
  如果中国前三期非载人探月计划都获得了成功,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的宇航员可以顺利登上月球呢?
  “问题也没有这么简单。”欧阳自远说。让登月飞船能往返将近80万公里,中国必须研制出大推力、能多次点火的运载火箭,因为登月飞船要携带足够的燃料和较大型的科研工具。而中国目前的火箭系统还远远不能满足载人登月计划的要求。只有当新一代火箭研制成功以后,中国的登月梦想无疑才会更加接近,但是这需要时间和技术的考验。
  中国将来的载人登月发射基地也是问题。“卫星发射基地最理想的场所是海上或者海边,在运输和安全方面都有优势,现在西方的几个大国卫星发射基地大多数都临海,俄罗斯是没有办法才放在西伯利亚荒无人烟的地方。中国现在的三个发射场,都是特殊年代适应冷战需要和安全保密的产物。将来火箭大了,现有的三个发射场包括西昌在内在运输和发射安全方面都不能满足需要。”欧阳自远认为,中国将来载人登月必须在海南岛建一个新的发射场。但是,这个设想要变成现实需要很长的时间。
  此外,表示中国的登月宇航服也是一个问题,月面上温差达到300多摄氏度,辐射性极强,这对宇航服有着极高的要求,现在杨立伟、费俊龙、聂海胜等航天员所穿的宇航服根本就满足不了月面上的要求。欧阳自远说:“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登月宇航员根本就不能在月球上生存。”
  未来图景
  中国启动的探月工程也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兴趣。尽管中国官方目前所公布的只是一个初步探月计划,但还是有人将它和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产生一些丰富的联想。
在互联网上,不时就可以发现有关中国载人登月方面的科幻作品出现。有网友曾做出了如下生动的描述:“二十年后,我们大家坐着‘快船’型宇宙飞船来到了月球基地……由于在月球上的引力比在地球上的引力小很多,我们在植物园里见到了西瓜般大小的西红柿,微型轿车般大小的西瓜,棒球棍长短的黄瓜,一粒粒如足球大小的葡萄……”
  月球基地的设想并不是空穴来风。欧阳自远预测,人类将在2020至2030年间在月球上建立一批月球基地,从而使月地旅行和月球实验成为可能。欧阳自远说,中国的整个月球探测大概分为三个大阶段:第一个叫探月阶段,或者说不载人阶段;第二个是载人登月阶段;第三个是驻月阶段,即建立月球基地,长期进驻的阶段,欧阳自远断言,在未来15年至20年内,中国将会有在月球建设基地的打算。
  瞬间秘事
  一个被否决了的登月计划
  2004年12月1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在为福建闽侯县闽侯二中的师生作专题演讲时透露,1999年他就提出过一个登月计划,也叫嫦娥工程。当时他提出了一套登月简易方案,即发射一个探测器在月球着陆,探测器上带有五星红旗,可以将国旗插在月球上。整个工程估计要花6.5亿元人民币。按照黄春平的说法,他的方案当时已经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但当时中央考虑到载人飞行尚未成功,同时进行两个大型项目不妥,因此否决了他的登月提案。
  降低其输出功率,模拟出类似于30多万公里以外的微弱发射源。
  2005年6月,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透露出来的消息表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和国家天文台、国防科工委、航天科技集团一起,在乌鲁木齐成功捕捉到了相当于30多万公里远处的微弱信号,从而完成了模拟星地对接试验,成功解决遥测这个问题。
  据悉,“嫦娥一号明年奔月时,地面将有射电望远镜时刻盯着它的行踪,届时,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四地的射电望远镜将一起参与“嫦娥一号”的观测。此外,国内其它一些遥测点也会加入进来,从而形成一个对“嫦娥一号”的遥测矩阵。
  据悉,美国目前发射深空探测器,之所以能够及时遥测跟踪依靠的是它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布下的遥测矩阵。目前我国的遥测系统依然落后,并且基本上都是局限于国内,国内有专家指出这样将不利于对“嫦娥一号”卫星的遥测。但是,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到时候有可能使用澳大利亚和西班牙的遥测天线。”欧阳自远对本报记者透露说。
  欧阳自远:
  中国登月不是重复观测
  欧阳自远,有人说他是中国登月梦的 “编织者”,从1960年代开始,他就开始跟踪月球的研究,到现在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为了实现中国的探月梦,这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向决策者进行呼吁和游说,向公众诠释或者阐述中国进行月球探测的重要性。从2007年4月开始,他的梦想将逐步变成现实。
  10月19日上午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1998年美国发射的绕月探测器轨道高度在月球表面100公里,2005年日本也在100公里,据传印度的准备发射的绕月探测器轨道高度同样是 100公里,而我们的“嫦娥一号”卫星在月球离表面200公里,因此国内有科学家表示我们是没有创新和突破的重复观测,在科学上是一种浪费。对此,您怎么看?
 欧阳自远:我并不这么认为。事实上,200公里和100公里的探测任务是有所不同的,100公里只有某些项目探测精度高,但难以覆盖全月面,两极地区从来就没有做好,做全月面没有200公里的好,我们这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获取全月面三维影像,需要一个恰当的比例尺。我们认为200公里的比较有利,并且 200公里的分辨率也就够了。而且,我们此次探月将在国际上第一次用CCD立体相机和激光高度计配合,相信届时定会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并不存在有些人所认为重复观测的问题。
  记者:印度宣布在2007年发射绕月探测器,中国也宣布“嫦娥一号”卫星在2007年发射,并且任务也比较相似,中国是不是在和印度竞争?
  欧阳自远:我要说明的是我们是在印度之前宣布的,1995年我们探月工程的“探”、“登”、“驻”以及“绕”、“落”、“回”就都有了。1997年、 1998年外界就开始慢慢知道了我们的探月计划。印度最早是在2003年才公布他们的探月计划,他们先是将时间定在2005年,然后改在2006年,接着又改在2007年,在今年的月球大会上,他们又透露他们的第一颗绕月卫星发射改到2008年去了。因此,并不存在我国与印度竞争的问题。
  记者:现在有哪几个国家明确提出了载人登月的目标?
  欧阳自远:目前有明确载人登月目标的只有美国,登月时间定在2018年,其他国家都还没有明确。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最近10年以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实施载人登月工程,要达到载人登月的目标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阶段。
  记者:深空探测耗资巨大,费用无法准确预计,您认为中国政府在这个方面应该如何实施控制和投入?
  欧阳自远:美国的投入动辄就上千亿,我们的投入绝对不会像美国那样。我认为,中国的深空探测应该实行有限目标,重点突破,这样可以保证我们的深空探测既符合当前我国的国情又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也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资金。
  世界探月大事记
  ●1959年,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飞船,开始了人类对月球的考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成功,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踏上月球的宇航员。迄今,共有12名宇航员成功登月。
  ●1990年1月24日,日本用M35-2型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缪斯A”号科学卫星,成为世界上第3个探测月球的国家。
  ●2000年2月,印度的月球计划正式起动,计划在2007年到2008年间向月球发射轨道探测器,执行给月球拍照、绘制地图和探测矿产资源的任务。
  ●2003年9月27日,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灵巧一号”顺利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欧洲探月行动的正式开始。
  ●2004年1月14号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新的太空计划,他在计划中称2008年以后,美国也要实现无人月球探测,2015—2020年派宇航员重返月球。
阿三还会推迟的
原帖由 我爱525 于 2006-12-31 23:00 发表
阿三还会推迟的

错,应该是,阿三肯定会推迟!
阿三肯定还会推迟
说不定还放一大烟花庆祝推迟!
应该是放个大烟花告诉大家:我们要推迟了
他们是太要面子还是太不看重面子了啊???
阿三再这样下去,迟早跨掉...........没经济势力呀
虽然军队买了很多好东西,,可是他们不成一个系统,整合不起来,以后用数据链就麻烦了...看看台湾,幻影2000和系统整不到一起,,,慢慢退出了.小国无所谓买些,可大国,买的起啊???技术还在人家手上.
阿三,,,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