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防空武器一览(更新在第7页101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6:26:23
红樱-5(HN-5)便携式防空导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4 0:41:43编辑过]
红樱-5(HN-5)便携式防空导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4 0:41:43编辑过]

红樱-5(HN-5)我国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它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中首次出现。包括HN-5、HN-5A、HN-5B等型号。采用红外寻的制导,发射管重16公斤,可以迎头攻击飞行速度为260米/秒的目标,尾追攻击飞行速度为150米/秒的目标。
长度:1.42米
直径:0.072米
弹重:9.8千克
最大速度:580米/秒
射程:800~4400米
发射高度:50~2300米
“红缨”5甲便携式防空导弹

我国“红缨”-5系列便携式防空导弹的最新改进型量号,该型导弹只能尾追攻击。
主耍技战指示:
弹长:1.46米;
弹径:72毫米
弹重:10.2千克
发射质量16.5千克
战斗部:杀伤式,装药0.5千克
引信:触发式
动力装置:1台单室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一具固体助推器
对付目标:速度小于260米/秒的飞机
作战距离:800~4400米
作战高度~50-2500米
最大速度:500米/秒
制导体制:红外被动寻的
反应时间≤5秒(作战反应时间)
            ≤10秒(装备展开时间)
            ≤5秒(装备撤收时间)
前卫-1型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一号”(Vanguard l)便携式防空导弹
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前卫一号”(Vanguard l)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于1994年英国范堡罗举行的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首次展出,引起各国防务部门及传媒的极大关注。“前卫一号”是红外被动式自动寻的、单兵肩射便携式防空导弹。它可全向攻击高速喷气式飞机和武装直升机等各种空中威胁目标。其任务是对前方地域内的战斗分队进行空中掩护,对前方装甲、机械化部队进行跟进掩护。“前卫一号”导弹系统的基本型为单兵便携式,它可根据用户需要加装在陆地军用车辆、舰艇、直升机上作为防空武器;也可与小口径高炮组合在一起,形成弹炮台一的自动化防空系统。
  “前卫一号”导弹武器系统的基本作战部分由筒装导弹、发射机构及地面电池/致冷气瓶组合三部分构成。筒装导弹 “前卫一号”导弹装在发射筒内组成筒装导弹。发射筒既可作为导弹携带、运输、保管的包装筒,又作为导弹作战使用时瞄准目标和发射导弹的支撑。发射筒整体密封,并设有防潮装置。“前卫一号”导弹的外形为钝头细长圆柱体,头部接近半球形,弹身为圆柱体,尾部收缩呈“船尾”状。它有一对活动舵面装在弹身前部的舵机舱上,两对梯形尾翼装在主发动机喷管外围的尾翼座上,构成“X一X”形的鸭式气动布局。导弹在发射筒内时,舵面收拢于舵机舱内,尾翼周向折叠。导弹出筒时舵面与尾翼靠弹力自动展开。导弹由4个舱段组成,从前向后依次为:导引头舱、舵机舱、战斗部舱和联合动力装置。
       导引头舱包括位标器和电子舱两个部分。位标器是一种装有红外光学系统的陀螺跟踪装置,其上装有探测器;电子舱主要包括导引头跟踪电路和导弹自动驾驶仪电路两部分。“前卫一号”导引头采用致冷锑化铟探测器,跟踪能力强,探测距离远,可全方位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并能较强地抑制背景干扰。其位标器采用圆锥扫描体制,无探测盲区,捕获视场大。导引头上的电路全部集成化,并采用微组装技术,可靠性高,结构尺寸小,重量轻。弹上有目标自适应导引系统,可自动识别目标类型,以便在飞行的末段直接飞向目标实体,取得最好的杀伤效果。 舵机舱 舱内装有操纵导弹飞行的舵机组件,以及为飞行中的导弹提供电力和致冷气体的弹上电池和弹上续冷气瓶等。用于测量弹体绕其横轴摆动角速度的角速度传感器/解调器也装在这里。
战斗部舱包括战斗部和引情两个部分。战斗部为圆柱形,采用半预制破片,属于破片杀伤和爆破类型的战斗部。引情为触发引信,若在规定时间里导弹未能击中目标,引信的自毁装置可使导弹爆炸自毁。
       联合动力装置 由发射发动机、主发动机及尾翼组件组成。发射发动机用于将导弹发射出筒,赋予导弹必要的出筒速度和转速。发射发动机在离开发射筒之前燃烧完毕,在筒内即与主发动机分离。 主发动机为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其一级推力可使导弹在极短时间内达到续航速度,二级推力用以在续航段内保持这二速度。主发动机采用电子延时点火,在导弹飞离射手安全距离后点燃,以避免主发动机尾焰烧伤射手。尾翼组件由4片梯形翼面及尾翼座构成。尾翼可提供导弹升力,井保证导弹飞行稳定性。“前卫一号”的后翼采用斜置安装方式(尾翼平面与弹体轴线有一定的夹角),以便在飞行中产生滚转力矩,使导弹获得必要的滚转速度。
      发射机构主要用于导弹的发射准备和发射控制。发射机构上装有激活手柄,扭动该手柄,地面电池/致冷气瓶组合即被激活,向弹上设备供电、供气,导弹随即处于待发状态。当导引头截获目标后,发射机构自动分析来自导引头的信息信号,并以声光信号的形式告知射手分析结果。若满足发射条件,射手扣动扳机,导弹的弹上电池、发射发动机将依次激活、点火,导弹发射出筒。“前卫一号”的发射机构分桥速度侠,控制发射条件极其严密。 地面电池/致冷气瓶组合 地面电池为一次性使用的化学热电池,其周围为致冷气瓶,内存高压氦气,以保证锑化铟探测器正常工作所需的温度。该组合易于携带和存放,无需维护和保养。作战时,将其插入发射筒上的接口即可使用。
      “前卫一号”导弹系统的作战使用过程是这样的:根据前方预警雷达指示或经目视观察确认来袭飞机是可攻击目标后,按指挥员命令进行发射准备l射手把武器扛在肩上,指向飞机来袭方向,目视探测目标并估测距离;确认敌机已处于武器系统激活范围之内后,压下激活手柄;当武器系统发出已捕获目标的声光信号时,射手即可给出发射前置角,扣动发射扳机。
       “前卫一号”武器系统可对各种空中目标实施全向攻击。进行拦截时,目标的最大速度为300米/秒,作战高度为30—4000米,最大作战斜距可达5000米。“前卫一号”导弹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精度高,具备全向攻击及“发射后不管”等特点。系统长度仅为1.532米,重量不超过17千克。导弹的杀伤威力大,其战斗部重达1.42千克,是目前世界上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中最重的,其杀伤威力较第一代便携式防空导弹提高了40%。 导弹系统反应时间短,从起动电池至导弹出筒不超过5秒。该导弹系统的使用、维护、保管也很筒便。战时维护、携带及使用由1名士兵即可完成。作战时,射手将其展开扛在肩上,只需在必要的目视条件下,即可按发射规则发射导弹。发射阵地的选择和转移方便、便捷,只要是能保证射手安全,又便于射手发现、跟踪目标的任何场地均可发射导弹。导弹发射后即能自动跟踪目标,射手可以立即转移阵地,兔遭敌人攻击。“前卫一号”导弹在发射前存放在密封的发射筒内,在贮存及运输时,筒装导弹又放在具有除氧、除湿功能的密闭贮运箱内,导弹的贮存寿命长,可靠性高,非常适合在野战条件下使用。
  “前卫一号”导弹系统机动性好。行军时,射手用背带将该系统背在背后,也可放在包装箱里用机动车辆运送或用飞机空投,其运输几乎无任何限制条件。 “前卫一号”防空导弹系统的基本性能与美国“毒刺”导弹相当。
    作战性能参数为:武器系统总重:16.9千克;导弹长:1.526米;弹径:71毫米;最大射程5000米;最小射程500米;最大作战高度4000米,最小作战高度15米,最大斜距5000米,最小斜距500米,作战反应时间10秒,作战温度-40+60摄氏。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QW-I(“前卫”-1)单兵便携式防弹,现在有了双联装导弹发射装置。它可以与其它武器相配合形成更完善的防空系统。1997年自用军品定型,主要用于一线部队[如快反部队]。该导弹可全向攻击。其性能已超越“毒刺”导弹的早期型,人们现在所说的“毒刺”导弹实际是指其后期改进型,采用独特的红外/紫外双模制导方式,很难被干扰。
“前卫”-lA(QW-1A)全天候防空导弹武器系统

通常我们所见到的单兵便携式对空导弹都是由单人独立瞄准攻击的,攻击目标一般都在目视可见范围内,由人眼判断目标方向并瞄准攻击。这种作战方式虽然简单灵活,但也存在观测条件受肉眼限制、难以全天候作战、缺乏统一指挥等明显缺陷,对目标发现概率低,攻击效果有限。构思新颖的QW-1A便携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可以将多具各自为战的单兵防空导弹联系起来,形成小区域警戒控制范围,统一指挥,多点攻击,极大的拓展了便携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战术方式和作战能力,使其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区域防空的特征。
  QW-1A便携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是由航天新乐有限公司和西安天伟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系统包括便携式新型雷达、信号处理机、电源、电子引导瞄准系统和任务分派器和导弹发射筒组成。
  新型雷达采用数字调频连续波体制和TWS(边跟踪边扫描)技术,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高增益、低功耗、多目标处理、探测距离较远等特点。由于采用连续波体制,频率可以随机调整,而且辐射能量低,信号接近于无线电杂波,属于低可探测信号源,对方很难发现雷达的存在和准确位置,具有很强的战场生存能力。对于超低空目标,该雷达有较高的发现概率,可以发现贴在树梢飞行的直升机或部分露出隐蔽山体的旋翼,如果雷达布置位置合理,则系统可控制相当大的一片空域。另外,该雷达工作的频率也较为特殊,对于采用隐形技术的目标也同样有较高发现率,因此对于应付未来战争环境有很广泛的适应能力。
    通过信号处理机,可以从雷达信号中检测出多个目标的位置与运动轨迹,由于附加在弹上的电子引导瞄准系统与雷达本身方位确定了一致标准,信号处理机可以把准确的目标方位和轨迹讯息显示在单兵电子引导瞄准系统显示屏上,操作的士兵根据所处的位置选择最佳攻击目标和攻击时间。这样就将电子引导瞄准系统和便携式导弹融为一体,使得分散在各个不同位置的单兵可以协同起来作战,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可以随时对抗多个来袭方向的敌机或导弹。
  电子引导瞄准系统通过更换夹具,可以配置在我军现役的各类便携式防空导弹发射筒上,例如QW-1、QW-2、HN-5、HN-6等,应用范围没有限制,部队可以根据作战需要搭配不同种类特点的便携式防空导弹。
  目前试验的产品中,各单兵通过电缆线与控制中心联系,一个信号处理机可指挥2~4名(扩充后可到6名)携弹士兵。由于线长原因单兵的散布位置有限,今后将采用无线联系方式进行更换,单兵布防距离可以扩大到数公里以外,处理机性能增强后可以指挥更多单兵作战,技术上没有任何难度。这样一个单兵导弹班组可以控制的区域范围甚至可以达到方圆10KM左右,极大的提高了步兵野战部队的防空能力。
    由于各部分可以分体携带,重量较轻,因此2~3人就可以携带雷达和信号处理机等设备,对于野战迅速组织阵地防空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登陆部队可以迅速在滩头丘陵地带展开对空防御阵地,对整个登陆区域进行对空防御,减少敌方武装直升机、攻击机等对登陆部队的直接威胁,弥补了因为机械化防空导弹装备不能及时登陆布防以及空军制空部队不能全天候全时保护造成的防空真空,也为各种轻装陆战部队提供了随时移动的防空保护。
    新型便携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具有携带轻便、阵地选择方便、全天候对空作战,攻击能力强等特点,开创了单兵防空导弹战术作战的新模式。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我军单兵导弹使用的远程预警和全天候作战两大瓶颈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单兵作战武器的系统的作战效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1 0:44:21编辑过]
“前卫”-2[Qw-2]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2是新一代的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是中国精密机械出口总公司在"前卫"-1号的基础上做了大量改进后的一种先进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其主要任务是打击低空和超低空战术目标,例如战斗机、攻击机及武装直升机,它可以为军事基地、政治和工业中心及其他重要设施提供有效的防空保障。该武器系统不仅具有便于携带、机动灵活、易于操作、发射后不管等传统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的特征,还应用高级探测技术,最重要的是采用了独有的红外滤光和成像技术,可以对目标释放的各种频谱的红外诱饵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并且可以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准确的捕捉到目标。使“前卫”-2能够有效地从较强的人为干扰和复杂的环境干扰中辨别目标信号,并有效地去除干扰信号,它具备全向攻击空中目标的能力,采用了最新的抗干扰技术,可以在复杂环境和强烈干扰中跟踪摧毁真正的目标。"前卫2"并可以发展为车载多联装防空导弹系统和直升机自卫用空空导弹。"前卫"-2是中国迄今研制的最先进便携式防空导弹,其部份指标领先于国外同类型武器。目前已少量装备部队并用于出口。和"前卫"-1号相比,"前卫"-2号在弹重和弹长都有所增加,最大射程从5000米提高到6000米,增大了攻击范围。最小射高从15米下降到10米,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提高了有效的对付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低空飞行的无人驾驶飞行器等目标低空目标的能力。虽然全系统重从16.9千克上升到18千克,弹长从1.526米增至1.59米,但这并没有给导弹的使用造成多少不便。厂家称“前卫”-2是当时世界上最有效的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性能超过了“毒刺”和“西北风”。
  “前卫”-2型便携式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重:18千克;导弹长:1.590米;导弹重:11.32千克;弹径:72毫米;弹头重1.42千克,拦截高度10-3500米,最大作战斜距500-6000米,导模式为被动红外寻的,控制模式为比例导引,系统反应时间小于5秒,导弹速度600米/秒,动力系统为两级固体发动机,最小射程500米;最大射高3500米;最小射高10米。
“前卫”-3[QW-3]激光半主动制导防空导弹系统

"前卫”-3是新型的激光制导防空导弹系统,从整体上看,QW-3和其他家族成员显得相比有点离经叛道。无论是制导方式和弹体结构都有很大的不同。隐约让人觉得有点眼熟,特别是用QW-3导弹组成的FLS-1近防系统让人立即想到了美德联合研制拉姆(RAM)导弹系统。
制导系统
从外形重量制导方式来看,QW-3已经脱离了便携式防空导弹的范畴,应该作为轻型防空导弹。首先,QW-3的制导方式非常有特色。他采用的是激光半主动制导。可以说不是红外弹的发射后不管方式了。笔者翻查资料发现,在世界上服役的地空导弹里,还没有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的,QW-3可以说是独此一家。那么,采用这种非发射后不管的方式有什么好处呢?好处是大大的,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具有红外制导方式所没有的高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从资料上的命中精度高达1m的数据就可以看出这种制导方式带来的巨大好处了。在激光制导方式里,半主动方式是最难的。而从导引头特写的照片看出QW-3是采用的是陀螺稳定式,这也是半主动激光方式里最难的一种,可以说QW-3采用的是难上加难的方式,因为他要求光学系统和探测系统都要由陀螺稳定,动态视场大、瞬时视场小,精度高、复杂,但好处是可以攻击高机动小目标。美国在“地狱火”(Hell-fire)和“幼畜”空对地导弹也是采用这种方式,我们能用在对空导弹上可以说在突破这项技术的同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QW-3的导引头跟踪速率是15゜/s。这个数字略低于其他类型的便携式导弹,这对攻击较高高度的高机动目标略为不利。但低空飞行的目标机动能力有限,这个缺点并不明显。
由于激光半主动制导方式中导引头依靠的是目标反射的激光回波来跟踪的,所以不象普通的非成像红外制导方式只能探测高热尾流和后机身加热蒙皮的限制,具有真正的全向攻击能力,而不是红外弹的270゜的假全向。也不受红外曳光弹和电子干扰系统的干扰,只要武器的配套的光电/热成像跟踪系统能跟上目标,目标一但进入攻击范围就无法逃脱。QW-3可以和雷达系统分置或完全依赖红外热成像和光学跟踪系统,没有电磁辐射,有效避免了反辐射导弹的威胁。系统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
性能特点
QW-3导弹弹长2100mm,弹重23kg,从外形上看QW-3是在便携式导弹上加了一段超口径的助推器,前段布局基本和QW-1类似,一对活动舵面装在弹体前部的舵机舱上,主弹体后部有一梯形折叠尾翼,翼面积比QW-1要大,构成“-X”的鸭式气动布局,助推段也有两对折叠尾翼。在发射装置中前弹体由适配器(弹托)和助推同口径放置。从展品对比上看,QW-3和QW-1的弹径是一样的。但经过这一翻改进后,QW-3可以说是鸟枪换炮了。除了前面所说的制导系统的进步外,新的助推发动机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导弹的飞行性能,导弹最大飞行速度由QW-1的600m/s提高到750m/s,最大射程达到8000m,最小射程800m,射高从4m到5000m,从数据上看出,QW-3的的作战空域比便携式防空导弹大幅度提高,已经接近英国长剑和欧洲罗兰特的点防御导弹水平了,4米的低界,也让悬停的直升机无处可逃。而且重量更轻。系统更简单,而且因为采用激光半主动制导,制导设备和发射装置设置灵活,制导设备轻便,简单,而且只需要增加照射器就可以满足对付多目标的要求。可谓方便灵活,价格便宜。
在便携式导弹里,最让人不放心的就是其战斗部了,由于体积重量的限制,一般的便携式导弹战斗部都不超过2公斤,在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实战中屡屡出现导弹命中目标而无法摧毁的战例,这点在QW-3上得到了改变,由于增加了助推器,战斗部就可以做得更大,从展品上就能看到QW-3的战斗部比旁边的QW-1长度大得多,据介绍,QW-3的战斗部重量是QW-1的数倍之多,而且改成了和拉姆(RAM)一样的连续杆式,威力大为提高,非常适合打击巡航导弹类的目标,引信起爆方式是激光近炸+碰炸,战斗部杀伤半径是3米,配合1米的制导精度,足以摧毁坚固的飞行目标,其单发杀伤率大于85%。
QW-3在加装了大推力的助推器后,能在短时间内加速到最大飞行速度。从最小有效距离只有800米来看,助推段在800米内已经脱落,而且由于在助推赋予的速度下,主发动机可以采用推力略低,但工作时间更长的推进剂,以使导弹飞行速度维持一个高的平均值,尤其是在飞行的末段,导弹也有足够的动能对付机动目标,这点得到了厂家的证实,他们表示飞行速度曲线是非常平直的。Qw-3激光半主动制导防空导弹有标准型和轻便型两种,主要用于执行点防空任务,也可用于野战防空。它可以对付武装直升机、歼击机书轰炸机、巡道航导弹和空地导弹等多种目标,具有强大的超低空作战能力和全向攻击能力。
“前卫”-3主要性能参数:弹长2.1米,弹重23千克,速度750米/秒,最大作战斜距8000米最小作战斜距800米,最大作战高度5000米,最小作战高度4米,单发命中概率85%,激光半主动寻的制导,能够对抗所有光电和电磁干扰,最大跟踪角速度大于等于15度/秒,采用激光近炸引信+触发引信,弹头杀伤半径3米。
“前卫”-4(QW-4 )红外成像制导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
“前卫”-4是前卫系列研制中最新的型号,他和以前的型号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了红外成像导引头,比普通的点元红外探测器有更好的性能。由于普通的单元/多元红外探测器只能探测点状热信号,一般对喷气式飞机的尾气热辐射敏感,即使带冷却的红外单元/多元导引头也只能探测到后机身的蒙皮。号称全向攻击的单元红外探测器在探测迎头飞行目标时普遍存在30度左右的盲区,使导弹的迎面攻击距离大大低于导弹的实际飞行距离,使性能大打折扣。而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他探测靠目标和背景的辐射率不同,而且制导信息源是图象,难以被干扰,而且具有更远的探测距离和真正的全向攻击能力。所以说,红外成像导引头将是未来红外制导导弹的发展趋势。

此外,QW-4还采用了激光近炸+碰炸引信和电动舵。与无线电近炸和红外近炸引信相比,激光近炸引信的抗干扰能力更强,较好地解决了超低空飞行引信容易误启动的现象,和单纯采用碰炸引信的便携式防空导弹相比,近炸引信可以使导弹在目标旁边引爆,非常适合打击巡航导弹这类难以直接命中小型目标。而电动舵的采用使导弹控制系统作动装置更为简单,而且具有更平滑的飞行曲线,有利于提高命中精度。导弹的作战距离是500~6000m,作战高度是4~4000m,其作战高度低界达到了4m,非常有利于攻击超低空飞行目标和掠海飞行的导弹和离地面2-3米悬停的直升机。2马赫的飞行速度也老型号有所提高,可以攻击更快的飞行目标和具有更大的作战空域。可以说QW-4的出现,使我们和西方先进国家的最新便携式防空导弹站在了同一水平。我们有理由相信QW-4将是未来便携式防空导弹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飞弩-6(FN-6)单兵防空导弹

FN-6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照片在2000年第3届珠海航展上首次公开,2002年第4届航展则首次公开展出了武器系统实物。FN-6采用全数字四元红外探测仪及脉冲式跟踪系统,大大增强了其探测范围及跟踪准确性。借助计算机进行信息分类、信号处理、抗干扰逻辑判断,使它可以全向攻击,并具有抗背景及地面目标干扰、红外诱饵和红外调制干扰能力。它那尖尖的金字塔形导引头有点像法国的“西北风”,使它具有优良的高速性及机动性。该系统的基本作战单元包括导弹、发射筒及地面动力系统,可附加的设备包括光学瞄准具及敌我识别器。为了满足作战训练的要求和改善作战效能,还配有作战、瞄准、发射训练设备以及综合测试车辆。  
FN-6导弹由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研制,射高15 - 3500米,射程500 - 5000米,可以迎头攻击飞行速度为360米/秒的目标,尾追攻击飞行速度为300米/秒的目标,单发杀伤概率为70%。
导弹直径72毫米,长1.495米。导弹尾部有4片固定弹翼,前部有4片控制舵。引导头前方是金字塔形,有一个4单元红外探测器。
战斗中的FN-6系统包括一个光学瞄准装置,安装在发射筒左侧,发射筒前部上方还安装有敌我识别器。电池和冷却器安装在发射筒前下方的握把上,系统全重16千克。
长度:1.495米
直径:0.072米
弹重:
最大速度:
射程:500~5000米
发射高度:15~3500米
双联装防空导弹
FLV-1车载近程轻型防空导弹系统

FLV-1车载近程轻型防空导弹系统。车上配有雷达和光电设备,能发射被动红外寻的制导或激光半主动寻的制导两种导弹,由于其设计简单、重量轻、成本低,便于大量布置。它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要求形成舰载系统,或与小口径防空火炮组成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因此具有不同的毁伤机制,即“精确打击”和“弹幕拦截”。系统能进行综合指挥和控制,具有很高的作战效能,主要用于对抗巡航导弹、武装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等目标,可进行要地防御,或保护前线阵地部队和行进中的部队。
  FLV-1的车重为11吨,最大行驶速度95千米/小时,最大行驶距离600千米。系统反应时间小于8秒。用红外寻的制导导弹时,最大杀伤斜距5 000米,最小杀伤斜距800米,最大作战高度3 000米,最小作战高度30米,导弹速度600米/秒,单发杀伤概率54%。用激光制导导弹时,最大作战斜距6 000米,最小作战斜距800米,最大作战高度4 000米,最小作战高度10米,导弹速度750米/秒,单发杀伤概率85%。
FLS-1舰载轻型防空导弹系统
红旗-2(HQ-2)防空导弹

中国在红旗-1号(HQ-1)基础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高空、中近程地空导弹武器系统。1965年4月开始设计,1967年7月定型,1967年9月8日,地空导弹第14营首次使用红旗-2击落U-2飞机1架。第一种生产型为红旗-2A,其改进型有红旗-2B、红旗-2F、红旗-2J、红旗-2P等。HQ-2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以为营建制编成:包括6部发射架、24枚导弹、1个制导站。制导站:由收发车、显示车、指令车、配电车、3辆电源车组成。60年代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用HQ-2地空导弹先后击落5架台湾的美制U-2高空侦察机。在1985年的两伊战争中曾被伊朗用来对付美国的SR-71高空侦察机,北朝鲜不仅购买了HQ-2导弹,还引进了技术以保持它自己完整的武器系统。
技术性能数据
弹长:10.842米     弹重:2322公斤    最大速度:1250米/秒
最大射程:35000米    最小射程:7000米   最大射高:27000米
最小射高:1000米    重新装填时间:10~15分钟
红旗-2B地空导弹武器系统
HQ-2B导弹与基本型HQ-2导弹相似,主要改进部分是:装有飞散角更大的高能破片战斗部、反干扰的编码无线电指令制导系统、集成电路的自动驾驶仪、频率调制的比相近炸引信。 HQ-2B地空导弹可以攻击迎面和侧面飞来的目标,也可以尾追攻击目标。对付速度不大于565米/秒目标的单发杀伤概率为92%;对付速度不大于750米/秒目标的单发杀伤率为73%,还可以对付最大速度为1000米/秒的目标。  
  使用:HQ-2B是机动式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以营为建制单位,由发射系统、导弹和制导站组成。6部发射架分别装在63型轻型坦克底盘上,在发射架两侧装有导弹和发射架的发射控制系统、电源和电子设备。24发导弹其中6发分别装在6部发射架上,呈待发状态。 制导站可以在主雷达捕获扫描、选择目标跟踪两个状态工作。有干扰时,还可用单脉冲和电视跟踪。目标和导弹之间的坐标差别,使用坐标车相应的坐标系统即可获得,目标和导弹的距离和角度也可以由辅助的数字跟踪系统提供。
凯山一号(KS-1)中高空防空导弹

中国自制的凯山一号(KS-1)防空导弹于1989年试射成功,并在1994年结束试验.是用来替代1967年开始服役的“红旗”-2地空导弹系统,1996年开始服役,也供出口。中国现在装备了两种KS-1,一种固定式,一种牵引式。牵引式KS-1系统中,导弹发射车采用6×6轮式越野车做底盘,车体后部的旋转发射架上安装两枚待发弹。一个典型的导弹连包括24枚导弹,1套相位阵列雷达站,4辆双联装发射车和支援设备等.全连一共有8枚待发弹,18枚备份弹。KS-1系统采用SJ-202雷达,和“红旗”-2系统类似。当这种导弹在1997年珠海航展上展出时,其先进性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导弹的最大作战高度为24000米,最小作战高度为500米,最大作战斜距42公里,最小作战斜距7公里,目标最大速度750米/秒,目标机动负荷5g,最大飞行速度大于4马赫,导弹最大重力负荷20g,导弹全长5.6米,直径0.4米,弹重900公斤,弹头重超过100公斤.能对付高度500~25 000米、速度750米/秒、最大机动过载4.5g的目标。
这种武器系统具有全空域全天候作战能力和同时追踪拦截多个目标的能力,也能拦截空对地导弹.它是中国第一种采用相位阵列雷达技术的防空导弹,所以在技术堪称目前大陆最先进的国产导弹.KS-1导弹所使用SJ-202型雷达最大搜索距离115公里,最大跟踪距离80公里.导弹的外形接近英国的短剑,除了射程较近外,其它性能优于台湾天弓-I型。
KS-1A中高空防空导弹

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目前正在对KS-1地对空导弹系统进行改进,改进后的型号为KS-1A。
新型KS-1A地对空导弹系统显著的特点是带有1部拖车携载的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外形类似美国“爱国者”导弹系统使用的AM/MPQ-53相控阵雷达,有报道说,该新型搜索/跟踪雷达的性能介于AM/MPQ-53和S-300PMU1防空系统使用的雷达之间,可以使导弹系统1次能对付3个目标。KS-1A导弹则改进了双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达到50公里,最大有效作战高度27010米,带有无线电近炸引信的高爆破片战斗部可能也得到了改进。
红旗-7(FM-80)低空防空导弹

红旗-7属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1980年开始研制,1988年定型,生产型为红旗-7A,海基型为红旗-7B,出口型称“飞蠓-80”(FM-80)。是中国多用途、全天候的低空、超低空防空导弹系统,有多目标拦截能力,能有效对付各类高速飞机、武装直升机和巡航导弹,可用于野战防空和重点目标的要地防空,也可与其他防空导弹和防空火炮等组成防空系统,进行区域防空。“红旗-7”有用于野战机动的自驱动车载型,也有用于转移机动的简易屏蔽型,并可根据用户的需要另行配置。红旗-7A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4联装发射架、4X4装甲越野车底盘和指挥控制站(包括搜索指挥系统和发射制导系统,装在1辆方舱型拖车上)等组成。基本作战单位为连,包括3部发射架及底盘、12枚导弹和1个指挥控制站。
红旗-7采用了红外、电视、雷达复合制导体制,全程无线电指令制导,战斗部为高能破片杀伤型,单发命中率80%-90%
长度:3.0米
直径:0.156米
弹重:84.5千克
翼展:0.55米
最大速度:2.3M
射程:500~12000米
射高:30~5500米
制导模式:光电复合制导
导弹最大速度:750米/秒
单发命中率:85%-90%
最大探测距离:18.4千米
最大跟踪距离:17千米
FM-90(FM-80M)防空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