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文革”的骷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3:56:11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有一句感叹:“可怕的不是骷髅,而是人们不再害怕骷髅,甚至于拥抱骷髅”
前不久读了《文化大革命不容诋毁》顿觉毛骨耸然 。
该文载于《联合早报》,也见于《中国文革》网站汇编。我只感到作者在紧紧地拥抱着文革这具早被一切稍有良知的人们埋进坟墓的骷髅,赞美着,亲吻着,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已到达令人发指和无以复加的地步。尽管该文从任何角度都不堪一击,甚至于不值一驳,但它是那么有代表性,实在不可掉以轻心。
其副题称“人格,尊严,平等,公正永远都是需要”,而该文恰恰是对 人格,尊严,平等,公正,以及人类最起码的良知的嘲弄和玷污。
     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谈不上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给中华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场灾难是全方位的,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于全民的独裁专制在文革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今有人连对专制保持沉默的道德都没有(更不用指望他们去谴责),相反却抱着这具骷髅到处呐喊,还记得电影《芙蓉镇》的结尾时,哪个疯子敲着破锣用嘶哑的恐惧声满街叫唤着:“运动了!运动了!”吗?原以为这场空前绝后的浩劫会被人类永远吐弃,没料到却在今天的此时此地又听到同样的噩梦般的招魂。
面对如此疯狂和无耻的挑战,我们的良知难道真的那么脆弱,那么无动于衷吗?

如果文革不时常被提起,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那么再过三十年,谁敢保证中国不会出现像日本极右派分子那样的野心家,说文革没有发生过?
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对于自身历史的认识和判断,实质上等于丧失了自身的道义感,责任感和价值观。
回避甚至于遗忘与否定文革的灾难,同日本政客否定南京大屠杀有何区别?我们攻击小泉参拜供奉战犯的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是为什么我们却有人不断为文革,为发动文革的神明招魂,尽管文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在历史上空前绝后?

中国受专制之毒害几千年,受文革之苦更是空前绝后。但有人却不断地维护着这样、那样的专制,这不简单是愚昧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道德问题。如果不是有那样的人们向文革的专制者献媚,歌颂,专制者如何能这样在中国肆虐?如果不是他们向专制者屈服、为虎作伥,专制为何能在中国这么久、这么稳固?

文中最可笑的一段是:“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也是为了我们党的江山千秋万代不变颜色,从国家和党的利益大局着想,这点委屈应当是可以承受的,有必要记恨毛主席一辈子吗。”
这根本不是什么记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 毛泽东在文革这段历史中对于中华民族所负的罪责尚未得到清算,但历史决不会对此宽恕。
分析这种为文革呐喊的现象,显然可以看到:当今有人因种种个人的原因对现实不满(现实永远是不完美甚至于令人感到遗憾的),并想改变现实,于是便在毛泽东旗帜的卵翼下借助钟馗来打鬼,但慌不择路,却去呼唤比钟馗更为残暴凶狠的魔王,并祭起文革的阴魂,满以为以毒攻毒即可战无不胜,岂不知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妄图呼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打倒当今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充满了对现实与历史的无知,幼稚而疯狂。
英语里有一格言:Two wrongs do not make a right.
还有一句其实更确切:Two blacks don’t make a white.

黑加黑会变白吗?十九世纪俄国作家有一句感叹:“可怕的不是骷髅,而是人们不再害怕骷髅,甚至于拥抱骷髅”
前不久读了《文化大革命不容诋毁》顿觉毛骨耸然 。
该文载于《联合早报》,也见于《中国文革》网站汇编。我只感到作者在紧紧地拥抱着文革这具早被一切稍有良知的人们埋进坟墓的骷髅,赞美着,亲吻着,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已到达令人发指和无以复加的地步。尽管该文从任何角度都不堪一击,甚至于不值一驳,但它是那么有代表性,实在不可掉以轻心。
其副题称“人格,尊严,平等,公正永远都是需要”,而该文恰恰是对 人格,尊严,平等,公正,以及人类最起码的良知的嘲弄和玷污。
     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大革命”谈不上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给中华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场灾难是全方位的,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对于全民的独裁专制在文革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今有人连对专制保持沉默的道德都没有(更不用指望他们去谴责),相反却抱着这具骷髅到处呐喊,还记得电影《芙蓉镇》的结尾时,哪个疯子敲着破锣用嘶哑的恐惧声满街叫唤着:“运动了!运动了!”吗?原以为这场空前绝后的浩劫会被人类永远吐弃,没料到却在今天的此时此地又听到同样的噩梦般的招魂。
面对如此疯狂和无耻的挑战,我们的良知难道真的那么脆弱,那么无动于衷吗?

如果文革不时常被提起,深深地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那么再过三十年,谁敢保证中国不会出现像日本极右派分子那样的野心家,说文革没有发生过?
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对于自身历史的认识和判断,实质上等于丧失了自身的道义感,责任感和价值观。
回避甚至于遗忘与否定文革的灾难,同日本政客否定南京大屠杀有何区别?我们攻击小泉参拜供奉战犯的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因为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可是为什么我们却有人不断为文革,为发动文革的神明招魂,尽管文革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在历史上空前绝后?

中国受专制之毒害几千年,受文革之苦更是空前绝后。但有人却不断地维护着这样、那样的专制,这不简单是愚昧的问题,更主要的是道德问题。如果不是有那样的人们向文革的专制者献媚,歌颂,专制者如何能这样在中国肆虐?如果不是他们向专制者屈服、为虎作伥,专制为何能在中国这么久、这么稳固?

文中最可笑的一段是:“毛主席发动文化大革命,也是为了我们党的江山千秋万代不变颜色,从国家和党的利益大局着想,这点委屈应当是可以承受的,有必要记恨毛主席一辈子吗。”
这根本不是什么记恨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 毛泽东在文革这段历史中对于中华民族所负的罪责尚未得到清算,但历史决不会对此宽恕。
分析这种为文革呐喊的现象,显然可以看到:当今有人因种种个人的原因对现实不满(现实永远是不完美甚至于令人感到遗憾的),并想改变现实,于是便在毛泽东旗帜的卵翼下借助钟馗来打鬼,但慌不择路,却去呼唤比钟馗更为残暴凶狠的魔王,并祭起文革的阴魂,满以为以毒攻毒即可战无不胜,岂不知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妄图呼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来打倒当今的“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充满了对现实与历史的无知,幼稚而疯狂。
英语里有一格言:Two wrongs do not make a right.
还有一句其实更确切:Two blacks don’t make a white.

黑加黑会变白吗?
你问黑与白啊?:D :D :D
《联合早报》不是新加坡的报纸吗?怎么跑那发去了。
文革当时实行了有效的社会控制,约计有七大招数。

---------------
     1,信息闭塞
    国际交流压到最低限度。国际新闻一律由新华社发通稿,并实行有倾向性新闻选择新闻解释(按国内政治需要来任意取舍国际新闻)。再由各报一律转发,统一口径,舆论一律,形成“三人成虎”效应。
    对国外形势报忧不报喜。对国内形势报喜不报忧。
    媒体一律公费办,发行基本公费订,连读报也是单位安排(每晚二小时政治学习包括读报)。
    一般读者无从比对选择,不怕你不信。所以老百姓以为“世界上还有四分之三受苦人等待我们去解放”。欧美百姓生活比我们苦的多。于是产生了幸福感,知足心。
    但上层可通过各种文件简报内参资料了解真情。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优势。

2,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顾名思义,是阶级对阶级的镇压。
    解放初期,土改是真正意义上的阶级斗争。后来全国“镇反”杀了上百万,也算阶级斗争的延伸应用。
    此时,“阶级敌人”比较单纯,仅仅指地主富农资本家,新政权的原政敌(历届旧政权的骨干--警长、排长、保长、支部书记长以上----称为历史反革命分子)。
    后来,“阶级敌人”范围越来越宽,罪名划分越来越具随意性:
    从批判“清宫秘史”“胡风反动集团”开始,意识形态跟不上最高领\袖思路的开始纳入“反动分子”系列。
    从“高饶事件”开始,党内政斗失败者纳入“反党分子”系列。
    从五七年“反右”开始,知识分子有各种异议甚或无心说错话者,纳入“右派”糸列。
    从五八年“反右倾”开始,党内对政策有不同见解者,纳入“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糸列。
    从六十年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提出后,举凡对党对毛对各级官员不满的人,甚至举凡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平民百姓,纳入“现行反革命分子”糸列。
    而生活作风、经济作风出问题的平民百姓,则纳入“坏分子”糸列。
    文革中更为混乱,打派仗时各派均称对方为“三反(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思想)分子”。
解放前当过地下党或曾被俘的干部战士,多被打成“叛徒、特务”。
    文革初期,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被当成“走资派”而被冲击打倒。
    红卫兵在文革中期被压垮时,其中抓了百万人,罪名是“516分子”。
    总之:“阶级斗争”越来越“异化”了----脱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意。
    打起阶级斗争旗号,就为大规模镇压,放开手镇压提供了理论依据。(比对如今,在民主法制形式下镇压起来缚手缚脚比较麻烦)。
    同时有效转移了民众对贫困生活现实的视线(民众以为,生活贫困是因为阶级敌人造成的)。

3,群众运动
    阶级斗争是采用“群众运动”形式进行。通常分四阶段:
    ①动员阶段:
    先由掌权者(单位领导或上级派下工作组),进行大会宣讲,发放学习文件,群众学习讨论表态拥护,统一思想,形成氛围(把可能的反对意见先行压制处理)。
    ②检查阶段:
    每个群众都必须向上级写出汇报材料,坦白自己平时错误言行,并检举同事平时错误言行。换言之,人人检举他人,人人受他人检举,包括动员子女揭发父母、老婆揭发老公。(当时我们私下归纳为“人人过关,领导把关;群众互咬,领导观战;挑起矛盾,领导裁判”)。温和点的运动里,这种做法叫“批评与自我批评”。狠点的运动里,这种做法叫“阶级斗争时时有处处有”“阶级斗爭一抓就灵”。
    ③斗爭阶段:
    掌权者根据群众汇报材料及平时掌握资讯,把群众分类(确定依靠对象、团结对象、打击对象)。再组织前者批斗后者。这样,本质上是领导者掌控一切,但表面上是群众在当斗爭主力了。因为会上发言批判、出手殴打、执枪关押、破门抄家的,都是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甚至,这支积极分子队伍就叫“群众专政队”(专业公安机关不出面,只作威慑力量)。
    ④处理阶段:
    运动最后结果是提拔一批人(斗争积极分子们入党提干评先),处理一批人(被打击对象被戴帽、开除、判刑)。
    一言以蔽之,此术为“挑动群众斗群众”“以群众制群众”。制造矛盾,利用矛盾,分而治之,驭下有术。从延安整风发明此术以来,屡用屡灵。
.
    “群众运动”妙处一:形成群众人人自危的氛围,迫使大家欲求自保,互相提防,互相窥视,抢先告密,讨好领导。织成了一张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天罗地网。使大家“只能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
    “群众运动”妙处二:每场运动在产生一批受害者的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得利者----利益是发泄了内心施虐欲,利益是公报私仇,利益是火线立功入党提干(古称用别人鲜血染红自己顶子)。况且有专门政策规定:即便事后查明受害者中有被冤枉的,最多解脱受害者,但要“保护斗爭积极分子的积极性”,也不会追究诬告、打人乃至于杀人者的责任。(这样,“群众运动”始终有群众基础)。
    “群众运动”妙处三:积极分子希望多整人----既可满足内心施虐欲,并使自已这类走运者物以稀为贵。妙在已倒霉分子也希望再多整些人下来----争取立功减刑,并使自已这类倒霉者有更多陪伴以分轻压力。(这样,巧妙发掘并利用了人性中恶的一面)。
.
    [反右运动时,群众互咬尚未形成习惯,上级便往各单位硬压指标,规定被打击人数,达不到则拿单位领导人充数。由于“运动”是中国百姓每几年必修一次的功课,到文革,群众己内化了这种性格,运动号令一下,群众便习惯性地互相撕咬起来]。
    [所以,现在为文革唱赞歌的,许多是当年斗争积极并以此为乐,“与人斗其乐无穷”的人]。
    [客观地说,领导者玩弄平民于股掌中,有史以来,以此为最成功]

4,贱民阶层
    运动中的倒霉者成为戴上帽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以及叛徒、特务、走资派)的分子。加上解放初期已划出的“地主分子、富农分子”。这一批人被打入另册,加上“血统论”政策使其直系亲属也沦入另册,于是,另册人口成为社会上倍受歧视的群体,成了贱民阶层。
    当时习惯上称为“05%”。其实,若加上“血统论”拖进的直系亲属,该阶层占人口比例应在20%左右。
.
    贱民阶层成员生存状况极恶劣。不允许入党当官参军上大学。工作要最累的,收入要最少的。平时大家都可以随意欺侮他们。甚至于打死打伤完全无生命保障。运动一来,有理无理也揪出来批斗一番,开会时要在会场前跪成一排。(当时有种说法叫“把监狱放在社会上”让“群众专政”)。
.
    贱民阶层的存在有效保障了社会安定。通过发动“95%”打压“05%”,取得如下效果:   
    ①“转移视线效应”。行政管理上发生的罪责挫折都可以推到“05%”头上。转移了“95%”的视线。
    ②“排泄渠道效应”。使“95%”可以通过施虐于这些贱民,取得心态平衡。
    ③“杀鸡吓猴效应”。由于“95%”到“05%”之间并无一道鸿沟,县团级党\委就有权给平民“戴上帽子”----即把你从“95%”划到“05%”中去。于是“95%”也人人自危,生怕自已由于触怒上意而被踢进“05%”。所谓“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表面是对“05%”的公开训斥,未尝不是对“95%”的暗示警告。
    [试想,除最高领导人外,连国\家主\席、开国元\勋、元帅将军、省市领导、大学教授、劳动模范们都能从座上客翻为阶下囚,那还有什么人敢说自己就肯定不会掉进贱民阶层的深坑里去了]
    ④“地位比对效应”。从理论上讲,一个社会要稳定,社会阶层上最好形成两头小中间大,即有个强大的“中产阶级”。而设置了“贱民阶层”做垫底,在形式上把一般的工人农民抬升到社会“中层”地位。
.
    设身处地,我是一般工农。那么,我通过(眼光向下的)比较、形成了优越感满足感。我通过(对弱者的)施虐,排遣了贫困劳累带来的郁闷感。我通过(亲身体验的)批斗,形成了恐惧感自律感。于是乎,我心态平衡了,我知足了(尽管我贫困劳累)。
    [这种模式已不是马\克\思主义本来意义上的阶级和阶级斗争了。此为对平民“分而治之”术。借鉴的是印度“种姓制度”]。
.
    补充:另有两个群体,名义上不是贱民阶层,但实际享受的半贱民待遇。
    知识分子群体(五七年反右从政治上被搞臭,文革中批斗从业务上被贬低,称为“臭老九”,是“被改造对象”),
    内控人员群体(通常是归侨。历届旧政权的士兵、警察、甲长、公务员。被发现曾过有对社会不满言论者。刑满释放者。历史不清者。特嫌)。内控人员表面与大家一样,但个人档案内秘密注明“内部控制使用”。他们不被信任而被时刻提防----但他们自己往往并不知道。
5,城乡二元结构
    城市居民有户口、粮食关系。凭此发放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火柴票、肥皂票、糖票、烟票等高达七八十种票证。在市面上,这些基本生活资料光凭钱是买不到的,必须同时凭票证。定量供应(份量在吃不饱也饿不死之间)。
    农民无户粮关系(也即不发放以上票证)。于是,离开本乡本土不能生存,进城不可能。死死被捆在土地上了。(农民离乡背井,被称为“盲流”,轻则遣送回乡,重则被公安机关“收容教育”。连“暂住证”的机会都没有)。
    城里人无批准,到处流动也不可能(因以上票证是由本地本单位发放。离开本地本单位就没有生活来源了)。死死被捆在单位里了。(文革中期,企业、学校内实行军队化编制----“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思想革命化、领导一元化”,上面对下面的管制更极端化)。
    这就有效控制了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凝固化,使社会闭塞,安定(呆滞)。顺便也阻绝了口口相传的信讯流通,支援了第1点。

6,大锅饭式分配
    单就平民的经济生活而言,消费较平均。但这是“等级平均”。
    计划经济模式下,按官本位、行政化原则构建成不同的生活消费水平层级金字塔。
    每个人的生活消费与社会等级成正比,消费水平由下往上,越往上消费越高。但越往上,其消费方式越由货帀制转为供给制,生活消费被职务消费取代。并且其消费状态也越保密,不为平民所知(理论术语为“权力与分配成正比,与透明度成反比”)。
    从等级间不平均上讲,比现在更甚。例:大陆首富其存款为上亿元。而普通工人年存款平均仅几十元。(已有报载)。
    给人一种均贫富的表象,不致为贫富分化而引发民怨。这是借鉴兵营式经济生活模式。一个小兵只会把自已生活状态与其他小兵的生活状态做比较,不会与团长师长的生活状态去做比较(因为他既不知道悬殊内情,也易理解这种悬殊差别)。
    况且在平民中大力提倡推行“一厘钱精神”,艰苦朴素。把追求消费宣传成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是“变修”了。也起到心理安抚作用。
    当时有人私下归纳其规律:“荣华富贵由上面发出,艰苦朴素从平民抓起”。

7,个人崇拜
    动员全部人文领域(新闻、文艺、教育、史学、哲学社科),长期突出两个主题(神化个人与妖魔化其他人)。也即一切功劳归于毛\主\席,一切错误归于别人。
    个人崇拜的形式有许多首创:早请示晚汇报、语录舞忠字操、学毛\著积代会、“雷打不动”每天政治学习、创作歌曲百分之百是个人颂歌、小中大学教材一路颂歌,文艺与新闻充满颂歌。报刊上文章大量引用毛语录并且要用黑体字。
    把毳之语录称为“最高指示”,高于宪法党章之上。
    “爹亲娘亲不如毳亲”,“三忠于四无限”,“毳著,一天不学走下坡、二天不学问题多、三天不学没法活”。宣传媒体天天向人民灌输这种观念。
    公安六条规定,对毳与林提意见,即为犯罪(最高刑为死刑)。把一切批评扼杀在萌芽状态,避免影响扩散。
    “事实要为政治服务”,历史与新闻,不讲真实性,只讲倾向性。
    妖魔化国内党内不同政见者(如十次路线斗争之观点,“大批判”充斥全部报纸版面)。
    使百姓有一个盼头:我的日子再苦,本地形势再糟,要怪就怪本地官员没搞好,要怪就怪国外帝修反的破坏。但上面有个“大\救\星”,总会解救我们的。
楼上分析透彻
现在在改变,但是彻底改变的时候可能你我都不能看见咯
呵呵!
哼哼~偶支持老妖怪滴说.
黑与白怎么扯到狮城报纸去了...........
呵呵,有人说不能妖魔化文革,

文革还用妖魔化吗,它本身就是个妖魔!
文革不是妖魔~它是场灾难~
是一场我中华民族滴巨大灾难~
所以国家提倡法制并要有德.
(但是我怎么看都觉得是儒家和法家滴综合.)
]]
原帖由 月亮之上 于 2006-12-22 01:54 发表
楼主自己就是个GMD骷髅,还说别人是可怕的?

即使是文革期间,GCD还出兵越南打跑了美国姥呢,

想想GMD骷髅当政期间,连首都南京都丢给日本人去屠杀,GMD骷髅没有资格批评文革.


——这个与批判文革不矛盾,而且,你凭什么扣人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