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的水下暗礁:历史上潜艇重大碰撞事故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3/29 17:11:10
11月21日,在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参加演习的海上自卫队潜艇“朝潮”号在上浮过程中与一艘货轮相撞受损。这一事件被日本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甚至认为该事故“非常蹊跷”,装备有先进声纳探测系统的潜艇怎么会没有探测到货轮?他们好像浑然忘记了就在几年前,美国“格林维尔”号核潜艇就发生过与此类似但后果更严重的事故,被撞沉的还是一艘日本船。

  2001年2月10日,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核潜艇“格林维尔”号在紧急上浮训练时与日本“爱媛”号渔业训练船相撞,后者当即沉没,9人死亡。“格林维尔”号是1996年服役的美国最先进的核潜艇之一,它上面装备的BQQ-5D/E型综合声纳系统比日本“朝潮”号上的探测系统更先进,似乎“格林维尔”号的事故应该更加让人难以理解。

  但根据美国方面的说法,潜艇浮出水面时,被动声纳是确认安全的最佳传感器,理由是潜艇与海面之间有一个温度较高的水层,主动声纳发出的声波不易反射回来,同时主动声纳也容易暴露潜艇位置,影响其隐蔽性。而复杂的水面环境让被动声纳会受到很大影响,可能会导致声纳盲区和失效,所以只凭借先进的声纳系统并无法保证潜艇在上浮过程中的安全。“格林维尔”号出事的主要原因是艇长失职,至于这次“朝潮”号的事故原因,还待日本方面的确认。

  事实上,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潜艇碰撞的事故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频繁。就在最近几年内,潜艇与水面船只发生碰撞事故也不少,只是后果相对较轻微,没有引起外界重视而已。这些几千吨的庞然大物,有着异常坚固的耐压壳和迅捷的水下速度,使它们变成了可怕的“会活动的水下礁石”。

  在所有后果比较严重的潜艇碰撞事故中,并不乏类似此次日本“朝潮”号潜艇的经历。1966年1月10日,美国“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参加在北大西洋举行的军事演习,当潜艇在距卡罗来纳州沿岸360海里的地方准备上浮时,恰巧美国的反潜航母“埃塞克斯”号由此经过,潜艇与“埃塞克斯”号的底部相撞,造成潜艇的围壳受到损伤,“埃塞克斯”号的水线以下撞开了一个裂口,但未造成致命的事故。碰撞后潜艇浮出水面,在驱逐舰护舰下以10节航速反回基地,进行应急修理;航母也随即返航在修理厂进行了数月的修理。

  另一个例子是1981年4月9日,美国核动力导弹潜艇“乔治·华盛顿”号与P-3C反潜巡逻机在日本佐世堡西南110海里外的中国东海海面进行演习。潜艇在发现反潜飞机后下潜航行,恰好与航经此海域的3350吨的日本商船“日升丸”相撞。美国潜艇只轻微受伤,人员无恙,而溜之大吉。日本商船受损严重并很快沉没。日本商船上的15名船员,有2名死亡,其余的13名登上救生筏逃生,后被日本护卫舰“秋云”号救走。

  然而潜艇碰撞事故的高峰时期是在冷战期间。苏联拥有庞大的水下核潜艇编队,在与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激烈的跟踪与反跟踪中,重大的碰撞事故时有发生。

  1970年6月18日,苏联“回声Ⅱ”级巡航导弹核潜艇K-108号与美国“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南欧鲭鱼”号在巴伦支海相撞。当时两艇均在潜航中,“南欧鲭鱼”号的潜航深度较K-108号大一点,因而两艇相撞后,“南欧鲭鱼”号的指挥台围壳被撞坏,K-108艇外壳被撞了个洞,右舷的螺旋桨轴被撞弯,并且有部分螺旋桨碎片嵌入了“南欧鲭鱼”号的指挥台围壳。

  1984年3月21日,苏联K-314号(维克托I级)潜艇在监视跟踪美国航母编队过程中与CV-63小鹰号航母相撞。这导致潜艇的指挥塔、非耐压壳体、水平舵面、右水平尾舵和螺旋桨轴受到损坏,潜艇不得不上浮水面,而且由于失去动力无法前进。此后,潜艇被拖曳回船厂进行维修。不过美国航母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甚至更糟。它不得不停靠到附近的日本船坞中进行维修。

  最为经典的事故是1983年10月31日苏联K-324号核潜艇与美国“麦克洛伊”号(FF-1038)护卫舰的碰撞。当时美舰正在试验最先进的拖曳式声纳,结果声纳列阵被缠绕在跟踪的苏联潜艇螺旋桨上。K-324无法航行,只能浮出水面。随后赶来的美国海军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将它团团包围,试图夺回机密的声纳列阵。美舰试图近距离穿越潜艇尾部以割断绕在苏联潜艇螺旋桨上的天线,但是并没有成功。双方僵持了整整10天,K-324潜艇甚至都准备好自沉以防止被俘虏。所幸苏联阿尔丹号救难船赶到,将K-324号潜艇被拖到古巴进行维修,美国的“礼物”则被送回苏联本土进行研究。

  而最为疯狂的撞击事故则发生在冷战之后。1992年2月11日,美国海军“洛杉矶”级“巴吞鲁日”(SSN-689)号攻击核潜艇在科拉半岛军港入口处跟踪到俄北方舰队的K-276“塞拉”I型核潜艇。俄潜艇发觉后,立即以一个标准的“疯狂伊万”摆舵旋回,采取迎头对撞的战术动作,向美国潜艇冲了过来。俄潜艇的指挥台围壳撞上了美国潜艇的艇身,其围壳几乎被彻底撞毁。美潜艇耐压艇体则遭受了致命撞击,被迫在三年后退役,成为了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潜艇。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采用坚固的钛合金耐压壳的K-276号艇修复后虽历经了前苏联解体后种种磨难,至今却仍然在役。11月21日,在日本九州岛附近海域参加演习的海上自卫队潜艇“朝潮”号在上浮过程中与一艘货轮相撞受损。这一事件被日本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甚至认为该事故“非常蹊跷”,装备有先进声纳探测系统的潜艇怎么会没有探测到货轮?他们好像浑然忘记了就在几年前,美国“格林维尔”号核潜艇就发生过与此类似但后果更严重的事故,被撞沉的还是一艘日本船。

  2001年2月10日,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核潜艇“格林维尔”号在紧急上浮训练时与日本“爱媛”号渔业训练船相撞,后者当即沉没,9人死亡。“格林维尔”号是1996年服役的美国最先进的核潜艇之一,它上面装备的BQQ-5D/E型综合声纳系统比日本“朝潮”号上的探测系统更先进,似乎“格林维尔”号的事故应该更加让人难以理解。

  但根据美国方面的说法,潜艇浮出水面时,被动声纳是确认安全的最佳传感器,理由是潜艇与海面之间有一个温度较高的水层,主动声纳发出的声波不易反射回来,同时主动声纳也容易暴露潜艇位置,影响其隐蔽性。而复杂的水面环境让被动声纳会受到很大影响,可能会导致声纳盲区和失效,所以只凭借先进的声纳系统并无法保证潜艇在上浮过程中的安全。“格林维尔”号出事的主要原因是艇长失职,至于这次“朝潮”号的事故原因,还待日本方面的确认。

  事实上,稍微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潜艇碰撞的事故并不罕见,甚至可以说得上是频繁。就在最近几年内,潜艇与水面船只发生碰撞事故也不少,只是后果相对较轻微,没有引起外界重视而已。这些几千吨的庞然大物,有着异常坚固的耐压壳和迅捷的水下速度,使它们变成了可怕的“会活动的水下礁石”。

  在所有后果比较严重的潜艇碰撞事故中,并不乏类似此次日本“朝潮”号潜艇的经历。1966年1月10日,美国“鹦鹉螺”号核动力潜艇参加在北大西洋举行的军事演习,当潜艇在距卡罗来纳州沿岸360海里的地方准备上浮时,恰巧美国的反潜航母“埃塞克斯”号由此经过,潜艇与“埃塞克斯”号的底部相撞,造成潜艇的围壳受到损伤,“埃塞克斯”号的水线以下撞开了一个裂口,但未造成致命的事故。碰撞后潜艇浮出水面,在驱逐舰护舰下以10节航速反回基地,进行应急修理;航母也随即返航在修理厂进行了数月的修理。

  另一个例子是1981年4月9日,美国核动力导弹潜艇“乔治·华盛顿”号与P-3C反潜巡逻机在日本佐世堡西南110海里外的中国东海海面进行演习。潜艇在发现反潜飞机后下潜航行,恰好与航经此海域的3350吨的日本商船“日升丸”相撞。美国潜艇只轻微受伤,人员无恙,而溜之大吉。日本商船受损严重并很快沉没。日本商船上的15名船员,有2名死亡,其余的13名登上救生筏逃生,后被日本护卫舰“秋云”号救走。

  然而潜艇碰撞事故的高峰时期是在冷战期间。苏联拥有庞大的水下核潜艇编队,在与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激烈的跟踪与反跟踪中,重大的碰撞事故时有发生。

  1970年6月18日,苏联“回声Ⅱ”级巡航导弹核潜艇K-108号与美国“鲟鱼”级攻击型核潜艇“南欧鲭鱼”号在巴伦支海相撞。当时两艇均在潜航中,“南欧鲭鱼”号的潜航深度较K-108号大一点,因而两艇相撞后,“南欧鲭鱼”号的指挥台围壳被撞坏,K-108艇外壳被撞了个洞,右舷的螺旋桨轴被撞弯,并且有部分螺旋桨碎片嵌入了“南欧鲭鱼”号的指挥台围壳。

  1984年3月21日,苏联K-314号(维克托I级)潜艇在监视跟踪美国航母编队过程中与CV-63小鹰号航母相撞。这导致潜艇的指挥塔、非耐压壳体、水平舵面、右水平尾舵和螺旋桨轴受到损坏,潜艇不得不上浮水面,而且由于失去动力无法前进。此后,潜艇被拖曳回船厂进行维修。不过美国航母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甚至更糟。它不得不停靠到附近的日本船坞中进行维修。

  最为经典的事故是1983年10月31日苏联K-324号核潜艇与美国“麦克洛伊”号(FF-1038)护卫舰的碰撞。当时美舰正在试验最先进的拖曳式声纳,结果声纳列阵被缠绕在跟踪的苏联潜艇螺旋桨上。K-324无法航行,只能浮出水面。随后赶来的美国海军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将它团团包围,试图夺回机密的声纳列阵。美舰试图近距离穿越潜艇尾部以割断绕在苏联潜艇螺旋桨上的天线,但是并没有成功。双方僵持了整整10天,K-324潜艇甚至都准备好自沉以防止被俘虏。所幸苏联阿尔丹号救难船赶到,将K-324号潜艇被拖到古巴进行维修,美国的“礼物”则被送回苏联本土进行研究。

  而最为疯狂的撞击事故则发生在冷战之后。1992年2月11日,美国海军“洛杉矶”级“巴吞鲁日”(SSN-689)号攻击核潜艇在科拉半岛军港入口处跟踪到俄北方舰队的K-276“塞拉”I型核潜艇。俄潜艇发觉后,立即以一个标准的“疯狂伊万”摆舵旋回,采取迎头对撞的战术动作,向美国潜艇冲了过来。俄潜艇的指挥台围壳撞上了美国潜艇的艇身,其围壳几乎被彻底撞毁。美潜艇耐压艇体则遭受了致命撞击,被迫在三年后退役,成为了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矶”级潜艇。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采用坚固的钛合金耐压壳的K-276号艇修复后虽历经了前苏联解体后种种磨难,至今却仍然在役。
某段深度对潜艇是很危险的。
美国那么先进还经常撞,中国想必经常撞
中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大概是59年),东海舰队1艘潜艇在舟山与01型护卫舰训练时,撞击沉没,艇上只有1名水手长身还。为此,海军党委被中央军委批评,李作鹏等就因此而从陆军调入海军任职,开始了海军10多年最黑暗的时期,直至9.13事件后,苏振华恢复海军第一书记职务后,海军建设才重新欣欣向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