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什一句话折射中国身份微妙变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14:46:43
布什一句话折射中国身份微妙变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2  


  
11月19日,胡锦涛与布什会面,双方就两国关系、国际局势、台湾问题等重大议题交换意见。
  中评社香港11月22日电/美国中文在线网11月21日载文《布什一句话折射中国身份微妙变化》,摘要如下:

  11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越南河内举行亚太经合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时表示:“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共同利益”,这句说话实在是可圈可点。

  分析指出,数十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身份认同,都倾向跟“第三世界”保持一致;一般认为,“第三世界”是指在国际政治上倾向中立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近年有中国在愈来愈多事件的利益,已无可避免地跟第一世界一致。布什在峰会上有关朝鲜半岛的这句话,背后荷载的正是一份沉重的大国责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尚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的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对“第三世界”的定义,跟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无疑有所不同,惟其认为“第三世界”代表“在国际政治上倾向中立,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含义却算是一致的。

  虽然中国一直以“第三世界”代表自居,但自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推行市场改革后,情况却开始出现变化。今时今日,中国“在国际政治上是否倾向中立”有待专家论述,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一点,最少在沿海地区已不能适用了。

  11月6日晚间,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了一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美国《纽约时报》的社论用“中国的里程碑”来评论中国外汇储备达一万亿美元,认为这为保障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安全系数。200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224,811美元,是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全球三大经济体系。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冒起,过去一直意见分歧。其中,当然有不少人质疑过去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会否会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威胁,因此西方必须围堵中国,防止中国冒起。而“中国威胁论”的争论,一出现就维持了二十多年。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意见指出,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后,其利益将不能不跟以美国为代表的第一世界愈来愈一致,因此只要因势利导,中国其实是可能成为第一世界的伙伴的。最具代表意义的是,2005年9月,时任美国的副国务卿佐立克提出,中国要成为“负责任的利害关系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而在国际社会上,“围堵中国”的声音渐渐变弱。

  在这一过程里,西方对中国的批评声音仍是不绝于耳,但成为经济大国的中国的利益,已跟美国渐趋于一致。北韩于10月9日进行了地下核子试爆后,中国一方面跟其“同志加兄弟”保持接触,但另一方面中国于10月14日支援了制裁北韩核试的决议案。

  其实,在7月31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也支持了有关伊朗核问题决议案。中国近年跟伊朗的能源合作也不少,但考虑到整个大局和地区的稳定安全,中国还是无法不跟美国在关键时刻站在同一阵线。

  在这现象背后,也不能排除中国跟美国近年的交流大增,双方对彼此的战略利益日益瞭解,对对方的好感和信任有所增加;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也看到自己在愈来愈多的事情上,确是如布什所说同美国有共同利益。

  有论者认为,中国在过去十年曾经历了一段身份危机的阶段,即中国的自我形象仍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但她却看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利益开始和西方一致。但从近年中国领导人的果断作风可以看到,中国仍跟“第三世界”有利益一致的地方(如世贸谈判),但她跟“第一世界”的合作却将会无可避免地有所增加。布什一句话折射中国身份微妙变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22  


  
11月19日,胡锦涛与布什会面,双方就两国关系、国际局势、台湾问题等重大议题交换意见。
  中评社香港11月22日电/美国中文在线网11月21日载文《布什一句话折射中国身份微妙变化》,摘要如下:

  11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在越南河内举行亚太经合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时表示:“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有共同利益”,这句说话实在是可圈可点。

  分析指出,数十年来,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身份认同,都倾向跟“第三世界”保持一致;一般认为,“第三世界”是指在国际政治上倾向中立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国家。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近年有中国在愈来愈多事件的利益,已无可避免地跟第一世界一致。布什在峰会上有关朝鲜半岛的这句话,背后荷载的正是一份沉重的大国责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在1974年2月22日同尚比亚共和国总统卡翁达的谈话中曾提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对“第三世界”的定义,跟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无疑有所不同,惟其认为“第三世界”代表“在国际政治上倾向中立,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含义却算是一致的。

  虽然中国一直以“第三世界”代表自居,但自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推行市场改革后,情况却开始出现变化。今时今日,中国“在国际政治上是否倾向中立”有待专家论述,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一点,最少在沿海地区已不能适用了。

  11月6日晚间,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了一万亿美元大关,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美国《纽约时报》的社论用“中国的里程碑”来评论中国外汇储备达一万亿美元,认为这为保障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安全系数。200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224,811美元,是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的全球三大经济体系。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冒起,过去一直意见分歧。其中,当然有不少人质疑过去奉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会否会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威胁,因此西方必须围堵中国,防止中国冒起。而“中国威胁论”的争论,一出现就维持了二十多年。

  不过,也有另外一种意见指出,中国成为超级大国后,其利益将不能不跟以美国为代表的第一世界愈来愈一致,因此只要因势利导,中国其实是可能成为第一世界的伙伴的。最具代表意义的是,2005年9月,时任美国的副国务卿佐立克提出,中国要成为“负责任的利害关系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而在国际社会上,“围堵中国”的声音渐渐变弱。

  在这一过程里,西方对中国的批评声音仍是不绝于耳,但成为经济大国的中国的利益,已跟美国渐趋于一致。北韩于10月9日进行了地下核子试爆后,中国一方面跟其“同志加兄弟”保持接触,但另一方面中国于10月14日支援了制裁北韩核试的决议案。

  其实,在7月31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也支持了有关伊朗核问题决议案。中国近年跟伊朗的能源合作也不少,但考虑到整个大局和地区的稳定安全,中国还是无法不跟美国在关键时刻站在同一阵线。

  在这现象背后,也不能排除中国跟美国近年的交流大增,双方对彼此的战略利益日益瞭解,对对方的好感和信任有所增加;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也看到自己在愈来愈多的事情上,确是如布什所说同美国有共同利益。

  有论者认为,中国在过去十年曾经历了一段身份危机的阶段,即中国的自我形象仍是“第三世界”的一员,但她却看到自己在某些事情上的利益开始和西方一致。但从近年中国领导人的果断作风可以看到,中国仍跟“第三世界”有利益一致的地方(如世贸谈判),但她跟“第一世界”的合作却将会无可避免地有所增加。
中美之间有个最大的障碍是台湾,这个问题不解决,2者永远不可能默契.
就是个客套话!;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