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一五”期间,大陆军民两用遥感卫星的应用技术研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6 23:38:58
序言 1
一、共性与基础性技术研究 2
二、数据共享关键技术研究 5
三、在研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8
四、以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为主的综合应用评价技术研究 11
五、新型、前瞻性遥感系统论证及评价研究 14
发布和申报说明 17
附件一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建议书  18
附件二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任务书 21
附件三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验收申请报告 24









卫星遥感应用是民用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引领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积极发展民用卫星遥感应用技术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未来20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卫星遥感应用提出了现实又迫切的需求。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肩负着重要使命,并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十五”期间,国防科工委按“天地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发布了《十五后期民用遥感卫星应用预先研究项目指南》,支持了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根据《航天“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研制并发射资源、气象、海洋系列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和测绘等对地观测卫星,为我国卫星遥感规模化与业务化应用提供稳定的数据源。为了提高民用遥感卫星的应用水平,推动遥感应用产业的发展,促进卫星遥感技术向业务服务型转变,急需加强对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发布《“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的是指明“十一五”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发展方向,突出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引导有关部门、行业围绕《指南》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促进卫星数据和应用成果共享,提高我国民用卫星遥感应用水平,为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及应用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共性与基础性技术研究
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应用的部分共性和基础性技术相对滞后于卫星研制与应用总体发展,制约了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卫星数据在轨质量评价、定标与真实性检验等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开展深入研究,满足用户对规范化卫星遥感数据产品的需求,为卫星数据的产品标准化、遥感信息应用的定量化提供基本保障。
本类项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应具有民用遥感卫星应用的共性特点,研究成果对提高应用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1 新型遥感卫星在轨性能指1.2 标1.3 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十一五”期间即将在轨运行的遥感卫星,开展在轨性能指标评价技术研究,形成在轨性能指标评价工作流程和规范。围绕与应用紧密相关的卫星平台和遥感器性能指标,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分析和修正方法研究,确定其工作参数的调整方案,形成软件系统,为卫星业务运行质量监控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1.3.1  遥感器关键指1.3.2 标1.3.3 在轨测试方法及验证方案,1.3.4 卫星运行期间遥感器关键指1.3.5 标1.3.6 及卫星平台相关参数的跟踪分析、评价方法与规范,1.3.7 遥感器状态变化的地面修正算法研究。
考核要求
测试与评价方法,能及时发现卫星平台和遥感器性能的变化,满足数据处理业务化监测需要,向载荷与平台研发部门提供改进意见;
可运行的软件系统,对特定传感器进行一段时间在轨监测与评估,考核软件系统运行能力。
承担单位
本项目申请以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处理与分发服务单位为主,鼓励多方合作。

1.4 高精度辐射定标1.5 、几何定标1.6 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提高定标和定位精度是民用遥感卫星定量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针对我国民用卫星特点,研究新型传感器定标方法,研究业务运行遥感器的多种定标方法,形成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和软件,实现周期短至一个月的定标系数更新或在一定条件下的随时更新,为卫星在轨定标工作业务化运行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1.6.1  基于陆地试验场的高光谱、热红外、微波定标1.6.2 关键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
1.6.3  基于海洋试验场的高灵敏度遥感器辐射定标1.6.4 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
1.6.5  中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辐射、几何定标1.6.6 及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
1.6.7  多种辐射定标1.6.8 方法综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要求
光学与红外遥感器的辐射定标技术,要求可见光、近红外绝对定标精度优于6%,热红外定标精度优于1.0K;
微波辐射计定标精度优于2.0K;
SAR后向散射系数绝对定标精度优于1.5dB(3s);
中高分辨率卫星几何定标星下点定位探测精度、图像几何畸变优于1/3像元。
承担单位
本项目申请以遥感业务运行与研究单位为主,鼓励多方合作。

1.7 遥感基本产品真实性检验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研究是提高遥感数据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增强数据应用可信度的重要保障。加强遥感标准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为遥感应用效果比对提供理论与方法手段,形成真实性检验测量、处理与分析规范,充分发挥我国自主卫星信息源在遥感应用中的作用。
研究内容
1.7.1  基于实测资料的大气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研究;
1.7.2  基于实测资料的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研究;
1.7.3  基于实测资料的海洋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研究;
1.7.4  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评价与规范研究。
考核要求
选择以下一个或多个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地表温度、地表反射率、地表反照率、叶面积指数(LAI)、气溶胶光学厚度、叶绿素、土壤含水量、海洋动力参数(风、浪、海面高度等)、归一化离水辐亮度、遥感图像几何参数等;
建立评价方法与实施规程,可有效开展卫星间及卫星与地表测量数据间的比对,支持业务运行卫星的数据质量与算法质量的检验;
检验方法精度,确定卫星特定产品的真实性检验结果,明确检测方法的精度,并进行质量跟踪与评价;
应用软件开发。
承担单位
本项目申请以遥感业务运行与研究单位为主,鼓励多方合作。

二、共享关键技术研究
实现遥感数据共享是提高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应用水平和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遥感应用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数据标准,有利于遥感数据的广泛交流;开发遥感数据处理软件,有利于促进遥感数据的业务化和规模化应用;研究地面系统关键技术,有利于数据传输、处理、显示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开展数据产品关联性与联合应用研究,有利于遥感产品的深入应用。通过数据共享技术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从整体上发挥国产民用遥感卫星数据的效益。
本项目以卫星应用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公司等单位为主申请,鼓励多方合作。

2.1 卫星遥感数据标2.2 准规范研究
研究目标
“十一五”期间将主要针对我国民用卫星数据的应用需求,重点研究数据获取、处理、交换、访问与分发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建立相关标准与应用规范。
研究内容
2.2.1  元数据标2.2.2 准及数据格式标2.2.3 准研究,不同2.2.4 产品级别及质量标2.2.5 准研究,数据及产品分发服2.2.6 务规范研究,我国遥感卫星存档历史资料信息标2.2.7 准化研究。
考核要求
数据标准体系:元数据标准、数据格式标准与产品标准;
不同格式间的转化技术及软件。

2.3 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应用综合处理软件研究
研究目标
根据我国遥感产业化应用的需要,建设多源遥感数据地面处理系统的同时,还需发展具有自主品牌、各具特色的遥感处理通用软件,提高数据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水平,降低数据处理难度,支持我国遥感卫星数据的有效使用,扩大我国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
研究内容
2.3.1 通用多星、多遥感器遥感数据处理平台(包括数据输入输出,2.3.2 数据质量改善,辐射与几何校正、镶嵌、融合、制图等),面向多种应用的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平台(高分辨率图像处理、高光谱数据处理、热红外数据处理、SAR数据处理等)。
考核要求
系统具有可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支持可视化处理流程定制及二次开发;
具有我国气象、海洋、资源、环境减灾和测绘卫星遥感数据预处理和应用的共性与特性技术处理功能;
针对64位计算机开发,可进行并行处理和海量数据处理;
用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做测评。

2.4 地面系统数据处理与服2.5 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为适应我国以应用为导向的地面系统建设需要,围绕数据接收、快速传输、规模化处理、服务与技术支撑等地面系统建设与业务工作中的关键技术,加以研究与验证,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现代高新技术,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
研究内容
2.5.1  多星、多遥感器全球探测与应急观测综合管理技术研究;
2.5.2  遥感地面站远程监控诊断技术研究;
2.5.3  基于分布式异构网络的国产多星数据产品的查询、订购、数据库建设与分发技术研究;
2.5.4  大数据量数据压缩、传输与规模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2.5.5  大数据量多源空间信息快速、可视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2.5.6  卫星DCS信息管理与共享关键技术研究;
2.5.7  卫星信道高速通信网关技术研究。
考核要求
针对不同服务需求和特定卫星数据,提出具体指标;
原型产品、软件;
规范与技术标准。

2.6 民用遥感卫星数据产品间关系及联合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发射多颗卫星,服务于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如何提高各颗卫星的使用效率,明确不同卫星数据间与产品间的关系及综合利用等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本项目旨在以已有的遥感信息资源为基础,面向不同遥感用户、不同需求,开展卫星遥感联合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为今后卫星遥感器配置的优化与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
2.6.1  国内外不同2.6.2 卫星同2.6.3 类数据产品间关系及转换关键技术研究;
2.6.4  国内外卫星数据的专题产品之间不同2.6.5 区域、多目标2.6.6 类型、长时间的比对方法与评价方法研究;
2.6.7  多谱段、多尺度、多时相、多角度遥感数据融合与联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要求
针对不同目标,形成不同卫星长时间序列的稳定数据关系;
对于典型遥感产品,开展长时间连续比对与分析;
应用软件。
三、在研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十一五”期间,根据我国在研卫星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卫星应用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数据服务和应用能力,推进民用卫星向业务服务型转化。
本类项目应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遥感技术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结合具体卫星的研发状态,开展我国数据产品研发和应用能力评价与验证。进一步提高卫星数据质量与应用效果,拓展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缩短卫星上天到数据业务化应用的时间周期,为卫星遥感数据全面、快速、有效地提供业务服务奠定基础。
本类项目应以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处理与分发服务单位业务需求为主要目标,针对在研卫星各自的具体情况,量化考核指标,鼓励多方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3.1 FY-4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数据应用及潜力评价研究
研究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研制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FY-4。开展FY-4卫星应用产品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潜力评价,突破三轴稳定静止轨道卫星应用关键技术,为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3.1.1  基于FY-3.1.2 4载荷的数据产品关键技术研究
多(高)光谱探测云检测、分类云特性参数反演技术
大气温、湿廓线反演技术;
闪电探测辐射传输模拟技术;
太阳活动特性识别技术。
3.1.3  数据产品应用潜力评价
大气温、湿廓线及云参数等在卫星资料同化中的实施方案及应用前景分析。
闪电探测在短期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太阳活动跟踪在空间天气及空间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考核要求
云检测精度95%,云分类精度90%,温度廓线反演精度1-2K,湿度廓线反演精度20-30%,其它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同期、同类技术指标;
软件集成。

3.2 海洋二号卫星数据应用及潜力评价研究
研究目标
“十一五”期间, 我国将开展海洋动力及环境监测卫星HY-2的研制。通过开展HY-2卫星应用技术研究,为海洋环境监测、保护与预报、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动力学科学研究提供新技术手段,并积极探索其在陆地观测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
3.2.1 微波高度计、散射计及辐射计数据产品研究及在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海洋动力学与重力场中的应用研究;
3.2.2  海洋卫星在海洋预报及灾害预警预报中的应用潜力分析及评价;
3.2.3  利用HY-2散射计、辐射计获取植3.2.4 被参数、地表温度、土壤水分和积雪等生物-3.2.5 地球物理参数的技术方法研究;
考核要求
海面温度:SST优于2K;
散射计:风速精度为2.0m/s(或10%),风向精度为20°;高度计:风速精度为2.0m/s;辐射计:风速精度为2.0m/s,风向精度为25°(风速>15m/s时);
重力异常精度:55网格10mGal;1515网格5mGal;3030网格4mGal;1鹤1网格3mGal;
海浪:有效波高±0.5m或10%;
获取地表生物-地球物理参数的应用模型和方法;
6)集成软件。
3.3 卫星立体测图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发射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用于全国1:5万比例尺数字制图和1:2.5万比例尺地图的修测。为确保制图与修测技术指标的实现,推进立体测图卫星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必须对提高数据处理精度,突破大数据量业务化数据处理等相关技术进行前期技术攻关。
研究内容
3.3.1 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遥感影像网格平差技术研究,3.3.2 精确成像模型及图像定位技术研究,3.3.3 立体测图能力评价研究;
3.3.4 准核线影像生成算法、三线阵影像相对定向算法、绝对定向算法,3.3.5 正射影像生成算法研究;
3.3.6  基于遥感影像的自动地形图修测技术研究;
3.3.7  PB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海量动态数据管理技术;
考核要求
完成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突破,整体系统可用于1:5万立体测图生产。
立体影像处理关键技术软件模块。系统原型能实现1:5万比例尺数字制图和1:2.5万比例尺地图修测;
三线阵影像的匹配精度优于1/3个像元;
实现矢量地图和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影像的自动相关与匹配;
高性能可扩展的PB数据级动态卫星影像数据管理、硬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方案、验证原型系统;
软件集成。
4、 以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为主的综合应用评价技术研究
开展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的应用示范研究,是提高数据服务水平,促进数据业务化、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的区域应用综合评价,突破进入业务运行系统的关键技术,替代国外相应遥感数据,提高我国卫星数据的占有率,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4.1 民用卫星数据在行业发展中综合应用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的急需,以我国卫星数据为应用系统信息的主要来源。针对行业已有的业务服务系统,重点突破自主信息源进入应用系统中所需的关键技术,解决我国民用卫星数据与行业应用系统脱节的问题,发现数据质量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国产卫星数据全面服务于行业建设的能力。
考核要求
综合应用潜力分析与质量评价;
进入业务系统,形成业务运行的技术流程与规范;
提出满足行业流程的数据产品对遥感器的要求;
4)遥感应用示范系统、软件、研究报告和效益评估报告。
承担单位
本类项目以业务运行部门为主,申请单位需针对各自业务特点和民用卫星具体情况,量化考核指标,并提供不低于50%的匹配经费。

4.2 地方遥感综合应用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以国产卫星为主要数据源,选择有较强数据积累和应用推广前景的典型地区,开展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集成研究,建立地方性遥感综合监测与预警原型系统,提高对重大问题的预见和处理能力,推进遥感在全国各地方的广泛应用,为国家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要求
以国产卫星数据为主,形成可业务运行的地区性遥感综合监测与预警系统,纳入区域或地方管理工作;
针对不同典型地区,提出推广计划;
制定并发布区域遥感综合监测技术标准规范;
形成国产卫星数据应用综合评价能力。
承担单位
以地区最终业务应用单位为主,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申请单位需针对各自特点和民用卫星具体情况,量化考核指标,并提供不低于50%的匹配经费。

4.3 城市遥感综合应用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以国产卫星为主要数据源,开展遥感数据在城市信息化以及城镇监测的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多学科、多源信息的集成分析,形成城市遥感业务运行系统,为城市发展与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要求
以国产卫星数据为主,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业务服务。
承担单位
以大中城市(区)相关业务单位为主,申请单位需量化考核指标,提供不低于50%的匹配经费。

4.4 遥感综合试验与应用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以民用遥感卫星及应用技术综合评价为目标,开展遥感综合评价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在全国不同地区选取若干候选场区并进行评估;通过多学科、多源信息的集成分析研究,建立国家对地卫星体系和新型传感器应用评价技术与数据支撑。
考核要求
强化遥感应用支撑数据积累,形成可对不同新型遥感器应用开展评价与示范推广的能力;
具有开展多遥感器综合试验的能力,完成数据产品的比对与真实性检验工作;
制定新型遥感器应用综合评价技术标准与规范。
承担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具有遥感综合科研能力,有较强试验区数据积累。需量化考核指标,并提供不低于30%的匹配经费。

5、 新型、前瞻性遥感系统应用评价研究
面向今后5到15年我国遥感应用的需求,跟踪国内外航天遥感计划和新型遥感系统发展趋势,开展不同特点遥感系统优化与组合研究,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对地观测系统构想。探索新型、前瞻性遥感系统的创新设计理念,论证性能指标和应用能力评价。
该类项目要面向应用和技术发展需求,自主创新,自由申报。

5.1 遥感卫星组合、组网观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面向具体应用需求,提供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不同组合和组网观测方案并进行相关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5.1.1  卫星对地观测成本与效益评估技术研究;
5.1.2  高空间分辨率观测效率评估与评价技术研究;
5.1.3  多种遥感器和卫星平台优化组合方案及卫星组网效能研究;
考核要求
形成研究报告,并进行模拟验证试验。

5.2 新型遥感系统性能指5.3 标5.4 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对“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急需发展的新型遥感技术,开展遥感系统性能指标论证、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不同行业遥感定量化应用以及拓宽遥感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为确定载荷技术指标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5.4.1  极化多频段干涉雷达系统应用及性能指5.4.2 标5.4.3 研究;
5.4.4  偏振和多角度遥感系统性能指5.4.5 标5.4.6 及应用研究;
5.4.7  电磁监测遥感系统应用研究及载荷性能指5.4.8 标5.4.9 研究;
5.4.10  毫米波(亚毫米波)、红外和紫外等新型遥感系统数据处理研究;
5.4.11  激光遥感系统应用研究及载荷性能指5.4.12 标5.4.13 研究。
考核要求
确定新型遥感系统工作模式,载荷性能指标;
算法与遥感产品预研究;
数据产品检验方法与结果。

5.5 前瞻性遥感技术论证与模拟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国家中长期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创新性遥感应用的探索性研究,提出新型遥感器及其网络的系统应用方案,为新型航天遥感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内容
5.5.1  环境污染探测类遥感技术,5.5.2 主要针对大气成分、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应用;
5.5.3  地物精细信息探测类遥感技术,5.5.4 主要针对矿产资源、能源、高空间分辨率测绘等应用;
5.5.5  地球物理变化探测类遥感技术,5.5.6 主要针对重力、电磁等应用;
考核要求
需求与应用前景的论证,提供地面实验与验证结果;
关键算法,需开展模拟试验;
提出发展计划建议与安排。
发布和申报说明

1、《指南》面向国内广大遥感卫星应用部门、卫星研制单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相关单位公开发布,符合条件的部门与单位根据各自特点申报项目,鼓励跨部门强强联合共同申报。
2、申报项目需在指南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与量化考核指标,根据申报内容明确项目名称,按附件1格式填写《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建议书》。初审通过后,按附件2格式编报《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任务书》。
申报项目编号为指南研究内容的标号,每个标号均可形成一个申报项目,可有多个申请者获得支持。原则上不受理跨类别组合研究内容的项目申请。
3、项目完成后,须按附件3格式编报《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验收申请报告》。
4、已经列入国家其他科研计划的项目,不能申报本指南项目。资源卫星、环境卫星、风云三号卫星即将在“十一五”期间发射,涉及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已经安排,不在本指南内容范围。
附件一:

项目编号--------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
建 议 书



项目名称:
起止日期:
建议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日    期:
密    级: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任务承担单位     
主管部门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传真号     
主要技术指标(100字左右)     
预期成果 A软件  B演示系统  C专利  D标准  E规范  F数据库  G论文
H报告      

协作单位  协作单位名称 分配经费   
      
      
经费概算(万元)  年度      总计   
  总投资         
  国拨         
  自筹         
  其他         
研究周期 起始年度  终止年度     
项目组总人数  投入总人年数   


主要内容:
●研究目的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预期主要技术指标、研究内容、初步研究方案及途径分析;
预期技术研究成果及应用方向;
项目获取知识产权可行性分析报告;
配套条件(包括技术、人才、软硬件条件、协作等)及措施分析;
●研究进度及经费概算等。



附件二:

项目代号:--------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
研究任务书



项目名称:
起止日期:
任务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日    期:
密    级: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任务承担单位     
主管部门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传真号     
主要技术指标(100字左右)     
预期成果 A软件  B演示系统  C专利  D标准  E规范  F数据库  G论文
H报告      

协作单位  协作单位名称 分配经费   
      
      
经费概算(万元)  年度      总计   
  总投资         
  国拨         
  自筹         
  其他         
研究周期 起始年度  终止年度     
项目组总人数  投入总人年数   


主要内容:
●总体技术方案及研究内容;
●关键技术及采用的解决途径分析;
项目达到的技术指标及成果;
项目成果知识产权管理方式,成果转化及应用方案;
●主要协作单位及任务分工建议;
●研究进度安排;
●经费预算、测算依据和开支范围;
●经济效益分析和应用分析等。



附件三:

项目代号:--------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验收申请报告



项目名称:
验收申请机构: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起止日期:
密    级: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主要内容:
●项目执行情况;
●项目完成情况,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成果形式;
●技术资料的完备程度;
●申请验收的时间、内容和形式;
●附完整的验收材料,包括:
  研究成果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内部自评)
  项目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
  质量、安全、环境检测评估报告
  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项目财务决算报告
  产品应用及配套、销售报告
  市场情况及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序言 1
一、共性与基础性技术研究 2
二、数据共享关键技术研究 5
三、在研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8
四、以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为主的综合应用评价技术研究 11
五、新型、前瞻性遥感系统论证及评价研究 14
发布和申报说明 17
附件一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建议书  18
附件二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任务书 21
附件三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验收申请报告 24









卫星遥感应用是民用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引领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积极发展民用卫星遥感应用技术是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未来20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卫星遥感应用提出了现实又迫切的需求。我国民用遥感卫星肩负着重要使命,并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十五”期间,国防科工委按“天地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发布了《十五后期民用遥感卫星应用预先研究项目指南》,支持了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
根据《航天“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研制并发射资源、气象、海洋系列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和测绘等对地观测卫星,为我国卫星遥感规模化与业务化应用提供稳定的数据源。为了提高民用遥感卫星的应用水平,推动遥感应用产业的发展,促进卫星遥感技术向业务服务型转变,急需加强对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
发布《“十一五”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目的是指明“十一五”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技术发展方向,突出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引导有关部门、行业围绕《指南》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促进卫星数据和应用成果共享,提高我国民用卫星遥感应用水平,为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及应用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共性与基础性技术研究
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应用的部分共性和基础性技术相对滞后于卫星研制与应用总体发展,制约了我国民用遥感卫星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十一五”期间重点针对卫星数据在轨质量评价、定标与真实性检验等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开展深入研究,满足用户对规范化卫星遥感数据产品的需求,为卫星数据的产品标准化、遥感信息应用的定量化提供基本保障。
本类项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应具有民用遥感卫星应用的共性特点,研究成果对提高应用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1 新型遥感卫星在轨性能指1.2 标1.3 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我国“十一五”期间即将在轨运行的遥感卫星,开展在轨性能指标评价技术研究,形成在轨性能指标评价工作流程和规范。围绕与应用紧密相关的卫星平台和遥感器性能指标,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分析和修正方法研究,确定其工作参数的调整方案,形成软件系统,为卫星业务运行质量监控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1.3.1  遥感器关键指1.3.2 标1.3.3 在轨测试方法及验证方案,1.3.4 卫星运行期间遥感器关键指1.3.5 标1.3.6 及卫星平台相关参数的跟踪分析、评价方法与规范,1.3.7 遥感器状态变化的地面修正算法研究。
考核要求
测试与评价方法,能及时发现卫星平台和遥感器性能的变化,满足数据处理业务化监测需要,向载荷与平台研发部门提供改进意见;
可运行的软件系统,对特定传感器进行一段时间在轨监测与评估,考核软件系统运行能力。
承担单位
本项目申请以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处理与分发服务单位为主,鼓励多方合作。

1.4 高精度辐射定标1.5 、几何定标1.6 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提高定标和定位精度是民用遥感卫星定量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针对我国民用卫星特点,研究新型传感器定标方法,研究业务运行遥感器的多种定标方法,形成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和软件,实现周期短至一个月的定标系数更新或在一定条件下的随时更新,为卫星在轨定标工作业务化运行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1.6.1  基于陆地试验场的高光谱、热红外、微波定标1.6.2 关键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
1.6.3  基于海洋试验场的高灵敏度遥感器辐射定标1.6.4 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
1.6.5  中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辐射、几何定标1.6.6 及高精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与规范制定;
1.6.7  多种辐射定标1.6.8 方法综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要求
光学与红外遥感器的辐射定标技术,要求可见光、近红外绝对定标精度优于6%,热红外定标精度优于1.0K;
微波辐射计定标精度优于2.0K;
SAR后向散射系数绝对定标精度优于1.5dB(3s);
中高分辨率卫星几何定标星下点定位探测精度、图像几何畸变优于1/3像元。
承担单位
本项目申请以遥感业务运行与研究单位为主,鼓励多方合作。

1.7 遥感基本产品真实性检验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研究是提高遥感数据产品质量与可靠性,增强数据应用可信度的重要保障。加强遥感标准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为遥感应用效果比对提供理论与方法手段,形成真实性检验测量、处理与分析规范,充分发挥我国自主卫星信息源在遥感应用中的作用。
研究内容
1.7.1  基于实测资料的大气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研究;
1.7.2  基于实测资料的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研究;
1.7.3  基于实测资料的海洋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技术研究;
1.7.4  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评价与规范研究。
考核要求
选择以下一个或多个产品进行有效的检验:地表温度、地表反射率、地表反照率、叶面积指数(LAI)、气溶胶光学厚度、叶绿素、土壤含水量、海洋动力参数(风、浪、海面高度等)、归一化离水辐亮度、遥感图像几何参数等;
建立评价方法与实施规程,可有效开展卫星间及卫星与地表测量数据间的比对,支持业务运行卫星的数据质量与算法质量的检验;
检验方法精度,确定卫星特定产品的真实性检验结果,明确检测方法的精度,并进行质量跟踪与评价;
应用软件开发。
承担单位
本项目申请以遥感业务运行与研究单位为主,鼓励多方合作。

二、共享关键技术研究
实现遥感数据共享是提高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应用水平和利用率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遥感应用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数据标准,有利于遥感数据的广泛交流;开发遥感数据处理软件,有利于促进遥感数据的业务化和规模化应用;研究地面系统关键技术,有利于数据传输、处理、显示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开展数据产品关联性与联合应用研究,有利于遥感产品的深入应用。通过数据共享技术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从整体上发挥国产民用遥感卫星数据的效益。
本项目以卫星应用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公司等单位为主申请,鼓励多方合作。

2.1 卫星遥感数据标2.2 准规范研究
研究目标
“十一五”期间将主要针对我国民用卫星数据的应用需求,重点研究数据获取、处理、交换、访问与分发等方面的标准化问题,建立相关标准与应用规范。
研究内容
2.2.1  元数据标2.2.2 准及数据格式标2.2.3 准研究,不同2.2.4 产品级别及质量标2.2.5 准研究,数据及产品分发服2.2.6 务规范研究,我国遥感卫星存档历史资料信息标2.2.7 准化研究。
考核要求
数据标准体系:元数据标准、数据格式标准与产品标准;
不同格式间的转化技术及软件。

2.3 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应用综合处理软件研究
研究目标
根据我国遥感产业化应用的需要,建设多源遥感数据地面处理系统的同时,还需发展具有自主品牌、各具特色的遥感处理通用软件,提高数据自动化、智能化处理水平,降低数据处理难度,支持我国遥感卫星数据的有效使用,扩大我国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
研究内容
2.3.1 通用多星、多遥感器遥感数据处理平台(包括数据输入输出,2.3.2 数据质量改善,辐射与几何校正、镶嵌、融合、制图等),面向多种应用的遥感专题信息提取平台(高分辨率图像处理、高光谱数据处理、热红外数据处理、SAR数据处理等)。
考核要求
系统具有可兼容性,可扩展性和可移植性,支持可视化处理流程定制及二次开发;
具有我国气象、海洋、资源、环境减灾和测绘卫星遥感数据预处理和应用的共性与特性技术处理功能;
针对64位计算机开发,可进行并行处理和海量数据处理;
用国产卫星(遥感)数据做测评。

2.4 地面系统数据处理与服2.5 务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为适应我国以应用为导向的地面系统建设需要,围绕数据接收、快速传输、规模化处理、服务与技术支撑等地面系统建设与业务工作中的关键技术,加以研究与验证,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现代高新技术,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
研究内容
2.5.1  多星、多遥感器全球探测与应急观测综合管理技术研究;
2.5.2  遥感地面站远程监控诊断技术研究;
2.5.3  基于分布式异构网络的国产多星数据产品的查询、订购、数据库建设与分发技术研究;
2.5.4  大数据量数据压缩、传输与规模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2.5.5  大数据量多源空间信息快速、可视化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2.5.6  卫星DCS信息管理与共享关键技术研究;
2.5.7  卫星信道高速通信网关技术研究。
考核要求
针对不同服务需求和特定卫星数据,提出具体指标;
原型产品、软件;
规范与技术标准。

2.6 民用遥感卫星数据产品间关系及联合应用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发射多颗卫星,服务于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如何提高各颗卫星的使用效率,明确不同卫星数据间与产品间的关系及综合利用等关键问题亟待解决。本项目旨在以已有的遥感信息资源为基础,面向不同遥感用户、不同需求,开展卫星遥感联合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为今后卫星遥感器配置的优化与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研究内容
2.6.1  国内外不同2.6.2 卫星同2.6.3 类数据产品间关系及转换关键技术研究;
2.6.4  国内外卫星数据的专题产品之间不同2.6.5 区域、多目标2.6.6 类型、长时间的比对方法与评价方法研究;
2.6.7  多谱段、多尺度、多时相、多角度遥感数据融合与联合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考核要求
针对不同目标,形成不同卫星长时间序列的稳定数据关系;
对于典型遥感产品,开展长时间连续比对与分析;
应用软件。
三、在研卫星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十一五”期间,根据我国在研卫星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卫星应用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数据服务和应用能力,推进民用卫星向业务服务型转化。
本类项目应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遥感技术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问题,结合具体卫星的研发状态,开展我国数据产品研发和应用能力评价与验证。进一步提高卫星数据质量与应用效果,拓展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缩短卫星上天到数据业务化应用的时间周期,为卫星遥感数据全面、快速、有效地提供业务服务奠定基础。
本类项目应以民用遥感卫星数据处理与分发服务单位业务需求为主要目标,针对在研卫星各自的具体情况,量化考核指标,鼓励多方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3.1 FY-4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数据应用及潜力评价研究
研究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研制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FY-4。开展FY-4卫星应用产品核心技术研究及应用潜力评价,突破三轴稳定静止轨道卫星应用关键技术,为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业务平稳过渡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3.1.1  基于FY-3.1.2 4载荷的数据产品关键技术研究
多(高)光谱探测云检测、分类云特性参数反演技术
大气温、湿廓线反演技术;
闪电探测辐射传输模拟技术;
太阳活动特性识别技术。
3.1.3  数据产品应用潜力评价
大气温、湿廓线及云参数等在卫星资料同化中的实施方案及应用前景分析。
闪电探测在短期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太阳活动跟踪在空间天气及空间安全保障中的应用。
考核要求
云检测精度95%,云分类精度90%,温度廓线反演精度1-2K,湿度廓线反演精度20-30%,其它方面达到或接近国际同期、同类技术指标;
软件集成。

3.2 海洋二号卫星数据应用及潜力评价研究
研究目标
“十一五”期间, 我国将开展海洋动力及环境监测卫星HY-2的研制。通过开展HY-2卫星应用技术研究,为海洋环境监测、保护与预报、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海洋动力学科学研究提供新技术手段,并积极探索其在陆地观测中的应用。
研究内容
3.2.1 微波高度计、散射计及辐射计数据产品研究及在海洋动力环境监测、海洋动力学与重力场中的应用研究;
3.2.2  海洋卫星在海洋预报及灾害预警预报中的应用潜力分析及评价;
3.2.3  利用HY-2散射计、辐射计获取植3.2.4 被参数、地表温度、土壤水分和积雪等生物-3.2.5 地球物理参数的技术方法研究;
考核要求
海面温度:SST优于2K;
散射计:风速精度为2.0m/s(或10%),风向精度为20°;高度计:风速精度为2.0m/s;辐射计:风速精度为2.0m/s,风向精度为25°(风速>15m/s时);
重力异常精度:55网格10mGal;1515网格5mGal;3030网格4mGal;1鹤1网格3mGal;
海浪:有效波高±0.5m或10%;
获取地表生物-地球物理参数的应用模型和方法;
6)集成软件。
3.3 卫星立体测图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发射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用于全国1:5万比例尺数字制图和1:2.5万比例尺地图的修测。为确保制图与修测技术指标的实现,推进立体测图卫星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必须对提高数据处理精度,突破大数据量业务化数据处理等相关技术进行前期技术攻关。
研究内容
3.3.1 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遥感影像网格平差技术研究,3.3.2 精确成像模型及图像定位技术研究,3.3.3 立体测图能力评价研究;
3.3.4 准核线影像生成算法、三线阵影像相对定向算法、绝对定向算法,3.3.5 正射影像生成算法研究;
3.3.6  基于遥感影像的自动地形图修测技术研究;
3.3.7  PB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海量动态数据管理技术;
考核要求
完成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突破,整体系统可用于1:5万立体测图生产。
立体影像处理关键技术软件模块。系统原型能实现1:5万比例尺数字制图和1:2.5万比例尺地图修测;
三线阵影像的匹配精度优于1/3个像元;
实现矢量地图和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影像的自动相关与匹配;
高性能可扩展的PB数据级动态卫星影像数据管理、硬件系统体系结构设计方案、验证原型系统;
软件集成。
4、 以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为主的综合应用评价技术研究
开展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的应用示范研究,是提高数据服务水平,促进数据业务化、规模化应用的关键。“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数据的区域应用综合评价,突破进入业务运行系统的关键技术,替代国外相应遥感数据,提高我国卫星数据的占有率,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4.1 民用卫星数据在行业发展中综合应用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各领域的急需,以我国卫星数据为应用系统信息的主要来源。针对行业已有的业务服务系统,重点突破自主信息源进入应用系统中所需的关键技术,解决我国民用卫星数据与行业应用系统脱节的问题,发现数据质量及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国产卫星数据全面服务于行业建设的能力。
考核要求
综合应用潜力分析与质量评价;
进入业务系统,形成业务运行的技术流程与规范;
提出满足行业流程的数据产品对遥感器的要求;
4)遥感应用示范系统、软件、研究报告和效益评估报告。
承担单位
本类项目以业务运行部门为主,申请单位需针对各自业务特点和民用卫星具体情况,量化考核指标,并提供不低于50%的匹配经费。

4.2 地方遥感综合应用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以国产卫星为主要数据源,选择有较强数据积累和应用推广前景的典型地区,开展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集成研究,建立地方性遥感综合监测与预警原型系统,提高对重大问题的预见和处理能力,推进遥感在全国各地方的广泛应用,为国家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要求
以国产卫星数据为主,形成可业务运行的地区性遥感综合监测与预警系统,纳入区域或地方管理工作;
针对不同典型地区,提出推广计划;
制定并发布区域遥感综合监测技术标准规范;
形成国产卫星数据应用综合评价能力。
承担单位
以地区最终业务应用单位为主,在统一协调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工作。申请单位需针对各自特点和民用卫星具体情况,量化考核指标,并提供不低于50%的匹配经费。

4.3 城市遥感综合应用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
以国产卫星为主要数据源,开展遥感数据在城市信息化以及城镇监测的应用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多学科、多源信息的集成分析,形成城市遥感业务运行系统,为城市发展与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要求
以国产卫星数据为主,为城市管理工作提供业务服务。
承担单位
以大中城市(区)相关业务单位为主,申请单位需量化考核指标,提供不低于50%的匹配经费。

4.4 遥感综合试验与应用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以民用遥感卫星及应用技术综合评价为目标,开展遥感综合评价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在全国不同地区选取若干候选场区并进行评估;通过多学科、多源信息的集成分析研究,建立国家对地卫星体系和新型传感器应用评价技术与数据支撑。
考核要求
强化遥感应用支撑数据积累,形成可对不同新型遥感器应用开展评价与示范推广的能力;
具有开展多遥感器综合试验的能力,完成数据产品的比对与真实性检验工作;
制定新型遥感器应用综合评价技术标准与规范。
承担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具有遥感综合科研能力,有较强试验区数据积累。需量化考核指标,并提供不低于30%的匹配经费。

5、 新型、前瞻性遥感系统应用评价研究
面向今后5到15年我国遥感应用的需求,跟踪国内外航天遥感计划和新型遥感系统发展趋势,开展不同特点遥感系统优化与组合研究,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对地观测系统构想。探索新型、前瞻性遥感系统的创新设计理念,论证性能指标和应用能力评价。
该类项目要面向应用和技术发展需求,自主创新,自由申报。

5.1 遥感卫星组合、组网观测与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目标
面向具体应用需求,提供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不同组合和组网观测方案并进行相关评价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5.1.1  卫星对地观测成本与效益评估技术研究;
5.1.2  高空间分辨率观测效率评估与评价技术研究;
5.1.3  多种遥感器和卫星平台优化组合方案及卫星组网效能研究;
考核要求
形成研究报告,并进行模拟验证试验。

5.2 新型遥感系统性能指5.3 标5.4 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对“十一五”及今后一段时间急需发展的新型遥感技术,开展遥感系统性能指标论证、数据处理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不同行业遥感定量化应用以及拓宽遥感应用领域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为确定载荷技术指标奠定基础。
研究内容
5.4.1  极化多频段干涉雷达系统应用及性能指5.4.2 标5.4.3 研究;
5.4.4  偏振和多角度遥感系统性能指5.4.5 标5.4.6 及应用研究;
5.4.7  电磁监测遥感系统应用研究及载荷性能指5.4.8 标5.4.9 研究;
5.4.10  毫米波(亚毫米波)、红外和紫外等新型遥感系统数据处理研究;
5.4.11  激光遥感系统应用研究及载荷性能指5.4.12 标5.4.13 研究。
考核要求
确定新型遥感系统工作模式,载荷性能指标;
算法与遥感产品预研究;
数据产品检验方法与结果。

5.5 前瞻性遥感技术论证与模拟研究
研究目标
针对国家中长期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创新性遥感应用的探索性研究,提出新型遥感器及其网络的系统应用方案,为新型航天遥感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内容
5.5.1  环境污染探测类遥感技术,5.5.2 主要针对大气成分、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应用;
5.5.3  地物精细信息探测类遥感技术,5.5.4 主要针对矿产资源、能源、高空间分辨率测绘等应用;
5.5.5  地球物理变化探测类遥感技术,5.5.6 主要针对重力、电磁等应用;
考核要求
需求与应用前景的论证,提供地面实验与验证结果;
关键算法,需开展模拟试验;
提出发展计划建议与安排。
发布和申报说明

1、《指南》面向国内广大遥感卫星应用部门、卫星研制单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相关单位公开发布,符合条件的部门与单位根据各自特点申报项目,鼓励跨部门强强联合共同申报。
2、申报项目需在指南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与量化考核指标,根据申报内容明确项目名称,按附件1格式填写《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建议书》。初审通过后,按附件2格式编报《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任务书》。
申报项目编号为指南研究内容的标号,每个标号均可形成一个申报项目,可有多个申请者获得支持。原则上不受理跨类别组合研究内容的项目申请。
3、项目完成后,须按附件3格式编报《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计划项目验收申请报告》。
4、已经列入国家其他科研计划的项目,不能申报本指南项目。资源卫星、环境卫星、风云三号卫星即将在“十一五”期间发射,涉及的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已经安排,不在本指南内容范围。
附件一:

项目编号--------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
建 议 书



项目名称:
起止日期:
建议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日    期:
密    级: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任务承担单位     
主管部门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传真号     
主要技术指标(100字左右)     
预期成果 A软件  B演示系统  C专利  D标准  E规范  F数据库  G论文
H报告      

协作单位  协作单位名称 分配经费   
      
      
经费概算(万元)  年度      总计   
  总投资         
  国拨         
  自筹         
  其他         
研究周期 起始年度  终止年度     
项目组总人数  投入总人年数   


主要内容:
●研究目的及国内外研究状况;
●预期主要技术指标、研究内容、初步研究方案及途径分析;
预期技术研究成果及应用方向;
项目获取知识产权可行性分析报告;
配套条件(包括技术、人才、软硬件条件、协作等)及措施分析;
●研究进度及经费概算等。



附件二:

项目代号:--------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技术研究项目
研究任务书



项目名称:
起止日期:
任务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日    期:
密    级: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任务承担单位     
主管部门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传真号     
主要技术指标(100字左右)     
预期成果 A软件  B演示系统  C专利  D标准  E规范  F数据库  G论文
H报告      

协作单位  协作单位名称 分配经费   
      
      
经费概算(万元)  年度      总计   
  总投资         
  国拨         
  自筹         
  其他         
研究周期 起始年度  终止年度     
项目组总人数  投入总人年数   


主要内容:
●总体技术方案及研究内容;
●关键技术及采用的解决途径分析;
项目达到的技术指标及成果;
项目成果知识产权管理方式,成果转化及应用方案;
●主要协作单位及任务分工建议;
●研究进度安排;
●经费预算、测算依据和开支范围;
●经济效益分析和应用分析等。



附件三:

项目代号:--------


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专项科研计划项目
验收申请报告



项目名称:
验收申请机构:
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负责人:
联系电话:
起止日期:
密    级: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主要内容:
●项目执行情况;
●项目完成情况,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成果形式;
●技术资料的完备程度;
●申请验收的时间、内容和形式;
●附完整的验收材料,包括:
  研究成果报告专家评审意见(内部自评)
  项目成果转化和应用情况
  质量、安全、环境检测评估报告
  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项目财务决算报告
  产品应用及配套、销售报告
  市场情况及经济效益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