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对外战争史与汉人作战水平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4 08:12:36
估计有着汉族“对外作战差劲”想法的人有一定规模的数量,我认为这是一种由于缺乏对历史的熟悉和思考以及缺乏对古代战争作战方式的理解而且过于主观并因此产生的的误解。(好长,赶上郑渊洁和英语了,呵呵)
      小时候我曾因为汉族有着如此众多的人口却两次被击败,汉唐皆莫不得不和亲而觉得很憋屈。后来长大了,知道得东西多了,思考的东西多了才发现我的想法原来是如此天真。
      我不知道大家对古代作战方式特别是骑对步有多少了解,我自己也不太清楚骑对步到底有着多大的优势,不过我可以为大家想象一下一些简单的骑兵战术:1,或骚扰敌后,打击敌人后勤,扫光杀光抢光,或者抓住空档,啃掉对方的运粮队补充自己,两者都让对方军心不稳。2,先攻击对方的弱点(可先用少量骑兵试探),用骑兵把对方的阵形冲乱,然后骑兵或结成小组,或自由活动,展开大屠杀(别跟我说落单的步兵有多厉害),在一个地方打开了缺口,其他的地方也就更容易被撕开和崩溃,也很容易造成士气的低落。3,斩首更容易。先佯攻一些部位,调开一部分中军兵力,把中军兵力分散,然后抓住弱点和机遇,强冲中军帐,直捣将旗。4,除非坚城死守,不然必定分兵,集中优势兵力啃掉,敌方又分兵,再集中兵力啃掉,消耗敌人有生力量。5,佯攻一些重要的部位,绷紧对方的神经,让对手误解我方意图,打乱对方的部署。在对方调动部队的时候还可以抓住机会啃一口。6,上面不少是战场和战术上的,还有战略意图上的,比如佯攻某个城市,或吸引援兵而伏击之,或声东而击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跑去吃掉别的地方。7,打的过就打,吃了亏我溜,保存有生力量,毛主席的运动战。这一点还有个作用是他们因此士气高昂,打不过走就是,什么都不怕!这些只是我的“网上想兵”,实际之中骑兵有着更多,更深刻的优势,速度的重要性在二战中也充分体现了---怎么法国人在德国人面前就显得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呢???大家可能不知道,宋代是汉族各个朝代中骑兵最少的,北宋仅有十来万,不到唐的1/3.南宋更可怜。我不认为有别的原因使宋打仗那么吃力,在我看来那些原因可以基本忽略。    
      说汉族“外战外行”是一个肤浅的似是而非的笑话。不看到游牧民族的兵种优势和全民皆兵,不看到汉族防守的成就,只注意到一些很正常的朝代兴亡,只看到一些表面上的军事失败。这合理么?那些朝代的失败难道是因为汉族不会打仗么?想过政治上的原因了么?想过骑兵的匮乏了么?(我一直认为,宋亡于骑兵,明亡于政治。后文在慢慢说)
      不过至少也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汉族民多而兵少,不若游牧民族全民皆兵而导致的民风强悍,显得“文弱”。但是,实际上,就算是对于古代战争来说,装备,计谋,后勤,指挥艺术等才是战争中最重要的,民风强悍在很多时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因素。
      有的人喜欢这样说,中国北方人“强悍”南方人“文弱”,因此中国总是北方统一南方。我要说的是,这又是一种主观臆测。第一,古代北方长时间是中国的重心,得北方者得天下。第二,北方人与游牧民族作战多,经验丰富。南方战事稀少。第三,北方产马,买草原上的马也容易,南方少马。第四,南方人并不“文弱”,江阴血战,嘉定惨案都说明了南方人得血性。食物上最好辣的几个省都是南方的,性格上最辣的也都是南方的。
      再来谈汉族。汉族虽然民风不够强悍,但我以为在用兵艺术上可谓非常优秀,理由如下:一来汉族内战众多,“内战内行”,善于计谋。二来与异族交战无数,进化出不少守城的,步对骑的艺术。三来,那一个民族有汉族打的战多?北方草原上的民族,哪个强过一百年了?哪个不是被后来的干掉了?哪个不是很快就退出了东亚战争的中心舞台?
      
      汉族的对外战争到底打的怎么样?历史是最正确的。让我们来看汉族的对外战争史把。(从炎黄开始)
      黄帝战蚩尤,这场战争异常惨烈,据说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最后倚靠科技先进打嬴了。(不是有什么指南车什么么)
      骊山烽火,仅为搏美人一笑。没有“狼来了”这个故事通俗流行,但比“狼来了”这个故事要惊心动魄的多,喊“狼来了”的人死去,美人被抢走,犬戎兵潮水般涌入镐京,多少无辜的人殉葬!然后诸侯赶到,戎族被赶出了都城,不过都城边的土地被戎族占了很多,都城实在是保不住了,于是不得不迁都了,于是我们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东周就这样滑稽地开始了。
      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汉族强力扩张的时期。列国辟地开疆,拓地无数,直到草原边才停下来。在对草原上的民族时,也占了便宜,蒙恬,李牧都是强人,以骑克骑,战功赫赫。
      很快到了汉代,刚立国时情况很糟糕,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当然要被正处于强盛时期的匈奴欺负了,不过草原上的名主冒顿,有40万控弦之士,设计把刘邦数万军队包围,奈何不得刘邦!为了这个被包围的耻辱,汉代开始疯狂养马,汉朝的养马政策异常优越,后来足足养了30万马,虽然还不可能比得上匈奴,但由于装备上的优势和成功的指挥艺术,匈奴被打的很惨,当然报仇的决心和所作的精心准备也是很重要地因素。
      西汉打垮了匈奴,东汉接着灭了匈奴,匈奴向欧洲逃亡,传说中的“上帝之鞭”。
      三国没让外族占便宜,三分国无一例外地全部在对外作战上战功累累,战果辉煌。
      西晋的皇族和官员的腐化豪奢以及士族的逃避和放纵在中国历史上大大出名,政治上的昏庸导致了八王之乱,又有汉代投诚内迁的南匈奴作乱,导致了五胡乱华,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中原到底也没胡化,大家都成了汉人。不仅仅是因为汉文化领先,实在是拳头也硬,冉闵的汉军厉害不?南朝陈庆之厉害不?淝水之战8万对90万厉害不(60步,27骑,羽林郎(禁卫军)3)?(还是那句话,南方少马,无力北上,不过防守很强,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比赤壁悬殊的多,如此强大的对手被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场战争是军事指挥艺术的经典之作)
      隋和唐初征高丽都吃过大亏,看起来很奇怪,其实这里有着许多原因,一个是高丽那时好像是半游牧半农耕,不记得了,但和游牧民一样全民皆兵是真的。一个是后勤,那时气候与现在大不同,辽东好像还是沼泽地,百万大军,劳师远征三千里(山海关至平壤),中间全是荒地,可不是今天的东北!补给异常困难,谁都知道打仗第一重要的是后勤,后勤不力,前方如何安心打仗?屡败屡战,终于还是灭了高丽。
      唐代和汉一样,在立国未稳的时候受过游牧民的重大威胁,因此大肆养马,最多时达到了70万,然后就看见唐不停的大肆向外扩张了,唐代武器装备还可以,不过估计没有汉代那么大的优势,原因是少数民族都用马蹬了,(从此汉人就被一些人认为是“外战外行”)但唐代前期打出了威风,大唐西域,很拉风的词。可惜应了一句老话”成也大唐,败也大唐”大唐过于自信,到处重用少族,竟然把养马重地拱手送给党项人,党项后来在此地立西夏,害得宋人好惨。估计有着汉族“对外作战差劲”想法的人有一定规模的数量,我认为这是一种由于缺乏对历史的熟悉和思考以及缺乏对古代战争作战方式的理解而且过于主观并因此产生的的误解。(好长,赶上郑渊洁和英语了,呵呵)
      小时候我曾因为汉族有着如此众多的人口却两次被击败,汉唐皆莫不得不和亲而觉得很憋屈。后来长大了,知道得东西多了,思考的东西多了才发现我的想法原来是如此天真。
      我不知道大家对古代作战方式特别是骑对步有多少了解,我自己也不太清楚骑对步到底有着多大的优势,不过我可以为大家想象一下一些简单的骑兵战术:1,或骚扰敌后,打击敌人后勤,扫光杀光抢光,或者抓住空档,啃掉对方的运粮队补充自己,两者都让对方军心不稳。2,先攻击对方的弱点(可先用少量骑兵试探),用骑兵把对方的阵形冲乱,然后骑兵或结成小组,或自由活动,展开大屠杀(别跟我说落单的步兵有多厉害),在一个地方打开了缺口,其他的地方也就更容易被撕开和崩溃,也很容易造成士气的低落。3,斩首更容易。先佯攻一些部位,调开一部分中军兵力,把中军兵力分散,然后抓住弱点和机遇,强冲中军帐,直捣将旗。4,除非坚城死守,不然必定分兵,集中优势兵力啃掉,敌方又分兵,再集中兵力啃掉,消耗敌人有生力量。5,佯攻一些重要的部位,绷紧对方的神经,让对手误解我方意图,打乱对方的部署。在对方调动部队的时候还可以抓住机会啃一口。6,上面不少是战场和战术上的,还有战略意图上的,比如佯攻某个城市,或吸引援兵而伏击之,或声东而击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跑去吃掉别的地方。7,打的过就打,吃了亏我溜,保存有生力量,毛主席的运动战。这一点还有个作用是他们因此士气高昂,打不过走就是,什么都不怕!这些只是我的“网上想兵”,实际之中骑兵有着更多,更深刻的优势,速度的重要性在二战中也充分体现了---怎么法国人在德国人面前就显得是那样的不堪一击呢???大家可能不知道,宋代是汉族各个朝代中骑兵最少的,北宋仅有十来万,不到唐的1/3.南宋更可怜。我不认为有别的原因使宋打仗那么吃力,在我看来那些原因可以基本忽略。    
      说汉族“外战外行”是一个肤浅的似是而非的笑话。不看到游牧民族的兵种优势和全民皆兵,不看到汉族防守的成就,只注意到一些很正常的朝代兴亡,只看到一些表面上的军事失败。这合理么?那些朝代的失败难道是因为汉族不会打仗么?想过政治上的原因了么?想过骑兵的匮乏了么?(我一直认为,宋亡于骑兵,明亡于政治。后文在慢慢说)
      不过至少也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汉族民多而兵少,不若游牧民族全民皆兵而导致的民风强悍,显得“文弱”。但是,实际上,就算是对于古代战争来说,装备,计谋,后勤,指挥艺术等才是战争中最重要的,民风强悍在很多时候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因素。
      有的人喜欢这样说,中国北方人“强悍”南方人“文弱”,因此中国总是北方统一南方。我要说的是,这又是一种主观臆测。第一,古代北方长时间是中国的重心,得北方者得天下。第二,北方人与游牧民族作战多,经验丰富。南方战事稀少。第三,北方产马,买草原上的马也容易,南方少马。第四,南方人并不“文弱”,江阴血战,嘉定惨案都说明了南方人得血性。食物上最好辣的几个省都是南方的,性格上最辣的也都是南方的。
      再来谈汉族。汉族虽然民风不够强悍,但我以为在用兵艺术上可谓非常优秀,理由如下:一来汉族内战众多,“内战内行”,善于计谋。二来与异族交战无数,进化出不少守城的,步对骑的艺术。三来,那一个民族有汉族打的战多?北方草原上的民族,哪个强过一百年了?哪个不是被后来的干掉了?哪个不是很快就退出了东亚战争的中心舞台?
      
      汉族的对外战争到底打的怎么样?历史是最正确的。让我们来看汉族的对外战争史把。(从炎黄开始)
      黄帝战蚩尤,这场战争异常惨烈,据说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最后倚靠科技先进打嬴了。(不是有什么指南车什么么)
      骊山烽火,仅为搏美人一笑。没有“狼来了”这个故事通俗流行,但比“狼来了”这个故事要惊心动魄的多,喊“狼来了”的人死去,美人被抢走,犬戎兵潮水般涌入镐京,多少无辜的人殉葬!然后诸侯赶到,戎族被赶出了都城,不过都城边的土地被戎族占了很多,都城实在是保不住了,于是不得不迁都了,于是我们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东周就这样滑稽地开始了。
      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汉族强力扩张的时期。列国辟地开疆,拓地无数,直到草原边才停下来。在对草原上的民族时,也占了便宜,蒙恬,李牧都是强人,以骑克骑,战功赫赫。
      很快到了汉代,刚立国时情况很糟糕,皇帝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当然要被正处于强盛时期的匈奴欺负了,不过草原上的名主冒顿,有40万控弦之士,设计把刘邦数万军队包围,奈何不得刘邦!为了这个被包围的耻辱,汉代开始疯狂养马,汉朝的养马政策异常优越,后来足足养了30万马,虽然还不可能比得上匈奴,但由于装备上的优势和成功的指挥艺术,匈奴被打的很惨,当然报仇的决心和所作的精心准备也是很重要地因素。
      西汉打垮了匈奴,东汉接着灭了匈奴,匈奴向欧洲逃亡,传说中的“上帝之鞭”。
      三国没让外族占便宜,三分国无一例外地全部在对外作战上战功累累,战果辉煌。
      西晋的皇族和官员的腐化豪奢以及士族的逃避和放纵在中国历史上大大出名,政治上的昏庸导致了八王之乱,又有汉代投诚内迁的南匈奴作乱,导致了五胡乱华,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但中原到底也没胡化,大家都成了汉人。不仅仅是因为汉文化领先,实在是拳头也硬,冉闵的汉军厉害不?南朝陈庆之厉害不?淝水之战8万对90万厉害不(60步,27骑,羽林郎(禁卫军)3)?(还是那句话,南方少马,无力北上,不过防守很强,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比赤壁悬殊的多,如此强大的对手被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场战争是军事指挥艺术的经典之作)
      隋和唐初征高丽都吃过大亏,看起来很奇怪,其实这里有着许多原因,一个是高丽那时好像是半游牧半农耕,不记得了,但和游牧民一样全民皆兵是真的。一个是后勤,那时气候与现在大不同,辽东好像还是沼泽地,百万大军,劳师远征三千里(山海关至平壤),中间全是荒地,可不是今天的东北!补给异常困难,谁都知道打仗第一重要的是后勤,后勤不力,前方如何安心打仗?屡败屡战,终于还是灭了高丽。
      唐代和汉一样,在立国未稳的时候受过游牧民的重大威胁,因此大肆养马,最多时达到了70万,然后就看见唐不停的大肆向外扩张了,唐代武器装备还可以,不过估计没有汉代那么大的优势,原因是少数民族都用马蹬了,(从此汉人就被一些人认为是“外战外行”)但唐代前期打出了威风,大唐西域,很拉风的词。可惜应了一句老话”成也大唐,败也大唐”大唐过于自信,到处重用少族,竟然把养马重地拱手送给党项人,党项后来在此地立西夏,害得宋人好惨。
说到了宋,那么下面就重点为大家介绍一下繁华一时的,光荣之宋。
      宋代的经济政策与以前大不相同,宋重商,经济结构为之改变,而社会结构又随着经济结构改变而改变,宋代的城市人口数量大大增加,随之改变的是民风,文化,思想。重商还直接导致了数学的繁荣,因为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多多了。而且经济繁荣,思想的变更,还间接地导致了宋代的科学技术的繁荣。宋代一瞥:经济(巅峰),哲学(开创了理学,心学,实学三派。宋代理学并未得到多少的政府青睐,后来朱明把朱熹的理学教条化来维护它的统治,就像李唐重视李耳的道家一样,很搞笑,就为了一个姓的缘故。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东周,魏晋,宋明三次哲学上的重要时期,汉唐元清皆无成就),数学(巅峰),科学(巅峰,墨子与沈括是古代两个最有科学精神,最接近科学,看起来最像科学家的科学家),技术(东周,汉,魏晋,宋的发明数量和重要性都可以,唐元明逊一些,还剩下的一个朝代别提了,丢人那),文学(巅峰,宋在词和散文上远胜于唐,宋诗也和唐诗并称双峰,艺术上各有千秋,唐以情胜,宋以理名,不过一般人可能更推崇唐诗,比如我,呵呵。宋代由于城市繁荣,文学上市民化,自然平实化,议论类也多一些,但浪漫主义文学不如唐)因为东周不算朝代(呵呵……),所以宋朝很显然地成为了各个朝代的巅峰。是但这个繁华的朝代看起来军事上很弱,似乎总是被人压着打,他们很无能吗?这样看的话就大错了。
  因为唐的失误养马的地方丢了,宋朝最多时候的马还不到唐代的1/3,平均在十几万左右,你说和少数民族这仗要怎么打?除非学少数民族,全民皆兵,不然是很难过的。但宋代前期打的还是不错的,用步兵为主的部队对辽和西夏的大量骑兵还占了上风(不多的骑兵,很多还留在京师?)。可惜皇族过于安逸,缺乏危机意识和进取心,对北方的危机估计不足,导致后来被金灭了北宋,其实若是作好准备瞅空子发个狠去啃西夏,辽国和金国可能就构不成大的威胁了。当然这些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从金开始,宋的战绩就开始变差。不过不能不看到的是以步兵守城,能守那么长时间已经很不错了。靠着步兵是不可能守一千年地,朝廷里政治上总有混乱的时候,权力斗争总有异常激烈的时候,军队里总有将领各自用命的时候,运气总有变坏的时候。空档总有露出来的时候。何况宋把都城建在平原上,无险可守,连计谋都不好使。汴梁被攻下,两个陈后主后陈后主被抓了去,北宋也就随之灭亡。唉,若是象汉唐一样建都长安会好一点,都城不一定会被攻下,那里土地肥沃又有天险(不晓得是不是因为长安被毁的缘故,宋没有选择长安)。金灭北宋,赵构南逃,虽有土地人口,但这时的南宋已经实力不足,整个南宋基本上没有像样的骑兵部队,对游牧民太吃亏。其中的亮点是岳飞,不过万余骑兵,却战绩辉煌,他的用兵之道实在是厉害,不愧一代名将。最后需要提到一个气候,宋朝天气转冷,北方草原骤然压力大增,为了生存,草原上的战争异常残酷,正是强者诞生的时代,就在宋金对峙的时候,天下第一的蒙古崛起了,短短三十年之内,以二十万铁骑横扫欧亚,灭国无数,其中金国和西亚的大国都有百万之军。而蒙古如此强悍,在横扫了欧亚大陆之后,在统治了北方之后,久久攻不下一个襄阳城,还死了一个大汗。金骑兵比南宋多的多,步兵也不少(金人口相当地多,有4200万),甚至火器也厉害,他们在北宋火器的基础上发明了自己的火器震天雷,蒙古人最怕的就是这个东西,但守城的水平还不如南宋,不过可能也有被西夏,宋,蒙古夹击的原因,树大招风啊。但是不管是金还是南宋,守都是不可能长久的,败亡是注定了的。但我认为宋的防守水平是各朝代第一的。
  
  如果我是宋朝的皇帝,西夏和辽国的几十万骑兵会使我如芒在背,惴惴不安。我不会象宋代的一些皇帝那样过于安逸和没有危机感,以为全国有着百万步兵,城池有着高高城墙,京师有着数十万步兵就可以安稳地睡皇帝觉了。此前的汉唐在对外战争中的辉煌和宋前期汉辽战争汉夏战争的顺利麻痹和松弛了宋朝的统治者:师师,蹴鞠,画画,写字。祖宗的话全然淡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马匹不到手,头顶上永远悬着那柄达摩克理斯之剑。如果我是皇帝,瞅着辽国虚弱时或西夏虚弱时,一定要集中手上大部分的的骑兵,配合大量步兵,义无反顾地硬啃西夏(西夏很强的,似乎对西夏军队的评论是仅次于蒙古)。一次啃它一点,啃下来就高筑墙,广积粮,步步为营。就算有时会被打败,那又算得什么,看看是谁耗的起!马是立国之本,产马的地方一定得拿到手,然后再慢慢去考虑本来是我们的燕云十六州。
  
      
      下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讨论的就是明了。
      明代的军事很难讨论,因为我觉得明代后期的政治比较差劲,皇帝不上朝,东厂西厂阴险毒辣,军人使不出自己的力量,非常不爽。宋虽败但尤有可道,而明是糊里糊涂。
      还是得看这个朝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明代漠北蒙古被打的不构成威胁。虽有土木堡之变,但既然败的如此惨,倒也干脆,难道这不是非常特殊的么?如果蒙古有那么厉害,能以2万对50万,为何有明一代,蒙古对明都没有大的威胁?当然这场战争确实是败了,不过非常值得研究,异常的稀奇古怪。
      万历援朝之战打嬴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当时是世界第一火器生产大国(德川家十八代传人云),他们的火器比明先进(是的,明有海禁,而日人却从西方学来了先进技术),又以内战中锻炼出来的强兵强将对明朝较为缺乏作战经验的军队,结果还是败了,丰臣秀吉很感伤,随后很快就去世了,他死前留下了一首哀伤的诗:“随露珠凋零,随露珠消逝,此即吾身。大阪的往事,宛如梦中之梦。”(日本民族的伤感特性,不知道是不是也受到了丰臣秀吉和这个时代的影响?)
      对满作仗,在李如松时代,满族被打的服服贴贴的。他在满洲的时候,满族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诺大的汉族,后来被满族打败,导致中国文明史上最大的停滞。这里有着极为复杂的原因,我是不相信主观的所谓的汉族“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战争的艺术是不分内外的。
      首先这是正常的事情,国之将亡,大厦将倾。胜败兵家常事,盛衰自古有时。不必因为满族的成就而过于惊叹:那一个夺天下的,不是由小到大,由弱成强地?刘邦起家有多少兵?铁木真起家有多少兵?我朝起家又有多少兵?“十三甲”是再正常不过的。
      其次,明代是亡于自身的。明代统治不得官心,官员俸禄奇低,精神上被东厂西厂的迫害搞得人心惶惶地,皇帝又杀了袁崇焕,有谁愿意给你出力卖命?从后来一批又一批投降的汉人就知道了,从他们手上送出去惊人数量的大炮,骑兵,还有海军。那个时代没有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也没有今天这么明显,最强烈的是君君臣臣,而儒家认为君若不仁,人民就可以推翻他,那么臣子为什么还要尽忠呢?中国儒家把仁放在第一位,不象日本把忠放在第一位。后来南明政权的迅速灭亡也反映出明的不得人心。以蒙古之强,南宋尚苦苦抵抗45年,就有宋人团结的因素,宋虽“重文轻武”(其实我以为是重文亲武),但文人难道天生不能打仗?毛太祖不是文人?袁崇焕不是文人?辛弃疾不是文人?文天祥不是文人?范仲淹不是文人?宋最得文人心,而明不得文人心,看明末思想家的强烈的反君主专政思想也能知道。明各地方部队各自用命,不听中央,后来满清坐大,明也就随之呜呼哀哉了,和国共争雄多么相似,一方互相扯皮,不肯用力,一方牢守根据地,或是打运动战,拳头打跳蚤,奈何不得。明军也是各自为政,步兵又奈何不得满清铁骑。
      但最为重要的还是明之将亡,天灾人祸,群雄并起。郑家尾大不掉,占了福建和海上,进口西方武器很难了。张献忠自立四川(不算东北蒙古新疆,今天四川的人口占全国的1/9还强)陕北连年大旱,高闯王拉起大旗,后来的李闯王更是拉起百万农民军,直接把中央政府打掉了,没有了有效的统治,又如何组织兵力与敌人作战呢?腐朽没落的政府,不过能作无力的挣扎罢了。可惜了明末的科学与人文思潮,可惜了明末西学的传入,可惜了这一个本来很快就要强盛的大民族的希望。
      
      古代战争史说完了,这时想到的是一首老诗: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感叹一声:
      我们曾强盛过,我们有没落过,
      我们曾创造过,我们被限制过,
      世间有着命运,我们仍然活着。
实际上同真正的外国军队作战失败次数最多的恰恰正是北方少数民族占领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明代只能说是我们传统的封建统治已经步入末路,即将全面崩溃,满清入关为传统的封建统治补充了新鲜血液,但另一方面也阻碍了社会的变革
中国北方人“强悍”南方人“文弱”-------有些人的想法是很搞笑,这种事情也要分时代来说,南方人什么时候开始被人冠以文弱了呢?在战国时代,楚人,越人,吴人的彪悍是众所周知的吧,这些都是南方汉人,西汉最好的材官(步兵)显然也来自南方,李陵所领的五千材官就来自会稽郡,似乎是直到五胡乱华,在中原大肆屠杀汉人,大批汉人难民逃亡南方,汉民族重心南移之后才出现这种情况。
“ 唐代武器装备还可以,不过估计没有汉代那么大的优势,原因是少数民族都用马蹬了,(从此汉人就被一些人认为是“外战外行”)但唐代前期打出了威风,大唐西域,很拉风的词。可惜应了一句老话”成也大唐,败也大唐”大唐过于自信,到处重用少族,竟然把养马重地拱手送给党项人,党项后来在此地立西夏,害得宋人好惨。”
     唐朝的武装装备和战术,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唐朝官兵披着的铠甲五光十色,唐代的制式铠甲已多达十三种,被称作“唐十三甲”。这一时期钢铁兵器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制造的标准化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军队装备的制式化方面。据《新唐书·兵志》记载,当时一名士兵的基本装备是:“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皆一。”唐河东节度使都虞侯李筌在《神机制敌太白阴经·部署篇》中说,当时一个军编有一万二千五百人。又在这部书的《器械篇》中记载了一个军的全部装备,共有弓一万二千五百张(配箭三十七万五千支),弩二千五百张(配箭二十五万支),枪一万二千五百支,佩刀一万把,陌刀二千五百把,棓二千五百杆,甲七千五百领,战袍五千领,牛皮牌二千五百面。从上述装备的数量可知,刀、枪、弓、铠甲和战袍是士兵必备的装备,平均每人一件,每张弓配箭三十支;弩每五人一张,配箭一百支;牛皮牌是遮挡型防护装具。就全军装备的兵器来说,种类齐全,用途多样,有格斗兵器、卫体兵器、射远兵器和防护装具,具有攻防兼备、轻重结合、长短互补的特点。如果全军出征,各种兵器配合使用,便可发挥综合杀敌的作用。
     据《太白阴经》所载,唐代军队一军人数为12500人,装备弓12500张(附弦37500条,箭3750000支),弩2500张(附弦7500条,箭250000支),弓弩装备比率各占100%和20%。也就是说,每名唐军配备一张弓,三根附弦,三十支利箭。在当时,这样的唐军是一支具有非常恐怖的战斗力的军队。
     唐朝军队中骑兵数量不多,但是都是精锐骑兵或重装骑兵。而且唐朝国力强大的时候,所有的步兵几乎都是以马车运送的。所以唐朝整个军队的高速机动能力,是整个古代世界历史里第一的。唐朝巨大的国力,使得整个唐朝军队是全弓箭化装备的。这在当时是世界,是最可怕的国家军队武装能力。(没有无比强大的国力,全弓箭化装备军队是无法想象的)
“万历援朝之战打嬴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当时是世界第一火器生产大国”
      这个有点胡说八道了。中国明朝的火器数量、种类和战术,远远超过了日本人。
“大唐过于自信,到处重用少族,竟然把养马重地拱手送给党项人,党项后来在此地立西夏,害得宋人好惨。”
      隋唐的时候,中华民族已经进化成为了多民族的大帝国。在唐崩溃和分裂以后,在原唐朝版图上的所有民族都是在进行对整个帝国和民族的统一战争。而西夏和宋,也是这其中的二个地方割据势力而已。
      宋没有攻占下河套地区,是军事战略上的最大败笔。没有河套地区,就意味着,军队失去了拥有大量战马的可能性。宋之所以在后面的帝国统一争霸战中失利,缺少战马是最大的失败原因。
宋朝并非没有强大的军队和武装,而事实上宋朝的军力和武装装备,都是当时世界最好的。宋朝之所以在统一战争中长期失利,主要原因在:1.宋太祖后,国家的核心领导者,统统都是窝囊废加军事白痴。2.宋朝昏庸的皇帝,过于依仗投降的文官中的败类了。3。战略上没有占领河套地区,使得宋军在战术机动力上,无法和全骑兵的高机动的北方民族相比,从而长期在军事上处于被动。4.北方民族以及西夏,都出现了高素质的国家领袖和军事统帅。而这上原本就差劲的宋朝,相比之下就更无法比较了。5. .......
原帖由 沉睡的人 于 2006-10-25 11:04 发表
“万历援朝之战打嬴了。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当时是世界第一火器生产大国”
      这个有点胡说八道了。中国明朝的火器数量、种类和战术,远远超过了日本人。

日本那边只是对轻火器有特长,明则是轻重兼备、长于重炮。此外,明当时和西洋在重火器研发方面是有一定的合作关系的,西洋火器的一些新成果,明也将其“反销”,兼容并包予以充分利用了。这个就是后来日本人在朝鲜遍地造城寨的原因,因为轻火器再有优势也无法在进攻战中抵消重火器的严重威胁。
汉族战斗力和少数民族相当。

很简单的推理:以汉击败匈奴作为开始,清代明作为结束,第一个是汉族胜利,最后一个是少数民族胜利,自己画张示意图就可以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交战,胜利和失败的次数必然相等。

用这么简单的办法就获得了满意的结论,我很佩服自己:D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6-10-25 12:45 发表
汉族战斗力和少数民族相当。

很简单的推理:以汉击败匈奴作为开始,清代明作为结束,第一个是汉族胜利,最后一个是少数民族胜利,自己画张示意图就可以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交战,胜利和失败的次数必然相等 ...

水稻杂交法?老夫真的是也很佩服你的脸皮.
原帖由 香山大漠 于 2006-10-25 13:15 发表

水稻杂交法?老夫真的是也很佩服你的脸皮.


脱离资料扯谎的的人居然佩服我?灵异事件;P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6-10-25 12:45 发表
汉族战斗力和少数民族相当。

很简单的推理:以汉击败匈奴作为开始,清代明作为结束,第一个是汉族胜利,最后一个是少数民族胜利,自己画张示意图就可以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交战,胜利和失败的次数必然相等 ...


怎么不考虑人数上的原因?几亿汉人被几百万鞑子亡了国,就算能扳回来,又怎么能说战斗力相等……:(
有人说日本的火器天下第一,Sunyan呢?;P ;P

突然有一种很期待某人骂人的邪恶想法^+^
原帖由 找相机的熊 于 2006-10-25 15:46 发表
有人说日本的火器天下第一,Sunyan呢?;P ;P

突然有一种很期待某人骂人的邪恶想法^+^


-------------------------------------------------------------------------------
哈哈!有请教主!
原帖由 巡阅使 于 2006-10-25 17:39 发表


-------------------------------------------------------------------------------
哈哈!有请教主!







:D   别 别 还是请这位生而知之 不看书也懂历史的人来讲吧 毕竟人家从来不学习也是什么都懂的呢 连孙中山发动武昌起义的历史真相都被他挖出来了 :D
原帖由 民工甲 于 2006-10-25 14:09 发表
怎么不考虑人数上的原因?几亿汉人被几百万鞑子亡了国,就算能扳回来,又怎么能说战斗力相等……:(


战斗力比较看参战人数,不看人口总数。

唐朝消灭全国各个割据政权,每次出兵也不过十多万人,没人觉得奇怪。

清朝入关也是十多万人,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各个击破,最简单的军事原则而已。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6-10-25 21:02 发表







:D   别 别 还是请这位生而知之 不看书也懂历史的人来讲吧 毕竟人家从来不学习也是什么都懂的呢 连孙中山发动武昌起义的历史真相都被他挖出来了 :D


--------------------------------------------------------------------------
我记得某人在舰船的时候先是一口咬定朱元璋同陈友谅打仗的时候杀光了湖南人,被狠批一顿后才不得不说不是陈就是朱,反正是他们2人中的干的,一口咬定张献忠屠川的也是此人。一方面肆无忌惮地给明朝皇帝抹黑,另一方面又厚颜无耻地为满清皇帝遮羞,这种用没有证据就是证据的无赖手法去造谣和诬陷的卑劣手法,我就是想学也学不会的。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6-10-26 13:22 发表


战斗力比较看参战人数,不看人口总数。

唐朝消灭全国各个割据政权,每次出兵也不过十多万人,没人觉得奇怪。

清朝入关也是十多万人,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各个击破,最简单的军事原则而已。

满清入关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批汉族走狗的支持,合起来应该也有几十万了
入关的时候,清军包括投降的明军,兵力不会超过20万。

后期的清军越来越多,那是因为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的人性普遍规律在起作用。

如果说前期清军取胜是趁明朝内乱和主帅非人的空子,那松山锦州大战,清军就是硬碰硬把明军最强阵容消灭了。此后,明军再无和清军主力正面对抗的勇气,没了勇气,自然就没了智慧;而山海关大战,也把农民军的勇气打没了。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6-10-25 12:45 发表
汉族战斗力和少数民族相当。

很简单的推理:以汉击败匈奴作为开始,清代明作为结束,第一个是汉族胜利,最后一个是少数民族胜利,自己画张示意图就可以发现——汉族和少数民族交战,胜利和失败的次数必然相等 ...

       大汉民族刚刚开始的时候,也不过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小小的部落。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部落,却在后来的几千年时间里消灭、吞并和同化了无数的其它民族。而你却说什么“汉族和少数民族交战,胜利和失败的次数必然相等”请问那些被我们大汉民族彻底灭亡的民族怎么来和我们“胜利和失败的次数必然相等”?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6-10-30 10:46 发表
入关的时候,清军包括投降的明军,兵力不会超过20万。

后期的清军越来越多,那是因为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的人性普遍规律在起作用。

如果说前期清军取胜是趁明朝内乱和主帅非人的空子,那松 ...

      
      明朝防御后金的锦洲---山海关的防御带,并非是被后金攻破的。如果没有李自成的作乱和吴三桂的投敌叛降,满族人根本没有能力攻下山海关进入中原。
原帖由 沉睡的人 于 2006-10-30 14:18 发表
明朝防御后金的锦洲---山海关的防御带,并非是被后金攻破的。如果没有李自成的作乱和吴三桂的投敌叛降,满族人根本没有能力攻下山海关进入中原。


围点打援。大凌河、锦州都是这样被拿下的。

只要明军野战打不过清军,山海关的完蛋是迟早的事情。
]]
汉族本来就是个文化理念上的民族   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少次的民族融合  但为什么挂汉族名号的人越来越多  而其他民族沦为了少数 有的甚至消亡?     原因就是汉文化的吸引力   文化上的认同使大家走在了一起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6-10-30 14:30 发表


围点打援。大凌河、锦州都是这样被拿下的。

只要明军野战打不过清军,山海关的完蛋是迟早的事情。

       满清的后金政权,一共歼灭明军多少?蒙古人土木堡一战打掉明军近百万后又怎样?如果不是明朝内乱,汉奸卖国,一旦明朝出个象样的好皇帝满清的这个小王朝早晚完蛋。
     满族人运气好,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管理国家。万历后面三个皇帝,更是白痴加混蛋。崇祯皇帝虽然比这些要好些,但是削全国驿站,搞出全国邮政工人大起义。还二线作战,平乱和对外战争一起打。中满人反间计杀袁崇涣,设不得用皇家内帑在最后关头发军饷,兵败后不去南方重新来过,选择自杀在北京皇宫......也是个糊涂和傻瓜皇帝。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6-10-30 14:33 发表


哪个部落?黄帝部落?这些只能当传说看。汉族本来就是许多部族的集合体。秦人楚人都算汉族吧,莫非都是一个部落的后裔?

至于说战斗力相等,原因我说了,胜利和失败次数相等。不然,这么长跨度的历史,怎 ...

      
        没错,大汉民族是集合各各历史时期上的很多民族而成的。但是为什么是这些民族加入我们大汉民族,而不是我们大汉民族去它们呢?
       你所说的什么战斗力相等,什么胜利和失败次数相等的论调,其实就是在对历史断章取义。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你缺拿着区区的清朝几百年历史、元朝不到50年的少数民族占领中原取得中华民族掌控权历史,来总结什么胜利和失败次数相等。真不知道你是什么用意和居心!
原帖由 巡阅使 于 2006-10-27 00:20 发表


--------------------------------------------------------------------------
我记得某人在舰船的时候先是一口咬定朱元璋同陈友谅打仗的时候杀光了湖南人,被狠批一顿后才不得不说不是陈就是朱,反正是他 ...



呵呵 对对 这个人是谁呢?  大家猜猜看
是谁啊?
原帖由 沉睡的人 于 2006-10-31 18:07 发表
如果不是明朝内乱,汉奸卖国,一旦明朝出个象样的好皇帝满清的这个小王朝早晚完蛋。
满族人运气好,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管理国家。万历后面三个皇帝,更是白痴加混蛋。崇祯皇帝虽然比这些要好些,但是削全国驿站,搞出全国邮政工人大起义。还二线作战,平乱和对外战争一起打。中满人反间计杀袁崇涣,设不得用皇家内帑在最后关头发军饷,兵败后不去南方重新来过,选择自杀在北京皇宫......也是个糊涂和傻瓜皇帝。


如果明朝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现在中国都能建立银河帝国了,是吧。

我对于“如果”式的意淫毫无反驳兴趣,如果要发挥请去写架空小说。
主要是封建制度的发展进程造成的,秦汉时期,封建王朝刚刚建立,重文轻武之风尚未兴起,皇帝的专制集权尚未达到及至,在将领任用上比较合理。
唐主要亡于内乱,唐本是多民族王朝。
宋首先亡于君主的极度无能。
靖康之难后,北宋军队本有一位大将主张立即反攻,但统治集团放弃了。南宋也没有用好岳飞等将。明朝亦然。
至少满清带来了东三省,这点还是好的。
原帖由 BF-109 于 2006-11-1 14:24 发表
至少满清带来了东三省,这点还是好的。

         明朝,其实也是中国分裂走向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一个阶段性的历史片段。明朝并没有恢复以前帝国(元帝国版图)的真正版图,以及这版图上的所有中华民族一部分的各少数民族。而后金的满清的土地,原本就是前帝国的一部分,并且清朝也还是大一统的一个阶段性的历史片段,清朝还是没有能够收回以前中华民族在元朝时候建立的中华民族版图。
原帖由 沉睡的人 于 2006-11-1 14:52 发表
明朝,其实也是中国分裂走向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一个阶段性的历史片段。明朝并没有恢复以前帝国(元帝国版图)的真正版图,以及这版图上的所有中华民族一部分的各少数民族。而后金的满清的土地,原本就是前帝国的一部分,并且清朝也还是大一统的一个阶段性的历史片段,清朝还是没有能够收回以前中华民族在元朝时候建立的中华民族版图。


东北收缩,西北扩展。
原帖由 不战屈人 于 2006-10-31 21:28 发表
是谁啊?


谁知道是谁啊 可能想说我 估计是梦里梦见我说这句话了吧 :D
原帖由 中国sunyan 于 2006-11-2 19:28 发表


谁知道是谁啊 可能想说我 估计是梦里梦见我说这句话了吧 :D


----------------------------------------------------------------
你,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清朝还提满汉一家,元呢?
元是异族政权,并刻意强调蒙汉之分,并拒绝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