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不是中日友好论者 (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0 13:15:33
安倍不是中日友好论者


(南非)中非新闻网  (2006-10-12)




  9月20日,日本执政自民党总裁选举落下帷幕,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以464票的绝对优势击败外相麻生太郎和财政相谷垣祯一,就任第21任党首,任期至2009年9月30日。

  “国益优先”是安倍的政治理念

  中国青年报分析报道,安倍是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领头羊,“国益优先”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表明了以他为首的新生代政治家的政治理念。其主张的新保守主义“国家观”明显带有岸信介的鹰派“强国论”色彩。他受欧美政治、文化的影响,崇拜“柴契尔革命”,主张清算战后“重经济、轻军事”的吉田治国路线。在对外政策上,安倍继承了岸信介的基因,坚持直言不讳的外交,重新构筑保守阵营的主导地位,“对美亲而不从,对华近而不和”。

  本月初,安倍推出题为《美丽的国家,日本》的政权构想,其特征是以重视传统价值的保守国家观为基础,强调“致力于修改宪法”和“脱离战后体制”。安倍强调要施行“主张型外交”,建造一个“强大的日本和可以信赖的日本”,并致力于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安倍主张强化“为了世界和亚洲的日美同盟”,确立日美相互提供协助的体制,同时在经济领域巩固日美同盟关系。此外,要与美、欧、澳、印等“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推进战略对话”。对于亚洲外交,安倍只是淡淡地表示“要同中韩等邻国强化信赖关系”。

  中日关系走向有希望也有变数

  早在去年10月小泉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之后,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就已经转移到了“后小泉”身上。随着福田康夫的退出,安倍胜出的确定,安倍晋三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及其整体对华政策便成为焦点所在。

  为应对选举,安倍阵营为其制定了一整套的“暧昧”战术。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至今采取“不就是否参拜表态”的模糊做法。对此,外界的分析也一分为二,有意见认为,根据安倍历来的历史观和主张,他绝不可能放弃参拜,只是限于当前选举的局势以及明年决定安倍政权会否短命下台的参议院大选,安倍不得已采取了不表态的战术,一旦认为政权稳固,他就会出现在靖国神社的大殿。另有意见认为,安倍并不希望靖国神社问题继续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因此不准备继续参拜,但如果明言放弃,定会遭到右翼保守势力的攻击,也与自己历来的主张和精神相悖,所以只能闭口不谈。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目前关于安倍晋三处理靖国神社问题的真实想法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在到明年的参议院大选期间安倍应当不会参拜,因而中日关系会在这个“短期不参拜”的基础上摆脱长期僵持不下的局面,缓慢向前发展。中日首脑会晤也会利用在第三地举行的国际会议等机会得以实现。二是从安倍的执政理念看,他绝非“中日友好论者”,即使靖国神社问题暂被冻结,但双方在台湾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地区主导权之争、自然资源争夺等方面,都会因安倍的强势对抗姿态出现比目前更加剧烈的摩擦和冲突。

  中日关系在安倍政权下如何展开,既有改善的征兆和希望,也存在不少的变数。

  背景资料:

  安倍的首相“宿命”

  安倍晋三1954年9月21日生于东京,祖籍山口县。祖父是二战时期日本国内着名的反战派议员安倍宽,因为反对东条英机的军国主义而被称为日本政界“有骨气的政治家”。外祖父则是甲级战犯嫌疑人、曾当过日本首相的岸信介,前首相佐藤荣作是其大伯父,父亲安倍晋太郎曾任外务大臣。祖孙三代均出任过自民党的干事长职务,父亲安倍晋太郎还曾是小泉纯一郎的政治恩师。

  安倍的童年时代基本在外祖父岸信介身边度过,亲眼目睹过游行示威队伍因“修改日美安保条约问题”围攻岸信介官邸,这段历史对安倍的影响很大。安倍曾回忆说:“长大后,明白了外祖父(岸信介)促成安保条约修改的政治意义。我越发尊敬坚持信念的外祖父,政治家就应该具有这种品格。幼年时所看到的祖父形象,成为我作为政治家的原点。”

  1977年,安倍于法学系政治学科毕业后,赴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未毕业)。1979年回国后,遵从父亲旨意进了神户制钢公司工作。1982年其父被任命为中曾根内阁外务大臣后要求安倍晋三辞去公司工作,做自己的专职秘书。1991年安倍晋太郎病逝,安倍晋三继承其父地盘涉足政界,1993年当选众议员。2000年7月就任森喜朗内阁官房副长官,2003年9月就任自民党干事长。2005年11月,被小泉提拔为内阁官房长官。安倍从政13年来,曾得到福田纠夫、竹下登、森喜朗、小泉纯一郎等多位政坛大佬的扶助。媒体形容安倍晋三是“纯种政治家”,有朝一日成为日本首相是其生来的“宿命”。安倍不是中日友好论者


(南非)中非新闻网  (2006-10-12)




  9月20日,日本执政自民党总裁选举落下帷幕,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以464票的绝对优势击败外相麻生太郎和财政相谷垣祯一,就任第21任党首,任期至2009年9月30日。

  “国益优先”是安倍的政治理念

  中国青年报分析报道,安倍是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领头羊,“国益优先”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表明了以他为首的新生代政治家的政治理念。其主张的新保守主义“国家观”明显带有岸信介的鹰派“强国论”色彩。他受欧美政治、文化的影响,崇拜“柴契尔革命”,主张清算战后“重经济、轻军事”的吉田治国路线。在对外政策上,安倍继承了岸信介的基因,坚持直言不讳的外交,重新构筑保守阵营的主导地位,“对美亲而不从,对华近而不和”。

  本月初,安倍推出题为《美丽的国家,日本》的政权构想,其特征是以重视传统价值的保守国家观为基础,强调“致力于修改宪法”和“脱离战后体制”。安倍强调要施行“主张型外交”,建造一个“强大的日本和可以信赖的日本”,并致力于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安倍主张强化“为了世界和亚洲的日美同盟”,确立日美相互提供协助的体制,同时在经济领域巩固日美同盟关系。此外,要与美、欧、澳、印等“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推进战略对话”。对于亚洲外交,安倍只是淡淡地表示“要同中韩等邻国强化信赖关系”。

  中日关系走向有希望也有变数

  早在去年10月小泉第5次参拜靖国神社之后,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就已经转移到了“后小泉”身上。随着福田康夫的退出,安倍胜出的确定,安倍晋三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及其整体对华政策便成为焦点所在。

  为应对选举,安倍阵营为其制定了一整套的“暧昧”战术。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至今采取“不就是否参拜表态”的模糊做法。对此,外界的分析也一分为二,有意见认为,根据安倍历来的历史观和主张,他绝不可能放弃参拜,只是限于当前选举的局势以及明年决定安倍政权会否短命下台的参议院大选,安倍不得已采取了不表态的战术,一旦认为政权稳固,他就会出现在靖国神社的大殿。另有意见认为,安倍并不希望靖国神社问题继续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最主要障碍,因此不准备继续参拜,但如果明言放弃,定会遭到右翼保守势力的攻击,也与自己历来的主张和精神相悖,所以只能闭口不谈。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目前关于安倍晋三处理靖国神社问题的真实想法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在到明年的参议院大选期间安倍应当不会参拜,因而中日关系会在这个“短期不参拜”的基础上摆脱长期僵持不下的局面,缓慢向前发展。中日首脑会晤也会利用在第三地举行的国际会议等机会得以实现。二是从安倍的执政理念看,他绝非“中日友好论者”,即使靖国神社问题暂被冻结,但双方在台湾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地区主导权之争、自然资源争夺等方面,都会因安倍的强势对抗姿态出现比目前更加剧烈的摩擦和冲突。

  中日关系在安倍政权下如何展开,既有改善的征兆和希望,也存在不少的变数。

  背景资料:

  安倍的首相“宿命”

  安倍晋三1954年9月21日生于东京,祖籍山口县。祖父是二战时期日本国内着名的反战派议员安倍宽,因为反对东条英机的军国主义而被称为日本政界“有骨气的政治家”。外祖父则是甲级战犯嫌疑人、曾当过日本首相的岸信介,前首相佐藤荣作是其大伯父,父亲安倍晋太郎曾任外务大臣。祖孙三代均出任过自民党的干事长职务,父亲安倍晋太郎还曾是小泉纯一郎的政治恩师。

  安倍的童年时代基本在外祖父岸信介身边度过,亲眼目睹过游行示威队伍因“修改日美安保条约问题”围攻岸信介官邸,这段历史对安倍的影响很大。安倍曾回忆说:“长大后,明白了外祖父(岸信介)促成安保条约修改的政治意义。我越发尊敬坚持信念的外祖父,政治家就应该具有这种品格。幼年时所看到的祖父形象,成为我作为政治家的原点。”

  1977年,安倍于法学系政治学科毕业后,赴美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未毕业)。1979年回国后,遵从父亲旨意进了神户制钢公司工作。1982年其父被任命为中曾根内阁外务大臣后要求安倍晋三辞去公司工作,做自己的专职秘书。1991年安倍晋太郎病逝,安倍晋三继承其父地盘涉足政界,1993年当选众议员。2000年7月就任森喜朗内阁官房副长官,2003年9月就任自民党干事长。2005年11月,被小泉提拔为内阁官房长官。安倍从政13年来,曾得到福田纠夫、竹下登、森喜朗、小泉纯一郎等多位政坛大佬的扶助。媒体形容安倍晋三是“纯种政治家”,有朝一日成为日本首相是其生来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