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潜艇最新战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0:05:16
2004年7月,中国的《参考消息》转载了国外关于中国海军新型潜艇的相关报道,并指出国外报道来自于互联网。尽管《参考消息》上这篇报道篇幅不大,但却是自2003年中国海军361号潜艇失事后最引人关注的新闻。

从最近披露的一批潜艇照片可以看出,中国一艘新型的潜艇正停靠在水面,有数艘工程船靠帮,其中有起重船只和交通船,因此可以推断该艇主要设备已经安装完毕,正处于舾装的最后调试阶段。此时公开新型潜艇照片意义深刻,标志着中国海军潜艇作战水平已有大幅度的提高。

■ “基洛”级的影响

中国海军引进俄罗斯“基洛”级潜艇后,对设计部门造成的观念上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基洛”级引进之前,中国设计的“宋”级常规动力潜艇无论是布局和线形等,都在沿用“明”级潜艇的设计。其中指挥塔围壳结构上“明”级潜艇几乎完全没有改变,而“宋”级潜艇将围壳上的桅杆整流罩后移,并且可能将部分结构下降,使潜艇指挥塔围壳上的整流罩露出塔顶的高度降低,并与塔结构融为一体,减少了整流罩航行中的震动噪声,也使潜艇桅杆设备在浮冰区的防护能力加强。“宋”级潜艇采用了单螺旋桨推进,从水面上看,艇体几乎是双车双桨的“明”级潜艇的改进,水下部分应该有较大修改。与早期“明”级潜艇线形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鲸型艇艏。“明”级的艇艏实际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潜艇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

这型被西方称为“元”级的潜艇艇体线形与“基洛”非常相似,但是指挥塔围壳外形尺寸却较“基洛”级小,而且位置靠前,这或许是安装艏水平舵的缘故。艇体采用了与“基洛”相似的线形,一改中国海军圆截面的非耐压壳体结构,水面壳体呈拱背状。艇艏既没有采用“明”级潜艇那样老式的艇艏,也没有沿用“宋”级潜艇的鲸型艇艏,而是类似“基洛”级那样的水滴艇艏,配备鲸形中后段线形,使该型空间比水滴形艇体有效空间更大。总之,该型潜艇的艇体外观有很多“基洛”级的影子,如果不是围壳舵,从正面看很可能使人与“基洛”级混淆。可见“基洛”的外形和布局对中国潜艇设计的影响之深。

图1:



从照片可见,“元”级有6具艏鱼雷发射管,数量与“宋”级和“明”级艇相同,但布置形式有很大改变。包括“宋”级和“夏”级核潜艇在内,中国潜艇的鱼雷管都沿用最早从苏联引进的30型艇两纵列布置,而在“元”级上改为上下横列布置,形式与“基洛”级完全相同。相对于纵列布置,上下两横排布置有很大好处。两层鱼雷管比三层纵列高度跨度低很多,装填鱼雷远比纵列更方便。2002年中国《当代海军》杂志刊登的中国潜艇训练照片中,一群官兵在狭小的鱼雷舱中装填最上排发射管的鱼雷,采用机械托举方式和人工协助,连木跳板也用上了。在现代潜艇中,装备的远不止鱼雷,还有反舰导弹、自导机雷等武器,将鱼雷布置在如此高的位置,使得自动装填机构在狭小的舱室内很难布置,人员检查和操作都很不方便。而双层布置的鱼雷发射管能够大大简化装填机构和方便人员操作检查等工作,也使装填速度加快,能够适应现代潜艇作战的要求。尽管世界上早就出现了双层布置的鱼雷,但是中国设计部门迟迟没有采用,这很可能是困扰设计部门的保守思想在作祟。


■ 潜艇的局限

中国大陆领海处于封闭海区,有日本的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以及与中央政府关系紧张的台湾岛阻隔。沿海以及东海和黄海经济专署区多数是浅海,这些海域平均水深不到50米。这种海洋地理情况导致中国海军潜艇的设计与活动受到很大的局限。从东海和黄海沿岸基地出发的潜艇,需要先在水面航行,到达凹槽海区后才能进入潜航状态,然后沿这些水深较大的海沟凹槽进入深海。80年代早期,中国海军潜艇对利用凹槽海沟航行非常生疏,原因是缺乏海洋考察资料,海图上能够利用的海沟情况标注简单。当时,包括弹道导弹潜艇都需要水面舰艇或者攻击型潜艇护航,直到进入深海才开始潜航。日本和美国反潜飞机经常可以发现这些潜艇,很多时候肉眼都能看见这些潜艇水下的黑影。但90年代以后,中国海军装备水平提高很快,跟踪这些潜艇越来越难。

由于海洋条件的限制,中国潜艇的吨位和外形尺寸也受到严格的限制。由于中国严格的保密制度,外界很少了解其潜艇设计的情况,但是可以看出中国设计部门是在外形尺寸受限的条件下,极力提高潜艇作战效能。“元”级比“基洛”级直径小的情况说明,中国海军要求在考虑深海区作战的同时兼顾浅海作战。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主尺寸很大,是短胖型的线形,这对于浅海作战不如长瘦型线形的艇型。在“基洛”级基础上,减小横截面主尺寸、加长艇体等措施是最为便捷的途径。但是减小主尺寸会造成很多设备无法横向安装,部分可以安排在后面的舱室中,而艏水平舵移到指挥塔围壳,很可能就是减少耐压壳和非耐压壳直径主尺寸的必然结果。


■ 火控系统的进步

2004年6月,中国中央电视台7频道军事节目中,多次播出了新型潜艇训练时的指挥室内情况。画面上显示,这些潜艇明显装备了微机指挥中心、自动化的火控系统以及机舱计算机控制系统,不同于以往公开发表的照片。这些系统非常先进,其中火控系统结构小巧,与导航系统采用的都是液晶显示装置,而没有采用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这表明这些系统的研制应该在90年代后期完成,很可能已经开始大量装艇。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画面中,潜艇的微机控制台等都布置得非常凌乱,甚至操作员的座位都非常拥挤,明显使人感到是一艘改装过的潜艇,而不是新设计的潜艇。结合早先在国际军用电子展上公开展示的两种“宋”级潜艇的舱内布局模型,可以推断画面上的系统不仅能够用于改装“宋”级潜艇,还能改装老式的“明”级潜艇。这些安装自动化系统的老式潜艇在浅海作战中的效能不亚于新型潜艇。

在“元”级潜艇上,很可能将这些火控系统全部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布置,可以推断中国海军新型潜艇以及新建造的既有型号潜艇上,中央控制指挥舱的布置会非常干净整洁,而且会出现更多的综合显示终端和控制台。新型潜艇相对“宋”级潜艇很可能不会有革命性的进步,因为很多系统不过是“宋”级潜艇系统的重新安排和调整,诸如声呐、雷达和通信等系统的型号不可能发生很大变动,而且中国较为成熟的新设备都要求上艇试用才能定型并安装在新型潜艇上。

■ 武器系统

现代潜艇除装备各种鱼雷外,基本都具有发射反舰导弹的能力。中国在90年代已经试验成功了水下反舰导弹的发射,这说明中国具备研制潜射反舰导弹的能力,而且很可能已经装备了“明”级和“宋”级艇,以及核动力潜艇。早先曾有传说中国将采购俄罗斯的“俱乐部”潜射反舰导弹,但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没有必要去采购俄罗斯的反舰导弹,中国制造的潜射反舰导弹性能并不比俄罗斯的导弹差,很可能是俄罗斯人在销售潜艇的同时搭配销售导弹,以获取更多的外汇收入。

目前公开的中国海军潜射反舰导弹型号是“鹰击”-82型。这种导弹采用火箭发动机,射程约40千米。类似这种射程的潜射导弹只适合在航空兵的保护空域或者伏击的情况下作战,装备执行浅近海伏击战的“明”级潜艇较为合适,而对于在得不到空中保护的台湾近海、南海及西太平洋海域活动的潜艇来说则性能不足。这类潜艇应该装备射程更远的反舰导弹。新型潜艇的建造目的之一很可能是针对西太平洋及南海,因此,这型潜艇可能会安装射程更远的反舰导弹。

2002年,中国公布试验了250千米的新型导弹,这型导弹很可能就是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反舰导弹。这型导弹能否安装在潜艇上,首先要解决弹翼和进气口折叠以及水中弹道问题。中国海军潜艇似乎没有专门的导弹发射装置,因此只能采用鱼雷管发射,发射初段水中弹道类似鱼雷。法国的潜射“飞鱼”导弹采用一个鱼雷容器包装导弹,出水后导弹点火从容器中升空。这类发射方式限制了导弹的外形尺寸。早期中国“明”级潜艇上采用的是水面发射的“鹰击”-8导弹,这种导弹弹翼不能折叠。在随后的“鹰击”-82改进型号的研制中,已经解决了弹翼折叠和水中弹道问题。“鹰击”-82导弹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海军多种型号的潜艇都能具备导弹攻击能力。新型潜艇装备的反舰导弹很可能是早先中国公布的250千米射程的反舰导弹。

图2:中国海军潜艇编队由于“基洛”级常规潜艇的配备服役,在作战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足以改变两岸海军的力量对比。同时,这一现代化的先进潜艇所采用的技术也将推动中国自己的新一代常规潜艇的研制,迅速弥补在艇体建造和武备水平上与海洋大国的技术差距




中国海军的各种音响线导和自导反潜鱼雷和反舰鱼雷早在90年代已经装备“明”级和“宋”级潜艇。由于“明”级潜艇与老式潜艇系统相近,可能也大量使用这类鱼雷。90年代后期引进的俄罗斯鱼雷对中国海军武器装备同样影响深远。据称,中国某些型号的大型反潜鱼雷研制很多年没有装备,在购买俄罗斯鱼雷后,这些鱼雷才开始定型,并下发到潜艇部队。在中国新华书店公开销售的鱼雷火控系统概论书籍中,介绍潜艇的鱼雷和反舰导弹齐射的火控理论很多,这表明中国非常重视潜艇武器的齐射。这些战术观点会在潜艇的火控系统中有所反映。


■ 新型潜艇的建造能力

媒体公布的“元”级是新型潜艇的首艇,每年估计有6至8艘下水,可以推断中国海军很快就有大批“元”级艇服役。一艘火力强大、系统完备的现代潜艇能够控制大片海域,装备250千米射程反舰导弹的潜艇,至少可以对20万平方千米海域内的目标构成严重威胁,而且打击方式是一弹致命。二战期间,一艘潜艇能够构成威胁的海域仅有314平方千米,而且自航鱼雷脱靶率很高,对于反潜舰艇几乎很少命中。可见现代潜艇的作战区域至少是二战时期的636倍,无需再象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用大量密集的艇群进行作战。相对于导弹射程50千米的“明”级潜艇,装备远程导弹的“宋”级和“元”级潜艇的威慑海区面积至少是它们的25倍,可见新型潜艇的大量装备能够迅速提高中国海军作战效能。

中国海军使用6至8艘“元”级潜艇,就能对台湾构成严重威慑,一旦爆发两岸之间的战争,足以使台湾航运陷入极度困境之中。如采用连续封锁、轮换作战的战术,中国海军则需要20至26艘先进的“元”级潜艇。按照台湾领导人陈水扁的言论,爆发冲突最危险的时期在2008年左右,据此可以估计,中国“元”级潜艇从2005年开始,可能会保持每年5至8艘的建造速度,在2008年左右形成全面作战能力。■2004年7月,中国的《参考消息》转载了国外关于中国海军新型潜艇的相关报道,并指出国外报道来自于互联网。尽管《参考消息》上这篇报道篇幅不大,但却是自2003年中国海军361号潜艇失事后最引人关注的新闻。

从最近披露的一批潜艇照片可以看出,中国一艘新型的潜艇正停靠在水面,有数艘工程船靠帮,其中有起重船只和交通船,因此可以推断该艇主要设备已经安装完毕,正处于舾装的最后调试阶段。此时公开新型潜艇照片意义深刻,标志着中国海军潜艇作战水平已有大幅度的提高。

■ “基洛”级的影响

中国海军引进俄罗斯“基洛”级潜艇后,对设计部门造成的观念上的影响非常深远。在“基洛”级引进之前,中国设计的“宋”级常规动力潜艇无论是布局和线形等,都在沿用“明”级潜艇的设计。其中指挥塔围壳结构上“明”级潜艇几乎完全没有改变,而“宋”级潜艇将围壳上的桅杆整流罩后移,并且可能将部分结构下降,使潜艇指挥塔围壳上的整流罩露出塔顶的高度降低,并与塔结构融为一体,减少了整流罩航行中的震动噪声,也使潜艇桅杆设备在浮冰区的防护能力加强。“宋”级潜艇采用了单螺旋桨推进,从水面上看,艇体几乎是双车双桨的“明”级潜艇的改进,水下部分应该有较大修改。与早期“明”级潜艇线形最大的区别是采用了鲸型艇艏。“明”级的艇艏实际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潜艇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

这型被西方称为“元”级的潜艇艇体线形与“基洛”非常相似,但是指挥塔围壳外形尺寸却较“基洛”级小,而且位置靠前,这或许是安装艏水平舵的缘故。艇体采用了与“基洛”相似的线形,一改中国海军圆截面的非耐压壳体结构,水面壳体呈拱背状。艇艏既没有采用“明”级潜艇那样老式的艇艏,也没有沿用“宋”级潜艇的鲸型艇艏,而是类似“基洛”级那样的水滴艇艏,配备鲸形中后段线形,使该型空间比水滴形艇体有效空间更大。总之,该型潜艇的艇体外观有很多“基洛”级的影子,如果不是围壳舵,从正面看很可能使人与“基洛”级混淆。可见“基洛”的外形和布局对中国潜艇设计的影响之深。

图1:



从照片可见,“元”级有6具艏鱼雷发射管,数量与“宋”级和“明”级艇相同,但布置形式有很大改变。包括“宋”级和“夏”级核潜艇在内,中国潜艇的鱼雷管都沿用最早从苏联引进的30型艇两纵列布置,而在“元”级上改为上下横列布置,形式与“基洛”级完全相同。相对于纵列布置,上下两横排布置有很大好处。两层鱼雷管比三层纵列高度跨度低很多,装填鱼雷远比纵列更方便。2002年中国《当代海军》杂志刊登的中国潜艇训练照片中,一群官兵在狭小的鱼雷舱中装填最上排发射管的鱼雷,采用机械托举方式和人工协助,连木跳板也用上了。在现代潜艇中,装备的远不止鱼雷,还有反舰导弹、自导机雷等武器,将鱼雷布置在如此高的位置,使得自动装填机构在狭小的舱室内很难布置,人员检查和操作都很不方便。而双层布置的鱼雷发射管能够大大简化装填机构和方便人员操作检查等工作,也使装填速度加快,能够适应现代潜艇作战的要求。尽管世界上早就出现了双层布置的鱼雷,但是中国设计部门迟迟没有采用,这很可能是困扰设计部门的保守思想在作祟。


■ 潜艇的局限

中国大陆领海处于封闭海区,有日本的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以及与中央政府关系紧张的台湾岛阻隔。沿海以及东海和黄海经济专署区多数是浅海,这些海域平均水深不到50米。这种海洋地理情况导致中国海军潜艇的设计与活动受到很大的局限。从东海和黄海沿岸基地出发的潜艇,需要先在水面航行,到达凹槽海区后才能进入潜航状态,然后沿这些水深较大的海沟凹槽进入深海。80年代早期,中国海军潜艇对利用凹槽海沟航行非常生疏,原因是缺乏海洋考察资料,海图上能够利用的海沟情况标注简单。当时,包括弹道导弹潜艇都需要水面舰艇或者攻击型潜艇护航,直到进入深海才开始潜航。日本和美国反潜飞机经常可以发现这些潜艇,很多时候肉眼都能看见这些潜艇水下的黑影。但90年代以后,中国海军装备水平提高很快,跟踪这些潜艇越来越难。

由于海洋条件的限制,中国潜艇的吨位和外形尺寸也受到严格的限制。由于中国严格的保密制度,外界很少了解其潜艇设计的情况,但是可以看出中国设计部门是在外形尺寸受限的条件下,极力提高潜艇作战效能。“元”级比“基洛”级直径小的情况说明,中国海军要求在考虑深海区作战的同时兼顾浅海作战。俄罗斯的“基洛”级潜艇主尺寸很大,是短胖型的线形,这对于浅海作战不如长瘦型线形的艇型。在“基洛”级基础上,减小横截面主尺寸、加长艇体等措施是最为便捷的途径。但是减小主尺寸会造成很多设备无法横向安装,部分可以安排在后面的舱室中,而艏水平舵移到指挥塔围壳,很可能就是减少耐压壳和非耐压壳直径主尺寸的必然结果。


■ 火控系统的进步

2004年6月,中国中央电视台7频道军事节目中,多次播出了新型潜艇训练时的指挥室内情况。画面上显示,这些潜艇明显装备了微机指挥中心、自动化的火控系统以及机舱计算机控制系统,不同于以往公开发表的照片。这些系统非常先进,其中火控系统结构小巧,与导航系统采用的都是液晶显示装置,而没有采用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这表明这些系统的研制应该在90年代后期完成,很可能已经开始大量装艇。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画面中,潜艇的微机控制台等都布置得非常凌乱,甚至操作员的座位都非常拥挤,明显使人感到是一艘改装过的潜艇,而不是新设计的潜艇。结合早先在国际军用电子展上公开展示的两种“宋”级潜艇的舱内布局模型,可以推断画面上的系统不仅能够用于改装“宋”级潜艇,还能改装老式的“明”级潜艇。这些安装自动化系统的老式潜艇在浅海作战中的效能不亚于新型潜艇。

在“元”级潜艇上,很可能将这些火控系统全部进行了整合和调整布置,可以推断中国海军新型潜艇以及新建造的既有型号潜艇上,中央控制指挥舱的布置会非常干净整洁,而且会出现更多的综合显示终端和控制台。新型潜艇相对“宋”级潜艇很可能不会有革命性的进步,因为很多系统不过是“宋”级潜艇系统的重新安排和调整,诸如声呐、雷达和通信等系统的型号不可能发生很大变动,而且中国较为成熟的新设备都要求上艇试用才能定型并安装在新型潜艇上。

■ 武器系统

现代潜艇除装备各种鱼雷外,基本都具有发射反舰导弹的能力。中国在90年代已经试验成功了水下反舰导弹的发射,这说明中国具备研制潜射反舰导弹的能力,而且很可能已经装备了“明”级和“宋”级艇,以及核动力潜艇。早先曾有传说中国将采购俄罗斯的“俱乐部”潜射反舰导弹,但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没有必要去采购俄罗斯的反舰导弹,中国制造的潜射反舰导弹性能并不比俄罗斯的导弹差,很可能是俄罗斯人在销售潜艇的同时搭配销售导弹,以获取更多的外汇收入。

目前公开的中国海军潜射反舰导弹型号是“鹰击”-82型。这种导弹采用火箭发动机,射程约40千米。类似这种射程的潜射导弹只适合在航空兵的保护空域或者伏击的情况下作战,装备执行浅近海伏击战的“明”级潜艇较为合适,而对于在得不到空中保护的台湾近海、南海及西太平洋海域活动的潜艇来说则性能不足。这类潜艇应该装备射程更远的反舰导弹。新型潜艇的建造目的之一很可能是针对西太平洋及南海,因此,这型潜艇可能会安装射程更远的反舰导弹。

2002年,中国公布试验了250千米的新型导弹,这型导弹很可能就是采用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反舰导弹。这型导弹能否安装在潜艇上,首先要解决弹翼和进气口折叠以及水中弹道问题。中国海军潜艇似乎没有专门的导弹发射装置,因此只能采用鱼雷管发射,发射初段水中弹道类似鱼雷。法国的潜射“飞鱼”导弹采用一个鱼雷容器包装导弹,出水后导弹点火从容器中升空。这类发射方式限制了导弹的外形尺寸。早期中国“明”级潜艇上采用的是水面发射的“鹰击”-8导弹,这种导弹弹翼不能折叠。在随后的“鹰击”-82改进型号的研制中,已经解决了弹翼折叠和水中弹道问题。“鹰击”-82导弹的研制成功,使中国海军多种型号的潜艇都能具备导弹攻击能力。新型潜艇装备的反舰导弹很可能是早先中国公布的250千米射程的反舰导弹。

图2:中国海军潜艇编队由于“基洛”级常规潜艇的配备服役,在作战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足以改变两岸海军的力量对比。同时,这一现代化的先进潜艇所采用的技术也将推动中国自己的新一代常规潜艇的研制,迅速弥补在艇体建造和武备水平上与海洋大国的技术差距




中国海军的各种音响线导和自导反潜鱼雷和反舰鱼雷早在90年代已经装备“明”级和“宋”级潜艇。由于“明”级潜艇与老式潜艇系统相近,可能也大量使用这类鱼雷。90年代后期引进的俄罗斯鱼雷对中国海军武器装备同样影响深远。据称,中国某些型号的大型反潜鱼雷研制很多年没有装备,在购买俄罗斯鱼雷后,这些鱼雷才开始定型,并下发到潜艇部队。在中国新华书店公开销售的鱼雷火控系统概论书籍中,介绍潜艇的鱼雷和反舰导弹齐射的火控理论很多,这表明中国非常重视潜艇武器的齐射。这些战术观点会在潜艇的火控系统中有所反映。


■ 新型潜艇的建造能力

媒体公布的“元”级是新型潜艇的首艇,每年估计有6至8艘下水,可以推断中国海军很快就有大批“元”级艇服役。一艘火力强大、系统完备的现代潜艇能够控制大片海域,装备250千米射程反舰导弹的潜艇,至少可以对20万平方千米海域内的目标构成严重威胁,而且打击方式是一弹致命。二战期间,一艘潜艇能够构成威胁的海域仅有314平方千米,而且自航鱼雷脱靶率很高,对于反潜舰艇几乎很少命中。可见现代潜艇的作战区域至少是二战时期的636倍,无需再象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用大量密集的艇群进行作战。相对于导弹射程50千米的“明”级潜艇,装备远程导弹的“宋”级和“元”级潜艇的威慑海区面积至少是它们的25倍,可见新型潜艇的大量装备能够迅速提高中国海军作战效能。

中国海军使用6至8艘“元”级潜艇,就能对台湾构成严重威慑,一旦爆发两岸之间的战争,足以使台湾航运陷入极度困境之中。如采用连续封锁、轮换作战的战术,中国海军则需要20至26艘先进的“元”级潜艇。按照台湾领导人陈水扁的言论,爆发冲突最危险的时期在2008年左右,据此可以估计,中国“元”级潜艇从2005年开始,可能会保持每年5至8艘的建造速度,在2008年左右形成全面作战能力。■
台湾还能算作我们的目标吗
;P  怎么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