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理解"血汗工厂"的难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15:13:52
2006-09-05 17:19:40 来源: 光明网 
http://talk.163.com/06/0905/17/2Q98PICO00301IJO.html






  血汗工厂的背后:更血汗的农村

  血汗工厂遭国人指责,指责者的正义性似乎无可置疑。指责的声音,有来自大众的,也有来自媒体和专家的。作为一个血汗工厂的小业主,老实说,对来自大众的指责,我觉得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但对媒体和专家的言论,则不敢苟同,尽管他们和大众的声音几乎没有区别。

  说到血汗工厂成因,国人的思维,天然地倾向于主要是由工厂主的贪婪和无情造成,因为国家已经有成文的各种法规,其中对劳动者的权益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工厂主的贪婪,总是意图谋取自身的最大利益,所以才置国家法规于不顾。这种思维,当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然而就中国而言,它其实还是经几十年灌输后,剥削论、剩余价值论在大脑深处留下余痕,这种余痕使得大多数人不经思考,就得出了结论,思想的惰性可见一斑。

  早几个月,本人有篇文章曾广为流传,题目叫《血汗工厂:一个小业主的喃喃自语》,在那篇文章里,就血汗工厂为什么能够存在,我已经简单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其中特别谈到,农村的凋敝,大量农民的极端困苦,应该是血汗工厂在中国能够长久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是喃喃自语,也就没有展开讲。

  本人始终认为,血汗工厂在中国的存在,关键原因是背后有更为血汗的农村。这个道理本来应该是一点就明,一说就通的。本人奇怪的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在高声呼吁维护农民工权益时,在研究血汗工厂的存在成因时,为什么没有把这点彻底明了地指出来。

  现在能够在媒体上、网络上,在各类公共场所,大声论道的,如果时间走回十年、二十年,其实很多还是农村的。现在即使文化了、精英了,与农村的关系同样是千丝万缕的。本人老家在江南农村,虽然离家将近30年,但老家是什么模样,在老家种地的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还是很清楚的。本人上大学前,那个小村子还有大约30户人家,130多口人,现在呢,不到10户,全部加起来不到30人,而且几乎都是老弱病残。在中国的乡村,这一定不是个别现象,特别是那些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省份如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差不多清一色是老弱守家。

  这些还在农村的,过的是什么生活呢?本人上大学前,农忙时赚过工分,上大学后因家里承包责任田,暑假也帮过家人干农活。大家知道南方插秧、耘田(那时用脚除草)、割稻子是什么情景吗?天没亮出去,天黑才能回来,不管天冷天热,刮风下雨,决无例外。因为天时不等人,你不能说天太冷就不育秧、不插秧,天气太热,就不去割稻子。江南插秧时若遇上春寒,温度可以在10度上下,风雨一起上,你还得早出晚归。而割稻子时,上午十点前和下午3点后,也常常是35度以上高温烤晒,一边挥汗如雨,还要被热水中的蚂蝗叮咬,这些,是不是中国农民的血汗常态?

  这么艰辛的努力谋生,结果怎样?结果是农产品年年跌价,最悲惨的时候是辛苦一季、一年,盘点一下,除了赚了点口粮,竟然手无余财甚至于倒挂帐。这几年种水稻可能好点,国家有补贴,农业税也全免了,但是农民一年的辛勤,换来的钱其实还不足以送个把两个小孩子上中小学,更别说上大学。那些全家只有一条裤子的,决不会是打工的,而一定是百分之百的农业人口,最近传出的卖瓜难,买一车西瓜竟只得三块钱,也该不是造谣吧。查查各地农村的人均收入就会发现,一年超过5000块的,已经是高收入,1000多的也还有,2000到5000的大概是常态。即使是5000块,那是什么概念,那就是说,平均到每月,不够500块。请注意,1、这是平均数;2、是统计数字,没有挤去水分;3、它包括了外出打工者的收入。

  其实,农民蜂拥走出农村,已经说明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外面再血汗,也不比农村更血汗。经济人的假设,在农民那里,应该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在外面谋生包括在血汗工厂打工,他们的收入预期远比在农村高。他们之所以毅然决然的抛家弃子,忍受家人离别之苦,忍受没有家庭、夫妻正常生活的困扰,就是因为,如果困守农村,几乎就是一条绝路,在付出比打工更血汗的代价后,他们的所得不如打工,他们将来的生活更没有希望。成千上万农民工对农村生活和打工生活的比较和事实验证,决定了这些人的去向,而这些人义务反顾的去向,是对农村更血汗的充分证明。

  所以说,中国血汗工厂的背后,是因为有更血汗的农村,是因为如果你坚持做农民,你会付出更多的血汗,得到更少的利益,和更可怜的将来。

  这样说,并非为了证明血汗工厂的合理性,事实上也证明不了。但是,它却指出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那就是中国的血汗工厂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有一个更为血汗的广大农村的存在。如果庞大的农村人口不能改变更为血汗的命运,他们始终愿意选择相对不够血汗的工厂,来作为改善自己命运的跳板。农民在农村更为血汗的现状,也使政府难以下决心,解决城市中的血汗工厂问题,因为如果在短期内强制企业完全遵从《劳动法》的规条,劳工的条件确实改善了,也更符合人道的要求,但是如果其中的成本不能消化,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破产,也绝不仅是危言耸听,因为我们毕竟面对的是成本导向的国际市场,本来因原材料价格上升增加的成本就难以消化,再过度增加劳动力成本,中小制造业的死期也就真到了。

  我这样说,更不是想说明,因为农民在农村更血汗,所以他们必须忍受血汗工厂相对农村“更好些”的待遇,或者说,他们的条件,因为相对在农村已经有改观,已经不必要再改善。当然更没有农民天生就是贱民,能有这样已经不错了的想法,因为,不到三十年前,自己也还是农民,因为,其实对一个小业主来说,农民打工待遇的提高,对自己这件小工厂的存在,本质上是件好事,如果农民的消费力提高,中国的市场会更大,自己也可以多买点东西,这不是极其简单的道理吗?

  农村庞大的贫困人口,不能在农村消化,唯一的出路还是外出,包括在血汗工厂打工,而这些人因为两者比较,意识到血汗工厂其实并不比农村更血汗,自身就没有和资方斗争以求改进的冲动。再说几十年来对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到目前为止本质上并没有丝毫改观,这已经使整整几代农民,习惯性的贬低自己,权利意识始终无法觉醒,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即使全力推进劳工权益,要得到劳工自己的呼应,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样,政府的努力,成效一定是有限的。

  对于有些专家说的,政府对血汗工厂睁眼闭眼,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与资方有利益相关,地方因政绩需求或税收等,所以不肯认真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查处违法行为一说,我认为尽管也算有道理,其实相当业余。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在农村做农民更为血汗这一背景性事实,没有看到因为农民知道农村更血汗,加之被长久压抑做二等公民后权利意识暂时无法觉醒因而没有维权能力的事实,没有看到只要有庞大的血汗工厂后备军,农民劳工又不能自觉主张权利,政府其实无法包办的事实。政府可以颁发法令,却对法令的执行其实因为现实的制约没有真实的强制执行力,这才是关键。

  如果按专家和一厢情愿者所言,中国人民全体动员,立即大规模强制执行劳动法规定的关于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在比如说三到五年内使血汗工厂销声匿迹,结果会怎样?这点恐怕要经济学家来回答,本人没有研究,不知道。但我知道其中的成本上升终究会使大量企业不能消化,所以应该有不少企业会退出市场。退出市场的结果,是大量农民再次回到农村,因为更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劳工的谈判能力甚至比现在还差。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血汗工厂就永远血汗下去,当然不是。血汗工厂存在的基础是血汗农村,所以改变农村现状,改变农民的生活,其实就等于抽取了血汗工厂的基础。为什么血汗工厂中没有城市市民,不就因为城市市民不管多么艰难,还有个低保可以吃吗?农村如果能逐渐改变,变得更富裕,变得有保障,对血汗工厂就等于釜底抽薪。

  在农村短期内没有可能彻底改观的情况下,政府当然也可以做工作,强制企业逐步改变血汗工厂的特性,但政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政府本身要降低成本,减轻企业税负,减少收费项目,给企业消化成本以实质帮助;二是政府要严厉打击腐败,减少企业灰色支出,目的同样是减轻企业成本;三是政府必须给出明确的改善劳动条件的指引,而这指引不是要求企业一步到位,一下子完全遵从劳动法的规定,而是在与企业协商的情况下,有步骤地进行,让企业能逐步调整。四是严格执法,一旦可行的指引出来后,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不能选择性执法,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不公平,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这样看来,要消灭血汗工厂,对政府的要求其实比对企业要严格得多,而归根结底,血汗工厂存在的现实,应该说既不能全怪政府,也不能全怪老板黑心,主要是我们有一个更为血汗的农村,做农民比打工更血汗。(老道人)2006-09-05 17:19:40 来源: 光明网 
http://talk.163.com/06/0905/17/2Q98PICO00301IJO.html






  血汗工厂的背后:更血汗的农村

  血汗工厂遭国人指责,指责者的正义性似乎无可置疑。指责的声音,有来自大众的,也有来自媒体和专家的。作为一个血汗工厂的小业主,老实说,对来自大众的指责,我觉得可以理解、可以接受,但对媒体和专家的言论,则不敢苟同,尽管他们和大众的声音几乎没有区别。

  说到血汗工厂成因,国人的思维,天然地倾向于主要是由工厂主的贪婪和无情造成,因为国家已经有成文的各种法规,其中对劳动者的权益有明确规定,但由于工厂主的贪婪,总是意图谋取自身的最大利益,所以才置国家法规于不顾。这种思维,当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然而就中国而言,它其实还是经几十年灌输后,剥削论、剩余价值论在大脑深处留下余痕,这种余痕使得大多数人不经思考,就得出了结论,思想的惰性可见一斑。

  早几个月,本人有篇文章曾广为流传,题目叫《血汗工厂:一个小业主的喃喃自语》,在那篇文章里,就血汗工厂为什么能够存在,我已经简单谈了一下自己的看法,其中特别谈到,农村的凋敝,大量农民的极端困苦,应该是血汗工厂在中国能够长久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是喃喃自语,也就没有展开讲。

  本人始终认为,血汗工厂在中国的存在,关键原因是背后有更为血汗的农村。这个道理本来应该是一点就明,一说就通的。本人奇怪的是,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在高声呼吁维护农民工权益时,在研究血汗工厂的存在成因时,为什么没有把这点彻底明了地指出来。

  现在能够在媒体上、网络上,在各类公共场所,大声论道的,如果时间走回十年、二十年,其实很多还是农村的。现在即使文化了、精英了,与农村的关系同样是千丝万缕的。本人老家在江南农村,虽然离家将近30年,但老家是什么模样,在老家种地的人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还是很清楚的。本人上大学前,那个小村子还有大约30户人家,130多口人,现在呢,不到10户,全部加起来不到30人,而且几乎都是老弱病残。在中国的乡村,这一定不是个别现象,特别是那些外出务工人员多的省份如江西、湖南、湖北、四川等,差不多清一色是老弱守家。

  这些还在农村的,过的是什么生活呢?本人上大学前,农忙时赚过工分,上大学后因家里承包责任田,暑假也帮过家人干农活。大家知道南方插秧、耘田(那时用脚除草)、割稻子是什么情景吗?天没亮出去,天黑才能回来,不管天冷天热,刮风下雨,决无例外。因为天时不等人,你不能说天太冷就不育秧、不插秧,天气太热,就不去割稻子。江南插秧时若遇上春寒,温度可以在10度上下,风雨一起上,你还得早出晚归。而割稻子时,上午十点前和下午3点后,也常常是35度以上高温烤晒,一边挥汗如雨,还要被热水中的蚂蝗叮咬,这些,是不是中国农民的血汗常态?

  这么艰辛的努力谋生,结果怎样?结果是农产品年年跌价,最悲惨的时候是辛苦一季、一年,盘点一下,除了赚了点口粮,竟然手无余财甚至于倒挂帐。这几年种水稻可能好点,国家有补贴,农业税也全免了,但是农民一年的辛勤,换来的钱其实还不足以送个把两个小孩子上中小学,更别说上大学。那些全家只有一条裤子的,决不会是打工的,而一定是百分之百的农业人口,最近传出的卖瓜难,买一车西瓜竟只得三块钱,也该不是造谣吧。查查各地农村的人均收入就会发现,一年超过5000块的,已经是高收入,1000多的也还有,2000到5000的大概是常态。即使是5000块,那是什么概念,那就是说,平均到每月,不够500块。请注意,1、这是平均数;2、是统计数字,没有挤去水分;3、它包括了外出打工者的收入。

  其实,农民蜂拥走出农村,已经说明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外面再血汗,也不比农村更血汗。经济人的假设,在农民那里,应该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在外面谋生包括在血汗工厂打工,他们的收入预期远比在农村高。他们之所以毅然决然的抛家弃子,忍受家人离别之苦,忍受没有家庭、夫妻正常生活的困扰,就是因为,如果困守农村,几乎就是一条绝路,在付出比打工更血汗的代价后,他们的所得不如打工,他们将来的生活更没有希望。成千上万农民工对农村生活和打工生活的比较和事实验证,决定了这些人的去向,而这些人义务反顾的去向,是对农村更血汗的充分证明。

  所以说,中国血汗工厂的背后,是因为有更血汗的农村,是因为如果你坚持做农民,你会付出更多的血汗,得到更少的利益,和更可怜的将来。

  这样说,并非为了证明血汗工厂的合理性,事实上也证明不了。但是,它却指出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那就是中国的血汗工厂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有一个更为血汗的广大农村的存在。如果庞大的农村人口不能改变更为血汗的命运,他们始终愿意选择相对不够血汗的工厂,来作为改善自己命运的跳板。农民在农村更为血汗的现状,也使政府难以下决心,解决城市中的血汗工厂问题,因为如果在短期内强制企业完全遵从《劳动法》的规条,劳工的条件确实改善了,也更符合人道的要求,但是如果其中的成本不能消化,导致大量中小企业破产,也绝不仅是危言耸听,因为我们毕竟面对的是成本导向的国际市场,本来因原材料价格上升增加的成本就难以消化,再过度增加劳动力成本,中小制造业的死期也就真到了。

  我这样说,更不是想说明,因为农民在农村更血汗,所以他们必须忍受血汗工厂相对农村“更好些”的待遇,或者说,他们的条件,因为相对在农村已经有改观,已经不必要再改善。当然更没有农民天生就是贱民,能有这样已经不错了的想法,因为,不到三十年前,自己也还是农民,因为,其实对一个小业主来说,农民打工待遇的提高,对自己这件小工厂的存在,本质上是件好事,如果农民的消费力提高,中国的市场会更大,自己也可以多买点东西,这不是极其简单的道理吗?

  农村庞大的贫困人口,不能在农村消化,唯一的出路还是外出,包括在血汗工厂打工,而这些人因为两者比较,意识到血汗工厂其实并不比农村更血汗,自身就没有和资方斗争以求改进的冲动。再说几十年来对农民的歧视性政策,到目前为止本质上并没有丝毫改观,这已经使整整几代农民,习惯性的贬低自己,权利意识始终无法觉醒,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即使全力推进劳工权益,要得到劳工自己的呼应,也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样,政府的努力,成效一定是有限的。

  对于有些专家说的,政府对血汗工厂睁眼闭眼,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与资方有利益相关,地方因政绩需求或税收等,所以不肯认真监督企业执行劳动法,查处违法行为一说,我认为尽管也算有道理,其实相当业余。因为,他们没有看到在农村做农民更为血汗这一背景性事实,没有看到因为农民知道农村更血汗,加之被长久压抑做二等公民后权利意识暂时无法觉醒因而没有维权能力的事实,没有看到只要有庞大的血汗工厂后备军,农民劳工又不能自觉主张权利,政府其实无法包办的事实。政府可以颁发法令,却对法令的执行其实因为现实的制约没有真实的强制执行力,这才是关键。

  如果按专家和一厢情愿者所言,中国人民全体动员,立即大规模强制执行劳动法规定的关于劳动者权益的条款,在比如说三到五年内使血汗工厂销声匿迹,结果会怎样?这点恐怕要经济学家来回答,本人没有研究,不知道。但我知道其中的成本上升终究会使大量企业不能消化,所以应该有不少企业会退出市场。退出市场的结果,是大量农民再次回到农村,因为更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劳工的谈判能力甚至比现在还差。

  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办法了,血汗工厂就永远血汗下去,当然不是。血汗工厂存在的基础是血汗农村,所以改变农村现状,改变农民的生活,其实就等于抽取了血汗工厂的基础。为什么血汗工厂中没有城市市民,不就因为城市市民不管多么艰难,还有个低保可以吃吗?农村如果能逐渐改变,变得更富裕,变得有保障,对血汗工厂就等于釜底抽薪。

  在农村短期内没有可能彻底改观的情况下,政府当然也可以做工作,强制企业逐步改变血汗工厂的特性,但政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政府本身要降低成本,减轻企业税负,减少收费项目,给企业消化成本以实质帮助;二是政府要严厉打击腐败,减少企业灰色支出,目的同样是减轻企业成本;三是政府必须给出明确的改善劳动条件的指引,而这指引不是要求企业一步到位,一下子完全遵从劳动法的规定,而是在与企业协商的情况下,有步骤地进行,让企业能逐步调整。四是严格执法,一旦可行的指引出来后,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不能选择性执法,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不公平,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这样看来,要消灭血汗工厂,对政府的要求其实比对企业要严格得多,而归根结底,血汗工厂存在的现实,应该说既不能全怪政府,也不能全怪老板黑心,主要是我们有一个更为血汗的农村,做农民比打工更血汗。(老道人)
血汗工厂:一位小业主的喃喃自语

  说到血汗工厂,国人无不切齿。大家异口同声谴责工厂主的黑心,似乎在血汗工厂中打工的农民工的辛酸和苦难,都是工厂主贪婪、冷血的结果。

  很不幸,老道人也是这千千万万血汗工厂中的一位小业主,在广东省某镇有一家多时百人,少时几十人的手袋作坊。本人无意于为工厂主辩护,只在这里随便说几句,权当自己喃喃自语吧。

  谁也无法否认,血汗工厂就是血汗工厂。这里的工人工作时间长、劳动报酬低、生活条件差,都是事实。就本人所在地区的工厂来说,一般生手(比如新入厂的剪线、打包装的杂工)的工资约600元左右(包吃住),熟练工人比如车位工、开料工、高车工,因计件或计时工资的不同,有一千元上下的,也有2,000元以上的,至于住宿,一般都是8-20人一间房,条件好些的大厂,房间装有空调,吃饭则大多外包,工作时间则除极少数是八小时制,其他都在一天12小时上下。

  1、谁是受益者?

  如果国人认为血汗工厂的存在完全是厂主的贪婪造成的,这种认识一定是模糊的,可悲的是现在除了少数研究者外,大多人抱这种简单的想法。其实想想在血汗工厂这条利益链中,谁是受益者,这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血汗工厂的产品大多外销,境外采购商第一个赚得盘满钵满。一件在纽约第五大道售价120美元的衬衣,给到中国工厂的加工费也就12美元,因为中国厂商的价格竞争,最后付给厂家的一般在10美元以下(《南风窗》8月刊下期49页),这样,境外采购商赚取了其中最大一块利润,而国外消费者则买到了便宜的中国货,降低了生活成本。

  第二位的受益者,当然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目前的研究者或者忽略或者不提这一块。政府除了就业和税收外,所谓中国地位上升,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廉价商品的依赖,这次中国和欧盟关于纺织品的争端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政府对工厂征收6个点的国税,2.5个点的地税,如果你开个批发点,你还要交4个点的销售税,加起来就已经是12.5,虽然不可能足额征收,但如果真正足额征收,大家都不要活命了。这里把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分开讲,是一种现实。因为在政府征收的税款以及各类收费外,政府工作人员还要拿去一块,这是谁都心照不宣的。我工厂所在的镇,一个普通税务专管员开的是本田雅阁2.4私家车,你可以想象一下他们拿这块有多大,还有消防呢,治安呢,工商呢?

  第三位才轮到工厂主。道理很简单,他们直接面对工人,看起来是罪魁祸首,是直接盘剥者,但他们被境外采购商盘剥后得到的这点利润,还要被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再盘剥一次。如果运气不佳,还有破产的可能,和政府及工作人员的旱涝保收大不一样,所以在这条利益链中,他们也显然处于下端。

  最后是打工者。我们现在的好心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即:血汗工厂如此残忍,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忍受?老道人与工厂的很多打工者关系不错,只要问到他们,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农村赚不到钱,在这里无论如何比在农村好。也就是说,从某种程度上,他们在被看做是血汗工厂的受害者的同时,他们也是受益者,或者是不能看做是纯粹的受害者,尽管这一切都不能证明血汗工厂存在的合理性。

  2、改变血汗工厂特征,工厂主能走多远?

  现在对血汗工厂的指责,多集中在报酬低、劳动时间长、粗暴对待、拖欠克扣工资等方面,当然还有工伤、社会保险甚至性权利等。要说所有的这些都是问题,有些是普遍存在,比如劳动时间长,有些是部分存在,比如拖欠工资。

  要解决这些问题,现在的说法是政府要强化监督,意思类似于强制厂主履行义务,以此达到保护劳工权益的目标。老道作为一个业内人士,觉得如果只有这一个思路,那一定走不远。

  对于工厂主来说,赢利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商道通则,如果不能赢利,企业都无法生存,更不要说劳工权利。最近一年来的民工荒,已经使很多企业意识到改善劳工待遇的问题,其实很多企业也知道与劳工关系的重要性,工资明显大幅上扬,很多企业在住宿、饮食甚至解决性权利方面也已经在想办法。但是,如果企业因此增加的成本不能消化,也就是说因此而使成本大幅增加,就有可能使本就微薄的利润变为负数,一旦如此,改善的努力只有终止,一切再回到原样。所以,所谓政府监督企业履行法定义务的思路,劳工条件的改善并不能走多远,非不愿为,是不能为。

  3、政府该做什么?

  改善劳工条件,改变血汗工厂的现实,主要还是政府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是监督,而是要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具体来讲,也许有几点:

  (1)减低税负或者公正地征税和收取各种费用。上面讲过,现在税负如果足额征收,没有企业能生存,所以现在的做法是拼命和征税官员谈条件,将应计税额降低。这样就产生两个问题:一是税务官员私下受贿,他们以受贿多寡来决定你的应交税额,这样大家的税负其实相差万里。在有些镇或村里,很多人因为租了村干部的房,不做工商登记,完全不交税,也不交其他任何费(治安费、**处理费等)。二是因为税负不同,造成价格恶性竞争,没有税负或税负较轻的企业就能承受更低的报价。

  (2)政府征收税款或收费后,认真做点有益的工作。也就是说,政府在某行业艰难之时,不仅应该减收税,同时也应该在必要时出钱出力。比如现在每个人每年收取144元的暂住证费,政府拿去做了什么?每年上缴的税收,政府又做了什么?政府不能只是监督者,又收税又收费,但轮到要改善劳工生活福利、保障劳工权益时,就把经济责任都推到企业身上,自己只出嘴。

  (3)管好你自己的人。政府本身运行的高成本和腐败的隐形成本,全都转移到企业和公民身上,一年几万亿的税收,竟然还要发行国债才能平衡财政,而其中的钱大部分被吃喝用了,参观用了,坐车用了,形象工程用了,落到私人口袋了。说句难听的话,政府运作的高成本和官员的腐败,才使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大打折扣,具体到血汗工厂,如果政府公开的和官员私下的钱能少收点,你再要强制厂主改善劳工条件,人家会不心甘情愿吗?

  4、心中的几份凄凉和悲哀

  老道人也算个读书人,面对血汗工厂的现实,有时也生出几分愧疚。只能说,只要赚到点钱,就要拿出一部分用于改善工人的工作和劳动条件,但任何一间或几间工厂的努力,都无法改变血汗工厂的现实。现实也许就在于:我们还没有到能够消灭血汗工厂的时候。你如果只叫工人一天做8小时,而别人做10小时,你认为你做工厂能赚到钱吗?在官员无德大肆收受贿赂时,你不觉得既然赚到口袋的钱,为什么还要拿出来?当农村依然破败,无数人涌入城市,随时可以招收到廉价劳工时,面对同样压榨农民工的政府,你能产生必要的道德感和同情心吗?

  所以,老道人说:声讨血汗工厂是必要的,但如果政府不能改变自己的行为,则一切都是空谈。你能让政府少花点钱吗?你能让农村不再破败吗?你能让官员不再腐败吗?不能吧,既如此,大家就只能慢慢来,否则就只能大家都没饭吃。这就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凄凉和悲哀的现实。
中国的税太重了,没技术含量的企业,不偷税根本活不下去。
  是啊,我就赞同偷漏税,没有办法,生存需要。政府总应该给穷苦人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