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发问:二战时的能源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20:24:36
日本人没有石油,美国人自己有石油,苏联人也是自己有,那纳粹德国的石油供应主要从哪里来?普罗耶什蒂?日本人没有石油,美国人自己有石油,苏联人也是自己有,那纳粹德国的石油供应主要从哪里来?普罗耶什蒂?
真够菜的。对二战有了解的就知道些。德国主要靠煤转化石油。
它是把煤炭液化,不需要石油吗?
在开战前德国85%的原油依靠进口。在此期间Rockefeller家族的原油加工占世界的25%,他们成为德国的主要燃料来源,加之德国用煤转化石油(技术主要来源于美国)至39年为开战做好了准备。

开战时德国的原油储备只有 一千五百万桶。开战初期,从低地国家拿到五百万桶。41年前向苏联进口5.6百万桶。41 年后德国每月消耗7.2百万桶,每月进口只有5.35百万桶。 同时罗马尼亚是德国的主要原油来源, 至41年,一千三百万桶出口德国,42, 43 年也保持很高的出口量, 罗马尼亚50%的原油出口到了德国。1944年上半年, 罗马尼亚出口七百万桶给德国。

1944年盟军的空袭使德国的原油加工产业减少了90% [em09] 。 到44年底45年初情况更加恶化。
原帖由 antonyxiao 于 2006-9-4 02:51 发表
……罗马尼亚是德国的主要原油来源 ...


谢谢指点。看来还是普罗耶什蒂为主啊~~~[em01]
煤变油不是最近的技术吗?
和楼上的同感
三十年代就有煤转化油的技术,所谓的油叫“综合汽油” (从字面上翻译),主要的是煤加氢技术。 通过美国标准石油实验室和德国的 G. I Farben 公司合作共同开发。
41 年后德国每月消耗7.2百万桶


====是不是有数字的问题或是年打成月
楼上正解
转篇相关文章:

"煤变油"的梦想与现实
   

    采用‘煤液化’和‘天然气液化’技术,用煤和天然气替代石油,是中国必须要走的路
    南非盛产的不仅仅是黄金和钻石。2004年7月初,正在非洲四国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与南非签署了政府间的27个合作协议,随同他出访的9大企业集团,也签署了7个合作协议,其中包括铬矿的开发和对中国能源战略具重要意义的“煤变油”(煤液化)技术。据悉,中国将利用南非这项已有50年生产经验的成熟技术,在煤炭资源丰富的陕西和宁夏设立两个“煤变油”项目,每个项目投资几十亿美元,从战略上缓解中国未来石油资源短缺问题。
    身处石油世界的苦闷
    石油,是现代社会生存的血液。从1997年始,中国从石油输出国变成了进口国。据估计,今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在2.7亿吨上下,但产能只有1.7亿吨。到2005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达到2.9亿吨左右,有可能超过日本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但中国石油产量将不会有大幅度提高。从1999年净进口量4000万吨,到去年原油净进口超过9000万吨,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达到30%,而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预测,今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超过1亿吨,进口依存度将达37%。201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达3.2亿吨,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1.6亿吨,进口量将超过国内需求的一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陈淮认为:随着中国石油进口量迅猛增加,必须考虑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的手段之一,它是国家整个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综合对策包括,加快国内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开展石油外交,开发海外石油;发展替代燃料和替代技术。其中“煤液化”作为石油替代品,具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
    中国虽然石油资源匮乏,但煤炭资源丰富,据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2004年6月发布的统计报告,截至2002年年底,中国探明可直接利用的煤炭储量1886亿吨,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人均145吨,按人均年消费煤炭1.45吨,即全国年产19亿吨煤炭计算,中国的煤炭资源可以保证开采上百年。
    国家“煤变油”项目首席科学家李永旺研究员说,针对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现状,通过煤液化合成油是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的现实途径之一,走煤炭液化合成油的道路是解决能源危机最有效可行的途径。
    自我造血机会
    组建于1995年,注册资金25.8亿元,总资产超过900亿元的神华集团是中国煤炭业的龙头企业,也是“煤变油”领域的先驱。这次随同曾庆红副主席访问南非的9大企业集团中,就包括神华集团董事长陈必亭。
    山西煤化所研究员李保庆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南非之所以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煤间接液化技术,是出自种族隔离制度废除之前对它的长期石油禁运。南非拥有大量褐煤资源,它给自己找出了一条石油自给的道路。
    南非萨索尔公司于1955年建成第1座由煤生产燃料油的萨索尔一厂。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于1980年和1982年又相继建成了萨索尔二厂和萨索尔三厂。使用间接转化技术,萨索尔年产汽油、柴油、蜡、乙烯、丙烯、聚合物、氨、醇、醛、酮等113种化工产品,共计760万吨,其中油品占60%左右。
    煤的间接液化技术是先将煤气化,然后合成燃料油和化工产品。目前南非萨索尔公司、荷兰壳牌公司、美国美孚公司、丹麦托普索公司都拥有成熟技术,但后几家公司的技术还都未达到商业化水平。
    2001年,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恕懊罕溆汀敝卮罂萍枷钅浚锌圃荷轿髅夯械A苏庖幌钅康难芯俊?2002年9月,千吨级中试平台实现了第一次试运转,并合成出第一批粗油品。到2003年底,中试平台已运行4次,使用间接液化技术生产出了无色透明的高品质柴油,这是目前世界上纯度最高、最优质的清洁柴油。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是煤炭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的去除杂质并加氢的过程。德国从二战期间就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但随着石油的发现被搁置,直到近年又重新启动。目前德国GMT公司、美国的HTI公司和日本的NEDOL组织都拥有这方面技术,但还都未达到工业化标准。
    神华集团最近投资600亿元,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规划建设年产500万吨油的“煤变油”直接转化工程,2008年一期工程将全部建成,产量500万吨,二期工程之后的总产量将达1000万吨。当时原定采用美国HTI公司的技术,但现在,“美国技术已经被放弃,目前采用的是神华自己的知识产权技术。”神华集团煤液化项目的一位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工业化的煤直接液化工程,所以,煤直接液化项目在技术上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现在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的项目用地已经批下来,反应器也在设计中,但开工令还没下。
    他说,神华在上海的直接液化项目属于工艺装置开发,产量在每天6吨左右,目的在于对“煤变油”工业化生产之前的工艺和设备进行探讨。“煤变油”工业化的风险很大,神华实际是在替国家冒这个险。上海市经委一位负责人透露,由于一些进口设备的质量问题,原定在今年7月的投料可能要推迟1至2个月。
    据悉,目前云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贵州都在筹划自己的“煤变油”项目,但由于风险太大,均被国家叫停,决策部门希望等神华的工业化示范项目效果出来后再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神华集团拟在陕西榆林建设煤间接液化项目,以榆神矿区储量丰富、质量优良和便于开采的煤炭资源为依托,建立坑口煤炭间接液化工厂。建设规模为年产液化产品600万吨,分2期建设,每期工程年产300万吨,远景规划为年产1500万吨液化产品。
    这位负责人说,现在,至少在现有的认识水平上可以认为,煤变油的风险和困难已经降到最低,估计内蒙古的项目下半年可以开工,计划2007年10月建成。到2020年,中国用1亿吨煤,通过直接和间接转化,可达到产油3000万吨的水平。
    拿什么和石油竞争
    神华的这位负责人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目前在煤变油效益的估量上主要参考欧佩克23到28美元一桶的指导价格,以23美元测算,回报率在11%左右。目前石油价格在40美元一桶左右,照此标准计算,“煤变油”项目就更有竞争力。
    关于“煤变油”的质量,李保庆教授说,直接转化的效率高,但质量不高,间接转化的效率相对低,但质量明显好得多。
    据神华集团煤液化项目负责人透露,煤液化项目目前的工艺指标基本可以达到国家标准,具体成本核算还要依据煤和其他原料价格,以及工程项目基础设施的费用决定。神华准备在内蒙古和陕西分别建一个直接液化项目和一个间接液化项目。他说:“直接液化是改良过程,加工和剪裁过程,它生产的柴油质量不高,汽油质量还不错。间接过程是革命性的,把煤打成小分子,取出全部杂质,它生产的柴油质量远远超过标准,但汽油指标不是很好。间接转化是做‘富强粉’,但耗煤量大,能耗高,成本高,直接转化是做‘标准粉’,但成本低。两者结合,可以优势互补。”
    这位项目负责人还透露,目前,直接液化面临的问题是工业化放大所产生的“机械设备放大”的技术问题,而在间接液化方面,国外有成熟的技术,关键在于如何与国外谈判,既能掌握关键技术,又不受制于人,推动国内的技术开发。
的确是月消耗量, 并且七百多万桶不包括民用。 数量的确惊人
补充一点, 上述统计是1941的, 并且指出到1941年8月德国的燃油消耗会出现逆差,这也是导致攻打苏联的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