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宝船”图纸绘就下月开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5 09:35:47

中国“哥德堡”号呼之欲出
  
  昨天上午,看着“哥德堡”号缓缓驶进上海吴淞客运中心码头,作为郑和第十九世后裔的郑自海心里涌起一阵酸楚。他说:“‘哥德堡’号来了,但我们却没有一艘同样的仿古船去迎接它,真是一大憾事!”
  不过,郑自海的遗憾将很快得以弥补。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获悉,世界最大仿古航海木船———郑和宝船,现已完成设计,即将于9月底在南京正式开建,预计2008年4月完成试航并交付使用。

  堪称“世界第一”

  锣鼓喧天,人潮涌动,人们在翘首期盼“哥德堡”号的同时,也在热切期待“郑和宝船”。事实上,中国的“哥德堡”号已经进入施工倒计时。昨天,负责宝船设计的江苏金泰船舶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平明确告诉记者:“经过专家一年多的论证,我们已经完成图纸设计,待承建单位招标工作结束后,马上就能开工造船了。”
  宝船多大?“二千料!”王国平脱口而出。“料”,是古代容积单位,经专家测算,郑和下西洋所在的两千料指挥船长63米多,宽13米多。如今,为更具象征意义,仿制宝船的“身材”最终被定型为总长71.1米,型宽14.05米,舷高7米,代表了郑和在1405年7月11日首次扬帆远航,一共7次下西洋。据介绍,宝船排水量为1500吨,可载30名船员和36名旅客,以及50吨货物。王国平说:“郑和宝船比‘哥德堡’号长出10多米,宽出3米多,堪称‘世界第一’。”
  据透露,宝船将按照“仿古而不复古”的原则,实现古船风貌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王国平打了个比喻,郑和宝船穿的是古装,跳动的却是一颗现代化的心。譬如,古船是无动力船,全靠风帆动力航行,但仿制船却是“机帆并用”,在保留风帆同时配有两台船用主机和三台发电机组,设计航速为每小时12海里,能抗击海上七级大风;郑和时代所没有的电视、中央空调、电脑网络等等,也将在仿制船上一应俱全……
  不过,也有三大难题考验宝船:一是“强度”,由于海上波长一般为60米,所以70多米的大船很可能同时跨越两个波浪,容易导致宝船“中垂”(波峰同时在船体两端)或者“中拱”(波峰在船体中间),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船体如果强度不够就会出现断裂的危险;二是“稳性”,海上风急浪高,宝船如果稳性不够,就容易翻船;三是“风帆”,因为要还原郑和宝船的原貌,所以船上保留了6个风帆,因此必须使6个风帆不能互相缠绕,同时又不影响航速。“虽然这些难题还有待在建造过程中进一步解决,但我们对此充满了信心。”王国平说道。

  借鉴“哥德堡”号

  负责郑和宝船复制的南京钧龙宝船置业有限公司,由南京市鼓楼区与马来西亚金龙集团共同投资1000万美元成立。昨天,公司副总经理贾铁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一定要发扬郑和精神,将郑和宝船打造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宝船重生,与一位海外华侨的“郑和情结”息息相关。贾铁甲说,马来西亚金龙集团董事长卢纯义,祖籍广东,从小就受当地“郑和文化”的影响,对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航海家充满了敬佩,当他听说南京希望仿制郑和古船时,立即派人前往联系。“重建古船,可以弘扬国威,给海外华人长脸!”卢纯义的话,贾铁甲记忆犹新。2005年4月,贾铁甲来到南京,与南京宝船厂遗址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刚见面。贾铁甲说:“我们当时是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2005年9月,双方签订合作协议;2005年10月,共同出资成立公司;2006年4月,宝船结束设计招标……
  虽然宝船目前尚停留在图纸上,但宝船的运作方式已隐隐浮现。早在“哥德堡”号抵达广州时,南京市鼓楼区委书记鲍永安就专门率团赶赴广州,拜访“哥德堡”号船长、大副等等,在“取经”的同时还向他们发出邀请,请他们在抵达上海后到南京面对面交流。邀请发出,得到对方的热烈回应。
  贾铁甲向记者透露了一些郑和宝船的商业计划:借鉴“哥德堡”号的成功经验,将向游客开放宝船建造过程,只要花一点钱游客就能参与其中一起钉钉子、刷油漆、编缆绳等;明代景观船厂在9月份建成后,将常年对游客开放,游客可在2层的参观走廊上观看造船过程;公司准备向北京奥组委提出申请,使宝船能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水上项目的形象大使,借此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航海文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宝船将沿着当年郑和航海路线,到东南亚一带巡游……
  他还特别说道:“我们很想参与上海世博会,准备下周到上海去与有关方面接洽。”

  唤醒“海洋意识”

  正说着郑和宝船,郑和第十九世后裔郑自海冷不丁问了一句:“你知道中国海洋面积有多大吗?”就在记者一愣之际,他紧接着说:“有约300万平方公里。”“大家都知道国土面积是960万,可有多少人知道还有这300万呢?”郑自海重重叹了口气。
  对此,贾铁甲认为,郑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海洋文化,但很多中国人却并不真正了解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却对郑和奉若神明。他说,有一次新加坡举办一个文化展览,其中列出的有关研究郑和的书就有120多种,足见他们对于“郑和文化”的尊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也感同身受。他说,几千年来,中国农耕文化比较发达,人们都将精力主要集中于内陆土地上,以耕种维生,这使得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都不强烈。而郑和七下西洋是古代为数不多的一个特例,他在出海交易物品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将中国展示给了世界,也使世界更了解中国。譬如,自从郑和下西洋之后,原本与我们失去联系的许多国家又重新恢复了往来,促进了中国外来文化的繁荣。“现在仿建郑和宝船,在对外传播中国与邻为善的‘和文化’同时,也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人的海洋意识。”
  周振鹤说,中国文化灿若星河,并不只有红灯笼,所以,通过郑和宝船对外宣传时,一定要具有“哥德堡”号那样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切忌急于求成、浮躁功利,让世界人民在润物细无声中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中国“哥德堡”号呼之欲出
  
  昨天上午,看着“哥德堡”号缓缓驶进上海吴淞客运中心码头,作为郑和第十九世后裔的郑自海心里涌起一阵酸楚。他说:“‘哥德堡’号来了,但我们却没有一艘同样的仿古船去迎接它,真是一大憾事!”
  不过,郑自海的遗憾将很快得以弥补。记者昨天从有关方面获悉,世界最大仿古航海木船———郑和宝船,现已完成设计,即将于9月底在南京正式开建,预计2008年4月完成试航并交付使用。

  堪称“世界第一”

  锣鼓喧天,人潮涌动,人们在翘首期盼“哥德堡”号的同时,也在热切期待“郑和宝船”。事实上,中国的“哥德堡”号已经进入施工倒计时。昨天,负责宝船设计的江苏金泰船舶研究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国平明确告诉记者:“经过专家一年多的论证,我们已经完成图纸设计,待承建单位招标工作结束后,马上就能开工造船了。”
  宝船多大?“二千料!”王国平脱口而出。“料”,是古代容积单位,经专家测算,郑和下西洋所在的两千料指挥船长63米多,宽13米多。如今,为更具象征意义,仿制宝船的“身材”最终被定型为总长71.1米,型宽14.05米,舷高7米,代表了郑和在1405年7月11日首次扬帆远航,一共7次下西洋。据介绍,宝船排水量为1500吨,可载30名船员和36名旅客,以及50吨货物。王国平说:“郑和宝船比‘哥德堡’号长出10多米,宽出3米多,堪称‘世界第一’。”
  据透露,宝船将按照“仿古而不复古”的原则,实现古船风貌与现代工艺的完美结合。王国平打了个比喻,郑和宝船穿的是古装,跳动的却是一颗现代化的心。譬如,古船是无动力船,全靠风帆动力航行,但仿制船却是“机帆并用”,在保留风帆同时配有两台船用主机和三台发电机组,设计航速为每小时12海里,能抗击海上七级大风;郑和时代所没有的电视、中央空调、电脑网络等等,也将在仿制船上一应俱全……
  不过,也有三大难题考验宝船:一是“强度”,由于海上波长一般为60米,所以70多米的大船很可能同时跨越两个波浪,容易导致宝船“中垂”(波峰同时在船体两端)或者“中拱”(波峰在船体中间),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船体如果强度不够就会出现断裂的危险;二是“稳性”,海上风急浪高,宝船如果稳性不够,就容易翻船;三是“风帆”,因为要还原郑和宝船的原貌,所以船上保留了6个风帆,因此必须使6个风帆不能互相缠绕,同时又不影响航速。“虽然这些难题还有待在建造过程中进一步解决,但我们对此充满了信心。”王国平说道。

  借鉴“哥德堡”号

  负责郑和宝船复制的南京钧龙宝船置业有限公司,由南京市鼓楼区与马来西亚金龙集团共同投资1000万美元成立。昨天,公司副总经理贾铁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一定要发扬郑和精神,将郑和宝船打造为中国的一张名片。”
  宝船重生,与一位海外华侨的“郑和情结”息息相关。贾铁甲说,马来西亚金龙集团董事长卢纯义,祖籍广东,从小就受当地“郑和文化”的影响,对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航海家充满了敬佩,当他听说南京希望仿制郑和古船时,立即派人前往联系。“重建古船,可以弘扬国威,给海外华人长脸!”卢纯义的话,贾铁甲记忆犹新。2005年4月,贾铁甲来到南京,与南京宝船厂遗址文化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志刚见面。贾铁甲说:“我们当时是相见恨晚,一拍即合,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2005年9月,双方签订合作协议;2005年10月,共同出资成立公司;2006年4月,宝船结束设计招标……
  虽然宝船目前尚停留在图纸上,但宝船的运作方式已隐隐浮现。早在“哥德堡”号抵达广州时,南京市鼓楼区委书记鲍永安就专门率团赶赴广州,拜访“哥德堡”号船长、大副等等,在“取经”的同时还向他们发出邀请,请他们在抵达上海后到南京面对面交流。邀请发出,得到对方的热烈回应。
  贾铁甲向记者透露了一些郑和宝船的商业计划:借鉴“哥德堡”号的成功经验,将向游客开放宝船建造过程,只要花一点钱游客就能参与其中一起钉钉子、刷油漆、编缆绳等;明代景观船厂在9月份建成后,将常年对游客开放,游客可在2层的参观走廊上观看造船过程;公司准备向北京奥组委提出申请,使宝船能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水上项目的形象大使,借此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航海文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2010年上海世博会之前,宝船将沿着当年郑和航海路线,到东南亚一带巡游……
  他还特别说道:“我们很想参与上海世博会,准备下周到上海去与有关方面接洽。”

  唤醒“海洋意识”

  正说着郑和宝船,郑和第十九世后裔郑自海冷不丁问了一句:“你知道中国海洋面积有多大吗?”就在记者一愣之际,他紧接着说:“有约300万平方公里。”“大家都知道国土面积是960万,可有多少人知道还有这300万呢?”郑自海重重叹了口气。
  对此,贾铁甲认为,郑和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海洋文化,但很多中国人却并不真正了解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人民却对郑和奉若神明。他说,有一次新加坡举办一个文化展览,其中列出的有关研究郑和的书就有120多种,足见他们对于“郑和文化”的尊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周振鹤也感同身受。他说,几千年来,中国农耕文化比较发达,人们都将精力主要集中于内陆土地上,以耕种维生,这使得中国人的海洋意识和海权意识都不强烈。而郑和七下西洋是古代为数不多的一个特例,他在出海交易物品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华文化,将中国展示给了世界,也使世界更了解中国。譬如,自从郑和下西洋之后,原本与我们失去联系的许多国家又重新恢复了往来,促进了中国外来文化的繁荣。“现在仿建郑和宝船,在对外传播中国与邻为善的‘和文化’同时,也必将进一步增强中国人的海洋意识。”
  周振鹤说,中国文化灿若星河,并不只有红灯笼,所以,通过郑和宝船对外宣传时,一定要具有“哥德堡”号那样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切忌急于求成、浮躁功利,让世界人民在润物细无声中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是六桅两千料的大舰,虽然比不上九桅巨舰,但也是当时世界之最了!!!!!!!!
但愿别偷工减料!!!!!!!![em04][em04]
不希望造    实际点     钱用来多造052c    要不把167.525.526改装了
造好了 去看看 说不定还能上去呢
再来一次下西洋的远航吧~
原帖由 轩辕明 于 2006-8-30 11:54 发表
不希望造    实际点     钱用来多造052c    要不把167.525.526改装了

现在很多人讲的太多的就是“实际”
总算可以回复了!!
“哥德堡”号没用国家一分钱,全部是民间资金。包括各大企业。
我们也应该借鉴,争取把宝船打造成中国的名片,每年到各地“旅游”,扩大我们的影响。
总长71.1米,型宽14.05米,舷高7米,似乎也不是很大,
我以为宝船会相当大呢。
原帖由 wjp1227 于 2006-8-30 12:43 发表
总长71.1米,型宽14.05米,舷高7米,似乎也不是很大,
我以为宝船会相当大呢。

木帆船啊,要有多大啊!!“哥德堡”才多大??
1500吨的木头船....已经不简单了啊...当年什么狗屁五月花号才几百吨而已....
原帖由 hmsh 于 2006-8-30 12:11 发表

现在很多人讲的太多的就是“实际”


歌德堡号可没花瑞典国防经费的一分钱   我们大概就不是民间出钱了吧
好像不对啊?

偶印象里郑和的宝船有上万吨啊?[em09]
原帖由 轩辕明 于 2006-8-30 13:36 发表


歌德堡号可没花瑞典国防经费的一分钱   我们大概就不是民间出钱了吧

瑞典民间出资多是企业在做广告,商业利益当然更加“实际”,但我们如果是政府出钱,提高国民海洋意识难道有错?!这一艘宝船的造价远不及一艘052c  、167.525.526,但其意义远不是这点钱能衡量的!可笑的是难道这还算在了我们的国防经费里了?!
造052C还不至于缺这些钱!
希望是好好造,出精品!“一定要具有“哥德堡”号那样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切忌急于求成、浮躁功利”!
二千料,六桅,郑和宝船好像不止这么大把!印象中 好像是九桅的!
好,我也见识一下是否宝船能远航
原帖由 轩辕明 于 2006-8-30 11:54 发表
不希望造    实际点     钱用来多造052c    要不把167.525.526改装了

对你这种装腔作势,却不学无术的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原帖由 whykkk 于 2006-8-30 17:19 发表
郑和下西洋也许是谎言


http://bbs.cjdby.net/viewthread. ... 6%A3%BA%CD%2Bwhykkk


在某些东西(姑且称之为东西)眼里,只要是中国人作出的伟大成就就是谎言。
宝船好像有上万吨吧,1500是不是缩水的厉害了点。
]]
1500吨还是比较可信的,几万吨级的木龙骨现在能不能造出来都是个问题就不要说明朝了,而且没有精确的计时器就算造个100万吨的宝船也无法横越大洋,溜边的话太大了反而麻烦,1500吨正合适
原帖由 blackboyaaaa 于 2006-8-30 17:28 发表

对你这种装腔作势,却不学无术的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种人 唉    我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 ?  成天嚷着加快建设海军   嚷着新装备不够先进
东海局势一天比一天急  我军和日本海军还有一定差距 .  那么一点点海军军费  ...
不行给海航换几架飞机也行啊.  我只是比较实际罢了
要花多少钱啊,中国的钱都浪费在这上面
钱现在不是问题,就算民间,中国人应该也出得起,问题是很多古代的造船工艺都失传了,所以即使有钱,我们能不能造得出,造出来能不能达到当年的水平,能不能进行远洋航行都很难说。
如果只能造出个大模型,只能当摆设,还不如不造。
以前听说宝船能装上千人,如果真的71.1米,型宽14.05米,舷高7米恐怕装不下吧。看来以前的说法不对啊。
还没考证好 造什么啊     我记得有个征集失传的一些明代造船方法的会议   刚开不久啊     应该还没准备好吧     如果就是个大模型 。。。还是不要浪费了
中央空调还是不要装了,人家哥德堡没有空调一样纵横四海。
网线也不要拉得到处都是,现代痕迹越少越好。还有一定要远航,别像那个恶心的南海神——广州日报号,把桅杆放下来搞珠江夜游,真是没见识!
还有,船名一定不能给企业冠名。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宝船63号,大船长44丈,阔18丈。”郑和下西洋的船舶分为五类: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其中宝船最大,九桅,长44。4丈,宽18丈。明代一尺约合今日0。311米,依此推算,则下西洋宝船船长约138米,宽约56米。由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宝船的尺寸是长44。4丈,宽18丈,其长宽比值2。466(记录还有中船,其长宽比值也是2。466),基本上和泉州出土宋船的长宽比值2。55相接近。因此我们可以假定,郑和宝船就是泉州出土的这种尖底福船型海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数据:根据出土雕花黑漆木尺换算文献记载的郑和宝船长度44。4丈等於125。65公尺;宽度18等於50。94公尺;宝船吃水深度8公尺。以现代造船术语表示,其型深12公尺,杆舷4公尺,舷墙1。5公尺。从船舶主要技术参数、长宽比值分析,乃是与泉州宋船同为福船型海船,船体方形系数相同的数据,即0。4394。结构特点是大出梢,虚梢占船体总长的36%,龙骨长80公尺。而从线型图列出型值表,用梯形法计算,郑和宝船的最大排水量约14800吨,按一般福船的使用经验,其载重量约为排水量的50%来计算的话,郑和宝船的载重量约在7000吨左右。这种巨型海船,莫说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即使在当时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无与伦比的,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
    而现在我们看到这文章中,的所谓的“仿古宝船”只有 总长71.1米,型宽14.05米,舷高7米,代表了郑和在1405年7月11日首次扬帆远航,一共7次下西洋。据介绍,宝船排水量为1500吨,可载30名船员和36名旅客,以及50吨货物。王国平说:“郑和宝船比‘哥德堡’号长出10多米,宽出3米多,还自称是堪称‘世界第一’。我看这种做法做出来的所谓仿古宝船,简直是在借宝船的名号愚弄世人。这根本就是某些奸商,在想做什么商业上的小把戏。这种把戏将使得我们古人的智慧贬值和误导世人。所以我认为,如果不能或没有能力复原大明帝国真正的郑和宝船,就不要做些垃圾出来给人笑,丢我们祖先的脸丢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脸。
拜托。。。。不要 一搞 就来个什么 中国“xxxx” 好不好
原帖由 沉睡的人 于 2006-9-1 00:25 发表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宝船63号,大船长44丈,阔18丈。”郑和下西洋的船舶分为五类: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其中宝船最大,九桅,长44。4丈,宽18丈。明代一尺约合今日0。311米,依此推算,则下西洋 ...


你当船是用嘴造的吗,100多米长的木龙骨怎么保证强度?1万多吨的船没有密封舱能下海吗?或者说你有办法用木头做密封舱[em04] ,这么大得木头船舱室不计其数,着火了怎么办?漏水了怎么办?触礁了怎么办?这么多问题咱不说明朝是怎么解决的,你先告诉我现在怎么解决?我不怀疑郑和有这样的计划,但我肯定这样的船就是勉强造出来了也是个开不出去的摆设,讨皇上开心的“面子工程”木头船还是1000吨左右最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