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抵制10年仍被迫接受回扣 捐资助学以证清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9:18:31
<p>2006-08-14 03:41:48 来源: <a href="http://news.163.com/06/0814/03/2OF586070001124J.html#" target="_blank">重庆晨报</a></p><p><a href="http://news.163.com/06/0814/03/2OF586070001124J.html">http://news.163.com/06/0814/03/2OF586070001124J.html</a></p><p>核心提示:8月初,合肥一三甲大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主动坦陈自己在与医疗回扣抗击10年后被迫曲线救国———把所有无法推脱的回扣转捐给“春蕾”失学女童。这也终于解开3年多来每月一直以“李存田”名义捐款之谜,那项捐款创下安徽历史个人捐助最高纪录。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center><img src="http://cimg2.163.com/cnews/2006/8/14/20060814034007a807b.jpg" border="0" alt=""/><br/>8月10日,安徽含山县陶厂镇祁首村,“春蕾女童”王萍(左四)接到大学通知书。</center><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他抗击医疗回扣10年,</strong><a href="http://news.163.com/06/0608/10/2J3CGPQQ00011229.html" target="_blank"><strong>曾向人民日报写举报信</strong></a><strong>,最后迫于无奈收回扣,他捐回扣是想证明自己清白</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所有回扣都用信封保存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8月初,笔者见到了主动约见中央媒体驻皖记者的张劲。这位响当当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始终与可以让他肥得流油的医药回扣进行着不懈的抗争,反差巨大的是,他可以几年穿一双破得没有后跟露出脚趾的袜子。 </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劲是靠农村父母节衣缩食供到大学毕业的,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一所知名大医院工作。 </p><p style="TEXT-INDENT: 2em;">1994年秋天,一个心血管病人来门诊部做检查,张劲当班按常规为病人开了两张化验单,到月底发工资时,他发现工资单上竟然多了20元。一打听,原来这是开化验单的回扣。 </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后,在一种复杂心理驱使下,张劲将得到的回扣,都用信封装着保留至今,信封边缘还密密麻麻记录着收回扣的时间、金额和缘由。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向人民日报举报被骂叛徒</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1998年夏季一天,张劲发现一位资深老教授给一位重症病人开出了十多瓶药,这种药每瓶回扣是几十元,而根据病情,病人是根本不能服用这种药的。张劲感到震惊、愤怒和耻辱。张劲认定患者遭殃绝非误诊开错药,一定是回扣让老教授丧失了医生的最起码良知与做人的底线。思考几天后,他决定从此退出回扣的参与者阵营。 </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劲的第一封举报信寄给了安徽省监察厅和卫生厅。张劲一时成了安徽省医疗卫生界的新闻人物。但所在单位认为他在故意给医院抹黑,有的同事骂他是医院的叛徒,有的同事觉得其他医院搞得更凶,张劲是小题大做。 </p><p style="TEXT-INDENT: 2em;">随后,张劲又将举报信寄给了人民日报。1999年1月23日,《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版头条刊发了署名“牛汉”的文章《医药回扣为何屡禁不止》的千字文。 </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劲能感受到的结局是:他本人正常的职称晋升一再拖延。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所开处方竟被医院改名</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2年,张劲无意中发现,明明是自己亲自签名加盖印章的处方,交费后收费员递给病人打印清单上的处方医生竟变成了“戚德如”。 </p><p style="TEXT-INDENT: 2em;">自己医院里压根就没有“戚德如”这个人!此后,张劲终于发现,只要是他所开出的每一张处方,缴费收据单都被打印上“戚德如”的名字。这应该是医院专门“包装”用来对付他的假名字,把他所开处方全部计入“戚德如”名下,可使回扣神不知鬼不觉地肥水不流外人田。 </p><p style="TEXT-INDENT: 2em;">发现“戚德如”证据与秘密后,张劲找了医院领导反映,还拿了好几张署名“戚德如”的处方电脑缴费单,并找到卫生行政部门举报。2003年2月,张劲所开处方得以恢复真名。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捐回扣是想证明清白</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次月的一个傍晚,张劲收到了他的“信封”———回扣。至此,张劲深切感受到了无奈。“与其让回扣被其他人吃掉,不如用在合理的地方,给他找个干净的归宿。”经过苦思冥想,他决定给回扣找个干净又能发挥更大效应的去处。 </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3年5月16日,安徽省妇联17层儿童部“春蕾”计划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待了一位捐款者,他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也不愿拿走2000元捐款收据,最后只留下了“李存田”的名字。捐款人说,自己只是帮助安徽贫困地区即将失学、辍学的儿童完成9年义务教育。 </p><p style="TEXT-INDENT: 2em;">直到2006年的3月,“李存田”每个月都会捐款,少则数百多则数千,累计已捐出4万余元,使100多名失学女童重返课堂;3年来,张劲对外守口如瓶坚持不懈地捐款,他只坚持一个理念,把回扣捐出去并非自我贴金,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清白的!</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劲系化名) <a href="http://news.163.com/"><img class="icon" height="11" alt="木头" src="http://cimg2.163.com/cnews/newimg/arc_i.gif" width="12" border="0"/></a>
        </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p>2006-08-14 03:41:48 来源: <a href="http://news.163.com/06/0814/03/2OF586070001124J.html#" target="_blank">重庆晨报</a></p><p><a href="http://news.163.com/06/0814/03/2OF586070001124J.html">http://news.163.com/06/0814/03/2OF586070001124J.html</a></p><p>核心提示:8月初,合肥一三甲大医院内科主任医师主动坦陈自己在与医疗回扣抗击10年后被迫曲线救国———把所有无法推脱的回扣转捐给“春蕾”失学女童。这也终于解开3年多来每月一直以“李存田”名义捐款之谜,那项捐款创下安徽历史个人捐助最高纪录。 </p><p style="TEXT-INDENT: 2em;"></p><p style="TEXT-INDENT: 2em;"></p><center><img src="http://cimg2.163.com/cnews/2006/8/14/20060814034007a807b.jpg" border="0" alt=""/><br/>8月10日,安徽含山县陶厂镇祁首村,“春蕾女童”王萍(左四)接到大学通知书。</center><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他抗击医疗回扣10年,</strong><a href="http://news.163.com/06/0608/10/2J3CGPQQ00011229.html" target="_blank"><strong>曾向人民日报写举报信</strong></a><strong>,最后迫于无奈收回扣,他捐回扣是想证明自己清白</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所有回扣都用信封保存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8月初,笔者见到了主动约见中央媒体驻皖记者的张劲。这位响当当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始终与可以让他肥得流油的医药回扣进行着不懈的抗争,反差巨大的是,他可以几年穿一双破得没有后跟露出脚趾的袜子。 </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劲是靠农村父母节衣缩食供到大学毕业的,1982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一所知名大医院工作。 </p><p style="TEXT-INDENT: 2em;">1994年秋天,一个心血管病人来门诊部做检查,张劲当班按常规为病人开了两张化验单,到月底发工资时,他发现工资单上竟然多了20元。一打听,原来这是开化验单的回扣。 </p><p style="TEXT-INDENT: 2em;">此后,在一种复杂心理驱使下,张劲将得到的回扣,都用信封装着保留至今,信封边缘还密密麻麻记录着收回扣的时间、金额和缘由。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向人民日报举报被骂叛徒</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1998年夏季一天,张劲发现一位资深老教授给一位重症病人开出了十多瓶药,这种药每瓶回扣是几十元,而根据病情,病人是根本不能服用这种药的。张劲感到震惊、愤怒和耻辱。张劲认定患者遭殃绝非误诊开错药,一定是回扣让老教授丧失了医生的最起码良知与做人的底线。思考几天后,他决定从此退出回扣的参与者阵营。 </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劲的第一封举报信寄给了安徽省监察厅和卫生厅。张劲一时成了安徽省医疗卫生界的新闻人物。但所在单位认为他在故意给医院抹黑,有的同事骂他是医院的叛徒,有的同事觉得其他医院搞得更凶,张劲是小题大做。 </p><p style="TEXT-INDENT: 2em;">随后,张劲又将举报信寄给了人民日报。1999年1月23日,《人民日报》的读者来信版头条刊发了署名“牛汉”的文章《医药回扣为何屡禁不止》的千字文。 </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劲能感受到的结局是:他本人正常的职称晋升一再拖延。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所开处方竟被医院改名</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2年,张劲无意中发现,明明是自己亲自签名加盖印章的处方,交费后收费员递给病人打印清单上的处方医生竟变成了“戚德如”。 </p><p style="TEXT-INDENT: 2em;">自己医院里压根就没有“戚德如”这个人!此后,张劲终于发现,只要是他所开出的每一张处方,缴费收据单都被打印上“戚德如”的名字。这应该是医院专门“包装”用来对付他的假名字,把他所开处方全部计入“戚德如”名下,可使回扣神不知鬼不觉地肥水不流外人田。 </p><p style="TEXT-INDENT: 2em;">发现“戚德如”证据与秘密后,张劲找了医院领导反映,还拿了好几张署名“戚德如”的处方电脑缴费单,并找到卫生行政部门举报。2003年2月,张劲所开处方得以恢复真名。 </p><p style="TEXT-INDENT: 2em;"><strong>捐回扣是想证明清白</strong>
        </p><p style="TEXT-INDENT: 2em;">次月的一个傍晚,张劲收到了他的“信封”———回扣。至此,张劲深切感受到了无奈。“与其让回扣被其他人吃掉,不如用在合理的地方,给他找个干净的归宿。”经过苦思冥想,他决定给回扣找个干净又能发挥更大效应的去处。 </p><p style="TEXT-INDENT: 2em;">2003年5月16日,安徽省妇联17层儿童部“春蕾”计划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待了一位捐款者,他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也不愿拿走2000元捐款收据,最后只留下了“李存田”的名字。捐款人说,自己只是帮助安徽贫困地区即将失学、辍学的儿童完成9年义务教育。 </p><p style="TEXT-INDENT: 2em;">直到2006年的3月,“李存田”每个月都会捐款,少则数百多则数千,累计已捐出4万余元,使100多名失学女童重返课堂;3年来,张劲对外守口如瓶坚持不懈地捐款,他只坚持一个理念,把回扣捐出去并非自我贴金,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是清白的!</p><p style="TEXT-INDENT: 2em;">(张劲系化名) <a href="http://news.163.com/"><img class="icon" height="11" alt="木头" src="http://cimg2.163.com/cnews/newimg/arc_i.gif" width="12" border="0"/></a>
        </p><!--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